神奇的罗布人村寨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搭乘一辆别克车去罗布人村寨参观。路上,听爸爸说,罗布人在解放前还过着原始的生活,他们世代靠叉鱼为生。关于罗布人还有很多神秘的传说。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车子终于驶近了罗布人村寨。
在靠近罗布人村寨的公路两旁,我看见了成片的胡杨林,它们的枝桠大多呈“丫”字形,叶子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黄绿相间的。据说胡杨树“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被称为“英雄树”呢!
进去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类似于城门的木制建筑。最上边挂着一个骆驼头盖骨,骆驼头盖骨的两旁是用木棒做成的鱼骨头,很奇特。
最引人注目的是祭坛,由一个大坛和十个小坛组成。导游说罗布人信奉太阳和繁星,因此大坛代表太阳,小坛代表繁星。以前罗布人每年都来祭祀,祈求能打到更多的鱼和猎物。
在快要干涸的河道中,我见到了罗布人用来叉鱼的水上交通工具“卡盆”。“卡盆”是用胡杨木做成的,他们将整根胡杨树中间挖空,做成长约3.5米的独木舟。听说罗布人有着神奇的叉鱼本领,他们的眼睛似乎能看穿水下的一切,只要发现有大鱼在独木舟边游过,一篙下去,一定能叉上一条大鱼来。
还听说罗布人很长寿,我们就有幸见到了一位百岁罗布老人。罗布老人虽已白发苍苍,但精神特别好,见了我们小孩子,他显得特别高兴,不时地摸摸我们的脑袋,还跟我们说着话,只可惜我一点也听不懂。
罗布人村寨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红杉树与落地窗,男孩与女孩
夕阳撒在落地窗上,
落地窗外的是一个花园,花园里有一棵红杉树,红杉树下是一个帅气的男生。
落地窗里的是一间客厅,客厅里有一架钢琴,弹钢琴的是一个美丽纯真的女生。
那个男生手上拿了一本书,可他的目光却被女孩深深吸引了,他靠着红杉树,悠闲地微笑地看着那个女孩。
那个女生全神地弹琴,但她知道男孩在看着她,于是她转头对男孩嫣然一笑,便更认真地弹了起来。
我幻想我是那个女孩。
他叫偶BAO
STT
相关推荐
-
神奇我家有一盆神奇的植物——-碰碰香。为什么要叫碰碰香呢?让我来告诉你吧!如果你用手去触摸碰碰香的叶子,它便会散发出香味,你的手也会染上那种淡淡的香味。碰碰香的叶子圆圆的,厚厚的,切开它的叶子,香味扑鼻而来。它叶子的颜色有嫩绿和深绿色。它的叶子刚长出来时是嫩绿的,后来叶子慢慢长厚,长大,就变成深绿了。一次,妈妈正在给碰碰香浇水时,妹妹摘了它的一片叶子,闻来闻去,开心极了。那从叶子上滑落的水珠,就像碰碰香的泪水,滴答滴答地落在地上,我看着心痛极了。每次,我做完作业,我都会摸它的叶子,让淡淡的香味“钻”进我的鼻子,每闻一下,就会觉得神清气爽,有时香味太浓了,会使我昏昏欲睡。我喜欢碰碰香!250字 四年级 状物
-
神奇的风车神奇的风车我第一次看见风车是在老家看望奶奶时,听到“咕咕”的响声,才发现奶奶在老屋前的晒谷场里,一只手扶着一个奇怪的东西,另一只手在使劲地转动着。我感到很好奇,就去问奶奶说:“您在干吗?”奶奶说:“我是在用风车分谷。”我感到很奇怪,它的端口会喷出很多尘,它的侧边有像瀑布一样“流”下来的谷。爸爸告诉我说:“一种谷是空心的叫瘪谷,一种实心的叫精谷。”我手摸了摸“流”下来的谷,果然,和爸爸说的一样。这个怪家伙能把稻谷分拣得这样干净,它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不由得兴致勃勃地打量起这个神奇的风车来。它是有木头做的,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制风系统,它是由四片木块和在一起加上一个转动轴主成的,外面有一个像封闭室的轮子,只有向一个方向喷出去。第二部分是一个像漏斗一样得到装谷器,它像一个倒过来的金字塔。它下面还有一个可以控制谷流量大小,还可以关的东西,名字叫木梢和木栓。第三部分是滑槽,它分成两个滑槽,一个是精谷的,一个是瘪谷的。稻谷在装谷器向下掉,在制风系统产生风吹动下,精谷最重,最先掉下来,瘪谷第二重,随后掉下来,最后是灰尘,它从出风口飞了出去,风车就是这样工作的。这神奇的风车是人们劳动的工具,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帮助和方便,是劳动人民的好帮手,更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500字 四年级 叙事
-
神奇的玫瑰花很久以前,有一位奇特的国王,他非常喜欢花,每天都出去看花。一个寒冷的冬天,大地都穿上了雪白的新衣。当国王走到小河边时,他发现了一颗美丽的玫瑰花。国王想:这么冷的天,怎么还有玫瑰花呢?他看了一会儿玫瑰花说:“卫兵,快去把这颗玫瑰花移到我的皇宫去,”卫兵听到指令,连忙把玫瑰花移到了皇宫的花园里。国王一回宫里,马上走到玫瑰花身边,去观赏它,经过国王的精心照顾,那朵花慢慢长大竟变成了一位花仙子。为了报答国王,他把整个王国变成了花的海洋,国王非常高兴。从此以后,那颗神奇的玫瑰花一直生活在城堡里。200字 四年级
-
神奇的笔现在,我们上四年级了,用的笔可多了!有细长的铅笔;有漂亮的自动铅笔;有外壳美丽的水笔;还有多姿多彩的钢笔......这些笔虽然好,可是也有麻烦的时候:铅笔总要削来削去,自动铅笔笔芯要断,水笔费水笔芯,钢笔还要打墨水,擦墨水,还容易把本子弄脏......所以,我想发明一种神奇的笔.这种笔叫多功能笔,功能可多了!多功能笔造型美观,可随便变颜色,春天它是粉色.红色.嫩绿色的,夏天它是红色.蓝色.深绿色的,秋天它是黄色.橙色的,冬天它是白色.银色.鹅黄色的,也可以随便挑色。多功能笔的笔头上有七个不同的按钮,分别是红.橙.黄.绿.青.靛.紫。他们看起来很普通,其实有着惊人的功能。红色按钮可变成自动铅笔,不用换笔芯,不怕笔芯断,橙色按钮可以变成水笔,黄色按钮可以变成钢笔,即使使本子脏了,绿色按钮还可以变成全能橡皮擦,这种橡皮擦可以除污,把写错了的擦掉,还散发着香味,使你神清气爽,青色按钮能变成翻译笔,对英语爱好者大有帮助,如果碰到了不会翻译的单词或句子,点这个青色按钮,这个按钮就回自动翻译,靛色按钮能变成一个小型电脑,可在上面上网,查询等等,紫色按钮可以发现错误,方便你改错。不用的时候,这七个按钮还会闪耀,发出彩虹般的光芒。一只笔就可以解决所有的学习上的问题,不过,要干坏事这只笔就不会起效了。怎么样?我的这只多功能笔好吧,我长大后一定要发明这种笔,为人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500字 四年级 状物
-
神奇的笔笔是我们学习必不可少的伙伴。可是现在的笔,钢笔必须吸墨水,圆柱笔又要换笔芯,铅笔还得削来削去……真是既麻烦又浪费时间。我想发明一种神奇的万能笔呢,就不用那样费心费力了。这种笔设有按摩键、种类键和名师讲解键。这样的笔不但造型美观,而且设计新颖。当你写作业手累了的时候,就按一下红色的按摩键,就可以为你的手心、手背、手指全方位地按摸。在按摩的时候还能自动播出一段优美的歌曲让你放松一下呢!这样就可以让你枯燥的学习变得十分愉快!上课时,按一下种类键,它就会随着课程的需要,来为您准备学习工具。上美术课时,按一下粉色的按钮,就可以为你准备出铅笔;当你不会画时,它还可以来指导你呢!当你画好的时候,按一下绿色的按钮,它还能变成水彩笔涂色呢!每当你写作业时遇到难题时,按一下银色的名师讲解键,就会在笔的上端小屏幕中出现了一位名师,来为我们详细地讲解。这样,我们的学习就方便多了,没准还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呢!怎么样?我发明的这种神奇的万能笔功能齐全吧!尽管这只是我的奇思妙想,但是我坚信,只要努力学习知识,长大以后我一定会发明出这种神奇的万能笔!450字 四年级
-
美丽的民俗村寨上次去东部华侨城游玩时,在缆车上无意发现民俗村宁静又神秘的一角。于是对民俗村锦绣中华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决定深入民俗村看个够——题记一周的国庆黄金周加班时间终于熬过去了,今天的假日就安排在民俗村过了。民俗村就如树梢上熟透的果实,让我经不住直吞口水,于是一提到中国民俗村,我立即精神百倍。上午,凉风习习,太阳半露着脸,如害羞的姑娘。民俗村门口大广场上彩旗飘飘,富有特色的名族乐曲此起彼伏,中间一个LED大屏幕上反复播放着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欢乐画面,路边的大招牌主力宣传民族狂欢节。广场中间花坛上的花牌内,是红色黄色玫瑰花组成的欢度国庆1949-2010就是狂欢节的主题吧,对面的寿星雕塑就如特殊的迎宾小姐,引导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收紧脚步,购票入村。远望民俗村,就像山谷里的一个仙女,翩翩起舞,俊俏又美丽。沿着一条石雕彩龙分开的石梯小去,一个三角形的广场上假山水池、喷泉、商铺、停车场错落有致,上方张灯结彩,大榕树上灯笼高高挂,假山,水池,喷泉,美丽极了,小火车,电瓶车挂两行红花,别致极了。榕树底下停着一辆新款驴车,所谓的新款也就是多一个喇叭而已,赶车的车夫都是回族牧民装束。一见到游客到了,便吆喝一声唱起了回族民歌,还不时带点别扭的动作,大概是拉客的原因吧。后面的百艺广场上,欢快的名族小调徐徐传来,红白两色为主的临时舞台上,8个身材苗条的瑶族姑娘在尽情跳舞,长长的袖子,长长的绳子,甩出去,收回来,一个圈一条线的,美丽极了。下面的观众更是热情高涨,拍手的,拍照的,瞪大眼睛大叫的,形态各异。整个广场如一锅沸腾的水,就是入口出口处的保安,也似乎忘了站岗。听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狂欢节的主题就是“生态河池,丝路新疆”,白天都是广西河池瑶族、壮族民族表演节目,而晚上则是新疆唯族演出小品,歌舞节目。紧挨着百艺广场的一条路上,一排淡黄色木屋上,招徐徕客的酒旗飘飘,上面写着非常引诱人的名字“丽江小吃、新疆烤肉、山西拌面……”这就是民族特色小吃一条街,看一群红色妆扮的服务员忙进忙出,手脚麻利,一边工作还一边哼着小调,好不快活。不知是这些服务员的小调唱的好,还是秋季的阳光太妩媚,太娇柔,逗得小吃一条街后面小山谷里的孔雀,骚动不安,啼鸣声此起彼伏,一阵一阵,一声一声,声声入耳。虽然“嘟嘟啾啾……”声音难听,却也有未见其影,先闻其音之势。想必,那一只只五颜六色的孔雀,是哪一只在低音,又是哪一只在开屏?听到了这支孔雀独奏的曲子,便也让我加快脚步往前去看个究竟。若要步入孔雀谷,则要经过右边的艺术品一条街、徽州食府一条街、民族服饰一条街。街上三三两两的游客对这些古典建筑不感兴趣,都是快步经过,往山谷里的民族村寨赶去,生怕错过什么似得。徽州食府牌坊门口的两个皖南小姑娘正津津有味用箫演奏一曲《梁祝》,当年红极一时的千古名曲,今天路人竟然若视无存,当然其手中的箫和桌面上的CD碟自然无人问津。不过她们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继续忘情合奏,一踮脚、一弯腰、一转身、侧着头、眯着眼,似乎陶醉于梁祝的爱情故事里,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恁熟优美。莫非,民俗村寨跟爱情和爱情故事有着什么联系?我迷惑不解自问。徽州一条街的人文情怀,商旅情怀都是那么细腻,白墙灰瓦总是那么熟悉。大家慢慢移步换景至服饰街。服饰街的尽头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小广场,有曼谷龙塔、有白色大佛像、古铜许愿大鈡、亚洲象塑雕、放烟铁塔、塑料椰子树、芭蕉树、塑料橡胶树、傣族木屋、竹木八角亭……每个景物都是栩栩如生,尤其是那些真芭蕉树与假椰子树,橡胶树与棕榈树,真假难辨。而八角亭下面的傣族少年男女,见有游客来,即行礼欢迎。可以欣赏深远悠长的葫芦丝,浑厚激越的象脚鼓,超有优美超迷人的孔雀舞,热带水果皇后身穿镶珠旗袍,头戴钻石皇冠,手撑一把纸伞,摇摆扭动着婀娜的身段,忘情的演出,应和着欢快节奏的葫芦丝与象脚鼓。似乎就望见遥远的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的人民载歌载舞的欢快场面,可不?那里的泼水节就是这般表示欢迎来客的。——不过今天天气有些冷,没有用泼水欢迎。他们的房屋都是竹木两层建构,一楼闲置,二楼住宿,房顶都是茅草铺盖,呈船底形状。这种房顶的好处就是:晴天日晒茅草自卷,阳光泻入房内,遭雨淋时则茅草重叠紧贴,可以滴水不漏。每个房间均有窗户,窗户两侧均有孔雀羽毛,一推开窗户,外面的芭蕉叶,椰子树,一口小井就跃入眼前。里面摆设简单,竹床,竹凳,甚者大厅里的供神的灶台也是竹子制作,除此,就是木材组成。大厅里正中央的墙上,一张醒目的神台,是一张陈旧的佛像,佛具均齐,其中两边的黑色孔雀羽毛格外显眼。里面的傣族小伙子见有游客到来,立即起身,舍、迅速伸出略黑的双手合并胸前,非常认真地鞠个躬,然后带领我们参观傣族木屋,讲解木屋的结构与冬暖夏凉的好处,讲解热带雨林的果实,风景,热情好客的民俗,孔雀舞的来历,乐器象脚鼓的使用,讲解拜神的礼节,和一些原始森林的珍禽异兽及变迁……仿佛免费给我上了节历史与地理课。走出木屋,太阳当空,傣族民居与善良朴实的人民好客的热情就是这样将时间定格在永恒的夏季。屋后的山谷里里,隐隐可以听到孔雀的啼鸣,和扑打翅膀的声音,或许是太阳出来时开屏比美吧!正要步入山谷观看孔雀,忽如一阵风吹来淡淡的茶香,穿过小竹林缓缓流淌,肯能这就是云南白家的茉莉花茶香。弯过艾竹林,一栋白色仿古式的屋子就展现在眼前,两个身穿粉红色的旗袍的白族女子就引我进屋,屋里的宽大木雕茶几非常讲究,茶几上面墙上是一幅布画,画里是一朵洁白的莲花,如白族人民一样的纯洁。白族少女讲解品茶、讲解茶道、茶艺以及复杂的制作工序。并亲手为我沏上一壶茶,轻轻呷一口淡淡的茉莉花茶,来不及在口里打转,清纯淡淡的香味便从口滑下咽喉,回味悠长,那种回归自然的感觉便从心而起,想不到繁华的尘世还可以在这里找到幽静一角。我想要是没有喝上这里的茉莉花茶,真是太可惜了。后来又带我参观山茶花,红的,紫的,白色的,淡黄色的,漂亮极了,那种纯粹的美,恬淡的美不可言传。就如白家民族的女子一样纯洁真实。喝过茉莉花茶,又是下一个云南大理特产:三道茶。听她介绍,这三道绿茶就代表完整的人生。听她这么一说,我便更是想喝,她利索的手势为我倒上第一杯茶:苦茶。我一入口,就停了,舌头都麻了!如中药一般难于下咽。表示人生都是先苦后甜。苦茶代表我的青年时段,要先打拼事业。接着就是第二杯茶:甜茶。甜茶代表了我的中年事业有成。可以享受甜蜜的生活,我一听迫不及待要品尝甜茶,谁知这一口到底,茶就一溜烟下了肚子,如一条光溜溜的泥鳅。还没有搞清楚这么回事,真怪自己太心急了。想:难道这就是我的人生,苦日子如此漫长,好日子转眼即逝?最后就第三杯:回味茶。时到老年,韶华已逝,青春不再,所有的繁华如梦风花雪月只是过眼云烟,对自己只有回忆。我刚要品尝,又停了一下,生怕喝了这一杯,就一下子变得苍老不堪。她笑了又笑:“品尝一下吧,感受一下百味人生吧,有苦有甜有回味才是完整的人生”我一口而下,齿有留香,回味悠长,只觉得那香喷喷的绿茶在肚里盘旋徘徊,迂回旋转。我提出还要再来一道,她说:“没有了,三道茶已经喝完,如走完人生。人生只有一次,不可以重来。”想不到自己的人生竟然抵不过一杯茶,原来自己走遍万水千山,渴望寻找的真理,就在眼前。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个白族女子给我上了如此丰富的一节人生课堂,我满心感激。正要看看白族民居的房屋构造,突然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在对岸传来,河里一艘木筏上坐着几个蓝衣少年,头裹红巾,腰缠红带吆喝一声往山脚划去,船头的2只鸬鹚紧紧靠在竹篓旁。“刘三姐对歌了”路人边说边快步走向山脚的壮寨。壮寨就是山脚下的第一个景点。不必说这里的刺绣精致美观,不必说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光是这里的唱歌对歌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可不?光是刘三姐嘹亮动听的歌喉就闻名天下。有句话是“采茶山上刘三姐,神仙下凡听歌来。”每天到这个时候,就上演小品刘三姐对歌。对歌还没有开始,围观的观众就把壮寨绣房对歌台围得水泄不通,不知是冲着“刘三姐”来还是冲着“刘三姐”手里的绣球与香囊而来。6个壮族妆扮的少男少女在主持人的介绍后各就各位,一阵锣鼓声后就模仿当年的刘三姐与可恶的财主对歌,然后与阿牛哥对歌的演出。当全是黑色打扮的肥头大耳财主出现船头时,身边的老管家挂一张尖嘴猴腮的倒三角脸便会弯腰向前两步,然后踮起脚尖耳语了一番,一双小眼珠从上到下转了圈,然后就开始吆喝对歌,身后几个蓄山羊胡子歌手手拿扇子,油头粉脸。接着财主大摇大摆领着一伙人就来到对歌台下,以示挑战刘三姐。小胡子歌手开始摇头晃脑,像模像样唱些挑逗性的歌,颇有难度。我手心捏了一把汗,不一会儿,对歌台上的2个丫鬟身穿红色绣装,高盘发髻,樱桃小嘴,就引出山歌皇后“刘三姐”,她身穿白色蓝花刺绣搭配的宽袖短衫,一条长长的黑辫子伸到腰间,修长的瓜子脸,淡眉大眼,唇红齿白,肩上斜跨一个深蓝色布绣包包,上面清晰四个红字“桂林山水”。下面的游客几乎惊呆了:想象中的刘三姐竟会是这么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一开口就是婉转圆滑的高音驳倒众歌手的歌,就这样一阵对歌一阵鼓声,你一句我一句争锋相对了许久,直到财主败阵而逃,壮实憨厚的阿牛哥的出现引来了一些女孩的尖叫,也将小品演出推向高潮。当看到刘三姐一手抓住马尾辫,一手在末梢打个圈时,我似乎懂得了爱情的自由与渴望爱情的心。而台下的阿牛哥因对不出山歌,急的满脸通红的画面,就如身临其境看到当时的情节。不知不觉中,自己也就成了戏里的一份子,或许是阳朔漓江的水滴,或许是桂林山上的小草,总是那么微乎其微。还是歌词写的好“我家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或许在这里可以寻找到别有一番风味的热情。后来,主持人一边解说一边用幽默风趣的方言将台下的观众逗乐翻了天,精彩的对歌终于在刘三姐抛下红色绣球后落幕。人们为了争抢这个会带来桃花运的绣球差点跌落水池,我一回神,揪准机会纵身一跃,接到最后一个精致美观的绣球。我紧紧抓紧绣球不放,如抓住爱情一般高兴。早年听过大人讲刘三姐动人的传说,今天的现场感受刘三姐对歌的戏,总发现有着天渊之别。是情节感人,还是歌喉动听,还是聪明智慧的壮族人民教会我什么,已不重要。刘三姐就成了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化身,用婉转优美的歌声带我走入音乐王国。身后一位不知名的老人边走边赞“听过刘三姐的歌,其他的就不是歌了……”就这么一句,我都无言以对。路边广西矮马,似乎也陶醉在对歌戏里,看到游客来才一步一摇头走向山谷深处。矮马在面前的大榕树下停了下来,甩着尾巴。这是一颗百年古榕,粗壮的树干枝叶茂盛,倒吊的树根黑压压的一片,树根上系着许多红色布条,听人说这就是许愿树,那些布条就是游客写着愿望的许愿绳。下边方方正正摆着一个青铜鼓,上面插一支蓝色的三角旗,旗子中间一个黄色像字非字的图案。这就是水族民居,一座深紫色的木楼瓦房,一楼是文字画作品展览与厨房,二楼是居室,一厅三房,依山傍水而居,脚下就是翠湖,如一面明晃晃的镜子。水上面建一个圆圆的禾仓,贴一个丰字。走上木梯,下意识关掉手机手机、小灵通。轻轻踏着轻缓的步子,生怕自己嘭嘭的脚步声影响了墙上的画,画里就是周恩来总理。大厅中间就是一个柜台,展示的水书与画卷都落了一层厚厚的灰。水族人民有属于自己的文字,所以他们的书籍历史文化悠久,柜里的作品都是一行水语一行汉字的。屋里空空的,一木桶,一木勺,一木桌,一木床,一铜鼓,墙上一支唢呐。跨出木阳台,这个角度挺好,看到千条万条许愿绳如许多斑斓的蝴蝶在飞,高处看到的蝴蝶是如此的接近,高处许下的愿望是如此的亲近,给人一种置身其中的朦胧错觉。仿佛深居简出的水族人民就在眼前耕作种粮披星戴月的劳作场面。水族人民经过久远的历史和岁月长河,留下许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其中铜鼓就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古书记载“瓦尊留海客,端鼓赛江神”就说明水族人民用鼓的盛况。其次就是刺绣之王马尾绣,系水族的一大发明,堪称世界绝品,其复杂的工序凌驾一切刺绣之上。记得世界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真的,面前土木屋门口,就有一个“绝对”美丽的彝族女子——阿诗玛。不记得谁跟我说过,你可以不了解彝族,但是如果不知道阿诗玛的话,就真的太落伍了。一阵欢快爽朗的音乐引领我踏上三个台阶,就可以看到一座黄白色的土掌楼,泥墙黄沙壁,木梁木柱木板封顶,大门两边挂一串玉米,洋芋大蒜。屋前空地上有几个彝族姑娘与小伙子在卖力演出《寻找阿诗玛》,外面的中外游客坐在四周脸露悦色,神态各异,有坐的,站着的,还有侧着身伸长脖子的。目光紧盯着一个身穿白色彝服,头戴花边帽,桃腮杏脸,樱桃小嘴,明眸善睐,蛾眉皓齿,娉婷袅娜,楚楚动人,貌若天仙的女子就是路南石林的女子阿诗玛。为了让这个小品更加逼真感人,主持人特意从观众里面挑出一位年轻的男子扮演阿黑哥,也就是临时新郎。一会儿,几个小姑娘就带着阿诗玛回到屋里关门藏起来。几个彝族小伙就变戏法似得拿出斗笠给准新郎戴上,又披上蓑衣,斜跨一个牛角号,胸前挂一串辣椒,背上一支猎枪。怪异的模样甚是搞笑,游客顿时炸了锅了一样交头接耳。然后其中一个脸上涂黑的彝族小伙,倒出一杯自制的转转酒,双手端杯,对着游客行礼,迅速转过身单膝下跪,递上这杯英雄酒,为壮士助胆饯行。主持人说“壮士此行山高路远,道途险恶,豺狼虎豹,特意带上辣椒与猎枪,唯恐一去不复返……”,吓得新郎脸色煞白,端着酒杯抖了一下,慢慢闭上眼一饮而尽,方才回神过来,周围的观众顿时鸦雀无声。准新郎在彝族小伙的带领下,走进隔壁的那座房子。主持人就开始告诉大家要注意新郎新娘从哪里出来,身上的服饰,外貌有怎么样的变化等等。然后故意拖长声音叙述:“七七十九天过去了,树上的花开了,天上的月亮也圆了,不知道新郎有没有找到我们的阿诗玛……”一会儿,屋后走出两个彝族小伙,黑色无领马褂,红色布纽斜扣着,宽大的黑色红边裤子,特别短特别宽。一人拿出一副对联贴在门框两边,然后蹲下身子将右食指竖起,放在嘴巴“嘘——”的一声,门就开了。只见身披红袍的新郎,头戴红色绣绒帽,眉开眼笑,微侧着头,牵着戴上红盖头的阿诗玛轻轻走下台阶,后面跟着伴娘桂梅。大家都惊呆了:新郎是怎样从隔壁的房子钻入楼顶的?新郎又是怎样在短短的时间里找到新娘的?新郎又是怎样用辣椒讨得美人的欢心的?新郎又是怎样从现代人到彝族小伙再变成红袍加身的新郎的?后面紧紧出来的小伙子小姑娘一拥而上,又是左瞧瞧有盼盼,又是一边推着新郎怂恿去掀开新娘的盖头。新郎试探着去掀盖头,不料被新娘玉手一挥,打了回去。然后新郎转头跟观众请求帮助,其中有一个女孩就说要跳舞,跳左脚舞方可过关。然后新娘就点头暗示正确,并主动拉着新郎的手跳起了左脚舞,一条一抬腿,左脚摆两下。一会儿,主持人就表示所有喜欢跳舞、喜欢学跳舞的朋友都可以跟她们一起手拉手跳这支左脚舞。这时,新娘摘下盖头,挥动手中的红带跳起来,其余的小伙子小姑娘就拿出所谓的乐器:铝盆、锅盖、锄头、鸟枪、簸箕、米筛、洗衣板、铁桶一些原始的农具开始演奏起来,声音听起来是那么的悦耳,这完全就是一支动听乡村劳动交响曲。纯粹的美妙,赛过一切。跳舞的游客是越来越多,纷纷跑出来手拉手围个圈,共同跳完支自创自编自导的彝族舞蹈。再一次将大家引入欢乐的歌舞世界,游客的欢笑与阿诗玛的良好祝愿都沉浸于歌舞海洋里,我们几乎忘了自我。这么一些平凡普通的农具,也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从遥远的路南唱到这里,从古至今,难道仅仅只有智慧么?正是善良淳朴的彝族人民幽默风趣地演绎滑稽小品《寻找阿诗玛》,才让我们体会了彝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彝族女子阿诗玛也就成了美的化身,百闻不如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不知是美丽的阿诗玛还是美妙的舞蹈留下了我,参观彝族民居土木结构的房子,大厅正中央就是一张万卷神台,神台上摆放的是拜神祈福用的杆杆酒,旁边就是一烟袋,或许就是这烟袋,才让今日玉溪香烟闻名天下。上方的墙上挂一幅虎头油漆画。彝族人家漆绘的艺术可是远近闻名,看门前屋后的彝族神鼓就知道,就是路边的小神庙,也是油漆的五颜六色,可是里面供奉的牛头,我却无法读懂。路上偶尔路过一个两个身穿黑色服饰的女子,背着个竹篓,也是常事。她们就是高山峡谷中的独龙族儿女,光是她们脸上的纹身就知道她们的生活一定多姿多彩。可不,去上学,去上街也要滑索道,小小的背篓里装的仅仅是粮食与牲口?倘若用心观察,会发现他们对于峡谷地带的交通工具选择非常的精通,似乎比世界上所有的能工巧匠还专业。你看那条横跨怒江的独龙藤索桥,全桥90多米,全部由纯天然植物藤、竹枝、木块编制而成,完全没有金属、混凝土的成分,想想不是仅仅靠勇气与毅力、团结来完成,更重要的智慧。正是这高山上的独龙族人民,美丽了石林山顶的瀑布,远望飞瀑从天而降,犹如岩石上的神龙吐水,洒下山谷,静听水声咆哮,似战鼓、似响雷。风轻轻一扬,山泉水的甘甜就悠悠飘来,紧接着头发也打湿了。李白诗里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在此地,是最合适不过了。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游客在飞瀑之巅索道上“嗖——”一声滑下去,伴着惊涛骇浪凌空而下,飞跃晚清碧波,到达风情河岸边的山顶,许多女子穿过飞瀑口那一刻的尖叫犹如天堂的感召,深深吸引了我。不禁留恋那种驾奴自然,飞越天堑的惊险刺激之中。沿着石径环绕而上,半饷才爬到剑峰峰顶,这个景点就是整个景区里最高的景点,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可能是高处不胜寒吧。不知是深受头顶老天玉帝的眷顾,还是“一览众山小”距离产生了美,俯视各族山寨、风情河、翠湖景点美图尽收眼中。陶醉其中的我一直坐在怪石嶙峋的石林山上远眺,羡慕极了。羡慕他们可以尽情领略独龙族人民的专利滑索桥两岸的风光。细看周围都是石峰,有的如张开的手指参差不齐,有的似宝剑直插云天,有的像秃鹰冷峻傲然,形态各异,危峰秃立。身在群峰之中,如入仙境,超凡脱俗。却忘了如何描述眼前的美景,足于体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俗话说的好“山洞有龙出,山顶仙人居”,美丽的景点石林下面就是一个石洞,一扇石门两边开,里面紫色、黄色的灯光微微亮着。一脚踏下,里面的沉闷声就由远而近传来,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就是这些神秘,游客就是最多,看着一束一支的石乳,奇形怪状,像树枝,像竹笋,像动物,像珊瑚,像冰雕,在各色灯光下简直活灵活现,千姿百态,浑然天成。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欣赏这些石乳石笋,因为石洞深处有龙,我要寻找游龙真面目,便加快了脚步。走了不知多久,小路突然拐个弯,外面一线刺眼的阳光,映照在出口的石门上,门口的石板上留有一首诗:山不在高,有龙则灵,此处无龙,龙在天上。“真是奇怪,这首诗为什么不写在入口?”我问自己。“观龙非本意,花草也有情”我安慰自己。因为,这里的风景独好。高大的常绿乔木与浓密的灌木丛紧排两行,高山矮石相依相偎如恋人,古屋凉亭错落有致,河水清澈见底,两岸植被葱茏,可谓是:小河流水轻舟慢,隔岸人家喜洋洋。脚下一条宽敞的大路通向远处的村寨,布依寨。布依族民居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石板房,石地板、石柱子、石墙、石屋顶建造的房子,冬暖夏凉,节约木材,环保低碳,不怕火灾,坚固耐用。在贵州南部的布依寨,是一条经久不衰的靓丽风景线。走进布依寨,前面一个门楼后面一个院子,四周都房间,看到满地不规则的石块,突然有一种脱鞋赤脚步行的想法,想亲身体验一次漫步石板房的脚掌冰凉感觉。大门上方挂着两个妖怪一般的木雕面具,屋里的布置也是简陋,一个头裹蓝布,身穿黑衣,脚脚草鞋的阿姨,静静坐在墙角用放大镜研究黄历,聚精会神,对我们的到来都没有察觉。客厅里一张醒目的神台,供奉的观音菩萨。两旁的木雕千人头像,面目狰狞。案桌上一盏油灯,佛具不多,卜卦用品两三件,可见布依族人民非常信鬼神,崇拜教会与祖先。里屋一黑漆木床,一辆纺车,一个火塘与烘干架,一个石磨台,几个泥坛土罐。其中一间特别别致的房子,就是手工编制坊,门口两个篾条编织的斗笠上写着“竹编”。进入敞开的门,里面的桌上摆满琳琅满目的竹条工艺品与古董,杯子,扇子,毛笔,乐器,首饰,动物十二生肖,画卷等等不计其数。墙上挂着的是斗笠,草帽,草鞋,背篓,竹筐等,标价不一。旁边一个中年女子在津津有味绘画竹片上的图案,对于来客提出的讨价还价,表示可以商量。细看这些工艺品,格外精致,每一件都是爱不释手,放在手心便是块宝,甚至草鞋也是珍品一样。绘画雕刻的图案色彩鲜艳,俱手工制作,饱含智慧善良心灵手巧,有较高的民间艺术收藏价值。正在琢磨眼前的这双草鞋,跟我的脚一样大小,39M,不禁想起当年红军过草地翻雪山的草鞋,是否就是这个摸样,不过是一个实用,一个参观实用罢了。想着想着,隔壁的屋子传来了欢快的鼓声,听说是瑶族村寨的歌舞汇演。绕过几座石板屋,走进广西河池瑶族民居。这是一个乐观豁达热情古朴的民族,男的耕作狩猎,女的纺织刺绣,晚上聚会把酒当歌。其服饰都是头缠布带,身穿无领马褂,月牙挂饰,玉器耳环样式较多,脚穿布鞋。长期居住在岭南一带,为我国国家统一多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瑶族历史文化丰富,风俗,歌舞,服饰五彩斑斓。其中“耍堂舞”“长鼓舞”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瑶族文化的一株奇葩,俱岭南文化画卷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瑶族体系最繁多,有过山瑶,盘瑶,平地瑶,高山瑶,八排瑶,蓝淀瑶,茶山瑶,白裤瑶族等,瑶族人民分布极广,遍及世界各地。走进瑶寨,土木结构的吊脚楼,远看就是多出一个屋顶,别具匠心,近看就是有许多柱子支撑起来的房子。褐色屋檐下面挂了长长一串玉米,大蒜。听说瑶寨人民居住在崇山峻岭之外,很少跟外面的人来往,对耕作纺纱比较精通。可想高山瑶红脊十三梯田,怎么就是那么美丽,富饶。一层一层,一片一片,一山一寨,松涛阵阵,鸟语花香,歌声嘹亮,就如世外桃源,那么安逸,让人心旷神怡,仿佛那些梯田阡陌就出现在眼前,让人突然有了一种罢世归隐念头。瑶族民居的房子挺宽敞,门口的原始耕具,插有羽毛的斗笠,就是他们开天辟地的宝典。屋里的左侧,会有一个大酒坛,肯定对酿酒颇有研究,想必那些闻名的瑶族米酒是如何的美味,便会勾起游客的食欲。酒坛旁边有两个长鼓,高矮不一,鼓面都磨损泛白,看到这里的火塘,便会联想到晚上的篝火晚会。一边喝酒一边跳舞,一边唱歌是多么的惬意,这个风俗跟壮族挺相似,不同的地方就是瑶族采用的篝火晚会,壮族的是对山歌,同时新娘出嫁穿红衣,而不是黑衣。瑶族民居的厨房跟汉族民居颇相似,你看走进厨房,可以看到一个双锅灶台,两个大铁锅一支铁锅铲,灶台上面摆一个油罐、一盐罐、一个木瓢,一条黑烟囱伸向屋顶。屋后的杂物房与水井,比较宽敞,窗台木板已经破损,斜挂几根蜘蛛丝,在风里摇摆。一口古井如水缸大小,清澈见底,井壁四周长满青苔,一枚飘落的黄叶,弄皱了水里入迷的影子。对于外国游人,对这些古朴的农家,似乎没有意思。但是对瑶族人民的吃新节、祭生节(祭牲节)、分食死人的传说、悬棺之谜、神树之说倒是挺感兴趣,可是里面的瑶民拒绝解释里面的奥秘,表示对于此事无可奉告,就是瑶族的风俗之一。当瑶族民居旁边的村寨传来一支芦笙、笛子声音时,路上的外籍游客便快步走上上面的寨子——苗寨。苗寨,桂花飘香,香溢满路如痴如醉。溪水潺潺,流入心间心旷神怡。苗族民居,印象最深的就是苗银、苗医、苗岭飞歌、安宁(苗家女)。苗族有苗文拼音与图文方案,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从事农业,油茶、桐树、漆树木业等。房屋均采用吊脚楼,跟水族民居相似。苗家阿妹擅长刺绣,纺织,苗服款式繁多,色彩艳丽。唐代诗人杜甫诗里写道“五溪衣裳共云天”。光是妇女衣服就有100多个款式,系中国民族服饰之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盛装”,仅仅插在发髻上的银饰品就有几十种。苗人喜食酸味,喜欢喝酒,以酒示礼、以酒传情。喝酒随时间,地点不同而礼俗不同。有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等充分体现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其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隆重的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经过一面巨型大牛角鼓,就踏入苗寨大门,里面立即闪出一个身材苗条的苗族女子,体态轻盈,身穿苗服,头戴苗银,踏步而来迎接我们。跨过平安桥,就是具有苗族特色的吊脚楼,大堂里中间放一面红漆龙头牛角大鼓,龙头张开血盆大嘴,露出两排锋利獠牙,鼻孔上插一支长长的野雉鸡尾毛,额头上明显一个“王”略显霸气,旁边的两个小铜鼓相当醒目,四条黄色竹棍斜靠着屋梁,竹条中间吊一节绿色斜口毛竹筒。苗家阿妹介绍,这就是苗年时,为了慰劳耕牛一年的辛勤劳作,在耕牛鼻子上抹一点酒,以示尊重。然后就击鼓吹笛,提马灯,唱歌跳舞。左边的模特身穿蓝色苗服,头戴红色幔条围头,脸冷若霜。靠墙的玻璃柜里,整齐陈列一行苗家阿妹亲手刺绣的布鞋垫,苗帽,苗服,线条粗细精密,色彩鲜明,奇花异草,飞禽猛兽,栩栩如生,一针一线都是那么着力仔细,让人不得不惊叹苗女的高超手艺。墙上挂着的苗银帽,更是精美极了,圆圆的帽沿上雕刻图案清晰,纹路细密不乱,细如发梢,插上一片一片银叶子,叶脉均匀可分,密如针挑。灯光照耀下,银光闪闪,每一个角度,都是那么逼你的眼。谁也无法相信,眼前这绝世珍品,竟出自手工制作!红鼓右面的模特身穿红色苗服,脖子上挂一串苗银,闪闪发光,头戴椭圆红帽,红帽边缘吊满银饰,表情僵硬。墙上挂红黑两套女子苗服,上面的刺绣图案精致细密,花鸟虫鱼,各有含义,如鸳鸯代表爱情,日月象征尊重,花朵代表美好生活等等。而且在大图案上面,会有意绣上银饰,金属跟彩线就这样牢牢黏在一起了,轻轻一晃,就哗哗作响,由不得让人佩服那种毅力与耐心。据说,苗族苗银自己的文字,她们就会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编织美丽的图案,每一个图案都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苗人久居深山老林,对医术颇有研究,尤其是外科,几乎人人皆医。连医学鼻祖华佗也赞美苗医的精湛。苗族人民天生一副百灵嗓子,个个能歌善舞,听说哪一个人没有学会唱歌跳舞,就面临找不到对象的危险,听到这里冷不防吓一跳,咱得赶快学唱歌去。苗家飞歌,苗族最漂亮的一道风景。看看屋后的广场上苗家阿妹,阿哥正在演出一场芦笙舞蹈,阿哥吹着芦笙领舞,阿妹与游客手拉着手,一起围着牛头旗杆跳起芦笙团结舞。芦声阵阵,混合苗饰声声,大家都似乎很陶醉,将舞场围得水泄不通,特别是主持人解说,跳舞完毕后,单身男士可以领着自己喜欢的苗家阿妹去约会,单身女生可以领着自己中意的苗家阿哥去私奔等活动,游客兴致更高,几乎全神贯注那些青年演员,生怕错过这个大好时机。这时,我发现二层木楼上的你——安宁,在注视着什么。身着红色鲜艳的苗服,水灵灵的大眼睛,长长的瓜子脸,唇红齿白,高高的发髻上插一朵百合,如一尊女神。路人告诉我,这就是美人眺,候情郎,也是苗家风俗之一。走下苗寨,就是苗岭小学。一个狭窄的屋子,分两个教室,一个教师宿舍。左边教室里,六张木桌子两排放,每张课桌上放一本发黄的课本,讲台上的书本已经破损严重,无面无底,黑板上还留在一道三年数学题。右边的教室里一半是学习园地,墙报墙画,一半是学习珠算的课堂,看桌凳上的灰尘,就知道很久没有动了。隔壁的教室房间,一张古木床,陈旧的蚊帐,一方桌一开水瓶,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旁边一本教科书,墙上一张毛主席大头像,这是唯一的有彩色的装饰物。看到这张画,老师就再也不会寂寞了。后门就是一阳台,下面是风情河,站在阳台,风景秀丽的画面就展现在眼前,我随即写下小诗:入苗寨,听飞歌。上木屋,戴苗银。依楼听风雨,雨落清池。推窗望日月,月挂树梢。在南国的景区里面,突然冒出一个袖珍学校出来,不觉得奇怪么?要知道,这是走进苗家最近的途径。我认为造物主如此构思创意,丝毫不违背自然,反尔多一份自然美,少一点认为的造作。走出这扇门,我就不敢往前,我怕失去这种美。淳朴善良的苗族人民,热情的苗家阿妹,色彩斑斓的苗服苗银,动听的苗岭飞歌,这一切一切,何止是一个美字能形容?村寨里面,路旁青草依依,盛开的花朵就是一支永远唱不完的歌。眼前的葡萄架上,就是鲜花的海洋,分不清是藤缠树,还是树缠藤。一个牛头马面的面具,四把明晃晃的砍刀分两边。这就侗寨的村口,特色的迎宾仪式。未入侗寨,先闻水声,后见水车。一点也没有说错,小路一转,哗啦啦的流水声就从葡萄架底下徐徐歘来,三个大水车就迎面扑来。走近大水车,发现这些水车各有用途,或由于运输水流,或者用于连接石磨房。水车就代表了整个侗寨吗?不是,应该是风雨桥与鼓楼。大水车旁边一座巨大的雕花木桥横跨风情河,桥身桥架桥顶都是木材结构,桥顶设计完全采用房顶技术,屋檐下面挂上灯笼,红红的,一个,两个,一行,两行,美丽极了。这个环境,非常适合男孩女孩约会,凭水临风,优雅别致。桥面上还故意放两排木凳,用于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或路人乘坐。着就是侗寨大名鼎鼎的风雨桥,里面的传说故事还真不少。站在桥头忽然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情画意就在眼前表现得淋漓尽致。风雨桥头,就是一座八角大楼,纯木材仿古塔结构,每个角弯弯朝上,似牛角。柱子,屋檐上绘画上去的飞禽走兽,游龙惊凤图案,活灵活现,巧夺天工。一看就知道侗族人民是天生的建筑设计师。鼓楼里从底层到顶层,都放有几面大鼓,主要是节日喜庆,竞技,庙会活动时使用。鼓楼旁边的沙滩上,一座刀山,矗立地上,两侧的弯刀均已生锈。四条三角旗布绳从地上拉到刀山顶,轻风吹动三角旗,仿佛就看到侗寨人民在击鼓鸣号,比赛选手参加赤足攀爬刀山的竞技的壮观场面。由不得连连称赞他们的勇敢。听说,有一种人不勇敢,也不伟大,一起可以赤足上刀山,那就是神功护体的巫师。每逢年过节,村民便身着盛装,在此吹笙踩堂,对歌唱戏,通宵达旦,热闹非凡。侗族的房屋都是采用杉木建筑,凭着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勤劳聪明设计了一种特别的木房子,就是围着鼓楼放射性修建,层层建筑,如蜘蛛网形状。因为鼓楼是侗族人民的灵魂,是侗族的标志,在人民心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此设计,象征了团结和坚强的凝聚力。木屋杉树柱子,杉树木板为墙,杉树皮封顶,俨然是杉树家族,极富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屋形上大下小,占天不占地,有些民居巧妙建在水上,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这种民居楼上住人,楼下养鱼,人鱼皆欢,相映成趣,何时想要吃鱼,揭开楼板,伸手可得。就连吊脚楼粮仓,也是别出心裁,建筑在水上,有利于防盗,防火,防鼠,防潮。侗族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点,遥远的侗族地区,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侗族诗歌韵律严谨,题材广泛,多为多声部无伴奏,大歌就是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在中国地方文学与音乐反面,都有极其珍贵的价值,许多文人墨客都出自侗族,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造诣。除诗歌外还有民歌,神话传说,故事,侗戏等远近闻名。像善良的侗族人民农忙之余,也会有些刺激的活动节目,就是斗牛,放烟火。不过,这些还不算是特别,特别的民族村寨就知隔壁——摩梭族。摩梭族就是世界上唯一不用结婚,而用走婚的民族。在云南丽江之北的泸沽湖畔有一支游牧民族,终日过着放牧,捕鱼,打猎为生的原始生活。走进摩梭民居,可以充分体会善良的母性氏族社会的纯真。摩梭民居就在侗族民居附近,门口会有一个白骨森森的玛尼堆,正在燃烧木柴的玛尼堆上方白烟扶摇直上。一条条绸布风马旗带着美好的愿望与祝福吹向远方。摩梭木屋正门上方一个巨大的羊头,花脸白纹,披着红布带,似乎永远都有一种无法读懂的神秘。摩梭民居也是木材修建的房屋,考虑到家里人口较多,五代同堂不分家,特意修建的是四合院形式的两层木楞屋。轻轻走进木楞屋,里面就有一堆摩梭男女在聊天,谈得正是投机。其中一个头戴牛仔草帽,身穿大袍花卦,脚穿高筒鞋的大胡子摩梭人,他介绍说就是这里的主人——舅舅。开始给我们详细讲解摩梭人的习俗。要不,我看到天亮也不会理解的。方方正正的大房子,中间一个正方形的院子,右边的第一个房子就是客房,里面灯火通明,木桌子,木壁柜,木地板,木墙上挂着弓箭,刀具,酒葫芦。中间靠墙一个神灶,面前是茶具,茶具简单,用煤油炉现煮现喝的酥油茶。他领着我,脱鞋席地对视而坐,这样我就是嘉宾。从美丽的泸沽湖畔的美丽风光讲到放牧的生活,到走婚的爱情,就是男女终身不用登记结婚,但须有感情基础,就是要会讲故事,唱歌方能博得女子芳心,男人白天捕鱼打猎晚上去女孩家住,次日返回而不用承担抚养孩子义务的一种风俗,当然小孩也是跟随母亲姓,有舅舅抚养成人。这样一来小孩没有跟谁父亲而住在母亲家,甚至谁是爸爸也不会知道,会使家庭成员迅速增长,必须有大房四合院才能居住,祖母太善良而不允许分家,使得祖母在家庭有最高地位,掌管家庭大权,舅舅就自然充当了父亲的角色挣钱养家,但也有一定权力,则发挥在盖房子的工作上。当然夫妻关系靠感情维系不安全,也常常因为不和,而夜不走访或者在房间门口放双男鞋而拒绝,任何人都不怨恨不妒忌,重新唱歌说故事另找一个,相当自由随缘而行。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么奇特的走婚风俗,真的有点不可思议而又相当羡慕。因为主人介绍摩梭姑娘自古多情且主动,由于青山秀水的滋润,姑娘容貌俊美别有自然风韵,这是凌驾外族女子之上的一个优点,所以摩梭族的爱情故事便是精彩动听,说了一代又一代。走出客厅就是纺织房间,厨房,未入厨房先闻鱼香,就是摩梭民族的一个特色,他们成天就是驾驶猪槽船捕鱼为生的生活。当然对饮食还是挺有研究的,自制的美味佳肴猪膘肉,苏理玛酒,酸鱼干,猪肠血米,牛头饭似乎就在眼前。隔壁就是一农具房,两间杂物房,楼上就是佛房经书房,摩梭是个非常迷信的民族,禁忌特别繁多。左边就是祖母的家长房,和舅舅房。右边就是三间女儿房,这就是闻名的花楼,有独立的楼梯上落。房间不大,里面的梳妆工具,刺绣工具也齐,精致的小木床很窄很短。走着走着,想着神秘女人家庭,想着风景秀丽的泸沽湖泊,那如诗如画的旖旎风光,基督教的诺亚方舟,喇嘛教的晨钟暮鼓一样让深深向往。当林间的小鸟唤醒沉迷女儿国的故事,留恋祖国西南部的巨大珍珠泸沽湖秀丽风景的我,很不甘情愿告别木楞屋,俨然一副不知酒醒何方的感觉。因为,走出这个因为美丽而虚幻,因为古老而脱俗的民族。一会儿又进入另一个原始部落,就到了纳西族民居。了解金沙江和梦中的天堂香格里拉纳西民族的习俗。纳西族的房屋跟摩梭族民居基本相似,服饰也大体相同,生活方式都是蒙古族和摩梭族一般游牧生活。就是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度跟摩梭人阿夏走婚不同。纳西族就这样站在蒙古族与摩梭族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夕阳西下,纳西族民居是金黄的斜阳下略显神秘庄重,总是在某个角落就可以发现这个茶马古道的神韵之音。不必说门口的门神和甲骨文蘑菇伞、不必说水池里的千年神鬼、不必说墙上的驱鬼袍。单层木楞屋呈现黑色主题,左边是大厅,依次是佛房,主人房,女儿房,厨房,杂物房呈口字形排列。大厅门里门口,墙上房顶,窗台桌上都是颜料绘画,人物、动物、花鸟虫鱼,惟妙惟肖,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游客一看就爱不释手,其中大厅中间一幅卷轴画《神路图》表现了天堂,人间,地狱的生活,是一幅闻名遐迩的千古名画。一看就知道纳西人民的丹青妙手,技艺高超,令我惊叹不已。大厅外墙上的东巴文诗歌作品,则无法读懂,面对这些比甲骨文还要古老的象形文字,隐隐懂得这个民族有着热情,知书达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听说纳西族人民,在东巴经中记载,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有的舞蹈专家,历史记载,纳西族东巴舞在内容和历史方面,都超过了保存在西班牙的最早的舞蹈。虽然,我没有亲眼看到纳西族的东巴舞,但是可以肯定,非常值得期待欣赏。这个神秘古老的国度,最吸引外国游客,看这些女生导游,总是乐此不彼介绍一个又一个景点的来龙去脉。虽然我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是看他们时而眉开眼笑时而诧异的表情,就知道他们眼里的中国民俗,会有多少历史文化值得他们去追寻。往前几步小道右侧是一条长长的百姓街,主要经营旅游工艺品,名家书画等等。左侧是一座矮山丘,荒草凄凄占尽山梁,灌木层叠似伞,满眼苍翠。几颗高大挺拔的橡树,独树一帜守候山腰的矮房——哈尼族。一个属于美丽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农村民族。一座褐色土木结构的楼房,尖尖的房顶似碉堡形状,呈四斜面,或许这就适应原始森林的环境。门口几个玉米垛,储存干粮使用。房前房后均栽种茶叶,木瓜。一看就知道又是一个喜欢喝茶的民族,听说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相当久远,茶叶产量占云南全省的三分之一。他们平时喜欢煮茶,就是将生茶叶带枝放入锅里煨煮,每日只煮一次只饮一道,跟汉族人民平时泡茶明显不同。走上哈尼寨民居,看房间比较阴暗潮湿,房间相对比较小,厨房较大,摆设很少,火塘特别多,似乎不同的火塘用途都不一样。他们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是火神赋予,对火很是敬畏,必须保持长久不息。火塘不仅要天天烟火不断,而且不能混用,一般一个火塘煮饭、炒菜,一个火塘蒸肉蒸粽等,还有一个火塘煮猪食,从不乱用。本地居民介绍,这是一个风俗禁忌非常繁多的民族,每年分为冷季、暖季、雨季三季,每个季节又分四个月,就是四个节日。每年有两次过大年的习惯,每个大年节日持续六七天,加四个季节节日,五大民间通俗节日,几乎一大半的时间都在聚会度过。他们热情好客,远近闻名,全由男人陪桌,以酒相迎,以肉相待,不分身份贵贱尊卑。突然觉得眼前的这个民族好伟大,就算是深山老林的简陋木楼,也赛过高楼大厦的辉煌。哈尼族十分重视婴儿出生和男女婚恋活动,婴儿视为上帝赐赐予,故显尊贵无比。从母亲结婚到生儿育女,繁文缛节数不胜数,甚至进村都不能穿上衣等等更是难于理解。而男女婚恋活动,则是套公式一样,云南红河上的青年男女往往于抽签配对的方式来决定:从男方出资请烹调厨师,杀公鸡,煮肥肉,泡糯米,打酒,炒菜,布置红鸡公螃蟹宴,荷叶装糯米配菜送女孩等等,然后对歌起舞,不醉不归,尽兴方散。最后是抽签爱情犹如上帝旨意,风格特别,往往这样也是挺幸福的。有些游客还调侃跟工作人员说能不能把这蛮有意思的风俗搬到深圳来,好给我们一个机会去抽签对号入座。慢慢踏下哈尼寨的石梯,风吹路边的小树沙沙作响,宽大的芭蕉叶如挥动的手,感觉身体轻了许多,好像做了一回远方客人。走过许多村寨,看过了许多风景名胜,扮演了许多角色,就是没有真正见过伊甸园和亚当夏娃。就在哈尼寨山背,就是一片高大桉树林,树林深处隐约可见一竹楼,门口的木牌坊特具风格,一个木头制作的牌坊树皮盖顶,两旁还挂着红花红带,旁边的铜像就是赤裸裸的亚当夏娃,不由想起这就是爱情王国伊甸园。旁边的拉木鼓就是最好的证明。拉木鼓就是为了祭祀亚当夏娃祖先的,他们认为祖先平时在天上,只有听到拉木鼓声,才会下凡间来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佤族民居是最简单的竹楼,由竹片,竹篾,竹竿,竹枝和茅草搭建中间腾空的两层房,大体跟傣族竹楼相似,但是里面几乎空无一物,无桌无凳,无床,无被褥,睡觉就是一块木板,只有麻布当被盖,木头当枕头,和衣而睡。受亚当夏娃的影响,这是一个最保守的民族,男女没有确定关系之前,绝对不会单独行动的。他们的起居饮食都是比较特殊,喝的是苦茶、茶膏。喜欢嚼槟榔,喝泡水酒,吃昆虫,虫蛹,蛇,老鼠的习惯。对辣椒情有独钟,民间说法“无辣吃不饱”,一天吃二餐,都是米,菜,油盐一锅熟的。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佤族人们认为古铜色肤色是最美的颜色,地处西南澜沧江地域,日照时间较长,佤族儿女肤色较黑,除了牙齿,甚至嘴唇都是自然黑,美的可爱,男人头发挺长,扎辫子也都很正常,不过那都是没有结婚的象征。佤族民居屋旁,有一幅历史名画——沧源壁画。就是垂直的岩壁上做画,涂料比较讲究用赤铁矿,虫胶,动物的血混合而成。所以壁画成赭色,图案立体感较强,都是一些五官不清的人和头尾不齐的动物。虽然我们都不懂画里的含义,但是早在3000多年前的佤族人就懂得描绘这样一幅古朴,形象的原始生活百态图,足足反映了佤族人民的智慧与丰富的想象力,值得敬佩。这幅新石器时代的作品,佤族子孙一直当是神供奉,还深信自己就是石洞里钻出来的人。看过佤族民居,好像是这些怒江与澜沧江旁的佤族人给我上了一节难忘的历史课。说到历史,难免想到北国雪花飘,南方纸扇摇。你看,前面的一个景点就是天之涯,海之角的高山族、黎族村寨。放眼椰林婆娑,槟榔树,芭蕉树,剑兰,紫竹相映成趣,造物主的神奇与恩赐在这里一览无余。高山族的圆形木楼如炮台一样,孤零零的,高树矮竹的剪影舞动了木楼的身躯,在路旁的池塘边上等候着一个又一个陌生的面孔。门口的空地上,插着一个个尖尖的木牌,木牌上绘画的是妈祖,佛祖,菩萨,运财童子等图案。走上高山族木楼,房门紧闭,透过门缝,可见里面的茶具,佛具,乐器均齐。遥想阿里山的泉水甘甜,阿里山的姑娘俊俏,小伙壮实。可是无法深究,毕竟这里没有工作人员值班。——听说去参加邻村黎寨跳竹竿舞去了。看来,高山族村寨的内在美,对我只是眼前的海市蜃楼。记得老师说“台湾岛与海南岛,就像祖国的珍珠与玛瑙”,就连高山族与黎族风俗也基本相同。主持人介绍他们吃的是竹笋,住的是竹楼,睡的是竹席,吹的是竹箫,跳的是竹竿舞,俨然就是一个翠竹青青的世界。转入黎族村寨,一个巨大的船形屋就跃入眼帘,就是船一样形状的木房子,木柱子着地,支撑起一楼的竹条拼接的地板,屋梁均用毛竹竿搭建,茅草铺顶两边分,坚实耐用,成本较低。此屋是为了纪念祖先刚来海南时避雨靠岸而定居的,所以船形屋就象征了黎族的历史文化。一般船形屋,不是用来居住的,是用来招待宾客,喝酒设宴,集会等。居住都是用旁边的大蓬屋,这个屋子是两层竹木结构,屋顶是长长的茅草一边倒,一楼厨房,二楼住人,依次是主人,老人,长子次子。一下子疑惑了,黎族女儿住哪里呢?大棚屋后面还有一个别致的正方形小小竹楼,竹枝,竹柱子,竹条,竹线,竹篾,竹叶铺顶。慢慢走上曲折竹梯,竹门敞开着,里面的房间很小,刚刚好放一张床,一张竹凳,一双竹履,一套女孩衣服,一顶竹帽,一盏竹筒灯,一扇竹窗对着大路,窗外的竹栏阳台仅仅可以容纳两个人……俨然一副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房,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设计修建的佳作。得知这一切都是为了女孩谈情说爱而精心设计的,这不会是童话故事里的浪漫两人世界么?原来,黎族人民谈恋爱还有那么多讲究,挺新鲜的嘛!看完房屋,看演出,似乎就是这里不变的定律。露天广场上站满了五湖四海的游客,绿色的提地毯上面四个黎族阿哥身穿黑色无领马褂,头戴白鹤羽毛花翎,扎一条蓝色布条,赤着脚,手持长长的竹竿。后面跟着四个身穿红色短装短裙的黎族女子,头戴银饰,脚穿黑色刺绣布鞋。然后阿哥两边排开,当凑起轻快爽朗的音乐是,开始举起竹竿跳起舞,每个男子旁边就有个女子围着旋转,扭动纤瘦的身子,踏起轻盈欢快的舞步,她迷人带笑的眼睛,鲜红的嘴唇,洁白的牙齿,再看会勾走游客的魂。竹竿在上空交叉出许多图案,下面的黎族男女就变化着不同的舞蹈。一首爽朗音乐过后,便开始激昂动感的音乐,男子把大竹竿平摆在地上,在两根大竹竿外面,人们两人一对,面对面持竹竿,沿着大竹竿来回滑动碰击,跳舞的女孩在两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舞蹈动作为模仿蚂蚁、斑鸠、豹子、画眉等动物形态起跳,活泼欢快。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完整,那么软软,那么干脆利索。莫非就是这支漂亮的舞蹈,留住众多的游客?如此热闹的场面,光是唱歌跳舞是不够的,热带水果般的热情仿佛就写在黎族儿女的脸上。跳舞过后,就是游戏节目时间,飞陀螺游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平时玩的陀螺都是园锥形的陀螺,主持人介绍说这里做游戏都是怪陀螺,外形像灰色田螺,可以翻跟斗旋转,同时还会发出悦耳的音乐和荧光,散发香味。说完就请上两位游客,一男一女现场感受这种飞天陀螺的刺激游戏,谁抽打的陀螺转得久就可以拿到黎家的礼物一份。在主持人的指引下,游客与两个黎族族儿女一起,两人一队开始挥动长鞭抽打陀螺,一个,两个,三个……六个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的陀螺呼呼在地上旋转起来。有的像小老鼠打圈,有的像台球在跳,还有的原地不动冒着烟。其余的几个黎族儿女就在周围击鼓吹乐助兴,主持人一边解说打陀螺的好处,一边解说陀螺的名称:木陀螺、竹陀螺、贝壳陀螺、公主陀螺等。一边变戏法似得从后面的大棚屋里喊出一个头戴大花帽,身穿红色衣服的小伙子,他张开双手端着盘子,嘴上咬着一条木扁担,在游戏中间半蹲着。在黎族小伙一声口哨后,挥动长鞭的黎族女子即扬起长鞭对准一个黄色陀螺轻轻一挑,黄色陀螺就魔术似得飞上了小伙子的盘子上。接着又是一个跟一个跳上扁担上。就这样六个陀螺都全部停在红衣小伙子的道具上,立即赢来了台下的欢笑般的掌声。就这样两个参加游戏的小组都没有胜负,当然都拿到了黎家特别的礼物——椰子一个。然后又请上两名游客来参加节目,一男一女,对面站着,伸出右手,十指并拢,如碗状。然后一个黎家少女马上从楼上跑下来,在五六米外就扔出两个绿色陀螺,陀螺就如如磁铁吸处一样,落在游客手心里打转,如一只跳芭蕾的小女孩。然后主持人又拿出两个白色的羽毛帽子,给两个游客戴上,单膝下跪在地上,面向观众。后面的两个黎家小伙子,使劲搬来两个巨大的陀螺,有脸盆那么大,介绍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陀螺,足有50斤重,整的他俩直喘气。说到要把这两只陀螺放到游客头顶上去,游客吓得大惊失色,抖了起来。八月的天气宛如孩儿脸,说变就变,完全不按照套路出牌。刚刚还是余晖脉脉,一下子就下起了小雨。不多时,游客就如兵败四处逃窜,飞陀螺游戏结束。真庆幸自己带了一把陈旧的紫色雨伞,这话总算派上了用场,要不我还真嫌弃这丑陋又多余的东西。撑一把紫色小雨伞,漫步在林荫小路上,看到风里飘摇的小花,听着沙沙的雨点。一直走进朝鲜族(高丽族)民居,雨中的朝鲜村寨更显幽静。由于没有游客,所有的景物都是那么单调。小雨很快就停了,仿佛是老天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走进这座平地而起的高丽族民居,石砌墙根,土砖砌墙,木材搭梁,屋顶盖瓦,檐四角翘起。曲尺七字形矮民房,白石灰粉刷,屋檐下吊着一排蓝红灯笼,一串串辣椒干就是唯一的风景线。外面看来我挺熟悉,跟我们家乡的房子外形挺相似,但是里面倒有很大的差距。因为对这个长白山脚下的民族文化,我十分陌生。试着走进这里的房间,脱鞋与行礼就是第一个步骤,然后依次而坐,男左女右就是第二个步骤。房间里面有平地炕,炕下有火道,这样可以保持室内四季如春。房间里壁柜特别多,几乎没有看到多余的衣物在外面,墙角的伽倻琴,唢呐,洞箫,长鼓等乐器较多房间里没有凳子坐,需要盘膝而坐,这是第三个步骤。见到老人,要让老人先说话,这是第四个步骤,进入房间要看墙上的学校奖状,仿佛就是告诉我们“宁可啃树皮,也要上大学”重视教育传统,这是第五个步骤。听主人介绍朝鲜族人民喜欢体育运动如跆拳道,摔跤等,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歌曲旋律流畅婉转,特别是民歌自然流畅,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像许多艺人如崔健、崔金浩、金海心等都是朝鲜族儿女。同时朝医也是我国发展成熟的民族医学之首。跟随主人参观厨房饭厅,厨房里几乎都凉拌冷面等,烧烤工具挺齐。饭厅里的木桌凳较矮,几乎席地而坐。桌子上的碗筷摆放是教条死板的规定位置从筷子、碗、菜盘、汤盘、调味品,一个都不能混乱。用餐时必须让老人先动筷,依次是年轻人,小孩等。我觉得这个民族礼节复杂,过于程序化,于是没有更深入研究咨询。走出朝鲜族民居,就是陕北民居。一个黄土高坡上的窑洞,远望黄色窑洞墙上挂着许许多多的玉米,苞谷,辣椒,南瓜,大蒜头,几个房间门均贴上了红对联,一看就知道是个丰收年,喜气洋洋的气氛。近看篱笆院内许多人在玩耍,大人,小孩都是那么投入。玩辘轳打水,推碾子,拉磨,滚铁圈,踢毽子。好像这个民家就是一个悠闲热闹的村庄,一堆黄泥土堆上挖一个门,就是陕北人家,连装修的费用也省了,更是别具风格,别有心思。从左到右,依次是主人房,婚房,厨房杂物地窖房如此简单,但是放眼尽是黄泥土,仿佛就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走进主人房,光线很淡,若不是开着灯,我怕连墙上的毛主席在延安的相片也看不清。房间呈长方形,门口就有一扇小窗户,窗户上挂满了五花八门图案的剪纸,玻璃片上就是一个红色贴花《年年有余》。一张陈旧的桌子上,摆着油盏,一支旱烟筒,一把金属手电筒,一本毛主席语录,和发黄的公元一九九零年日历一本。桌子正上方挂一个黑色发条式古钟,我心里纳闷:这不是博物馆古董文物吧?最里面就是最大的摆设:一张炕床,占去整个房间的三分之二,炕上的被褥枕头均有手工刺绣图案,枕头旁边有一个竹篮,里面的针线,剪刀,锥子,蜡烛,红纸一应俱全。——可能就是这个竹篮陪伴了窑洞妇女的寂寞时光。隔壁就是红彤彤的婚房,红色的灯泡,红床单,红枕头,红盖头,红绣鞋,红花瓶,红剪花,红木鼓,红枣粒,红酒壶,红鸳鸯,红红的囍字墙上贴、梳妆镜上贴、柜上贴。窗户上吊着的十二生肖剪纸简直是维妙维肖,精致极了。看看镜中的我,也是满脸通红。看到如此佳境,肯定要在红红的婚床上拍张相片留念的,坐在软绵绵的床头,骨头都酥了:新婚洞房花烛夜,佳人与才子。春宵一刻值千金,岂能没新娘?入婚房,坐婚床,仿佛做过一回新郎,在人间过了一千年。走出房间,窑洞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风景都是那么漂亮怡人。杂物房里就是地窖,里面都是大罐小坛的谷物薯类。酿酒的工具,制作豆腐的石磨和灶台均拭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木桶,瓜瓢,碗筷摆放的井井有条,一看就知道是持家有道好能手。屋外半墙上一个小小的土地公公神台,灯火不灭。或许就是遥远的陕北,黄沙漫天没有上帝与神仙,供奉土地神祈求丰收太平年,人丁兴旺传闻吧。跨出篱笆院,告别了陕北窑洞,不舍不甘。前面,又是另有广阔天地:蒙古族。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是蒙古自治区主体民族。步入蒙古族村庄,踩在绿草茵茵的小路上,软绵绵的。映入眼帘的就是几个雪白蒙古包,一辆勒勒车,一个射箭场,一个神炉碑,上面两支明晃晃的月牙刀长枪,草地上几匹瘦马在悠闲啃着青草。这又是一个没有工作人员介绍的景点,我们一到蒙古包帐篷前面,立即迎来几个头戴黑褐色披肩帽,身穿长袍,腰系宽腰带,脚穿牛皮高筒靴的牧民问是否骑马,20元一圈,第二圈优惠。当我们都表示来看看蒙古包的布置,他们立即扬长而去。我随即走进一个敞开门的蒙古包,偌大的圆帐篷里亮着灯,开着冷气,还算舒适。细看帐篷是有许许多多的圆形柳条棍斜编织而成,衔接处用绳捆绑,屋顶呈圆锥尖形,用毛毡围盖。听说这房子的优点第一就是拆装容易,只有两峰骆驼或者是一辆双轮牛车就能将整个房子运走,然后两个小时就能搭建起来。第二就是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室内空气流通,不怕风吹雨打,真是宜商宜居多用途。想想这些骄傲的草原骄子对设计帐篷还是挺精通的。屋里铺上了厚厚的地毯,墙上挂些镜框和招贴花。屋正中央就是一张矮桌子,用于冲泡奶茶使用,因为没有主人,要不肯定可以亲口喝上一碗大草原的香奶茶、奶酪、奶豆腐、奶皮子等奶制品,原汁原味,仿佛就闻到了满屋子的羊奶香,好想伸出双手去接一杯奶茶和来自契丹儿女崇高的传统礼节、哈达。屋内的布置挺简单,茶桌后面就是神位,上面的头像是苍狼与白鹿,神下龛面摆了九只碗。据说这九只碗表示祭拜天、地、佛、鬼、活人、山、坟墓、水神。两边就是几个柜子,被一些衣物塞得满满的。右边的墙上挂着弓箭,宝剑,貂皮,牛角号,酒壶。左边的墙上挂着一把马头琴,一顶翻檐尖顶帽,和一串挂饰。寻乌一中高一:曾德金1200字以上 高一 写景
-
美丽的民俗村寨上次去东部华侨城游玩时,在缆车上无意发现民俗村宁静又神秘的一角。于是对民俗村锦绣中华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决定深入民俗村看个够——题记一周的国庆黄金周加班时间终于熬过去了,今天的假日就安排在民俗村过了。民俗村就如树梢上熟透的果实,让我经不住直吞口水,于是一提到中国民俗村,我立即精神百倍。上午,凉风习习,太阳半露着脸,如害羞的姑娘。民俗村门口大广场上彩旗飘飘,富有特色的名族乐曲此起彼伏,中间一个LED大屏幕上反复播放着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欢乐画面,路边的大招牌主力宣传民族狂欢节。广场中间花坛上的花牌内,是红色黄色玫瑰花组成的欢度国庆1949-2010就是狂欢节的主题吧,对面的寿星雕塑就如特殊的迎宾小姐,引导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收紧脚步,购票入村。远望民俗村,就像山谷里的一个仙女,翩翩起舞,俊俏又美丽。沿着一条石雕彩龙分开的石梯小去,一个三角形的广场上假山水池、喷泉、商铺、停车场错落有致,上方张灯结彩,大榕树上灯笼高高挂,假山,水池,喷泉,美丽极了,小火车,电瓶车挂两行红花,别致极了。榕树底下停着一辆新款驴车,所谓的新款也就是多一个喇叭而已,赶车的车夫都是回族牧民装束。一见到游客到了,便吆喝一声唱起了回族民歌,还不时带点别扭的动作,大概是拉客的原因吧。后面的百艺广场上,欢快的名族小调徐徐传来,红白两色为主的临时舞台上,8个身材苗条的瑶族姑娘在尽情跳舞,长长的袖子,长长的绳子,甩出去,收回来,一个圈一条线的,美丽极了。下面的观众更是热情高涨,拍手的,拍照的,瞪大眼睛大叫的,形态各异。整个广场如一锅沸腾的水,就是入口出口处的保安,也似乎忘了站岗。听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狂欢节的主题就是“生态河池,丝路新疆”,白天都是广西河池瑶族、壮族民族表演节目,而晚上则是新疆唯族演出小品,歌舞节目。紧挨着百艺广场的一条路上,一排淡黄色木屋上,招徐徕客的酒旗飘飘,上面写着非常引诱人的名字“丽江小吃、新疆烤肉、山西拌面……”这就是民族特色小吃一条街,看一群红色妆扮的服务员忙进忙出,手脚麻利,一边工作还一边哼着小调,好不快活。不知是这些服务员的小调唱的好,还是秋季的阳光太妩媚,太娇柔,逗得小吃一条街后面小山谷里的孔雀,骚动不安,啼鸣声此起彼伏,一阵一阵,一声一声,声声入耳。虽然“嘟嘟啾啾……”声音难听,却也有未见其影,先闻其音之势。想必,那一只只五颜六色的孔雀,是哪一只在低音,又是哪一只在开屏?听到了这支孔雀独奏的曲子,便也让我加快脚步往前去看个究竟。若要步入孔雀谷,则要经过右边的艺术品一条街、徽州食府一条街、民族服饰一条街。街上三三两两的游客对这些古典建筑不感兴趣,都是快步经过,往山谷里的民族村寨赶去,生怕错过什么似得。徽州食府牌坊门口的两个皖南小姑娘正津津有味用箫演奏一曲《梁祝》,当年红极一时的千古名曲,今天路人竟然若视无存,当然其手中的箫和桌面上的CD碟自然无人问津。不过她们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继续忘情合奏,一踮脚、一弯腰、一转身、侧着头、眯着眼,似乎陶醉于梁祝的爱情故事里,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恁熟优美。莫非,民俗村寨跟爱情和爱情故事有着什么联系?我迷惑不解自问。徽州一条街的人文情怀,商旅情怀都是那么细腻,白墙灰瓦总是那么熟悉。大家慢慢移步换景至服饰街。服饰街的尽头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小广场,有曼谷龙塔、有白色大佛像、古铜许愿大鈡、亚洲象塑雕、放烟铁塔、塑料椰子树、芭蕉树、塑料橡胶树、傣族木屋、竹木八角亭……每个景物都是栩栩如生,尤其是那些真芭蕉树与假椰子树,橡胶树与棕榈树,真假难辨。而八角亭下面的傣族少年男女,见有游客来,即行礼欢迎。可以欣赏深远悠长的葫芦丝,浑厚激越的象脚鼓,超有优美超迷人的孔雀舞,热带水果皇后身穿镶珠旗袍,头戴钻石皇冠,手撑一把纸伞,摇摆扭动着婀娜的身段,忘情的演出,应和着欢快节奏的葫芦丝与象脚鼓。似乎就望见遥远的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的人民载歌载舞的欢快场面,可不?那里的泼水节就是这般表示欢迎来客的。——不过今天天气有些冷,没有用泼水欢迎。他们的房屋都是竹木两层建构,一楼闲置,二楼住宿,房顶都是茅草铺盖,呈船底形状。这种房顶的好处就是:晴天日晒茅草自卷,阳光泻入房内,遭雨淋时则茅草重叠紧贴,可以滴水不漏。每个房间均有窗户,窗户两侧均有孔雀羽毛,一推开窗户,外面的芭蕉叶,椰子树,一口小井就跃入眼前。里面摆设简单,竹床,竹凳,甚者大厅里的供神的灶台也是竹子制作,除此,就是木材组成。大厅里正中央的墙上,一张醒目的神台,是一张陈旧的佛像,佛具均齐,其中两边的黑色孔雀羽毛格外显眼。里面的傣族小伙子见有游客到来,立即起身,舍、迅速伸出略黑的双手合并胸前,非常认真地鞠个躬,然后带领我们参观傣族木屋,讲解木屋的结构与冬暖夏凉的好处,讲解热带雨林的果实,风景,热情好客的民俗,孔雀舞的来历,乐器象脚鼓的使用,讲解拜神的礼节,和一些原始森林的珍禽异兽及变迁……仿佛免费给我上了节历史与地理课。走出木屋,太阳当空,傣族民居与善良朴实的人民好客的热情就是这样将时间定格在永恒的夏季。屋后的山谷里里,隐隐可以听到孔雀的啼鸣,和扑打翅膀的声音,或许是太阳出来时开屏比美吧!正要步入山谷观看孔雀,忽如一阵风吹来淡淡的茶香,穿过小竹林缓缓流淌,肯能这就是云南白家的茉莉花茶香。弯过艾竹林,一栋白色仿古式的屋子就展现在眼前,两个身穿粉红色的旗袍的白族女子就引我进屋,屋里的宽大木雕茶几非常讲究,茶几上面墙上是一幅布画,画里是一朵洁白的莲花,如白族人民一样的纯洁。白族少女讲解品茶、讲解茶道、茶艺以及复杂的制作工序。并亲手为我沏上一壶茶,轻轻呷一口淡淡的茉莉花茶,来不及在口里打转,清纯淡淡的香味便从口滑下咽喉,回味悠长,那种回归自然的感觉便从心而起,想不到繁华的尘世还可以在这里找到幽静一角。我想要是没有喝上这里的茉莉花茶,真是太可惜了。后来又带我参观山茶花,红的,紫的,白色的,淡黄色的,漂亮极了,那种纯粹的美,恬淡的美不可言传。就如白家民族的女子一样纯洁真实。喝过茉莉花茶,又是下一个云南大理特产:三道茶。听她介绍,这三道绿茶就代表完整的人生。听她这么一说,我便更是想喝,她利索的手势为我倒上第一杯茶:苦茶。我一入口,就停了,舌头都麻了!如中药一般难于下咽。表示人生都是先苦后甜。苦茶代表我的青年时段,要先打拼事业。接着就是第二杯茶:甜茶。甜茶代表了我的中年事业有成。可以享受甜蜜的生活,我一听迫不及待要品尝甜茶,谁知这一口到底,茶就一溜烟下了肚子,如一条光溜溜的泥鳅。还没有搞清楚这么回事,真怪自己太心急了。想:难道这就是我的人生,苦日子如此漫长,好日子转眼即逝?最后就第三杯:回味茶。时到老年,韶华已逝,青春不再,所有的繁华如梦风花雪月只是过眼云烟,对自己只有回忆。我刚要品尝,又停了一下,生怕喝了这一杯,就一下子变得苍老不堪。她笑了又笑:“品尝一下吧,感受一下百味人生吧,有苦有甜有回味才是完整的人生”我一口而下,齿有留香,回味悠长,只觉得那香喷喷的绿茶在肚里盘旋徘徊,迂回旋转。我提出还要再来一道,她说:“没有了,三道茶已经喝完,如走完人生。人生只有一次,不可以重来。”想不到自己的人生竟然抵不过一杯茶,原来自己走遍万水千山,渴望寻找的真理,就在眼前。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个白族女子给我上了如此丰富的一节人生课堂,我满心感激。正要看看白族民居的房屋构造,突然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在对岸传来,河里一艘木筏上坐着几个蓝衣少年,头裹红巾,腰缠红带吆喝一声往山脚划去,船头的2只鸬鹚紧紧靠在竹篓旁。“刘三姐对歌了”路人边说边快步走向山脚的壮寨。壮寨就是山脚下的第一个景点。不必说这里的刺绣精致美观,不必说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光是这里的唱歌对歌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可不?光是刘三姐嘹亮动听的歌喉就闻名天下。有句话是“采茶山上刘三姐,神仙下凡听歌来。”每天到这个时候,就上演小品刘三姐对歌。对歌还没有开始,围观的观众就把壮寨绣房对歌台围得水泄不通,不知是冲着“刘三姐”来还是冲着“刘三姐”手里的绣球与香囊而来。6个壮族妆扮的少男少女在主持人的介绍后各就各位,一阵锣鼓声后就模仿当年的刘三姐与可恶的财主对歌,然后与阿牛哥对歌的演出。当全是黑色打扮的肥头大耳财主出现船头时,身边的老管家挂一张尖嘴猴腮的倒三角脸便会弯腰向前两步,然后踮起脚尖耳语了一番,一双小眼珠从上到下转了圈,然后就开始吆喝对歌,身后几个蓄山羊胡子歌手手拿扇子,油头粉脸。接着财主大摇大摆领着一伙人就来到对歌台下,以示挑战刘三姐。小胡子歌手开始摇头晃脑,像模像样唱些挑逗性的歌,颇有难度。我手心捏了一把汗,不一会儿,对歌台上的2个丫鬟身穿红色绣装,高盘发髻,樱桃小嘴,就引出山歌皇后“刘三姐”,她身穿白色蓝花刺绣搭配的宽袖短衫,一条长长的黑辫子伸到腰间,修长的瓜子脸,淡眉大眼,唇红齿白,肩上斜跨一个深蓝色布绣包包,上面清晰四个红字“桂林山水”。下面的游客几乎惊呆了:想象中的刘三姐竟会是这么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一开口就是婉转圆滑的高音驳倒众歌手的歌,就这样一阵对歌一阵鼓声,你一句我一句争锋相对了许久,直到财主败阵而逃,壮实憨厚的阿牛哥的出现引来了一些女孩的尖叫,也将小品演出推向高潮。当看到刘三姐一手抓住马尾辫,一手在末梢打个圈时,我似乎懂得了爱情的自由与渴望爱情的心。而台下的阿牛哥因对不出山歌,急的满脸通红的画面,就如身临其境看到当时的情节。不知不觉中,自己也就成了戏里的一份子,或许是阳朔漓江的水滴,或许是桂林山上的小草,总是那么微乎其微。还是歌词写的好“我家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或许在这里可以寻找到别有一番风味的热情。后来,主持人一边解说一边用幽默风趣的方言将台下的观众逗乐翻了天,精彩的对歌终于在刘三姐抛下红色绣球后落幕。人们为了争抢这个会带来桃花运的绣球差点跌落水池,我一回神,揪准机会纵身一跃,接到最后一个精致美观的绣球。我紧紧抓紧绣球不放,如抓住爱情一般高兴。早年听过大人讲刘三姐动人的传说,今天的现场感受刘三姐对歌的戏,总发现有着天渊之别。是情节感人,还是歌喉动听,还是聪明智慧的壮族人民教会我什么,已不重要。刘三姐就成了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化身,用婉转优美的歌声带我走入音乐王国。身后一位不知名的老人边走边赞“听过刘三姐的歌,其他的就不是歌了……”就这么一句,我都无言以对。路边广西矮马,似乎也陶醉在对歌戏里,看到游客来才一步一摇头走向山谷深处。矮马在面前的大榕树下停了下来,甩着尾巴。这是一颗百年古榕,粗壮的树干枝叶茂盛,倒吊的树根黑压压的一片,树根上系着许多红色布条,听人说这就是许愿树,那些布条就是游客写着愿望的许愿绳。下边方方正正摆着一个青铜鼓,上面插一支蓝色的三角旗,旗子中间一个黄色像字非字的图案。这就是水族民居,一座深紫色的木楼瓦房,一楼是文字画作品展览与厨房,二楼是居室,一厅三房,依山傍水而居,脚下就是翠湖,如一面明晃晃的镜子。水上面建一个圆圆的禾仓,贴一个丰字。走上木梯,下意识关掉手机手机、小灵通。轻轻踏着轻缓的步子,生怕自己嘭嘭的脚步声影响了墙上的画,画里就是周恩来总理。大厅中间就是一个柜台,展示的水书与画卷都落了一层厚厚的灰。水族人民有属于自己的文字,所以他们的书籍历史文化悠久,柜里的作品都是一行水语一行汉字的。屋里空空的,一木桶,一木勺,一木桌,一木床,一铜鼓,墙上一支唢呐。跨出木阳台,这个角度挺好,看到千条万条许愿绳如许多斑斓的蝴蝶在飞,高处看到的蝴蝶是如此的接近,高处许下的愿望是如此的亲近,给人一种置身其中的朦胧错觉。仿佛深居简出的水族人民就在眼前耕作种粮披星戴月的劳作场面。水族人民经过久远的历史和岁月长河,留下许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其中铜鼓就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古书记载“瓦尊留海客,端鼓赛江神”就说明水族人民用鼓的盛况。其次就是刺绣之王马尾绣,系水族的一大发明,堪称世界绝品,其复杂的工序凌驾一切刺绣之上。记得世界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真的,面前土木屋门口,就有一个“绝对”美丽的彝族女子——阿诗玛。不记得谁跟我说过,你可以不了解彝族,但是如果不知道阿诗玛的话,就真的太落伍了。一阵欢快爽朗的音乐引领我踏上三个台阶,就可以看到一座黄白色的土掌楼,泥墙黄沙壁,木梁木柱木板封顶,大门两边挂一串玉米,洋芋大蒜。屋前空地上有几个彝族姑娘与小伙子在卖力演出《寻找阿诗玛》,外面的中外游客坐在四周脸露悦色,神态各异,有坐的,站着的,还有侧着身伸长脖子的。目光紧盯着一个身穿白色彝服,头戴花边帽,桃腮杏脸,樱桃小嘴,明眸善睐,蛾眉皓齿,娉婷袅娜,楚楚动人,貌若天仙的女子就是路南石林的女子阿诗玛。为了让这个小品更加逼真感人,主持人特意从观众里面挑出一位年轻的男子扮演阿黑哥,也就是临时新郎。一会儿,几个小姑娘就带着阿诗玛回到屋里关门藏起来。几个彝族小伙就变戏法似得拿出斗笠给准新郎戴上,又披上蓑衣,斜跨一个牛角号,胸前挂一串辣椒,背上一支猎枪。怪异的模样甚是搞笑,游客顿时炸了锅了一样交头接耳。然后其中一个脸上涂黑的彝族小伙,倒出一杯自制的转转酒,双手端杯,对着游客行礼,迅速转过身单膝下跪,递上这杯英雄酒,为壮士助胆饯行。主持人说“壮士此行山高路远,道途险恶,豺狼虎豹,特意带上辣椒与猎枪,唯恐一去不复返……”,吓得新郎脸色煞白,端着酒杯抖了一下,慢慢闭上眼一饮而尽,方才回神过来,周围的观众顿时鸦雀无声。准新郎在彝族小伙的带领下,走进隔壁的那座房子。主持人就开始告诉大家要注意新郎新娘从哪里出来,身上的服饰,外貌有怎么样的变化等等。然后故意拖长声音叙述:“七七十九天过去了,树上的花开了,天上的月亮也圆了,不知道新郎有没有找到我们的阿诗玛……”一会儿,屋后走出两个彝族小伙,黑色无领马褂,红色布纽斜扣着,宽大的黑色红边裤子,特别短特别宽。一人拿出一副对联贴在门框两边,然后蹲下身子将右食指竖起,放在嘴巴“嘘——”的一声,门就开了。只见身披红袍的新郎,头戴红色绣绒帽,眉开眼笑,微侧着头,牵着戴上红盖头的阿诗玛轻轻走下台阶,后面跟着伴娘桂梅。大家都惊呆了:新郎是怎样从隔壁的房子钻入楼顶的?新郎又是怎样在短短的时间里找到新娘的?新郎又是怎样用辣椒讨得美人的欢心的?新郎又是怎样从现代人到彝族小伙再变成红袍加身的新郎的?后面紧紧出来的小伙子小姑娘一拥而上,又是左瞧瞧有盼盼,又是一边推着新郎怂恿去掀开新娘的盖头。新郎试探着去掀盖头,不料被新娘玉手一挥,打了回去。然后新郎转头跟观众请求帮助,其中有一个女孩就说要跳舞,跳左脚舞方可过关。然后新娘就点头暗示正确,并主动拉着新郎的手跳起了左脚舞,一条一抬腿,左脚摆两下。一会儿,主持人就表示所有喜欢跳舞、喜欢学跳舞的朋友都可以跟她们一起手拉手跳这支左脚舞。这时,新娘摘下盖头,挥动手中的红带跳起来,其余的小伙子小姑娘就拿出所谓的乐器:铝盆、锅盖、锄头、鸟枪、簸箕、米筛、洗衣板、铁桶一些原始的农具开始演奏起来,声音听起来是那么的悦耳,这完全就是一支动听乡村劳动交响曲。纯粹的美妙,赛过一切。跳舞的游客是越来越多,纷纷跑出来手拉手围个圈,共同跳完支自创自编自导的彝族舞蹈。再一次将大家引入欢乐的歌舞世界,游客的欢笑与阿诗玛的良好祝愿都沉浸于歌舞海洋里,我们几乎忘了自我。这么一些平凡普通的农具,也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从遥远的路南唱到这里,从古至今,难道仅仅只有智慧么?正是善良淳朴的彝族人民幽默风趣地演绎滑稽小品《寻找阿诗玛》,才让我们体会了彝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彝族女子阿诗玛也就成了美的化身,百闻不如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不知是美丽的阿诗玛还是美妙的舞蹈留下了我,参观彝族民居土木结构的房子,大厅正中央就是一张万卷神台,神台上摆放的是拜神祈福用的杆杆酒,旁边就是一烟袋,或许就是这烟袋,才让今日玉溪香烟闻名天下。上方的墙上挂一幅虎头油漆画。彝族人家漆绘的艺术可是远近闻名,看门前屋后的彝族神鼓就知道,就是路边的小神庙,也是油漆的五颜六色,可是里面供奉的牛头,我却无法读懂。路上偶尔路过一个两个身穿黑色服饰的女子,背着个竹篓,也是常事。她们就是高山峡谷中的独龙族儿女,光是她们脸上的纹身就知道她们的生活一定多姿多彩。可不,去上学,去上街也要滑索道,小小的背篓里装的仅仅是粮食与牲口?倘若用心观察,会发现他们对于峡谷地带的交通工具选择非常的精通,似乎比世界上所有的能工巧匠还专业。你看那条横跨怒江的独龙藤索桥,全桥90多米,全部由纯天然植物藤、竹枝、木块编制而成,完全没有金属、混凝土的成分,想想不是仅仅靠勇气与毅力、团结来完成,更重要的智慧。正是这高山上的独龙族人民,美丽了石林山顶的瀑布,远望飞瀑从天而降,犹如岩石上的神龙吐水,洒下山谷,静听水声咆哮,似战鼓、似响雷。风轻轻一扬,山泉水的甘甜就悠悠飘来,紧接着头发也打湿了。李白诗里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在此地,是最合适不过了。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游客在飞瀑之巅索道上“嗖——”一声滑下去,伴着惊涛骇浪凌空而下,飞跃晚清碧波,到达风情河岸边的山顶,许多女子穿过飞瀑口那一刻的尖叫犹如天堂的感召,深深吸引了我。不禁留恋那种驾奴自然,飞越天堑的惊险刺激之中。沿着石径环绕而上,半饷才爬到剑峰峰顶,这个景点就是整个景区里最高的景点,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可能是高处不胜寒吧。不知是深受头顶老天玉帝的眷顾,还是“一览众山小”距离产生了美,俯视各族山寨、风情河、翠湖景点美图尽收眼中。陶醉其中的我一直坐在怪石嶙峋的石林山上远眺,羡慕极了。羡慕他们可以尽情领略独龙族人民的专利滑索桥两岸的风光。细看周围都是石峰,有的如张开的手指参差不齐,有的似宝剑直插云天,有的像秃鹰冷峻傲然,形态各异,危峰秃立。身在群峰之中,如入仙境,超凡脱俗。却忘了如何描述眼前的美景,足于体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俗话说的好“山洞有龙出,山顶仙人居”,美丽的景点石林下面就是一个石洞,一扇石门两边开,里面紫色、黄色的灯光微微亮着。一脚踏下,里面的沉闷声就由远而近传来,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就是这些神秘,游客就是最多,看着一束一支的石乳,奇形怪状,像树枝,像竹笋,像动物,像珊瑚,像冰雕,在各色灯光下简直活灵活现,千姿百态,浑然天成。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欣赏这些石乳石笋,因为石洞深处有龙,我要寻找游龙真面目,便加快了脚步。走了不知多久,小路突然拐个弯,外面一线刺眼的阳光,映照在出口的石门上,门口的石板上留有一首诗:山不在高,有龙则灵,此处无龙,龙在天上。“真是奇怪,这首诗为什么不写在入口?”我问自己。“观龙非本意,花草也有情”我安慰自己。因为,这里的风景独好。高大的常绿乔木与浓密的灌木丛紧排两行,高山矮石相依相偎如恋人,古屋凉亭错落有致,河水清澈见底,两岸植被葱茏,可谓是:小河流水轻舟慢,隔岸人家喜洋洋。脚下一条宽敞的大路通向远处的村寨,布依寨。布依族民居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石板房,石地板、石柱子、石墙、石屋顶建造的房子,冬暖夏凉,节约木材,环保低碳,不怕火灾,坚固耐用。在贵州南部的布依寨,是一条经久不衰的靓丽风景线。走进布依寨,前面一个门楼后面一个院子,四周都房间,看到满地不规则的石块,突然有一种脱鞋赤脚步行的想法,想亲身体验一次漫步石板房的脚掌冰凉感觉。大门上方挂着两个妖怪一般的木雕面具,屋里的布置也是简陋,一个头裹蓝布,身穿黑衣,脚脚草鞋的阿姨,静静坐在墙角用放大镜研究黄历,聚精会神,对我们的到来都没有察觉。客厅里一张醒目的神台,供奉的观音菩萨。两旁的木雕千人头像,面目狰狞。案桌上一盏油灯,佛具不多,卜卦用品两三件,可见布依族人民非常信鬼神,崇拜教会与祖先。里屋一黑漆木床,一辆纺车,一个火塘与烘干架,一个石磨台,几个泥坛土罐。其中一间特别别致的房子,就是手工编制坊,门口两个篾条编织的斗笠上写着“竹编”。进入敞开的门,里面的桌上摆满琳琅满目的竹条工艺品与古董,杯子,扇子,毛笔,乐器,首饰,动物十二生肖,画卷等等不计其数。墙上挂着的是斗笠,草帽,草鞋,背篓,竹筐等,标价不一。旁边一个中年女子在津津有味绘画竹片上的图案,对于来客提出的讨价还价,表示可以商量。细看这些工艺品,格外精致,每一件都是爱不释手,放在手心便是块宝,甚至草鞋也是珍品一样。绘画雕刻的图案色彩鲜艳,俱手工制作,饱含智慧善良心灵手巧,有较高的民间艺术收藏价值。正在琢磨眼前的这双草鞋,跟我的脚一样大小,39M,不禁想起当年红军过草地翻雪山的草鞋,是否就是这个摸样,不过是一个实用,一个参观实用罢了。想着想着,隔壁的屋子传来了欢快的鼓声,听说是瑶族村寨的歌舞汇演。绕过几座石板屋,走进广西河池瑶族民居。这是一个乐观豁达热情古朴的民族,男的耕作狩猎,女的纺织刺绣,晚上聚会把酒当歌。其服饰都是头缠布带,身穿无领马褂,月牙挂饰,玉器耳环样式较多,脚穿布鞋。长期居住在岭南一带,为我国国家统一多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瑶族历史文化丰富,风俗,歌舞,服饰五彩斑斓。其中“耍堂舞”“长鼓舞”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瑶族文化的一株奇葩,俱岭南文化画卷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瑶族体系最繁多,有过山瑶,盘瑶,平地瑶,高山瑶,八排瑶,蓝淀瑶,茶山瑶,白裤瑶族等,瑶族人民分布极广,遍及世界各地。走进瑶寨,土木结构的吊脚楼,远看就是多出一个屋顶,别具匠心,近看就是有许多柱子支撑起来的房子。褐色屋檐下面挂了长长一串玉米,大蒜。听说瑶寨人民居住在崇山峻岭之外,很少跟外面的人来往,对耕作纺纱比较精通。可想高山瑶红脊十三梯田,怎么就是那么美丽,富饶。一层一层,一片一片,一山一寨,松涛阵阵,鸟语花香,歌声嘹亮,就如世外桃源,那么安逸,让人心旷神怡,仿佛那些梯田阡陌就出现在眼前,让人突然有了一种罢世归隐念头。瑶族民居的房子挺宽敞,门口的原始耕具,插有羽毛的斗笠,就是他们开天辟地的宝典。屋里的左侧,会有一个大酒坛,肯定对酿酒颇有研究,想必那些闻名的瑶族米酒是如何的美味,便会勾起游客的食欲。酒坛旁边有两个长鼓,高矮不一,鼓面都磨损泛白,看到这里的火塘,便会联想到晚上的篝火晚会。一边喝酒一边跳舞,一边唱歌是多么的惬意,这个风俗跟壮族挺相似,不同的地方就是瑶族采用的篝火晚会,壮族的是对山歌,同时新娘出嫁穿红衣,而不是黑衣。瑶族民居的厨房跟汉族民居颇相似,你看走进厨房,可以看到一个双锅灶台,两个大铁锅一支铁锅铲,灶台上面摆一个油罐、一盐罐、一个木瓢,一条黑烟囱伸向屋顶。屋后的杂物房与水井,比较宽敞,窗台木板已经破损,斜挂几根蜘蛛丝,在风里摇摆。一口古井如水缸大小,清澈见底,井壁四周长满青苔,一枚飘落的黄叶,弄皱了水里入迷的影子。对于外国游人,对这些古朴的农家,似乎没有意思。但是对瑶族人民的吃新节、祭生节(祭牲节)、分食死人的传说、悬棺之谜、神树之说倒是挺感兴趣,可是里面的瑶民拒绝解释里面的奥秘,表示对于此事无可奉告,就是瑶族的风俗之一。当瑶族民居旁边的村寨传来一支芦笙、笛子声音时,路上的外籍游客便快步走上上面的寨子——苗寨。苗寨,桂花飘香,香溢满路如痴如醉。溪水潺潺,流入心间心旷神怡。苗族民居,印象最深的就是苗银、苗医、苗岭飞歌、安宁(苗家女)。苗族有苗文拼音与图文方案,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从事农业,油茶、桐树、漆树木业等。房屋均采用吊脚楼,跟水族民居相似。苗家阿妹擅长刺绣,纺织,苗服款式繁多,色彩艳丽。唐代诗人杜甫诗里写道“五溪衣裳共云天”。光是妇女衣服就有100多个款式,系中国民族服饰之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盛装”,仅仅插在发髻上的银饰品就有几十种。苗人喜食酸味,喜欢喝酒,以酒示礼、以酒传情。喝酒随时间,地点不同而礼俗不同。有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等充分体现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其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隆重的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经过一面巨型大牛角鼓,就踏入苗寨大门,里面立即闪出一个身材苗条的苗族女子,体态轻盈,身穿苗服,头戴苗银,踏步而来迎接我们。跨过平安桥,就是具有苗族特色的吊脚楼,大堂里中间放一面红漆龙头牛角大鼓,龙头张开血盆大嘴,露出两排锋利獠牙,鼻孔上插一支长长的野雉鸡尾毛,额头上明显一个“王”略显霸气,旁边的两个小铜鼓相当醒目,四条黄色竹棍斜靠着屋梁,竹条中间吊一节绿色斜口毛竹筒。苗家阿妹介绍,这就是苗年时,为了慰劳耕牛一年的辛勤劳作,在耕牛鼻子上抹一点酒,以示尊重。然后就击鼓吹笛,提马灯,唱歌跳舞。左边的模特身穿蓝色苗服,头戴红色幔条围头,脸冷若霜。靠墙的玻璃柜里,整齐陈列一行苗家阿妹亲手刺绣的布鞋垫,苗帽,苗服,线条粗细精密,色彩鲜明,奇花异草,飞禽猛兽,栩栩如生,一针一线都是那么着力仔细,让人不得不惊叹苗女的高超手艺。墙上挂着的苗银帽,更是精美极了,圆圆的帽沿上雕刻图案清晰,纹路细密不乱,细如发梢,插上一片一片银叶子,叶脉均匀可分,密如针挑。灯光照耀下,银光闪闪,每一个角度,都是那么逼你的眼。谁也无法相信,眼前这绝世珍品,竟出自手工制作!红鼓右面的模特身穿红色苗服,脖子上挂一串苗银,闪闪发光,头戴椭圆红帽,红帽边缘吊满银饰,表情僵硬。墙上挂红黑两套女子苗服,上面的刺绣图案精致细密,花鸟虫鱼,各有含义,如鸳鸯代表爱情,日月象征尊重,花朵代表美好生活等等。而且在大图案上面,会有意绣上银饰,金属跟彩线就这样牢牢黏在一起了,轻轻一晃,就哗哗作响,由不得让人佩服那种毅力与耐心。据说,苗族苗银自己的文字,她们就会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编织美丽的图案,每一个图案都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苗人久居深山老林,对医术颇有研究,尤其是外科,几乎人人皆医。连医学鼻祖华佗也赞美苗医的精湛。苗族人民天生一副百灵嗓子,个个能歌善舞,听说哪一个人没有学会唱歌跳舞,就面临找不到对象的危险,听到这里冷不防吓一跳,咱得赶快学唱歌去。苗家飞歌,苗族最漂亮的一道风景。看看屋后的广场上苗家阿妹,阿哥正在演出一场芦笙舞蹈,阿哥吹着芦笙领舞,阿妹与游客手拉着手,一起围着牛头旗杆跳起芦笙团结舞。芦声阵阵,混合苗饰声声,大家都似乎很陶醉,将舞场围得水泄不通,特别是主持人解说,跳舞完毕后,单身男士可以领着自己喜欢的苗家阿妹去约会,单身女生可以领着自己中意的苗家阿哥去私奔等活动,游客兴致更高,几乎全神贯注那些青年演员,生怕错过这个大好时机。这时,我发现二层木楼上的你——安宁,在注视着什么。身着红色鲜艳的苗服,水灵灵的大眼睛,长长的瓜子脸,唇红齿白,高高的发髻上插一朵百合,如一尊女神。路人告诉我,这就是美人眺,候情郎,也是苗家风俗之一。走下苗寨,就是苗岭小学。一个狭窄的屋子,分两个教室,一个教师宿舍。左边教室里,六张木桌子两排放,每张课桌上放一本发黄的课本,讲台上的书本已经破损严重,无面无底,黑板上还留在一道三年数学题。右边的教室里一半是学习园地,墙报墙画,一半是学习珠算的课堂,看桌凳上的灰尘,就知道很久没有动了。隔壁的教室房间,一张古木床,陈旧的蚊帐,一方桌一开水瓶,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旁边一本教科书,墙上一张毛主席大头像,这是唯一的有彩色的装饰物。看到这张画,老师就再也不会寂寞了。后门就是一阳台,下面是风情河,站在阳台,风景秀丽的画面就展现在眼前,我随即写下小诗:入苗寨,听飞歌。上木屋,戴苗银。依楼听风雨,雨落清池。推窗望日月,月挂树梢。在南国的景区里面,突然冒出一个袖珍学校出来,不觉得奇怪么?要知道,这是走进苗家最近的途径。我认为造物主如此构思创意,丝毫不违背自然,反尔多一份自然美,少一点认为的造作。走出这扇门,我就不敢往前,我怕失去这种美。淳朴善良的苗族人民,热情的苗家阿妹,色彩斑斓的苗服苗银,动听的苗岭飞歌,这一切一切,何止是一个美字能形容?村寨里面,路旁青草依依,盛开的花朵就是一支永远唱不完的歌。眼前的葡萄架上,就是鲜花的海洋,分不清是藤缠树,还是树缠藤。一个牛头马面的面具,四把明晃晃的砍刀分两边。这就侗寨的村口,特色的迎宾仪式。未入侗寨,先闻水声,后见水车。一点也没有说错,小路一转,哗啦啦的流水声就从葡萄架底下徐徐歘来,三个大水车就迎面扑来。走近大水车,发现这些水车各有用途,或由于运输水流,或者用于连接石磨房。水车就代表了整个侗寨吗?不是,应该是风雨桥与鼓楼。大水车旁边一座巨大的雕花木桥横跨风情河,桥身桥架桥顶都是木材结构,桥顶设计完全采用房顶技术,屋檐下面挂上灯笼,红红的,一个,两个,一行,两行,美丽极了。这个环境,非常适合男孩女孩约会,凭水临风,优雅别致。桥面上还故意放两排木凳,用于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或路人乘坐。着就是侗寨大名鼎鼎的风雨桥,里面的传说故事还真不少。站在桥头忽然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情画意就在眼前表现得淋漓尽致。风雨桥头,就是一座八角大楼,纯木材仿古塔结构,每个角弯弯朝上,似牛角。柱子,屋檐上绘画上去的飞禽走兽,游龙惊凤图案,活灵活现,巧夺天工。一看就知道侗族人民是天生的建筑设计师。鼓楼里从底层到顶层,都放有几面大鼓,主要是节日喜庆,竞技,庙会活动时使用。鼓楼旁边的沙滩上,一座刀山,矗立地上,两侧的弯刀均已生锈。四条三角旗布绳从地上拉到刀山顶,轻风吹动三角旗,仿佛就看到侗寨人民在击鼓鸣号,比赛选手参加赤足攀爬刀山的竞技的壮观场面。由不得连连称赞他们的勇敢。听说,有一种人不勇敢,也不伟大,一起可以赤足上刀山,那就是神功护体的巫师。每逢年过节,村民便身着盛装,在此吹笙踩堂,对歌唱戏,通宵达旦,热闹非凡。侗族的房屋都是采用杉木建筑,凭着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勤劳聪明设计了一种特别的木房子,就是围着鼓楼放射性修建,层层建筑,如蜘蛛网形状。因为鼓楼是侗族人民的灵魂,是侗族的标志,在人民心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此设计,象征了团结和坚强的凝聚力。木屋杉树柱子,杉树木板为墙,杉树皮封顶,俨然是杉树家族,极富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屋形上大下小,占天不占地,有些民居巧妙建在水上,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这种民居楼上住人,楼下养鱼,人鱼皆欢,相映成趣,何时想要吃鱼,揭开楼板,伸手可得。就连吊脚楼粮仓,也是别出心裁,建筑在水上,有利于防盗,防火,防鼠,防潮。侗族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点,遥远的侗族地区,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侗族诗歌韵律严谨,题材广泛,多为多声部无伴奏,大歌就是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在中国地方文学与音乐反面,都有极其珍贵的价值,许多文人墨客都出自侗族,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造诣。除诗歌外还有民歌,神话传说,故事,侗戏等远近闻名。像善良的侗族人民农忙之余,也会有些刺激的活动节目,就是斗牛,放烟火。不过,这些还不算是特别,特别的民族村寨就知隔壁——摩梭族。摩梭族就是世界上唯一不用结婚,而用走婚的民族。在云南丽江之北的泸沽湖畔有一支游牧民族,终日过着放牧,捕鱼,打猎为生的原始生活。走进摩梭民居,可以充分体会善良的母性氏族社会的纯真。摩梭民居就在侗族民居附近,门口会有一个白骨森森的玛尼堆,正在燃烧木柴的玛尼堆上方白烟扶摇直上。一条条绸布风马旗带着美好的愿望与祝福吹向远方。摩梭木屋正门上方一个巨大的羊头,花脸白纹,披着红布带,似乎永远都有一种无法读懂的神秘。摩梭民居也是木材修建的房屋,考虑到家里人口较多,五代同堂不分家,特意修建的是四合院形式的两层木楞屋。轻轻走进木楞屋,里面就有一堆摩梭男女在聊天,谈得正是投机。其中一个头戴牛仔草帽,身穿大袍花卦,脚穿高筒鞋的大胡子摩梭人,他介绍说就是这里的主人——舅舅。开始给我们详细讲解摩梭人的习俗。要不,我看到天亮也不会理解的。方方正正的大房子,中间一个正方形的院子,右边的第一个房子就是客房,里面灯火通明,木桌子,木壁柜,木地板,木墙上挂着弓箭,刀具,酒葫芦。中间靠墙一个神灶,面前是茶具,茶具简单,用煤油炉现煮现喝的酥油茶。他领着我,脱鞋席地对视而坐,这样我就是嘉宾。从美丽的泸沽湖畔的美丽风光讲到放牧的生活,到走婚的爱情,就是男女终身不用登记结婚,但须有感情基础,就是要会讲故事,唱歌方能博得女子芳心,男人白天捕鱼打猎晚上去女孩家住,次日返回而不用承担抚养孩子义务的一种风俗,当然小孩也是跟随母亲姓,有舅舅抚养成人。这样一来小孩没有跟谁父亲而住在母亲家,甚至谁是爸爸也不会知道,会使家庭成员迅速增长,必须有大房四合院才能居住,祖母太善良而不允许分家,使得祖母在家庭有最高地位,掌管家庭大权,舅舅就自然充当了父亲的角色挣钱养家,但也有一定权力,则发挥在盖房子的工作上。当然夫妻关系靠感情维系不安全,也常常因为不和,而夜不走访或者在房间门口放双男鞋而拒绝,任何人都不怨恨不妒忌,重新唱歌说故事另找一个,相当自由随缘而行。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么奇特的走婚风俗,真的有点不可思议而又相当羡慕。因为主人介绍摩梭姑娘自古多情且主动,由于青山秀水的滋润,姑娘容貌俊美别有自然风韵,这是凌驾外族女子之上的一个优点,所以摩梭族的爱情故事便是精彩动听,说了一代又一代。走出客厅就是纺织房间,厨房,未入厨房先闻鱼香,就是摩梭民族的一个特色,他们成天就是驾驶猪槽船捕鱼为生的生活。当然对饮食还是挺有研究的,自制的美味佳肴猪膘肉,苏理玛酒,酸鱼干,猪肠血米,牛头饭似乎就在眼前。隔壁就是一农具房,两间杂物房,楼上就是佛房经书房,摩梭是个非常迷信的民族,禁忌特别繁多。左边就是祖母的家长房,和舅舅房。右边就是三间女儿房,这就是闻名的花楼,有独立的楼梯上落。房间不大,里面的梳妆工具,刺绣工具也齐,精致的小木床很窄很短。走着走着,想着神秘女人家庭,想着风景秀丽的泸沽湖泊,那如诗如画的旖旎风光,基督教的诺亚方舟,喇嘛教的晨钟暮鼓一样让深深向往。当林间的小鸟唤醒沉迷女儿国的故事,留恋祖国西南部的巨大珍珠泸沽湖秀丽风景的我,很不甘情愿告别木楞屋,俨然一副不知酒醒何方的感觉。因为,走出这个因为美丽而虚幻,因为古老而脱俗的民族。一会儿又进入另一个原始部落,就到了纳西族民居。了解金沙江和梦中的天堂香格里拉纳西民族的习俗。纳西族的房屋跟摩梭族民居基本相似,服饰也大体相同,生活方式都是蒙古族和摩梭族一般游牧生活。就是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度跟摩梭人阿夏走婚不同。纳西族就这样站在蒙古族与摩梭族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夕阳西下,纳西族民居是金黄的斜阳下略显神秘庄重,总是在某个角落就可以发现这个茶马古道的神韵之音。不必说门口的门神和甲骨文蘑菇伞、不必说水池里的千年神鬼、不必说墙上的驱鬼袍。单层木楞屋呈现黑色主题,左边是大厅,依次是佛房,主人房,女儿房,厨房,杂物房呈口字形排列。大厅门里门口,墙上房顶,窗台桌上都是颜料绘画,人物、动物、花鸟虫鱼,惟妙惟肖,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游客一看就爱不释手,其中大厅中间一幅卷轴画《神路图》表现了天堂,人间,地狱的生活,是一幅闻名遐迩的千古名画。一看就知道纳西人民的丹青妙手,技艺高超,令我惊叹不已。大厅外墙上的东巴文诗歌作品,则无法读懂,面对这些比甲骨文还要古老的象形文字,隐隐懂得这个民族有着热情,知书达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听说纳西族人民,在东巴经中记载,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有的舞蹈专家,历史记载,纳西族东巴舞在内容和历史方面,都超过了保存在西班牙的最早的舞蹈。虽然,我没有亲眼看到纳西族的东巴舞,但是可以肯定,非常值得期待欣赏。这个神秘古老的国度,最吸引外国游客,看这些女生导游,总是乐此不彼介绍一个又一个景点的来龙去脉。虽然我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是看他们时而眉开眼笑时而诧异的表情,就知道他们眼里的中国民俗,会有多少历史文化值得他们去追寻。往前几步小道右侧是一条长长的百姓街,主要经营旅游工艺品,名家书画等等。左侧是一座矮山丘,荒草凄凄占尽山梁,灌木层叠似伞,满眼苍翠。几颗高大挺拔的橡树,独树一帜守候山腰的矮房——哈尼族。一个属于美丽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农村民族。一座褐色土木结构的楼房,尖尖的房顶似碉堡形状,呈四斜面,或许这就适应原始森林的环境。门口几个玉米垛,储存干粮使用。房前房后均栽种茶叶,木瓜。一看就知道又是一个喜欢喝茶的民族,听说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相当久远,茶叶产量占云南全省的三分之一。他们平时喜欢煮茶,就是将生茶叶带枝放入锅里煨煮,每日只煮一次只饮一道,跟汉族人民平时泡茶明显不同。走上哈尼寨民居,看房间比较阴暗潮湿,房间相对比较小,厨房较大,摆设很少,火塘特别多,似乎不同的火塘用途都不一样。他们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是火神赋予,对火很是敬畏,必须保持长久不息。火塘不仅要天天烟火不断,而且不能混用,一般一个火塘煮饭、炒菜,一个火塘蒸肉蒸粽等,还有一个火塘煮猪食,从不乱用。本地居民介绍,这是一个风俗禁忌非常繁多的民族,每年分为冷季、暖季、雨季三季,每个季节又分四个月,就是四个节日。每年有两次过大年的习惯,每个大年节日持续六七天,加四个季节节日,五大民间通俗节日,几乎一大半的时间都在聚会度过。他们热情好客,远近闻名,全由男人陪桌,以酒相迎,以肉相待,不分身份贵贱尊卑。突然觉得眼前的这个民族好伟大,就算是深山老林的简陋木楼,也赛过高楼大厦的辉煌。哈尼族十分重视婴儿出生和男女婚恋活动,婴儿视为上帝赐赐予,故显尊贵无比。从母亲结婚到生儿育女,繁文缛节数不胜数,甚至进村都不能穿上衣等等更是难于理解。而男女婚恋活动,则是套公式一样,云南红河上的青年男女往往于抽签配对的方式来决定:从男方出资请烹调厨师,杀公鸡,煮肥肉,泡糯米,打酒,炒菜,布置红鸡公螃蟹宴,荷叶装糯米配菜送女孩等等,然后对歌起舞,不醉不归,尽兴方散。最后是抽签爱情犹如上帝旨意,风格特别,往往这样也是挺幸福的。有些游客还调侃跟工作人员说能不能把这蛮有意思的风俗搬到深圳来,好给我们一个机会去抽签对号入座。慢慢踏下哈尼寨的石梯,风吹路边的小树沙沙作响,宽大的芭蕉叶如挥动的手,感觉身体轻了许多,好像做了一回远方客人。走过许多村寨,看过了许多风景名胜,扮演了许多角色,就是没有真正见过伊甸园和亚当夏娃。就在哈尼寨山背,就是一片高大桉树林,树林深处隐约可见一竹楼,门口的木牌坊特具风格,一个木头制作的牌坊树皮盖顶,两旁还挂着红花红带,旁边的铜像就是赤裸裸的亚当夏娃,不由想起这就是爱情王国伊甸园。旁边的拉木鼓就是最好的证明。拉木鼓就是为了祭祀亚当夏娃祖先的,他们认为祖先平时在天上,只有听到拉木鼓声,才会下凡间来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佤族民居是最简单的竹楼,由竹片,竹篾,竹竿,竹枝和茅草搭建中间腾空的两层房,大体跟傣族竹楼相似,但是里面几乎空无一物,无桌无凳,无床,无被褥,睡觉就是一块木板,只有麻布当被盖,木头当枕头,和衣而睡。受亚当夏娃的影响,这是一个最保守的民族,男女没有确定关系之前,绝对不会单独行动的。他们的起居饮食都是比较特殊,喝的是苦茶、茶膏。喜欢嚼槟榔,喝泡水酒,吃昆虫,虫蛹,蛇,老鼠的习惯。对辣椒情有独钟,民间说法“无辣吃不饱”,一天吃二餐,都是米,菜,油盐一锅熟的。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佤族人们认为古铜色肤色是最美的颜色,地处西南澜沧江地域,日照时间较长,佤族儿女肤色较黑,除了牙齿,甚至嘴唇都是自然黑,美的可爱,男人头发挺长,扎辫子也都很正常,不过那都是没有结婚的象征。佤族民居屋旁,有一幅历史名画——沧源壁画。就是垂直的岩壁上做画,涂料比较讲究用赤铁矿,虫胶,动物的血混合而成。所以壁画成赭色,图案立体感较强,都是一些五官不清的人和头尾不齐的动物。虽然我们都不懂画里的含义,但是早在3000多年前的佤族人就懂得描绘这样一幅古朴,形象的原始生活百态图,足足反映了佤族人民的智慧与丰富的想象力,值得敬佩。这幅新石器时代的作品,佤族子孙一直当是神供奉,还深信自己就是石洞里钻出来的人。看过佤族民居,好像是这些怒江与澜沧江旁的佤族人给我上了一节难忘的历史课。说到历史,难免想到北国雪花飘,南方纸扇摇。你看,前面的一个景点就是天之涯,海之角的高山族、黎族村寨。放眼椰林婆娑,槟榔树,芭蕉树,剑兰,紫竹相映成趣,造物主的神奇与恩赐在这里一览无余。高山族的圆形木楼如炮台一样,孤零零的,高树矮竹的剪影舞动了木楼的身躯,在路旁的池塘边上等候着一个又一个陌生的面孔。门口的空地上,插着一个个尖尖的木牌,木牌上绘画的是妈祖,佛祖,菩萨,运财童子等图案。走上高山族木楼,房门紧闭,透过门缝,可见里面的茶具,佛具,乐器均齐。遥想阿里山的泉水甘甜,阿里山的姑娘俊俏,小伙壮实。可是无法深究,毕竟这里没有工作人员值班。——听说去参加邻村黎寨跳竹竿舞去了。看来,高山族村寨的内在美,对我只是眼前的海市蜃楼。记得老师说“台湾岛与海南岛,就像祖国的珍珠与玛瑙”,就连高山族与黎族风俗也基本相同。主持人介绍他们吃的是竹笋,住的是竹楼,睡的是竹席,吹的是竹箫,跳的是竹竿舞,俨然就是一个翠竹青青的世界。转入黎族村寨,一个巨大的船形屋就跃入眼帘,就是船一样形状的木房子,木柱子着地,支撑起一楼的竹条拼接的地板,屋梁均用毛竹竿搭建,茅草铺顶两边分,坚实耐用,成本较低。此屋是为了纪念祖先刚来海南时避雨靠岸而定居的,所以船形屋就象征了黎族的历史文化。一般船形屋,不是用来居住的,是用来招待宾客,喝酒设宴,集会等。居住都是用旁边的大蓬屋,这个屋子是两层竹木结构,屋顶是长长的茅草一边倒,一楼厨房,二楼住人,依次是主人,老人,长子次子。一下子疑惑了,黎族女儿住哪里呢?大棚屋后面还有一个别致的正方形小小竹楼,竹枝,竹柱子,竹条,竹线,竹篾,竹叶铺顶。慢慢走上曲折竹梯,竹门敞开着,里面的房间很小,刚刚好放一张床,一张竹凳,一双竹履,一套女孩衣服,一顶竹帽,一盏竹筒灯,一扇竹窗对着大路,窗外的竹栏阳台仅仅可以容纳两个人……俨然一副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房,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设计修建的佳作。得知这一切都是为了女孩谈情说爱而精心设计的,这不会是童话故事里的浪漫两人世界么?原来,黎族人民谈恋爱还有那么多讲究,挺新鲜的嘛!看完房屋,看演出,似乎就是这里不变的定律。露天广场上站满了五湖四海的游客,绿色的提地毯上面四个黎族阿哥身穿黑色无领马褂,头戴白鹤羽毛花翎,扎一条蓝色布条,赤着脚,手持长长的竹竿。后面跟着四个身穿红色短装短裙的黎族女子,头戴银饰,脚穿黑色刺绣布鞋。然后阿哥两边排开,当凑起轻快爽朗的音乐是,开始举起竹竿跳起舞,每个男子旁边就有个女子围着旋转,扭动纤瘦的身子,踏起轻盈欢快的舞步,她迷人带笑的眼睛,鲜红的嘴唇,洁白的牙齿,再看会勾走游客的魂。竹竿在上空交叉出许多图案,下面的黎族男女就变化着不同的舞蹈。一首爽朗音乐过后,便开始激昂动感的音乐,男子把大竹竿平摆在地上,在两根大竹竿外面,人们两人一对,面对面持竹竿,沿着大竹竿来回滑动碰击,跳舞的女孩在两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舞蹈动作为模仿蚂蚁、斑鸠、豹子、画眉等动物形态起跳,活泼欢快。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完整,那么软软,那么干脆利索。莫非就是这支漂亮的舞蹈,留住众多的游客?如此热闹的场面,光是唱歌跳舞是不够的,热带水果般的热情仿佛就写在黎族儿女的脸上。跳舞过后,就是游戏节目时间,飞陀螺游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平时玩的陀螺都是园锥形的陀螺,主持人介绍说这里做游戏都是怪陀螺,外形像灰色田螺,可以翻跟斗旋转,同时还会发出悦耳的音乐和荧光,散发香味。说完就请上两位游客,一男一女现场感受这种飞天陀螺的刺激游戏,谁抽打的陀螺转得久就可以拿到黎家的礼物一份。在主持人的指引下,游客与两个黎族族儿女一起,两人一队开始挥动长鞭抽打陀螺,一个,两个,三个……六个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的陀螺呼呼在地上旋转起来。有的像小老鼠打圈,有的像台球在跳,还有的原地不动冒着烟。其余的几个黎族儿女就在周围击鼓吹乐助兴,主持人一边解说打陀螺的好处,一边解说陀螺的名称:木陀螺、竹陀螺、贝壳陀螺、公主陀螺等。一边变戏法似得从后面的大棚屋里喊出一个头戴大花帽,身穿红色衣服的小伙子,他张开双手端着盘子,嘴上咬着一条木扁担,在游戏中间半蹲着。在黎族小伙一声口哨后,挥动长鞭的黎族女子即扬起长鞭对准一个黄色陀螺轻轻一挑,黄色陀螺就魔术似得飞上了小伙子的盘子上。接着又是一个跟一个跳上扁担上。就这样六个陀螺都全部停在红衣小伙子的道具上,立即赢来了台下的欢笑般的掌声。就这样两个参加游戏的小组都没有胜负,当然都拿到了黎家特别的礼物——椰子一个。然后又请上两名游客来参加节目,一男一女,对面站着,伸出右手,十指并拢,如碗状。然后一个黎家少女马上从楼上跑下来,在五六米外就扔出两个绿色陀螺,陀螺就如如磁铁吸处一样,落在游客手心里打转,如一只跳芭蕾的小女孩。然后主持人又拿出两个白色的羽毛帽子,给两个游客戴上,单膝下跪在地上,面向观众。后面的两个黎家小伙子,使劲搬来两个巨大的陀螺,有脸盆那么大,介绍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陀螺,足有50斤重,整的他俩直喘气。说到要把这两只陀螺放到游客头顶上去,游客吓得大惊失色,抖了起来。八月的天气宛如孩儿脸,说变就变,完全不按照套路出牌。刚刚还是余晖脉脉,一下子就下起了小雨。不多时,游客就如兵败四处逃窜,飞陀螺游戏结束。真庆幸自己带了一把陈旧的紫色雨伞,这话总算派上了用场,要不我还真嫌弃这丑陋又多余的东西。撑一把紫色小雨伞,漫步在林荫小路上,看到风里飘摇的小花,听着沙沙的雨点。一直走进朝鲜族(高丽族)民居,雨中的朝鲜村寨更显幽静。由于没有游客,所有的景物都是那么单调。小雨很快就停了,仿佛是老天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走进这座平地而起的高丽族民居,石砌墙根,土砖砌墙,木材搭梁,屋顶盖瓦,檐四角翘起。曲尺七字形矮民房,白石灰粉刷,屋檐下吊着一排蓝红灯笼,一串串辣椒干就是唯一的风景线。外面看来我挺熟悉,跟我们家乡的房子外形挺相似,但是里面倒有很大的差距。因为对这个长白山脚下的民族文化,我十分陌生。试着走进这里的房间,脱鞋与行礼就是第一个步骤,然后依次而坐,男左女右就是第二个步骤。房间里面有平地炕,炕下有火道,这样可以保持室内四季如春。房间里壁柜特别多,几乎没有看到多余的衣物在外面,墙角的伽倻琴,唢呐,洞箫,长鼓等乐器较多房间里没有凳子坐,需要盘膝而坐,这是第三个步骤。见到老人,要让老人先说话,这是第四个步骤,进入房间要看墙上的学校奖状,仿佛就是告诉我们“宁可啃树皮,也要上大学”重视教育传统,这是第五个步骤。听主人介绍朝鲜族人民喜欢体育运动如跆拳道,摔跤等,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歌曲旋律流畅婉转,特别是民歌自然流畅,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像许多艺人如崔健、崔金浩、金海心等都是朝鲜族儿女。同时朝医也是我国发展成熟的民族医学之首。跟随主人参观厨房饭厅,厨房里几乎都凉拌冷面等,烧烤工具挺齐。饭厅里的木桌凳较矮,几乎席地而坐。桌子上的碗筷摆放是教条死板的规定位置从筷子、碗、菜盘、汤盘、调味品,一个都不能混乱。用餐时必须让老人先动筷,依次是年轻人,小孩等。我觉得这个民族礼节复杂,过于程序化,于是没有更深入研究咨询。走出朝鲜族民居,就是陕北民居。一个黄土高坡上的窑洞,远望黄色窑洞墙上挂着许许多多的玉米,苞谷,辣椒,南瓜,大蒜头,几个房间门均贴上了红对联,一看就知道是个丰收年,喜气洋洋的气氛。近看篱笆院内许多人在玩耍,大人,小孩都是那么投入。玩辘轳打水,推碾子,拉磨,滚铁圈,踢毽子。好像这个民家就是一个悠闲热闹的村庄,一堆黄泥土堆上挖一个门,就是陕北人家,连装修的费用也省了,更是别具风格,别有心思。从左到右,依次是主人房,婚房,厨房杂物地窖房如此简单,但是放眼尽是黄泥土,仿佛就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走进主人房,光线很淡,若不是开着灯,我怕连墙上的毛主席在延安的相片也看不清。房间呈长方形,门口就有一扇小窗户,窗户上挂满了五花八门图案的剪纸,玻璃片上就是一个红色贴花《年年有余》。一张陈旧的桌子上,摆着油盏,一支旱烟筒,一把金属手电筒,一本毛主席语录,和发黄的公元一九九零年日历一本。桌子正上方挂一个黑色发条式古钟,我心里纳闷:这不是博物馆古董文物吧?最里面就是最大的摆设:一张炕床,占去整个房间的三分之二,炕上的被褥枕头均有手工刺绣图案,枕头旁边有一个竹篮,里面的针线,剪刀,锥子,蜡烛,红纸一应俱全。——可能就是这个竹篮陪伴了窑洞妇女的寂寞时光。隔壁就是红彤彤的婚房,红色的灯泡,红床单,红枕头,红盖头,红绣鞋,红花瓶,红剪花,红木鼓,红枣粒,红酒壶,红鸳鸯,红红的囍字墙上贴、梳妆镜上贴、柜上贴。窗户上吊着的十二生肖剪纸简直是维妙维肖,精致极了。看看镜中的我,也是满脸通红。看到如此佳境,肯定要在红红的婚床上拍张相片留念的,坐在软绵绵的床头,骨头都酥了:新婚洞房花烛夜,佳人与才子。春宵一刻值千金,岂能没新娘?入婚房,坐婚床,仿佛做过一回新郎,在人间过了一千年。走出房间,窑洞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风景都是那么漂亮怡人。杂物房里就是地窖,里面都是大罐小坛的谷物薯类。酿酒的工具,制作豆腐的石磨和灶台均拭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木桶,瓜瓢,碗筷摆放的井井有条,一看就知道是持家有道好能手。屋外半墙上一个小小的土地公公神台,灯火不灭。或许就是遥远的陕北,黄沙漫天没有上帝与神仙,供奉土地神祈求丰收太平年,人丁兴旺传闻吧。跨出篱笆院,告别了陕北窑洞,不舍不甘。前面,又是另有广阔天地:蒙古族。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是蒙古自治区主体民族。步入蒙古族村庄,踩在绿草茵茵的小路上,软绵绵的。映入眼帘的就是几个雪白蒙古包,一辆勒勒车,一个射箭场,一个神炉碑,上面两支明晃晃的月牙刀长枪,草地上几匹瘦马在悠闲啃着青草。这又是一个没有工作人员介绍的景点,我们一到蒙古包帐篷前面,立即迎来几个头戴黑褐色披肩帽,身穿长袍,腰系宽腰带,脚穿牛皮高筒靴的牧民问是否骑马,20元一圈,第二圈优惠。当我们都表示来看看蒙古包的布置,他们立即扬长而去。我随即走进一个敞开门的蒙古包,偌大的圆帐篷里亮着灯,开着冷气,还算舒适。细看帐篷是有许许多多的圆形柳条棍斜编织而成,衔接处用绳捆绑,屋顶呈圆锥尖形,用毛毡围盖。听说这房子的优点第一就是拆装容易,只有两峰骆驼或者是一辆双轮牛车就能将整个房子运走,然后两个小时就能搭建起来。第二就是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室内空气流通,不怕风吹雨打,真是宜商宜居多用途。想想这些骄傲的草原骄子对设计帐篷还是挺精通的。屋里铺上了厚厚的地毯,墙上挂些镜框和招贴花。屋正中央就是一张矮桌子,用于冲泡奶茶使用,因为没有主人,要不肯定可以亲口喝上一碗大草原的香奶茶、奶酪、奶豆腐、奶皮子等奶制品,原汁原味,仿佛就闻到了满屋子的羊奶香,好想伸出双手去接一杯奶茶和来自契丹儿女崇高的传统礼节、哈达。屋内的布置挺简单,茶桌后面就是神位,上面的头像是苍狼与白鹿,神下龛面摆了九只碗。据说这九只碗表示祭拜天、地、佛、鬼、活人、山、坟墓、水神。两边就是几个柜子,被一些衣物塞得满满的。右边的墙上挂着弓箭,宝剑,貂皮,牛角号,酒壶。左边的墙上挂着一把马头琴,一顶翻檐尖顶帽,和一串挂饰。寻乌一中高一:曾德金1200字以上 高一 写景
-
神奇的云彩云彩虽不像春雨那样滋润万物,也不像瑞雪那样为大地银装素裹,可它却令我陶醉清晨,我来到窗前,发现云穿上了白色的袍子在天空中慢慢踱步。仿佛一缕白色的丝带,若隐若现。早上的云有的像飘满芳香的鲜花,有的似营养美味的鸡蛋,还有的仿佛一汪清凉的泉水到了中午,云姑娘依旧穿着白色的袍子,只是变了一下形状。大多数是成了大朵大朵甜甜的棉花糖,还有的是像飞机、蝴蝶、蜜蜂此时此刻,我被这蓝天白云陶醉了,好像它们正载着我,朝那个叫天的地方飞去。我望着那一朵朵、一群群可爱又洁白的云,心里想起了这句诗句:白云生远岫,摇曳入晴空。傍晚来临时,云姑娘们好像要去参加晚宴似的,匆匆换上了华丽的晚礼服,天就是它们聚会的大厅。有的是成群结队手拉着手的,还有的只是独自一人。有的云彩照在碧波荡漾的湖水里,就像它们在观赏自己的美貌。看到这儿,我被这美景惊得目瞪口呆,我幻想自己也是一朵云,洁白的云云,美丽的云,洁白的云,姿态万千,从天的这边飘到天的那边。云,我爱你们!400字 三年级 写景
-
神奇的龙宫洞贵州有个著名的景点叫做龙宫洞,走进洞中,就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进了龙宫洞的大门,一条看不到头的小路便呈现在我眼前。弯弯曲曲的小路被黄果树瀑布的下游——一个小瀑布溅出的水花湿漉漉的。小路的左边是一个见不到底的深洞,洞底长着茂密的古松。右边是一个紧挨着一个的小商铺,商铺里摆着一些当地服饰、精品有银饰、衣服和各色各样的小玩具。走完了这条小路,眼前是一个巨大的山洞,洞里积满了水,形成一片湖。湖边还停着几条小船,船上光溜溜的,没有什么安全的措施。难道就坐这几条小船进洞?吓得我心怦怦直跳。上了船,我们听导游说:“这个湖是一个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湖水的颜色很奇特,像是墨绿,但又比墨绿淡,像是翠绿,但又比翠绿深。湖里真是应有尽有,有鱼、青蛙、哈蟆……”一路上,我紧张的心情就渐渐松弛了下来。随着小船的慢慢行驶,我们进到了龙宫洞。抬头一看,洞顶的图案千奇百怪,仔细辨认,仿佛是千千万万条小龙由中间的“龙王”带着来迎接我们似的。再往前走,里面有“猪八戒背媳妇”、“群猴捞月”、一串串的“葡萄”等等。我最喜的是“群猴捞月”和“葡萄”。猴子、猴孙们都爬在洞壁上,你拉着我的尾巴,我拉着你的尾巴,就这样捞了200年也没捞着。那些“葡萄”一个个晶莹透亮,一大串,一大串地往下垂,让人见了唾涎欲滴!其实,这些图案都是几十万年前,被地下的泉水冲刷而成的。不知几十万年之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呢?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550字 六年级 写景
-
神奇的黄龙洞黄龙洞,是位于张家界的天然溶洞。大自然好像是一位雕塑师,溶洞像是博物馆,里面的石钟乳和石笋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你一定想亲眼目睹吧!别急,我来给你介绍。进了洞,感到丝丝凉意,夏天的炎热一下子消退很多。跟随洞内的导游来到码头,坐着游船在地下暗河中穿梭。黄龙洞分为四层,这是第一层,第四层景色最为壮观。在地下暗河旁边,有许多形状怪异的石笋,其中,我最喜欢一组似龙头的石笋。这个石笋有两块向上突起的地方,那是“龙”的角;有一块向暗河分裂的地方,那是“龙”的嘴。人们在“龙角”下方安了两盏绿灯当做它的眼睛,在“嘴巴”里安了一盏红灯当做火焰,一条活灵活现的龙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下了船,导游带我们继续向前探险。溶洞里的路很滑,路边有一些刚“长”出来不久的石笋,用手摸上去感觉湿滑。沿途有一座建立在暗河上的桥,桥身还有五光十色的灯,把桥装饰得格外绚丽多彩。我想:黄龙洞里像个迷宫,要是没有导游带路,还能迷路。终于来到第四层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五颜六色的灯光照在石笋上,石笋有又细又长快到达洞顶的;也有又粗又大中间是空心的;有的像公鸡在打鸣的;还有的像富丽堂皇的宫殿……导游开始给我们一一介绍:“那个又粗又大的是龙宫,龙王住的地方;这个细长的是定海神针,孙悟空的金箍棒;那只公鸡天天为龙王叫早,很骄傲,尾巴翘得很高,人们叫它金鸡报晓;这个在龙宫后面的石笋群是龙王的妻子住的,金壁辉煌……”浏览完黄龙洞,我赞不绝口:“大自然这位雕塑师真了不起,它一定拥有更多作品没有被发现,怪不得说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呢!”600字 初二 写景
-
告别村寨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是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就在嘎羧就要走出寨口时,村长突然上前,轻轻抚摸着嘎羧的鼻尖,热泪纵横,说:“嘎羧啊,你虽然是一头畜生,可是曾经也是一头威风凛凛的战象,当年我们从打洛江边救了你,如今数数,也有二十多年了,你也五十多岁了,这二十多年来,我们都把你当成亲人来看待,可是如今,诶。嘎羧,我们不求别的,只希望你能记住我们呢,我们这一村人,不说了,你也应该走了,诶。”说完,村长不舍得地拍了拍嘎羧的象鞍,说“走吧。”嘎羧布满皱纹的象脸上,流出两行热泪,它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当年的那幅景象: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嘎羧被主人骑着杀敌,眼看着身边的同伴一个一个中弹倒地,嘎羧的心里急得不得了,可是也无计可施,“rdquo;一声,主人也中弹身亡,嘎羧也急红了眼,使尽全身力气朝敌人猛地扑了过去,可是却被敌人一弹倒在了地上。等到再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在寨子里了,伤口还有些疼,过了一段时间,嘎羧的伤渐渐好了,村民从不叫它搬运东西,于是它也整天优哉游哉地逛来逛去。直至死神降临的半个月时。村长说的话嘎羧都记在心中,虽然它不是人,听不懂人的语言,但是,它从村长的神情中看出来村民们十分舍不得它走。天色不早了,嘎羧也该上路了,它一步一回头看村民们,一直延伸到深处……六年级:李姝敏500字 六年级 童话
-
神奇的说到神奇这个词,你们一定会想到神奇的宇宙,神奇的地球和神奇的海洋.但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一个神奇的小不点儿,它就像一位魔法师,能将热闹变为冷清,冷清变为热闹,将同学们“呼来唤去想知道它是什么吗?别急,听我慢慢道来下课了,学校里热闹非凡,操场上,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各自玩自己的游戏:你看,那群女生正在玩“跳皮筋”的游戏,这群男生一边你追我赶,一边哈哈大笑,说着:“站住!别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等一下我把你的座位踩几脚的!”走廊上,俩个同学正在比赛跳绳,脚底像放了弹簧似的,跳个不停,还有几个同学趴在栏杆上,望着下面你追我赶的同学,正在看热闹教室里,调皮鬼刘浩林鬼鬼祟祟地躲在一位同学的背后,将手做成“V”字,放在那位同学的头上方,大声地说:“快来人啊!我们班有只兔子啊!”笑话大王魏亚农被一群同学围在中间,时不时地将大家逗得哈哈大笑,还做一些搞笑的动作,手舞足蹈,将大家都逗进了洗手间---肚子都笑疼了!而懒虫吴家西则抓紧时间趴在桌子上做在黄粱美梦呢?这时,“神奇的小不点”开始唱歌了,顿时喧闹被一扫而光,只留下一串串飞扬的尘土。再看看教室,只见调皮鬼刘浩林已经端端正正地坐在位子上了,而笑话大王魏亚农已经解散了听笑话的人群,懒虫吴家西则揉揉眼睛伸了个懒腰,坐好了。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神奇的小不点是什么了吧!5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神奇一百年后的深圳,天空简直像一颗湛蓝的硕大钻石。一排排参天大树将会重新矗立在碧绿的草坪上。你想,那将是多么壮丽的景象呀!你肯定会问:那时深圳为什么会那么美丽呢?别着急,我告诉你,是几颗神奇的大树使深圳变得美丽。第一种树名叫“蓝松”。它长得跟松树一模一样,但却蓝莹莹的。每到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时,它就会从顶端喷出淡蓝色的雾。待太阳升起时,天空已经蓝得出奇了。同时它也停止了喷雾,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当然,这种壮观的景象很少有人能看到。第二种植物叫“十爪怪”。它根本没有叶子,只在春天才会长出独特的“叶子”(其实是没有展开的藤蔓)。它浑身都长满了晃来晃去的绿色藤条。只要它感觉到周围有垃圾,它就会迅速地把藤条伸过去,再把垃圾卷起来。一会垃圾就化成了汁水,成为了它的肥料。为此人们经常把垃圾丢到它旁边,当然丢垃圾的时候要小心自己被它卷起来。第三种植物叫“水银柳”。它的枝条细长细长的,除了那金红色的小花,别的部分都是银色的。它生长在水边,枝条经常垂在水里。它会根据水波纹来寻找藏在水里的垃圾。一旦一个垃圾靠近它,它就会把枝条伸过去,把垃圾捞起来,再把它们变成自己的养料。听了以上介绍,你一定很想见见它们,对吗?别着急,等一百年后吧。500字 五年级
-
神奇的桌子瞧,那张粉红色的桌子,它的桌面画着两只在草丛中跳跃的兔子,你可别看不起这幅画哦,这幅画具有让人放松心情,预防近视的作用。当你心情不好时,或者是你学习感到疲劳时,只要你看一看这幅画,你的心情就会变好,而且也预防了近视。除了这一项功能外,这张桌子还有许多功能。这张桌子的柜子非常特别,这个柜子能存放很多东西。如果你有一本书或者一张试卷,只要你写出这本书或试卷的名称,然后把名称贴在书面上,然后放进柜子里就行了。放进柜子里的书会立刻消失,等你下次要拿时,只要对着桌子说出书名就可以了。如果你忘记了书名,也不用紧张,你只要按一下桌底的绿色按钮,就可以找你要找的书了。这张桌子的桌底下安装了超小音响,如果你想欣赏优美的音乐时,只要在桌面上写上音乐名称,就可以立刻听到,声音的大小还能随便你调节。你也许会担心桌子会被你画坏,不用担心,你写的字会自动消失。现在已经是个电脑的时代了,我设计的这张桌子还具有上网聊天,玩游戏的功能。如果你的父母怕你因为上网玩游戏而耽误了你学习的时间,就可以设计一个密码。你在这张桌子上写作业时,如果头离作业本太近,桌底的音响会提醒你要与作业本有一定的距离。这张桌子是不是很神奇呢?虽然这种桌子只是我的幻想,但是我一定会努力,长大后发明这种桌子造福人类的!5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神奇的食物链我们班里有一条很神奇的食物链,在这条链子里的人全是好朋友,当然我也是这条食物链中一员。这条食物链是——老师——吴楚楚——徐佳琦——赵冰洁——唐晓兰——徐林芳。食物链中吴楚楚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吴楚楚却怕老师,班里的同学又都有点怕她,可吴楚楚又特别对我好,因为我们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也是无话不说的朋友,因为我的脾气没有吴楚楚好,所以生活中吴楚楚总是谦让我,在其他同学看来是吴楚楚怕我。而我呢对赵冰洁是掏心掏肺的,赵冰洁的脾气那个暴躁我很怕,何况她是我的同桌,同桌的关系处理不好,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对赵冰洁好。这条食物链中真是一物降一物呀,脾气暴躁的赵冰洁遇到唐晓兰就像是小绵羊,不知道个子小小的唐晓兰用了什么办法使赵冰洁听她的。而唐晓兰对徐林芳却是百依百顺,你如果了解徐林芳的人就知道,她脾气好,说话也是轻轻的,不说重话,对谁都是笑眯眯的,一说话就脸红,不像我们这么大的胆子,也不像我们这样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可她身上的魅力却能把唐晓兰吸引过来,使唐晓兰成为她的忠实粉丝。有趣吧,食物链中的每个同学都对自己的好朋友好,在这条食物链中朋友都觉得很开心。你想进来吗,如果你想跟我们成为好朋友那就请你加入我们这条食物链吧。500字 五年级 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