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仁孝礼耻信”1000字

论“仁孝礼耻信”

1000字 初三 议论文

“仁”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三种:一,同情,友爱。二,对朋友的敬称。三,果核或果壳内柔软的地方。我一直认为“仁”的解释是“仁爱”,也就是对天下人都持友爱的态度,对天下可怜人都持同情的态度。这个“仁”字在太平盛世我认为是十分可行的,如果身逢乱世,“仁”还是小心点用为好,如三国刘备为人讲一个“仁”字,执意不要刘表送给他的荆州,致使荆州襄阳等地为曹仁所得。当然,如今天下太平,对天下人来说,怀着一颗“仁”心去对他人,是最好不过的了。

古人云:百事孝为先。“孝”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原则,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尊敬并尽心奉养老人”,有人说,“老”字是“人”字的一半埋进了土中,底下还有一把刀子在割余下的时光。那么“孝”字便是一个“子”顶着入土的半个“人”,这个“子”就是儿女的意思呀!父母老了,是要儿女背着扶着的呀!愿天下儿女,年少的多理解一下父母,不要再以正在叛逆期为借口,年长的人,常回去看看父母,不要再用工作太繁忙当借口了。

“礼”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一,为表示敬意,庆祝或纪念而举行的仪式;二,我国古代制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三,表示尊敬的态度或言语、动作;四,为表示尊敬、庆祝或感谢而赠送的物品。在人们的生活“字典”中,第一和第四种解释越来越常见,而第二和第三种解释似乎成了交际的用具,只在一些人的心中存留着原有的韵味。最令人头疼的,并非是学生们在学校里大声骂街,而是我曾遇到过几位用普通话骂街、用“文明”语言骂街的人,说出来的话语,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不过我想,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礼”一定会再成为我们言行处事的标准的!

我相信都曾说过,并不只一次的骂过秦桧等坏蛋“无耻!没有羞耻心!”吧,那“耻”这个字究竟是么意思呢?“耻”在字典中有两层意思:一,羞愧;二,可羞的事情。我曾以为“无耻”就是“不要脸”的意思。其实不然,“无耻”就是指没有了羞愧的心。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羞愧之心,那就连豺狼虎豹也不如。如今,有些学生总被老师罚站在走廊上,我有事去办公室抱作业看到他们,便可分辨出谁是可教之才,这看他{她}们脸上有无羞耻之色便知。同学们啊,不要弄丢了你那颗羞愧之心呀!

说到“信”,人们马上会想到一个词“信任”,“信”在字典上有七种解释:1、诚信,对人真诚,不虚

伪;2、信物;3、消息;4、按固定格式写给一定的对象传达信息的文字材料;5、认为可靠而不怀疑;6、信仰;7、任凭、随着。所以说,此“信”非彼“信”也,这里的“信”为解释意,而“信任”的“信”为解释五。作为新世纪的好青年,我们就要诚信,对人真诚,不虚伪,也要学会辨别人可否信任,这样才能不伤害别人,也不让别人伤害自己。

除仁、孝、礼、耻、信外,还有悌、义、廉、智、勇,此十字可谓真言,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望天下人细细参读。

论“庸俗”

1200字以上 高二 议论文

其实一开始,想写篇东西,叫庸俗论。可想了想,如果这样叫的话,难免有自辱之嫌,题目就点明自己的论点是个庸俗论,不妥。叫“论庸俗”合适些,尽管不排除鄙人的观点有庸俗之嫌。

凡事都有个庸俗的过程,就像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一样,庸俗的唯物,庸俗的唯心。用辩证法的观点说,没有庸俗哪有高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这个世界上人的等级种类也是很多的,尽管在这个人人呼吁人人平等的时代。我想并不是主观原因,或者说是外因决定,平等这东西并不完全是意识上的概念。事实上有差距就是不平等,尽管你可以把两者看作平等水平。或是遗传决定,或是后天环境造就,人总有庸俗和高尚之分。

在我看来,庸俗之辈方方面面都显示庸俗。当然,说这话并不是说我自己就不属庸俗之列。在这里自我检讨一下,可以说之前我的很多观点看法都很庸俗。对人生的认识,对爱情的把握,对友谊亲情的理解,都不到位。或许这是个必由之路吧,总得从底层的认识开始起步吧。

不过有些人的举止言行总会让你不得不把他归为庸俗的行列。且不说对事物的认识,对基本问题的态度,单从他个人的行为上来看,就有点令人懊恼。打个比方说,一个男的,二十好几了,一天到晚都在为点芝麻蒜皮的事情忙碌。今天我是不是要去弄点什么下饭菜,我要不要去买个打折的东西,能省多少多少钱,等等。平时说话做事对朋友也是,可以为了个橡皮擦翻脸,就因为和他的观点有点不一样,他可以面红耳赤的和你大争一场,而且不赢得最的胜利绝不罢休。除了庸俗我实在想不出其他更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这种圣人。庸俗的圣人,快绝种了吧。稀有动物,值得关爱。

人活着总是该有点存在的意义。有个教授说现在的大学生过的“九三学社”式的生活。每天的日程:早上九点起床,中午休息三点起床,一天只做两件事,吃饭和上厕所。确实,毫无意义的生活。一次和朋友聊天,把“九三学社”误说为“三九学社”。我忙解释道:晚上九点睡觉,下午三点起床,一天只做两件事,吃饭与等待吃饭。强,连厕所都免了。圣人。

后面提到的圣人其实比前面说的“庸俗的圣人”要圣人得多。至少后者吃得安心,睡得放心,不会每天为点芝麻小事而不得安宁。

庸俗不仅表现在言行举止上。有人说“意识是高尚的源泉”,那意识同样是庸俗的源泉。可以把拙劣粗俗的东西拿到大雅之堂来,意识的作用。毕竟在他们看来,我这都是雅而优,柔而美的东西。讲个笑话吧,说有人吃饭不小心把一粒饭留在下巴上了,最后大家都望着他,说,你的下巴上有粒饭。讲完了。好笑不?这个就是在他们看来雅而优柔而美的笑话。

这到让我想起了高中的时候,关于传奇游戏的事情。每天中午班上总会有那么十几个男同学聚在一起,用生怕女生听不见的音量讨论着游戏是怎么的火爆,如何的过瘾。那个时候,我也以孩子长牙的速度迷上了传世(传奇世界的简称),可我不爱在班上参与大家的讨论。因为他们的讨论除了以引起异性注意的目的之外,毫无它意。每天中午声音最大的是阿残(某男同学的昵称,一开始我们称他“残疾”,后来觉得庸俗了点,美其曰为“阿残”),其实如果阿残声音大点也没什么,大家都体谅他,为了证明自己是班上玩传世的第一高手。可他又个缺陷,这也是他昵称的直接来源,他又点口吃。音量大,大家还可以忍受,可有口吃就难办了,又位女生说:事可忍,孰不可忍。没办法,弄巧成拙。且把他的音量和口吃放一遍,就单单说他每天喊得内容来说,只要是稍微懂点传世的人就知道那又多低级。17的法师开了电,今天电死了个稻草人,明天招降了个毒蜘蛛,后天碰见了个滚刀手,怎么怎么的,老兄,连这个都有说头,你刚从传世诞生吧。

当然,之所以有庸俗的说法,是因为有高尚的存在。那庸俗便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用发展的观点说,不排除一段时间后我会觉得我以上的话有庸俗之感。人活着或许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吧,从庸俗的阶段逐渐发展,逐渐延伸,目的地是个没有尽头的高尚之地。这确实也苦了我们了。中世纪伟大的艺术家哲学家们,他们的意识在那个阶段是多么的超前多么的高尚啊,代表了那个时代最卓越的意识成果。可今天呢,我们说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庸俗的,肤浅的,艺术的创造形式是不成熟的。或许这正是马克思的发展观吧。一切旧的事物都将灭亡,新的事物终将代替旧的事物。可是,说到这我就有点迷惑了,一切旧的事物都将被旧的事物所代替,那当然包括了马克思对世界的认识观了。他的认识观是不是在将来给另外某个羊克思或是牛克思的观点所取代呢。不得而知!

牛顿的后半生都把精力放在论证上帝的存在。爱因斯坦后阶段的研究也一无所成。我最崇拜的天才达芬奇对自己的评价是“我没有完成任何一幅的作品”。为什么这么多的天才都不能有个完美的结局呢。时代的局限性,或是人类阶段意识的庸俗性。从某个角度来说,局限性和庸俗性等价。不知道你是否这么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议论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