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一生
3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一位忠心的,神机妙算的人是很少见的。诸葛亮用尽一生去安邦治国,世人无不称赞他,可怎奈上天不近人情,54岁的那一年就去世了。
诸葛亮,字孔明,阳都人,叔父诸葛玄去世后,与诸葛瑾,诸葛均一起在卧龙岗山种地。后来诸葛瑾投奔江东孙权,刘备来访诸葛亮,以求安邦治国的良策。诸葛亮欣然同意当刘备的军师。
在博望城下,曹操挥师南下,你不慌不忙地安排将士,结果曹操大败,这下有了你的名气。可曹操并不甘败,83万大军南下,刘备大败,你建议刘备联合孙权并主动要求前去说服孙权,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打得曹操落花流水,使曹操不敢正视江南。
刘璋曾邀刘备入西川,你建议刘备先取西川为本,再取东川为根据地,然后慢慢图中原,这样才能兴汉室,果然最后取了两川。
刘备死后,你誓伐中原,六出祁山,不怕苦,不怕累,在战场上与司马懿的一场场战斗,无不展现了你的智慧但由于你的疲累,魂断于五丈原。
诸葛亮的一生,用尽血汗与泪水,但他不会忘的,却是匡扶汉室的心。
相关推荐
五年级
记叙文
350字
-
诸葛亮我听说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绝顶聪明,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我想领略一下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所以认真读了《三国演义》,但是我发现诸葛亮并不聪明。首先,作为执掌蜀国军政大权的诸葛亮,每日都有要管具体的事务,事情不分大小,都听自己的,这是领导的大敌。一个聪明的领导是不会这么做的。难怪司马懿会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103回)诸葛亮53岁病死与他操劳过度有关。这能说明他聪明吗?其次,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最能说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聪明人。蜀国和魏国力量对比悬殊,而且刘备死后,蜀国元气大伤,但诸葛亮还要进攻魏国。虽说蜀国和吴国已重归于好,诸葛亮口上说要联合东吴,行动却一意孤行。如果和吴蜀连手,东西夹击可能会赢,但诸葛亮没那么做,结果屡战屡败。如果一两次失败还情有可原,但五六次都失败,这就只能说明诸葛亮不智。第三,刘阿斗非常平庸,无才无德,诸葛亮不取而代之,说明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气和判断。刘备死前,曾对诸葛亮说,若阿斗无才,你可取而代之。这是群臣都听见的,还怕什么?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硬扶,这简直是愚蠢。总之,诸葛亮虽在具体的某一仗中能取胜,但往往在统筹全局或关键性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误,这能说明诸葛亮的聪明吗?500字 五年级 写人
-
诸葛亮诸葛亮诸葛亮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也是我最崇拜的人。我喜欢他的机智、勇敢,更喜欢他的沉着、冷静。诸葛亮非常机智,可能是他广读诗书的缘故吧。刘备刚请他出山的时候,他就建下了第一功,烧得曹军魂飞魄散,好几个月没敢出来。在火烧赤壁的时候,他安排得是多么周密啊,让曹操既尝过火烧的滋味后,又尝到了刀箭的滋味。他还非常的勇敢,他到了周瑜的营寨后,不怕周瑜的暗算,一心为了国家。有一次,他在西城的时候,司马懿派大军来了,他沉着冷静,还叫文臣们不要慌,巧施了空城计,终于化险为夷。你说,像诸葛亮这样的人,难道还不能受到崇拜吗?诸葛亮非常的爱国。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诸葛亮为了统一国家,几次叫刘禅去攻打曹丕,可是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他病死在了五丈原。由于刘禅每天都只知道吃喝玩乐,大业捧手给了别人。诸葛亮啊,如果你还在世上的话,那该多好,你还不知道,你的事迹已经被千古流传,人们都记住了你的形象:戴着一顶帽子,手托一把鹅毛扇,穿着一身洁白的衣服。你还教过马良这样的学生,他也算得上是一个大学士了啊!你的主公刘备也是我所敬仰的人,他以德做人,以义做人,也是为了大汉几百年基业所起义的啊!孔明先生,请允许我在您面前叫你一声“先生”,您这么有学问,这么有修养,谁不想学您呢?孔明先生,我永远不会把你忘怀,您也不会被在历史的光阴下消失!550字 五年级
-
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间武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韩雪)、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军事上的成就1.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研制了一发十矢连弩和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并改进钢刀,增强了蜀军战斗力。好兵法,推演阵法作“八阵图”,为后世传扬。2.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主张以法治军,讲究为将之道。3.作战时,诸葛亮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每战力求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确保军粮生产;每次退却时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设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动,保证安全。4.战略上,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对》对当时形式的分析可谓高瞻远瞩;而且善观大势,始终坚持联吴抗曹,致蜀汉得与魏、吴鼎立。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
-
诸葛亮诸葛亮(181年9月17日—234年农历8月28日),字孔明,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自古不争的忠臣楷模兼智慧的化身,世称“智圣”。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诸葛亮青年时耕读于荆州襄阳城郊,地方上称其卧龙,卧龙先生。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随刘备转战四方,建立蜀汉政权,官封丞相。223年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为蜀汉皇帝,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最重要的实际领导者。辞世后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五年级:橙七250字 五年级 写人
-
诸葛亮求职妻子黄氏,相貌丑陋,脾气又暴躁,整天催他去找工作,于是,诸葛亮也就烦了,说:"你以为工作是说找就能找到的吗?得看时机,时机一到,保证有好工作."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急.他家几代都是农民,没有文化,就连自己也是勉强支撑读了一年大学连个文凭也没有,虽说文凭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它却是万万不能的.诸葛亮喜欢看报,喜欢看黑白电视里的新闻,他认为,要找工作,得熟知当前的局势,于是经过他的认真分析,有三个单位可以重点考虑:第一个是曹魏集团,董事长曹操文武双全,该公司经营方面十分了得,资产上亿,而且人才济济,什么袁绍,袁术都在那,如果自己去了,估计只能做个业务员;第二个是东吴集团公司,董事长是孙权,主管市场的经理周愉聪明过人,可气量狭小,自己去了只会倒霉.第三个是蜀汉公司,虽然该公司资金缺乏,没有固定办事处,可董事长为人宽厚,关张二人技术一流,而且该公司有个不错的品牌-----"汗室宗亲",于是,诸葛亮决定去蜀汉公司.意向是有了,可怎样才能让刘备发现自己呢,有了,他在报纸上登了自己的简历,让刘备发现自己,刘备看了当天的报纸,冒着雨雪,连夜来到诸葛亮家,可诸葛亮出去了,直到第三次拜访,才请动了他.在诸葛亮的指导下,马上确定了蜀汉公司在西南的霸主地位,同时,诸葛亮做上了蜀汉公司的总经理!450字 五年级 叙事
-
诸葛亮,我一生追崇的偶像诸葛亮,您是一位近似神的人。您的一举一动都留给后世一种震惊。纵观您的历史舞台,是从三顾茅庐开始展开的。不经意间,那刘备将您这条深藏多年的巨龙给引了出来。“未出茅庐,尽知天下事!”这已可看出您是个不可多得的旷世奇才。从您忠诚地追随刘备起,便为兵家史添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您用兵惟妙惟肖,作战一反常态;专以奇兵制胜。直教敌人抛戈弃甲,晕头转向;闻风丧胆,防不胜防。借荆州,戏周瑜,舌战群儒,坐收渔翁利;擒孟获,收姜维,力敌众叛,直捣乱贼窝。火烧赤壁,败曹操于华容道;巧摆空城,退司马懿千万兵…运筹于帷幄,决胜于千里。您戎马生涯,征战无数,但无不赢得从容,赢得潇洒,赢得慷慨,赢得大快人心!扶危济困,为百姓惩恶扬善,刚正不阿,为尘世除暴安良…行军作战之道,治国安邦之理,您都懂!所以平生您以身作则,赏罚分明,大公无私。一生都致力与敌人斗智斗勇,为战乱时代开拓光明而努力。一条忠心,誓随汉室,三十六计,力挽狂澜。您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风火三国的统一。神乎其神。您这种种烁古耀今的成就,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此之大智大勇,亦将成为我一生的崇拜。可怜可恨,苍天无眼。后汉不继,形神亦无。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欲借东风吹愁去,天公不惜才;而今魂沉五原不复在,人间天上不相来……但只闻:“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赤诚师表扬万世,千载谁与博功名?”您的身影,早已埋没在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里。我唯一可以寻觅的,也就那一卷三国英雄梦!550字 高一 写人
-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在我眼中,他是个很传神的人物,他聪明绝顶,虽不会武功,但有个异常智慧的脑袋。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而且他非常顾全大局,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诸葛亮十分会用计,在《草船借箭》一事中,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智慧与才能,下达了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命令他十天造完十万只箭,但这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诸葛亮明知周瑜是陷害他的,但他没有揭穿,以为怕伤了和气,又会引起一张大战。于是他说三天即可完成,并当场就立下了军令状,因为他算出第三天会起雾,于是那天他用二十条草船和许多用稻草扎成的草人,到曹营“借”来了十万多支箭。在我眼中,诸葛亮就是个智慧超群,有胆有识,忠于君主的人,他那颗忠心让我敬佩不已。300字 三年级 写人
-
诸葛亮三国中的豪杰是谁?不用说,肯定非诸葛亮莫属。他才智过人,紧急时刻头脑冷静,善于发现人才,能巧妙地收服人才,并重用。“姜维降蜀”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先通过对决,发现人才;然后以束手无策让他主动降蜀,让他心服口服,愿意终身效劳。“华容道”“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充分显示出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尤其是“草船借箭”里借东风的篇章让我特别佩服,屈指一算,就能知道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天晴。简直“上知天文,下懂地理。”“空城计”、“华容道”利用了别人太过“聪明”和多疑的心理,这就是所谓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七擒孟获”显示出了诸葛亮为了收服孟获这么一个人才,花费了多少心思来抓他。从“七擒七放”这个词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收服他需要多少耐心。在“刘备借荆州”一集中,周瑜在攻打南郡时中毒箭受伤,从此以后,不能发火。诸葛亮就利用了他这个特点,在他追杀刘备时叫刘兵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气得箭伤发作,昏到了。只要诸葛亮不在刘备身边,刘备办起事来就不会很顺利。由此看出诸葛亮对刘备来说非常重要。400字 四年级 写人
-
诸葛亮古典名着《三国演义》可谓妇孺皆知。众读者对书中人物——诸葛亮,都佩服的五体投地。然而,不少读者看了“曹操漏网华容道”一节。大为惋惜:“如果诸葛亮不派关羽,而派张飞赵云等猛将把守华容道,曹操必死无疑!”因此得出个结论:“诸葛亮计算华容道失策啦!”诸葛亮真的失策了吗?非也!这个问题要从当时的局势谈起。要知道,当时正处“三国鼎立”之势。曹操最强大,且野心勃勃,要一统天下。孙权居中一方面畏惧曹操,不愿和曹操正面作战;另一方面又不敢打刘备。怕曹操偷袭自己后方,但又咽不下荆州这口气,但又没办法,故不得不和刘备合作,公抵曹操。并且刘备也有连吴抗曹之意,可谓“两厢情愿”其实这里有三者存亡的端倪。只要一方垮台。另外两方就会开战。诸葛亮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为了镇住孙权,只好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关羽具备这个条件:原先在曹操手下当过大将,受过厚待,处于江湖义气,定会放曹操一条生路,以报往日之恩;这正是诸葛亮选则故意把守华容道的主要原因。诸葛亮选择关羽还有计谋。当时关羽傲气十足,对诸葛亮这个“文弱书生”很不服气为了杀杀关羽的气焰,让他服从指挥就导演了一出好戏:先用激将法促使关羽立下军令状——如果他杀不了曹操,按军法处置。当时关羽正在气头上,没考虑这么多,一口应允下来,结果,终究放跑了曹操。诸葛亮佯装大怒,要斩关羽,却又暗令众将军求情。他便巧施恩威,“顺水推舟”做了个人情,责令关羽戴罪立功。于是,关羽以后对诸葛亮的命令不敢说一个“不”子了。诸葛亮华容道之谋,实乃“一箭双雕”之妙计也!600字 初二 写人
-
诸葛亮我眼中的诸葛亮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很聪明,上知天文,下知知地理。 他就是三国演义中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关于他,还有许多诗,比如“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他有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他一直都是老百姓中的英雄。周瑜也很聪明,但是他不是最聪明的,诸葛亮才是。因此周瑜一直想除掉诸葛亮,这样他就是最聪明的了,周瑜想尽了许多办法,可都没成功,像他这样坏的心灵是不会成功的,往往好的心灵都会战胜坏心灵,所以他在白费力气。我们应该向诸葛亮学习。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300字 二年级 写人
-
诸葛亮故事五丈原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350字 初三 记叙文
-
诸葛亮广场我喜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喜欢“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阳朔;喜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可是我还是最喜欢我家乡的诸葛亮广场。进入诸葛亮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巨大的诸葛亮铜像了。诸葛亮铜像头戴葛巾,手持羽扇,眼睛凝视着前方,好像正在思考:“时代发展这么快,当今的天下该如何治理呢?”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总是在思索着。在诸葛亮铜像的左边五十米处,就是音乐喷泉了。音乐节奏快,水柱就高,音乐节奏慢,水柱就低。音乐喷泉喷出的水柱有时候像飞舞地蝴蝶,有时候像喷发的火山,有时候像一颗流星从天而降……音乐喷泉喷出的水柱可真漂亮。音乐喷泉后面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看!有的人在玩打老鼠,有的人在玩疯狂老鼠,有的人在玩打气球……这里是欢乐的海洋。这就是美丽的诸葛亮广场,欢迎你们随时来游玩,我还可以给你们做小导游。三年级:陈启阳350字 三年级 写景
-
一生一生中有欢有喜,有悲有乐,有起有伏,有生有死。可是生命却始终与我们相随,永不离弃。这是为什么呢?生活的乐趣来自于生命,生活的幸运来自于生命,生活的起伏来自于生命。一生一命,一生一次。其实,生命并不是随时与我们相随、相伴。它也有偷懒的时候。比如说,在我们不珍惜生命时,在我们笑谈生命不贵时,在我们不经意间忘记生命珍贵是,在我们不介意浪费时间时。那么,即使让我们拥有多姿多彩的生命,我们也未必会珍惜它,保护它,犒劳它,认知它。生命什么时候会光临我们呢?其实,它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在我们微笑时,在我们快乐时,在我们悲伤时,在我们愤怒时,在我们兴奋时。生命随时为我们服务,为什么我们不让它的状态更加好呢。从根本来说,生命的发光点是在我们的珍惜和保护。可是我们何必要和他决斗。生命的光彩又会在何时发光呢?也许在我们珍惜时,也许就在我们不经意时。一生一命,一生一次发光点—珍惜生命时。350字 初一 议论文
-
我的偶像诸葛亮在三国里,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诸葛亮,因为他非常聪明。诸葛亮是个天文学家,在草船借箭的故事里,诸葛亮知道哪天刮什么风,哪天下雨,要是诸葛亮回到现在,他早就成气象局的局长了,这样就不需要天气卫星了。诸葛亮是个心理学家。在空城计的故事里,诸葛亮能摸透司马懿的心思,也能控制住自已的情绪。在城楼上悠闲的弹琴,一点也不慌乱。真是佩服呀!在七擒孟获的故事中,诸葛亮抓了孟获七次。前六次孟获都不服气,第七次才诚心认输,我也佩服呀!诸葛亮活着时气死了小心眼的大英雄周瑜,周瑜临死前说: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死后又吓跑了司马懿。诸葛亮死前让人们在山头上立起自己的雕像,司马懿看了以为诸葛亮没死,赶紧带着军队逃走了。知道真相后感叹自已真是不如诸葛亮啊!刘备三顾茅庐才把诸葛亮请下山,诸葛亮还不想找工作呢,就被刘备请下山了。看来,只要自已有本事,好工作就会自动来找你。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愧是我的偶像呀!350字 四年级 写人
-
与诸葛亮谈话那是一个乌云密布的夜,我很快就入睡了。忽然,脑子里一道闪电劈过。我出现在一个军中大帐里,我坐在长席中喝酒。之后我问旁边士兵:“刚才打完什么仗啊?”士兵说:“这是刚打完的新野之战。”我端着酒向诸葛亮走去,我问道:“你是怎么让夏侯敦中计的呢?”诸葛亮喝了口酒回答道:“我先听说夏侯敦这个人啊,虽然勇猛但却冲动好斗,我就派赵云诱他到峡谷内,又让关、张二人埋伏,之后点火烧他们,他们必会溃不成军,那夏侯敦自然仓皇而逃。”“妙哉!妙哉!”我口里称赞道。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那你又是怎么把关、张二人降服的呢?”诸葛亮回答道:“在火烧博望坡那一场战役,略施小计,就把魏军打败,那兄弟俩也就自然降服了,而且再加上近日的磨合,肯定也就服从了。”诸葛亮的话刚说完,脑子里一片漆黑。之后我发现我和诸葛亮一起商讨对策。那一天晚上,诸葛亮在写出师表,我看着诸葛亮,越写越难过。我刚想问问题,太阳就照在我的脸上,原来是梦啊!350字 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