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阅兵式》观后感550字

《国庆阅兵式》观后感

550字 三年级 写景

《国庆阅兵式》——观后感

今天是国庆节,是中国成立60周年的纪念日,我老早就坐在了电视机旁,等待阅兵式的隆重开幕。

10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庆典开始!60响礼炮轰鸣,国旗护卫队踏着整齐而又有力的步伐走向升旗台。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了,顷刻间,天安门广场上一片肃静,只见展旗手熟练地将五星红旗抛向天空中,我曾经在《开学第一课》中看到过就是这个小小的动作,需要天天拿着铁盘苦练,动手甩1000多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雨无阻,才能保持这样的力度,让五星红旗高高扬起。

激昂的军乐声拉开了阅兵序幕。胡锦涛爷爷迎着受阅将士的注目礼,检阅了在长安街威武列阵的44个地面方队。

“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胡锦涛爷爷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响彻十里长街。

这次国庆周年大阅兵,是中国武装力量体系的完整体现,不仅涉及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而且有武警部队以及民兵和预备役部队,还展示了一些新型武器装备。

铁流滚滚,大地共鸣。经过60年不懈奋斗,我军基本形成以新型主战装备为骨干,电子信息装备和保障装备相协调,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

阅兵式结束后,我的心情仍是无比的激动。祖国的繁荣富强,祖国的不断成长,祖国不停前进的步伐,都让我心潮澎湃!祝愿祖国更加美丽!强大!

我和所有观看阅兵式的人们一样,将永永远远记住这个伟大而神圣的日子!

宿命

1200字以上 初三 书信

不甘愿被折离枝端失去了灵魂,不能做坚韧的行尸走肉,宁愿自毁至形容狰狞,被人丢弃。如此,这短而无救的美才深入骨髓,令人怀恋。决不苟延残喘。

??安妮宝贝

这该是怎样的一种诠释,让我泪流满面,痛彻心扉。

有人说,这是一种心灵的冲击。我并不否认,因为当我初次了解到这个人的时候,他的一切着实带给我一种震撼。对,这就是所谓心灵冲击,只要震撼足够。它犹如潮水般一次又一次惊涛澎湃的侵袭着我的泪腺,一寸又一寸麻痹着我的思想。直至,在我的心中烙印下不可磨灭的幻觉,班驳深沉、支离破碎,一触即碎的是其中隐忍的伤痛与无奈。

英国评论家曾评论过凡高,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

忘记了曾几何时,我一度在梦中看见文森特。凡高那蓬头垢面的身影以及那永不言败的眼神。梦中,他苍白的对我笑了笑,没有言语,只是或无奈或自嘲的笑了笑。接着便渐行渐远,直到我目光所不及的远方。取而代之的是他的作品。我分明看见那一幅幅画上写满了字,因为我对文字的敏感与执着,我拼命睁大眼睛,看见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那藏匿在画中的文字:“我渴望改变自己,想为自己的画道歉:他们最终是些痛苦的呼喊”“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苦难永不会终结。”

这是一种如此触目惊心的动容。

尽管凡高的早期作品比晚期作品更为消极,但我不认为他在之后比以前好过。我很难想象是怎样的一种绝望,使得凡高绘出了令人心痛的作品。傲立于草丛中的蓝色鸢尾;盛开的嫣红桃花;咖啡馆外蓝的逼人眼的天;一望无际的麦田。我看见那依附在《向日葵》上的期待,还看见那依附在《星月夜》上的绝望,到最后,画中的文字变的扭曲,然后,支离破碎渐渐模糊。

一点一点陨落。

尔后,我醒来。看见枕头上一片湿润咸咸的那种。我是不得不承认,凡高以及他的作品确实让我感动,感动于他的画,感动于别人的感动。当我面对着他的画,那种期待与绝望并存的气息,便逼的我不自觉的心头一紧,如刀绞。

我不敢对凡高高谈阔论些什么,正如我不敢说我懂凡高一样。但偏偏有一点,是我们注定都要铭记的。的那就是当凡高拿出手枪,缓缓对准自己扣动扳手时的心情。那是一种超越绝望的心情,那亦是一种无限憧憬的心情。绝望着今生的一切,憧憬着来世的美好。

这是1890年7月27日,我们刻骨铭心、一个普通低调却张扬华丽的日子。

这天的阳光明媚的有点刺眼。凡高伫立在法国的奥维田野间,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田野,凡高便也想开了。无所谓什么对与错,也无所谓什么生与死。无非就是身上多一个冰冷的洞,再无非就是不用在痛苦了罢,或许在另一个空间,有另一番光景等着他。于是真的,凡高的腹部多了一个洞,被枪射穿的洞。而开这一枪的凶手,就是他自己,文森特。凡高。

凡高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理想的美。可是突然有一天,他发现,或许自己的血液流满一地是最美的?于是他对自己开了一枪。两天后,他如愿倒下了,唯一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看见那幅杰作血液流满一地。

不知他会否甘心。

这天阳光依然明媚,照在地板上,一如两天前那般刺眼。而他,留给自己弟弟提奥的最后一句话却是:“苦难永不会终结。”

就这么一生终了。到去世,也只有《红色的葡萄园》被人买走。其余,被世人暂时的遗忘,直到后来它们价值连城。可惜凡高却早已解脱,无缘消受。

他总是另人感动,另人不断的惋惜。

不甘愿被折离枝端失去了灵魂,不能做坚韧的行尸走肉,宁愿自毁至形容狰狞,被人丢弃。如此,这短而无救的美才深入骨髓,令人怀恋。决不苟延残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三年级
写景
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