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读苏轼
遥望大宋朝古道上站立的圣贤之人,不论皇帝统治的江山起起伏伏,宋朝还是以重视鸿儒和文人墨而著名,虽然文人难以避免卷入政治漩涡,但遭受致命打击的为数不多。且理学发达,谈禅盛行,整个文人环境比较宽松,宋代文人多为智者、学者加才子型,文人们个个都是春风得意精彩秀发,因为他们生在了一个重视文人的开明时代,宋朝文人墨客的领军人物当属苏轼前辈和辛弃疾前辈二人。
苏轼前辈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市人,在二十一岁时,得到了当时鸿儒欧阳修的赏识,与弟苏辙高中同榜进士,从此“三苏”以文名而显赫于宋朝,“三苏”以苏轼前辈的名气最大,他是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欧阳修之后宋代文坛的又一宗师。
苏前辈他具有超人的禀赋和旷达豪爽的性格,这些与他具有高境界的儒、释、道有关。虽然唐宋都是大中华诗词的国度,而苏前辈一改唐诗蕴籍(诗中有景,景外含情,含而不露)的风格,而是”以文为诗,上升到了“眼前景致口头语”之大境界,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堪称哲理诗、禅诗之上乘之作,看惯了唐诗的看客读到他的诗作有耳目一新之感觉。苏前辈的散文作品,后世评价说盖过了他的诗词,无论是《范增论》、《贾谊论》、《晁错论》,还是文中小品《放鹤亭记》、《喜雨亭论》、《石钟山记》,或是小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都是大中华古代散文之精品之作。苏轼前辈在《文论》中不无得意地自喻才学:“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非自夸也。
清代大文豪赵翼评苏诗:“大概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胸中诗卷万富,又足供其左旋右抽,无不如志。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续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苏前辈在词作中,不仅一改晚唐五代之柔媚之词风,而且内容表达更为广阔丰富。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即是其代表作。金代大文豪元好问评苏诗文:“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当然宋代辛弃疾等人在豪放诗的开拓上也有建树,他们丰富了宋词的风格与境界。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前辈在《人间词话》中评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辛实在是宋词之将帅也。
《题西林壁》是苏前辈七绝诗之代表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借助庐山的形象,用“眼前景致口头语”,深入浅出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地禅发出一首哲理诗。由于诗人具有高超的绘画才能,所以他具备了观察境界高人一筹的能力,别人看山只是山,而他看山可联想到山脉,看山能想到遥望、近观、高瞰、低赏不同的观察角度,所以能写出庐山移步换景千姿百态的绚丽风光。前面两句诗写的是横看看到庐山雄壮的山势,侧看看到庐山山峰的险峻。高瞰看到庐山峰峦起伏似蛇舞,近赏看到庐山飞瀑、清潭、石拱、寺庙、亭台楼阁、深壑之景。后面两句诗里面就蕴涵着一条哲理,你看不到庐山的整个面貌,就是你站的位置局限了观察的范围。诗意启迪给后人为人处世一条忠告:由于人因学识、地位、境界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就会产生出差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出现片面性;要想认识事物的全貌与真相,必须摆脱主观成见,超越自身狭小的范围,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
笔者在苏前辈的诗篇中看到一首让人含着心酸而捧腹大笑的小诗,《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时年苏前辈六十四岁,已贬谪儋州两年。他身为“罪人”,初期僦居官舍,后被逐出。幸得王介石等人的帮助,在城南桄榔树林养牛的污水池旁建了五间泥房以居。他和当地人民有很深的感情。诗中的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他在当地的好友。一日,苏前辈在城里会友喝的多了,独自一人东倒西歪地走在回家的田间小路上。虽然一路上进入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农友的家打问归途,还是在竹林藤蔓中迷失了回家的路。诗人自嘲道;难道说这些竹林藤蔓能难住我的聪明才智吗?我可以沿着有牛屎的路径走,因为“我”家就住在圈牛的牛栏西,这样我是不会走错的。读罢苏前辈在苦中作乐的诗作,虽然担心前辈喝醉酒东倒西歪踩上牛屎,但没有感觉到“粗丑”,而是呈现给看客一种行云流水淡泊之活泼情趣,确有大家豪爽淡泊大度之气格。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首脍炙人口的咏西湖景物之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前辈时任杭州通判,初春二月的西湖,心情极好的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半晌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感悟西湖美的苏前辈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兼可入诗入画的美好奇妙风景。早晨,西湖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鱼鳞般的波光,一会儿说翻脸就翻脸的老天爷拉上了雨幕。西湖周围的山峦迷迷茫茫,若隐若现,奇妙无比。若将西湖与西施来比美,西施之美在于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蛾眉,总是那么风姿绰约。而西湖之美在它不管是飞风清雨露还是花朝月夕,都是美的卓绝令人神往。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比西湖,一是两者同在越池,二是两者同有西字,都是美丽的象征,都能给看客展现出那美的极致。从此以后,后人根据苏前辈的比喻把西湖叫成了“西子湖”。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感慨古今,大气磅礴,雄浑苍凉的词作,是苏前辈贬谪黄州夜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所作,是宋代振聋发聩豪放词之绝唱,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代表作品之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月夜下诗人眼望着江水滚滚向东流去,历史就像这波浪一般,淘尽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记忆。看那西边旧营垒的遗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大败曹公的赤壁。看那两岸悬崖峭壁耸入云端,惊涛骇浪无情地拍打着江岸,溅起的浪花似若卷起千万堆白雪一般。天地江山如同画卷,一个时代会产生出多少英雄豪杰呀!遥想当年周郎公瑾,刚娶了上美丽无双的小乔,他春风得意英华发外,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计在谋外,头戴纶巾成竹在胸,从容潇洒笑谈间,八十万曹操水军战船被烧的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浮想联翩,可笑我多情善感,未老意先衰鬓发斑白,感叹人生如一场梦境,还是拿起来酒杯泼在地上,以祭奠这万古长存的大江明月吧!从诗意看出诗人借对周瑜的仰慕,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抱负难施的忧愤感慨。
《和子由渑池怀旧》是苏前辈和弟弟苏辙一同赴京赶考路过渑池,在途中借宿于寺庙时为奉闲和尚室壁上题过诗。当他再一次路过渑池时僧人已去室壁已倒旧诗难寻,苏前辈怀着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弟的眷恋写出此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诗人感叹到:“人生在世都是在东奔西忙,就像那春来冬去的鸿雁一般。你看那鸿雁落在雪地上,偶然会留下几行指爪印,可它们转眼之间飞走之后,那雪地上留着的指爪印能保留多久呢?老僧已去葬入新塔,倒壁难寻题过的诗迹,只想起来昔日赶考山路的崎岖,路长人困骑着的跛脚驴,嘶叫的声音还回响在耳边。前四句诗用生动奇特的比喻,形容人生短暂不定无常,犹如偶然留在雪地上的鸿爪印而已。后四句诗以叙事为由,用所见所闻亲身经历来深化“雪爪鸿泥”人生短暂之感慨,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无限珍惜。通篇比喻新奇,属对工巧,圆转流动,一气呵成,是苏前辈七律中的名篇。
《赠刘景文》是苏前辈赠予好友的一首勉励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前两句诗以花喻人,说出了“花无百日红”的道理,美丽的荷花人人赞叹它的美丽,但是到了寒秋粗壮的菏茎也难以再举起那擎雨的荷叶,连有傲霜的菊花也开败了,但有骨气的菊花却是抱死枝头,尽显斗风傲霜的气节。后两句诗人寄托了对朋友的期望,“一年好景”是说朋友的得意之时,诗人以自己的人生经验谆谆嘱咐朋友“君须记”,当看到机遇来临时要抓住它去施展自己的才能抱负,不要到了人生的“寒秋”时节而不遑顾及。
后人说苏前辈把中国古代散文的艺术水平升华到了极致,《前赤壁赋》是苏前辈散文作品的代表作,是当之无愧宋代散文宝殿中的启明星吧。“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全篇共为五段,自然分成夜游畅乐、乐极生悲、悲天悯人、喜不自胜四部分。用写景、叙事、抒情、主客问答的奇特构思,让看客跟着作者的情绪而起伏跌宕。开篇就在看客眼前展现出一幅清风朗月的江上夜游图。你看那七月既望的天空清风朗月星耀,江平如镜,纵一舟于茫然宽广的江上,敲着船帮打着节奏,咏唱着古代的诗歌,回想着赤壁下发生的事情,漫游在这雾腾腾的江面上,如乘风在天空中飞行,飘飘然如若遗世而飞升成仙。突然船上传出呜呜咽咽的箫声,似寡妇思夫凄苦悲伤的哭声。
接着自然流畅地过渡到了主题,用主客对话的方法引深内容。由客说出来乐极生悲的原因,一是悲在睹物伤情,唱到曹孟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诗句,想当年他率领千军万马横槊赋诗,真是一代枭雄,转眼之间他的一世英名烟消云散了。想我们这些时运不济、仕途坎坷之辈,只有泛舟喝酒的份了,想着自己前途渺茫能不悲伤吗?二是悲在感叹自己在天地间如沧海一粟之渺小,生命短暂只在白驹过隙之间,而滚滚长江水无穷无尽,相比之下能不悲伤吗?三是悲在我们都想长生不老,与天地长存,与日月同辉,现在根本做不到只能是幻想而已,所以只能“托遗响于悲风”的悲哀。针对客人的回答,顺理成章牵出了主人的一番议论。苏前辈针对客之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了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的悲伤。表现出苏轼前辈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同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全文显示出苏前辈对人生、功业、生命、宇宙等问题的顿悟和人生境界的升华,给后人留下来大彻大悟的心路历程。
正因为苏轼前辈诗、词、文、书、画样样精通,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鸿儒代表,了解中华文学必去解读苏轼文学作品。
站在青春的门槛上谈感情
在我看来,年少的感情不过是一场游戏,所有的玩家都没有看清规则就盲目地闯入。我从未加入过这场游戏,所以我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奉献给大家,但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却能很清楚地看透这场游戏。
九月是个失恋季,很多的朋友以及亲人都面临着失恋,他们总是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状态,写着一首首令人顿感寒意的诗,寂寞的人总是会那么做。耗子说自己已经恢复正常了,我不相信,刚刚从阴霾中走出来的人多多少少会带有一些黑暗的气息,在某个特定的时候会拿出来,独自黯然神伤。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劝导,如今回想起来我所有的话都是一个套路的,与肥皂剧中的也相似。看到这么多人为了失恋而纠结,我也觉得十分的揪心,我想说的只是,让时间抹平这一切然后期待着在某一天遇到那个真正的人。
说实话这场游戏我是持反对意见的,就如同周老师当日所说的那番话:“你们知道国家为什么领结婚证有年龄限制么?就是因为你们还太小,担不起什么。”以及那日班会课说的“再过十年二十年,你们回过头来看看,当日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这番话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也许有很多人现在不理解,但是这是正确的话,是一个在人生旅途中走过了四十几年的前辈说的。相对于我们而言,她是前辈,经历的比我们多,她不会害我们。所以在某些时候,还是该听听的。
周围很多朋友都是抱着“我只是玩玩”的观点去恋爱的,其实我十分反感这种。因为年少的情感本身就是一场游戏,就是让你漠视规则去玩玩的,就算你付出真心,最后也是无结果的事。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是抱着玩玩的态度而去的话,这段恋情就不仅仅是无结果的事了。那是你对自己的一种放荡,也可称之为堕落。你的态度很不端正,我难想你以后会成为怎样的人。因此我认为,如果你觉得恋情是你青春的必需品的话,请你也要端正地对待它,否则那只能成为对感情的亵渎。
但我依旧是反对的。因为年少的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责任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之大,这当然是针对于想要得到结果的那些人而言的。没有责任没有爱,这句话我一直坚信着。其实现在看似轰轰烈烈的感情都是假的,真正的爱情演变到最后只有两个字:责任。那时彼此之间爱是存在的,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从情人变成了亲人。那才是爱的最高境界,只可惜有些人将此以为是感情变淡的趋势。
我很想大声地冲各位喊一声:这些感情都是假的,假的。但是看到那些正在“热恋”中的少年们,我却又于心不忍,而且也没有人会听我的。记得一个朋友,我无数次的跟她讲这番道理,她每次都会很不耐烦地说我没有资格说这番话,但每次失恋了却又会十分的伤心求安慰。的确我在这类事件上不是前辈,但是我之前也说了,我是一个旁观者,旁观者看待事情是最清楚的。人就是这样,永远不会听别人的劝诫,非要去做,然后摔一大跤。有些人会站起来,有些人永远站不起来,有些人站起来了还会摔下去。这大抵也是和心态有关的。所以伤心我不反对,这应是人之常情,所以在刚失恋的初期我不会鼓励去任何的话语。但是如果长期没有站起来我便会去长篇大论地讲很多的话。人生总是会那么失几次的,但不能一蹶不振,应该慢慢坚强、慢慢冷静、慢慢长大。
现在的我,正站在青春的门槛上,看着那些少年们不断地经历这恋爱、失恋。我想我是没有资格去批评他们的做法的,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我也不能保证我的想法就是对的,所以无权干涉。我多能做的只是在他们需要意见或者需要安慰的时候去热忱而激昂地说一番话,至少能让他们觉得,还有一个朋友在陪伴着自己。
所有的朋友呵,坚强起来吧!
相关推荐
-
读苏轼明月高挂,静谧得引人遐思。梦里,不知多少次,那一双满是皱纹,苍老无比而又饱经风霜的手,似乎在诉说着它主人坎坷的一生。但那双手依然紧握着笔,执着地写下一篇篇诗词文赋,我是多想握住这双手,只遗憾,一切只能在梦中。又是细雨濛濛的初春,苏堤也被浸得发亮。我踩着散发着清香的泥土,向那儿望去,朦胧中似乎看到了忙碌的身影,那双手正在搬着一块块大石头,湿嗒嗒的水和泥残留在你的手上,我多想握住你的手,为你抹去污渍,只因,你并不属于这里。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这双手写下了多少千古诗词。多少诗词在这手下诞生!我看着你一路走来,那双手无时不握着笔在纸上尽情挥舞着,留下了亘古不变的印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你的情怀,这是多么宽广豁达的胸怀啊!你不追求物质的占有,只在乎精神上的满足。“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道不尽你那万千衷肠。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追求?这又是一种多么高洁的品质?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给那微微颤抖的手带去些许的安慰。“拣尽寒枝不肯栖”,是你的坚决;“羽化而登仙”,是你美好的向往;“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你的无奈与遗憾。当你被贬到一个又一个地方时,我能看见,你的双手在地上不断地扒拉着,似乎在挣扎地重新站起来,我看到你内心在咆哮,终是只能化为一声长叹。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好好地抚平你那双手上布满荆棘的刺伤和历尽风霜的皱纹吧!在这个你没有经历过的现代科技社会里,我似乎穿梭在车水马龙中,路灯忽明忽暗,闪烁着这个世界的光明和黑暗,我只能攀附着你的双手,带给我一丝丝鼓励,让我走向未来的路,不至于那么彷徨无助。怀抱着激动,我迈步快速地向那儿走去,但那个叮叮作响的声音,却在我一点点靠近时,慢慢地消失殆尽。我终究只能与那双手擦肩而过,惟见那儿的大石头被浸得发亮。当我再一次陷入梦中与你双手紧握,一道疾雷震响,将我拉回了现实,我的手上似乎还残留着你双手的余温,脸上却惟有泪千行。800字 高一
-
读苏轼雨如游丝,缠住了游离的心,打 湿了一个朝代寂寞的窗扉。风起云落,上演几度轮回,诉说那个才子的得失荣辱。赤壁之水,是他酒中的豪情,回荡在我的胸膛,铿然有声;江南的雨,是他指尖滑 落的忧伤,斑驳了我的衣衫,令人神伤。他从那个烟雨中隐匿着虚华的宋代走来,风中飘散着他的名字——苏轼。读苏轼,如同品读一种传承了千年的特殊文化,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却又有种难言的苦涩萦绕在胸而挥之不散。读子瞻的青年际遇,感受他的意气风发,却又伴着无奈的苦楚。遥想当年,名满京华,才动汴州,自问“天涯何处无芳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赢得天子垂青,平步青云;挥毫泼墨,风流倜傥,换来文人心通,惺 惺相惜。那时,才华初露的你踌躇满志,高吟着“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豪迈诗句,一心想为大宋这华美的锦缎上更添一抹新彩。然而,你却终究逃脱不了宿命的束缚。一个泼墨风流的秀士怎会在那曾令李太白都望而却步的污浊官场中“生根发芽”呢?果然,歌舞升平,朦胧了你的双眼;纸醉金迷,凝滞了你的步伐。世俗的谗言中伤,冷落了你决心为国效力的一腔热情;官场的尔虞我诈,迷茫了你澄澈如秋水般的心境。本来,以苏轼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有感便发,不平则鸣。最终,因“明月枝头鸣,黄狗卧花心” 的高傲而引来的那起无法避免的“乌台诗案”,使他的官场梦破灭了,更是湮没了他的经天纬地之才。或许,这也是他的转折点吧!读东坡居士的壮年际遇,感受到他的凄苦悲凉,却又夹杂着不断透彻的觉醒。吐纳珠玑的玉口在明争暗斗中凄惨哀号,泼墨风流的秀士在世态炎凉中迎风颤抖。谪降发配,风尘满怀,浪迹四野,身如浮萍。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居无定所的漂泊;涛隐隐的故垒边,却依旧响起震撼苍穹的凯歌。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江南。最终你留在了黄州。谪居黄城,把盏临风,牵黄擎苍,踏雪飞鸿,与民同乐岂不快哉?开荒种田,兴修水利,轻徭薄税,爱民如子,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尝不好?不过,他也有抱怨。曾经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了些什么?”侍儿们纷纷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见识。唯独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连称是。的确,纵有满腹牢骚,但依旧坦然面对一切。百结愁肠,万古块垒,不过浊酒一杯尔!当心境云开,逆浪踏平,便是破雾霞光,鼓帆长风。于是,文苑诗坛,又响起了东坡居士“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豪迈诗句。读苏子的中年,感受到他的豪放旷达,却又带着几分务实的气息。曾读过苏子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信中道: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还有他给李常的信中说: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禀于时,遇事有可遵主泽民着,便忘躯为之,祸福得表,付与造物。真诚的勇敢,洒脱的情怀,都出自天真了大半辈子的苏轼笔下。细细想来,这似乎是注定的吧!前不久曾去过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这一俯一仰间便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对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于是便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我伫立在岸边,眼前渐渐浮现起 千年前的画面:那是苏子泛舟赤壁,“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对酒当歌,感悟“人生几何”的哲思。“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 飞烟灭”,那雄姿英发的周公瑾,你仰慕他。然而,你终是你,变人生的轨迹未尝不可,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岂不快哉?殊不知“名士多狂生”。或如凤凰翔于千仞,大鹏击水北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他终于释然,“羽化登仙”。或许,他真的成熟了。他的成熟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苦的大气,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他又可以再次高唱“昨夜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的畅然豪情。读苏轼的老年,感受他的辛酸无奈,却带着人生的豁达与豪迈。“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月色黯然,玉绳低转,你独坐短松冈,一壶清酒泪千行。寒月清辉映在你那憔 悴落寞的面容上,你还没来得及掸去衣上的浮尘,还没来得及整理你那泛白的鬓角。你只想快快赶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你魂牵梦萦的女子。你仿佛又看见她凭 轩依窗,缕缕乌黑长发似瀑般倾泻而下,如一汪碧水柔情。那韵光易逝的年华,那弹指红颜的青春,她的青丝是留在水墨江南的一段思念,更是缠绕着你最后的热 爱。一阵凉风吹过,将你从回忆中唤醒。你轻拂去坟头的尘土,将清酒与你的思念一同缓缓洒在坟前,然后,毅然转身离去。这又是怎样的悲痛,曾经的伉俪 情深,如今只剩下你自己形单影只。但你,苏轼,以一个文人柔弱的肩膀扛起对亡妻的深切悼念,挥笔写下那千古流芳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忘……”。苏轼能够“谈笑生死之际”,尽管感觉敏锐,依然胸襟旷达。他在惠州谪居时,有一天,在山间行走,已经十分疲惫,而离家还很远。他突然悟到:人本是大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何处不能歇息?于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坟岗茫茫,醉射天狼,杨花愁点 五分,三分雄风浩荡。他仿佛又看到了曾经的景象:赤壁的百里乱石、千堆积雪,西湖的落霞孤雁、淡叶浓花,故乡的蓬荜荒草、明月松岗……曾经多少爱我、怜 我、恨我、伤我、负我的人,都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过眼云烟。今夜,皓月当空,举杯对月,我深深祝愿天下每一个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读你,苏轼,感悟你“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的忧郁满怀,你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寂寞执著,你的“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的无奈薄凉;品你,苏轼,体味你“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壮志豪情,你的“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忠君爱 民,你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豁达豪迈。读苏轼的一生,品出他的感伤、忧虑、苦涩、焦灼,又品出他的浑朴、古典、新锐、肃穆。然而,他却将至情流动成笔下肆意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他将惬意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厚实的肩膀承担起了家人、国家、乃至一个朝代的重量……花开无声,花落有情,从第一次邂逅那个文人到今日,在这无数次春华秋实中,我仿佛渐渐明白:仙骨豪情,傲岸不屈,风情万种,仗笔独行,这才是子瞻的身影;“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这才是东坡的意境;而“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横四海兮无穷,与日月兮同光”,这才是苏轼永远的追求!或许,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现代,品读苏轼,可以使我们穿越那似现代又非现代,由拥塞、懈怠、白眼所连接成的层峦叠嶂,去认清现实的冷酷无 情,亦去不断发掘内心的无畏和坦然,进而无愧于本真,无愧于自我,真正感悟存在的真谛。我想,这便是今日我们品读苏轼的意义所在吧!然而,这在“速食一 切”的今天似乎是朦胧的奢望了。读你,苏轼,永远意味深长……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
浪淘沙户外日炎炎,暑气蒸烟。黑蝉嘹亮唱声欢。鸟雀躲藏荫蔽处,无力呢喃。懒坐汗湿杉,心躁神烦。春舒秋爽漫怀间。尤忆冬寒白雪至,舞地飞天。50字 高一 诗歌
-
浪淘沙人生苦匆匆,踏遍芳丛。应细数落红无数,小园香径蝶乱舞,谁怜春住?去意蛮难难,留恋贪欢。细看垂柳满枝摇,斜阳遮枝影飞暮,哪堪情处?50字 高一 诗歌
-
大浪淘沙之后的我们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是金子的熠熠生辉,然而被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筛选之后的我们,留下的只能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东西。任何只带给自己一时荣耀的头衔,都将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冲刷的丝毫不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来了现代社会的大改观。虽不见其人,但只要提到相对论,人们便能想到爱因斯坦,因为他留给后世的是一种永久的魄力,并非只是一时的辉煌。他的相对论引导着现代社会不断前进,但就其本人而言,并无特别之处,他的音容笑貌并不能引起人们多大的好感。但从另一方面考虑,他又是不同与任何一个人的,这就是生物学上常说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我们是茫茫人海中既平凡又特别的一个,每个人都是如此。如果想要把你独特的一面留住,那么就只能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开放的心态、创造性的思维去融入整个社会,去发现、去创造、去开拓能被历史留住的东西,绝不仅仅是挂在口上的“我要留给世界一笔财富”。能永远被世界所开发利用的,不是你所拥有的资产,而是你所拥有的创造力。虽然爱因斯坦离开了世界,但相对论犹如其本人一般包裹着整个世界。因此,唯有让你的精神魅力和思想魅力融进整个社会,并且跟随时代的进步而进化,才能不被时代浪潮冲进无边无际的大海,才能永恒地留住。如果我们在大浪淘沙时落到了筛子底下,就此放弃便注定成为众多繁星中的一颗黯淡无光之石;若不放弃希望,重新武装自己,激励自己不懈地为梦想战斗,即便是天上星,也是最耀眼的那颗、最能引起人们关注的那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曲豪情壮志,道出了唯有英雄人物才能雄立于世界之巅的道理。而英雄人物的诞生绝非偶然,这是时代的筛子振动之后的必然结果,留在筛子上的,往往是百折不挠、历经艰辛、悟出真理的伟人。而那些不思进取、虚抱幻想的人只能被埋在筛子底下。大浪淘沙之后的我们,究竟是要留给世界一片辉煌、永不磨灭,还是被时代之沙深埋,就看现在的我们是否使尽了全身气力、做到了最好。只有永远走在前面的人才能留给世界一片光明。800字 高一 散文
-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题记“叮叮……咚咚……”“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帘外潺潺的雨声惊醒了我,噢,又下雨了,好久没有赏雨了。只是,雨,还是那时的雨,但人,已非那时的人了。窗外,春天即将衰残消逝,丝绸薄被怎能挡的住五更天的春寒袭击呢?我披衣起床,凭栏观雨。“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帘外的雨惊醒了我的春梦,梦醒了,我才更加留恋梦中的一切,只有在那梦中,我才是原来的我,只有在梦里我才会忘记自己是个“客”,也只有在梦里我还能再贪恋一下片刻的欢娱生活。我原身为一国之主,过着豪华奢侈的帝王生活,可一旦被俘,带着“违命候”的封号,在大宋,过着悲惨无奈的囚徒生活,刚才却又梦回故国。梦,越是欢乐,生活就越是痛苦。而帘外又是潺潺的春雨,怎能不叫我愁肠寸断!“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虽然我不愿一个人独自凭栏观雨,可我早已是阶下囚,四十年的国家,三千里的河山,早已坐付他人。金陵城破,那是亡国!是江山易主!再想回金陵已是空梦。如不是我当年的我过于贪图享受,又怎会落得如此下场!“见时难”!是我无可奈何的断肠苦语,是我不尽痛苦和悔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落花合着流水随着春天一起去了,只留我这个断肠人在此慨叹。春花流水,一去不反,我从帝王变囚徒不也如此吗?乃是如同天上落如凡间的差别啊。数日后,宋太宗赐酒给我,谢恩之时,已知泉路将近,颤手举杯,仰天叹罢,酒入愁肠,泪落杯中……650字 初三 书信
-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题记“叮叮……咚咚……”“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帘外潺潺的雨声惊醒了我,噢,又下雨了,好久没有赏雨了。只是,雨,还是那时的雨,但人,已非那时的人了。窗外,春天即将衰残消逝,丝绸薄被怎能挡的住五更天的春寒袭击呢?我披衣起床,凭栏观雨。“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帘外的雨惊醒了我的春梦,梦醒了,我才更加留恋梦中的一切,只有在那梦中,我才是原来的我,只有在梦里我才会忘记自己是个“客”,也只有在梦里我还能再贪恋一下片刻的欢娱生活。我原身为一国之主,过着豪华奢侈的帝王生活,可一旦被俘,带着“违命候”的封号,在大宋,过着悲惨无奈的囚徒生活,刚才却又梦回故国。梦,越是欢乐,生活就越是痛苦。而帘外又是潺潺的春雨,怎能不叫我愁肠寸断!“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虽然我不愿一个人独自凭栏观雨,可我早已是阶下囚,四十年的国家,三千里的河山,早已坐付他人。金陵城破,那是亡国!是江山易主!再想回金陵已是空梦。如不是我当年的我过于贪图享受,又怎会落得如此下场!“见时难”!是我无可奈何的断肠苦语,是我不尽痛苦和悔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落花合着流水随着春天一起去了,只留我这个断肠人在此慨叹。春花流水,一去不反,我从帝王变囚徒不也如此吗?乃是如同天上落如凡间的差别啊。数日后,宋太宗赐酒给我,谢恩之时,已知泉路将近,颤手举杯,仰天叹罢,酒入愁肠,泪落杯中……550字 初三 书信
-
苏轼(2)苏轼出生在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苏洵饱学诗书,通今博古,可是,苏洵在年轻时并不刻意追求功名,而是喜欢远游。母亲程氏出生书香门第,父亲出门远游的时候,母亲就督促两个儿子读书上进,经常教导孩子应从小立下报效祖国的大志。有一次,她给苏轼解读《后汉书·范滂传》,当讲到范滂并反对宦官专权而被捕,范母大义凛然,临行前还教导儿子以气节为重时,苏轼感动的哭了,他天真的问母亲:“我也要做范滂,母亲您会支持我吗?”母亲把苏轼抱在怀里,坚定地说:“那我就学范母,支持你。”苏东坡自幼天资聪颖,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有一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经过几年发奋努力,苏轼学业大有长进,别看年纪小,读者书可真不少,也能出口成章了,亲友都称他是个难得的“神童”。在一片赞扬声中,他不免有些飘飘然。挥笔写下“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对联贴在自家门前。有一天,有位白发老爷爷路过,看到这幅对联,感到这位苏公子过于自信了。第二天,这位老爷爷手拿一本书,登门对苏东坡说:“本人才疏学浅,特来向小苏公子求教。”苏东坡接过书一看,不但没听说过这本书,而且近有许多字不认识,顿时脸红了。老爷爷捋着白胡子激他道:“苏公子,你不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了吗?怎么会不识此书之字?”苏东坡惭愧极了,立即提笔来到门前,在那副对联的上下联各加了两个字,使对联变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此,他手不释卷,朝夕攻读,虚心向老师求教。那时候的文章都没有标点符号儿,要全篇背诵,先要学会断句,这样可以检验学生是不是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含义。背诵是个苦差事,为了加深理解,便于记忆,苏轼把整本书都抄下来,边读边抄边理解其中的妙处。等到把整本书抄完,其中的寓意典故已经了然于胸。苏轼的文学造诣日渐深厚,终于成为北宋文学界和书画界的佼佼者,博得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盛誉。欢迎大家跟着浅浅一起了解苏轼。750字 五年级 应用文
-
写给苏轼先生尊敬的苏东坡先生:您好!我,一个淡定的女孩,是一个来自21世纪一直苦苦追寻您的脚步的骨灰级粉丝。借此机会,我想把我的一腔话语说给您听。初读先生的文章,便被您的飞舞翩跹所深深吸引。尽管我们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我还是有一种“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感受。我作为晚辈非常欣赏您的豪放。豁达以及您造就的风雨无阻的人生。读你,是读一种人生百态。您像风,起于青萍之末舞于松柏之下,您希望有朝一日报效祖国,施展才华,但世俗却让你坠入了万丈深渊,你有你的尊严,你不会去承担世俗的沉重,你不会去向平庸的朝臣俯首,更不会去向帝王谄媚,于是,你的明日便注定了孤寂。我想,我是了解你的,那高举酒杯,敢问苍天“今昔是何年”的长者。孤傲冷清而不沉沦,你亦是烟花般的寂寞。我欣赏你的坚毅,隐忍,豁达,飘逸。当你被贬至天涯海角时,依然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做岭南人”的心境。所以,我总是告诉自己要像你一样:官场的风雨,生活洗礼,均无法阻挡心灵的前行。你的一生,在我看来如花儿一般美丽。看江上之清风览山间之明月,间或做一个如鹤东风的梦,一蓑风雨任天下。你乘风而来,又御风而去,心如风,神如风,自然如风,只留下一篇篇不朽的佳作,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旷世的美。最向往的,还是你的心境。你被贬谪西湖并无丝毫埋怨,而是“为官一任,造福四方。”你奋力挣脱世俗的饿力量,不让它禁锢你的灵魂。人啊,什么时候能克服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的通病,拥有一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展云舒,宠辱不惊,看门前花开花落的闲适,恬淡心境啊!先生,如鹤东坡,我愿与您一同穿梭世俗,坚守心灵的家园!叨扰过多,请您见谅!600字 高二 书信
-
苏轼我想对你说在唐宋八大家之一,我最敬佩的人就是你苏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我读到却是不一样的你。苏轼,你是多情的,要不你就不会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你是思念你的弟弟的,而你又不能回去看弟弟和父亲。你这就和王维一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心里想着父亲和弟弟而又不能看他们,你现在的处境,还能思念着父亲和弟弟。难道,这不能说明你是多情的吗?苏轼,你是孤独的,要不你就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你是需要有人陪伴的,你被贬官时,身在异乡,在八月十五的时候也要独自一人在自己喝酒,喝得大醉。没有人陪伴你,你只能自己和自己喝酒。苏轼,你是无奈的,要不你就不会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你是清白正直的,你不想在这个污浊的人间,而是想到洁白的月亮上去,可是你又怕自己承受不了,月宫上的孤独和寒冷。无可奈何只好在人间。苏轼,你是开朗的,要不你就不会不应有,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你是开朗的,你知道此事古难全,所以,你在异乡思念着父亲和弟弟。自己却开朗的心态来面临着孤独寂寞。最后,你转朱阁,低崎户,而自己又照无眠在诗的尾端写上了一句能表达你开拓的胸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你的的确确是才华横溢,但是,我读到是不一样的你。苏轼,我读懂了你。500字 四年级 书信
-
浪淘沙“……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他微微抬高头,傲视着四方。瘦削苍白的脸上闪着威严的神情,目光如炬在我的心坎燃烧。一分哀愁、二分痛楚、三分苦悲、五分难舍的眼神嵌进了我肉体之中。其实他——病了,很严重。趁我不注意时拼命的咳嗽,吐血,苍白的脸因此而有了一丝红晕,淡薄的双肩的风中不停的抖动,抽搐。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起风了,船动了,他也变小了。小到只有我眉间的痣般大小。“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他小到成为我心中的一块痛。Tim: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Place:校园的台阶上。People:曹x紫x施x曹(靠在扶手上,懒懒的说):李清照不愧为李清照,你看她一问就有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一愁便“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甚至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思的凝重。紫(淡淡的笑着):我喜欢李清照是因为她的词轻柔委婉细腻,将我们女孩子心底的柔絮都勾了出来。于是那哀怨不再是昭君独有,凄迷也不是黛玉的专利,而成为所有多愁善感的女孩的共性。萧:我喜欢她的一句“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淡淡的陶醉似的表情)我第一次见到张,他站在花坛上,威严的目光直射我的眼睛,那一种眼神瞬间与艺术碰撞,让人心灵为之一颤。曹(推推鼻梁上的眼睛):那一句话是病入膏肓时的赵明诚与李清照离别时,李清照所写。“自古多情伤离别”有怎么会有带有初次邂逅大精细、好奇何快乐的感觉呢?萧:可你想象一下,“精神如虎”是怎样一个概念?一个虎背熊腰、身材魁梧的男子威风凛凛、精神抖擞地傲立在你的面前,那种居高临下,傲视群雄的磅礴气势不正是一头猛虎高踞崖边,蓄势待发的感觉吗?曹:这下,你又错了!难道赵明诚是张吗?(笑)设想一下赵明诚已经病得厉害了,他的躯体也只能剩下一个空壳,病魔早已把他折磨得不成人样,说不定走路也要别人来搀扶呢,哪来力气猛虎下山啊?他送李清照时是坐在河边的岩石上,那一种气势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脆弱和挣扎,而“目光烂烂射人”那一种“烂烂”是只有李清照才看得出来的情和痛,也许在旁人看来骨瘦如材的赵明诚威严的像一具风化了的干尸。清风徐来,烟波浩渺,生离死别,层层雾花,在他们之间朵朵绽放,他们隔着一条河、一层水雾,更隔着无法违背和面对的现实。幽愁暗恨生,无声胜有声,所有的话,说过的或没说过的,都默默的在心底流淌。也许他们会在黄昏时忆起溪亭日暮时,沉醉不知归路而争渡争渡引起一滩鸥鹭的趣事,也会在梅雨季节叹细雨春风花落时,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该是多么凝重、凄美的画面啊!真是相思始觉海非深。任:我觉得两位的见解各有独到之处。不过,嗯,(低头沉思一下)我较赞同曹丽所说的。的确,赵明诚含着巨痛站在岸边,多少会有些“人去后,多少痛,在心中”的感觉。不过我认为这“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刻画出的是一个刚强、坚毅的男子满怀辛酸、悲痛、愁苦的心情,送最爱的女子的场面,虽然他目光不如平日那样锐利,但在李清照看来那却是一把匕首直插她的心脏。这倒让我想起初中的语文老师,他很宠爱我把我当作女儿一般。等到我毕业了向他告别,他都不肯见我,说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等我走出了校门,最后抬眼望母校时,才发现我的语文老师就站在三楼看我,离得很远,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看我可以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痛楚,似乎他的目光穿透了一切,把我一点点撕裂……三个人都不语或沉思或叹息或感慨……我可以不再想你吗?为何仰望天空总可以看见你淡淡的微笑。我想冲上去拥抱,却无法靠近。你渐淡变淡,像烟在风中飘散。我顿觉一切空虚,一切颓唐。你在他乡还好吗,想我吗,快乐吗?风清云淡,一切飘散。风清云淡……1200字以上 初中 读后感
-
苏轼(一)我在庭院中散步。空灵的月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隙,在地上拓印出飘忽不定的阴影,宛如水中的水藻和荇菜纵横交错,把视线分割成了无数的碎片。月光皎洁如水,把庭院浸渍为一个纯净的世界,装满了安静与祥和。偶尔听到草丛中的小虫细碎的低语。还有不远处的击磬声,低沉而浑厚的响声,在静谧的夜空下划出优美的弧线,悠悠的,缓缓地,经耳畔,传入大脑。贬官已值三年,徒有冠名却游荡空闲。再这样的夜晚,我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只漫步于小庭花闲中,看庭下如积水空明。我和怀民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幻念远方的亲人,担虑贫苦的百姓。月亮如水。仿佛有一团团的乱麻纠缠在心底,剪不断,理还乱。丝丝悲凉一点一点在内心弥漫开来。但此时此刻,更多的是,漫步的悠闲,心的宁静与生的喜悦。我自叹平日公务繁忙,忘却了在无数个夜晚抬头看天,赏一下美好的月。庆幸的是,我能置身在如此美好的世界,任何凡尘忧虑都消失殆尽。不幸的是,还有那么多个忙于公务的人和那么多个忙于生计的人。(二)我在庭院中散步。夜色如墨,月亮如水,斜长的身影被拉得很远很远。清淡的风夹杂着竹柏的自然气息,远处的灯火若隐若现,恍惚有一种梦幻的感觉。于是记起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记得那时初学,老师洋洋洒洒地讲了两节课,苏轼的轮廓,由远及近,逐渐清晰起来,逐渐充实,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泪有笑的东坡。“峨冠而多髯”,恐正值不惑之年,白发却早已爬上双鬓,在风中飘扬。只是脸上的笑容从未褪去,自始自终,他的眼神都是那么坚定执着,那么充满希望,叫人感动,叫人敬佩。贬官,提拔,再贬官,再提拔。苏轼的人生就在提拔和贬官中反复,终于在一次返程中远离尘世,永远地长眠于那个纯净的,没有喧嚣的世界。他也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人啊!他也何尝不想一展鸿图,为国效力?可惜天意弄人。苏轼处处为百姓着想,到头来,却只落得流放贬谪之苦。漫步在这个苏轼曾经走过的地方。月光透过树隙,把我的脸分割成了零落的不规则的小块,或明或暗。一直在回忆着这个胸襟开阔的人,一直在记起他点点滴滴的故事,一直在想,为何苏轼可以做到,可以这么乐观豁达?为何你可以做到,可以这么乐观豁达?(三)我愿为民造福,哪怕我只有微薄之力。在这个被黑暗笼罩着的世界。在这个旧雨凋零,早已不是当年眼中所见的平和世界的朝野。“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纵使人间如此昏暗痛苦,比不得天上宫阙,我终还是尘世之徒。我要坚持下去,要留在这个人间。为民造福。自求流放,因为无法忍受朝中的黑暗与浑浊。看到杭州的百姓眼神里的清澈,却也一同看到了夹杂在清澈里的愁苦,与紧锁的眉头。内心不知是一种什么感觉,难以退却的悲伤油然而生,并非因为自己遭遇贬官。后来建造了堰闸,后来修建了堤坝,后来的后来,也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并不想要什么垂名青史,我想尽我的微薄之力罢了。一只蚂蚁的力量也许很微小,但我相信,只要有千千万万只蚂蚁,便能无坚不摧。彼时我在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尽管白发已经悄然爬上双鬓,有怎么样呢?美酒痛饮甚酣畅,我在林间发誓,定要拉弓如满月,瞄准西北方,渐渐射天狼!我为民效力的决心和踯著满志的豪情从未变过,即使一生历经坎坷,辛苦备尝,即使心使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我始终是我,我是苏东坡,我是北宋的子民,我愿精忠报国,回击西夏。(四)我愿为民造福,哪怕我只有微薄之力。我独自一人漫步在苏堤之上,撑一把油纸伞,在烟雨朦胧中,看江南的风姿卓越,杨柳依依,粉桃瓣瓣,绿水间若隐若现的小亭,还有无数个同我一般的过路人。苏堤。从一开始便是痴迷,仅因它的名字,简单,却满是江南的美。正如断桥冷月,美得些许凄婉。直至后来,才明白苏堤乃苏轼而建,故名苏堤。恍然大悟间,突然只觉得,脚下的苏堤,不再只是江南带着雨丝的土,而是苏轼那一份炙诚的爱国效民之心,在不断跳动,“砰砰”,“砰砰”。“问汝平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苏轼曾这般自解。不论他出处穷达,辅君治国、经世致用的抱负不变,怜恤苍生、为民造福的思想不变,襟怀坦荡、独立不阿的品节不变,乐观豁达、幽默风趣的心性不变。“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应该怎样描述这种乐观?遭遇了种种变故,苏轼,你是以什么力量,才能笑得如此豪放潇洒?一次次贬官,你却依然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我应该怎么去赞颂你的人格,该怎样记叙我的感动?或许我清楚,你所需的,不是我们的敬佩,或者赞扬。那么,苏轼,请允许我写下这样一段话--------我知道你自古以来从未被遗弃,知道你的才华横溢,胸怀大志却处处受挫,知道你在独自无眠时也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知道你的笑,你的泪,你所有所有的努力。我读不透你,但你却一直激励着我,在阴云密布的日子,让阳光洒满我心房。--------------赠苏轼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
这样的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苏轼给后人留下的浩如烟海的诗篇长河之中,这首诗有全被冠以出名二字。但于我而言,初读之时,却带着失望。失望于那个“锦帽貂裘,千寄卷平冈”的壮年敛起了锋芒与狂妄,由擎苍鹰变为了“竹枝芒鞋”,苏轼的为人最浅显的——“狂”字以蔽之。那时我常想,若苏轼是一座山,“狂”这一特点便是异于其他的特殊之景,若无狂,他便也如同其他文人墨客,一般无二。在读过《苏东坡传》后,我方知年少之时我的目光之短浅。一个文人,若以“狂”著称,便应如同一道流星,在瞬间的惊艳之后,燃烧殆尽,至于流芳千古,一定是做不到。至少,不会在另一个名人——林语堂先生心理,占据偶像一般的地位。林语堂在书中这样评价苏轼:“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以人物论,颇像英国小说家萨克雷,在政坛上的活动与诗名,则想法国的雨果。他具有的动人的特点,又仿佛英国的约翰生。”这至少说明在林语堂心中,苏轼配得起“一世无双”四字。在他眼里,苏东坡的人格又分明的层次,鲜明的色彩。这样的评价,让我犹如触碰到苏轼指的温度让我渐觉他是一个生动、有血有肉的存在。在评价、研究一个已经逝世的人,“贴标签“是当代人最乐此不疲的。而苏轼身上最大的、最受公认而无可辩驳的一张标签,写得必然是”才华横溢“。少时背诵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白雨跳珠乱入船“,今时印在课本上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无不在陈述苏轼之才学对后世的影响。而能在文学史上享有千古不枯的美名,苏轼自成一派。他诗文中的的特质如同他的一身风骨,独特而又深深烙印在骨血之中。他的诗词似清流一股,自然清新,亦庄亦谐,水到渠成。苏东坡说他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笔皆可畅达之,文章本身使人感到快乐的力量,就是文学本身的报酬。对此,林语堂附议:“只要作者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地表达出来,表现得够好,迷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并非在文外附着的身外之物。”,这种论述,倒与开头所提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有所呼应。初读时的平淡无味,此时已是体会到其中所含的豁然畅达。若将李白的诗赋喻为甘洌白酒,那苏东坡之词必应成为红茶,须得等到第二泡,才会寻得其中至味。他诗赋中的至真至纯至朴至实。便如同•天生姣好的容颜,即使身裹粗布麻衣也会有西施浣纱之美,而若失了这真情实感,即便铺上再词藻,也不过是身着金缕玉衣的东施效颦,令读者大失所望,觉得故作姿态。现在看来,苏轼的诗从不曾平凡过,只是需要细品,在能懂得那平淡中的轻缓,清欢中的绝妙。具有此等特性,文章即便不大方异彩,也不至于索然无味。中国古话常道英雄惜英雄,除了在文学上二人皆颇有建树外,较直接的还是时势造英雄。苏轼在仁宗年间长大,神宗在位期间为官,哲宗登位时受贬,后宋朝因朋党之争国力耗竭,小人党政。苏轼目睹着国运渐衰,多次上书,却因被奸人扭曲诬陷而受到贬谪,但他心中从未有过弃家国于不顾之意。宁遭奸宄之毒手,不肯弃忠贞正义的朝臣大多凋零,唯苏轼即便赔上仕途亦秉笔直书,直言相谏。他对朝堂失望,却不曾对宋朝失望,大厦将倾,他坚持中流砥柱,力挽狂澜。而林语堂,生于清末,见证了国家最屈辱无助的时候,他二人心中应共同坚守一个信念——扶大厦于将倾,上济倾国之难。而在我看来,苏轼是更为艰难的。他年少壮志,对仕途一片憧憬,至中年仍不负豪情,说着“会挽雕弓如满月”,而年近将老却处处碰壁,被新政新贵打压,多么讽刺。人生如同戏剧,但在人生的戏剧里,最富有智慧与聪明的伶人,对于下一幕的大事如何也是茫然无知。经历过如此变革,苏轼对官场也渐渐有了厌弃之心,但宋朝仍是他心里爱的最赤诚的那片土地。他再度复出官场,看到反王安石一派的新政后,他上书皇帝,直言不讳的认为他们与王安石不过一丘之貉,而这样的做法结局如何,必是不言而喻。苏东坡再次仕途受阻,几经波折,他看厌了尔虞我诈,看破了官场人情,没了年少的疏狂,却仍留纯粹的爱国之心不曾改变。这样的打击足以磨掉任何一个人的光芒万丈让他甘堕平庸。但北极星从来不艳羡夏日的萤火虫,真正见过繁华的人很难归于平凡。苏轼在饱经拂难之后变得更温润且具有韧性。回想若是换成我,说来惭愧,我必是做不到的。现在我才明白,苏轼从没弃过他的狂,只是将他的狂从肆意张扬,藏进了那句“竹枝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中。一句“谁怕?”,比千万句豪言壮语都更为坚定不移。任雨打风吹,我自岿然不动。这样的苏轼,谁敢说他的晚年平淡无奇,收拢锋芒?如此旷达超凡,又如何不让人肃然起敬,升起仰慕之情?同行皆狼狈,唯我自悠闲。平淡处事,随缘自适,跟随他的一生。文笔自然不施粉黛,值得崇尚,为人豁达不忘初心,值得敬佩。一蓑烟雨任平生,不畏风霜雪雨,不图千古美名,默默无闻中藏着惊艳历史的气魄,这方为只留清气满乾坤。而苏轼,已然是做到了。1200字以上 高三 写人
-
描写苏轼优美文章苏轼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一蓑烟雨任平生论苏轼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文如其人,一个没有旷达胸襟的人很难想像可以写出如此旷达的作品。中国历代都有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但是在失意中还能写出如此大量名垂千古的旷达之作的,东坡是第一人。本文拟从苏轼的作品来分析苏轼面对逆境时超然自适、旷放豁达的人生态度。处于政治夹缝中的苏轼总是被打击的对象,一贬再贬。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苏轼性格中耿直刚毅的一面。一腔忠君爱国之心,却被见疑流放。在黄州的这段时间,成了苏轼最失意的日子,也是一段生活上穷困潦倒的时光,但是虽然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他却依然保持着旷达的心胸,傲岸的心性,从容面对,淡然处之。正像他在黄州所写的《定风波》那样: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然而厄运没有到此为止,59时苏轼又受到了政治迫害,被流放到时为瘴疠之地的岭南(广东惠州),三年后,再贬到荒僻异常的海南(海南儋州)。直到65岁才遇赦北归,此时的苏轼已经是饱经忧患的垂暮之年,长期的流放生涯,恶劣的生存环境,使苏轼在一年后就病逝了。综观苏轼的一生,正像他自嘲的那样:“心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系之舟,问汝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虽然在政治上苏轼空有满腔抱负无法施展,但是在逆境中苏轼却创作了大量名震文坛的盖世华章。从他的作品中,让我们来细细体会这位坎坷一生的大文豪面对逆境时人生态度吧。一、处变不惊,执着追求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苏轼一生光明磊落,为人正直率真,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明知与当权者相左,仍保持独立见解,不阿附权贵,不投机取巧。“一肚子不合时宜”。当风雨袭来的时候,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惶失措,而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他相信风雨总会过去,太阳总会出来。就像普希金的诗中所写的那样:“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因此他履险如夷,泰然自若。“乌台诗案”使苏轼受尽凌辱和折磨,尝尽世态炎凉,身心受到重大打击,从监狱出来后,来到黄州,在这最落魄的日子里,“回首向来萧瑟处”在他看来却已是“也无风雨也无晴”。晚年他被放逐到更为荒远的岭南,由于荒山路远,生活条件艰苦,许多人把岭南当作是不归之路。然而苏轼来到了惠州却吟道:“报道先生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悠然自得地酣然入梦,结果后来他又被迫渡海,离别亲人,白首投荒来到海南。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他依然满不在乎:“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我认为,这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正是苏轼独立不倚的政治操守的象征,他自甘孤寂,不随俗俯仰,这是多么高洁的品性。孔子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君子忧道不忧贫”,这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信念在苏轼的身上始终执着坚定。苏辙在《东坡先生墓志铭》中这样评价他:“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恶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身害。用此数困于数,然终不以恨。”苏轼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乌台诗案”就是以文字获罪的,但是他仍然不改其志,在屡遭贬谪的晚年,写下了批判现实的力作《荔枝叹》,怀着“至今欲食林甫肉”的极大愤慨,在厄运面前,他从不屈服,而是坦然面对,恪守道义,讲究风节。二、随缘自适、超然物外苏轼有兼济天下之志,也有经世报国之才。《宋史》(《东坡先生本传》)中记载:“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吾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当时的考官,文坛领袖欧阳修也很赏识他的才华,曾兴奋地对梅圣俞说:“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不仅如此,“其为文章,才落笔四海已皆传诵。下至闾巷田里,外及夷狄,莫不知名。其盛盖当时所未有。”《重刊苏文忠公全集序》(明·李绍)苏轼在文坛中的声望,达到了“士大夫不能诵东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的地步,可谓是当朝第一名士,而且也曾经位极人臣,显赫风光。然而,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苏轼一次又一次地抛上抛下。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很容易使人产生愤世嫉俗,悲观厌世的念头,苏轼没有。他嘲笑自己“老来事业转荒唐”,从现实局促的功利之心的束缚之中解脱出来,去欣赏当地的鱼肥水美、竹茂笋香。在逆境中他抱着“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的态度随缘自适。三、寄情山水,力求超越夜不寐,前尘恍惚如隔世,悄然谢幕。情难绝,泪眸问花花不语,独对空闺,花残无人叹。孤枕邀落寞之怨,彼岸是谁频频呼唤,令我难眠。小荷作文网,你也可投稿。沧桑的岁月,魂无处归,离人泪,不忘黯然。炊烟升腾,撩起难言的心事。痴情如此,无情亦如此,谁怜我?挣断琴弦,离别的回眸,成了清灰色的恨。记忆寻旧人踪迹,不知何方。柔情满腹,芳草荒芜,思情乱纷飞。敞心扉,惘然若梦,落红飘飘,谁与我共婵娟?过客挽不住,往事烟消云未散。寄予笔端一腔感伤,幽怨自我,垂柳听风弄舞。心乱如麻,乱花沉醉,红霞描梦似千百年。久久不言,一夜春风带来满地伤寒,轻颤指尖。夜漫长,愁肠心间,眼帘低垂,雨中潮湿了伤痕。点点忧伤,乱了心绪,过眼烟云,尘埃飞扬,呓语断续,不堪回首,相思淡淡亦浓浓,眉梢情字陷沉思。十指相扣,愁绪同落花。梦中依稀相随,醒时才知空幻一场。花开一季,灿烂一生,却是独掩于心底。说不眷恋,是真是假,唯我知。飞花皆落泪,长恨离别愁滋味,如今又是重蹈覆辙。别有一番味道,多情客与无情人。细雨丝愁,杜鹃蹄命,我却听寂寞哀号。幽怀梦里,碎语呢喃,花谢花开,各自为安,相见不曾相识,祭奠已逝的华丽。跌落了荒凉的天地,回梦后深邃的眼眸,远远相望,醉意朦胧。心碎了,风花雪月的爱恋,缥缈的美,寻不着最初的笑意。悲歌漂漾,如诉如泣,水月镜花,终究注定是路人。别亦难,思无尽,离愁绕。强颜欢笑,凄然的落寂,茫茫沧海,自倾自品。你拂袖而去,梦里的记忆烙我心。倩影迷离,皓月当空,朝朝暮暮,一笔一字总关爱恨情愁。祭暗香,葬笑颜,掬泪花,漫遐思,听雨声声,篇篇哀字。梦如蝶舞之艳美,奢华的帷幕,寂寥寥,倦叶悲哀,潇潇冷月。流星滑过,许个愿。岸边,花儿静默。轻纱遮掩憔悴的心,曼妙的身子只为曾经曼舞。望不穿,柔碎了宁静。眉心若冰,倦意袭来。角吹寒,空窥春意,波心荡漾,念往昔寒烟衰草赋凄词。我犹恋,沉吟至今悲寂寥。欢惨离愁浸凉风,忘了过客不返,独守孤枕等候,欲语迟迟不开口。千呼万唤,始终不见人影,低眉手挽两鬓发,心中无限心事声声思。远处宛若琴声三两声,幽咽花语自凋零。曲调有情,人绝情,别有幽愁当诗意。曲未终,人已散,各自天涯悄无言。暮去朝来,晓梦蝴蝶,双飞燕。长亭外,虚景虚情,许多哀愁言尽意未止。一抹斜阳伴伤字,风雨都曾来过,如今已平静。冷漠灼伤了心儿,尘灰沾染,凝眸望去却如若昨日。岁月流转,对镜照,只是红颜已改。无人问,无人怜,无人忆……1200字以上 叙事
-
我眼中的苏轼【篇一:我眼中的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沉睡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惫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向我走来。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称东坡居士。可这么一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命运却是如此坎坷凄凉,不由让读着苏轼诗词的我内心涌出阵阵辛酸。我眼中的苏轼是仕途失意之人。人生几次被贬,甚至差点惨遭杀害。最后被贬黄州,黄州是个令人自生自灭的地方。我真为苏轼的遭遇愤愤不平,难道他无与伦比的才气,也成了被祸害的理由?我想苏轼也是不明白的,为什么他自己一心为国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黄州的命运。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只能寄情于诗表达情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上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今天读来我感受到一种别样伤情的豪迈。我眼中的苏轼是浪沙淘不尽的词人。也许他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文学的伟大。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我无法想象中国文学史少了苏东坡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一定会黯然失色的。我眼中的苏轼是伤心寂寞之人。在他三十四岁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离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对他的打击是多么的大。他只能在梦中见到久别的妻子,梦中相见,也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朦胧中,我看到他的身影渐渐远去……远去……【篇二:我眼中的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首《水调歌头》如扇古色的大门,我轻推大门,仿佛走进了苏轼内心的世界。我曾思索用何词来形容苏轼,是独赏明月的孤寂,是贬谪后的乐观,是游赤壁的阔达,还是对亡妻的忠贞?我无法用一两个词来描述这位伟人在我心中的崇高,因为他多情,没有哪个独立的词汇可以包容他的一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被贬官,身在异乡,仰望着八月十五的月亮,独自一人喝酒,只能对明月诉说心愿。寂寞,孤独陪着他,凄冷的月光洒向其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他是乐观的。异乡思念着父亲和弟弟,用乐观来开脱自我,用乐观的心态面临着孤独寂寞。月会变得,人也会分开的,一切只是世间的正常变化,何必要哀叹呢?我赞颂苏轼的乐观,看淡世间的分分合合,笑对苦难。“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深情悼念亡妻,十年已过,他却没有忘记妻子。朴素的诗句,流露了深沉之感,他重情义,时间也无法抹去他对妻子的爱与思念。“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的感慨是无尽的愁,乌台诗案的童在他心中留下太深的疤痕,但他希冀自己的人生只是南柯一梦,过往的马蹄声告诉他,这是事实,悲痛之余,用一樽美酒祭拜亘古长空的明月。在我心中,苏轼是多情的,是传奇的。他是古代的学者;他才华横溢,才一直怀才不遇;他不畏挫折,历经坎坷;他乐观豁达,铸成了壮丽诗篇。风雨一声,坎坷一生,豁达一生。【篇三:我眼中的苏轼作文】“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仿佛是一扇古铜色的门。我推门而入,仿佛看到苏轼站在时空虚空的另一头向我掂须微笑。一首《念奴娇》,将豪放派诗词艺术推至了顶端。苏轼泛游赤壁,留下的是两篇名赋与一首怀古之诗词。读《赤壁赋》,读到“叹吾生只须臾”两句,忍不住启唇轻诵。当时呈现在东坡面前的应是怎样一番景象啊,使得那感概遁着千年贯穿古今的线索而来,在我面前停格,打动的是自古而来千万的文人墨客。在《后赤壁赋》中上下颉颃翻飞的黒雁,不仅入了苏轼的梦,更是让我心头一悸。若不是苏东坡,北飞的雁儿又怎会名垂千古?苏轼善文,更善感概啊。若只是犷野豪放与荡气回肠,苏轼这千年前的男子并不会倾了我的心。你不会不知那悲怆凄痛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深情的悼亡词,是东坡为亡妻王弗所作。那描绘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毛笔,写起旧人描眉的动作,竟如此深入骨髓。且看那“小轩窗,正梳妆”,那“那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都是无法离世的痛楚与哀愁。遒劲的风吹过荒山野岭,吹过王弗安眠的地方,你可听到苏轼哽咽中念诵的词句“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在苏轼的一生中,乌台诗案是他征途日渐消沉,文技每况愈上的转折点。黄州,一个凄凉的城,囚住了苏轼的形,却囚不住他的神。他自比孤鹏,在梧桐树枝头飞过,哀鸣,愤懑不平。“谁见幽人独往来”,东坡不忧亦不恼,甘做幽人,独来独往,“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不攀高枝,不附权贵,气节让他不肯择木而栖。“缺月挂梳桐”他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明月松间照”时,他把酒临风。任长廊上的清风贯穿春秋,苏轼不觉苦闷,有词足矣。苏轼,他是古代的学者,他有一往情深和高洁的气节。千年后的我懂得他,在他的笔锋间如痴如醉。哪怕今后阅文无数,苏东坡在我心中的位置,也是无可取代的,我坚定!【篇四:我眼中的苏轼】“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仿佛是一扇古铜色的门。我推门而入,仿佛看到苏轼站在时空虚空的另一头向我掂须微笑。一首《念奴娇》,将豪放派诗词艺术推至了顶端。苏轼泛游赤壁,留下的是两篇名赋与一首怀古之诗词。读《赤壁赋》,读到“叹吾生只须臾”两句,忍不住启唇轻诵。当时呈现在东坡面前的应是怎样一番景象啊,使得那感概遁着千年贯穿古今的线索而来,在我面前停格,打动的是自古而来千万的文人墨客。在《后赤壁赋》中上下颉颃翻飞的黒雁,不仅入了苏轼的梦,更是让我心头一悸。若不是苏东坡,北飞的雁儿又怎会名垂千古?苏轼善文,更善感概啊。若只是犷野豪放与荡气回肠,苏轼这千年前的男子并不会倾了我的心。你不会不知那悲怆凄痛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深情的悼亡词,是东坡为亡妻王弗所作。那描绘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毛笔,写起旧人描眉的动作,竟如此深入骨髓。且看那“小轩窗,正梳妆”,那“那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都是无法离世的痛楚与哀愁。遒劲的风吹过荒山野岭,吹过王弗安眠的地方,你可听到苏轼哽咽中念诵的词句“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在苏轼的一生中,乌台诗案是他征途日渐消沉,文技每况愈上的转折点。黄州,一个凄凉的城,囚住了苏轼的形,却囚不住他的神。他自比孤鹏,在梧桐树枝头飞过,哀鸣,愤懑不平。“谁见幽人独往来”,东坡不忧亦不恼,甘做幽人,独来独往,“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不攀高枝,不附权贵,气节让他不肯择木而栖。“缺月挂梳桐”他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明月松间照”时,他把酒临风。任长廊上的清风贯穿春秋,苏轼不觉苦闷,有词足矣。苏轼,他是古代的学者,他有一往情深和高洁的气节。千年后的我懂得他,在他的笔锋间如痴如醉。哪怕今后阅文无数,苏东坡在我心中的位置,也是无可取代的,我坚定!【篇五:我眼中的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题西林壁》我们早已能倒背如流,而对它的作者苏轼却又不甚了解,因为他的性格像庐山一般复杂多样,人生经历也是起起伏伏。苏轼受其父亲苏洵的影响,从小便饱读诗书,在政治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执政,大刀阔斧地进行变革之时,苏轼却“不识时务”地站出来唱反调,认为新法损害了百姓的利益,结果自然是被贬到地方去当了个小官。过了几年,宋神宗驾崩,哲宗即位,西太后听政,旧党的司马光重归宰相之位,苏轼又被召回京城。本来苏轼应该对司马光感激涕零,没想到他竟又看不惯旧党将新法全部推翻,于是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又触怒了保守势力,再度被贬。虽然政治上屡屡失意,然而苏轼却很乐观旷达,在穷乡僻壤依然能够苦中作乐,于是就有了在黄州时与黄庭坚、佛印唱和交往的佳话,被贬惠州时欣然作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外放杭州时又捣鼓出了东坡肉,至今仍名扬天下。这样的闲情逸致并没有消泯苏轼的雄心壮志,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抒发了自己渴望像周瑜那样展示才华、建功立业的豪情,而那时正是他人生的最低谷,尽管如此,他仍然位卑不敢忘忧国。在他晚年,雄心不减,“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矢志报国的强烈愿望跃然纸上,令人为之动容。在地方任职期间,苏轼也时时把民生疾苦挂在心间,在任杭州太守时,他带领百姓疏浚了西湖,并用挖上的湖泥,建造了一条长堤,后人为表感激之情,称之为“苏堤”。豪放超逸的苏轼也有柔情的一面。他与妻子王弗感情极深,在其去世十年后,仍念念不忘,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词句,沉痛而又抑郁;在丙辰中秋,望着天上一轮皎洁的圆月,他不禁想起了与自己远隔千里的弟弟子由,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细读苏轼,苏轼的形象渐渐变得鲜活与丰满,但以我有限的水平,又怎能将其写尽呢?1200字以上 初三 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