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觅知音1000字

高山流水觅知音

10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清晨,琴楼里传出一阵令人陶醉的琴声,演奏完毕,紧接着又是一阵掌声与喝彩声.“好!弹得太好了,伯牙兄的琴技果然名不虚传呢!”一位穿着打扮潇洒的人拍手称赞.

“唉!”伯牙只是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接着弹奏下一首曲子.“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能听懂我的琴声,明白我的心思呢?伯牙心里想着,弹出的曲子自然是忧郁寂寞的.

“给这些不懂音乐的人弹琴还不如给山中的鸟儿,高山,野兽,树木花草弹琴呢.”念头一出,他便把琴收了起来,向山上走去.在一棵百年老松树下,有一块儿宽敞的地方,伯牙盘腿坐下,摆出爱琴.阳光透过树缝斑斑驳驳地照射在琴上,鸟儿应声歌唱.背后是高大而雄伟的山峰.伯牙略加思索,手指轻轻拨动着琴弦.

一个正在山腰卖力砍柴的山野樵夫听到这悠扬的琴声,放下了手中的砍刀,被琴声牵引到松树下.他看伯牙弹得入神,不愿打扰他,便在松树后面说道:“啊!弹得太好了,好像雄伟的高山映入了我的眼帘.”突然,伯牙曲风一转,轻轻好似泉水,那人有说:“啊!弹得妙极了,好像一股清泉沁入我的心扉.”伯牙的手指在琴弦上飞舞,欢快又多姿的曲风传入那人耳里:“啊!好像依依的柳树在风中舞蹈,真是阿娜多姿呀!”伯牙虽闭着眼睛,但是却越弹越激动,“啊!仿佛潇潇的春雨滋润着大地!

那人正沉浸在令人如痴如醉的琴声中,忽然琴声听了,伯牙站起身走到那人面前.“请问,您是?”“在下钟子期,在山中砍柴,听见您的琴声,便过来了,多有冒犯.”伯牙携钟子期走到琴旁,然后仰天大笑:“哈哈哈……我伯牙终于在有生之年找到了一个真正懂琴的知音!”钟子期也庆幸遇到了一位能用琴声抒发自己心中喜怒哀乐的乐师.

“子期,今年的八月十五日,我们一起赏月弹琴,就在此地.”伯牙与子期约好,“好,不见不散.”说罢,钟子期就下山去了.

七月的一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雨,钟子期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在他每天都要经过的悬崖时,由于路滑,他失足掉下山谷.临死前,钟子期对他父亲说:“父亲,八月十五日晚上,山顶老松树下,一定要去呀……”说完,他永远地睡了过去.

八月十五日晚上,博雅如约来到山顶的松树下,左等右等,眼看月亮都圆了,却迟迟不见钟子期来,“莫非他忘记了?”伯牙喃喃自语,再等等吧.”他刚准备弹奏,却听到了脚步声,“子期!子期!”他以为是钟子期来了,可出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你是?”“我市钟子期的父亲.”“那子期他……”“他…他死了.”老人含着泪把事情讲了一遍,而伯牙已是泪流满面了.

第二天,伯牙与老人来到子期的墓前,伯牙什么都没说,只是为钟子期弹奏了一首《高山流水》,那曲子里却分明透露着伯牙的心情,悲伤、遗憾,他心如刀绞、生不如死,竟抽出刀子割断了琴弦,把琴摔成了两半.“你这是何苦呀!”老人问伯牙,伯牙说:“既然子期已死,世上再没有我的知音,我再弹琴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从此,伯牙隐姓埋名,隐居在深山老林里,终生不再弹琴了

高楼下的那轮明月

1200字 高三 议论文

说起月,首先想起的是唐代诗人李建枢的那首《中秋望月》: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时好少年?

这是少时常用来自勉的一首诗,语言虽说不上经典精僻,可这毕竟道出了我们感慨时光流逝,叹人生短暂的共同心声,也算得上是一首心灵上的“上乘之作”。因此,趁现在记忆尚好青春正茂的时候,还是值得拿出来与大家共享的。否则,我害怕自己某一天也会跟着时代的“大同”主流,将记忆里这首仅存的“可怜兮兮”的“下里巴诗”给淡出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变成一个一无所有一无所好一无所学一无所终的赤裸裸的现在“白领”人。

有人说,喜欢诗词的人大都是一些比较缠绵怀旧感伤的“恩想者”。譬如像张炎“怕见飞花,怕听啼鹃”般的伤国忧春,岳飞“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式的无奈凄楚,吴文英“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的感己惆怅,蒋捷“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遁世幽情,总能在好诗人自己的身上找到相关的梭影。

其实在哲学的辩证理念中,怀旧是一种近乎残忍的自虐,是一种绞碎心汁的“暴行”,我也并不喜欢这种将自己灵魂经常推向刀尖的“疾待”。福楼拜不是有句话吗:“生活就像一盏霓虹灯,有阴有明,有惑有暗。”只是出于对现代社会的无奈,和受“大同”时代下浮华的鞭笞,自己不得不经常跳往一些与霓红灯光晕相背离的“火坑”,做一些灵魂的反思,生命的诘问。尽管结果往往是自己搞得一身狼狈,肝胆俱裂,可是眼下这个类似“文化大革命”的大动荡年代做这种“得不偿失”的物质牺牲还是必要的。哪怕是在精神上的飘忽不定间找到丝毫的慰藉,也不至于在心灵上沦落成一个瞳仁干涸没有精神食粮的“遗腹子”。

钱钟书曾说过:“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通过现在庭户人家里的门所看到的往往就是这么一种令人寒伧得直打哆嗦的景象:门越来越大,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少;窗子越来越多,眺望的人数越来越少。在功名利禄充斥着人生活的现代社会,所有的人己失去了往日爱“隔窗望月”的情怀,选择了商场匆匆疾走的奔波。就是偶尔有一个酩酊的“醉汉”对着自己家形同虚设的陌生窗户发个“酒疯”,映入眼帘的也大都是一些高耸林立的大厦,和一些让人瞳孔收缩的广告牌。“月窗漫披卷,任栏且数星”的景象只能在装载着“血腥功名”的醉汉大脑中想象;“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也只能在名利裹挟着暄嚣的音响产品中听到了。

宋代刘子军有这么两句诗:“明月不知道君己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按理说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就该越近。可是现实的社况让我们不得不“欲语泪先流”。如今的明月来照的,并不是一些书声朗朗的书窗,与一些陈久醇香的几舍,而是一些夹杂着“醉汉酒气”的装潢功利,和一些能鉴定金钱金黄色纯度的电脑扫描仪。

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拒绝栖居的诗意和朗朗的读书声。可不知自己很无知的现代人足不出户,手不离门,整天都开门关门以后再开门关门,一次次的将那些瘦削的诗人夹死在了门缝中,“我们”的社会又哪来的诗意?

在月光浑浊的现代社会里为自己找上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吧!因为只有“明月”才能给我们带来周国平笔下的“丰富的安静”。而不要再让天上的那轮明月徘徊在都市边缘,因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而死于“非法移民”的“排外”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记叙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