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通往“认识自然”这条道路上的人为障碍_1200字1000字

消除通往“认识自然”这条道路上的人为障碍_1200字

1000字 初三

自然是什么?自然就是宇宙万物。宇宙万物,有的近在咫尺,有的远隔天涯。

远古时代,人类只能凭直觉去感知世界。他们虽然跟目光所及、脚力所达的自然事物距离很近,可以耳闻目睹,品尝触摸。但那时候如果有谁想漂洋过海、飞天遁地,甚至离开地球去探索自然,那简直就是不自量力、异想天开。

宇宙万物于古人而言那样逼近,又那样茫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类认识能力低,探索自然的手段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观察自然的手段越来越先进,能力越来越强大,范围越来越广泛,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从宏观到微观,从事物外部的现象、特点、特征,再扩展到事物内部的本质、原理和规律,越来越系统,越来越全面。人类与自然的距离似乎拉近了许多许多。

不过,时至今日,穷乡僻壤的苦孩子,他们跟山窝窝里的小自然朝夕相伴,对那里的风雨雷电、泉瀑溪涧、鸟语花香、羊肥马壮,都能如数家珍。可山外边是什么?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个不解之谜。他们交不起学杂费,买不起教科书,听不起收音机,看不起电视机,玩不起计算机,上不起互联网……也坐不起汽车、高铁、飞机、游船……

这些苦孩子与小自然那么近切,却又与大自然那么遥远。之所以如此,恐怕是因为各地生活水平参差,贫富差距悬殊,春风难度玉门关。

那么,经济发达地区的孩子又怎样呢?电脑、手机、电视机一开,鼠标一点,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只可惜,这些孩子大多活在纸质传媒、电子传媒所构筑的“自然”里,虚拟世界、平面世界取代了真实世界、立体世界;另一方面,这些孩子被禁锢在石屎森林里,他们很难领略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反璞归真”、“天人合一”的真谛。他们想写一篇山水游记,却对当地的地貌、气候、物候知之不多,语焉不详。他们跟自然的距离名近实远。

看来,不少人跟自然很“近”却又很“远”。归根到底,他们表面上接近自然,实质上疏离自然。

怎样才能让人类真正地回到自然的怀抱呢?必须清除他们通往“认识自然”这条道路上的人为障碍,纠正人们在“认识自然”的途径方面的错误观念。

首先,创造条件,让所有的人都能得到接触自然的平等机会,不分城乡,莫论富贫。比如,城里的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的人,投入一些教育资源,让那里的孩子用上电脑,能够上网,看上有关自然的片子,或者,让山里的孩子坐坐船,看看大海。

其次,要让人们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观察自然、了解自然,使人们在观念上意识到,仅仅间接接触虚拟平面人工的伪自然是不足的,还必须直接接触真实立体原生的真自然。比如,让那些耻笑别人“大乡里入城”的人到农村、牧场、林区走一走,长长见识。

初三:梁永坚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广州风格_1200字

1000字 初三

世居广州是一种福分,能让人慢慢品味到它独特的风格。

北半球,亚热带,四季分明。清澈的流溪河,澄碧的万绿湖。从来不缺水,草木终年绿。三江汇聚,河汊密布。云山珠水,肺腑血脉。宋代开挖的六脉古渠,泄洪防火,排水通航,至今部分功能尚存。城内曾下冰雹,但极少结冰。除了湿热了点儿,没泛滥过大洪涝,未遭逢过大地震——让子民过得舒适安稳,是广州地理气候的风格。

桃花、水仙、百合、剑兰、银柳、木棉、紫荆……你方唱罢我登场。杨桃青,黄皮甜,香蕉黄。秋蝉叫,荔枝熟,龙眼开花未有肉。欸乃一声轻摇桨,岭南佳果过埠来——盛产花果,慷慨馈赠,是广州物产的风格。

先到象岗、东山、荔湾、沙面转一圈,再到中信广场、四季花城、珠江新城、会展新翼走一遭,从南越王墓故址博物馆、华侨的别墅豪宅,到西关商贾的趟拢屋、骑楼仔,再到西方的教堂洋楼、新中央商务区(城市CBD),好像时空穿越——历史到现实,传统到新潮,古朴到时尚,岭南印象到欧陆风情,千年古城到现代都市。双塔矗立,彼此争锋。跨江大桥,龙蟒横卧。夜游珠江,只见波光粼粼,灯火灼灼,楼宇森森,如梦似幻——这就是广州城市建筑的风格。

荔枝湾畔,好戏连台,粤讴声声,绕梁三日。白云山麓,众人合唱,歌声句句,震荡山谷。耍太极,舞折扇,下象棋,踢毽子,打扑克,遛鸟雀、搓麻将……则是广州的普罗大众娱乐的风格。

食在广州。泮溪、孖陶、莲香、北苑……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土里遁的,几乎什么都吃。一壶香茗,几碟点心,早茶的习惯。艇仔及第、虾饺烧卖、拉肠牛河、烧鹅腊味,悠闲慢慢叹;盒饭快餐,焦急匆匆吃。煲仔饭、叉烧包、马蹄糕、双皮奶、炖雪蛤、廿四味、老火汤……敢吃、通吃、识吃、肯吃,材料新鲜,品种多样——这就是广州人饮食的风格。

讷于言,敏于行,诚于信。广州人实在、低调,不泼辣、不抠索、不横蛮、不傲慢、不刁钻。埋头搞经济,不热衷政治,不狠命读书,没有强烈的为官入仕的愿望,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率先改革开放,敢为人先,不甘人后。包容,开放——海禁的年代,西关几度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既输出又拿来,从不闭塞;内地沿海、黑皮白肤、上帝真主,都兼收并蓄。开门迎宾客,和气生钱财——这就是广州人发家致富、待人接物的风格。

昔有歌曰:花城百花开,花开朋友来。鲜花伴美酒,欢聚一堂抒情怀。新朋老友,新朋老友诚相待,情义春常在。唻……唻……唻……唻……朋友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把友谊的金桥,架五洲,架五洲,丝绸新路通四海。

听,龚玥的《迎宾曲》唱出了广州的心声,道出了广州的风格。

初三:梁永坚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