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800字

父亲

800字 六年级 散文

考试又砸了,我郁闷地回到了家。难以忍受父亲的训责,在父亲的叹息声中,我回到自己的房间,插上门,伏案失声痛哭。

好不容易止住泪,我抬起头,望着窗外发呆。落叶轻舞,给这深秋又添了一份凄凉。我感伤,忽然目光凝集在楼下一对玩耍的父女身上。女孩追着父亲打着闹着,他们多么快乐。我突然心里很不是滋味,十年前我与父亲何尝不是如此呢?但时光匆匆,那已成为记忆中美好的沉淀,一去不还。我知道自己在嫉妒楼下的父女,闭上眼,我忽然哭了。

小时候父亲常夸我是个“文武全才”。他与我争论历史,培养我对读书的兴趣。他还与我比武论雌雄。我挥着枕头,父亲空手格挡,我们笑着闹着,直到父亲累倒在沙发上,我给他盖上被子,然后伴着他的呼噜声回屋睡觉。记得当时我一输就爱揪住父亲头发让父亲大喊饶命。那时父亲那么年轻……

小学时父亲骑车送我上学,每天要骑过两个大上坡,无论冬夏总是累得汗流浃背。看着他湿透的衬衫,幼稚的我总是问:“爸爸,您是不是累了?骑得好慢呀!”父亲常耸耸肩,说:“没有。”然后快蹬几下。我笑着拍着手喊:“爸,再快点吗!”这时父亲就更使劲蹬了。后来我长大了,就常说:“爸,让我下来吧。”父亲总是说:“我没老呢!”然后还是快蹬几下。我不再说话,望着父亲头上渐生的银丝,心酸不已。父亲为了我那么辛苦,我又何以为报呢

再后来,不知为何我觉得父亲越来越“俗,”成天叨唠“路上小心”、“认真听讲”,到不停问成绩,追着老师问我最近的情况,甚至我一考好他就高兴,一考砸他就眉头紧锁,劝我少读与学习无关的杂书。我感到他已不再是我心中的圣人,曾经永远成了过去……

一阵呼噜声将我从回忆中唤醒,我下意识开门,看到父亲躺在上发上沉沉地睡着。夕阳余晖洒在父亲的脸上,父亲额头的一条条皱纹,还有那一缕缕白发也随之清晰。父亲的青春如窗外落叶飘然逝去。突然想起父亲常对别人夸我懂事,每当他睡觉总为他盖被子。那是三四年前的事了,我愧疚起来,忙俯身为父亲盖被子。父亲老了,为了我他失去了太多,为了我有好前途,他才如此……望着父亲,我哭了。

父亲,请原谅我不善表达对您的感激。我同天下每一个孩子都想竭尽全力回报您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我知道您对我的期望,不会也不想令您失望。

父亲

800字 高三 记叙文

我的父亲,个子不高,背有些驼,满脸沧桑,但嘴角却总是微笑的。

我打小从没见过爷爷,他在我父亲十四那年,便撇下奶奶,父亲和姑姑离去了。从此,父亲不得不用他幼稚的肩膀扛起全家的希望。

那还是解放初期,大队正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劳动竞赛。父亲抹干眼泪,用他柔软的手,稚嫩的肩和坚强的性格开始了与大人之间的劳动竞赛。但必竟是年幼,力气又小。在大队里经常遭到人们的欺负。

父亲是小学毕业。学过几年文化,能够双手打算盘。那时,在村委里,有位远方的亲戚,看到父亲一家艰苦的生活,很是同情。在了解到父亲能够双手打算盘后,便让他给大队记工分。这样虽然父亲不再劳累了,但记工分的工作挣钱太少了。家里过得太辛苦了。

有一天,外面来了两个人,说是招收铁路工人。父亲便告井离乡,只身来到大同。出来的那年,他穿着一件家乡的土布小褂,脚蹬着家乡的懒汉鞋,理着乡下特有的光头。

铁路招工时要在大同学校学习的。

初到大同学校时,父亲的打扮招得同学们哄堂大笑,父亲凭借着自己的苗红根正,为人实在当上了副班长。在学校,他经历了白面大米吃不了随便倒,和后来的只能偷着进城买馒头吃的五十年代。学校里,他在钳工班。班上有大同的一帮同学,和运城的一帮同学,形成两个阵营。两家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每当父亲谈起在大同学习的情形,便两眼光芒,嘴角挂笑。

学校毕业后,父亲到过大同,忻州,太原,榆次,两渡,临汾,运城等地工作,踪迹漂泊不定。长年的外地奔波,使他的家乡话被感染的杂七杂八。现在,不了解他的人,是根本听不出他说的是哪里话。但令他欣慰的是,他给寄回去的补助还是可以使是家里人生活的。在那段时间,他入了党。我见过那时的一张老照片。他留着中分头,穿着展展的路服。很是精神。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人们不再安心于工作,展开了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父亲和大伙一样,激情高昂,热血澎湃。大革命开始时,还是文斗,敲锣打鼓把领导接来,批斗完在敲锣打鼓把领导送走。说是批斗,只不过是喊些口号,再要求领导解决些问题。

但到后来,文革发展到了武斗。父亲看出了“阶级斗争”的愈演愈烈和社会过热的激情。悄悄的开始退出。有一次,临汾领导打来电话,让所有职工带上铺盖卷到临汾开会报到。到了临汾后,领导也没讲话。只是传下话来,安排在大厂房休息。可大厂房的窗户早已被堵得严严实实。那天晚上,我的父亲遇到了老乡。他告知了父亲真相,原来聚集这么多人,是为了搞武斗。父亲也因惦记家中的奶奶和姑姑,便立刻请假回了老家,理由是:奶奶病危,须回家处理事宜。结果躲去了一场大难。那次武斗的第二天早晨,临汾方面便给他们一人发一支柳叶枪,参加武斗。第三天早上,大卡车拉着一车伤员回来了。

文革结束后,父亲也定居在了介休,开始了安定的生活。在单位上,由工人升到了干事,又升到了办公室副主任。直到退休。

现在,退休在家的父亲享受着天伦之乐,悠闲的养起了鸟儿,栽起了花儿。但有时他还会讲起那少时的艰辛,坎坷的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散文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