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逆光飞翔》有感
泰戈尔曾说过:“你应该不顾一切纵身跳进你那陌生的、不可预知的命运里,然而,以大无畏的英勇把它完全征服,不管有多少困难向你挑衅。”是啊!在《逆光飞翔》这部电影里,黄裕翔就是这样一个人。
黄裕翔生来便是一位盲童,他从小失去光明。他并没有怨恨上帝,无法给他一个健全的身体,反而他十分感谢上帝给了他一个能接触音乐,接触钢琴的机会。他的指尖轻轻碰到钢琴键上时,那一刻,他仿佛忘记曾经他受过的挫折,忘记了他一路走来的辛苦,忘记了坚持的过程中需要多少勇气……而当他弹起第一个音时,他的一个想法油然而生:我要为自己活着,我要按自己的方式去飞翔!
是啊!按自己的方式飞翔,为自己而活着,人生能有几回搏!只要勇于去奋斗,成功的大门无时无刻不为我们敞开。而曾经那位“为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数学家陈景润,他的故事更让人刻骨铭心。
我国有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解决哥德巴赫的猜想,坚持每天凌晨三点钟起来学习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馆,沉浸在数学符号之中。有一天中午,管理人员临走时曾大声呼喊一声,问里面是否有人,但全神贯注看书的陈景润什么也没有听到,于是他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望着那紧锁的大门,毫不经意地笑了,不知疲惫地重新回到书堆里奋斗。
攻城不怕坚,苦战能过关。人生的路途是曲折的,它绝不会一帆风顺,不艰苦奋斗,绝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有句话说的好: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峻峰的人。让我们成为成功人士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奋斗成为成功最好的燃料!
龙须菊
有人喜欢香气扑鼻的桂花,有人喜欢娇艳美丽的玫瑰,有人喜欢凌寒独自开的梅花,而我最喜欢无私奉献的龙须菊。
龙须菊的根弯弯曲曲的像几条蛇,仔细去看,像一条条稀稀拉拉的小绒毛。根没有任何味道,但是它做的贡献可大了,龙须菊的美丽是靠根把泥土里的养分提取出,根还要牢牢地抓住泥土,不然大风一来龙须菊就会东倒西歪。根大多数都是在泥土里躲着的,你要仔细地看,才能看见一点儿。
茎是一条条“管道”它是输送养分的必经之路,是茎把泥土吸收的养分输送给花。茎是身穿绿色大衣的小将士,挺拔地矗立在泥土上。龙须菊的根摸上去毛绒绒的,小小的茎撑着一朵大花,茎也不可少!
叶子是长在茎上的,龙须菊的叶子有着一些小小的绒刺,大约是防身的武器。它的叶子很轻,巴掌大的叶子也在吸收着养分,我猜时间长了,叶子也一定会越来越大。龙须菊的叶子很像枫叶,只不过它是绿色的,而枫叶是红色的。
最美丽的就是花,龙须菊的花远看像夜晚的烟花,也像喷泉,仔细看盛开的龙须菊活像外国姑娘的头发,快盛开的在努力刨开自己的棉被,花骨朵儿就是一个害羞的小女孩。龙须菊的香气是很淡很淡的,不像别的花。
你们知道吗?菊花都可以做茶,茶味也是淡淡的清香,菊花们的无私奉献还有做药,做的药可以帮人们解暑消热。你们一定要爱惜菊花哦!
相关推荐
-
《逆光飞翔》观后感_1000字“凡事向着阳光,阴影就会在身后。”这段话是《逆光飞翔》的最佳写照,故事中的裕翔双眼失明,因此有敏锐的听觉,就像俗话说的“上帝关上了你前面的一扇门,就会再为你开启一扇窗。”那扇窗更包括拥有高超的琴技﹔不过那一句话,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一次钢琴比赛结束,他得了冠军,却听到第二名冷冷的说:“一定是评审同情他,才能得到第一名。”那些话就像针一样刺伤他的心,把他的努力、梦想全毁了。不管家人再怎么支持再、怎么鼓励,他还是不敢再跨出一步。他只不过想证明自己和大家并无差异,却遭到充满歧视、嘲讽的对待,谁能预料到自己一出生就是一位身心障碍的盲人呢?谁希望生命中一片漆黑?谁愿意受到众人排挤?又是谁期望每踏出一步都会感到不安?甚至得加倍努力?这些答案只要亲身体验过便明白个中滋味。唉!难怪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就如同走钢索,得处处留心,一旦成功,便赢得满堂喝采,一如战国的说客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轻易左右政治局势;反之,则摔下万丈深渊,损人又不利己呀! 这时,出现了一位贵人小洁,她渐渐踏入裕翔的生命中,并陪伴他踏出原先不敢踏出的那一步,并且把他原本黑白的人生彩绘得美丽又缤纷;同时,小洁 因妈妈爱花钱、爸爸爱喝酒,让她感到人生无味,虽然裕翔看不到,但是却很敏感的发现了小洁背后的阴影,他们两人看见了彼此的困境,也找到了彼此的未来,妈妈曾经这么告诉我:“人不能只看外表,内在有一颗善良的心比较重要”在我的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严师,她永远板着脸,她骂人时会令人停止呼吸,锐利的眼神可以划破凝结的时间,嘴巴永远都在做“运动”,每当一听到她的声音,大家总会吓得想要逃之夭夭,有人甚至还放声大哭,想当然尔,没有人喜欢她,更别说亲近她了。直到考完试的那天,我才知道之前那些“折磨”、“煎熬”全都是老师的用心良苦,因为当时上战场的我们无不信心满满,还抱回了一张张的“球棒与棒 球两颗”,这哪一样不是老师细心灌溉的呢?而无知的我们竟然生气老师对我们的严格训练,这一刻我终于体会到人不可貌相的意思。 看完电影,很多人都泪流满面,我想他们的泪水是喜极而泣,由于主角们终于寻回自己的梦想,勇敢面对未来,不受旁人影响而耽误自己的成就,他们发挥各自专长,彷佛告诉大众----我没有不一样。除了圆满温馨的结束深得我心,男女主角生命中的不完美似乎提醒着我“身在福中要知福”,我有明亮的双眼可以饱览世界的美妙,我还有全心奉献给家庭的爸妈,把吃苦当做吃补,我更有数不清的贵人,即时伸出援手……。一部电影,无限感恩。1000字 初一 观后感
-
观《红河谷》有感西藏,一个被神秘笼罩的地方。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心愿:去趟西藏,猎奇也好,朝拜也好,充满野心的征服也好。古往今来,人类文明日新月异,但西藏的魅力不减一分。由于自然环境的局限,西藏相比中原更像一个封闭的盒子,盒子里的人们纯真、质朴,过着祥和美满的生活。他们没有太多生产工具,他们甚至用不着生产,所需生活物资多倚仗政府提供。但他们有自己的信仰,祖祖辈辈恪守那些族规,他们坚信他们生活的雪山是“圣山”,也会因为不虔诚的人而动怒发生雪崩,他们相信美妙的爱情由女神赐予…人和人之间几乎没有竞争关系,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外也几乎没有生存压力,他们和自然那么和谐的融为一体,而这种和谐的生活,却是我们向往而无福享受的。相信不论谁看到这种生活方式都会羡慕甚至感动,但除了这些,它还容易激起某些人掠夺,破坏的念头,这些人,恰恰是哪些自诩为拥有先进文明的人。自负的西方人,掌握了造船和航海技术,远渡重洋,不是为了交流文化、技术,却是来侵略、征服!可笑的西方人,发明了枪炮,却把枪炮对准了最善良无辜的人们!我们不禁要问,所谓先进文明,先进在哪里?当敌人的枪炮已上膛对准你,你还在摩擦迟钝的打火石,一静一动,当我们骑着马,满怀激愤,策马冲去,他们只是淡淡笑着,只待我们逼近,枪炮齐发,一动一静。他们是静的,胸有成竹,我们是动的,义愤填膺。有怒气,有怒气又如何?怒气能抵挡子弹吗?而子弹是无敌的,是达成一切愿望的先行要件,自1840年来,无数的胜利证明了这一点,而西藏,虽神秘,又有什么不同?先进文明在冷笑。可是,他们想错了,大错特错了。枪炮能战胜一战一役却无法摧毁一个民族,子弹可以穿透人的胸膛却无法泯灭一种精神。历史告诉我们:提防那些没什么可输的人,因为下一次,他会用自己的性命来战斗。试想,还有比这个更可怕的吗?我忘不了那一幕,年轻的英国人琼斯和嘎嘎的对峙:一把枪和一个不惧的眼神,一种纯真和一种强悍,不,是佯装的强悍。最后,他放下了手枪。琼斯是影片的悲剧人物,他内心的矛盾挣扎所有观影者都有目共睹,他两次踏上这块土地,不过是以绝然不同的两种身份:之前是猎奇,轻松,愉快,没有负担,现在却是以征服者的身份,背负着日不落帝国艰巨的使命,之前还是国外友人,现在改头换面成了民族敌人,之前抱着友好交往的态度而来,现在却在爱国主义和正义之间无助徘徊,悲惨的是,他面对的是同一批人。的确,他是可怜的,他的内心被两股同样强大的激流冲撞,无论倒向哪边,都会遭到历史最严苛的责骂!此时先进和落后能解决他的困惑吗?想必若是换做你我中的任何一人也会像他一样痛苦万分吧。“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何谓先进,何谓落后,若人人心里都存在一种平等,存在这种淡然,那无论是先进还是落后,似乎都无存在的意义了。1200字 观后感
-
观影有感早在几千年前,亚里士多德就说过:“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这句话在今天仍然适用。今日的杭州乃至中国的和平、舒适生活,是当年毛主席带领红军战士,出生入死,打出了一个个胜仗,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缅怀这段历史。在这许许多多次战役中,要数湘江之战最为感人至深。《血战湘江》讲述了红军付出了巨大牺牲获得湘江战役成功的悲壮故事。此电影完全脱离主旋律影片刻板印象,塑造了大无畏精神的毛泽东、李天佑高喊“冲啊”等人物。这些“热血硬汉”在湘江之战都有体现。用沙哑的声音唱起乡歌,背上依然背着那一担担包袱。战士们的思乡之情尽现在此。等待他们的,是一场恶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卸下沉重的包袱,如风一般奔向浮桥,面对成群轰炸机,天地之间只有发动机轰隆声与子弹连发的砰砰声,大军如浪潮般涌上,其中有两人异常英勇,他们眼里布满血丝,显然是多天没有睡觉,我相信,他们如此的爱国精神一定感动了许多人。随着最后一架轰炸机冒着黑烟坠落,他们大功告成了,但是,此二人不幸被飞机炸到,葬身大海。我不禁为他们的英年早逝感到痛惜。可是战争无情,红军怎能以小损失而停下前进的脚步?浩浩荡荡的红军,在夕阳映照的血河之上,前往战场。江的另一边,则早已沉浸在刀光剑影中,大刀与刺刀,明显红军占优,但蒋介石的军队数量占优。一时使我无法判断鹿死谁手。血染红的战壕中还浸着战士们的尸体。惊天动地的喊声似乎越来越响,后方红军还源源不断地加入战争。这血流成河,喊声连天的战场一定感动了许多人吧!最终,红军用死伤5万人的代价获得胜利。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650字 四年级 观后感
-
开幕式观有感第八届残运会开幕式将于2011年10月11日晚8时在浙江黄龙体育馆正式开始。来自全省各地的祝福钟声拉开序幕,开幕晚会分成四个篇章,序幕《钱江大潮》,第一章《西湖之雨》,第二《彩蝶之梦》,第三《生命之光》。“开篇由一个盲童在月亮上描绘自己的梦想,接着是一位残疾人冠军诉说自己走向成功所经历的风雨历程,突出只要坚持梦想,就能获得成功,就能展现出生命的光辉。”整个开幕晚会和仪式约2个小时,其中光参演团队就有14个,总人数约6300人。杨澜、陈奕迅、毛阿敏、刘伟、许茹芸、杨威等一大批文艺体育界明星来到杭州参加开幕式,其中还包括刚刚当选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残运会期间,只要你到了黄龙体育中心附近,抬头就能看到熊熊燃烧的圣火。在当晚的19时50分左右,残运圣火将从杭城东南西北同时出发,分别从城市阳台、六和塔、西溪湿地、京杭大运河跑来的四路火炬手,将汇聚全省人民的爱心带入黄龙体育场,场内经过六棒阵容,最后点燃主火炬。400字 四年级 观后感
-
观闭幕式有感经过了几周紧张而又精彩的文艺比赛,我们终于了“大埔小学第三届体艺文化节”的闭幕式。这周五的早上,令人期待已久的闭幕式正式开始了。首先,由学校鼓号队为大家带来了响亮而整齐的鼓声,接着,向大家走来的是学校仔狮舞队和足球方队,最后,向我们走来的是各班的运动员,场面十分壮观。我非常喜欢我们班口号:四五四五,生龙活虎!个个运动员都虎虎生威,神气极了!接着,我们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我们全体师生面向国旗肃立站着,唱着国歌,看着国旗缓缓上升……我们最开心的可以观看接下来的精彩节目。每一个节目都有它的特色,我觉得最好看的是新疆舞,她们那优美的身姿,跳动的节奏,整齐的动作,摇头、抖胸是新疆舞特有的动作,真是美妙极了,从远处看,就像一只只蓝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精彩的节目一个接一个,只要你用心观看,就会发现每个节目的精彩之处。主持人宣布闭幕式圆满结束了,我们的头脑里还浮现出演员们的画面。我在想,明年的体艺文化节又会是怎样的呢?400字 四年级 观后感
-
逆光飞翔——读《丑小鸭》有感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一切顺意,或许有困难,有挫折;或许被讪笑,被歧视,但我相信往往是这些处于逆境的人才会努力进取,勇于面对,他们会用比常人多十倍的努力付出,真正让自己逆光飞翔。有人说过:“苦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那么,我们应该勇敢地挑战,不绝望,不沉沦,反而以此为前行奋斗的动力。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亦是如此,它本来是一颗不知来历,被遗忘在一棵牛蒡底下的天鹅蛋,一只母野鸭把它当作一颗鸭蛋孵化出来。由于它的体积太庞大,太特别,处处受欺负,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它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处于逆境中它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而高贵的天鹅。这就是一只“丑小鸭”的蜕变,当它成为天鹅时,它就克服了所有苦难,如愿地从“丑小鸭”变成“天鹅”。从各种困境中,逆光飞翔。实际作者本身也是从逆境中走出,“丑小鸭”只是重蹈它的覆辙,是它以前生活的写照。安徒生小时候家境贫困。11岁逝父,14岁漂泊他乡,17岁发表《尝试集》,最终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童话大王”,写下了许多童话作品。像这样在逆境中成长的人,他们往往有一颗恒心,有一个梦想,但最重要的只是过程、虽然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当作曲家的料。爱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老师认为他没有学习能力。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被退学。但是他们最终是成功者。即使小时候资质平平,甚至更差时,坚持不懈地努力是走向成功的垫脚石。他们都可以在处于劣势时,破茧成蝶,逆光飞翔。是的,原来丑陋的小鸭在逆境中煎熬拼搏,当走到成功的殿堂,它便可以化身天鹅展翅飞翔了。是金子总会发光!600字 六年级 应用文
-
逆光。逆光。望着天边逝去已久的橙色,枫叶不住的落下。黄昏。浅色。逆光。[一]车窗玻璃被夕阳照的炽热了些,透过已被夕阳染黄了的玻璃,外面的路灯下的光如此泛黄,深深地向车窗呵了一口气,黄色的光就渐渐的渲染开来。夕阳下,车子停住了,人们纷纷跳下车,一片平原,有的高呼,有的呐喊,而我却一直走着。影子似乎已经被拉长了些,无觉。凝视着露出半边脸的太阳,笑了。夕阳为何给人留下的是这种感受?就像一首不流畅的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近处孩子们在玩小游戏,他们是在捕捉孩提时代的光影,我默默地低着头,看着这片无垠的草地,也看着这寂寞的碧。这简简单单的日子,在平原,望着。背着那远方的斜阳,去了。车子走了没有多远,终于停了。[二]流歌。渐析。分明。你唱的是歌。是一首古老的歌。淡淡的。音乐。来得太慢。或许在某时某刻停顿卡带了。不能久久回荡在这美丽的地方。风筝已经飞去了,它带走了不是寂寞,是快乐。童年也是一场悲剧。没有向往的太阳,也没有欢快的节奏,有的只是一片黑色的影碟。看得是什么?或许是这黑,是的,就是黑色。扩音器没有了,声音好似不明晰,侧着耳朵听吧。太阳已经没有了光芒,眼前换成了白炽灯。[三]世界真大,可是手掌盖不住。了解不到,世界的外面还有世界。外星人真多。他们看得见。光。光。光。是光的帮助,人们才能留下来。我们是需要光的,没有它,植物没有办法光合作用,也没有办法制造氧气,它是必须的。我们都要。细缝里,光是刺眼的。灼热的光,不爱。踏住光,我们会走得更远。[四]嗯。逆光。你看得到。600字 初一
-
逆光耀眼的阳光下,废墟上的小雏菊正在怒放。地上,那几点班驳的光影,仿佛就是雏菊落下的眼泪。因为,它逆着光,正在成长。逆光的孩子,只能有一个梦想。那怕你曾经是多么渴望,背着破旧的吉他,嘴边扬着酷酷的笑,眼神冷漠,但清澈而坚定,就这样,流浪逆着光,我们落下伤痛的眼泪,却不是因为阳光太刺眼。逆光的孩子,脸上满是阳光,背后却总有一片阴影。那是,怎么也无法磨灭的伤痛。逆着光,我们许下坚定的诺言,却就在许下的那一刻就随风飘散。我们的青春梦想,不能无限至上。因为,梦想和现实,我们总要抛弃一件。多年之后,听海风吹响那淡蓝色的风铃,我们所能留下的只是一声长长的叹息,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自信的我们,有桀骜不训的角,有放荡不羁的棱,有玩世不恭的傲。但是,流年忘了说,它是细细的沙,会一点点磨平我们的角;流年忘了说,它是粗粗的砂纸,会将我们的棱,打磨得与抛过光的镜面一样平;流年忘了说,它是重重的锤,会把我们傲的钉子,一点点狠狠地打进土里。我们都是逆光的孩子,但是在流年面前,我们学会慢慢地一百八十度转身,顺着阳光的方向奔跑。前面,却总能看见自己的阴影。那时我们讶异的发现,怎么,我们会这么小,怎么我们会怎么黑,怎么我们一直在阴影里徘徊?在逆光下,忍着刺痛,抬起头,注视阳光,你会发现它们是那么的干净。顺着阳光奔跑,眼睛看着前方,却总会看见,阳光里,有好多细小的尘埃。在随着你奔跑带起风里移动,但是总不会离开你的视线。听,那是流年的声音,它在说:“逆光,成长”。废墟上的小雏菊正在怒放,它听到了海风吹起淡蓝色风铃的声音。江门市棠下中学高一:何美凌600字 高一 抒情散文
-
《观沧海》有感最近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再次体味曹操的诗作《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又有新的感悟。回想我也曾有幸“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晨白时,站在临近碣石的金山嘴上观看日出。只见东方海平线放出红光,接着红日水上水下相接,瞬间跃出海面,万道霞光,极为壮观。当红日升高时,有人举起手高叫,快拍照!快拍。一看,原来是想拍手托太阳的,引来一片欢笑和模仿。一天晚上坐在卧床上,突见月亮升起,逐渐高离海平面,想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灵感一动,何不看看月出。第二天晚上提前了一刻钟静候,果然看到了平生从未见的奇景。只见东方银光逐渐增大增强,一轮圆月缓缓腾出,银波万里,尤其是跳离水面一霎间更是摄人心魄,仿佛巨大的夜明珠照亮海空,真是“幸甚至哉”也!然而,从未见旅游宣传“看月出”,实在是疏忽,或明知不宣,乃失策也!而曹操却观得细微,遥想当年必看了日出月出,写下了如此壮丽的诗篇!由此,不禁想到,秦皇、汉武、魏武、唐宗、康熙、乾隆都到过此海边,得到后世最不公正评价当数谁?!同样都是中华民族杰出的贡献者,为何评价却是天壤之别?!我看,是评论家太“吝啬”、太“正统”、太“保守”了,历史上的评论家就不去说他们了,而在现代文明的熏陶下,我们的评论家还是在引经据典,追究细枝末节,而不从现代的眼光,看大的方面,“暴君”、“奸雄”不离口,未免引人万分感慨和不解!《观沧海》有感600字
-
观书有感看完一本书,没有想结尾。猝不及防地,结尾出现了。其实并不猝不及防,因为我已经知道了结局。常认为,知道结尾的故事是残缺的,少了一份看故事的悸动。确实不得不承认这一点。看过的人都说它是一本很有深度的书,可能我们这个年纪不会读懂。读完了,确实没发现这本书的魅力,就好比说让一个不识字的人看书,我自认为我就是这个不识字的人。读不懂这本书的人相当于在看一个很长的故事。说白了就是浪费时间。这就是我的失败。不想把没读懂得借口说成是没时间读,虽然确实没有时间。和同学分享了这本书。同学说,这本书他听过,很难懂但是很有价值。老师看到了,说,你们这些孩子啊,总喜欢做一些不符合自己年龄的事情,这哪是你们看的书,中考完慢慢看。所以虽然我读完了,并没有什么成就感。都说,孙少平从平凡到伟大。他毁容后放弃有留在城市找一份轻松自在的工作他选择回到矿场。他放弃了哥哥与他共享富,放下了对田晓霞的爱恋,没有放下他的矿场和惠英、明明……他为什么会离开双水村去外面?刚开始,我以为他是因为有哥哥的小砖窑作为后盾,想凭借年轻人的傲气想出去看看,想见见世面。可孙少平并没有去找一份荣华富贵的工作,而是从下等职业开始做。我以为他是在伺机而动,寻找发迹的机会,可并没有。我们都知道矿工这个职业很辛苦,可孙少平又去做了。我渐渐明白,孙少平把这当成是他的人生的一部分,他要一生干下去的活计。从孙少平迁户口开始我早应该明白,这个人的思想是多么与众不同。陡然间,他似乎不再平凡,我慢慢的懂了一些什么。600字 初一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