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900字

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

900字 初二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繁杂世间,静像一股清流,润人肺腑,让人获取真善美之感。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

静,不在于外在的沉寂消声,而源于内心的平和与沉浸。这是市井之间的心灵定力,高而美的境界。

田园诗人陶渊明不愿为官,归隐在外。他住在市井繁杂之地,却饮酒采菊,过着悠闲洒脱的日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何在?自然在于渊明本身。他同他的名字一样,“潜”于冗杂喧嚣之下,过着“心远地自偏”的日子,把静字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并产生了似与外界隔绝的极美境界。他曾经几度为官,但在无数次沉静的思索中,他看到了自己内心所向,听到了自己归隐山水的心声,终于读懂自己,达到了理想。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正因为陶渊明的静穆思考,他才能上了一个台阶观察自己的内心,明白与了解自己;正因为陶渊明的静心归隐,他才能在市井之间划出自己的境界,不为外界所扰。

“文革”结束初期,邓小平又开始重新接掌党和国家的内外事务。此时的中国正处在“被开除球籍”的边缘。邓爷爷却不焦不躁地开始了艰辛的探索与追寻。他曾在多少个不眠之夜独自静静地思考,思考着中国的走向和未来的格局。他不急于乱下指令,而是一步步从根源上冷静分析中国的国情。这种冷静的力量让他有了思路、有了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中国人民脚踏实地、沉着冷静地实行改革开放,引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如果没有静静分析、沉着思考,他就不可能看清世界和中国未来的格局,不可能为中华民族指明一条发展富强之路。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让人看清世界和未来。

日本画家东山魁夷喜欢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找寻创作的灵感。他经常背着画夹,上山作画。身处深山,周围很静,但他的心更静。他说;“我喜欢潜下心来感受大自然的心跳。”他也正是这样做的。在他眼中、在他心里,没有两件事物是同一种颜色。他仿佛不是用眼在看,而是用沉静的心去感知每一件事物的颜色和形状。有人说他沉浸的心是最好的色彩感应器。殊不知,只有像她那样,真正把心中的浮华褪去,留下与自然的一样的安静,才有可能感受得到万物的色彩,才得以描绘出绚丽的画卷。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讲究一个静字。心静了,才能融入书本,才能感受到数字符号的巨大魅力,才能在学习中搏取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在喧嚣之中探取属于自己的一方幽清,便达到了修身养德、高人三尺的顶峰。

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

800字 初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守已心,方能无惧喧嚣,方能达到一种高尚的境界!

文学大师林清玄,曾经是一位编辑,那个时候他忙于工作,忙于每天的应酬,交际,有时候一天要开五个会!这时的他,在同行里小有名气,在他人眼中已经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可他却认为自己过于浮躁,开始悉心研究起佛学,以求心静。渐渐地,在佛学的熏陶下,他的笔峰从旭日东升转向明月清风,从剑走锋芒转向清秀内敛。文章追求出尘出世,超凡脱俗!此时的他,才真正做到了心如止水,淡泊已心!此时的他,已达到了另一种新的境界!

“我在天空垂钓,钓一片晶莹剔透的繁星!”梭罗也似这样一名垂钓者,他活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但并未同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者一样,他是超经验主义的追随者,当同年代的人都忙于捞金忙于安身立命在这个喧嚣的社会中时,他却心如平湖,波湅不惊!始终保持着纯净的内心。同艾默生一样,奉行超验主义,在保守初心,宁静淡雅的一生中,像个专注安静的钓鱼者,最终达到那片至静至净的境界,得以出空出世,静守初心。 “不但有风拂过的湖面,难以映出澄澈美丽的风景。”多少人忙忙碌碌,耗过一生,多少人神色惶惶,不得安宁。有风拂过的湖面,微波漂荡,风起云涌,巨浪滔天,难有作为。这就好如一个人步入社会,经历了重重磨难后,仍然无法沉淀下心来。他仍旧将自己置身于混乱之中,不停的有大大小小的麻烦找上门来。即使他在旁人的眼中早已功成名就,早已腰缠万贯,但是!他却仅只能停滞在这样一个肤浅的境界中。

一个人做不到出尘出世,就难以进入真正的“静”的境界。所谓“静”,便是一种心如止水的心态。这既是一种状态,亦是一种能力。它要求人拥有一种定力,能抵御外界的各种诱惑干扰,明确内心的目标,漫漫人生路,做到静守已心。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这同样也是一种“静”的境界!任你变幻莫测,花里胡哨,我依旧我行我素,淡泊心静!于此境界之中,渐渐感受世界的大爱,人生的价值,至诚,至灵。一步步走向颠峰,至静,至净!

愿做一名心灵的垂钓者,纯挚宁静的内心,感受世界的美好,钓起一片繁星。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