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Augustine《忏悔录》的感想
在课上,我第一次知道了Augustine这一伟人的存在。随后阅读了图书馆的《忏悔录》和上网搜寻了一些资料以后,我加深了对他的了解:这位西波城的主教就是基督教的四大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当时罗马最博学的学者之一。他不是从出生就信仰基督教的,而是在386年的某一天才决定成为一名基督教徒,这一决定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后半生,并影响了之后一千多年的基督教历史。
在他成为基督教徒之前,“他是一名放荡不羁的青年,狂傲智巧的雄辩学家,一个误入歧途的摩尼教徒;之后,他是一个敬虔的主教,一个谦卑睿智的神学家,一个寻求上帝真理的基督教徒。(1)“《忏悔录》是他以祷告诗的形式对大前半生33年的信仰经历和所犯过的“罪恶”的自述与忏悔,同时,也有另一种说法*即课上老师所讲的),这部作品是他对公元四世纪的古典文化复兴时的哲学家们的与基督教对立的思想的批判。“《忏悔录》在西方文学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是世界三大忏悔录之一。它不但被列入文学经典而且成了西方忏悔文学的源头的基础,后来著名卢梭忏悔录和托尔斯泰忏悔录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但与此相比,人们总觉得后两部仍然没有它精彩(2)。”
我觉得,他是很幸运的,虽然在33岁之后才改变信仰,改变自己的事业,但是,却依然能够对基督教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对罗马社会的文化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波澜,能够对世界的文明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所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这是他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天才的证明。但是,反过来说,这些都是他应得的,因为他虽然曾经留连于虚幻的放纵欲望之中,曾经犯过许多不轻的错误,但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停止对真理的思考和追求,这使得他不至于陷得太深。相反,由于有了这种思考和追求,那些错误反倒成了他成功的垫脚石。(这些只是我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还请老师见谅。)
现在谈一下我自己对《忏悔录》的简陋的见解吧。
我觉得文章显示了他作为出众的雄辩家所具有的极其严谨的逻辑和敏锐的思维。文章的语言表达让我不得不为之赞叹。“住啊,请让我知道,也让我了解,人该先祈求你的帮助,还是先赞美你?或者呼吁你之前,是否必须对你有所认识,如果他不认识你,又如何向你祈求?因为不认识你的呼吁,可能并不是向你呼吁,或许向你呼吁只是为了认识那?但人既然不信,怎会呼吁;无人传授,怎会相信?”这是卷一里的一段原文。他的思维引起了对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永恒性的思考。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联系,存在着矛盾,认识这些矛盾之间的规律是很重要的,因为认识了规律以后,我们才能引导事物向好的方向,向有利于我们自身的方向发展,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更加顺利地达到我们的目的。例如,如果人们并不是先认识了主才去向它寻求帮助,人们接受帮助的困难就会增大,人们对主的信仰就会推迟,这样主要到达拯救终生的目的时间也就会受到影响并相应地推迟。所以我觉得,主应该先扩大自己在人间的知名度。另外,原文的逻辑推理似乎有点无限扩展,无限循环的官爵,一个事物推出另一个新的事物,而新的事物又会引出另一个事物。如果真的要追究细节的话,矛盾真的是没有穷尽的。例如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如果我们总是想要把什么事情都做好,那我们就算每天连吃饭的时间都用到工作上,都没有办法把事情做完,因为没有人能够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的,因为原有的矛盾解决了以后,新的矛盾又会不断的产生,一项工作做完以后,另一项工作又会出现。事物发展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取舍,不要钻到无意义的循环反复之中。处理完最重要的和最紧急的矛盾之后,做完最重要的和最紧急的工作之后,就要适当的休息。这样自己的生活会更有效率,更有意义,更精彩。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运用华丽和优美的修辞,对天主的宽阔的胸怀,仁慈之心,公平,慷慨,手人尊敬等品质进行赞美和感激,不愧是伟大的雄辩家,修辞学家。“轻薄的巧言令色想博得爱怜,但什么也不能比你的慈爱更有抚慰的力量,比你美丽刮宫匿名的真理更有益处地值得爱恋;愚蠢也能挂上质朴纯真的美名,但有什么比你更统一,更纯洁?因为你的行动完全和罪恶对立。你才是蕴藏一切不朽甘饴的无尽库藏,奢侈也不能博得充盈富裕的头衔,挥霍窃取了慷慨大量的影子,而你才是一切美好宽绰的施主。妒忌妄想高人一等,但社能超过你呢?愤怒渴求包袱,但谁比你的报复更公正?除了在你左右,还有更可靠安全的地方吗?(3)”“世间的美好事物能打动人心,但绝不像你,我的天主,创造万有的天主所能给予的,因为正义的人在你身上得到快乐,正直的人也要引以为荣?(4)看完这一段,我不禁发出羡慕的感叹:怎么可以有这么多这么动听的饿赞美之词用来赞叹一个人物啊!作者的文字功底实在是难以令人其他的雄辩家望其项背啊!要达到这么高的造诣,没有几十年的刻苦努力和付出,再加上聪慧的天资,是不可能造出就这样的大师的!所以,我们在感叹伟人的天才成就时,应该要懂得从他们身上找到帮助他们走向成功的因素,并指引我们在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例如,我们在感叹的时候,应该认识到,勤奋和努力是许多伟人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器也是我们能够学习的素质(天才是没有办法学习)。
作者对希腊神话亵渎神灵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抨击,认为对神灵的亵渎是造成世人淫乱和放纵的原因,因为连神都可以乱伦,淫乱无度,世人还有什么好顾忌的呢?并指出基督教的神灵是纯洁,高尚和绝对举止得当的。我觉得作者是从侧面对反对基督教的保守派进行批判,同时又通过对比,向人们展示了基督教的可信性,是一种对人们加入基督教的无声但有力的号召。
正确的信仰和聪明才智重要,但是,作者觉得正确的信仰更重要。我觉得确实是这样,并且,我觉得这里的信仰的含义并不是单一的,他还可以指“态度”。历史和生活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天才好逸恶劳而最后输给天资愚钝但是勤奋向上的例子。如果一个人有了很高的天资,但没有正确的态度,而是恃才傲物,贪图享受,毫不努力的话,他的天才将会被浪费,并最终毁了自己。但相反,如果态度端正,懂得笨鸟先飞的话,也能取得相当大的成就,就算不能取得巨大成就,自己也能心安理得,因为自己没有荒废自己的一生。所以说,正确的信仰,端正的态度是比聪明才智更重要的。作者的一段话写的很好:但如果单有聪明才智,没有正确的信仰,就仿佛“背着光明,却看见了光明照耀的东西,眼睛能够看见光照的东西,自身却受不到光明的照耀。(5)”这种方法论在我们现代社会都仍然是相当适用的,能够在当时就得出适用至今的真理,是一件多么令人佩服的事啊!
读《假 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夜已深,人已静,但我手中仍捧着出自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读得津津有味,思绪万千......
海伦出生在幸福的家庭,可她却非常不幸,降出18个月之后,一场意想不到的重病使海伦变成了一个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她生活在漫长的黑夜中,看不到五彩斑斓的世界,听不到世间上美妙的声音,沉浸在死一般的宁静中,是如此的可怕!后来,她在沙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更是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拼命地努力奋斗,她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越!最终她学会了五种语言,还结识了许多名人朋友,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这是多么惊人的奇迹啊!
海伦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她用微笑迎接挫折,用双手拥抱世界,用心灵感触生活。她没有因自己身有残疾而跌倒在跑线上,她有着自尊、自立、自强,去面对生活,去面对她的人生!她乐观向上,意志坚强,就算她出生就遇上了不幸的命运,但她却能完全靠自己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怕的病魔不能挡着海伦求知的欲望,不公的命运并没有击垮坚强的她!海伦她求知若渴,摸读盲文书时,她的手指像微风中的树叶一样不停地动,反反复复地练习。有时读得入迷时,就连上床以后还要带着盲文书摸读,她根本没有丝毫地感到学习是累的!她这样正确的思想,这样的态度,真值得我学习学习!
人生总会有遇到挫折,永远都是平平坦坦的,就没意思了!海伦乐观向上,她竟然遇到这么重的打击,仍是勇敢地抬起头,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之路!想想看,她是个残疾人就有着这么惊人的毅力了,而我们这些健全平常人,为何就比不上一个残疾人呢?世界上很多人的智商都比海伦高,也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命运比海伦好,很多人样样都不比海伦弱!可为什么,大家都是人,海伦却成为了一个世界闻名的人物呢?答案很简单,就因为很多人都是那么的懦弱,遇上了一点点困难就忙着投降了。可想而知,困难的敌人就是懦弱,它只要困难一遇上坚强的人,它就会像只乌龟紧紧地缩起了脑袋。一个成功的人,他一定会经过很多风风雨雨,一定在他手下打败了很多困难,他一定是不怕挫折,把挫折当成了自己的目标,不肯轻易服输的可贵品格!就拿上次的来说吧,我数学成绩突然下滑了。我付出了很多努力,得到的结果却是这样,我感到无比的沮丧和失望,我就非常讨厌数学了,一提到这科目就忍不住哭起来,觉得我是永远也学不好数学的,与其不去学它还好。现在,我想起了往日这件事,就惭愧起来了!我和海伦比起来,算什么,我只不过是遭到了一点点的失败,就成了这样了,那以后还能怎样继续稳稳地踏上我的人生道路呢,所以我就要多学习下海伦那难能可贵的精神!
朋友们,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不要随意去糟蹋它;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不要因一点挫折而使它变得没意义!
相关推荐
-
读《忏悔录》有感《忏悔录》是法国作家卢梭的个人传记.作者倾其思想,坦露着一颗透明的灵魂来书写他人生的点点滴滴与坎坎坷坷的。他的文字挟带着一股巨大的热忱引你进入他内心世界。他用自己的语言渲泻出他的渴望,他的追求;也用常人不可及的大胆表白,剖析自我人性,自我情感。文一开始卢梭就写道:“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前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貌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这样迫切的言辞又怎能不让人走进他真挚、诚恳的精神家园中去呢?在他近似于迷雾样的一个个小故事,一章章小片断中贴近他的回忆,他的心灵,在文字里与他或激昂或沉默或抑郁或舒畅或快乐或平静或热烈的起起伏伏、若浓若淡的叙述中行进,去领略他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阴晴圆缺,去探寻他经历的爱恨情仇、恩怨变迁。卢梭的童年既是悲哀的,又是幸运的。他刚出生,母亲便因难产而死亡,父亲由此对他又怜又恨。他的父亲伊萨克与他母亲苏萨娜自小青梅竹马,感情笃深。父亲自失去爱妻后,每每从他的身上找寻妻子的影子,常情不自禁地拥抱幼小的他而泪眼朦胧。父亲几乎把全部的爱给予了他。这位身为宫廷钟表匠的父亲,不仅有英俊的外表和过人的手艺,还特别喜欢读书。在卢梭五、六岁时,他把他妻子生前的藏书全部拿出,拣出书来一段段读给卢梭听,然后轮流阅读,直到夜晚,通宵达旦的看书。父亲用这种方式忘却丧偶之痛,无意中给卢梭营造出一个读书的环境,以至于童年的卢梭到了无书不能眠的地步。“这种危险的方法,不久便使我得了极端娴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我对事物本身还没有一点儿概念,却已经了解到所有的情感了。”父亲以读书为游戏打发时日的作法,给卢梭早期心灵注入了知识的芳香,这种无为而治也催发他心智过早的比别的小孩成熟。他的姑姑十分爱好音乐,这又让他多了一种喜好。也许秉承了他母亲的温柔与聪慧,加上他父亲与姑姑的无比关爱,卢梭自小性情温和,很逗大人喜欢。直到父亲的因故离家,卢梭住进他舅舅家与表哥一道生活才一开始面向社会。进教堂做弥撒时,他遇上了他一生第一个令他产生好感的女性——朗拜尔西埃小姐。读到一些细腻而深刻的情节,感受他成长中所承荷的开心与苦恼,一个鲜活、丰满的卢梭形象跃然出纸而呈现在你眼前,是那样的真切、朴实而又厚深。他比他同龄人性格要更具复杂的一面。后在他十六岁时,得到了体现。谈到卢梭不能不提到华伦夫人。如果没有这个杰出的女性慷慨仁慈的培养和经济支持,历史上就不会有这位卢梭。他在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并写作。年长卢梭11岁的华伦夫人出身于一个古老的贵族世家,她很年轻的时候就结了婚,婚姻并不美满。她逃到法国,法王便把华伦夫人收留在他的庇护之下,并且给她一千五百银币的年金。风姿绰约的华伦夫人是一个有非凡智慧的女人,她成了卢梭的庇护人、老师、情人及知心的朋友。从一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卢梭是如何痴恋这个可爱的女人的:一天吃饭的时候,华伦夫人刚把一片肉送进嘴里,卢梭便说上面有一根头发,华伦夫人将肉吐到盘子里,卢梭用叉子叉起来,飞快地吞下肚去.在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薰陶下,他的心慢慢定了方向。他在悠然的平和中度过三十年。步入壮年是时,他开始了个人的写作生涯,著书《爱弥尔》。可由于这本书的思想与当时的政治格格不入,书稿被当局焚烧,自己被迫走上了流亡的生活,其中还遭友人所害。凡此种种,他没有放弃写作,而是坚强的活了下来。忏悔录的下半部就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断断续续写下的。写书更写出了他善于释放的个性特质。他说:“我对我的内心价值有所意识,它一面使我感到不公正的贬低,一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种感觉,并使我潸然泪下,而我生平就是让喜欢让眼泪尽情倾泻的。”卢梭就是这样把生活中的不平化为了一缕烟雾而平衡自我心态。也正是这种易感的情怀,让他给这本没有任何粉饰的传记赋予了最原始的思想与情感,真实记录下他大半生心路里程。人们认识了他,记住了他。200多年了,作为人物自传的《忏悔录》,是唯一济身世界名著的作品,这不能不说是卢梭的心血凝结的人性闪光点所带来的磨灭不息的经典之伟。它不是小说。是串连卢梭回意的杂文集。而每一段杂文都是作者心灵轨迹的烙印.现在,不管是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还是大街小巷的书摊上到处是各种名人的传记。然而,翻开一本本书,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把自己说成一朵花,把别人说成豆腐渣,借机抬高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总之,不是他(她)实际的那样,而是他(她)希望的那样。自传的过程无形中都会产生一种扬长避短的心里。而这种心里无疑会扭曲真实性、坦诚性。《忏悔录》是我接触过的最勇敢、最真诚、最“暴露隐私”的书。卢梭的为人向来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变,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无人,缺乏自制力。正是这些相互冲突的个性让他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苟且,他骄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诚但是也有掩饰。在自传里,卢梭忏悔了一个年轻时犯的错误。有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颗贵重的钮扣,把事情赖在一个他喜欢的小女仆身上,因而使那个无辜的女仆蒙受了羞辱。卢梭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
忏悔“轰隆隆——”一声震耳欲聋的雷声突地在天地间爆开。那一瞬间,大地仿佛也震动了一下,任谁受得了如此骇人的雷声呢?女孩却只瑟缩了一下身子,仍跪着忏悔。“咔嘞——”窗外的一棵大树经受不住风神的摧残,倒了,正好倒向教堂。窗破了,五彩的玻璃撒满地上,就在女孩的身后。一块玻璃碎片划过女孩的脸,美丽的面颊上渗出一痕淡淡的血珠。女孩轻呼了一声,也不理会脸上的伤,仍跪在神面前忏悔。亮白刺眼的闪光从窗外直射进来,照在满地的玻璃碎片上反射出诡异的五彩斑斓的光。冷冽的风从破烂的窗席卷而来。带着阴冷的笑容,风神携着他的舞伴——雨神,在教堂里开起了舞会。五彩的光照耀着舞台,伴着噼里啪啦的音乐伴奏,他们跳遍了教堂的每一个角落。女孩拉了拉紧身上薄薄的外衣,仍低着头跪在神面前忏悔……第二天早晨,阳光灿烂,只有残叶上痛苦的泪水向人们诉说昨夜那场可怕的暴风雨。人们在破烂的教堂里发现了女孩。她,带着一生中最美的笑容,在神的脚下沉沉睡去……在她的眼角处闪烁着光亮,是雨水,还是泪水?400字 初三 书信
-
忏悔我自然不敢把分数告诉爸爸妈妈,可又不想欺骗他们,只好在他们面前低头不语。也许他们从我异样的沉默中觉察到了什么,他们什么也没说。正因为他们什么也没说,我的心像遭了芒刺,痛苦的跳动,思绪像触了电,麻木地翻转……面对这样的成绩,我根本不能用疏忽之类的理由为自己辩解和开脱。现在,我该怎么办?该如何弥补过失,如何报答他们呢?父亲的体温包围着我,目光注视着我。顿时,我增加了勇气和信心。我不会用这样的成绩面对未来,更不会让它成为我的累赘。(指导教师郭春霞)200字 初三 书信
-
忏悔日盼夜盼的星期五下午终于到了,在学校被压榨了五天的我们对星期五是十分期待的,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我推着车出了校园,外面风声呼呼作响,迎面而来的则是夕阳西下萧瑟冰冷的空气,我拍拍坐垫上的灰,骑车回家咯!对电脑的期待使我加快了车速,随之而来的是更猛烈的风,我不禁裹了裹衣服。快到家时,天色已在不觉中变得阴晦。前面是我熟悉的转弯处,对自己车技相当自信的我没有降下车速,忽然,一位老奶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由于车速过快,而且老奶奶离我太近,虽然我猛踩刹车极力偏转车头,但车还是撞到了她。显然这冲击力并不太大,但是对于一位苍老的阿婆,我想该是一场大事故吧!不出所料,老奶奶摔倒了,我看了一眼,她满脸的皱纹,一身黑衣已经沾染了满地的灰尘,拐杖也飞出去老远,横躺在地上。天啊,我闯祸了!出于本能,我想跑,我想快点跑,然后这事就与我无关了。我努力使劲蹬动自行车,拼尽全力一直骑,任凭风从我耳边呼啸而过,我还是嫌速度不够快,头脑一片空白,只是觉得风拍打在我脸上更冷了。骑了许久,直到精疲力竭,终于看不见老奶奶了,我慢慢地停下来,我的双腿在“跳舞”,手指也在不自觉地抖动,我在战栗,全身无力,几乎要瘫倒在地上,我的灵魂仿佛已经不是我的了,我的身体就是一个空壳,感觉自己仿佛失去了什么。也许是因为后悔,还是惭愧,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我骑车摸索着回去寻找老奶奶,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天渐渐暗下来了,月光冷冷的。我的眼前一片晦暗,我想挽回这一切,但还是太晚了。我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儿,只听得见风呼呼的咆哮声和我急促的心跳声。我感觉我在失去道德心,我又感觉这风仿佛也在嗤笑我一般,这是上天对我所做一切的惩罚。残酷的月光无情地包围着周围的一切,一切都被笼罩在朦胧的月色中,我又担心起那个老奶奶来:她有可能会再被其他像我一样匆忙回家的人撞了吗?空荡的马路,冰冷的月色,我仿佛看到老奶奶痛苦地挣扎,仿佛听到她痛苦地呻吟,我的良心受到了沉重的拷打……800字 初三
-
忏悔逝去的小生命,你可知道我真心的忏悔?虽然我现在怎么做都无济于事,但我还是要真诚的说声对不起。那是在我十岁那年的暑假里,我到奶奶家玩。一天,大人们都去干活去了,就留我一人在家,在这么大的一栋房子里,我感到非常无聊,于是便到院子里捉蜻蜓喂蚂蚁。忽然想起奶奶交给我的任务,要我给孵蛋的母鸡喂水。当母鸡离开鸡窝喝水时,我看见小鸡一个也没有出世,觉得没有什么好玩的,便转身就走。但我刚走几步,脑海里忽然闪现出一个念头:嘿,出壳前的小鸡是什么样子,我今天不是正好可以看一下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又回到了鸡窝边,当我去抓鸡窝里的蛋时,那只母鸡想疯了似的伸长脖子向我扑来,把我吓退了几步。但我并没有死心,又勇敢地走了过去。这下子,那只母鸡脖子伸得更长了,张开翅膀,好像要和我搏斗似的样子很凶。我没有办法拿到鸡蛋,恩么办呢?我看到鸡窝旁边有一根木棒,于是,我拿起木棒赶走了母鸡,我急忙拿起一个热乎乎的鸡蛋,我感觉里面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动,我想,那一定是小鸡要出来了,我好奇心大动,异常兴奋,一定要看个究竟。我便拿着蛋,兴冲冲地来到石梯边。“啪!”蛋壳被我敲破了,顿时,殷红的血水渗了出来,一个已成形的小鸡呈现在我眼前,我认真的看着这只湿漉漉、毛茸茸的小鸡,可看着看着,我内心深处涌起一阵酸楚。一会儿,小鸡在蛋壳里开始蠕动,好像在抗争,抗争它过早的来到这个世界,又好像在咒骂,咒骂我对生命的损害。慢慢地,壳里的小鸡不动了。我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残忍,多么可怕。我举起我的双手,天啊,我做了些什么啊,我杀死了一个无辜的小生灵。我凝视着我充满罪恶的双手发呆……事情过去几年了,但我依然不能原谅我自己,那触目惊心的一幕,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是我的无知,我的幼稚,我的好奇,杀害了幼小的生灵,我将永远受到良心的谴责。650字 初三 叙事
-
读《忏悔录》有感《忏悔录》在“书页上还散发着油墨味道的时候就震惊了全人类——因为它的思考、真诚和那些不加掩饰的人类的缺点”。——马克思(德)我总认为伟大艺术家们的心是真挚、透明的,是能够和普通老百姓的心彼此相通的。我不是艺术家,可我有一颗很艺术的心。读伟大作家的书,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和作家的灵魂是如此的和谐。时间算什么,它终究无法隔断通过书籍传递着的心与心的交流。让•雅克•卢梭距离现在有两百多年了,我刚刚读完他的《忏悔录》,心却还没有从他的灵魂深处走出来。我一边独自散步在喧哗的大街上,一边思索着卢梭,感知着卢梭。作者所描绘的是自己“独一无二的肖像”,“是依照人物的真实形象及全部真实情况一丝不苟地描绘而成的。”看过不少的自传性质的书,但都觉得很私人,即使很真诚地披露了自己的某些缺点,但引不起我的共鸣、也就是说他(她)的缺点不具有共性;或者书中的真诚是变相的炫耀,令人不舒服;或者根本就没有勇气去真诚,思考也没有深度,只在哗众取宠;或者就是钻进个人的狭小的天地,不注意读者的感受,等等。反正,很难有哪一部作品能如此打动我的心,引起我的共鸣,每每有感同身受之感。他所披露的缺点我也大多数是有的,也许他的经历和我不同,这都没关系,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碰到的各种人生问题是大同小异的。或许通过再读《忏悔录》能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扩大视野等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从某种程度来说,读他就是读我自己,虽然我不具有他的才华,但我有他的缺点,这无疑对我更具有意义。5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卢梭忏悔录读后感我顺着书架,一格一格的搜索着,寻视着。最后,我拿起了它——卢梭的《忏悔录》,哪样的心灵,又是怎么样的人需要厚厚的一本书来写自己的忏悔?这是一本写有556000个的字的书,厚厚的一本。每天看一点,中间又因为太冗长停了下来,几度想放弃,却在要归还的时候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这本书可以说是忏悔又实在不是,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呐喊。在这本书里,卢梭说:“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请你把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这一个“好”字是如此震憾人的心灵,又是如此悲哀。这本是不得已之作,为了避免自己成为一个千古罪人,卢梭在晚年逃亡的路上断断续续的完成这本书,否则他不会写这样以忏悔为书名的自传的。卢梭就如同一个手术室里持刀的医生,先是细细的搜寻,搜寻带有病症的毒瘤。再为了防止它扩散,连血带肉的又挖又切,撕裂般的疼痛,再缝合,再切开再挖。最终却没有找到人们所说的毒瘤,只是寻找到一些发炎,或是红肿的地方,实在不用如此动大手术。可是为了证明这件事,却又必须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着一场手术。卢梭事无巨细的诉说着自己生活的每一件事,能想到的每一细节。从小到大,接触的人;如何处的事,如何一点点的成长;详细的写他受到的恩惠,受到的陷害;写他的思想,他的成就,他的做法,他的无奈;写他一生坎坷的人生。卢梭是瑞士裔的法国思想家、哲学家、作家、政治理论家和作曲家。是18世纪法国在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法国革命的政治,思想,教育,音乐中都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他从一个钟表匠的儿子取到如此成就,他完全可以自傲自大,可是他却没有。却以极其自卑的语言来形容他的成绩,讲他的音乐,讲他的文学,缓慢而又坚难的成绩,他是如此的谦逊。这是一本自我曝露的自传,卢梭写他的不光彩的经历和一些肮脏的想法,勇敢而真实的评判了自己。当今社会,你会遇到越来越多的人自恋,自萌,自我,自曝。可是同卢梭比起来就如同一粒尘土浮在空中,那么渺小,风一吹来便消失的无影无踪。而《忏悔录》却受到人们的长久景仰,流传千史。当你心有愧疚,心有疑惑,心有不安,心有秘密,去看一看《忏悔录》,相信这本书总会给你的心灵一定的触动。1000字 初中 读后感
-
自我保护——《忏悔录》读后感这次的内容大概是卢梭从一个天真的少年到他事业有成的这段时间的事。经过这一段的阅读,对一个现象很感兴趣,那就是我感到卢梭的部分心理活动和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与我极其的相似。我这么说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也有成为一个伟人的天资,而是说一些感情,或者是心理反应或情感,可能是组成一个人内心情感或个性的基本因素。我想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里我占且就叫它”七巧板“理论吧。就像是七巧板一样,几种同样的普遍的情感,经过不同的组合,演变成了千千万万种不同的个性。又或者可以说是乐高玩具,几个简单重复的积木似乎可以拼接出整个世界。最开始这么意识到这个理论,是因为我之前产生了这么一种认识,即人人都一样。意思是世界上其实没有多少比你笨或是比你聪明的人,一个人每多一个缺点,都会有一个相应的优点作为补偿,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天才也是有的,不过个人认为比例较低,否则就不会被称为天才了。所以说,既然认识到卢梭与我一样,一个几百年前的欧洲人与一个几百年后的中国人一样,那么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是差不多的呢?我认为是的。虚荣与自我保护,也许是人天生就拥有的一个特质。至少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自我保护我肯定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细胞中的。但是在这里,虚荣与自我保护之间的界限似乎很模糊。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关的两个概念,其实是相通的。我这里所说的自我保护,并不是物理上的保护,而是精神的一种自我保护。在一个人受到攻击时,这里当然也包括精神的打击,通常情况下,大脑都会给出一个应对的信号。在我所读到的卢梭的忏悔录中,他即使用文章给予了攻击他的人以反击。在这里,既可以是认为是在他的角度对整件事情的理解,又可以认为是他对于攻击他之人的批判。所以在他的著作之中,即使是他真的认为他已经做到了公平公正,他也有自我辩解的成分。这能不能叫做虚荣呢?虚荣心是一种表面上追求荣耀、光彩的心理。在这里,我想这个判定的界线是模糊的,所以应该是既是又不是吧……800字 初二 读后感
-
读《忏悔》有感今天,我在无意间从书包里翻出了《黑马阅读王》。在这里面,我一眼就看到了这个奇怪的题目----《忏悔》。谁知,我刚看了几句话,这篇文章便深深地吸引了我。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儿子在父亲生日那天,为了在学校多玩儿一会儿,便骗父亲说自己要上学。在回家时,父亲冒着雨赶回了家。当我得知这天是父亲的生日时,十分忏悔。读了这篇文章,我的心一震,文中的父亲为了儿子的学习,竟不顾自己的生日和庄稼。这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那是一个星期六,父亲正在办公事,单位要求他在下午赶快写完稿子并交上去。可是,我为了在同学家里玩,对父亲说:“爸爸,我今天想在同学家写家庭作业,好不好嘛?”爸爸见我忽然对学习上进了,便不顾公事,带我去了同学家。在同学的家里,我玩了一整天,作业一点儿也没有动。晚上,父亲接我回家,翻开我的作业本,看到我没有字迹的作业,难过地摇了摇头。后来,妈妈告诉我:“你爸爸为了送你,打断了他写稿子的思路,结果没能交上稿子!”听了母亲的话,我十分内疚。悔恨自己不应该骗爸爸自己是去同学家玩而不是写作业;悔恨自己打断了爸爸的思路;悔恨……从此以后,我便立志努力学习,让父亲高兴。这就是父爱,一种为了子女,宁愿放弃公事的爱。父亲为了我们,做了多少事情?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长大成材后孝敬父母,使他们对我们付出的爱有个回报!5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忏悔“哎,哎,哎。。。。。。”林务官又在垂头丧气的忏悔着。自从林务官下了一条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之后,他就一直这样唉声叹气。这天,他又在忏悔了:“哎!都怪我,让你们去打扫森林,把灌木统统砍光,使动物,植物,人类没有新鲜的空气。我又让你们去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面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使树木,花草失去了营养,枯萎了。而且我还让小动物无家可归,让小动物们没有食物,饿着肚子,慢慢死去。哎!我真后悔。我要发动全部人,一起去栽花,植树,使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芳香,让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家……”啊!我明白了: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我们如果不按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25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忏悔录》读后感《忏悔录》读后感1000字这几天一直在读卢梭的《忏悔录》,它被归结为一种经典名著,可是我读过后感觉收获不大。我不知道为什么为翻译成“忏悔录”,卢梭好象也没有什么值得忏悔的吧。从它的英语名称"The Confessions"来说,翻译为“坦白性传记”也许更恰当。读这本书时,能支撑我一直读下去,并直到读完的是他与瓦朗夫人的关系进展。卢梭从小失去母亲,父亲也因打伤一贵族而逃亡他乡,他从小不得不四处流浪,食不果腹,甚至沾染了诸多流氓无赖习气的浪子,在他16岁生活无着、走投无路的时候,神甫蓬韦尔先生建议他去投靠瓦朗夫人。他说:“她是一位非常仁慈的好夫人,她能把别人的灵魂从她本人已摆脱了的错误中拯救出来。”那时瓦朗夫人已经28岁,他称他为“妈妈”,其实他们的关系是情人关系。在卢梭成长的过程中,瓦朗夫人无私地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钱财无怨无悔地支持着卢梭,即使卢梭最不可思议的举动,瓦朗夫人给予的都是宽容。瓦朗夫人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她利用一切关系帮助身份卑微的卢梭,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正是瓦朗夫人无私的爱成就了卢梭。在卢梭眼里,瓦朗夫人是一位温柔的母亲、一位亲爱的姐姐、一个迷人的女友,他始终如一地这么看待她,在他的心里也只有她。就像书中所说:“所有别的女人受到我的钟爱皆因姿色使然,一旦没有了姿色,我的爱也随之消失;但妈妈却不然,尽管她会变得又老又丑,可我的爱却不会减退。”后来卢梭厌倦了城市生活,同时他的健康状况颇令人担忧,瓦朗夫人同意与卢梭一起去偏僻的郊区生活,在瓦朗夫人的悉心照料下,卢梭的健康得到了恢复,在尚贝里郊外的沙尔麦特,卢梭度过了他生命中最为幸福的自由时光。可是由于身份地位的悬殊,虽然他们俩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也没有走到一起。可最后,瓦朗夫人因为交男友不慎,没有听从卢梭的劝阻,离开卢梭后生活很凄惨,所有的财产都被人骗走了,丈夫对她很粗暴,最终郁郁而终。卢梭听说了她的处境,好象只是只是给她经济上一点资助,也没有去看她。但是,卢梭倒是去了好几次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1928年,人们甚至按照卢梭的意愿,在她和卢梭相遇的地方竖起了黄金的栏杆,以纪念卢梭与瓦朗夫人相遇200周年,供后人瞻仰凭吊。瓦朗夫人是幸运的,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恩人,作为一个人。看完这本书后,眼前便挥不去黄金的栏杆,想像周围的景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知有一天,我会不会在心中为别人树起一个栏杆?知与遇,很难,很难!在当前已经不再蔚蓝、不再纯洁的感情天空下,如果还有一双眼睛与我一同哭泣与拼搏,那么泪水与汗水的倒影中必会映出丝缕金黄,那么生活就值得我为之拼搏吧。《忏悔录》读后感1000字近来我又读了一遍法国启蒙作家卢梭的《忏悔录》(陈筱卿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上下两卷共十二章,中译本634页,洋洋五十余万字,一口气读下来,看得我俩眼朦胧。随着卢梭叙述的文字河流,我又一次漂进了他丰富而传奇的心灵之海,不由自主地陷入思想与情感的漩涡里,拜倒在上帝的脚下,发出深沉的喟叹——忏悔吧!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面对周遭无数的恶毒攻讦,他毅然拿起了如椽巨笔,写下这部自传体的《忏悔录》,把自己赤裸裸地剥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看到一个完完全全真实的卢梭自我。胜过任何的辩解与粉饰,所有的人面对这个真实的灵魂,都沉默不语。因为人们在他面前就如在一面纤尘不染的平镜前一样,照射出了自己灵魂的卑污与丑恶。正如卢梭所云:我如实地描绘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可鄙可恶绝不隐瞒,是善良宽厚高尚也不遮掩:“我把我那你看不到的内心暴露出来了。上帝啊,把我无数同类召到我周围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丑恶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可鄙而羞愧。让他们每一个人也以同样的真诚把自己的内心呈献在你的宝座前面,然后,看有谁敢于对你说:‘我比那人要好!’”我是没有这样的勇气的。在世人面前我展现给大家的形象,决不是我的全部。有许多东西,它们深藏在我心灵的深处,只有我一个人面对自己时,才有可能浮现。像卢梭那样冷酷地解剖自己,是需要非常的胆量与勇气的。早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心惊肉跳地读着卢梭的《忏悔录》,,因为我读出了自己意识深处那么多的黑暗的洪流。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在日记本上反省、忏悔、自律、自强,自己要对自己真实。不知有多少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面对苍穹,寻找上帝的光芒。我曾经数次把一摞摞厚厚的日记本点燃,企图在灰飞烟灭之中,消灭那个可怕的魔鬼。如果把所有的日记搜集起来,也许也是一部属于我的《忏悔录》。而今我再一次读着《忏悔录》,我的心跳得更加厉害。检视自己成人之后的将近十八年的心灵历程,我发现我更加无法面对卢梭这面镜子。有更多的黑色洪流,不可阻挡地向我涌来,几乎淹没了我。我徒然地挣扎,甚至甘心情愿地投入洪流的怀抱。犹如从恶梦中惊醒一般,我蓦地坐起,张开双臂,渴望拥抱光明与希望的抚慰。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谁还能够像你一样真实地忏悔?在告别尘世的那天,谁还能够像你一样安然地入睡?就如今日在电脑前写着这些文字将要贴在博客上面一样,我还能够面对远朋近友,有足够的勇气对他们说:“这就是我真实的自己”吗……卢梭,你让我再一次发出深沉的喟叹——唉!《忏悔录》读后感1000字先提前说一下,这还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免得看我后面写的东西被误导了。卢梭是个很感性的人,虽然他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他的才华,也不影响我觉得这个人的可爱、感性、热情、真诚还有可怜。我也并不想说如果他不怎样就不会怎样了,因为如果他没有这些,他也就成不了这个为我们写《忏悔录》的卢梭了。早在去年学《欧洲文化入门》时就对卢梭有了很深的印象,书上的名人很多,但我对卢梭及他的《社会契约论》印象最为深刻(可能部门原因是里面有两个人写《社会契约论》同时他的名字发音和英国的罗素很像,为了把这些彻底区分开来,我多下了点功夫吧!嘿嘿)。最近看了卢梭的《忏悔录》,也算是浅浅地知道了这个大文豪简单而又平凡的一生吧!虽然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地简单与平凡,但是作者本人却有意将所有的事都清描淡写!打个比方吧,法国国王的岳父荷兰国王写了篇文章,他觉得其中有不妥之处,就直接写了封信给荷兰国王为其指明了,虽然他反复强调写信的时候是如何惶恐,其措辞是如何委婉,生怕得罪国王云云,但是回头想想单就他有这胆量写信就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何况当时他还年轻并不是十分有名。我还在其书上摘了一点内容下来,当然他的书能摘的东西是很多的,只是我懒嘛,也就仅摘了些特别能让我引起共鸣的东西。其开篇他就写道“万能的上帝啊!我揭去了我内心的一切伪饰,和你亲眼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无数的同类众生召唤到我跟前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缺陷而羞惭。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袒露自己的心灵中的秘密,看谁有勇气说:‘我比这个人好!’”我是很赞成他的这种超强的自信心啦,也看到了他书中所描述的自信心的来源,但是却不能完全认同。因为这始终是他自己的主观看法,我没有听到反方意见,而他又是那么地敏感,拥有所有名作家所共有的特点:天赋过人、敏感、细腻而又容易受伤;另一原因就是这只是他那个时候的法国人,就我所知,咱们国家的古人要是写出忏悔录来,比他更好更高尚的人还是蛮多的,特别是一群爱国之士如戚继光、文天祥、岳飞、杜甫等,我就不多举了,文学水平有限,怕说多错多。当时的法国社交界还真是一个蛮奇怪的圈子,那时的名流贵妇们是流行包养情人的,而她们的丈夫们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知情的,甚至以老婆包养的情人的身份而自豪,这不光是这本书里出现的,同期的其它法国作品里也都有,我不得不说这感觉很奇怪,也很变态。可能我看的书不多,但同期的英美作品里比较少看到这样的,即使有写也相对比较隐晦,所以这也总是让我更认同英国的文化一些。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1200字以上 高一 读后感
-
《忏悔录》读后感《忏悔录》读后感500字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我大学读的第一本文学书,大学的我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记得那时任老师教我们西方外国文学,当时考试的要求就是要我们读一本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于考试压力所以选择了《忏悔录》,但是后面的研读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渐渐的接受文学书籍。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实的生平。尤其是书中对耶和华的信仰,是那么的执着。对于我这种无神论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们是怎么从无信仰到执着信仰的。在《忏悔录》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会了自然的规律,就破坏了我们和自然之间应有的关系。”这里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其实这也暗示我们,孩子出生到社会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产物,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他改变他自身带出来的本性。这对于幼师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园,总是担心幼儿不听话,调皮,导致安全出现问题,于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不允许他们做这个,不允许他们玩那个,其实他们只所以调皮,那是因为他们好奇心的本性而导致的,我们一致的压迫会不会改变孩子们原本的天性呢?而且他很注重在书中,他没有隐瞒也没有夸耀,没有焦躁也没有自卑。我们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也常常受人告诫和告诫人:后果自负。也许自己的人生路途是一错再错过来的。《忏悔录》读后感500字《忏悔录》在“书页上还散发着油墨味道的时候就震惊了全人类——因为它的思考、真诚和那些不加掩饰的人类的缺点”。——马克思(德)我总认为伟大艺术家们的心是真挚、透明的,是能够和普通老百姓的心彼此相通的。我不是艺术家,可我有一颗很艺术的心。读伟大作家的书,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和作家的灵魂是如此的和谐。时间算什么,它终究无法隔断通过书籍传递着的心与心的交流。让?雅克?卢梭距离现在有两百多年了,我刚刚读完他的《忏悔录》,心却还没有从他的灵魂深处走出来。我一边独自散步在喧哗的大街上,一边思索着卢梭,感知着卢梭。作者所描绘的是自己“独一无二的肖像”,“是依照人物的真实形象及全部真实情况一丝不苟地描绘而成的。,”看过不少的自传性质的书,但都觉得很私人,即使很真诚地披露了自己的某些缺点,但引不起我的共鸣、也就是说他(她)的缺点不具有共性;或者书中的真诚是变相的炫耀,令人不舒服;或者根本就没有勇气去真诚,思考也没有深度,只在哗众取宠;或者就是钻进个人的狭小的天地,不注意读者的感受,等等。反正,很难有哪一部作品能如此打动我的心,引起我的共鸣,每每有感同身受之感。他所披露的缺点我也大多数是有的,也许他的经历和我不同,这都没关系,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碰到的各种人生问题是大同小异的。或许通过再读《忏悔录》能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扩大视野等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从某种程度来说,读他就是读我自己,虽然我不具有他的才华,但我有他的缺点,这无疑对我更具有意义。《忏悔录》读后感500字第一次与她单独在“一起”;在里昂睡街头的座椅;在天文台上研究各个星座;把时间消遣在自己的小屋中寻找治愈心灵创伤的药物——卢梭,一个叙述生活和成长的法国作家,一个让我敬仰的法国人物。“我如今要做一件从前没有人做过,并且也不会有人敢做的事。我想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自己。”这是懊悔录的经典开场白,在政府和学界的乃至朋友的都背叛他时,他选择把自己的一生完整的写下来,让世人明白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我的读到中,我认为他是一个直率、感性、热情的人,他从没有约束自己,只是放任自己的思想去完善自己的生活。描述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他没有隐瞒任何事,甚至是自己的爱情、、、、、、。他非常的骄傲但在骄傲中有多少的流露出了卑微的感觉,当我翻阅着这本记录了他爱情亲情和友情的书时,我不禁也想起了自己。自己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是充满了正义与光明的微笑,还是因为自己的无能而造成的社会对你的嘲笑,是啊!这两种都是笑,可你认为这两种笑是一样的么。那么你错了当你受到别人对你的微笑,那说明你改变了命运。可当你受到别人对你的嘲笑是,这说明你将一辈子被命运牵着鼻子走,就已经说明你的人生结束了。在这位法国作家的一生中,我看到了人哪丑陋的一面,我看到了一个人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一切的结果,让我明白,当一个人揭开他丑陋的面纱时,那张冷酷无情的脸是多么的可怕!1200字以上 六年级
-
忏悔录读后感【篇一:《忏悔录》读后感】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卢梭开始写这部自传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但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卢梭的精神源头,而且更重要地,已成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园,在坠落之后剩下的就是怅然回望,以及不自觉的对童年感情的模仿。追求纯粹的情感上的满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理性终其一生也未能成熟。卢梭的情感如此细腻,性格如此敏感,休谟形容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识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种天赋,为了肯定自己所特有的道路,他必须把情感作为最高的价值。卢梭写的是“忏悔录”,却把一根绳索吊在了听他忏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现在也有人拿一根绳子去要求别人忏悔一样。【篇二:《忏悔录》读后感】“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似乎一直在警示着我们一些东西,却又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近日,我从《忏悔录》(武汉市部分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忏悔材料选编)一书中看到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在被审查期间所作的反省和悔罪记录,看完了这些领导声泪俱下的忏悔,心中颇有感触。这本书将一个个罪大恶极的贪官大肆倾泻着眼中充满悔意的泪水,陈述着自己那丑陋的恶行,自己心中不禁感到十分愤慨、无奈和悲哀。愤慨的是百姓的父母官成了欺诈百姓,危害社会的败类;无奈的是官员贪污腐败日益严重,难以遏制;悲哀的是“官”已经迷失了自己的定位。一部部《忏悔录》堪称一部部贪官成长史,他详细介绍了官们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堕落的,一个个贪官腐官后悔的陈述着自己那大同小异的堕落史,让我们明白了官场上那一个个黑暗的镜头,也明白了曾经的天子骄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腐败和堕落的。一、思想堕落“收点烟酒、拿点小红包不算大错,只是礼尚往来,是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打点牌、收点底子钱不算大事,只是业余爱好,是当今社会的惯例”、“糊涂的想法驱使我动了歪心思,一步一步地滑向受贿犯罪的泥潭”、“这一宗旨意识是正确世界观的体现,是人的行为指南的灵魂,丢失了这个灵魂,在行为上就找不到北”。一些官员拥有权力后,就忘记了时刻保持思想的先进性,认为学习那些东西已经过时了,导致官员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堕落,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官员最终走向深渊。因此,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金钱、权利的诱惑《忏悔录》中许多官员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大肆收取钱财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金钱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他们走到今天,是从逢年过节收受红包、购物卡开始的。用防洪的术语来解释,那就是大堤如果出现散浸不及时排除,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管涌,如果发现管涌不及时排除,就会造成溃口,一旦发现溃口势必影响到大堤的安全,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人的贪欲、对金钱的追求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许多官员政治生涯接近尾声时,竟然守不住清廉,守不住原则,守不住底线,而导致晚节不保。因此,党政领导干部一定要经常敲响廉洁自律的警钟,要时常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照照镜子,洗洗澡;要反复告诫自己,违纪违法的事做不得,不正当的钱收不得,高压线碰不得,要坚守原则,坚守底线,坚守清廉,不要越雷半步。“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别人对自己的情谊,看上的是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是赤裸裸的利益,绝非真感情”、“如果我不是手上掌有权力,他们会送钱给我吗?他们看中的不是你这个人,他们看中的是你的位置,是你能给他们带来好处”。这些鲜活的例子给我们警醒。中国自古就有深厚的权利本位观,有权就有势,有权就无所而不能,一些官员在追逐权利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因此,官员对金钱、权利等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再重蹈覆辙,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赋予的,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认真通读这22篇典型性的忏悔录,让我切身体会到这些领导干部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心灵轨迹。究其原因,除了家庭、环境和他们的误判、误交误事等客观原因外,最重要的是他们主观上的“五放”:放松了党性锻炼、放缓了学习改造、放弃了廉政底线、放开了个人私欲、放任了小贪大祸;倒在了小恩、小惠、小事、小节、小理“五小”中;栽在了老板、老表、老乡、老友、老婆五样人手中;输在了义气、习气、底气、直气、脾气“五气”上。我为腐败者的沉沦感到痛心疾首,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肩负的职责重担。“志当存高远”,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誓词、行动就紧紧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任何时期都不能忘记,应时刻铭刻在心中。【篇三:《忏悔录》读后感作文】近来我又读了一遍法国启蒙作家卢梭的《忏悔录》(陈筱卿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上下两卷共十二章,中译本634页,洋洋五十余万字,一口气读下来,看得我俩眼朦胧。随着卢梭叙述的文字河流,我又一次漂进了他丰富而传奇的心灵之海,不由自主地陷入思想与情感的漩涡里,拜倒在上帝的脚下,发出深沉的喟叹——忏悔吧!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面对周遭无数的恶毒攻讦,他毅然拿起了如椽巨笔,写下这部自传体的《忏悔录》,把自己赤裸裸地剥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看到一个完完全全真实的卢梭自我。胜过任何的辩解与粉饰,所有的人面对这个真实的灵魂,都沉默不语。因为人们在他面前就如在一面纤尘不染的平镜前一样,照射出了自己灵魂的卑污与丑恶。正如卢梭所云:我如实地描绘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可鄙可恶绝不隐瞒,是善良宽厚高尚也不遮掩:“我把我那你看不到的内心暴露出来了。上帝啊,把我无数同类召到我周围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丑恶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可鄙而羞愧。让他们每一个人也以同样的真诚把自己的内心呈献在你的宝座前面,然后,看有谁敢于对你说:‘我比那人要好!’”我是没有这样的勇气的。在世人面前我展现给大家的形象,决不是我的全部。有许多东西,它们深藏在我心灵的深处,只有我一个人面对自己时,才有可能浮现。像卢梭那样冷酷地解剖自己,是需要非常的胆量与勇气的。早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心惊肉跳地读着卢梭的《忏悔录》,因为我读出了自己意识深处那么多的黑暗的洪流。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在日记本上反省、忏悔、自律、自强,自己要对自己真实。不知有多少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面对苍穹,寻找上帝的光芒。我曾经数次把一摞摞厚厚的日记本点燃,企图在灰飞烟灭之中,消灭那个可怕的魔鬼。如果把所有的日记搜集起来,也许也是一部属于我的《忏悔录》。而今我再一次读着《忏悔录》,我的心跳得更加厉害。检视自己成人之后的将近十八年的心灵历程,我发现我更加无法面对卢梭这面镜子。有更多的黑色洪流,不可阻挡地向我涌来,几乎淹没了我。我徒然地挣扎,甚至甘心情愿地投入洪流的怀抱。犹如从恶梦中惊醒一般,我蓦地坐起,张开双臂,渴望拥抱光明与希望的抚慰。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谁还能够像你一样真实地忏悔?在告别尘世的那天,谁还能够像你一样安然地入睡?就如今日在电脑前写着这些文字将要贴在博客上面一样,我还能够面对远朋近友,有足够的勇气对他们说:“这就是我真实的自己”吗?卢梭,你让我再一次发出深沉的喟叹——唉!【篇四:《忏悔录》读后感】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这是卢梭先生最激励我的一段话,他直接写出了他的心声,他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那个时代真正的他还有那个时代一个普通人民所有的压力。上帝造人的时候,给我们一双眼睛看外部的世界,审视内心的智慧之眼则是这颗忏悔的心。如果说读蒙田让我心灵安详闲适,读卢梭则使我悲天悯人。卢梭觉得前辈作家蒙田还坦白得不够,他说蒙田虽然也讲了自己的缺点,却把它们写得相当可爱。看起来像是自责,但是却是自赞。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警句:“没有可憎的缺点的人是没有的。”在忏悔录里,他写了他的吝啬,他的偷盗习惯,他对朋友的背叛,他说的谎行的骗。由于作者的亲身经历,他有条件在这部自传里展示一个平民的世界,让我们看到十八世纪的女仆、听差、农民、小店主、下层知识分子以及卢梭自己的平民家族:钟表匠、技师、小资产阶级妇女。把这样多的平民形象带进十八世纪文学,《忏悔录》就是这样一个激进的平民思想家与反动统治激烈冲突的结果。它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己不仅是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是对统治阶级迫害和污蔑的反击。它首先使我们感到可贵的是,其中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总之,一种高昂的平民精神。《忏悔录》中那种平民的自信和骄傲,主要还是表现在卢梭对自我形象的描绘上。他在那个充满了虚荣的社会里,敢于公开表示自己对于下层、对于平民的深情,不以自己“低贱”的出身、不以他过去的贫寒困顿为耻,而宣布那是他的幸福年代,他把淳朴自然视为自己贫贱生活中最可宝贵的财富,他骄傲地展示自己生活中那些为高贵者的生活所不具有的健康的、闪光的东西以及他在贫贱生活中所获得、所保持着的那种精神上、节操上的丰采。卢梭在《忏悔录》中写十八世纪这个阶层的精神状况、道德水平、爱好与兴趣、愿望与追求。在这里,卢梭致力于发掘平民的精神境界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自然淳朴的人性、值得赞美的道德情操、出色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生活趣味等等。他把他平民家庭中那亲切宁静的柔情描写得多么动人啊,使它在那冰冷无情的社会大海的背景上,象是一个始终召唤着他的温情之岛。他笔下的农民都是一些朴实的形象,他遇到的那个小店主是那么忠厚和富有同情心,竟允许一个素不相识的流浪者在他店里骗吃了一顿饭;他亲密的伙伴、华伦夫人的男仆阿奈不仅人格高尚,而且有广博的学识和出色的才干;此外,还有“善良的小伙子”平民乐师勒·麦特尔、他的少年流浪汉朋友“聪明的巴克勒”、可怜的女仆“和善、聪明和绝对诚实的”玛丽永,他们在那恶浊的社会环境里也都发散出了清新的气息,使卢梭对他们一直保持着美好的记忆。另一方面,卢梭又以不加掩饰的厌恶和鄙视追述了他所遇见的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中的各种人物,首席法官西蒙先生是“一个不断向贵妇们献殷勤的小猴子”;教会人物几乎都有“伪善或厚颜无耻的丑态”,其中还有不少淫邪的色情狂;贵妇人的习气是轻浮和寡廉鲜耻,有的“名声很坏”;至于巴黎的权贵,无不道德沦丧、性情刁钻、伪善阴险。在卢梭的眼里,平民的世界远比上流社会来得高尚、优越,他曾说“只有在庄稼人的粗布衣服下面,而不是在廷臣的绣金衣服下面,才能发现有力的身躯。装饰与德行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这种对“布衣”的崇尚,对权贵的贬责,在《忏悔录》里又有了再一次的发挥,他这样总结说:“为什么我年轻的时候遇到了这样多的好人,到我年纪大了的时候,好人就那样少了呢?是好人绝种了吗?不是的,这是由于我今天需要找好人的社会阶层已经不再是我当年遇到好人的那个社会阶层了。在一般平民中间,虽然只偶尔流露热情,但自然情感却是随时可以见到的。在上流社会中,则连这种自然情感也完全窒息了。他们在情感的幌子下,只受利益或虚荣心的支配。”卢梭自传中强烈的平民精神,使他在文学史上获得了他所独有的特色,法国人自己说得好:“没有一个作家象卢梭这样善于把穷人表现得卓越不凡。”他告诉读者,他从自己那充满真挚温情的平民家庭中获得了“一颗多情的心”,虽然他把这视为“一生不幸的根源”,但一直以他“温柔多情”、具有真情实感而自豪;他又从“淳朴的农村生活”中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好处”,“心里豁然开朗,懂得了友情”,虽然他后来也做过不够朋友的事,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友情与功利之间选择了前者,甚至为了和流浪少年巴克勒的友谊而高唱着“再见吧,都城,再见吧,宫廷、野心、虚荣心,再见吧,爱情和美人”,离开了为他提供“飞黄腾达”的机遇的古丰伯爵。在他看来人具有自己的本性,人的本性中包括了人的一切自然的要求,如对自由的向往、对异性的追求、对精美物品的爱好,他过着贫穷的生活,却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他很早就对读书“有一种罕有的兴趣”,即使是在当学徒的时候,也甘冒受惩罚的危险而坚持读书,甚至为了得到书籍而当掉了自己的衬衫和领带。他博览群书,长期的读书生活唤起了他“更高尚的感情”,形成了他高出于上层阶级的精神境界。他处于反动黑暗的封建统治之下,却具有“倔强豪迈以及不肯受束缚受奴役的性格”,敢于“在巴黎成为专制君主政体的反对者和坚定的共和派”【篇十一:《忏悔录》读后感】这次的内容大概是卢梭从一个天真的少年到他事业有成的这段时间的事。经过这一段的阅读,对一个现象很感兴趣,那就是我感到卢梭的部分心理活动和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与我极其的相似。我这么说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也有成为一个伟人的天资,而是说一些感情,或者是心理反应或情感,可能是组成一个人内心情感或个性的基本因素。我想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里我占且就叫它”七巧板“理论吧。就想是七巧板一样,几种同样的普遍的情感,经过不同的组合,演变成了千千万万种不同的个性。又或者可以说是乐高玩具,几个简单重复的积木似乎可以拼接出整个世界。最开始这么意识到这个理论,是因为我之前产生了这么一种认识,即人人都一样。意思是世界上其实没有多少比你笨或是比你聪明的人,一个人每多一个缺点,都会有一个相应的优点作为补偿,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天才也是有的,不过个人认为比例较低,否则就不会被称为天才了。所以说,既然认识到卢梭与我一样,一个几百年前的欧洲人与一个几百年后的中国人一样,那么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是差不多的呢?我认为是的。虚荣与自我保护,也许是人天生就拥有的一个特质。至少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自我保护我肯定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细胞中的。但是在这里,虚荣与自我保护之间的界限似乎很模糊。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关的两个概念,其实是相通的。我这里所说的自我保护,并不是物理上的保护,而是精神的一种自我保护。在一个人受到攻击时,这里当然也包括精神的打击,通常情况下,大脑都会给出一个应对的信号。在我所读到的卢梭的忏悔录中,他即使用文章给予了攻击他的人以反击。在这里,既可以是认为是在他的角度对整件事情的理解,又可以认为是他对于攻击他之人的批判。所以在他的著作之中,即使是他真的认为他已经做到了公平公正,他也有自我辩解的成分。这能不能叫做虚荣呢?虚荣心是一种表面上追求荣耀、光彩的心理。在这里,我想这个判定的界线是模糊的,所以应该是既是又不是吧……【篇十二:《忏悔录》读后感】我拿到的这个版本没有附录书中提到的,卢梭本人提供的大量书信和文献资料,即使如此,读这本书是个困难的过程,从头至尾,我几乎处处感受阅读过程中进行着与一个诡异头脑的较量。这种较量很难称之为愉悦。在读到第二百页的时候我本来想扔了它,幸亏又咬了咬牙,才没错过对我非常有用的第一部的结束部分,和第二部的开头部分。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的人物,主要就是通过这部自传推动和启发了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革命的开始,卢梭本人说“这是一幅仅有的,也许是永远不会再有的唯一的肖像,是按真实形象及其全部事实确切无误的描绘成的”然而我的感受却不是这样,我觉得卢梭所说的真诚,只是对于自己辩解和事件剖析的真诚。并不是出于对真实的真诚。甚至不是对内心的真诚。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应该是离大革命前的法国太遥远了,不了解其历史面貌和社会阶层,读这本书没有多少带入感。《忏悔录》的上下两部,我完全可以当成两部不同的书,上部要稍微有趣一些,讲述了卢梭从一个钟表匠的儿子,到流浪汉,四处寻求贵族保护和生计,后受华伦夫人的庇护。读到其中一些游历四方、接触各阶层人士的经历令人兴奋。但深受后现代文学艺术影响的人对其中的文学意味实在没什么兴趣,事实上,为了叙述上的平均,卢梭压缩了其优雅的文笔,或者文字中那种遥远的贵族腔调和我的气质没什么共同之处,读起来没劲儿。还有描写自己对华伦夫人的俄狄浦斯情结,充沛的情欲,情感太过泛滥。下半部分出现的众多例如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思想泰斗,但由于是自传,卢梭只是依据自身立场判断他人。并且站在他的高度上,他笔下的这些人物似乎也没有复杂的人性。甚至也没有进行什么描写,基本上是事件的记录,所以汉译本中要是去掉书信往来的附件,是太大的损失。与百科全书派的决裂。卢梭反复讲述着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产生芥蒂的事件经过。但整个读完还是能感觉到他们本质还存在着重大原则的分歧。第一次见到一个作者在书里流了这么多的泪水,为他遇见的每个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绵长而伤感的眼泪,卢梭在情感方面的敏感和脆弱时惊人的。至少在二十五岁之前,他的智商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情商远远低于常人,不知道着算不算书里的缺点,对于华伦夫人的美貌和人品,对于自己与她的情欲,卢梭不吝笔墨。读的人头晕目眩,他还是有一篓子情感要抒发,在与百科全书学派决裂后,他也几乎与所有的贵族保护人和社交圈子决裂,对此他的忏悔往往是“因为我有一颗水晶般的心”之类的话,有点不痛不痒,我总觉得卢梭本人也难辞其咎,即使他写了忏悔录这样的大作,也不意味着他的忏悔是完全真实的,他以为他做到了这一点,但还是很难说服我。譬如与狄德罗决裂的起因仅仅是因为狄德罗新书里有一句话貌似影射了隐士生活的不正确,冒犯了正在退隐庐隐居的他。卢梭为此在书中开始了对狄德罗的批评。直至后来彻底决裂,提到退隐庐,是由卢梭的另一位保护人埃皮奈夫人送给他的,当然到后来,跟这位夫人,他也因为些琐事绝交了,卢梭在退隐庐前后的生活极为重要,奠定了一个最伟大思想家的基础,他在这里写出了《爱弥儿或论教育》《社会经济学》和《感性伦理学》的部分草稿,在此之前他已因《论科学和文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爆得大名。而他自己与泰蕾兹所生的五个孩子,却被不愿意承担抚养义务的他分别送进了疗养院,并且他对此事的忏悔(如果算有的话),一笔带过,“既然是时髦的做法”“没见过面得孩子谈不上父爱”。对于泰雷兹,他也一直认为根本没有爱情,并且有一段冗长而诡异的自我解释,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与社交圈子一些重要人士的决裂,好像也与卢梭的喜欢诛心和自尊心过强的性格有关。这或许是他追求自由的性格使然,或许只是一个无私追求公理和正义的伟大灵魂的自私一面。通过忏悔录评价卢梭的为人意义不大,因为他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大致意思是对于宗教,或者道德方面,只是管好自己就好了。上下部结合处的那些段落,卢梭详细记录了自己自学的一些方法,在他的流浪生涯中,学习基本上是和一些贵族知识分子偶尔的交谈,加上如饥似渴、不加选择的阅读,使得他掌握了些散漫不成体系的知识和蹩脚的学习方法。但是通过在乡间居住的几个月,他用理智的自学完成了对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并锻炼了独特而强大的思辨能力。这一段非常有用处,要是对整本书没兴趣,也应该把着两页抽出来反复看看,确实很有帮助。卢梭本人从对音乐、植物学、物理、文学等各种杂七杂八的爱好转为对形而上学的研究应该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本书是从图书馆借的,等会要还回去,鉴于看完之后完全没有摸到门路,个人感受和通常对于本书形成的定论大有出入。我决定买一本以后慢慢翻看。不过我已经确定,在文学方面,想完全再现经验的真实的努力不仅会失败,做到了也没意思。1200字以上 初一 读后感
-
忏悔录读书笔记分享忏悔录读后感上个周末去上海书城,本来准备再读一遍《基督山伯爵》,记得高中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发现然后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没收的那本还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悲愤之情。至于这本书资料,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次在书城没有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买了法国著名作家让。主角卢梭的《忏悔录》。当时大致看了一下译者的序,觉得不错,而且作者的名字也蛮有意思。买回家仔细一读,便发现又是一本完全贴合我胃口的好书。在我准备开始好好读书的时候,本着世界名著的标准,非经典不读,所以从红与黑到远大前程,再到此刻的忏悔录,没有一本不是世界文学璀璨的宝石,而且我也对这几本书的资料题材都个性喜欢。“我此刻要做一件以前没有人做过,而且以后也不会有人敢做的事。我要把一个人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这是忏悔录的经典开场白。主角卢梭晚年受到了无情的政治迫害,甚至文学界的朋友都还是背弃他。最后他最后决定把自我的一生完完全全地写出来,让世人和读者来决定,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哲学家的智慧和作家流畅的文笔,所以最终他实现了他的目标。无论是他的卑鄙龌龊,还是他的品德高尚,他全部一笔笔真实地写入了《忏悔录》。如他第一句所言,以前没有人做过,即使过了两百多年的这天,也没有人敢做。而他把自我的丑恶一面写下来,并没有对他的形象有太多负面的影响,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他的伟人地位完全被《忏悔录》一书坚实地奠定下来。我刚看完了《忏悔录》的青年部分,也就是和主角卢梭一齐重温了他的青年时代。他的很多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都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他有两面性,有时候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有时候会没有理由得变坏,幸运地是,他最后还是能够重新回到正确的方向,而没有一向堕落。我觉得自我的童年和青年在这一点一样,我自我的本性也是十分善良,但是在高中时代也堕落过,做过很多坏事。最后也能自我改正过来。实际上还是因为环境,环境确实能够对人的行为构成极大的影响。主角卢梭也喜欢女孩子,而且对自我喜欢的女人显得感情个性丰富,容易动情。但是又十分拘谨,有一次很深刻的恋爱,即使最深的接触就是吻了那位小姐的手。但这次恋爱给他带来的快乐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它人以吻手开始的恋爱。不能否认,这一点我也和他一样。我和他一样从内心里就完全没有其它的想法,而已经能在交往中享受到极大的精神快乐了。主角卢梭有一段对女人的见解,一些自以为很聪明的女人喜欢用询问的方式来了解男人的内心,而实际上这会使男人产生本能的反抗,只会用谎话来欺骗她们。相反会对她们产生反感。我完全赞成他的这个观点。他确实有极强的对人性的观察力。还有一点性格我也和主角卢梭及其相似,就是不喜欢别人来教自我。用主角卢梭的话来说,就是担心在别人教我的时候担心听不懂,而不懂又要装着听的懂。最后还是没懂,所以我们都喜欢自我看书学习。还有一点就是反应很慢,这一点很可爱,但是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缺点,我们对人都有很强和很敏锐的观察力,在某次谈话结束后很久后,谈话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每个人的神情都能准确的回忆起来。可惜在过程中我们都有很慢的反应。这让我们看起来比实际上要笨,真正的才能被隐藏起来了。他对金钱的看法也和我一样,我也从来没有对金钱苦恼过。我完全统一他的观点:金钱有两种,我们口袋里的金钱是让我们持续独立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正在争取的金钱是让我们成为奴隶的一种工具。所以有时候他对自我的钱很控制,但是从来不羡慕不是自我的金钱。对待金钱上,我也和他完全一样,在能够保证生活下,我甚至要更大手大脚,也许来自于对自我的自信,从来不担心没有钱的生活。总而言之,从主角卢梭的青年时代,我看到了很多和我相似和相同的优缺点。很多很多那里都说不完。他在青年时期也碰到过很多善良的劳动人民,他们给他带给过无私的帮忙。劳动阶层的人在他笔下得到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这也勾起了无数我小时候的回忆,有一次离家出走,走了很远,之后迷路了。一个捡垃圾的老头帮忙我,他帮忙联系家里人,我最后得以安全回家。另一次在火车上,因为我没有座位,有善良的老爷爷老奶奶给我零食吃,而且她们的孙女还主动给我在泡面时让座。这些微小的善举都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角卢梭问,为什么在我青年时代能够接触到那么多善良的人,而在我成年后接触到的确很少了呢?他明白,因为那是不一样的阶层。贵族阶层的人性要少了淳朴和热情,更多的是争夺利益时的卑鄙和无耻。主角卢梭没有对自我的性格多做评价,他将这个权利留给了读者。我觉得他的青年形象十分真实,很多缺点大家也有,但是有很多性格特点和一般孩子不一样。这样也是他能够取得之后的成就的一个原因。1200字以上
-
卢梭的忏悔录读后感《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哦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卢梭开始写这部自传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但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卢梭的精神源头,而且更重要地,已成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园,在坠落之后剩下的就是怅然回望,以及不自觉的对童年感情的模仿。追求纯粹的情感上的满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理性终其一生也未能成熟。卢梭的情感如此细腻,性格如此敏感,休谟形容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识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种天赋,为了肯定自己所特有的道路,他必须把情感作为最高的价值。卢梭写的是“忏悔录”,却把一根绳索吊在了听他忏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现在也有人拿一根绳子去要求别人忏悔一样。卢梭是法国第一个最勇敢的平民思想家。他出身贫寒,年轻时代长期处于奴仆地位。罗素这样的贵族子弟当然不会去偷钮扣,罗素的子女当然也不用进孤儿院。卢梭跟一个地位低贱的女侍结婚,这也被罗素拿来进行了一番精神分析,意思是卢梭只有在下贱的女人面前才能得到一种完全的自信。我对罗素一向敬仰,但这一次我觉得罗素讲话未免刻薄了一点。在法国大革命前,逆向等级的婚姻是不被允许的,他与华伦夫人的关系不可能为当时的婚姻制度许可。上帝造人的时候,给我们一双眼睛看外部的世界,审视内心的智慧之眼则是这颗忏悔的心。如果说读蒙田让我心灵安详闲适,读卢梭则使我悲天悯人。卢梭觉得前辈作家蒙田还坦白得不够,他说蒙田虽然也讲了自己的缺点,却把它们写得相当可爱。看起来像是自责,但是却是自赞。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警句:“没有可憎的缺点的人是没有的。” 在忏悔录里,他写了他的吝啬,他的偷盗习惯,他对朋友的背叛,他说的谎行的骗。谈到卢梭不能不提到华伦夫人。如果没有这个杰出的女性慷慨仁慈的培养和经济支持,历史上就不会有这位卢梭。他在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并写作。年长卢梭11岁的华伦夫人出身于一个古老的贵族世家,她很年轻的时候就结了婚,婚姻并不美满。她逃到法国, 法王便把华伦夫人收留在他的庇护之下,并且给她一千五百银币的年金。风姿绰约的华伦夫人是一个有非凡智慧的女人,她成了卢梭的庇护人、老师、情人及知心的朋友。从一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卢梭是如何痴恋这个可爱的女人的:一天吃饭的时候,华伦夫人刚把一片肉送进嘴里,卢梭便说上面有一根头发,华伦夫人将肉吐到盘子里,卢梭用叉子叉起来,飞快地吞下肚去。因为这是一场超越肉欲的情感,所以卢梭、华伦夫人及夫人的男管家阿奈之间的三人恋情也充满了柔情蜜意。卢梭的晚年孤独不幸。由于《爱弥尔》一书的出版,被当局者视为异教邪说,因此最高法院判决将已出版的《爱弥尔》全部烧毁,并立即通缉卢梭。再加上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不如意,令卢梭在精神上的状态近乎疯狂。他疑心重重,不得安宁――水果商减价卖给他蔬菜,以施舍来羞辱他;马车转弯时差点撞死他;人们卖给他的墨水是无色的,让他写不了辩护词;甚至到处都有人在跟踪和监视他。然而神是公正的,卢梭的思想光芒没有因岁月而黯淡。卢梭不论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曾有一位法国批评家说:我们十九世纪的人就是从卢梭这本书里走出来的。卢梭在地下应该瞑目了,起码他在死后的,有我这样一个读者在崇敬他,捧读他的作品。纵横古今中外,有多少作家能像他那样毫不留情地剖心剜肺地写自传呢?没有,一个也没有。早在去年学《欧洲文化入门》时就对卢梭有了很深的印象,书上的名人很多,但我对卢梭及他的《社会契约论》印象最为深刻(可能部门原因是里面有两个人写《社会契约论》同时他的名字发音和英国的罗素很像,为了把这些彻底区分开来,我多下了点功夫吧!嘿嘿)。最近看了卢梭的《忏悔录》,也算是浅浅地知道了这个大文豪简单而又平凡的一生吧!虽然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地简单与平凡,但是作者本人却有意将所有的事都清描淡写!打个比方吧,法国国王的岳父荷兰国王写了篇文章,他觉得其中有不妥之处,就直接写了封信给荷兰国王为其指明了,虽然他反复强调写信的时候是如何惶恐,其措辞是如何委婉,生怕得罪国王云云,但是回头想想单就他有这胆量写信就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何况当时他还年轻并不是十分有名。我还在其书上摘了一点内容下来,当然他的书能摘的东西是很多的,只是我懒嘛,也就仅摘了些特别能让我引起共鸣的东西。其开篇他就写道“万能的上帝啊!我揭去了我内心的一切伪饰,和你亲眼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无数的同类众生召唤到我跟前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缺陷而羞惭。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袒露自己的心灵中的秘密,看谁有勇气说:‘我比这个人好!’”我是很赞成他的这种超强的自信心啦,也看到了他书中所描述的自信心的来源,但是却不能完全认同。因为这始终是他自己的主观看法,我没有听到反方意见,而他又是那么地敏感,拥有所有名作家所共有的特点:天赋过人、敏感、细腻而又容易受伤;另一原因就是这只是他那个时候的法国人,就我所知,咱们国家的古人要是写出忏悔录来,比他更好更高尚的人还是蛮多的,特别是一群爱国之士如戚继光、文天祥、岳飞、杜甫等,我就不多举了,文学水平有限,怕说多错多。当时的法国社交界还真是一个蛮奇怪的圈子,那时的名流贵妇们是流行包养情人的,而她们的丈夫们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知情的,甚至以老婆包养的情人的身份而自豪,这不光是这本书里出现的,同期的其它法国作品里也都有,我不得不说这感觉很奇怪,也很变态。可能我看的书不多,但同期的英美作品里比较少看到这样的,即使有写也相对比较隐晦,所以这也总是让我更认同英国的文化一些。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