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传承文化1200字以上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见识,更为重要的是,阅读经典,是中华名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沿袭着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国人历来重视学习,重视阅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古训都彰显了中华民族对阅读价值的认识。

今人对阅读的意义也有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八大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相得益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早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中,成为一代人一代人遗传的基因,已经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文化的传承需要借助某种载体。高质量的书籍,经典名篇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和重要媒介之一。《论语》让我们学会了“仁”与“爱”,《离骚》让我们懂得“忠君”与“爱国”,《史记》让我们领略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风采。一个民族的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血脉,是一个民族历史长河绵延不断的灵魂。热爱阅读,热爱经典,应该是深入到每一个国民的骨子里的精神,而不是流于形式。

在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家乡,满大街都是叫卖《论语》的小摊小贩,而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对《论语》的内容,却知之很少,他们说这些都是旅游纪念品,是卖给外国人看的,自己哪有功夫看!可见,孔子家乡的人,孔子的后人并没有真正地承担起承传儒家经典的重任,而只是把《论语》之类经典仅仅当做一种商品,一种谋利的工具,并不是对其内容真正地感兴趣。反而,一些外国人把儒家的经典视为珍宝,认真的研读探究,不断地承传弘扬。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传统文化是我们代代传承的精髓,是我们中国人为之自豪的国粹。只有我们自己先多学习,深入了解,才能让更多的外国人更好地了解我们中国人拥有的传统文化。

前段时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华成语大赛两种电视节目热播,这两种电视节目很好地传播和弘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样一个公众平台,重新唤起了人们对母语的热爱。饮食类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弘扬的是中华传统美食,更多的是透过美食宣传积淀的中华美食文化,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人了解我们的饮食文化,热爱我们的美食。

“多读书,读好书”经典诵读可以提高我们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通过诵读经典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华文化历史,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传承国学文明,让经典浸润人生。

唯有民族文化才是历史长河中永远流淌的,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力量,也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开启更加灿烂文明的中华新纪元。面对新时期实现中国梦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汲取还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还有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梳理和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实做到古为今用,使其更为丰富、更加多样。

让我们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汇聚新的力量,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前行,坚定奔向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武汉加油

550字 六年级

几天前,我从电视上知道了有关武汉发生的事情。新型肺炎疫情爆发,不断蔓延,一瞬间,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发病的人。看了新闻,我感到的不仅仅是恐惧,还有担忧。

在这个时候,一大批一大批的医生主动请缨,加入到与病毒抗争的第一线。我看到电视里,医生们站在一起,举着右手,庄严宣誓,各种各样的请战书,代表了他们战胜病毒的信心和勇气。“你是什么样的感受?”“有一点点的恐惧吧。”“那你为什么要来呢?”“因为我是医生!穿上白大褂,就应当承担这份责任!”看到这儿,我感动万分,是他们挡在我们的前面,保护我们的安全,尽管有生命危险,但他们,无怨无悔!

没过几天,电视上又播出了一个新闻:武汉等地物资匮乏。各个医院在网上挂出了接受捐赠的告知书,向人们求援。生产的厂家加大产量,人们纷纷向武汉伸出了援助的手,财政部拨款十亿元,帮助武汉渡过难关。爱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武汉,汇入到人们的心里。春晚上,几位主持人的朗诵,更是感动人心。来自大家的关爱,将武汉这座城市包容了起来。

我发现,在微信群、朋友圈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不停的转发谣言,别人看完后也跟着转发,引起他人恐慌,这样做难道是对的吗?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不给予帮助,反而在添乱,这样的行为让我感到卑鄙无耻!不一定要捐赠物资,但也要有对武汉最基本的关心。是对医生的关心,对病人的关心,或是对还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的关心。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有什么事我们一起扛!

武汉,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