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诸葛
诸葛亮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他,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为刘备奔走效劳21年整。运筹帷幄的他,为刘备谋划了兴汉室建霸业的大计——虽然最终没有如愿以偿,但我认为他仍是一位伟人——他刚出山,就用火说服了关羽张飞等人。诸葛亮是一位一生玩火,但没被火烧死的人: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火烧新野等都说明了诸葛孔明是智慧的化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是对诸葛亮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诠释了这八个字。并给后人“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凝静无以志远”的警世通言,给我们的人生路照上了光的色彩。
“大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三不朽。”诸葛亮一生可谓是“三立”俱全,可学,可敬,可佩!
但历史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公正而又悲凉的。它用“出师未捷身先死”得“长是英雄泪满襟”的诸葛亮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句号。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读过很多好书。在书中,我结识了为祖国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为保卫祖国献出生命的革命英雄,还有很多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他们惟妙惟肖、各俱特色。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了。
诸葛亮,字孔明。他深谋远虑,足智多谋,一生打了许多胜仗,指挥了很多以智取胜的战役,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草船借箭。
那时,孙权和刘备联盟,周瑜很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要加害他,就想出一条计策,让他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策,将计就计,对周瑜说:这是重要军事,十天太慢,我保证三天完成。如果不能完成,就任凭周瑜处治。
原来,诸葛亮会观天象,算准了第三天有大雾,于是他向鲁肃借了六十艘小船和许多稻草。鲁肃虽然是周瑜的人,但是敬佩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就把小船和稻草借给了鲁肃。
诸葛亮上了船,带领600多名士兵,驶向曹营。曹操看到这么多船,不知有多少人,慌忙让人放箭。不一会,雾散了,箭也有十万多只了。
诸葛亮回到营里,周瑜又惊又气,对诸葛亮的嫉妒“更上一层楼”。这件事,也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
还有“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三气周瑜”等引人入胜的故事,都表现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他不仅吸引着我,也吸引着许多人。
我对诸葛亮佩服的五体投地,连做梦都想有他的才能。如果真是这样,那该多好啊。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城关中学初二:薛星
相关推荐
-
品读千秋诸葛英众之才,莫过于三国;三国英才,莫过于诸葛。如果说,诸葛亮是千里马,那刘备自然就是伯乐。但千里马终究是千里马,它起不到伯乐的作用。呜呼——终于蜀汉变得人才枯竭,国力空虚。依我看来,你孔明是有野心的。若不如此,而像你所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又怎会不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你是在等一位仁君,等刘备,你想借刘备之力成就你的霸业。你仰天长叹,空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无法一展身手。终于你取得刘备的信任,受任于败兵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迎来了博望坡之战。你一把大火烧的曹军片甲不留,初试身手便大捷而归,你却一笑了之。因为对你来说,这不过是雕虫小技,你还有雄心——成霸业,称帝王!时光如穿梭之箭,你已成为蜀汉的丞相,你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只为亲掌实权。你派关羽镇守荆州,因为你熟知关羽心高气傲,他必然会挑拨蜀吴矛盾。而你又不让张飞在荆州,你深知,张飞在荆州必然会阻挠你的大计。先主逝世是你最接近目的的一次。先主让你接手掌管蜀汉,成为名副其实的帝王。而你拒不答应,只为在先主面前证明你的清白,得到大家的信任。然后像多年前先主夺取荆州那样,夺取蜀汉政权。可惜啊,孔明,你失算了,终于没能斗过刘备,众人拥护刘禅继位。阿斗这没本事的人也可以当王?于是你怀恨刘备与刘阿斗。你认为,得不到的东西,就是毁了它!别人也别想得到!你一心为灭蜀汉,毁了自己辛苦建立的帝国。你明知现今国力空虚,毅然决定“挥师北上,平定中原”想再衰蜀汉实力!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时,你“大展军事才能”:在安定,你智取三城;在祁山,你骂死王朗;在西城,你以空城吓退司马懿。你既通天文,识地理,知奇门,晓阴阳,看阵图,明军事。又怎会在上方谷之战兵败?你在众人面前仰天长啸“苍天助曹不助汉呐!”而你好像一个疯子!内心怎会欢乐至极!你临死前,还不忘记再给蜀汉一刀。你命人将魏延杀了,可怜一位忠臣猛将,葬送在你手中!有人说“你呕心沥血几十年,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我要说你“已达目标——亡汉室”。好一个“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好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你只身一人,改写千年历史。孔明啊,孔明,是否有才,就能让后人称奇?初三:苏白雨800字 初三 议论文
-
千秋诸葛我评说烽火乱世,狼烟不止,分三国咫尺;草庐相识,胸怀大志,促膝匡汉室;纵驱驰,谋战事,受任于败军之时。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但在这群星闪耀的时代,能被国人代代相传、津津乐道的却是铤而走险的空城计,神机妙算的三步锦囊,令人大呼过瘾的火烧赤壁。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一个“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一介村夫——诸葛亮。可即便诸葛亮身份低微,先主仍然三顾茅庐来请孔明出山,难道仅仅是因为徐庶的推荐吗?仅仅是因为此人被称为卧龙吗?问鼎三国怎立脚?隆中对里见分晓。一番隆中之对不仅为先主展现了一幅详细的战略蓝图,也为先主收复汉室树立了足够的信心。孔明用实际行动证明卧龙并非浪得虚名: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星台借东风,都展现了孔明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思想。舌战群儒的慷慨激昂,七擒孟获的从容淡定,成就了诸葛亮名垂千古的佳话。在我的印象中,诸葛亮是坐在竹椅上,轻摇羽扇坐收江山的自信从容。但或许我们都不知道孔明在突闻先主被火烧七百里连营的叹息,也不知道在上方谷一把胜利的火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浇灭的感慨。那满眼无奈地望着天空,大呼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辛酸,又有几人能懂呢?在日本版三国志中,故事结束在“诸葛亮星落五丈原”那一章中。它的作者吉川英治说:“当孔明倒在病榻上那一刻,我写作的信念也熄灭了。”这也印证了诸葛亮卓越的智慧与无边的影响力。山间有闲云野鹤,卧龙古琴小酌。诸葛亮用自己传奇的一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尽管最后的江山不属于蜀国,诸葛亮或许心有不甘,但他在我眼中,仍是中国历史上集智慧与从容的一代奇才!650字 初三
-
千秋诸葛我评说鲁迅曾经评价诸葛亮: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事迹广为流传,是人们心中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神。但是我认为,历史的很多事实证明了诸葛亮并不是完美的,也会有许多过失。例如,刘备临死前曾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但是诸葛亮还是把军事要地交给了马谡,丢失了街亭。还有,战略要地荆州的丢失,关、张败亡以及夷陵之战,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荆楚集团遭到了重大创伤。而在这个时候刘备又一病不起,当然会想到自己身没以后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和蜀汉政权的巩固问题,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对诸葛亮并不是完全信任和没有顾虑的。刘备白帝城托孤说过:“此子不济,汝可取而待之。”意思就是取代他自己做皇帝,赵云就站在旁边,诸葛亮要是答应了,恐怕赵云立即就会砍了他的脑袋……这只是可以当作玩笑讲讲。诸葛亮多精明,即使他有这份心思也不会在那种场合答应下来的。诸葛亮感先帝的大恩大德,刘备如此说了,自己为报知遇之恩,岂敢还会叛变,此为不义,必遭天下唾骂;再者其实这是刘备的激将法,刘备这么一说,诸葛亮假如真的取而代之,这顺应了先帝遗言,但是却失理,刘备既然如此厚待你,你却反了他,枉他重用你!!刘备这招欲取之必先与之,实在是英明。诸葛亮是聪明人,在当时万千变化的政治局势中,他若真的自己当王,反而会使蜀国更加动荡。我们了解那时历史多是通过十分小说化的润饰之后的史书。刘禅并不是三国中的扶不起的刘阿斗,他从小生活在帝王家里,受到极好级的教育,众臣中又许多谋士在辅佐他,就算是日后刘禅听信了奸臣的话,诸葛亮也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劝阻他。虽然当时诸葛亮劝过刘禅不要听信奸臣的话,但是他为了自己和众臣之间的关系,他并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按辈分来说,诸葛亮是刘禅的长辈;按君臣的关系来说,他是帮助刘备赢得天下一分的贤臣,他完全可以阻滞刘禅,但是他没有。人们常说诸葛亮死后蜀国迅速衰败,是因为刘禅昏庸无能,没有了诸葛亮的辅佐。但是从此也可以体现出诸葛亮并不懂得发现人才,刘备身边的忠臣们相继死去以后,诸葛亮就再没有培养,引进过任何人,所以诸葛亮死后蜀国后继无人。诸葛亮在世时,朝廷大事他自己全权独揽,以至于养成了刘禅不愿意思考,不愿意积极的处理问题。这也是诸葛亮死后蜀国迅速衰落的原因之一。综上,我只是想说明诸葛亮是人,并不是《三国演义》中事事都掐指一算就可以解决的神。无论是三国,还是历史留下来的传说,都把诸葛亮神化了。但是如今,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鲁迅所得那句话: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1000字 初三 书信
-
千秋诸葛我评说计谋关乎成败。东汉末年,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当周瑜提出请他十天造十万支箭时,诸葛亮已看透了周瑜意欲加害他的用心,但他不动声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令周瑜想不到的是,诸葛亮早有妙计在胸。他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因为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连攻曹营。就在这种看似平静、谈笑风生中,诸葛亮以他的聪明才智轻松地取得十万支箭。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诸葛亮一片冰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是幸运的,他有一个能够猥自枉屈的主公来拜访他,使他的才华得以发挥,他为刘备的执卓所感动,于是诸葛亮甘愿受他“驱驰”,惟恐自己不力,不能报答恩遇。这种竭心尽力的忠诚在刘备离开人世后就转移到他的后代刘禅身上。诸葛亮请示刘禅愿意把讨伐歼贼,兴复汉室的重任交给自己以报答先帝。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他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代所赞颂!由此看来,一个人的一生注重的应该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虽然诸葛亮没能完成兴复汉室的重任,但他在其间所付出的心血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诸葛亮,他的灵魂虽然已经化作清风明月,但他的诸葛精神将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他的智谋,他的忠心,他的一心为国,成为历史的天幕上镶嵌的耀眼恒星,永远展现出圣洁的光辉!600字 初三 书信
-
千秋诸葛我评说如果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和执着感动了诸葛亮,使诸葛亮效力于他,这尚且是情理之中,况且刘备毕竟也是一代明君,运用贤才,有胆有谋,诸葛亮效力于他,也施展了自己的抱负。他们这一绝配的搭档,创下了“火烧赤壁”、“占领荆州”等不朽的功绩,建立了蜀国的江山。我想这些,与刘备和诸葛亮的才能、谋略是分不开的。然而,刘备和诸葛亮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最终却葬送在这个“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的手中。刘禅,是一个昏庸无能、懦弱的君主,刘备知其秉性,知道他不适合当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故在他临终之前,将他托付给诸葛亮,让诸葛亮去辅佐他,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取而代之。但是“阿斗”毕竟是“阿斗”,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一生。奈何诸葛亮多次进谏忠言,婉言劝刘禅“亲贤远佞”,但刘禅因听信谗言,不与理会。也因为刘禅,多次进攻他国的好机会都被葬送了,使蜀国的地位汲汲可危。其实,如果诸葛亮在关键时刻取代刘禅的话,没有会怪他的。但就是因为他一味愚昧的忠于刘禅,即使是知道刘禅的昏庸与无能,也不肯背叛刘禅,此为愚忠。正是由于诸葛亮的愚忠以及刘禅的无能,蜀国最终走向了灭亡。如果诸葛亮当上了君主,那我想蜀国的命运可能就不会是这样的了。所以诸葛亮的这种坚持不值得我们去效仿和学习,他的付出是没有价值的。450字 初三 书信
-
千秋这一世爱恨纠缠成痴交错千杯回首醉梦时这一指目所能及皆是城池何惧面前身后功过事一生青梅竹马荣华富贵娇莺软啼的爱情被随手一扔匆匆被尘封五年级:杨美琳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0字 五年级 散文
-
千秋千秋并不是一千个秋天,它很简单,只代表时间。——题记其实一年四季都可以是惬意的,每个季节都特别适合睡觉,适合生活。睡个好觉,做个美梦,喝杯清水,听首曲子。简单的生活制造出简单的时间,简单的人儿享受着简单的幸福。时间是有生命的。千秋所包含的万象,也许其中有一个就是它自己的影子,只是我们都从未知道它的存在。其实在平常的日子里,有时在不知不觉中,它就会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飞进你的梦境,像孩子般对着你哭,对着你笑。再简单的东西也是有情绪的,有记忆的,只不过简单一点,你看它时就会平静一些,至少不会大悲大喜。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伤,吹着淡淡的风,闻着淡淡的青草气息,回头仰望曾经照耀过自己的阳光,回味曾经的似水年华,看着过去,看着未来,想象曾经的朝阳东升,夕阳西落。小小的感伤,小小的苦涩,其实不打紧,把它当成一杯浓郁的咖啡,细细品尝,也是有香味的。平凡的我们本该平静地接受洗礼,我们也有自己的平凡生活,平凡的千秋之子。有时给自己做点好吃的,上会儿电脑,玩会儿游戏,看会儿书,跟朋友出去逛逛街,或者睡个好觉,都可以说是生活,心态平和一些,你会欣然接受很多美丽的千秋万象,至少不会因为四季风霜,而花开花落。生活如此平凡,淡然如此地令人安静、安心。灰色阳光年7月450字 高三 散文
-
诸葛卧龙卧龙者上能飞天下能入海中能行陆诸葛者智慧忠诚如此四字概其一生如此千古一人足矣诸葛卧龙者令曹贼咬牙切齿大败于赤壁闲云野鹤般归于山林然精熟业务观其大略三顾茅庐博望用兵火烧新野舌战群儒三气周瑜巧借东风草船借箭智算华容火烧连营时唯其一人白帝托孤之重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欲擒故纵六出祁山深得民心军士皆服如此诸葛也卧龙也诸葛卧龙也150字 六年级 散文
-
颂诸葛三国乱世。未出茅庐先定天下三分。人未见,计先出。兴蜀,兴蜀,毕生心血留与于蜀。八阵一出,世皆惊骇。稍稍拨弄弦音,千军挥戈而去。春去冬来,岁月如流水。两鬓双白,多少辛劳沉与土。鞠躬尽瘁,到死方休。金辉谢下,映满山沟。纶扇一挥,丞相仙逝。白花飘飘,泪留成河。一世英名,皆葬于土。哀哉,痛哉,惜丞相。遥想明公,英姿焕发。而今,闭眸归去。秋风厉厉,哀歌婉转。八阵瑶琴,奏成千古恨歌。15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诸葛卧龙卧龙者上能飞天下能入海中能行陆诸葛者智慧忠诚如此四字概其一生如此千古一人足矣诸葛卧龙者令曹贼咬牙切齿大败于赤壁闲云野鹤般归于山林然精熟业务观其大略三顾茅庐博望用兵火烧新野舌战群儒三气周瑜巧借东风草船借箭智算华容火烧连营时唯其一人白帝托孤之重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欲擒故纵六出祁山深得民心军士皆服如此诸葛也卧龙也诸葛卧龙也内江市隆昌县第一实验小学六年级:冶岛上空200字 六年级 散文
-
论诸葛诸葛亮,一个中国人熟悉不能再熟悉的人。只要对中国历史有所研究的外国人也知道他的名号。一个中国历史中的光芒。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自古不争的忠臣楷模兼智慧的化身,世称其为“智圣”。这可是我的偶像啊!在《隆中对》里有这样几句话“徐庶:‘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诸葛孔明者,卧’龙也。”短短两句,体现了诸葛亮的特殊性格。也是因为这两句,才有了三顾茅庐的著名历史故事。就连《袁子》都说诸葛亮“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这是对诸葛亮多么大的赞赏啊!要说诸葛亮的军事功绩,那要说上几天啊!数最出名的,我想应该是“八阵图”吧!我现在都为此感叹。诸葛亮,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孔明灯。350字 五年级 抒情
-
谭千秋2008年是个多灾多难的年头,我们中国发生了很多很多的灾难有冰灾、火灾、打、砸、抢、烧事件,还有四川汶川大地震。一件件事都令我们揪心。就说四川、汶川大地震吧!有很多人都去救人了,他们都是英雄。谭千秋就是里面的一个。5月12日,谭千秋在某某学校上课,课上的正起劲,突然,外面轰隆了一声,教学楼抖了起来,谭千秋意识到地震,大声喊:“地震大家快跑。”大部分同学都跑了,只有四个同学还在教室里谭千秋立刻把四个同学拉在桌子底下用自己的身子把同学给围住了。过了几天谭千秋被找到,可惜她已经壮烈牺牲了。在她怀里的四个孩子都安然无样。谭千秋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点评:情感真情流露,字句铿锵有力,震撼人心。以环境烘托人物的心情,情景交融,情现景中,景随景现。外貌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容颜逼真、穿着恰当合体,宛如反映人物性格的一面镜子,真是所谓“相由人生”。350字 三年级 写人
-
狗狗“诸葛”每天早上我必不可少的就是带狗狗去跑步了。我把他抱到一个地方,接着,我大叫:“过来,洁洁。”可洁洁不听话,反而趴在地上打起来哈欠。我气死了,拿了根棍子,对着他的屁股轻轻一打,可洁洁好像知道我是不会打他的一样,更加懒散了,整个身子往地上一趴,眼睛闭了起来,好像我是空气一样,不存在。“哦,我的小祖宗,你快起来,我没时间了,你再不起来,我就走了!”我无力地说道。可是他还是没反应。我只好出绝招了,可不是打哦,不然,我会心疼死的。绝招就是:“引狗上钩”。我先拿一根骨头,放在他面前,对着他耳朵说:“有骨头吃哎!”可狗狗还是对我不理不睬,继续睡大觉了。看着这么累的他,我也有点心痛了,算了,放你一天假吧,老祖宗!我一说完,洁洁就立刻站起来,精力十足地跑到家门口了。我这才知道,原来他是在用苦肉计,我竟然上当了。“你这个小坏蛋,给我站住!”我叫道。哎,我的狗马上要成为第二个诸葛亮了,我也要败在他的小脚下喽!350字 四年级 日记
-
谭千秋老师谭千秋老师(记得)5。12地震中,有许多感人的瞬间,让我最难忘的,是谭千秋老师(因)为保护四个孩子不幸光荣牺牲。今天,王老师为了训练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扮演被谭千秋老师救下的孩子。假设(装)老师的遗体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与谭老师告别,为谭老师送行。(如何纪念他。)我上去了,我缓缓地走到他跟前,轻轻跪了下来,抚摸老师那已经僵硬了的宽大的手,我多么希望这不是真的。老师为了不让我们受到伤害,像老鹰一般张开了双臂,现在,还保持着这个动作!(接着)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模糊了我的脸,我(又)用颤抖的手,把一封我给老师的信放在他的身旁,上面有许多我想对老师说的话,感谢老师用自己的生命同死神搏斗,换回了我的今天。我向他保证以后一定好好学习,珍惜生命,像他那样舍己为人……没多久,老师渐渐远去,我知道,我再也见不到他了。我站在那里目送着他,直到看不见他的身影……350字
-
记谭千秋老师时代创造英雄灾难塑造楷模大灾更显大爱大难更见真情5月12日的下午在四川的德阳市一所学校的教室里活泼可爱的同学们朗读者课文书声在校园中回荡讲台上严肃认真的谭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着可是他又怎么会这竟然是他和同学们的最后的一节课14是28分灾难降临了霎那间山崩地裂地动山摇房屋倒塌书本被掩埋在废墟下天空因此失去了光辉谭老师立刻冷静下来迅速有力的叫同学们多在书桌下可有四位同学对着突如其来的地址吓傻了就在房屋倒塌的那一瞬间谭老师没有退缩更没有畏惧他毫不犹豫的扑向了这四位同学如展翅的雄鹰落在了这四位同学的身上狠狠的护着这四位同学同学们安全了而谭老师却牺牲了但是谭老师的精神谭老师的灵魂会永远的留在人们的心中它是人们心中的英雄面对灾难我们无所畏惧更没有畏惧我们明白要坚强要自力更生这场地震让一个新中国诞生了更让我感受到了爱在人间情布人间让我感受到了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350字 六年级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