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相遇900字

美好的相遇

900字 初三

透过橱窗,透亮陶釉折射着昏黄灯光,似是化成流光溢彩,点点在心底满开。

驻足许久,我终是踏进了工作室,一个陶艺世界。木桌上还放着未完成的土胚,架子上错落摆着不同造型的作品。大多都是人形的陶塑,仕女手半持圆扇,低头思索着,眉眼温柔。不同的釉交融,多彩光亮,但不张扬,不闪耀,似水,却无从流动。女子笑着,像是岁月中的一抹书香,只是,陶塑无言。

“这个,叫做大家闺秀。”回头,是一位女士,笑容和煦。我向她问好,了解到她和她先生是这个工作室的创建者,男士伏在桌上制陶,大概是先前看得出神,竟没注意到。夫妇也不过四十多岁,制陶十八年载,满屋子的陶,是他们手艺的见证。

这是,我与他们的第一次相遇。

轻轻坐下,静静地看着他制陶。陶土与常见的别无二致,略带棕红,软软的。常年接触陶土的手上早已多了许多细纹,指尖似乎也染上了黄土的颜色,无法褪去。桌上的土胚看起来像个老者,独自盘坐冥想。他一手拿着木刻刀,一手捻起点土,慢慢揉搓着。指尖摩挲,泥土变成了一条不足一毫宽的卷曲。小心翼翼粘上老者的下巴,是他的一根胡须。再用手细致调整,继续进行制作。细长的陶土总是易断,他就一次一次,不厌其烦地试着,直到真正满意。执起刻刀,划过不足几寸的面部,转,钝,不时是微皱眉头,勾勒出微抿的嘴部。老者双眸闭合,似乎是我不曾踏入的宁静世界。厚重的土,在他的手下,是老者的粗糙麻衣,亦可是轻盈胡须,不同手法带来的视觉感受,赋予作品的真正灵魂。

“看得出吗,这是达摩。”他抬头,放下手上陶土。“达摩?”“嗯,达摩主张在痛苦中不断磨砺,所以他的表情和其他的不一样。每个人物表情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的心境。”“嗯,感觉这里的陶土很特别。”“过去乃至现在,为了谋利,一些人不去了解一个人物背后的故事而随意应付,最后只会弄巧成拙。技艺重要,但懂得一个作品的内涵,追求真实,才是陶的意义。我们守护传统,也会不断突破创新。”

窗外的银杏裹着秋色,像是他手上的陶胚,厚重的,蓄满温柔。以手艺,用一块陶土,编织出不同无言的生命;以执着,用一方真心,坚守一件作品的内涵,只为更加还原。

他们坚持的,是艺术。时间不会湮没他们,我遇见的,是一份喧闹中的宁静,是来自他们的精益求精,一份执着的真实。他们在尘世中的净心,大抵也是我所遇见的最美好了。

美好的相遇

750字 初三

清晨,阳光刚从地平线上爬起,暖暖地洒向大地。恩宁路的伟兴铜器店却已经打开了店门。“铛,铛,铛”,清脆的声音传遍开来,吸引了我的注意。

说是店铺,其实也就只有几平方米的一个柜子。远远望去,与对街轩敞的铜器店相比,这里着实有些寒碜。师傅坐在门外的凳子上。在面前的一张小方桌上打制着铜器。站在店前,映入眼帘的全是各式各样的铜器。铜勺子,铜壶,铜锅,铜盆。有的金光闪闪,还有的则是映上了一层紫红色。拿起一个铜壶,细细观摩。入手出一片粗糙但并不硌手,定睛一看,铜壶上密密麻麻的被凹痕所覆盖,错落有致。用手轻轻敲打,是如风铃碰撞搬的清亮之声。

师傅敲完手中的勺子。往茶壶里加了点水。转过头来,岁月在他脸上画下了几道皱纹。我看到他停下手中的工作,也就与他闲聊起来。从中,我得知他的生活并不容易,人们大都只看看,却因为高价望而却步。同时,他也没有申请非遗,因此知名度也就比对面的店要低不少。“搞了这些非遗什么的,哪有时间自己静下心来研究技术呢?”他淡淡地回答我,“我也就是喜欢打铜而已,也不为出名,没必要。”抿了两口茶,他又转过身子,敲打起他那被他视若珍宝的铜器了。我蹲在旁边细细观摩。锤子在他手中上下翻飞,如轻柔的柳条,快而精准地敲在铜勺子上,上面浅浅地出现了几个铜印;或是重重地真如锤子搬砸下,留下深深的凹痕。一重一轻,一快一慢之间,尽显他浸淫一生技术的炉火纯青。望向街边来来往往却行色匆匆,无暇停步的人,我还是有点担忧打铜的未来。

不过,当我看到这位师傅那聚精会神的样子时,心中还是添了几分踏实。毕竟,有着这样不为利益,只为初心与兴趣的师傅在,在我看来它终究不会消亡。况且,我还是更愿意遇到这样有着老广州风味的铺子,听着铿锵的打铜声,望天空云卷云舒。比起满大街都是打着传统文化旗号的现代商店,这里多了分真实与惬意。

不知不觉,太阳已飘上天空,散发出熠熠的光彩。一缕阳光穿过锤子与铜器,照在他脸上那浅浅的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