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不美1200字

并非不美

1200字 初二 记叙文

束河古镇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旅游景点,它位于丽江古城西北四公里处,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旅游者却未必都了解。虽然同在玉龙雪山的脚下,和丽江比起来显得却要冷清许多。

知道底细的游客绝不会错过到束河古镇观光的机会。我就是曾经错失游览束河古镇的一位游客,前不久再次到了丽江,好友提示:“一定要到束河古镇看一看。”虽是这么说,对我来说,仍不敢信以为真,去了方才知道,冷景点并不是不美。

束河古镇在玉龙雪山的背面,束河水从镇上穿过,街道两侧的民居基本上都是二层小楼,多数随地形而建,大小不均,宽窄各异,形状奇特,有小家碧玉之美感。很多房子的梭角伸得很长,远远看去像一支支手臂外伸,看起来也满有特色。

古镇的上游有几十棵老树,歪扭斜长,体态各异,遒劲苍老,虽然一时难辩其生辰年月,但它们和古镇一样的苍桑、古老。

离此不远,便是有名的响水泉,拍拍手跺跺脚,转眼之间就会跳出大大小小闪着银色光亮的水圈,眨巴着眼睛向你微笑。在阳光和树影的陪衬下,美轮美奂,真是难的一见的光景,堪称世间一绝。

三圣寺门前的九鼎龙潭,面积虽然不大,圣神之极,无人敢戏玩。河里的水草,长而青翠,仿佛舞女的裙带,飘逸舒畅。

束河古镇的四方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规整,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人流、物流集散地,最醒目的建筑物上有“四方听音”四个大字,人们从这里能听到来自周围街头巷尾的声响。

坑凹不平、破碎不堪的石头桥上,留下了马踏人踩的种种痕迹,石桥在古镇的发展中承载的负荷太重了,早已失去了原有的风貌,是古镇发展史上的一名功臣。桥头的树下拴着几匹马供游人骑玩,不管有没有人骑马,但感觉真不错,因为和石桥配衬起来才有古韵的味道。

三眼井是纳西族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从高到底饮水,涮菜,洗衣服,皆有自己功能,是纳西族独创的一个很科学的储水方法,值得人们学习借鉴。

茶马古道的博物馆,展出了太多的历史记忆,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驿站。当年的喧哗,热闹的场景,今人已经无法想象。它早已弹出历史的舞台。现在看起来,房屋旧了,庭院长了不少的杂草,零星的游客还在寻找那些陈年旧事,倾听那人语马蹄的回音。

束河皮匠历史博物院几乎和茶马古道的博物馆一样,没有多大的变化,真的是博物馆了,斑驳的墙壁,零乱的庭院,孙膑老爷子慈祥的面容,宽厚地看着来往的过客,似乎正有谱写着一支失落的曲子,向世人诉说曾经辉煌的年代,感叹着失去的繁华。

飞花触水是束河古镇最有代表性的“风景区”,街中有河,河中有桥,柳树飘飘,舞在空中,影在水下,五艳六色的游人穿梭在其中,不知这妩媚动人的景色竟是这样之美!

陶潜笔下的桃花源有这儿飘亮吗?如果用浓装艳抹的华贵妇人比喻丽江古城,而束河古镇就是一位未施粉黛的青涩少女,羞羞达达中有一种自然之美。

束河古镇是纳西族最早的商品聚集地,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活标本,至今还有田园,小马车从街市穿过,和丽江比起来有几分冷,但慢步街市,那一步一景,你会感觉到一种静寂之美,细细品味其中的风土人情,会带给你别样的美感。束河的路面全部用石头铺成,用清彻的河水冲洗路面,又是何等奢侈!

虽然这里没有木府的皇家园林豪华,但也是民间精华的浓缩。这颗丝绸之路上的灿烂明珠,曾经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在纳西族的发展史上。它都是一本厚重不可多得的古书,你会发现,这才是时光本来的样子。

束河古镇不是不美,而是很美!

并非闲谈“出卖自己灵魂”的人

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自小起,就明白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道理,读书后老师也说要做品德高尚的人,中国人是有高尚品德的人。而今看起,已不再同老师所说,只是一味的认同,而是有了一番自己的感触。

一个人是整体的一部分,一个整体素质如何,从一个人身上看起。一个国家甚是如此。

我从小学到初中,上了小学所谓的思想品德课,到初中上了所谓的政治课,都常常让我纳闷不解,一个小学生上了思想品德课,一样乱丢垃圾,这是为什么?是父母没管教?还是老师没教导?我只知道老师叫背的三字经中有那么一段是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里说,人家还小,还没懂事,这是情有可原的事。到了初中上了政治课后,一样要打架斗殴,这是为什么?是家庭生活环境本身恶劣低俗?还是没学过学生日常规范?我只知道孝经中有写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家里说,不要闲管他人,不要与之相提并论。后来高中生上了政治课,一样赌博斗殴施暴犯罪,这是为什么?是不知道光阴可贵?还是不知道珍惜生命?难道是政治课上没学过法律吗?其师怎么讲不得而知,但知法犯法便是有罪。家里却说,他们早死是他们,自己知道珍惜生命光阴可贵就好!于是高中生上了大学……入了社会……家里多了一个饭桶,中国又多了一个败类!或许这只是小题大做。

这只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例子,其实例还有很多很多。说一个只是归结于政治课是一节出卖自己灵魂的课,有些人终究百思不得其解,我却认为,趁儿女晚辈们还未降临人间,来到世上,我有必要为了子女后辈而告诉大家。政治课笼统包含两点,其一、即教受政治学的课程,其二、方言,指一些有经验的人讲大道理。我可莫不想年轻老师多数只是为教学而教学,学校为考试而教学,没有重视他们讲的和所做的,举个例子,他在课堂上说要讲文明树新风,保护生态环境,私底下却随地吐痰,乱丢赃物。这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吗?与其说言行不一致,不如说是做了一个“出卖灵魂的人”同样,政治课上的老师问同学要不要做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人,学生当然是不假思索的,异口同声的回答道要,可这要并非是真的,而是敷衍老师,马虎时间而说的假话,老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本是理所应当,但在我眼里,无非学生就是老师的傀儡木偶一般,而学生也心甘情愿做那傀儡木偶。如此一来,政治课全然不顾的成了一节说假话,集体“出卖自己的灵魂”的课。或许这也是小题大做。

我自以为不敢苟同。早在小学就知道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事,他曾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意在改变国民精神。原因就是因为国人的无知,“丑陋”,与其治好身体的衰弱,不如先治好这个人心灵上的创伤。所以鲁迅先生化笔头同匕首,刺醒我们还在“四壁铁屋”沉睡的国人们。其后,我知道了闻一多先生,他爱国的赤子之心,敢说敢做,敢怒敢言,是行的巨人,口的高标;言行一致,内外统一的精神,我认为永垂不朽,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曾有青岛大学学生在海滩上无端被日本浪人打得遍体鳞伤,日本浪人反把学生送到警察局扣押。警察一面向日本人谄笑,一面打电话指责校方放纵学生。闻一多闻而大怒,一面大声疾呼:“中国!中国!你难道亡国了吗?”这一事虽只是眼闻,但“中国!中国!你难道亡国了吗?”的这句话却早已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上。

我亦是如此,不愿做做一个“出卖自己灵魂的人”,一个“出卖自己灵魂的人”好比一群人关在四壁无隙的铁屋子里,众人还在昏睡,他却独自清醒,他没有唤醒昏睡的人们,但也没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终究不可能冲破出去,只好“出卖自己的灵魂”,与“恶魔”签订契约,终生只得做一个“恶魔”的傀儡,供人利用。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曾写道,“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那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我也希望那个“出卖自己灵魂的人”跟对了主子,能带他出这个铁屋子,得到他所要的利益,然而却死不瞑目。

可是这一切并非这么简单,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不管怎么努力,奋斗,始终能力有限,中国人的十三亿人口,又怎么可能一一传达到彼此心里去?不过我还是希望,还在昏睡的人也应该一个个陆续醒来了,大家要奋身出力冲破铁屋子,不要“出卖自己的灵魂”,不要“与恶魔签订契约”,不要“做一个傀儡木偶”。

做一个强国梦可以,但不要做将来的梦,要做现在的梦,也不要沉醉于做梦,这样只会做梦的傀儡。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中曾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惟有说诳和做梦,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

我深知“出卖自己灵魂的人”是时有违背自己良心的人,我们应该从处人处事起,不说不做违背自己良心的话语及事情,要有言行一致,内外统一的精神品质。要真真切切的为自己,为家人,为国家而活,不做任何人的傀儡木偶。外公说现在已是二十一世纪,早已不同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不应该小题大做,动不动就说“国人”,这篇文章满是废话,说得太绝对,不能认同。而我只是希望我的话语言意能到达彼此的心中,慢慢消化,点点溶解,变为理所当然。

重庆市巴蜀中学初二:胡浩楠jimm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