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台州海洋世界1000字

游台州海洋世界

1000字 四年级 状物

正好今天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人间,那蓝蓝的天,像擦拭得一尘不染的玻璃。在这么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全家准备一起去见识见识、感受一下。

一路上,车辆飞快地奔跑着,马路两旁的树叶沙沙作响,好象在为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我们买了票,便迫不及待地消失在拥挤的人群中。导游告诉我们从四楼开始观赏。

登上电梯来到四楼,首先印入眼帘的是热带雨林馆。“哇!好美啊,那么多鱼!”我有些欣喜若狂,有称尼罗河魔鬼的翻天刀、又称娃娃鱼的大鱼儿、有倒立行走的灰黑色的黑魔鬼……突然,我被来自亚马逊河的热带淡水鱼中的巨无霸--巨骨舌鱼吸引住了。它体长可达4--5米,头部像蛇,背鳍和胸鳍长得很靠后,如一枚待发的鱼雷。身体浑圆健硕,呈浅黑色,成长过程中,尾部的红色会逐渐加深,看上去仪态万方,华贵异常。喜欢跳跃,能跃出水面六七米去捕食飞翔的小鸟。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进入三楼,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鱼池里的鱼了。许多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在我眼前闪烁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条,又错过了那条,看见了那条,另一条又游过来了。它们有的摇头摆尾地尽情游动;有的三五成群,互相追逐;有的一会儿聚拢,一会儿散开;有的静静地呆在一旁,小嘴巴一张一翕地吐着水泡儿;有的像跳高运动员,侧身从水中跃出,然后扭曲身躯,来个急转身,最后背脊朝下落入水中……

“上钩了!上钩了!”从不远处传来小朋友的呐喊声,我们急忙过去瞧了瞧,只见一个个小朋友手拿鱼竿,信心十足地钓起乌龟来。一只只乌龟的体重看上去有几十公斤,那褐绿色的脖子上长着黄绿相间的美丽花纹,三角形的脑袋上长着一张不易察觉的小嘴,一对滚圆滚圆的眼睛机灵无比,背上的硬壳上刻了十三个六边形的图案,真像军人身上穿的“铁甲”,四只肉乎乎的脚像四只船桨在水中划来划去。如果发现了美餐--小鱼,就敏捷地将头伸出水面,顺利地将鱼钩上的小鱼吃掉。虽然有时被鱼钩钩住,但它还是会成功脱离险口。

来到二楼,只见游客人山人海,已经将隧道挤得水泄不通,我只能听见导游在说:“下面请欣赏潜水员为大家表演水底舞龙……”我更是心急如焚,我们绕着水族馆转来转去,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几个潜水员在清澈见底的水里舞着龙,那条金色的活灵活现的龙在潜水员的指挥下,时而慢,时而半蹲展臂,时而向前奔跑,时而如金鸡独立,时而如雄鹰展翅……加上美人鱼的舞姿轻盈,如春燕展翅,欢快时似鼓点跳动,潇洒,优美。使得整个池里的鱼也兴奋起来,为他们伴舞。

最后,我们来到一楼海洋风情馆。在海狮剧场里,我们观看了童话剧《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海狮奥斯卡表演的套圈和顶球节目、滑稽表演小丑飞刀等,都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整个剧场人声鼎沸。

下午五点左右,表演全部结束。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海洋世界,我感到有点留恋。

北魏孝文帝改革

1200字以上 初三 写人

孝文帝其人 魏孝文帝元宏(467~499),原名拓跋宏,庙号高祖,鲜卑族。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6位国君,在位二十九年。公元471年,拓跋宏才5岁的时候,献文帝就把皇位让给了他。年幼的拓跋宏由祖母抚养并代为摄政。公元490年,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495年迁都洛阳,并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公元499年,病逝于南征路上。

迁都洛阳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想要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但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有一次上朝,他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到宫里,再单独召见并说明理由,说服了拓跋澄。公元493年,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代,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改移风俗 

1、易服装: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2、讲汉语: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3、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孝文帝下诏,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他还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4、通婚姻: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通过这种政治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在一起,以巩固统治。5、改籍贯: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目的: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贵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作用: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的支持,有力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班级:初一11班 姓名:李韬 

大义灭亲 迁都第二年八月,孝文帝巡幸嵩岳,太子元恂(孝文帝将鲜卑姓氏改成汉姓,其中拓跋改为“元”,拓跋恂成了“元恂”)留守洛阳。元恂素不好学,体又肥大,最怕洛阳的炎热天气,每每追乐旧都平城,常思北归;又顽固保持鲜卑旧俗。元恂的随从(太子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相劝,他不但毫无悔改之意,反而怀恨在心。孝文帝出巡时他与左右合谋,秘密杀死高道悦于宫禁之中。孝文帝闻讯后大惊,中途急急折返洛阳,当即引见元恂,怒不可遏,亲加杖责,打了元恂一百多杖,直打得皮开肉绽,才拖出门外,囚禁于城西别馆。 后来,孝文帝在清徽堂召见群臣,商议废黜太子元恂一事。许多人都为元恂谢罪求情。孝文帝说:“你们谢罪求情,只是出于个人利益,而我提议废掉太子,却事关社稷命运。今日如果不废黜他,便为我元魏江山和百姓留下一个大祸根。”于是,研究决定:废元恂为庶人,把他安置在河阳,所供应的饭食衣服,也只够免除饥寒而已。十二月,废元恂为庶人,囚禁于河阳无鼻城,派兵看守,给些布衣粗食,不至饥寒而已。次年四月,孝文帝巡幸长安,帝国监察院院长李彪秘密上表,告发元恂又与左右谋反。孝文帝得报,急派大臣带着毒酒赶赴河阳,逼令元恂自尽,时年十五岁,敛以粗棺常服,就地埋葬。 成语小故事:分道扬镳 该成语原指分路行进,后比喻人们因为志趣、爱好、目标等不同,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北魏宗室中有一个人叫元齐,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元志,聪慧过人,才华出众,被任命为洛阳令,年纪轻轻的他就生出了骄傲之心。一天,元志外出游玩,恰巧碰到一个叫李彪的官员乘坐马车从对面飞驰而来。这个李彪精通典章,深得孝文帝信任,居住在洛阳,官位比元志高出许多。 按理说,官小的元志此时应该先让李彪过去,可他偏不让路,双方僵持不下。李彪当众责问元志为何不让路,元志却说:“我是都城洛阳的长官,你不过是洛阳户籍中编入的一个住户,哪有长官给辖下住户让路的?”两人争执不下,便求见孝文帝给主持公道。孝文帝笑着给他们提出了分路而行的解决办法。于是,元志和李彪从朝廷出来后就拿着尺子,将道路进行了丈量,各取一半,从此各走各的道。

千秋功过孝文帝的改革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作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与民族情感,懂得民族间的尊重与友爱。然而孝文帝的改革也遇到了鲜卑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在孝文帝的坚决镇压下才保证了汉化政策的推行,巩固了改革的成果,由此也可见孝文帝改革的勇气与决心以及高瞻远瞩的改革眼光。 整合: 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 2。政权封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四年级
状物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