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_1200字1200字

《西游记》读后感_1200字

12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美猴王从小就在的电视节目里伴随我们成长,同学们一定都不陌生吧。《西游记》在民间流行了几百年,是一部老百姓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是我国最优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西游记》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了石猴出世、孙悟空渡海拜师学艺、到东海龙王那里寻得兵器“定海神针”,又大闹天宫,这里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闹龙宫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千钧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斗争愿望和要求。也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群众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必胜信念。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以及取经的缘由。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地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又极高。

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个徒弟,在取经途中《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有一定社会现象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西游记》不仅内容深刻,在艺术上也大获成就,它想象丰富、情节生动,一个个神魔人物被刻画的栩栩如生,从而构造了精美的艺术特色。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中的投影。唐僧师徒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走到了天竺国(印度),在西天取得真经,修成了正果。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而伟大的事实。唐太宗贞观元(627)年,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从京城长安出发,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途经敦煌、高昌国,穿越沙漠、走过雪山;面对死亡的威胁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终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玄奘在贞观十九(645)年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历时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玄娤路上所见各国的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以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是一部重要的文件记载。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西域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吴承恩正是在这些民间神话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创作,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自豪的伟大文学巨着。

通过阅读《西游记》我们中学生要学习孙悟空不怕天不怕地,面对妖魔鬼怪英勇无畏、不屈不饶战斗的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要奋发向上,勇敢拼博,正如六小龄童所说:“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六年级:王海轩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抽血记

500字 三年级

前几天,学校进行体检,我想:应该不会抽血,一定没有抽血,绝对没有抽血……

其实,只要提到“抽血”我就浑身发抖。就在这时,老师说:“现在下楼,到一楼排队体检。”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话,争先恐后的往楼下冲,只有我还在忐忑不安的想:不要抽血、不要抽血……

一来到楼下,就看到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材。放眼望去,我没有看到抽血的器材,简直喜出望外,心想:嘻嘻,只要不抽血,检查什么都可以!正在这时,一个老师走过来对我们说:“你们先去抽血吧,就在隔壁的教室里。”“呀!为什么?真的要抽血!”说着,我走到了隔壁教室,刚走到门口就被一个穿白大褂的“抽血魔王”看到,他伸出“魔爪”紧紧把我抓住,害怕我逃跑。其实我根本跑不动,因为早已浑身发麻,两腿发软,站都站不稳了。“抽血魔王”指挥我排在第四个,听到“四”我就想到“死”,完了,今天得要死一回了,抽血是不是就像死一样疼呢?我越想越害怕,就在这时,旁边的一位同学安慰我说:“抽血就像是被蚊子叮了一下,根本就不疼,你怕什么!”不一会儿真的轮到我了,我紧紧的闭上眼睛,心想:我是强壮勇敢的狮子,还怕抽血!不一会儿,就听见一个温柔的声音对我说:“抽完了,睁开眼睛吧,你真勇敢!”

哈!抽血原来真的一点都不疼,以后我再也不怕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读后感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