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那不屈的脊梁
那一刻,你们的光耀照亮了我。
——题记
风雨如晦,宦官横行,有一群学者,他们志存高远,守护初心;他们肩负重责,坚韧不拔。——他们,名曰“东林党”。
浓荫淡碧,乐音缕缕,且行且吟,我探寻着东林党人的足迹,也探寻着东林党人的初心。
初入林径,两旁修竹挺拔,竹林间悄然置了几张石棋盘,竹影中隐约可见不远的白墙黑瓦。踏入门槛,见一沉重厚实的石碑——“东林书院”,一笔一画,抑扬顿挫。往里是一石桥,石桥下静立着几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净植,仿佛置身于中国学者先贤所偏爱的清雅世界,“子影行吟斜日上,烟消竹碧石成尘”,意蕴悠远。
入了木廊,廊边有寥言数语,是书生学者们留下的箴言——“甘为民生湿泪眼,多因国事累青丝。”为了一个朝廷的安稳,也是为了一个国家之兴亡,青丝至白头,泪眼朦胧,仿佛夜深风啸之际,仍有一盏灯在飘摇,在闪烁着。“东林豪气不逢时,雨覆云翻未可知。”“寻思学舍清风秀,渴仰东林正气天。”追寻古人的初心,徘徊间重遇了风雨中坚定且无畏的身影,豪情壮志顿时满胸怀。
“依庸堂”三个大字赫然入眼,笔画浑雄有力,一撇一捺,匀称自得。跨进木门,便是那幅耳熟能详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老奶奶正襟前坐,手捧一书,静穆凝视;页脚已然泛黄打卷。无意中对视,竟见她眸中似有秋水万千,蓄满了古今情愁,仿佛要和我言说:“这里底蕴万千,既然来了,别留遗憾。”我笑应着,刹那间,竟觉归依了那学者的清幽世界,仿佛在那名联中,寻见他们睹民间疾苦而落下的愁苦泪珠,寻见他们在聒噪蝉鸣的深夜汗水涔涔,寻见他们的笑颜与愁苦,寻见了他们将国家兴亡自担肩上。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群书生的初心造就了一座留芳千古的书院,一群书生的初心给予后人巨大的精神宝藏。
沿着走廊,看着一首首感叹世事的诗篇,读着一曲曲伤时念家的词章,我发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令人动容的一往深情,是一群书生济世为民拳拳报国的初心。读着,品着,我仿佛与这些古人并肩同行;我仿佛看到了青衫白袖的学者们修长飘逸的身影,他们从历史深处走出,从袅袅红尘中走来,在翻涌的波涛下,带着星星点点的光芒,又有无数新星高挂夜幕,照亮着华夏的历史长河。
遇见一座书院,看到一道脊梁,我被他们初心的光芒照亮。
认真让人更出彩
认真的姿态最美。
——题记
记得初一刚进校,杨老师就教我们要认真。当时的我还不太明白,但通过两年半的学习,我明白了这两个字的含义。
“认真”二字,在杨老师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从初一到初三,每天早上的早读,只要是语文,杨老师必定准时到;杨老师眼睛不好,却总是坚持独自为我们批改作业;夜深了,校园里一片寂静,可杨老师的办公室里却亮着灯——她在修改教学课件;从初二某一学期开始,每次学校月考,杨老师负责改作文,她总会和其他老师一起收集优秀作文,然后编成课件,全年级共享……
身教总比言传有用。杨老师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认真的姿态最美”。在杨老师的教导下,我开始更加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全力执行,一天天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形成“精益求精”的品质。事实证明,对自己的要求越高,每一件事都能做得越好。
古今中外,有太多名人认真做事的故事。列宁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法国青年化学家巴拉尔研究从海藻中提取碘时,发现底部总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有强烈刺激性臭味。巴拉尔注意到了这一点,认真研究,于是,一个新元素被发现了——溴。
把认真当成一种习惯,就像我们每天都会吃饭睡觉一样的习惯吧!当你想随便敷衍一次作业或者一篇作文时,不妨告诉自己:我把这件事认真做好,也许现在会累一点,但以后永远不会留下遗憾。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认真对待一切,小到一个数序符号,大到中考、高考。认真地开始,认真地燃烧自己,不断鞭策自我,尝试磨练,终有一天,你可以尽情地发光放热。
认真让人更出彩。
相关推荐
-
脊梁这条路,是他们的脊梁。年轻人穿着整洁的西装,顺着那条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找到了一座长满杂草,并不起眼的坟堆,他在旁边坐了下来,喝一口爷爷自制的烧酒,抽一口极烈的旱烟。喃喃自语:“总有一天,大家都会像我一样,顺着这条路,走出去。挺直了自己的脊梁。”面前的路,在升腾的烟雾中朦胧。祖祖辈辈,带着希望与激情从这条路走出去,带着满身的伤与失落回来。希望与失望的路。衣衫褴褛的老人蹲坐在破败房子前的白桦木墩子上,喝一口自制的烧酒,抽一口极烈的旱烟,眯起眼睛,望着即将落入山脉的夕阳,看着身旁一个约莫6、7岁的孩子。“娃儿,村口那条路,我走过,你父亲走过,很多乡亲们都走过,可我们都失败了。我们是农民,一辈子都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脊梁是弯的,外人可以瞧不起我们,但我们不可以瞧不起我们自己。终有一天,你要顺着那条祖祖辈辈留下过脚印,泼洒过汗水,滴落过眼泪的路,走出去。”许多年后,老人躺进了一座不起眼的坟堆,正对着那条路,这是老人自己的意愿,他说他要看着自己的孙子,村里的村民,顺着这条路,走出去。如振翅的海东青,搏击长空。凶猛而顽强。于是,青年穿着破旧的衣服,带着决绝的心,顺着这条路,走了出去,发了疯似的汲取着新世界的一切。他痛过,跪过,低头过,却依然挺直了自己的脊梁,任凭世人指戳着自己的椎骨,施舍着自己白眼。所以荣耀。把剩余的酒倾倒在坟上,年轻人猛的跪了下去,对着那条路,狠狠的磕着头。那条祖祖辈辈留下过脚印,泼洒过汗水,滴落过眼泪的路。正是这条路,激励着一代代人,竭尽自己的全力,去拼搏,去奋斗。它是他们的脊梁,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直都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一中初三:拿刀的男人600字 初三 书信
-
脊梁——题记1998年8月13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湖北抗洪抢险第一线。上午10点,江泽民一下飞机,就直奔荆江大堤。当时,烈日当空,暑气逼人,长江第五次洪峰正在通过沙市,水位达到44.83米,流量为每秒4.94万立方米,是入汛以来最大的一次。江泽民来到重点险段察看险情。下午,又随着洪峰急速赶往洪湖。在中沙角险段大堤上,亲切慰问了抗洪军民。从飞,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霞蔚长空警魂不朽——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正是因为共和国有千千万万象他们这样人,祖国才得以发展,使中国成为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400字 初三 书信
-
脊梁父亲老了,扶墙走路。已踏不出脚步声可是,父亲那慢慢塌下的腰却为我撑起了一片湛蓝的天空——题记父亲有一双使不完的力气的手和一副挺得老直的腰板。他是家中的脊梁,为了穷苦的家,父亲几乎吃尽了天下所有的苦。夏天,赤日炎炎,骄阳发疯一般炙烤着大地。天空不见一只飞鸟,连知了也懒得再叫。可父亲,仍习以为常地在田里干活。锄头被高高地挥起,又重重地锄下。父亲的腰也随之一次次伸展,又一次次塌下。汗,汇成珠,连成线,一股股流入泥土中,嘴唇干裂了,稍微一张口,就会渗出一丝丝鲜血;那黝黑的脖颈,一夏不知脱了几层皮。冬天,数九寒天。风在窗外狂啸着,雪粒打在人脸上生疼生疼的。黝深的巷道里少有人迹,偶尔飞过一只麻雀,也很快迷离在风雪中。可就是这样的天气,父亲也要出去找活。帮人在大街上守摊,风雪打在毫无遮拦的父亲的身上,父亲瑟缩着,哆嗦着叼出一枝烟,来消磨时间,抗拒寒冷。一天下来,父亲裸露在外的每一寸皮肤都冻得不成样子了,耳朵冻伤了,手冻裂了,有时半夜回家坐在炉火旁半个小时了,还不断地打着寒颤。父亲,纵是挺直了他的脊梁,一个冬天,也得脱几层皮。可是,如果父亲仅仅是受到风吹雨打,日晒经霜就好了。然而现实就是这样,它还使得父亲无时不刻经受着精神上的折磨。傍晚,残阳淌着殷红的鲜血,浸透了大半边天。父亲那被拉的老长的影子在门前踱来踱去。等到在门口纳凉的人都陆续回家后。父亲才如释重负般捻灭手中的烟,然后去一家家敲门借钱,为我上学而去借钱。遇到宽松一些的人家,别人高兴地话借给父亲一点。父亲连忙点头哈腰的道谢啊!父亲的脊梁,坚强的父亲的脊梁,弯了。碰到别人不高兴地话,满脸不屑,父亲也的弯腰致谢,尔后惺惺退出。这就是我的父亲!弯了脊梁的父亲。父亲老了,扶墙走路,已踏不出脚步声。我一点点长大你的脊梁却慢慢塌陷——后记甘井中学初三:鑫爷650字 初三 写人
-
脊梁经过漫长时间的摩拭,生命只会留下最粗砥的内核。而在万古岁月的风沙中能传承不断,历久弥坚的,我想,绝非皮囊,必是脊梁。——题记七百万年前,一支在茂林间生存的灵长类群落告别树上生活,开始在广袤的土地上奔行,并且挺直了脊梁,以直立行走的矫健来见证世界的变迁。至此,古猿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挺直脊梁,进化为人。没错,人之所以为人,正是由于我们站的正,行的直。生命的存在,正是用一支高傲的脊梁撑起一身浩然正气,锻就一身铿然硬骨。我们的存在,意义止在于此。但一身坚硬的骨头并不适合在这更坚硬的世间行走。以自身的硬与苦难的硬较量,粉身碎骨的总是我们。于是人开始变得圆滑、世故,背离做人的初衷,化去脊梁为自己铸了一副甲壳,以此来在灾厄的夹缝中苟延残喘。千年前的楚汉争霸,是一场生命的脊梁与甲壳的较量。项羽有着一身硬骨,而刘邦则罩上厚厚的甲胄。项羽英勇、无畏,但又鲁莽、大意;刘邦机敏、思辨,兼又狡诈、阴狠。尽管在垓下的楚歌四起中项羽在乌江畔倒下,刘邦得以在汉家宫中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但项羽是人,是有着尊严、长着铮铮铁骨的项王。纵然乌江兵败,但那支笔直的脊梁没有倒下;汉高祖虽然统摄九州,但项羽的脊梁才是天下君王最仰慕的权杖。 两宋的风雨飘摇,也不能隐没华夏民族的脊梁。秦桧用华绮的甲壳保护自己,在金人与宋朝间苟且求全,享万钟之禄,出卖的却是祖宗之土。岳将军的抗金大业虽在十二道金牌下功败垂成,于风波亭愤然离世,但莫须有的罪名岂能让那支爱国的坚直脊梁蒙尘?“精忠报国”四方大字和那条脊梁支撑起的中华的民族精神和巍然气节历千年而仍熠熠生辉。也许历史就是这样,过刚易折。但那些在甲壳下苟且残存的生命已然失去人性。最高傲的倔强,就是以刚克刚。不弯的脊梁才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所在。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已为陈迹,万园之园也与清代的脊梁一同屈辱地碎作废墟。但尼罗河畔的高大锥体在几千年后却只见沧桑不见苍老,万里长城虽曾有中断但仍横亘万里、绵延远方,只因为他们是一根根国人的硬骨撑起的民族脊梁。 遍观这些贯通古今、恒绝天地的万仞脊梁,我决定不去膜拜,而是挺起胸膛来面对世事沧桑。顿时,我清楚地感到灵魂深处有着寸寸脊梁正在拔节生长。900字 初三 散文
-
父亲的脊梁我出生在一个典型的“慈母严父”式的家庭中,父亲给我的爱大多是较含蓄的,像一座默默守护我的大一般,而他宽大的背则是我最温暖的依靠。小时侯,父亲的背是我的香枕,小小的我被父亲背着,父亲的背是异常的温暖与舒适,伴随着父亲沉稳的脚步我慢慢进入梦乡,进入我梦中的天堂,而如今。父亲已经老了,我也长大了,他的背还是如此的宽大,却在也不会成为我儿时眷念的香枕了。窗外,细雨纷纷。虽已是深夜,却毫无睡意,火车飞快地行驶着,车窗外的灯火若隐若现,离家已经好几天了,父亲说今天会来接我,可火车晚点了这么长时间,不知道父亲还会不会在车站等候我。到站了!到站了!我急忙向车窗外望去,在茫茫的人海中,一就望见了父亲的身影,头上稀疏的头发被雨水打湿了,手上点着的烟在黑夜中闪着亮光,他焦急的踱着步子,还不时的向站台张望。我有些迫不及待地冲到他跟前,喊了声:爸!”父亲看见我,急忙扔掉烟蒂,有些埋怨的说:“丫头,怎么这么晚?快,咱们走吧。”说完,他一把接过我的行李,走在我的前面。借着微弱的灯光,我看见了他的背,他的背居然会如此的单薄?单薄的让我陌生了!这真的是父亲的背吗?他弯曲,单薄的背哪里还有我小时侯所见的那般宽大?也许,他再也无法让我重新回到那上面,让我再一次梦游天堂了!不,这是父亲的背,这理所当然是父亲的背。这么多年,母亲很早就下岗了,我还要上学,家庭的经济重担几乎都是落在父亲的背上,其实,他的背早就承担不了这么多的压力,但为了我,为了这个家,他还是硬挺过去了,这一切的一切又怎能不使父亲的背日渐单薄?眼泪不知何时已划过脸庞,我赶紧拭干了泪,怕父亲看见。看着父亲的背,我突然涌起一种想让父亲背我一次的冲动。“爸,”我冲到父亲那儿,一把搂住他的脖子,“再背我一次好吗?”父亲拍了拍我的背:“丫头,快下来,爸早就背不动你了!”“不,爸,再背我一次,就最后一次,求你啦!”“好,爸背你!上来吧。”这时,我的泪已悄然落下,混着雨水,一滴滴落在父亲的背上。……无论何时,父亲的背都是天下最温暖的背,好想永远都让父亲这样的背着我。亲情,就在父亲的背上。800字 初三 书信
-
挺起不屈的脊梁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那场无情的大地震令13亿中国人刻骨铭心。顷刻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顷刻间,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逝去;顷刻间,痛苦、悲伤、恐惧交织在一起,笼罩在每一个灾区人民的心上;顷刻间,通向灾区的道路被堵,通讯中断,灾区人民的的安危揪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地震之后,灾区的人民从惊恐中清醒过来,忍着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巨大悲痛,开始了自救和互救。多少党员,多少干部,多少驻地武警官兵舍小家顾大家,掀开压在身上的断板烂砖,抖掉身上的灰渣尘埃,冲向废墟,救出了一个个受伤的群众……地震之后,国务院立刻派出了救援部队前往灾区救援,道路不通就翻山越岭。部队官兵为了轻装前进就只带点干粮。头上是炎炎的烈日,脚下是塌方的乱石泡土,身边是还在滚落的山石。危险,他们不顾;饥渴,他们忍耐;劳累,他们坚持……他们知道,早一分钟到达就可多救一条生命。大家拼尽了全力,一边开路一边艰难地前进。他们翻过陡峭的悬崖,走过摇摇欲坠的吊桥,穿过杂草丛生的荒地……他们披荆斩棘,他们不畏艰苦,他们长途跋涉……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灾区,目睹惨烈的场面,他们没有停息一秒便投入了战斗,用手挖,用肩扛。带的水递给了压在废墟下的生命,背的干粮送给了惊恐的灾民……地震之后,我们敬爱的温总理以最快的速度飞往灾区。他来到灾区之后,尽管已年近七旬,却废寝忘食,一心一意为救老百姓,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在一片废墟上,温总理望着救援的解放军战士,眼里噙着泪水,对解放军战士们大声喊道:“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努力!”在解放军战士们一次次气壮山河的呐喊中,温总理终于老泪纵横。这时,我才发现,温总理的两鬓多了一些白发……在灾区的日子里,温总理四处奔波,看望灾民,而自己却是几天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了。在北川中学里,温总理对劫后余生的师生们深情地说:“我希望大家要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犟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地震之后,在没有受灾的城市里,人们纷纷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有的人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有的人为灾区无偿献血,有的人到灾区去做志愿者……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为灾区作出贡献!地震之后,灾区人民不屈不挠,党和政府坚强领导,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华夏儿女患难与共。伟大的中华民族没向地震屈服,不向困难低头,擦干悲痛的泪水,揩净身上的血迹,埋掉遇难的同胞,房倒了再修,城垮了再建,路断了再筑……在哪里跌到就在哪里站起来!中华民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900字 初一 日记
-
挺起不屈的脊梁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那场无情的大地震令13亿中国人刻骨铭心。顷刻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顷刻间,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逝去;顷刻间,痛苦、悲伤、恐惧交织在一起,笼罩在每一个灾区人民的心上;顷刻间,通向灾区的道路被堵,通讯中断,灾区人民的的安危揪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地震之后,灾区的人民从惊恐中清醒过来,忍着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巨大悲痛,开始了自救和互救。多少党员,多少干部,多少驻地武警官兵舍小家顾大家,掀开压在身上的断板烂砖,抖掉身上的灰渣尘埃,冲向废墟,救出了一个个受伤的群众……地震之后,国务院立刻派出了救援部队前往灾区救援,道路不通就翻山越岭。部队官兵为了轻装前进就只带点干粮。头上是炎炎的烈日,脚下是塌方的乱石泡土,身边是还在滚落的山石。危险,他们不顾;饥渴,他们忍耐;劳累,他们坚持……他们知道,早一分钟到达就可多救一条生命。大家拼尽了全力,一边开路一边艰难地前进。他们翻过陡峭的悬崖,走过摇摇欲坠的吊桥,穿过杂草丛生的荒地……他们披荆斩棘,他们不畏艰苦,他们长途跋涉……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灾区,目睹惨烈的场面,他们没有停息一秒便投入了战斗,用手挖,用肩扛。带的水递给了压在废墟下的生命,背的干粮送给了惊恐的灾民……地震之后,我们敬爱的温总理以最快的速度飞往灾区。他来到灾区之后,尽管已年近七旬,却废寝忘食,一心一意为救老百姓,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在一片废墟上,温总理望着救援的解放军战士,眼里噙着泪水,对解放军战士们大声喊道:“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努力!”在解放军战士们一次次气壮山河的呐喊中,温总理终于老泪纵横。这时,我才发现,温总理的两鬓多了一些白发……在灾区的日子里,温总理四处奔波,看望灾民,而自己却是几天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了。在北川中学里,温总理对劫后余生的师生们深情地说:“我希望大家要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犟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地震之后,在没有受灾的城市里,人们纷纷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有的人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有的人为灾区无偿献血,有的人到灾区去做志愿者……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为灾区作出贡献!地震之后,灾区人民不屈不挠,党和政府坚强领导,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华夏儿女患难与共。伟大的中华民族没向地震屈服,不向困难低头,擦干悲痛的泪水,揩净身上的血迹,埋掉遇难的同胞,房倒了再修,城垮了再建,路断了再筑……在哪里跌到就在哪里站起来!中华民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9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挺起不屈的脊梁读后感“地震”,一个多么可怕的字眼,一个多么无情的恶魔,他夺走了多少人灿烂的生命。但是有这么一些孩子,在地震面前毫不畏惧,“救同学”、“救老师”是他们在地震来临时做出的第一个反应。而震后表现出的坚强勇敢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林浩,一个九岁的小男孩。九岁,在人们的印象中,这还是一个不懂事、不成熟的年龄。可那九岁的林浩,却救了两个生命。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房屋倒塌,一个个花朵般的生命,都被压在了这一片废墟之下。林浩十分幸运,他还能动,他奋力爬出了废墟。当他正准备去求援时,回头一看,一位女同学昏倒在走廊上,而教学楼也即将坍塌,他毫不犹豫地回到废墟中,回到那死神围绕的地方,,将那名女同学背了出来。他一看,还有一名男同学也昏倒在那儿,他又回到废墟中……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个个都像“小太阳”,更何况一个九岁的孩子;有人说,一个九岁的孩子,连自己都还照顾不好,更何况去照顾别人;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一点点小伤就喊疼,更何况去救人?而林浩的行动告诉我们,九岁的孩子也能担负重任,九岁的孩子也能救人,九岁孩子的肩膀不弱小。不顾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废墟下的生命,这是我从抗震小英雄们的事迹中读懂的。同时,我还读懂了学会感激,学会坚强,更要学会感恩。我是幸运的,幸福的,与小林浩比,我们不应该在挑剔什么,应该要珍惜幸福每一天。一个名叫郎铮的小男孩,他被压在了废墟下,当他被救援人员救起,被放在担架上的那一刻,他艰难地举起右手,向救援人员敬了一个礼。“咔嚓”一声,摄影师用摄相机拍下了这最珍贵的画面。这个被人们称为“敬礼娃娃”的孩子只有三岁。三岁,一个更令人难以想象的年龄,那时的我们还没记事,那时的我们想法很天真,那时的我们还什么都不懂。而郎铮,尽管他还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不知道什么叫做地震,但他知道是这些叔叔阿姨救了他,他要谢谢叔叔阿姨们。是啊,连才只有三岁的郎铮都知道感谢,更何况我们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呢?什么都是父母给我们准备的好好的,好像都是应该的,与他们相比较,才知道自己的渺小,自私,与微不足道。现在我才知道,我应该要感谢老师,感恩父母,好好学习回报社会。地震无情人有情。在这场大地震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救人、感激、鼓励……这些都将成为我们永久的回忆!大难兴邦!季旭哲XX-5-139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兵团精神——不屈的脊梁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如脊梁般支撑着兵团人走过五十年的风雨历程……—题记我的家在127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的一个小团场里。听起来你可能会觉得那儿肯定很穷僻。但是在我眼中,家乡很美很美。它虽没有水乡江南的旖旎秀丽,也没有繁华都市的时尚动感,但它的内涵美却超过了任何一个地方。它的美,是垦荒前辈赋予的;它的美,是兵团后代发扬的。所以,兵团精神是更深刻,更崇高,更让人怦然心动的美!昔日的一片荒凉,到处是荒漠,戈壁;到处是梭梭,红柳。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年10月,王震将军带领10.5万名集体业官兵踏上这片沉寂的土地时,苍茫的漠风吹过他们粗糙的面颊,似乎在宣告:这里的死寂无人能够改变!但是,有什么是兵团人改变不了的呢?战士们铸剑为犁,把汗水,把青春,把奉献洒向这片土地。他们坚信,在他们手中,一定会种下奇迹!开垦这片土地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为了“屯垦戊边”的伟业,河南,山东,上海,山西,四川——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热血儿女一批批从家乡走向新疆,走向兵团。将青春,将热血甚至生命奉献给这片辽阔的土地。这些“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热血儿女从踏上兵团的那一刻,就将自己的根深深的扎进这片土地。兵团,成了“兵团人”的第二故乡;成了“兵团人”深深眷恋的故土。风雨寒暑,沧海桑田50年过去了。50年后的兵团早已换上了新颜:北屯,奎屯,石河子……一座座兵团新城在荒漠中拔地而起,一片片绿洲在兵团人手中魔术一般屹立于茫茫沙海戈壁之上。漫步在城市之中,有林立的高楼,整洁的马路,工业商业街奋力前进;漫步于团场之中,更有比比农田,展示着绿色的魅力,绿色的希望。兵团,是一个奇迹!支撑着几代兵团不断开拓,进取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屹立于石河子广场中心“军垦第一犁”的雕像会给每个心存疑问的人明确的回答——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这是兵团人用50多年的奋斗凝聚而成的崇高的兵团精神,脊梁一般支撑兵团人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从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如果,你要问我这奇迹的奥秘,我可以自豪而又骄傲的告诉你:镌刻于风雨中的兵团精神就是答案!兵团。我没有华丽的语言来描绘你的美丽!兵团人,我没有华丽的语言赞美你的伟大!兵团精神,我没有华丽的语言歌颂你的不朽!我,唯有用我的心为你轻轻吟唱我的祝福:希望兵团的明天更辉煌!我,兵团人的后代会更加坚定的前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兵团人的热血!我的身体里,有兵团精神的脊梁!!!900字 初二 散文
-
脊梁听!“叮咚——叮咚——”雨这个可爱的小精灵又悄悄的来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打开窗户,一股泥土的清香混着青草的味儿扑鼻而来。天井里,葡萄叶儿绿油油的,鲜亮,可爱,炫目……我笑了,世界给与我一个美丽的早晨,怎么不送她一个甜美的微笑呢?吃过早饭,我撑着一把绿色的小雨伞,漫步在上学的路上。一路上,没有下完的绵绵细雨稀稀落落的打在伞上、路上、路边的花草上,我惬意地在湿润的空气中呼吸!那路上的积水明明晃晃的,路边绽开的鲜花上的雨露一滴一滴的落在地上,如果我是蝴蝶,一定去那花瓣上面大口的吮吸这自然的乳汁。我独自饱览这此时的美景,陶醉于雨街之上,收起雨伞,任雨点打在身上,让雨丝的清爽洒遍我心灵的每一个角落。细雨朦胧中,一辆摩托车进入了我的视线:唉,竟是一个傻子,只见骑车人胸前放着一个挺大的雨衣,而他自己却淋着雨,开的还很慢。衣服湿了一大片和他那弯曲的脊梁贴在一起。“这人真是傻到家了,下雨天放着好好的雨衣不用,难道也是在享受雨的洗礼?”我一边嘟囔着一边走。当那辆破旧的摩托车和我擦肩而过时,就在那一刹时,我清楚地看到:在“傻子”胸前的雨衣下面钻出了一个小脑袋,露出了孩子灿烂的笑容,一只小手慢慢的伸出,为“傻子”擦掉了脸上的雨水……雨衣中的小孩露出了嘴中门牙的空洞,我想“傻子”的脸上肯定也会浮现出欣慰的笑吧。真的,傻子笑了,笑得如此的可爱,如此伟大的爱!不知为什么,打着雨伞眼睛还是打湿了,一层雾气缓缓升起,最后凝聚成几颗晶莹的,透明的,欣喜的东西滚了落下来。雨雾中那个傻傻的背影渐渐地消失了,可在我的脑海中那一幅温馨的画面一直回荡,回荡… …那个紧贴着被打湿的衣服的脊梁,从白色的衬衫中透出脊梁一节一节的轮廓,虽然有点弯曲,但是却用无穷的力量撑起了天,将那个咧着嘴灿烂着笑的孩子紧紧地呵护在自己的身下。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个微胖的,抱着橘子蹒跚穿越铁道的背影。在眼前的朦胧中,竟成为爹的背影。小时候爹也是骑着车让我打着伞接我放学回家,那时候我还算懂事尽量把伞靠向爹。可每当回到家父亲的脊梁依然是湿的。同样的白色衬衫,同样的透出脊梁上一节一节的轮廓,爸爸用自己的脊梁挡住了雨水,让我避免了雨的侵蚀。同样用自己的脊梁撑起了我们的家。我爱你爸爸,这算是我对你那劳累的脊梁的回报吧… …那个紧贴着被打湿的白色衬衫的透出一节一节轮廓的脊梁,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900字 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