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
年年有鱼庆新岁,岁岁平安贺吉祥。过年啦!家家户户粘贴对联,迎春接福,欢聚团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礼花齐放,鞭炮齐鸣。我的家乡万古镇,好一片喜气洋洋的新年新气象。
每逢春节,我都要回老家过年,这里有清代传承下来的,老百姓珍爱的“鲤鱼灯舞”。
民间工匠用材料把鲤鱼灯扎得精美绝伦,色彩鲜艳夺目:红不红,黄不黄,蓝不蓝,绿不绿。鱼灯亮相暖眼:大不大,小不小;长不长,短不短;肥不肥,瘦不瘦。条条鱼灯身上,用金色有光纸剪贴的鱼鳞,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大年初一,荷花灯簇拥一群鲤鱼灯,紧跟响彻云宵的锁呐吹奏,领头向前,锣鼓喧天的川锣套打,追尾殿后,浩浩荡荡地沿街游行。鞭炮噼里啪啦恭迎鱼队,红包源源不断接获喜钱。这支“鱼灯舞队”给万古镇人民拜年,祝乡亲人寿年丰,贺店铺生意兴隆。它有着地道民俗味,浓浓乡土情,吸引广大乡亲们,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涌来围观。
我奋力钻进人群,只见一位老艺人精神抖擞地挥舞彩棒,彩棒顶端的宝球在空中舞动。顿时群鱼戏珠,龙飞凤舞,上下翻腾。有位老街坊观得眉开眼笑,比手划脚道:“这位传承人,参加过全国汇演,为周总理、朱德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表演‘鲤鱼抢宝’节目呢!”
看!“鲤鱼灯舞”表演得栩栩如生,一会儿舞姿翩翩,跃过龙门;一会儿摇头摆尾,嬉戏莲叶间。那精彩场面,让我大饱眼福,情不自禁地诵起《江南》这首古诗:“江南可采莲……”
观看“鲤鱼灯舞”时,广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牛!牛!必须点赞。”男女老少赞不绝口地竖起大拇指,“发到朋友圈”。
年味乡村润,
蟠桃献寿星。
举杯欣喜宴,
鱼跃上荧屏。
大地回春,喜气盈门,乡居生活丰富多彩,新农村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新面貌。大年初二,乡民们开始热热闹闹摆桌席,高高兴兴办喜酒,开开心心赴盛宴。“鲤鱼灯舞”活蹦乱跳到田间院坝,祝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贺新婚:男帅女美、花好月圆,送千家万户新年礼物——年年有余〈鱼〉。
“万古鲤鱼灯舞”它在庆祝重庆直辖开幕式上闪亮登场,它参加国庆60周年天安门游行盛典,它参加庆香港回归文艺汇演,它是家乡的经典传统文化,被重庆市命名为“鲤鱼灯舞之乡”——我骄傲!我自豪!
镜花缘读后感
读《镜花缘》之前,我曾读过《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讲述的是灵石、仙草下凡经历红尘的故事。
《镜花缘》与《红楼梦》一样,也是一部神话小说,更多的并非天庭,而在于红尘,就像现实与幻想的分分合合。虽说一切都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上,可剧情发展,人物性格及言行举止,全部都基于实物,《镜花缘》中所有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从天庭中嫦娥与百花仙子不和开始,到武则天从天庭到人间,心月狐临凡,延伸至唐敖和林之洋的海外生意,故事环环相扣有理有据,情节跌宕起伏。
初读《镜花缘》,我并没有什么感悟,也没有领略到它的含义。读到后面,我才渐渐明白,其实它似乎并没有什么含义,只是写实而已。虽然是建立在虚构上的写实,但它记录的依旧如此清晰。也许正是因为记实,所以它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书中的描写生动有趣,言简意赅,让我感悟颇深,尤其是泣红亭中石碑所写,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从唐敖梦想十二名花飘零海外开始,航海之旅中果然带回了十二名女子,而剩下的则是其女儿唐闺臣在考试后结识的女子。
《镜花缘》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第十七回“因字声粗谈切韵,闻雁唳细问来宾”,以及第十八回“辟清谈幼女讲羲经,发至论书生尊孟子”。在我看来,其中讲述了多九公认为此处蛮夷之地,不晓得孔孟之说,自以为胜券在握,便不自量力地与女子谈文,却遭到“惨败”。然而多九公身为老人,却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放不下面子将错就错的死不承认,实在令人钦佩。
《镜花缘》描写了海外风貌,但这种很好的主题并非各国游历,而是描写林之洋、唐敖在梦中所得到的十二名花飘零海外,基于神话创作的《镜花缘》带给人一种清丽脱俗的意境。泣红亭中石碑刻文,就像《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姑赋”以及小格子里边的诗词,这正是清代文学部份现状。明末清初的《水浒传》,还有《西游记》,其中不乏诗词、神话,亦可见在当代这种讽刺现实的风格。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神仙代表着恣意快活。在《红楼梦》中,秦可卿说的“这房子,大概神仙也住得吧”;在《西游记》中,更是妖魔鬼怪与神仙横行,赋予了神仙七情六欲;在《水浒传》中,天官星和地煞星共一百零八人下凡,皆是幻想与现实接轨。《镜花缘》亦是如此。冥冥之中,缘由天定,石碑为引,正如同《儿女英雄传》一般,也有着天庭的存在,只是在不同的书籍中他们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镜花缘》和《西游记》都是以唐代为背景,《红楼梦》则是以清代为背景,而《水浒传》则是以北宋时期为背景。《明朝那些事儿》中有写宋江造反是为了接受招安,《西游记》中有写西天取经,《镜花缘》中有写海外寻找十二名花。为什么要那么去写,是因为机缘巧合,更是因为命中注定。机缘使然,巧合形成,命中有无,实为注定。这一切又都顺理成章,在选择连接的铁轨上,命运的火车悄然启程,终点很远,但这一路上遇到的人各式各样。
《镜花缘》用不同的主线贯穿其中,演绎不同的人生。有些人的出场别开生面;有些人的出场悄然而现;有的人轰轰烈烈;有的人仅是在考完之后吟诗作对。有的人陪唐小山坐船去小蓬莱寻找父亲唐敖,于唐小山而言,也许就是有缘有分;而其他一同考试而获得名次的女子,于唐小山而言,应该就是无缘有分。而这一切似乎并不能如此评说,因为她们同为花仙子,而唐小山乃是总管百花的女神——百花仙子,所以,花仙子均与她有缘,除了十二名花的花仙子们,那些未曾一同出海漂泊的名花,到底就是有缘无分。
有时候,动物于我们而言,更为真情。它们不会像我们一样,想得太多太远太广阔。只因为唐小山,所以便要去寻找;只因为人类的一句诺言,所以便捧着石碑四处游走。不是因为责任,而是因为那是主人的吩咐。或许对于别人来说,那只是一句玩笑话罢了。对于仙人,明明只是一句玩笑,却如此认真,也正是这份认真和执著,让许多看起来荒诞不经的梦想成真。
有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未必是说听者杯弓蛇影、疑邻窃斧,而是别人当作耳旁风的梦想,或许可以实现的东西,只要你能抓住并去努力,终会获得成功。
不过,书已成物已定,《镜花缘》读后的寓意如何,需要自己来品味。毕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情,去看情境之中,总有不同。
相似题目
-
家乡的年味我的家乡在岳阳,那里濒临洞庭湖。是一片鱼米之乡。更有我家乡特殊的年味—丰锅。丰锅,顾名思义就是丰收后才能吃的一锅菜。做法也极其讲究,而且是一场盛宴!先是将水和排骨一起煮熟,等到水变得黄澄澄时,将其他“佐料”例如:腊肉,白菜,粉丝,胡萝卜等放入锅中,无需加其他的油盐,让它们互相交融直至煮熟后再端上桌,绝对让人垂涎三尺。我老家还有个特殊的习惯就是:丰锅中的腊肉不能小于两厘米厚!寻常人可吃不惯这丰锅肉,因为实在是太厚。不过当地人很喜欢这样吃,我曾问过他们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却让人很惊讶:“薄的肉太小了,那哪叫吃肉啊?根本没有大肉过瘾!”我也这么觉得:的确,吃小片的肉哪有大块肉过瘾?吃大块肉才叫吃肉!还有一种菜在我家乡也很出名,名字我已经不急得了,但是却很霸气:整整一个大碗,只装一个肘子,大到吓人。虽然我没吃过,但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觉得能吃完的都不是一般的厉害。家乡的年味永远在我的心中占据别样的地位,不可或缺,我在哪都能见到家乡菜,可终究不是家乡菜:少了一份味道,也少了一份情怀。或许我们每天都在品尝家乡的味道,其实吃上妈妈奶奶亲手做的菜就是家乡菜肴中最美味的菜肴!450字 初二
-
家乡的年味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过年的习俗不一样,所以年味也不一样。我们河南也有自己过年的习俗。春节前几天,大家就开始备年货,比如瓜子、花生、糖、蔬菜、鸡鸭肉等等。所以啊,南向店一到过年人就特别多,挤都挤不动。超市的话就更急了。但是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脸,因为马上就要——过年啦!除夕早上,天还没亮,爷爷奶奶就开始准备饭菜了(因为我们是中午吃团圆饭),切菜、炖肉、蒸排骨,煎蒸焖炸顿,各种做菜的方法都用上了。满屋的香味,可诱人了。在开饭前,爷爷现在神像前烧纸祭神,折求一家人平平安安。然后再放上饭、菜、肉。弄完之后才可以吃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扯家常,一片和睦的景象。在吃饭的时候,还要燃放烟花鞭炮。在晚上睡觉前,要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到晚上十二点,也就是刚好第二天,新的一年的开始。就要燃放烟花,放完后才可以睡觉。初一早上,孩子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准备和爸拜年,妈妈就留在家里,因为也有人到你那儿拜年啊。初一和初二一般都是附近的邻居朋友拜年,后几天就去亲人家拜年,吃饭。拜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最高兴不过了,可以领红包,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男孩子们就喜欢买烟花爆竹,女生就喜欢买扎头发的,或者洋娃娃。可以高兴好几天了。河南人的过年挺有年味的,但可能是时代的变化,年味比以前淡了很多。希望我们一些特有的习俗继续传承下去,这样年味就会更浓了。550字 初二
-
家乡的年味今天就是除夕了,家家户户开始贴对联,贴福字。我们家也不例外,准备着过喜气洋洋的春节。不一会儿,就到吃年夜饭的时间了。奶奶和家人们,烧饭的烧饭,炒菜的炒菜,忙得不可开交。过了一会儿,奶奶把香喷喷的菜端上来,有酸菜鱼,猪蹄,饺子,各种各样的菜,使我们迫不及待把它吃掉。接着,爸爸拿着手机,大声喊:“拍全家福了!”我们便都对着镜头,咧开嘴笑了笑,等爸爸拍好了,我们便开吃了。香喷喷的饭菜让人垂涎欲滴,禁不住就夹一口吞下去。美味佳肴让人闻着总感觉是特有的家乡的年味。大年初一,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家家户户燃起了烟花,放起了鞭炮。这家放完那家放,真是热闹。爷爷也点燃了鞭炮和烟花,那铿锵有力的旋律开始演奏起来……清晨,随着鞭炮声的平息,心里想得到压岁钱的愿望愈来愈高了。妹妹忍不住,起先跑到我房间,用她那天真可爱的腔调对我的妈妈和我的爸爸说:“祝婶婶、叔叔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吉祥如意。”随即,我爸爸妈妈对着她笑了笑,立刻把各自的红包塞到妹妹怀里。我们便都起来,小孩子给长辈说祝福语,长辈给小孩子红包,顿时,屋里沸腾起来。给屋里的长辈拜完年,我们穿上新衣服,蹦蹦跳跳地到亲戚家去拜年了。我们去了舅公家,我对舅公说:“祝舅公新春吉祥,长生不老。”接着,对舅公笑了笑,只见舅公也朝我笑了笑,把红包塞到了我怀里。我又走过去对舅婆说:“祝舅婆狗年旺旺旺。”手里又被舅婆塞了一个红包,领完红包后,我们高兴得不得了,激动地回了家。家乡的年味可真浓呀!600字 四年级
-
家乡的年味在乡下过年,比在城里更有趣,为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今年春节前夕,爸爸妈妈早早地把我带回了农村老家,着实让我体味了一把跟城里与众不同的年味。奶奶带我去了一趟新农村广场,那里真是热闹啊!广场四周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美味可口的小吃、各式各样的玩具、还有可爱调皮的小动物们。我们随着拥挤的人流边走边看,真是目不睱接。突然,前方有个摊位前挤满了人,我费了好大的劲挤了进去,原来是套圈游戏。但是你们知道套的是什么吗?——是嘎嘎叫的大白鹅!这真稀奇啊!我也买了几个套圈,真希望在我套圈时大白鹅能配合我的动作,如果我投的圈向左偏,大白鹅的头也向左边靠靠那该多好!可五个圈都套完了,大白鹅一点都不配合,甚至还躲了两下,它不想和我一起回家。“咚呛、咚呛……”我又被不远处一片锣鼓声吸引了过去。远远看见了两条威风凛凛的大金龙伴着一颗大龙珠在人群中上下飞舞,原来是双龙戏珠啊!走近一看,可热闹了!还有两头可爱的大眼睛红狮子,正摇头晃脑地给人们鞠躬拜年,后面还跟着一队穿着红红绿绿亮丽衣服、头上带着大红花的奶奶们,她们划着旱船、挑着花担、走着欢乐的秧歌步,最后面还跟着憨态可掬的猪八戒背着漂亮的媳妇呢!大家连连叫好,人群都沸腾了!乡村的年味可真浓啊!小伙伴们都来乡村过年吧!500字 五年级
-
家乡的年味在中国人的眼里,在流淌的五千年岁月光景中,意义最大也最隆重的大概也就是除夕一晚春节一天罢了。于我而言,它没有清明“路上行人欲断”的凄凉,没有重阳“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落寞,没有中秋“人有悲欢离合”的无奈亦没有端午伤感汩罗屈原的萧索。这天的大雪是丰年的遇兆,也是万物复苏的过渡,“年”这个字,在每个有牵挂的人那里,都是一份深情的寄托一份深重的家书。在南方这个常年氤氲的小镇,每到大雪纷飞的时候,都是人们最开心的时候,而在我不多的记忆中,这种发自肺腑,也最自然的快乐,是从腊月二十四,也就是从小年开始的。我的故乡是一个安静的小村子,可一到小年,我就能在街角巷尾看见每家每户准备的吃食,馋嘴的小毛头常会小步走上去,偷偷的拿几块油酥糖送到嘴中,而看见的大人也一改素日严肃的面孔,像个孩子一般向路上的行人或偷吃的小阿毛讨要几句祝福吉祥的话。因为在这一天,大人是不能发火的。否则是不会消灾的。腊月二十四,大人会从早忙到晚,不单单清扫家中的垢还要做松脆的油酥糖。听老一辈讲呀,做这糖呀,就是为了让农户家要上天祈玉帝的灶王多说好话,不多生事,保佑家中事事顺利的。所以呀,这满浸糖香的街道怎能不吸引不更事的小毛孩童呢?过了小年,再些个日子,便是除夕,街道上依次摆起了“年铺”,差不多就是让你买一副大红联,然后小贩便给你写几张“福”字的小摊,小时候一到开摊,我便会兴奋的托着爷爷去买,每次拿到尚未干透且透着油墨香的字我都能有一种极致的满足,每到将大红联亲手挂在门上,然后被爷爷抱起的和他面对面一直“噶噶噶”笑的我,就连到如今回忆都是幸福的画面。可惜这样的摊子三五年后也就相继不摆了,而我也在反复的光景中长大,以至于到现在,我都对那时那地的快乐念念不忘,而没能再见那个小摊也成为了我的一个遗憾。除去这种心爱之物遗失的难过,除夕的精彩依是难忘的。除夕傍晚,吃饭前,大人们都要到院子里放几串鞭炮,有些讲究的人,家还会专门请一些锣队鼓队的到家门口敲,彼时,万人空巷,爆竹的响声接连不断,而在家中,老人们早已生好火炉,做好佳肴,就等着儿女上坐,互相赠予压岁包,唠唠家常了﹍﹍除夕是要守更的,所以到了零点,全村的人便放起了烟火,齐刷刷的满满一片,亮的宛如白天,最后的烟火一放,除夕也就是旧年也算是过完了。接下来便是春节。在我的故乡,春节是要早起上香的,每年春节,我们家都会举家出动,清早便去庙宇的,小时候上完香后寺里的一碗热腾腾的素面总会激起我无尽的虔诚,所以之后便遇人所奉上的诚挚的“谢谢“大概便是从那时形成的。过了元宵便也过完了年,所以每个人对元宵日子都怀有一种特殊珍重,都小心翼翼的格外重视的过。故乡小村不像北方,在正月的时节都会办庙会,我们过元宵的方式很简单:请戏班,舞板凳龙。戏班是从上午一直演到下午的,村中的老人和小孩都会拿着一把凳子准时候着戏子出场听他们唱尽人生,演完百态,咿呀一番。有时看得饿了还会花上那么些零钱,去流动车那儿买些零嘴烧些元宵﹍﹍到晚上七、八点,舞龙队便出来了,那时候全村人都会出来,拥挤的小道小巷早已挤得水泄不通,倘若你不早些出来占位置,很有可能只能听见舞龙队的吆喝而不见龙尾龙头。元宵一过这年也结束了,从外地回来的儿女孩子也渐渐归去,小村子又恢复往日平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屋子不再整夜的通明,巷子也不会飘出油酥糖的香味。冬一过,春便归暖,南归的新燕逐起了春泥,不知名的人家筑起了新巢,新日初升,融化了檐角积雪抖落了三尺冰凌,红联依旧,情感仍浓,过了一个念想,又迎来一个念想,在反复如常的年月里,瞥见一眼门户上的年画,锦绣如织,简净悠长﹍﹍唯念“青枝绿叶果儿长,辛辣廿甜任人尝”。1200字以上 初二
相关推荐
-
家乡的年味时间过得真块,一眨眼的功夫,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到了一年的海底。除夕的上午,我从家里的大门口上撕下旧的春联,换上了崭新的春联。新春联的具体内容是:左联为”一帆风顺吉星到”,右联为“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为“财源广进”,春联的中间还夹杂着一个大大的“福”字,显得更加洋气大方啦!哈哈!看样子,我家在新的一年里。要发一批不错的大横财啦!每当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候,我都会感觉到时光匆匆,却又无可奈何却又有一丝丝的欣慰和逛喜之情。每当陪爷爷看电视播放新闻的时候,过年时节电视上总是呈现出解放军叔叔坚守祖国边疆的动人画面。这些体现正能量的画面,总会让我想到,我们这一代零零后是多么的幸福啊!从小到大,一家人都没有背井离乡过:过年的时候也没有过过苦楚的生活。但一直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同一个区域,倒也没了团圆的兴奋和欢乐。可再三细细思量,这身边带着几分市井气息的家乡,倒也耐人寻味。我这土生土长的长沙人,也应该珍惜身边这最美的景象。每年临近过年的那几天,我那亲爱的爸爸妈妈,总是在厨房里忙这忙那忙得不可开交。准备精美的年货和开口的饭菜。每一口家的的味道都令我难以忘怀。重要的不仅仅只有美食和美味,更加重要的是,还有寄托在那年味上边的思念与情怀。如今的年味虽然没有以前的那么浓了,但却也不算那么缺乏人情味。过年那几天断断续续或震耳愈聋的鞭炮声络绎不绝,也可以算得上热闹非凡了阿!除夕的下午,临街上的门面虽然早已变得冷冷清清的了,但是也显得干净整齐,井然有序。人们都早已沉浸在家人的陪伴和飘香四溢的团圆饭之中了。但鞭炮声还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那便是第一轮燃放鞭炮的高峰期,和人们的相互祝福声交织在一起。每当过了除夕十二点钟,那便是燃放鞭炮的最大高峰期。此时的鞭炮声才是络绎不绝,一炮接着一炮,久久不会平息。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是:放鞭炮,出天星,迎接天上的财北星下凡。这个时候,人们都会在新年第一炮放出的时候,来祈福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恭喜发财!在纷纷飘落的细雨当中,年虽然早已过完了,但家乡的年味仍是挥之不去,其乐、融融;仍然给了我无穷无尽的遐想与回味!800字 初三
-
家乡的年味过春节,年味浓浓。贴春联、做豆腐、年夜饭、看春晚、享风俗……这些都散发着浓浓的年味儿!奶奶和妈妈开始忙着做豆腐。做豆腐可讲究了!首先要把黄豆洗干净,然后把豆子磨碎,再把豆浆烧开,洒上盐乳。妈妈烧着柴火,奶奶在锅里倒啊倒,不一会就凝成了豆腐花。这时的豆腐花可好吃了,配点油盐酱醋吃上一大碗,味道香香的,浓浓的!奶奶又把整锅的豆腐花放进豆腐盒中定形,尽量把水挤干,一盒豆腐就出炉了。做完豆腐奶奶要做我最喜欢吃的现炸油豆腐了。一旁的妈妈已经把油倒入锅中,只见奶奶取了一大块豆腐,把它切成小块,放进滚烫的油锅里,不一会油豆腐就上来了。我第一个冲上去,蘸点妈妈准备好的酱油和醋“哇!真好吃。”我情不自禁的叫起来。这样的美食城里的朋友一定很馋吧!爸爸在大门口贴春联,现在的农村奔小康,银行的春联福气送到家。我跑过去给爸爸帮忙,搬凳子、递粘纸。春联贴的正正的,来年红红火火!厨房又飘来浓浓的菜香,奶奶和妈妈已经在准备年夜饭了。我溜进厨房,不管三七二十一用手抓了块红烧排骨,“嗯!真好吃。”我在心中喃喃自语。很快菜都摆满一桌,一家人围着桌子,团团圆圆,开开心心!天色渐渐黑了,我和妹妹、伙伴们开始放烟花,妹妹拿着烟花转圈,伙伴们一起跳啊、笑啊,开心极了!该爷爷上场了。在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请年老爷,作年福。爷爷摆好香和焟烛,神气端庄,嘴里不时的念叨念叨。他叫我们多拜拜年老爷,来年全家幸福安康,财源滚滚来。看春晚了,大伙坐在沙发上,春晚的节目很精彩。唱歌、跳舞、小品、相声……样样都有。还有我们非常喜欢的明星TFboys。“铛……铛……铛”二零一八年十二点跨年的钟声敲响,新的一年终于来临。爸爸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烟花,用打火机点燃,“嗖,嗖,嗖”一朵朵烟花升向夜空,在夜空中炸开,像一朵朵绚丽的花儿。随即,更多的烟花在空中开花,成了绚丽的空中花园。年初一家家户户打开大门迎接门神。跟着爸爸妈妈拜年去了,恭喜恭喜,红红多多。平时很少在家的爸爸会带着我们去郊游,爬山,拍全家福,一家人其乐融融。过新年,真开心!这就是我们农村的年味,我的年味儿!800字 初三
-
年味印象之中的过年,天气定然是寒冷的,大雪纷飞,黑夜里风呼啸着兴风作浪。大地一片白茫茫,雪光,月光和房屋中投射出的灯光,一道映衬着这个特殊的时刻。屋内定然是一片其乐融融的。一桌热气弥漫的团圆饭,灯光在雾气中形成光亮的通路。饭桌上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亲朋好友的齐聚彰显着团圆之于中国人的意义。电视里,播放的一定是春节联欢晚会,这个全世界观看人数最多的节目似乎已经成为过年必不可少的标志,它一年一度如约而至。印象之中的过年一定是在天色暗下之后开始,一顿年夜饭从晚上7点慢慢的吃,直到晚上12点。橘黄色的灯光,碗筷碰撞的声音,小孩子的嬉闹声,大人间的祝福的话语。辞旧迎新,是过年的意义。待到晚上9点左右时,屋外的鞭炮声开始响起。印象中,那礼花是七彩的,在天空画出缤纷图案。“噼啪”的声音会一直持续到凌晨。天空的礼花不断的盛开。第二天推开门,空气中弥漫着冬日的雾气和淡淡的火药味。地面上一片红色的纸屑。而人们也并不着急的扫去,“红红火火”,正是人们所寓意的。而现在,我正在电脑旁,和不认识的人一道游戏,由于先前约好的朋友一个个的爽约。父母在看电视,而我在玩游戏,这就是没穿服饰裸的现实,全然没有印象之中过年的事宜。起身到阳台,看灰蒙蒙的天,远处的光柱无力的透过云层。夜色正暗,全然没有要绽放的烟花的痕迹,有多久了呢?有多久没有在除夕夜看烟花了呢?手机震动,“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请您注意消防安全”的短信如约而至。现实的过年,竟和印象之中的,如此大相径庭!社会正在飞速发展,有一些节日特有的气氛却在逐渐暗淡。年味正逐渐变淡,这个话题已多次被人们热议。其原因耐人寻味:多样化的电子设备使人们很难一道欢庆,对消防安全的重视使得不在有烟火的燃放,90后独生子女无法体会与兄弟姐妹一道闹新春的快乐……20xx的除夕,没有烟花、没有雪花……750字 初三 抒情
-
年味随着高科技飞速发展,生活的步伐变得越来越快,让人一阵眩晕,慢生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想要拾起却已艰难。不知不觉,2017年已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我们迎来了2018年的钟声。若不看日历,不打开电视收看每年必播的春节联欢晚会,还真不知道已经过年了。我怀念以前过年时,爸爸从外地连夜赶回来和我们一起吃团圆饭,尽享天伦之乐;我怀念那时伴随着窗外一声声爆竹被点燃后的爆鸣声与一朵朵在空中绽放的烟花,大家在家中看电视,说说笑笑;我怀念那时亲戚朋友登门拜访,大家围坐在桌子旁欢声笑语,大家的感情也随之加深。我还记得孩子们收到红包时绽开的笑脸;还记得那被年货堆满的桌子和被腊肉塞满的冰箱这一切总在我的脑海中萦绕。然而,现在浮现在我眼前的却与我所料想的大为不同,现在过年早已没有了以前的“年味”。由于爸爸工作上的原因,他没有陪我们过年。我和妈妈去爷爷奶奶家过年。吃饭时,气氛十分宁静,大家都没有说话,只有电视中的声音伴随着这顿所谓的“年夜饭”。奶奶的声音打破了这宁静:“来来来,吃菜吃菜。”随后又是一阵尴尬的寂静。去亲戚家拜年时,许多亲戚也都来了,老老少少围坐在屋子中略显拥挤。但随后映入我眼帘的场景是:几个老人打着麻将,小孩子霸占着电视机,大人在手机上抢红包、刷朋友圈,稍大一点的小孩便坐在一起打着游戏。大家变得没有什么言语上的交流,只是手指不停地敲打着屏幕上的键盘,以此来进行沟通、交流。有时,几个大人塞几个红包在小孩口袋中,老人们则直接塞几百块钱在小孩的手中,早已没有了传统的方式,也只是给个红包略表心意。亲戚之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也没有了以往的热闹,大家都是吃完了就散了。受环境影响,窗外不再爆竹声阵阵,商店外的摊子上也早已不摆各式各样的爆竹了,只有稀稀拉拉的爆名声伴随着跨年钟声的响起。跨年了,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放下手机,给家人一个紧紧的拥抱,给家人送上一个新年的祝福。跨年后,一切又归于平静,那仅有的一点“年味”也渐渐逝去800字 初三
-
年味物理学以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太阳的周期为一年。若以百年来计,人生亦仅仅三万六七四的悠悠栉发岁月。窃以为,所谓年味,即岁月的滋味。想榛榛莽莽的上古之初,天真未泯的先祖们或许未识时间的奥义,却仍为这年复一年的匆促而叹息。“瞻彼日月,悠悠我思”,《诗经》中古老的辞章典载了文明之初人们对年味的最原始的认识,这不复重头的日子,全留在了日升日落,晦明更替里。要说这年味,也确在这周而复始的往复与逝者如斯的遗失中吧。记忆中的新年,总是一样的在喧闹中伊始,在一片混沌中不知怎么时间地倏忽而过。柴火熏过的腊肉酝酿着丰腴的滋味,尘封着经年岁月的酒香气醉人,场院里晒着的红辣椒,细数着一年里最辉煌的季节。年的滋味,在于那份返濮归真的悠闲,酒喝也喝不完,将人们喜气盈盈的脸集成了红色,木雕的大圆桌上摆满了最丰盛的食物。人们将一年的祝福都汇集成一句句道也道不完的情义,留在人心里回味。唯有在新年里,时间的滋味才能被完整地细细品味,此时的人们大可什么也不想,暂时远离现实的尘劳。在亲戚朋友的宠爱中体会到自已幸运的身世。即使滥情一番,耽溺一回如花美誊,似水流年的自怜自惜,或是空坐着,独自回味这份殷实而富足的滋味,也会觉得意味深远。人生又何必终日奔波忙碌,追寻那些不可得的?抓住眼下的光阴,抓住此刻的情深意重,抓住这光耀如银的白昼亦是一份所得。古代唐宫中以女工揆日之长短,用线来数算花腾日喧之永昼。长安城里的丽人绣罢梅绣牡丹,直绣到——风荷举。山乡水廓的妇人或工于织绦或工于织素,直织到经冬复历夏。每穿针一引线,都是一段情长意牵的完成,而我也欲让这年复一年的滋味能更深远一些,纵然年年岁岁反复,纵然这岁月无情。年只有短短十几天就过去了,而年的滋味却无穷无尽。在这一刻,民风是最近古的,情味是最浓烈的。年给人最深的滋味莫过在岁月无情,而人却有情吧!可爱又可哀的年岁呵?750字 初三 抒情
-
家乡的年味我始终觉得城里不算过年,只有老家才是过年呢!每年,我就盼着寒假快点来到,最盼望的是父母放假前把我托人快递回老家的那几天。那爽,只有和我一样尝过的小伙伴才可意会。腊月二十八要打年糕了,爸爸还没赶回家。爷爷、叔叔等男丁就要去村里打年糕,我作为小男丁自然也是不能缺的一员。妈妈只能带着妹妹一个劲地叮嘱我,叮嘱啥?早被打年糕的兴奋代替了。打年糕喽。首先是掺米,所谓掺米就是把糯米和晚米按相应比例掺在一起。再是蒸米,用三个大灶,分别架上相应的三个木蒸桶,等到米的颜色变暗了,就在里面放红糖。等红糖融进了米中,就向旁边的人喊一声:“铲糕板”。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打糕了。刚做好的糯米放进打糕槽里,一个人用打糕杵用力打年糕,这时旁边要有一个人配合着翻年糕。打一下,翻一下,就像闹钟里的齿轮一样有规律。制糕了,该我们这些愣小子上手了。把打好的年糕放在一张长长的案板上,由两个制糕的叔叔搓成长条,我们负责在漂亮的模具上抹油,抹完油的模具,用力按入年糕,做成花式年糕。我们起先还老实地按,后来十八般武艺全上了,捶,拍,打……不少半成品的年糕悄无声息落入我们的肚子里。制糕的叔叔总摇着头,笑眯眯地来一句:“你们这群小馋猫!”“吃饱了才有力气抹油嘛!”不知哪个坏小子居然来了这么个理由。逗得所有的叔叔伯伯一起哈哈大笑,我们更加是借机再往嘴里塞一口。对于一个“标准吃货”来说,吃分岁酒可真算是让我大饱口福了。所谓“分岁酒”则是温州人对年夜饭的叫法。外婆家住在山上,坐落在青山的怀抱中。土鸡、土鸭,土灶台,连烧火的燃料都是枯树枝、落叶。原始的美味,让人馋涎欲滴;龙虾、螃蟹、蛤蜊、海带炸虾……温州海鲜,让你舌头都鲜没了;炒面、炒年糕、玉米饼,让你吃到喉咙口都不腻……家家桌上有鱼或者芋,“年年有余”的好兆头,大概到处都一样。各位小伙伴,老家温州是可以放鞭炮的。这个一定让你们无比羡慕。大年初一早上要放“开门炮”。先放“百子炮”。再放三声大炮,大炮要朝天放,保证声声放响,除旧迎新,蒸蒸日上。赶上了好时代,乡村年味年年新,微信红包,鲜花迎春……老年味更浓,新年味更多。我爱你,乡村的年。800字 六年级
-
家乡的年味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过年了。全家人越来越忙,好吃的也越做越多,满屋满院阵阵飘香,我总忍不住多吸几口。不过,什么香味都比不上家乡过年时的米酒汤圆的味道。家乡过年,有早晨全家一起吃汤圆的习俗,寓意今年全家团团圆圆。大年初一一早,妈妈和伯娘们便一起做汤圆了。我们小孩子也早早就被热闹的鞭炮声吵醒,在床上巴巴地等着吃汤圆的信号了。一会儿大哥问“汤圆好了没?”一会儿二哥喊“什么时候可以吃呀?”大人们便笑着回道:“就快了,就快了,你们这群小馋猫呀!”大人们就爱骗小孩儿,说“快了,快了”,可我们等啊等,肚子咕咕叫,也没好。我们百无聊赖,便猜汤圆是什么馅儿的,也热火朝天讨论起自己爱吃的馅儿。楼下喊了声“吃饭咯——”,我们几个一起向楼下冲去……还没跑到饭桌,米酒的甜香就铺天盖地冲击了我的鼻腔,瞬间,口腔涌出一股“馋馋”的口水。走近了,我看见一个个圆润又饱有光泽的汤圆在米酒汤里静静地躺着,多么可爱啊!舀一个尝尝,鲜嫩的肉汁在咬破汤圆皮的一瞬间弥漫开来,我惊喜地叫道:“我这个是肉馅儿的!好香!”“我是紫薯馅儿的!好吃!”三哥也满是惊喜。“我是豆沙馅儿的,啊……”大哥故作神秘,“啊,我吃到硬币了!”边说边慢慢吐出了一枚硬币。全场一阵惊呼,大伯娘笑着说:“包了硬币的汤圆总共就三个,吃到的人今年运气好!还剩两个,看你们谁运气好!”大伯娘还没说完,二哥“哎——”了一声,他也从嘴里拿出了一枚硬币,喜滋滋地举给我们看,好像在说“我今年一定走好运!”兄弟仨就剩我没吃到了!原本只吃肉馅儿和豆沙馅儿汤圆的我,也开始拼命吃其他馅儿的汤圆,可我整整吃了两碗汤圆,幸运女神也没眷顾我……那最后一个“幸运汤圆”被二伯娘吃到了。我羡慕地看着她,她完全明白了我的心情,把硬币推到我面前,说:“这叫‘传递好运’,祝你新的一年健康成长,学习进步!”在“海纳百川”的现代昆山,我能吃到五湖四海的美味,可是饱含着长辈祝福的米酒汤圆的味道才是我心目中家乡的年味,也是最美的年味!800字 六年级
-
家乡味我的家乡在盐城的一个小角落里。那里的河流纵横交错,那里的美食令人难忘。老家的河流常常令村民们回忆满满。村子里最大的河流,当然要数蟒蛇河,这条河像一条蟒蛇一样弯弯曲曲,贯穿着整个村子。我家老房子就背朝着这条河,河边长满了高大的芦苇,足足有房子那么高,在风中摇摆着。听爸爸说,以前夏天的时候,他和叔叔总是喜欢趁爷爷睡觉的时候,偷偷地从屋子里溜出去,到蟒蛇河里去游泳,爸爸在游泳的时候,不一小心被水蛭给咬了,上岸的时候,被叔叔发现了,叔叔同另外几个小伙伴好不容易才把水蛭从爸爸身上弄下来,由于弄水蛭弄了好长时间,待爷爷醒来后,看见爸爸和叔叔浑身湿漉漉地从前门里进来,知道这兄弟俩又去河里游泳去了,便操起鸡毛掸子就开始打,爸爸和叔叔见状,便跑走了,到晚上才回来。老家的美食令人难忘。我最喜欢吃老家的特色肉圆,这种肉圆外形看起来可漂亮了,大小刚刚好和一个小橘子那么大,嫩嫩的肉被一层脆脆的糯米包了起来,糯米被油炸成了金黄色,还点缀着一点葱,真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刚炸出来的肉圆是最好吃的。用筷子戳一个放在鼻子前闻一闻,油的香味和肉的鲜美融合在一起,包裹着嗅觉,使我沉浸在一片美味之中。我流着口水,迫不及待的把整个肉圆都塞进嘴里,肉圆渐渐的在舌头的翻滚中融化,过了好一会儿,才吞下肚子,由于上一个太烫,没尝出味道,于是我又拣了一个放进嘴里,这次好多了,我咬了一口肉圆,外面的糯米皮咬起来“嘎吱嘎吱”脆脆的,嚼起来不仅十分有劲,而且还会有食材融合起来的美味,油虽多而不腻;里面却咬起来软软的,里面的肉和糯米都炸烂了,还有点粘,这时,突然从糯米和肉里溢出了一些油来,油在口中绽开,慢慢地把肉和糯米包裹了起来,油和肉在口腔里滑动着,触碰着舌尖,我在嘴里咀嚼着,肉和油顺着食道滑了下去,顿时整个身体也都暖和了起来。心中也贯穿了家乡人对我的温暖与照顾,也使我感觉肉圆格外的美味!我渐渐的感到了一种和睦融融、回味满满的家乡味在我的心中荡漾……800字 高中 记叙文
-
年味年味,是什么?是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是小孩放鞭炮的喜悦;是家家户户红红火火的喜庆……想一想我已有几年没回过老家与家中老人团聚了,虽说过完除夕就会回老家拜年,但也难以体会到那种特殊的热闹。有幸的是,今年我终于与父母回到老家过年,对年的“期盼”充盈心头。大年三十,一大早就被爷爷叫醒,爷爷说道:“起来了,洗个澡把新衣换上,然后很堂弟一起把对联贴上。”我应了几声便去洗澡,洗完澡后便去贴对联。整个白天,大人们都在进行着自己的娱乐项目,而我们小孩只能坐在电视旁看着无聊的电视节目,时不时地把玩手中的手机……到了晚上这也是我们最期待的——年夜饭,全家人围着桌子,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品,大家拿起筷子品尝起来,时不时地举起手中的酒杯碰在一起,这便是团聚的喜庆,我们争相告白,互相祝福,颇为和谐这便是年味最浓的时候了。饭后,大家坐在沙发上观看春晚,时不时地在微信中抢些红包,这时的我们开心极了,而这开心过后,又是冷淡。回想过去,那时没来到城市,住在农村。那时的我们放鞭炮,去村里人家串门又不知多有趣,而如今却再也找不到那种乐趣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我们正是这过渡期中的徘徊者,现在的我们已渐渐成熟,开始对过去的味道产生怀念;对故土产生怀念;尤其是故乡的年,那是我们的记忆,我们忘不掉,也不会忘。然而现代技术正在洗刷这些,所以我们应利用这时代的进步,引领年味的更新,年味的变淡,正是告诉我们一切的进步,都是文化的进步。引以冯骥才先生的话来说:“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也就是说世界在进步,社会在进步,“年味”自然也应该与时俱进。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对“年”的感情,而是“年”的新方式与新载体。所以面对越来越无趣的年,我们应抱着乐观的心态……年味,可以从春节的每一个习俗中散发出来,当我们的习俗进步了,我们的年味也就变得更加有趣了。所以请让我们这时代过渡期中的中华儿女们一起使新的年味焕发出它新的光彩吧!800字 初二
-
年味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因为,春节到了,福气也到了。我喜欢看大人们踩在高高的梯子上,挂着红红的大灯笼;喜欢一遍又一遍的念着新春的喜联;喜欢穿着大红袄到各家各户去串门儿。我喜欢春节的一切,因为春节是年味正浓的时候。春节开始的时候,大伙儿从早晨开始就一直忙。时时刻刻都有肉香传来,这是大人们在炖鸡鸭,大人们总是守着锅子慢腾腾的踱来踱去,不肯让夜晚的压轴戏泡汤。老人们不紧不慢地在家里左瞧瞧右瞧瞧,觉得时间十分充足。最开心的还是小孩们了,到左邻右舍去溜达一圈,和小伙伴们放放烟花,时不时还可以跑来瞅瞅大人们的活计。三十晚上,一大家人围着圆桌,吃着满桌子的佳肴菜色,还津津有味的谈论着明年的事情。我在爱听的就是外婆给我讲新年的传说。外婆说,吃年夜饭的时候,要关上大门,这其中还有个故事呢:有一个无赖的流浪汉,经常在大年三十晚上到各家各户蹭饭喝酒,还总是在走的时候带走几斤好酒,大家为了不让他进屋,所以吃年夜饭的时候,就要把大门关上。吃过了年夜饭,街上小贩们就开始摆摊,我们这个年纪的孩子,最喜欢逛街了,还有各种玩具,糖果卖。正月初一,大家都还留在家里,等到了初二,就开始忙碌的走东走西拜年。这个环节,妈妈说是最开心的时刻,为的就是与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有说有笑。这里,小孩们最开心的就是收红包,不管什么时候翻开衣袋,里面都装着一个红纸袋。跑完五六天的拜年,我们就留在家里接待客人们的到来,这些客人来的时候,会带些好吃好玩的给我们,我每次都带着兴奋的心情拆开这些包装。初八,小店就开门了,不过并不是很忙。但是这一天,可以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元宵是春节的最后一场戏,这天家家团圆吃元宵。街上可热闹了,十几个人举着一条长龙,街边挂着灯笼,大人牵着小孩,扶着老人,穿流在大街小巷里,到处都传来欢呼声。过完元宵,我们就开始上学,大人们也上班去了,最闲的是老人们,它们在家里清理清理新年的各种东西。于是,这个热热闹闹的春节就结束了,但是年味会永远的传下去。800字 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