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何日,到尽头?
什么时候
你会主动打破沉默
彼此微笑,哪怕是敷衍
你说,你怕流言
你说,你恨蜚语
于是我假装不认识你
直到现在
我仍没走出你的阴影
我战胜不了自己
每一天,还是疯狂的想你
当喜欢升级为爱
感情将变得复杂
开始畏惧黑夜
梦里都是你的身影
我的心会痛,纠结的痛
有你的梦,总让我不得安宁
雷锋已经离开了吗
我们需要阳光,需要水,需要粮食,于我们的生命,不可或缺。
雷锋,就是这一缕阳光、这一滴水、这一粒粮食、这颗最小的螺丝钉,虽然他的一生短暂,但他的精神长存,虽然他的一生平凡,但他的形象伟岸。
有人说:"雷锋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真的离开了吗?不,没有!虽然他的肉体离开了,可他的崇高灵魂却永远伴随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你看,新时代的焦裕禄向我们走来了,他的感人事迹,传唱大江南北。两次进藏的他,领养了三个孤儿,让家境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有时甚至须靠捐血来贴补家庭,可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救济时却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多则上千元,最终实现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这位视少数民族同胞为骨肉的汉族干部却倒下了,用他的鲜血染红了他所热恋的雪域高原。
你听,兰考县的父老乡亲们呼唤县长的声音响起来了,"焦县长,你怎么啦?"声音是那样关切,是那样深情,因为他们的县长为了兰考县的人们病倒了,倒在了兰考那片贫瘠而又富饶的土地上。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可他们又是"雷锋"是时代前进中的"雷锋",你能说,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吗?
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雷锋的身影,他们学习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雷锋虽然逝去多年,但是他的精神却被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了,他的精神在学习中体验出来了,在生活中体验出来了,在任何一个岗位中都体验出来了。你又能说,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吗?
老师把自己的知识和道德力量传播给莘莘学子们;工人农民们用自己的汗水描绘着祖国的蓝图;警察叔叔们用自己的青春和鲜血守护着人们的和平、安宁;白衣天使们用自己的温柔给我们带来了健康、美好……
雷锋精神伟大,但并非高不可攀;平凡,但并非琐碎;神圣,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当国家利益遭到损失时,"雷锋们"挺身而出;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雷锋们"倾力相助;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不能统一时,"雷锋们"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你还能说,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吗?
雷锋已经离开我们了吗?你我都会回答,不会。是的,不会!因为,我们将继续传承雷锋精神,他的精神将伴随着我们的每一次跨越!
相关推荐
-
尽头一.逃离零八年伊始,当古老而绵亘的新年钟声逶迤着向无法预知的远方蜿蜒时,我踏上了一辆南下的火车。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陡然间挣脱了那根细细透明的羁绊,却惶恐无措起来。彼时的我,在漫长而未知的旅途中,保持着不变的姿势,等待目的地的到来。一个冗长而枯燥的过程。深冬的隆寒氤氲了玻璃窗外的视野,却清晰的折射出了我眼中的惨白,隐隐可见大片大片雪花在寒风里妖娆的舞动。车厢里并没有想象中的嘈杂。寥寥无几的旅客昏昏欲睡,却仍强打起精神一刻不敢懈怠的盯着身边的行李,随着车厢的晃动眼神不时瞟向其他旅客。因为这场五十年不遇的雪灾,往年这个时候座无虚席的位置大多只是寂寥的空着。太过空荡不但没让人得到放松,反而在车厢里造成不安的波动。或许是习惯了嘈杂和拥挤,也似乎只有那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压迫感才能使人有份更真实的存在感。时间在车厢里一分一秒的流逝,不安逐渐转变为恐惧,那种自五脏六腑发出的颤栗牵动着每一根脆弱的神经,荒原感越来越浓。我没有心情去理会这种诡异的气氛,或许是没有精力去理会。暖气开得很大,呼出的二氧化碳湿湿黏黏的搭在鼻翼下,很不舒服,整个人也感觉混混沌沌的。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入睡的,似乎是个很缓慢的过程。醒来时,晨光熹微。浅浅的蓝慢慢从以紫为底的天空边缘渗透过来,形成一个圆,然后是湛亮的白渐次从圆的中心蔓延开来。此时,我僵硬的手指正紧紧攥着贴靠在膝盖上的画板。其实,我也身处荒原。二.鱼儿。我。梦遥镇到达梦遥镇的那个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摇曳着远方大片的雪白,四面八方涌来的绮丽瞬间将我淹没在了那个梦一般的小镇。鱼儿曾眨着她的晶亮的眼对我说,朵朵,你应该去梦遥镇看看。是的,鱼儿,我来了。梦遥镇我来了。在梦遥镇陈迹斑斑的火车站里良久,凛冽的寒风像刀片一样割在我脸上,生疼生疼的。寒冷的金属光泽从铁轨上残留的冰渣滓的间隙钻了出来,狰狞着向落日的尽头延伸,逐渐在红彤彤的夕阳里交汇成一个黑点。鱼儿说,小时候她哭着要妈妈时,外婆就会抱着她站在铁轨边,张望着远方,即使那一声声急促的鸣笛声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后来大了,外婆抱不动她,她就顺着铁轨向太阳落下的方向走。一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有一天,她终于走到了那条贯穿她童年始末的铁路尽头。她说,那里是童年里,世界的尽头。鱼儿,你是否曾和现在的我一样,望着那深不见底的遥远。寻找。茫然。绝望。三.那一片血红的天空在夜色降临前,我来到了鱼儿曾经住过的屋子。门并没有锁,走进黑乎乎的屋子,一股凉意顿时自脚趾尖向上漫延。自从鱼儿走了以后,屋子就没有人住过。薄薄的灰尘在空中随意的舞动,像一个个没有皈依的灵魂。冬季夜晚宁静而深沉,莹莹的雪光透过窗户汩汩流淌。夜,无眠。没有理会镇上人好奇,探究的目光。我顺着那条铁轨漫无目的的前行,朝着鱼儿走过的方向。我想知道鱼儿的世界尽头是什么。什么值得她放弃,什么又值得她追寻,而什么又是她的梦。一直往前走着,铁轨边是梦遥镇。历史的沧桑还清晰地影印在小镇街头巷尾,青黑石板铺筑而成的街道,门店是古老的青瓦木楞架子房,和谐朴素,自然端庄,让人款款走入流逝岁月,穿梭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如此亲切、平静、近距离感受历史,寻找祖先留在墙、瓦、屋、檐中生活的印迹。这条横穿小镇的铁轨将房屋建筑与田野划分开。只是我却看不到鱼儿的世界尽头。鱼儿,你的世界尽头到底是什么?是否我从不曾懂你,在你决定离开世界时,我是那样的不谅解,起码活着就会有希望啊。像来时一样,火车寂寥的驶离了梦遥镇,那个太阳落下的方向。我从画板的最低层抽出了那张画。孤零零的稻草人站在辽阔的田野里仰望着远方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天空是一片妖娆的殷红,泛着冰冷的血腥味。鱼儿死时这幅画就在她身边,画的名字就在画面的右下角——世界的尽头。我的目光在车窗外寻找,远方,有许多的稻草人,孤独的等待。可我却不知,哪一个是属于鱼儿的世界尽头。也许我将终身遗憾,为那个叫鱼儿的女孩遗憾,为她的梦遗憾。我一遍遍读海子的诗,我妄想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我乞求寻找到鱼儿留给我的世界尽头。可我错了,她不是海子而是索德格朗跟卡夫卡,面对病痛用超越对死亡的恐惧的勇气来抓紧生命。生命不是一种离去的决心或支撑脊背的苍白的双臂。生命是俘虏我们的狭小的圆圈,这无形的圆圈我们从未跨越。而鱼儿跨过去了。那便是她的梦,她的世界尽头。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
黄沙尽头我不知你现身处何方,但我的思念,将追随你,直至黄沙尽头。——题记家乡,永远是人们心底,最深邃,也最纯真的牵恋。挂念着家乡的一块馍馍,挂念着熟悉的一捧热土,挂念着年幼时飞奔的脚步,挂念着的,是那最亲最爱的几个人。乡情之于我,也不过如此。我们这代人,生长于北京,家乡便是父母的故乡;因而挂怀的,不过是千里之外的他们,可还康健,是否安乐。每逢假期,总念着爷爷奶奶家的闲逸,总想着荏苒光阴,该多陪陪他们。每一次的相聚都欢乐而短暂,我还记得你抚着我的头沉沉睡去,转瞬,怎却已不见了影踪。第一次一个人拖着行李回到家乡,便是如此特殊的情况。妈妈送我进机场时的话,我还记得。“奶奶的情况……不太好。这次,可能就是去见最后一面了。”茫然举目,我才发现,没有家人的陪伴,我对这片土地,竟是如此陌生。大巴车上的灯光是诡异的蓝色,我低着头。车厢内,有婴儿的啼哭,情人的低语,混杂着各方的气味,充斥着我的感官。我独自缩在车厢后排,看窗外掠过挺拔的白杨,掠过黄河两岸的农田,掠过城市的万家灯火。我什么都没有想,抑或,只是什么都不敢去想。我出生在非典时期,父母便将我送回了老家。两年的光阴,奶奶和爷爷将我拉扯大。奶奶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人,勤劳而朴实;在故乡的日子,我的每一寸衣服,每一口吃食,都是奶奶亲手而为。后来回到北京,奶奶有时来探望,我们逢假便回乡。长大懂事的我,不愿让奶奶劳累,于是已是多少年,舌尖未曾碰触奶奶的手艺,肌肤没能体贴奶奶的针线。大巴停在市中心的终点站,我的眼光四下找寻着爷爷的身影。忽听得一声熟悉却略带悲音的呼唤,爷爷已在候着我了。只是,这位老人,原先掺杂着银丝的头发怎变得如此斑驳,曾经潇洒的身姿为何如此伛偻,似不堪重负。明明前些天他们来看我时,一切都不是这样的啊!我一直被麻木掩盖的悲伤忽然决堤,我想冲上去问奶奶怎样,您怎样,可我只是上前拥住了爷爷。我看到,他疲惫的眼中,溢出了泪。叔父引我们去ICU重症监护室,奶奶的病房。看得出来他尽力想逗我开心,只是我的心脏在胸腔中乱跳,我的神经因为长途跋涉的疲惫和不明的慌乱而紧张。我无心礼貌的应对。当我终于在病房门口看到形容枯槁眼眶红肿的父亲时,最后一道防线,就此崩溃。父亲没说什么,和穿着隔离服的医生紧张地交谈,然后唤我。“进去看一眼奶奶吧。奶奶昏迷前,很想见你和妈妈。”隔离服厚重宽大,病房很静;只有各个病床的仪器,发出毫无感情的声响。我止不住自己的眼泪。奶奶身材很娇小,在偌大的病床上更显单薄。我颤抖着走进,握住了她没在输液的手。毫无生气,是一块冷硬的冰,直冻得我的心发疼。我记忆中那个宠溺的笑容,还如此鲜明;却在这令人窒息的病房中,渐渐破碎。我喃喃地和奶奶说着,脸贴着她的脸。我记得我滚烫的泪,滴落在她冰冷的肌肤上,然后缓缓落下。故乡的那一夜,很安静。我从没有经历过如此宁静的夜晚,仿佛时间都已凝固。一夜守灵,次日按穆斯林传统入葬。混乱的记忆中,只记得阿訇轻声的梵唱,一身素服跪在身侧默默垂泪的母亲,父亲的铁锹扬起的尘土,不知何处而来的飘忽不定的幽咽悲音。我在墓前的水泥基座上,跪的膝盖生疼。奶奶,奶奶,您已回到真主身旁了罢;您此刻,是不是正站在这漫漫黄沙的不远处,静静地保佑着我们啊。离开公墓的归途,在戈壁中穿行。姑姑和母亲断断续续的交谈着,不时抽泣。我没有在听,只看到车窗外连绵的西夏王陵。世事当真难测,奶奶生前也曾抱着我,为我讲这片王陵。她说西夏王为防后人盗墓,沿着贺兰山麓修建了上百座黄土陵,尽皆用蒸熟的黄土垒成,不生虫亦不长草。长大后,我才知道帝陵其实只有9座,其余几百皆为陪葬陵。然而如今我愿意相信奶奶的解释,我只愿她的肉身在西夏王陵近旁,永世安宁。人们常道思乡,其实思念的,不过是那至亲至近,却不能陪伴身边的几个人。生活充满欲望与纠缠,当我们累了的时候,何妨回头看看家乡的风物人情,何妨尝试放下,多伴于那纯洁的感情之侧。毕竟世事多舛,你或许可以预估即将取得或失去的利益,却决不能预测亲人还将陪伴你去走的路程。我悔,为何不是每个假期都归乡而去,为何不肯多逗留些许时光。当他们尽皆走远之时,故乡,也不过是残存着熟悉记忆与气息的城,而不再是令我魂牵梦萦的净土了。记得台湾作家余光中曾作一首乡愁,不曾领会,直至今日。直至今日,我才明白,乡愁便是那一捧温软的黄土,我在人间,而你,在黄沙尽头。谨以此文祭余逝去的祖母,并曾经的故乡。段炳蓉1200字以上 高三 记叙文
-
源头、尽头听老师讲,在西欧的一个国家里,大街小巷都有“请不要乱扔垃圾”、“请不要大声喧哗”的提示语,这倒不稀奇,稀奇的是这些都是用中文写的。怎么会这样呢?难道因为中国人现在变得不文明起来了吗?以前的中国是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文明国度,可现在却“判若两国”。叔叔不小心把阿姨的脚踩了:“对不起,你没事吧?”“不要紧,没关系,下次小心点。”可现在却变得:“对不起!”“对不起有屁用,你没长眼睛呀!”“你还说我,知道我往前走,还把脚放在我跟前,找踩,活该!”……两人打了起来。依我看,老外还真没说错,当之无愧,是我们错了,应该立即改正过来。不过,这回可得从大人“抓起”。大人这样,是因为上一辈不文明。所以说,只要找到源头……大人,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个人小时候,大人打骂他,说的话都被小孩记住了。结果,在课堂上,学校里,小孩为了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开始说脏话,他说的话被其他的小朋友听到了,就这样不知不觉中,一传四,四传八,于是都开始说脏话,其中有些成绩好的,出国留学,在国外那些被大人传染的坏毛病又开始在国外发展,最终无奈的外国人插上了警示牌,写上了提示语……都说可以从一个国家的孩子的身上,看出一个国家的“质量”,其实这是间接性的,完全可从大人身上看出,大人品质差,小孩也不会好到哪去。把问题弄得那么复杂,不找源头,找尽头。不是我推卸责任,事实胜于雄辩,既然事实都摆在眼前了,再去争,有什么意义。警示牌的原因在于源头,而提示语的原因却在于尽头……让大人和孩子一起改正,共同进步,可别再让外国人花钱、出力的搞牌子,写中文!像话吗!让那文明古国的荣耀,再次光临,可别再让它跑了!550字 高三 议论文
-
交点、尽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条直线,彼此相交在对方的生命里,每一个交点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交点之后,两条线愈行愈远,故事也就此结束。没有什么好哀伤的,有了这许许多多的交点,我们就有了璀璨的回忆,这样也很好!我们在生命中的每一个相会,每一次擦身而过都是一种奇迹,世界原来就是这样充满奇迹。没有谁是谁的永远!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没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永垂不朽。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寸感动!200字 高三 议论文
-
路的尽头是什么深邃的天空飘起那陌生而又熟悉的秋雨,也许在这个忧伤季节有很多东西不得唤醒早已沉睡的记忆。总是喜欢一个人,背上尘旧的书包,漫步在没有终点的小路上,踩起着地上泥水,让它飞离地面,和蒙蒙的雨在空气的交织成一曲美丽的音符,突然给这个惆怅的小路一丝温暖。有时候,回头看看走过的小路,一个脚印在灰暗之中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那是青春,那早已不属于我们的青春。疲敝的双眼看着前方,两条路的边沿还是没有相交,一条路沿默默的看着另一条路沿。路的相交就代表着到了终点,同时意味着结束。路的尽头是什么?也许还是几条路在那等着你选择。它是一道选择题,一道单选题。雨开始变得忧郁起来,洒在我凌乱的头发,让我干枯的头发得到一点滋润。我扬起头,闭上双眼,张开双臂,让雨水温柔地抚摩我憔悴的脸上,抹去早也干涸的泪痕。300字 高三 叙事
-
尽头模糊了,整个世界都模糊了闭上眼,嘴角尝到一缕淡淡的咸张开眼,依旧是那残酷的世界离开这,永远离开,到一个没人找得到的地方踏上荆棘之路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陌生的车水马龙陌生的繁花似锦喝一口柠檬红茶淡淡的苦涩刺痛了内心的那块柔软终于放声大哭没有人任何一个人的肩膀没有任何人递来的一张纸只有无尽的孤独缩在角落,脸上流着无声的泪终于看穿拿起摔碎的碗……血染红了身上的白裙子果然,还是太脆弱了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老天爷的一声叹息 最终无人听清……200字 初一 诗歌
-
尽头小树的尽头是大叔。小何的尽头是大海。黑暗的尽头是光明。悲伤的尽头是喜悦。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勤奋的尽头是收获。简单来说,就是先苦后甜。50字 初三 诗歌
-
伴你到世界的尽头破晓清春初雨落, 独坐镜前忆思君。 昨夜君来入我梦, 青丝染霜面已苍。 轻唤发妻旧时名, 破晓雨落雏莺语。 惊起残梦何处寻, 唯以相思化泪饮。50字 初三 诗歌
-
时间尽头东方微白的清晨我曾许下残剑断天的誓言血色夕阳下我曾用热血浇灌着手中的残剑苍白的夜晚我曾含泪凝视着苍穹无数个清晨无数个残阳无数个夜晚我沉吟着不变的话语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剑锋却渐渐偏离了方向我轻轻拭去剑上的尘埃擦去眼角的泪再一次将残剑举起再一次将热血激荡再一次让誓言崛起四方云动 狂风骤起东方尽头是我剑锋的追求万物流逝 人世变幻时间尽头是我誓言到底的追求150字 二年级 诗歌
-
黑暗的尽头便是阳光人生,是一条漫漫长路,有高峰低谷,也有风雪阳光。它是一杯咖啡,太甜则无味,配料恰当,便会留下清香。我走在这条路上,至到走进了黑夜。漆黑的夜色中,许多鄙夷的双眼,丢来苦涩的语言。我多少次被砸倒,我缓缓站起,擦擦我脸上的泥土,继续前行。我碰到了一个朋友,它与我一同前行,它叫书。后来,书找到了它的归宿,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她拉着我的手,将我拉出黑暗,她要与我在光明中好好度过。我拒绝了,我说,黑暗的尽头是更好的阳光。她站在黑暗的入口,等我再次归来。我拿起工作,走向更深的黑暗,受到更强的攻击。我依然千百次地爬起来。终于,我走到了尽头,她拉着孩子等着我,后面是一群记者。我终于看到,那最好的阳光。250字 六年级 诗歌
-
尽头从这头到那头,有多远?我们说过,曾要走完。在这一站台。等待。日出日落,没看见你的脸。说过就在今天,一起去远方冒险。而现在,为什么没有等到你的信约?黄昏,鸟啼。天启录,那不是一丝绯想天?100字 初二 诗歌
-
爱已走到了尽头背叛我不怕要是有一种我从来都未明就算走我也不会甘心情愿我是天空底下那一缕彩虹划过天际的是 释放在我心中爱自此不在 欢乐不知从何而来无言胜言衷心爱过你的是那份憨意不奢求你眼中的肯定背叛原来要很学会承受毕竟爱已走到了尽头100字 一年级 诗歌
-
生命尽头曾经的一切都随风而去生命已进入倒计时一路上走过的风雨都将会忘记回首曾经都是痛苦的回忆没有未来梦想化为灰烬生命的最后一步如何潇洒的迈出愿时光倒流从开始便没有我的出现100字 四年级 诗歌
-
吾何日,归故乡?截访,是一道道墙,挡住了正义,遮住了肮脏。想揪住,却两眼茫茫,欲助力,而面对棍棒。从未别,周身创伤,也时常,坐坐班房。等呀等,望呀望,挣呀挣,气断肠。黑发变成了白发,早已忘,娇儿的模样。不想放,要伸张,问苍天,吾何日——归故乡?100字 初一 诗歌
-
天空的尽头听说,在天空的尽头,有一个小小的村庄。有奶奶童年时的山峦河流,妈妈记忆里皎洁的月亮。城市的灯光太亮,他们失去了本来的模样,但,不要悲伤。天空的尽头,有一个小小的村庄。那里有她们童年的记忆,那时的云,那时的雨,那时清澈的空气和那时的老月亮。南宁外国语学校初二:朱雅婷100字 初二 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