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那些事儿
《西游记》是我国一部古典名着,讲述了唐僧师徒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直到今天,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依然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就是猪八戒,虽然八戒好吃懒做,但是八戒却是一头为人忠厚老实的一头好猪。
心宽,做人一定要心宽。如果老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一点小事打得不可开交,那就很不好。八戒在这点可以说是模范,在取经的路上,任凭大师兄怎么打他,骂他,他总是和颜悦色,老猪没有生过一次气,依然一口一个师兄的叫的亲切。每次师傅被抓走,沙僧总是嚷嚷着,怎么办呀怎么办呀,急得团团转,而八戒却说:“急什么,大不了咱们把行李一分,你回你的流沙河,俺回俺的高老庄。”就这几点,就足以证明老猪心宽了。
八戒忠诚。自从八戒离开了高老庄,就一心归顺于佛祖,无论经过多少风雨,多少磨难,依然忠心保护师傅,直到取得真经,做了净坛使者。八戒在一路上对师傅忠心耿耿,博得了师傅的爱戴。
心善也是八戒的一大优点。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八戒就反对。美丽善良的姑娘被打死了,和蔼的爷爷也被打死了,和蔼的奶奶最后也倒在了悟空的棒下。老猪看不下去了,只能向师傅求助,让师傅念紧箍咒来治治这个泼猴。八戒心善,即使是对妖怪,如果换做人民,老猪一定会福泽天下。
西游记里的一头错投猪胎的神仙,活灵活现的展示在世人面前,心善,忠诚,心宽,铸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猪八戒。
陕西西安新城区西安市育英小学六年级:张凯滔
上学路上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独自一人走在上学的路上。我走着走着,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跌倒在路上,还流了不少血。我正想走过去扶起他。就在这时,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走了过去。他心想:“哎呀,怎么有人跌倒在路上啦,还流了那么多血。我一定要扶起他
老爷爷走到少年旁边,正想要扶起他,少年说:“不用了,老爷爷。我自己能起来。”可是老爷爷还是坚持要扶起他。少年一手推开老爷爷,一手撑着地面起来了。“喂,你干什么,你干吗要推开老爷爷?”我大声地说。那位少年用凌厉的眼神望着我,说:“关你什么事?”我听到这句话后摇摇头。唉……就从他身旁走了过去,回学校去了。
回到学校后我心想:“那位少年问什么不接受老爷爷的帮助呢?”过了很久我就忘记了那位热心的老爷爷了。
可是,老爷爷那颗金子般的心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相关推荐
-
寒假那些事儿盼望了一个秋天的寒假终于来了,虽然寒假只有短短的28天,但也算一个不错的小假期了。在这短短的28天里,还要过一个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过了春节,我们就又长了一岁,当然春节还可以收到一笔数目不小的压岁钱。为了春节,我在大年三十也跟着开始忙活,把家里装饰的非常有年味。春节除了贴窗花、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这些传统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不喜欢看其他的春晚,就光爱看中央电视台组织的春节联欢晚会。大年三十晚上看,看到半夜还没看够,又每天看春晚的重播。为什么呢?因为里面的节目让人百看不厌,看了几遍,仍然让人捧腹。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品《扶不扶》。在小品中,沈腾和马丽有不少搞笑逗趣的对话,例如“你这走是能走啊,可你这是按表走啊”、“这么顽皮你家里人知道吗”、“你要这么说话咱以后还能不能一起玩耍了,大妈”,“这是要上哪儿炸碉堡去呀”、“我一老太太搁这儿趴半天,你以为我扒活儿呢”,而马丽招牌的笑声也让小品增彩不少。小品结尾处“老太太”问“郝建”,“为什么人不是你撞倒的你还扶”,“郝建”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赢得阵阵掌声。春节除了看春晚,还有一项最重要的,那就是——拜年。可是,对我来说,今年的春节和往常的春节不同。不知道为什么,今年我非常不想回老家拜年;想想往年,我可是积极分子,积极到晚上凌晨两点睡觉,早晨三点就能起床。就这样,我过了一个非常无聊的新年,也在不经意中又长大了一岁。不过总体来说,这个寒假还是不错的。6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诗词那些事儿中国诗词有着博大的精髓和内涵,在五千年的文明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李清照、陆游这些伟大诗人,带我们走近了美好的诗之世界,品云淡风轻,悟人生悲壮……我和古诗词也算是不打不成交吧!就因为背诗,还发生了一件事,害我和妈妈差点儿“送命”。记得那还是准备期末考试的前段时间,妈妈为我特意定制了一份学习计划表,要求是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背古诗词三首。哼,这可难不倒本小姐,我肯定能以最快的速度背会。也许是我太骄傲自满了,所以埋下了祸根。早上,我又和往常一样,当一阵清凉的微风拂过我和妈妈的脸颊,便知道又该起床了,可我还是睡眼朦胧,就强打精神对自己说:“时间紧迫,不能耽误。”立刻下楼洗漱,开始背诵古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可我还是不会背。于是便咬牙切齿拿起那“该死”的诗,准备一抡胳膊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可最终我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妈妈看表已经7:20啦。无奈之下,只好先吃饭,让我坐在车上,路上背诵。一路上,我被妈妈数落了无数次,可我无论怎样都打不起精神,古诗仿佛就是一块块难啃的骨头,怎也无法吃进肚子。我那极不给力的背诵效率,终于让妈妈忍无可忍,她猛地扭过头来对我大声说:“背诗需要用心……”没等妈妈讲完,只听“砰”的一声,妈妈和一辆逆行的电动车撞到了一起,车把磕着了妈妈的脸,差点把妈妈的脸给撞毁容,那人又是赔礼又是道歉,才把这件事给翻了篇。这一路上,我不但没背完古诗,还因为自己闹情绪差点儿造成一场交通事故,我愧疚地赶紧给妈妈道歉。中午回家想了想,为什么我早上的背诵任务,还要拖到上学路上完成呢?归根结底,是自己没有理解古诗的意思,还耍赖不想背诵,如果我没有向妈妈请教那句诗,也许妈妈就不会走神,也就不会撞车了。从那以后,我就尽量在早上起床后完成古诗词背诵,不让妈妈在路上操心,渐渐地,我发现,古诗词也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难了,我也喜欢上了古诗词!750字 六年级
-
考场那些事儿外面在下雨,滴滴答答的雨,伴随着阵阵凉风吹进教室,直叫人打哆嗦。这是第一次数学月考。考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姿态”:有的争分夺秒抓紧最后的时间做习题;有的临时抱佛脚,还在看数学书;有的镇定自如,仿佛这场考试与他无关。而我呢,坐在板凳上,双手荡在空中,两眼放空,发着呆,什么也没有想,大脑已经跳到外太空去了。“监考老师来了!快回去!”好多人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赶紧回自己的座位上。“发试卷了,待会认真做!”我暗暗地在心中对自己说。拿到试卷,写上名字,再看题,好像和平常的试卷差不多嘛!我胸有成竹地下了笔。教室里很安静,似乎每个人对这场考试都很认真,埋头奋笔疾书,笔写在纸上的“刷刷”声,听起来特别和谐。我做完第二大题猛地抬起头,仰了仰脖子,发现身边的同学嘴里都在嘀咕着什么,我想,会不会后面有难题了?然后,便继续答题。做着做着突然,我看见了考试路上的“拦路虎”——一道方程解不开了。我瞥了一眼吴宇烜,他似乎也被这题难住了,一会儿挠挠头,一会儿皱皱眉头。回头看看沈杰成,可能想看看他怎么做,可惜他也是一样。再看看万源,他是如此镇定,这令我更急了。我深呼了一口气,定下心来,突然灵光一现:“可以用约等于啊!”我在草稿纸上试了几次,嗯,是对的。我这才把答案写在试卷上,心里的一块石头也放下了。哈!做完了!我放下笔,开始检查。带着一声笑意的声音传来:“我想小便!”怎么回事?哦,原来是后面的莫涵憋不住要尿尿了,只见他憋得脸都红了,在这“紧张”的时刻,他还不禁笑了笑自己。他不敢报告老师,于是,好心的姚晔帮了他一把。莫涵如愿以偿,兴奋地跑了出去。等我再回过头,没想到他就回来了!这速度,真是堪比闪电啊!“叮叮叮!”收卷了,窗外雨过天晴,我也松了一口气……700字 六年级
-
红楼那些事儿“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如姣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想着自己心中黛玉。踏着不那么平坦的曲经。赏着岁寒三友之一的青竹,我们走进了“红楼女一号”细腻的、才华横溢的黛玉的家:潇湘馆。潇湘馆为一间竹屋,不是很大,但是清静幽雅,甚是符合黛玉精致、孤傲的性格特点。走进潇湘馆,里面依旧淡雅,一间书房,琴棋书画样样都有,透露出了黛玉的才气。记得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曾说过:“这哪像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书房还好呢?”的确我们的黛玉又怎能和旧时那些,字都不识,只会补点锈点东西的女孩比呢?绕过待遇整齐、雅致的潇湘馆,告别我们自尊心满满的潇湘妃子,又逛了一圈坚韧的探春的秋爽斋,我们来到四小姐惜春的蓼风轩。小画家的居住处真的和画一般,院子里的石头假山,几株垂柳,一个小石头桌子,一圈长廊,无一不诗情画意。惜春小姐姐人小,辈可不小。人家还比秦可卿大上一倍呢!惜春从小没有母亲,父亲贾敬天天炼丹药,便也养成了孤僻、冷漠、心冷、嘴冷的性格,自幼寄养在荣国府,虽四周都是亲戚,但却没有掏心掏肺的至亲。虽个个都叫她四小姐,可真正尊敬她的又有几个人?闻着小姐姐院子的异香,渡进她的卧室暖香坞,一张八仙桌,一间书房,一间卧室,没有三姑娘大气也没有黛玉的清净,却有着惜春自己的感觉。走出暖香坞,走过贤良李纨的稻香村;走过圆滑宝钗的蘅芜苑;走过懦弱迎春的缀锦楼;走过富丽堂皇的顾恩思义殿;走过脱俗妙玉的栊翠庵;我们终于走到了大观园团宠的宝玉的家。走进怡红院,就可以明显看到“怡红快绿”四字,左边一颗梅树,右边一棵芭蕉,正好怡红快绿。绕到后院一池荷花,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叶很大,都可以给小朋友当雨伞了。荷花晶莹剔透,“出淤泥而不染”,清凉,好像只能让我们在远处看看,谁都不想坏了荷花的清净,花池两边有建在假山上的长廊。走上长廊,有个小小的平台,可以将怡红院尽收眼底。宝玉爱吃胭脂,爱和未出嫁的女孩子玩,这样的宝玉住在这个大观园的怡红院也是再合适不过。宝二爷厌恶八股文、四书,也不喜欢科举考试,却真爱诗书一类性情文章,真真是个细腻的文艺男。大观园之旅,我们付出了汗水,换得了与红楼中的人一次不一样的“交流”,也勾起了我读文言文版红楼的兴趣。愿读完书后可以再次和红楼人物“对话”,也盼望着红楼中的谜题可以早日解开。900字 六年级
-
新年那些事儿又回到了故土,纷纷扬扬的水花传递着隆冬的简讯,当雪花融化在鼻尖时,这是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新年悠悠的足音已在耳边徘徊。雪堆积足下,微合眼帘,外公紧攥着毛笔的模样在脑海中浮现。那是年二八的早晨,外公如呼唤我去拿笔墨与红纸。如往日一样,我知道,外公要写对联了。我帮外公倒好墨汁,铺好红纸,静候在一旁,只见他轻握笔杆,灵巧地向上一提,细软的毛尖便舞动起来。他将笔浸没到清水中,吸饱水的绒尖在涟漪中漾开,宛若一枝抚水的幽莲。他提起笔尖,在置中一点,那深沉的墨色迅速地攀上笔尖,缓缓向笔杆蔓延。外公将搁在笔洗上的毛笔提起,仿佛燕雀离枝;又将笔用力压在纸上,犹如猛虎扑食。红纸上的淋漓墨色不在散乱,渐渐刚劲有力起来。不出一刻钟功夫,四个气韵生动的大字“金鸡报泰”。便跃然纸上,外公的笑脸,满头银发与满天飞雪相融合,倒映在大门前。新贴的春联在大门前映月闪耀,雪下的愈加大了,空气中氤氲着熟悉的气味。是家的味道。家人们围城一桌,坐在年夜饭桌边促膝长谈边吃着火锅,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热腾腾的雾气直升夜空,眼前渐渐变得粗糙……新年的脚步已近,已近……450字 六年级
-
明朝那些事儿一个雪花轻扬的夜晚,我终于读完当年明月的整部《明朝那些事儿》,看着窗外的雪舞如絮,憧憬着明晨的朝阳东升,我不禁陷入沉思……这套书,以《明史》为蓝本,文风严谨又不乏幽默,作者不时穿插的评论尤为一针见血、恰到好处。掩卷之余,除了佩服作者丰富的史学知识,更是赞叹于其无与伦比的社会洞察力。他用那充满智慧的语言,讲述了自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起,直到末帝崇祯悲凉自缢于景山这长达276年的历史皓月。书中众多人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常遇春、徐达的将才独具,用兵如神;于谦、王守仁的力挽狂澜,高风亮节;戚继光、俞大遒的奋力拼杀,平定倭寇;徐阶、严嵩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袁崇焕、孙承宗的老谋深算,巧用兵法;李自成、皇太极的背水一战,最终进攻……但最让我敬佩的,却是杨继盛。他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却遭诬陷下狱,不惑之年就屈辱故去。但是,他真的就这样死去了吗?没有,他的精神活了下来,名震天下,永垂青史,因为他的坚忍、顽强、正直。他也坚信:严嵩之患终有一日能予以肃清。是的,正义与公道,或许会迟到,却绝不会旷课。由这里,我浮想起二战中的许多:“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血洗平顶山”……日寇铁蹄犯下的一桩桩、一件件,骇人听闻,惨绝人寰。这种赤裸裸的侵略战争,给我国及其他受侵略的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在我中华民族团结抗敌,浴血奋战下,在一切爱好和平,胸怀正义的友国帮助下8月15日,日本天皇终于低下那可恶之头颅,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我们深信,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历史之必然,因为正义终将引领历史。无论多么风云变幻,恶狼当道,承载历史这艘巨轮必会在正义的舵手操纵下航行,引领着人类驶向辉煌灿烂的明天。回望古今,历史向我们宣告: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于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来说,读史使人明智。我们是祖国的明天,也是世界的未来。我们更要学习历史、总结历史、借鉴历史、感悟历史。我国古人都深知“明镜高悬”,我们新时代中学生更要明志用功,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修正航向,使正义引领时代,努力奋斗,为全国,乃至全人类的福祉做出自己的贡献。800字 初三 读后感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读完《明朝那些事儿》后,你是否对明朝的事有了更深地了解。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2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00字一:终于看完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共90万字,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难得。关于这部书,评价我就不说了,多之又多,少我一个也不少。在此,仅说一点个人的读后感吧。所谓读后感这种东西,很是虚无飘渺,你要说单单读了一本书,就懂了多大的人生哲理,深明什么世间大义,简直就是瞎扯。它就是一本书,不会比实际的生活给我们更多的东西。但是,真正有意义的是故事中的那些人,以及他们的在其中演绎的生活,他们的信念,他们的欲望,成功、或失败。我只说两个人(其实说了三个人):魏忠贤和黄道周。前面的这个人,我相信大家一看到他的名字,大多数有点正义感的人,会说:这个死太监,真是弄权误国。其实还是那句话,一个人做一件坏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坏事。纵观魏公公的一生,可谓是做坏事不遗余力,平民出生,市井流氓。他虽然当了太监(自宫的,狠!),但是他有欲望,成功的欲望,权力的欲望,所以他可以不折手段,然后一步一步爬上权力的高峰。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魏公公不是随便的,所以他“成功”了,在他看来。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他终于做到了(后者)。但是同样的不折手段,排除万难,为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王守仁,秉承信念,匡扶正道,赤手空拳,亦敢与龙蛇相搏,号称“圣人”。所以说,同样是人,是有天壤之别的。这个是关于成功的故事,成功需要的是信念,绝对不是欲望,是信念,会指引你方向,直至光辉的顶点。另外一个人的故事,崇祯十一年,清军压境,明军劣势之下,朝臣主张暂时议和,先解决内部李自成等起义军,再和清军开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先不说如果按此行事,明朝是否能够再坚持个百八十年。但是,一个人彻底把这事给搅黄了,黄道周。他一套民族大义,天理人伦辩论下来,然后“群臣激愤”,这事就歇了。这位黄兄虽然被降职到地方(因为崇祯是主张议和的),可是他的事情还没完。七年后,清军入关,在家赋闲的黄道周再次出山,辅佐唐王。黄道周主张抗击清军,唐王手下将领没有人响应,他孤立无援。唐王很高兴,说你去北伐吧,然后他说,我没有兵给你。他去了,招集老乡、同学、学生一千人,他的妻子随同出征,并召集许多妇女,一同前往作战。说白了,就是自寻死路。结果是全军覆没,黄道周被俘,无数投降清朝的同僚出面劝他投降,他严词拒绝,慷慨就义,留有*书,内容共十六字: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落款:大明孤臣黄道周。是的,他是孤独的,因为他不妥协。但是我仔细想想我们国家的历史,就往近了说,英法联军来了,八国联军来了,日本侵略者来了,但是我们的国家终究没有亡,是为什么?我不敢忘记,我们不应该忘记,总有那么一群不识时务的人,无论时局形势如何,无论敌人有多强大,无论希望多么渺茫,坚持,绝不妥协。所以,或许黄道周并不明智,或许妥协能够挽回危局,但不妥协的人,应该得到尊重。面对冷酷的世间,无奈的场景,妥协,不坚持到底,是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的选择。但是我认为,在人生当中,至少有那么一两件事,应该不妥协。因为不妥协,坚持,虽然不现实,很没好处,却是正确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至少有一点。当然,故事都是“当年明月”讲的,而我最喜欢的却是这两个,写出了与大家分享,不枉我一个月以来“挑灯夜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00字二:岁月不饶人,明朝时期的事情发生了种种事情,看完了这两本书,我深有感触。这部书是当年明月,也就是石悦写的明朝“通史”。这书从明朝开国的朱元璋说起对当时的十七帝王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充分的体现出当时政治思想与当时开国皇帝建立的帝国进行了详述。第一部中写的是朱元璋生于乱世当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没有背景,没有依靠,没有后台。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争取得来的。他历尽千辛万苦,一次次的从死神的魔掌中挣脱,一次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后继续战斗,一直坚持着。也可以说在当时最优秀的统帅非朱元璋莫属。驾崩后传位于长子朱标之子朱允炆,但朱允炆上台就要削潘。后燕王朱棣以“倩难之役”的名义夺位。在读到第二部结尾时我的感觉只是当时的蒙蒙凄凉,它讲到郑和下西洋,修着《永乐大典》南下讨平南安等,后来永乐帝于北伐蒙古归来的路途上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了动荡时期。读到这里我也只是觉得当时的“悲惨”,也只是慢慢的看下去。大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而导致了二十万大军在土木堡丧于一旦幸亏忠臣于谦奋力救回了明帝国,但随即又有两位皇帝争夺王位的“夺门之变”后都被害身亡了。读到这里我才晓得了什么叫历史小说的精彩与其对此使读者的眼球应接不暇,欲罢不能。也是这两部历史小说我感觉到告诉了我影月之殇影歌的感伤。明朝的言官也告诉了我们直谏者未必忠。贪官们告诉我们贪w者未必奸。皇帝嘛,呵呵,真活的不是人~朱元璋的身世告诉了我们要自食其力,像他这样没有依靠没有后台没有背景的人都能当上皇帝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关于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一:昨天几个同乡会的负责人相约到刘陶叔叔家拜年,一走进刘叔叔家,就看到一茶几的书,最上面的一本就是《明朝那些事儿》,前几天和网友牧野还聊到这本书,对它有一点点了解,刘叔叔看到我爱不释手的样子,他就送给我了,回到家,网也不上了,认真的拜读,还真学了不少东西。《明朝的那些事儿》说的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灭亡300年的事。第一卷则从朱元璋出生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其实就是以前一直被说书人及老百姓所钟爱的《英烈传》的内容,不过多了靖难之役。在阅读部分篇章后,感觉到该书语言风趣,情节生动,作者似乎在写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能让历史写得这样,还真让我佩服了。不管从如今历史讲述者的自述,还是公众对历史的追捧,都不难看出,公众喜欢并需要历史,只是痛恨教科书式的表达。有人说,历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话,因为历史是严肃的,这话没错,但我认为必须要加个前提,那就是你写的是给专业人士看的学术论文,而不是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它就应该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说着大白话的历史书。因为现如今的老百姓们虽然大都有文化有文凭,可他们毕竟不全是历史专业出来的,没有那么多关于历史的基础专业知识,如果你给他们看的书,要先让大家伙都去预习一回历史基础课,看完通史或通鉴才可以看,这玩笑就不免开大了。我喜欢这种方式,可能是和我自己水平有限有关吧,从小读书就不认真的我,平时一看到文言文的东西就头痛,现在好了,读历史居然可以这样轻松。我想,那些认为历史书不可以幽默、白话,必须要严肃的先生们,显然是不屑于做这事的。既然他们不愿意做,那还有谁愿意用老百姓能听明白的语言,给我们这些草根们说说历史上的那些事儿,说说汉朝、唐朝、宋朝、明朝那些事儿呢?如果是有这样的书再出版,我一定要好好学一下中国的历史,这个小伙子听说是武汉人,才27岁,在广州是一个公务员,如果有缘真想拜访他,好好向他学习,不管人家怎样向他拍砖,我在心中永远支持他,后生可畏。佩服。800字 初一 读后感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说起《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呀,我就感慨万千。原因只有一个:这本书写得太好了。首先这本书主要是讲述从1344年到1644年明朝这三百年来的一些事情。该书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及身份低微的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面的解说,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是这些因素使历史不但变得不会枯燥,反而还变得轻松有趣来了;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对历史的兴趣。这部书一共分为7部,每部都有每部的特色与精华之处。先说第一部《洪武大帝》: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白手起家,他没背景,没后台,没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等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朱元璋有个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靠着这样的逻辑,天下一点一点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逻辑也被很多人信奉着。)但是,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员的腐败。做皇帝后,对腐败官员大肆杀戮,却没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败。这大概就是当今社会对腐败官员大开放生之门的历史依据。还有朱元璋为了保证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继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许多的安排,夺兵权、杀异己,却无法保证天下从他的继承者手中被夺走。看来,无论你多么强大、多么精明,你可以将别人的东西巧取豪夺过来,却无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夺走。皇帝如此,官员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强者皆如此。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我相信我是对的”。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门。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很多人在你耳边提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将他们手中的钥匙交给你,让你去选择,但这个游戏最残酷的地方在于: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在战役实施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能抓住这个时机的,即是天才”——拿破仑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每一种主张的背后,都隐藏着某种势力或者利益的群体。如房地产商一定说房价会不停的涨,电信公司一定说自己的收费很便宜一样。而农民的主张只可能是种地或者收租。驾崩后传位于长子朱标之子朱允炆。后朱棣以“靖难之役”的名义夺位。(从这里可以看出。朱棣的心理:必须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再说第二部《万国来朝》:内容是从永乐大帝朱棣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郑和七下西洋,修筑《永乐大典》,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从这段精简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朱棣是个合格、优秀、杰出的皇帝,他做了明朝历届皇帝没有做也做不到、不敢做的事情。有惊人的胆识、智慧、与才干。在他领导的大明王朝可谓大明王国最为巅峰的盛世,它决不亚于朱元璋的时代,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永乐盛世!之后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京城保卫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可说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而第三部《妖孽宫廷》是接续上篇:从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的“夺门之变”后写起,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其于危难之际的大功臣于谦,而这也成为他继“土木堡之变”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点。而在他病逝后,相继继位的两位皇帝宪宗和孝宗,真可谓是一个个不折不扣、无所作为的懦夫……第4部第四部《粉饰太平》:从嘉靖即位、议礼之争开始。嘉靖皇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同时大明财政空虚,兵备废弛,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第5部第五部《帝国飘摇》:这部书共分两大部分,一为内争,一为外战。内争写严嵩倒台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各施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人都是实干家,都为中兴朝廷呕心沥血;同样又都是阴谋家,铲除异己心狠手辣。而这两者均以张居正为最:改革遗惠万民,荼毒殃及门生。外战亦即援朝抗日战争,场面波澜壮阔,运筹神鬼莫测,更塑造了李如松、李舜臣、邓子龙等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形象。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第六部《日落西山》:第6部主要讲述了晚明由“三大案”引发的党争,魏忠贤兴起及袁崇焕之奋战。自张居正去世后,便无人敢管万历,为争国本、查妖书、打闷棍,他与大臣展开拉锯战,三十年不上朝。东林党却因此发展壮大,为把持朝政,与齐、楚、浙三党明争暗斗,借国本之争,扶持明光、熹宗二帝即位,成功掌握政权。魏忠贤以平民出身,利用熹宗昏庸,又傍上皇帝乳母客氏,与东林党展开对决。在外,援朝抗日战争后,明防御线转至辽东。没落贵族之后李成梁打蒙古、灭女真,成为一代枭雄,却养虎为患,努尔哈赤借机兴起,统一后金。为抗金、守城、夺失地,在帝师孙承宗的带领下,袁崇焕从一介文人成长为边疆大将,坚守孤城,最终击败努尔哈赤。不知不觉到了第七部了,第7部也是大结局,《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是对这样一段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经营,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二流角色。为什么这样评价?因为我们所了解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在这背后,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关于袁崇焕的死因,更是与我们之前知道的历史大不一样: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大明的动乱此时才不过刚刚开始,随后陕西等地爆发了各路义军。也许你知道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但你知道“薛仁贵”、“曹操”和“刘备”也到明末来了么?这绝对不是穿越小说里的场景。而你又知道竟然有义军队伍叫“逼上路”、“鞋底光”、“一块云”,甚至“三只手”这样的名字吗?作者当年明月一如既往地用诙谐的笔调,告诉你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这部书说完啦,还是那句话,“该书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你们说《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是不是一本实实在在、不折不扣的好书呢?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第1篇】随着崇祯皇帝在景山上自缢殉国,《明朝那些事儿》也以第七册终结。当年明月历时数年,终将大明王朝的历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不管来自庙堂江湖的各种闲言碎语,仅以普及明史这一社会效应而言,作者功莫大焉!是该结束了,《明朝那些事儿》以无数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汇集成一个王朝的兴衰轨迹,大多悲剧多于喜剧,显然不符合大众“好人一生平安”、"皆大欢喜"等套路,但作者一直以其独特的幽默方式多方化解,让读者时而忍俊不禁,时而扼腕叹息。但历史发展到最后,作者自己再也无法用幽默的方式来淡化明朝灭亡给读者造成的悲剧效果了,只能草草收尾。不是作者偷懒,我猜想面对这出最后的悲剧,作者也不忍多加面对。从孙承宗死后,作者笔下的明朝明显加速了灭亡的节奏。闯贼攻入北京和崇祯临死前的种种活动均未再加以详细描述,作者自己的一些主观文字明显增多,譬如“幽默的并不是历史,只是我而已”,“因为他(崇祯)的故事是真实的,而真实的东西,往往都很残酷”,从中我读到了作者对明朝的深厚感情和对其灭亡的怜悯与不甘。但作者随即又自我解脱,将之归于气数,“嗟尔明朝,气数已尽”!随后作者指出了“以史为鉴”的不可行和反面案例的实质,说这决定于人性的欲望和弱点。这一观点有些偏颇,历史中的很多事还是可以给后人启示的!历史的丑陋和悲剧固然一直在重复,但也不能以此全盘否定历史的“借鉴”作用。比如“潜规则”从封建时代盛行至今,一方面这种“丑陋”一直在重复,但也正是以史为鉴有识之士才能得以总结和昭示天下,为其最终根除奠定理论基础。在最后一章中,虽然以徐霞客生平结尾,但实则作者借以自拟来体现一种生活态度:“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套用一句以前时兴的话,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究其本质,就是执著和坚持。通观全书,作者非常推崇执著和坚持,具备该精神的人都不吝给予大量笔墨,如徐阶执著地打倒严嵩,张居正执著地改革,海瑞执著地两袖清风,王阳明执著地“格竹”致知,袁崇焕、黄道周执著地效忠抗金,崇祯执著地挽救残局,徐霞客执著地云游天下等等等等,在作者的眼里,这些人不管结局如何,都是值得称道的。不以成败论英雄,王侯将相的丰功伟绩,荣辱沉浮,都在历史的车轮下或尘或土,而在人世间能相对永恒的,只有人的精神。《明朝那些事儿》写完了,但我从中看到的那些人和事,仍时刻鲜活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或为怜惜悯,或为敬仰,或为切齿,或为榜样。【第2篇】坚持理想 圆满人生—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小时候,我爱看图文并茂的故事书;入学后,我爱看充满奇幻色彩的科幻读物;现在的我,特别喜欢阅读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这个暑假我就读完了一整套7册,书中一段段精彩曲折的故事,一句句有理有据的解读,一个个熠熠生辉的人物,像磁铁般紧紧地吸引着我,尤其是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坚持与理想……第一部中,大明开国皇帝的艰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顾朱元璋的一生,从一个穷困潦倒的和尚到一代帝君,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着实不易。这让我懂得:置身于安逸中,难成大器,只有周身布满荆棘,却不因艰难而退缩,不因前景黑暗而放弃理想,那总有一天,你的生活将会充满光辉!这也是他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给我的感触也很深。他十分勤勉,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一直在案前孜孜不倦地处理政务,每次上朝都身穿补丁衣,还要用自家的银子去资助军饷。就是这样一个皇帝,最终仍是无法改变皇朝的灭亡。整整十七年的坚持,演绎着另一类人的生活,即便他的执着没有任何回报,即便大明终将灭亡,可崇祯仍坚持着。他的行动告诉我: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或许不知未来成功与否,或许结果只有失败,但我们仍旧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因为理想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经历,因为历史需要我们,需要我们去前进、去攀登!由此,我又想到了徐霞客:他本是一介草民,但他却怀揣着游历天下的理想,征服了无数座高山,跨越了千万条沟壑,成为我国地理学的基石。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中,他并不起眼,而徐霞客的故事却是本书的结尾,发人深省: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占据历史的至高点,光耀千秋,但只要我们坚持过、执着过、奋斗过,即使我们仍无所成就,可我们也无所遗憾!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励志一生。一个故事,是一个哲理;一个人物,则是一段经历。《明朝那些事儿》中许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告诉我:用勤奋、坚持谱写自己的辉煌,以开拓、奋斗圆满自己的人生!1200字以上 读后感
-
暑假那些事儿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眼间,暑假已悄悄走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回顾这一个月的时光,真是有喜又有忧……跑步风波放假之前,卞哓恩同学约我和王鑫磊放假之后一起去跑步。时间为每天早晨六点钟。第一天,王鑫磊就迟到了,真拿他没办法。我们三人来到预定起跑点,就向北大桥跑去。但卞哓恩的速度太“快”了,简直可以和乌龟“媲美”。这段路程大约七八里路。我和王鑫磊慢慢地跑,但晓恩还是跟不上。算了,不管他了。我们二人到了桥洞之下才喘了口气。但我们向后一看,令我们惊奇的事发生了——卞哓恩失踪了。五分钟后,晓恩同学终于跑了过来。他面色发白,双腿发软,简直像是患有严重肺病的患者……第二天,王鑫磊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昨天迟到,今天干脆开小差了,成为了第一个逃兵。这家伙,连晓恩同学如此之差的体质都坚持了两天,他却没有坚持下来。没办法,我们只好两个人去跑了。第三天,果然不出我所料。这回连卞哓恩也没来,气死我也。这小子率先提出,却只坚持了两天。爸妈得知我们三人坚持了两天就解散了。他们便加入了这个队伍,和我一起跑步。另外还加了几套别的动作,他们的毅力当真比那两个小子强多了。可以说是风雨无阻。但是事情远没有结束,从七月十七开始,我每天八点就要去学校上补习班了。而我们每早六点钟出发,来回要一个多小时。因此我必须每天早上六点洗刷完毕,并且最多有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吃饭。唉,我的命真么这么苦呢?500字 初二 记叙文
-
校园那些事儿在我们小学校园里,在某一个角落,藏着我们的童年和几个秘密,现在,我就把它们给你们讲述出来吧!厕所提到厕所,大家会想起那个既脏乱又臭烘烘的地方,可我们又经常去哪儿,不是我们水喝多了,而是……第一,厕所是班上公认的“救命稻草”。为什么呢?因为在期末的时候,作业特别多,赶到晚上十二点还赶不完。平时要坐校车的同学就在校车上赶完了,可不坐校车的同学怎怎么办!当然就只能在厕所里来补了。他们早早的来到学校,给老师说上厕所,就马上跑到厕所,把门一锁,就赶了起来。我也有一次这样的经历:那天,我刚起床,一看表,惨了,已经7点了,我还要坐校车呢!上车前,我好像有什么事,一时没想起,就上了校车,当我走进我们班时,才想起,我口算忘做了,老师昨天才批评了我,总不能再犯错吧!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正当我心急如焚时,听到旁边一对朋友说:“走,上厕所去!”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为什么不能到厕所去做呢?于是,我如箭一般冲向厕所,进单间,锁上门,拼命的补了起来,我脚踩“湿地”——其他人留下的尿痕,忍着厕所独有的味道,终于做完了作业。离开了这个臭臭的地方。另外,我们学校的厕所还是“秘密基地”。同学带了游戏机呀!有什么好玩的东西,都到厕所去说,也许,厕所知道的比我们知道的还多呢!这就是我们真实的校园,这是我们真正的故事。500字 初三 记叙文
-
吃饭那些事儿上诱人的饭菜发出让人垂涎欲滴的香气已充满了整个饭厅。看着可口的菜肴,爸爸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口水仿佛都飞流直下三千尺了。而妈妈却向四周张望——看见了一张空空的座位,妈妈眼珠子一转,说:‘‘孩子他爸,怎么少了一个人?’’爸爸这才把眼睛从饭菜上移开,看着她说:“是那个小淘气包吧?!”“你叫他过来吃饭,去吧!”“怎么又是我!?”爸爸不满的自言自语,但是仍然慢吞吞的去叫儿子了。当他打开儿子的房门,发现儿子正悠哉悠哉的出神地盯着一本书看——正入迷呢!“小淘气,快去吃饭!”“哦……”“快去吃饭“知道啦!”“快点!”“我听见啦!老爸真讨厌!扫走别人的快乐——多看几页书又怎么了?”但他只能依依不舍得从地上爬起来,无可奈何得地走出房间。此时的爸爸很是纳闷——什么样的书能让这个平时坐都坐不住的儿子看得如痴如醉?他躺着地上好奇地翻开那本书,不一会,他看的津津有味,深深得被吸引住了……饭厅里,母子二人的目光同时落在一张空空如也的座位上——咦,好像少了一个人……对!那个秃头的大胡子爸爸哪去了?“乖儿子呀!”妈妈的声音打破餐桌上的沉寂——她无可奈何地说:“去叫你爸来吃饭!”“嘻,他刚才还催我,现在该我催他喽!”儿子得意扬扬,大摇大摆的走向房间,可刚打开门却看到了令他哭笑不得的一幕:原来爸爸也正在双眼直勾勾的盯着那本书,看得宛如身临其境……这家人吃饭那些事,让人捧腹大笑。浙江湖州南浔区湖州师范学院南浔附属小学五年级:冯佳伊500字 五年级 叙事
-
八戒求知八戒求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回来,佛祖赐了佛经。唐僧、孙悟空和沙僧都如饥似渴的读起来。只有猪八戒不识字,跑到人间来溜达。猪八戒来到香港的学校门口。看到小朋友们正在学校里玩耍。心想:人间大概不用学习吧!他慢悠悠地走进学校。猪八戒正想和小朋友们玩,铃声响了,小朋友们都上课去了。猪八戒也搬了个椅子 ,坐在最后边。猪八戒看着小朋友 们一会儿积极地举手,一会儿热烈地讨论。又想:唉,原来天上和人间一样,都需要知识。早知道还不如在天上溜达呢!老师见猪八戒正在胡思乱想,就问猪八戒:“八戒,你说“焦头烂额”什么意思?”猪八戒回答道:“这还不简单,难不倒俺老猪。“焦头烂额”的意思就是‘人生病了,头也焦了,额也烂了。’”猪八戒刚说完,同学们就哈哈大笑,猪八戒不知是什么意思,也跟笑了起来。第二节课是微机课,同学们都高高兴兴的上微机课去了。上课了,微机的课程才讲了一半,猪八戒就大喊:“我会了,我会了。”说完就乱按起来。突然,猪八戒晕倒,教室里闪着电,震耳欲聋。原来他不小心按到“急救”这个按钮。老师和同学七手八脚的把他扶起来,大家都职指责他不认真学习。猪八戒惭愧的低下了头。猪八戒这才明白:知识就是生命。不管在人间还是天上,知识都是最重要的。从此,猪八戒认真学习,也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大佛。500字 六年级
-
八戒西瓜我的家乡宁波是个美丽而富饶的城市。水蜜桃、芋艿头、贝母、杨梅、汤圆等都是家乡的特产。而我们这里的八戒西瓜更是远近闻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吃过的人都说“好”,没吃过过的人都想尝一尝。八戒西瓜像一个圆滚滚的大皮球,摸上去滑溜溜的,真是讨人喜欢!西瓜身上披着一件绿色的的大衣,上面浅绿色和深绿色的条纹相互交错。西瓜的头上还扎了个翘翘的小辫子,非常逗人!把圆圆的大西瓜切开,就会看见红红的瓜肉,你还会看见黑黑的瓜子宝宝,他们在西瓜妈妈的大肚子里甜睡。拿起一块西瓜,吃一口,那真是嘴满流汁,从嘴巴里到心里都是甜甜的。说起八戒西瓜,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传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径宁波。那天夏日炎炎,太阳烤得大地像火烧那么烫。这懒惰嘴馋的八戒就对师傅说出去找水喝,找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找到。他又渴又饿,喉咙里像火烧似的,一边埋怨这鬼天气,一边四处寻找可以解渴的东西。突然,他眼睛一亮,发现草丛里有个西瓜,八戒想也没想,就痛快地吃了起来,神仙就是神仙,流出来的口水也有魔力。慢慢地,落在地上的西瓜子发芽了,长得非常粗壮,而且结出来的西瓜与众不同,特别香甜,所以我们这儿的人称他为“八戒西瓜”。怎么样,听了故事,你想吃吗?想吃“八戒西瓜”的朋友们,来我家乡吧!我会拿出最甜的西瓜招待你,让你吃个痛快,吃个饱!三年级:小丶灬修罗500字 三年级 状物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