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境界
当一个人读破万卷书,可以悠然吟出意韵深远的佳句时,我们便说他拥有了智慧;当一个人阅尽沧桑,可以淡泊而傲然地生活时,我们也说他拥有了智慧。智慧作为人内心的闪光,总是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缤纷光彩。
智慧可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它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卞和透过粗糙的石坯见到和氏璧,这就是火眼金睛的智慧。在人世间的纷繁复杂间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理的真相,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让快刀斩开虬结的乱麻,这便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智慧。
智慧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蛰居,而是艺高人胆大的能力。在一个从眼镜度数判断学历深浅的时代,智慧总被人误解为文凭的多寡,知识的乏与盈。智慧不是学校教育中书本的内容,它与知识或有关系,却并不等同。王熙凤身为刚出阁的少女,论学识必不如林黛玉渊博,却协理宁国府将事务治理得有条不紊。反观如今层出不穷的“专家”,知识有余,常识不足,实践能力低下。智慧的能力往往存在于社会交往与自我生活中,那些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井井有条的人,想必都是些身怀智慧的人。
最高明的智慧,并不存在于史书中跌宕起伏的英雄人生,反而存在于藉藉无名的布衣百姓身上。智慧到了这种地步,已然接近自然和哲学。青山绿水中的简陋居室,渔樵江渚的朴实生活,摒除了逐鹿中原的刀光剑影,余下了清贫安逸的闲云野鹤。古代德士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智慧。如庄子所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当一个人的心灵可以遁于世俗、融入宇宙时,这种糅合了静与慢的心态与生活,就是智慧。智慧至此脱掉了华贵的外衣,露出了亲和质朴自然的真实面貌。人人都向往这种境界,但大多数人都还未来得及拨开心头的迷雾。
“什么是智慧”的争辩绵延千年,智慧的内涵无限地拓宽。今人窥古人的书卷以收获智慧,成了一种时尚捷径。殊不知这样的体悟或许只是入门。智慧早已超越了文字,它事关心灵,事关生命,它瞄准的是一个圆足的灵魂。
春节见闻
春节放假,我和爸爸妈妈又回到老家过年了。
学校还没有放假,我的心就早已飞到了老家了。出发的头一天晚上,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在火车上我却睡着了。一觉醒来,车已经到站了。
我们先回到爸爸的“老窝子”,也就是爷爷家里。刚有进屋,我就抓起火钳在火塘里玩起火来。我最喜欢在火塘里面玩火。因为我们家里用的是天然气炉灶,而爷爷家里就是这个火塘,需要往里面不断地添柴禾。我最喜欢往火塘里面加柴禾了。
我和小伙伴们一块儿玩吹气球也挺有趣的。我们憋足一口气,对着气球使劲吹。不一会儿,就吹出了许许多多花花绿绿,大小不一的气球,然后我们把气球屁股朝天一松手,气球就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在空中打转,气放完了,就掉落到地上。我们还把许多的气球扎成几串,挂在墙上或者天花板上,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最让我高兴的事情是大年三十晚上放烟花。我们把烟花杆安放在石头旁边,用打火机点燃引线后就立即跑开。过了几秒钟,一颗颗小小的发亮的小圆球,从里面喷射出来,抛向夜空,就像一颗颗信号弹,又像是一颗颗流星。当那个小圆球在空中突然爆炸的时候,抛出很多亮点儿,把夜空打扮得五彩缤纷。
初一那天,我们又到妈妈的“老窝子”也就是外婆家。那里有更多好玩的东西。
首先,到家的时候,我就和原来的那只大黑猫玩。我拿着装满水的玩具水枪跟它搞恶作剧。我趁它专心吃饭时,把水枪对准它的鼻子开了一枪,喷了它一脸的水。它连忙使劲摇头,抖掉鼻子上的水,猛叫一声,“喵!”还伸出爪子来抓我,吓得我撒腿就跑。
在外婆家对面的山坡上,我和小伙伴们准备在那里修建一座小房子。我们用镰刀砍一些木头,再准备一些石块,石板和一些葛藤。准备好材料后,我们就开始修房子了。首先打四根木桩作为柱子。然后用石板围着四周砌一道高墙作为房子的墙壁,只在南面留一个门。接着,用几小段葛藤纵横绑在房顶上,再把许多柏树枝盖在房顶的空隙处,这个就是天花板。最后用石板铺地,在屋子中间砌一个火塘。房子就算修好了。我们的这个房子漂亮,现代又时尚。我为我们的杰作而感到骄傲。我自己也好象成为了一名工程师了。
春节期间,我还和小伙伴们打乒乓球,玩跷跷板,还跟着爷爷到东山上去寻找木兰花,很有意思。
我没年回老家都有新的好玩的东西,所以我每年过年都喜欢回老家。
相关推荐
-
境界喜欢喝茶的我,一直以为我深知茶中的奥秘。但现在看来,我错了。爷爷喜欢喝红茶,自他退休以后,每天午后,他都会在茶几上泡一杯上等红茶。红茶味浓得发苦,在空气中弥久不散,杯里的水颜色深得让你看不到茶叶在哪儿。妈妈被这个味儿熏得也爱上了喝茶,妈妈带着幼小的我喝,我的“茶龄”也有近十年了。起初喝龙井、碧螺春这样儿的绿茶,真的不习惯,妈妈喜欢浓茶,喝完一口砸巴一下嘴,那苦味都会溢出来。我觉得还是乌龙、铁观音这种半发酵的茶味儿好,比较接近于饮料。我当时也并不能分得什么半发酵茶,而妈妈可以。我一直十分佩服我妈妈的功力,认为我到了第一境界,而妈妈已达第二境界了。在去武夷山旅游时我看到了大红袍的制作过程,分清了半发酵茶与其它茶的不同。去杭州西湖又明白了龙井这种绿茶的特点。至此,我也觉得我进入了第二境界了。一天,我在木制茶具上讲究地泡上一杯绿茶,碧绿的茶叶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泛着透嫰的黄绿色,一片片薄薄的原本干瘪瘪的茶叶吸饱了水分之后活力无限,在杯里翻腾着,要好长一段时间才会慢悠悠地沉到杯底,懒洋洋地躺下。我看着它,精神就特别好。恰逢看到《读者》里有一篇讲喝茶的文章,便念给妈妈听:“喝茶也有三境界,一是品得茶香,二是分得茶类,三是深得茶韵……”我暗想:前两种境界我都做到了,以后我便会进入第三种境界了。有次我无意间问爷爷为什么那么喜欢喝红茶,爷爷说:“这个茶呀,就像是生活。”他顿了顿,抿了一小口红茶,慢慢咽下,继续说,“苦,总是多的,但苦中还是会泛出甜味。这种茶味,这种生活的味道,越浓郁越美。”我想,让一个人在茶中可以看到生活的时候,大概也就步入第三境界了吧。我的“茶龄”不过十年,要懂得生活需要远远不止十年,只要我坚持体味生活,一定会深得茶的精髓,坚信我一定能进入第三境界。因为,我一直都是喜欢喝茶的。700字 高三 写人
-
境界一切生命注定必须追寻。生命只有追寻才能生存,若放弃追寻,就是放弃生命;若停止追寻,就是停止生命,就是死亡。这是一切生命生存的铁的定律!人,从从被迫遵循到自觉遵循这一定律,才得以生存和发展。人,若违背这一定律,其结果与其它生命一样,终止追寻之日,即生命死亡之时。人的竞争是残酷的,然而却是必须的。竞争,激活人的潜能,激活人的创造力蓬勃发展;竞争,激励人勤奋学习,奋力拼搏,推动人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竞争,竟出带头羊,竟出领斗鹰,使杰出人才脱颖而出。当一场竞争结局,不管你是赢还是输,都要将自己轻轻放松,让精神和肉体走进清净与悠闲;给自己一片清幽的蓝天,一股纯净的清泉,几枝滴露的山花;独自坐在青青的草地上,浸泡在淡淡月辉里,默默地仰望着星星的微笑。300字 高三 议论文
-
境界三部曲(一)未来――整个早上不知道在干什么,看着阳光从蓝色的玻璃瓶中像流水一样倾泻出来身体被风抽离出了灵魂,如一架摇摇欲坠的风车。瞳孔里的世界在轻轻的晃动,是“死神”要降临了?我想有火的话,也许这片最后的净地也会消失无疑,因为人始终不会和敌人成为朋友――这就是生存!河与海在不停地轮回着,就像古车轮不停地跟着方向转动。原始的七彩已经幻化为一种邪恶而有“圣洁”的光――颓废的黑!在这个世界里,只有一种生存法则,那就是无穷无尽的欺骗与渐渐的颓废,荒芜。2999年,当我在一次睁开暗黑的眼时,看到的竟是一幅幅如大地原始般的漠迹,于是我挣扎着托起早已麻木的脚,站了起来,对已经奄奄一息的天空和它身边越发寒冷的太阳大喊:为什么?难道这就是我所要找的天堂吗?这根本就是地狱!拼命地爱上这杂草似的片际,双手已经被这消失的却又强大的力量牢牢地捆住――永远的虔诚!愿这明媚的晨光不要这么快消失在眼睛里,踏着蓝色的空虚的路,悠悠地在拼命地晃荡,好沉寂!世界的幽灵在游离着,天空中响着翅膀挥动的沉重的音。(二)现实――睁开双眼,昨晚的醉意仍然没有退去。太阳从东边向我砸来了碎碎的光,眼睛被刺得发疼。一切洗刷完毕后,我有踏上了去“那个地狱”的路。看着阳光砸在这肮脏的土地上,我还在这尘世的轮回里挣扎。时间的尽头会是什么,我是否还存在于这个世界。我一遍一遍地对自己说:我是个人,我不是神,也不是魔!一个血肉之躯!(三)过去――我在时光的隧道里沉浮,里面充斥着痛苦的记忆,快乐的过去。还有……那个自己。人不应该活在回忆里,但是我愿意,我不想长大。这可能很幼稚,但我希望是永久的沉沦于那纯洁的童年:有人说过:“小时侯把玩具当朋友,长大后把朋友当玩具。”所以我常常很害怕我的哪个朋友变成那样――我不希望――我要把自己埋藏在永恒的蓝色记忆里!700字 高三 叙事
-
人生的境界人生路奇峻,肯登攀才能冲刺最高峰;人生路坎坷,要执着方可到达新境界。人生的进步就是在不断登越一个个台阶,走上新的高度。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走上新的阶级必能欣赏到一番新气象。也许人生理应如此,在攀登阶级中成长,在攀登阶级中成功。想必近代大词人王国维先生所讲“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就是如此吧。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满树的绿叶似乎在一夜之间被乍起的秋风吹落。登高者凭栏远眺所见尽是萧瑟之景,道路遥遥直通深邃的天空。此情此景,寂寞孤独之感油然而生。试想在创业求学之初要高瞻远瞩,认清前行的路,且一人承受风雨和孤寂,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忽然想到安妮,谁都不能不赞美她。一个安静而充满个性的女子,以敏锐的判断力选择了生命的航向。独自一人在暗黑的空间里敲打着键盘,尽情地书写着自然洒脱的文字。她奏响新的文学乐章,给人以舒逸安闲的感觉。她讲述着城市流浪者的命途,如何在寂静漠然的世界获得一份持久的真爱,独到的精神自由在展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她准确的视角与着力点,因为她耐得寂寞进行创作,她的作品才脱颖而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微风习习,残照当楼,热恋中的相思之苦催人泪下。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无怨无悔。这种刻骨铭心的爱用来借指创业求学学中的精神不正合适吗?在这个过程中不正需这种殚精竭虑、坚韧不拔的精神吗?布鲁诺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继承哥白尼“日心说”又不断发展创新的人。16世纪的欧洲宗教神学充斥各个角落。而他却不屑异样的眼光,不惧恐吓,勇于去打破封建桎酷的枷锁,不断寻找科学精神的真谛。反叛的他被处以火刑,然后在阴冷的监狱里受到非人折磨。但他没有低头,没有向教会、法庭屈服或妥协。最终他在长满鲜花的广场上与烈火永生,用坚定的信念与鲜红的血液书写自己的墓志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让我由衷地称赞,他不但兼具豪放旷达与爱国热情而且有浪漫的情怀与细腻的心思。灯如海,人如潮的上元佳节,苦苦思寻终在灯火冷落处见到梦中情人莞尔一笑,心中极大的欢欣。不知道他是否同意我曲意理解,把这句词喻指在生命对事业的不断探索与追求。明代皇子朱载瑜用他的行动证实这种崇高的精神品质。因为父亲受陷害,自己本无心操理政事,且不想再继承王位。他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在紫禁城外搭建草棚独立而居。我想甘地是比他稍逊一等的。无论烈日酷暑还是三九寒冬他都不变初衷一如既往地潜心音律。有时阅读书籍以自慰。他坚信“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经过十年努力着《音律全书》总结出十二音律法。他们是什得骄傲的成功者,无时无刻不在攀登新的台阶,到达新的高度。坚信脚下踏实地去登越通向梦想舞台的阶级才会成功的“阶级理论”。拥有一份执着,据守一种信念,他们不断地去登越人生的颠峰。每一次登越一个台阶都是一次成长、一次飞跃。学会向一只野鸟去追求自由与高度,在夕阳落幕的时刻划出绚彩的光。你的生命是那样美丽,人生的境界也因此得以升华。1200字 高三 议论文
-
读书的境界读书与做人是一样的。读书与做人都需要“静”。教育局需要安静的环境,这样才能有所获。毛泽东在青年时代曾到集市上读书,以磨炼自己。刚开始,我是不太看好这种方法的,但后来也就变了。因为,当你真正读一本书时,就会忘掉周围的世界,忘掉自己的存在,与作者共鸣,这也就是心灵上的静。做人就要“静”。诸葛亮就说过:“静,以修身。”静,才能修身养性,提高自我。读书与做人都还要“净”。读书要心无杂念,心中没有杂念了,自然也就净了。这与做人是一样的。洗濯污浊的心灵,让心中永驻一股清泉,让“净”字常伴身边,就会猛然间发现:呵!这世界竟是如此美好!读书与做人都讲究“专”。“专心致志”一词就可看出“专”的作用。只有“心”“专”了,才能“致志”。做人与读书都是如此。读书若不专,便什么都读不进去;做人做事若不专,便一事无成。蟹为什么“非蛇鳝之灾无可寄托者”?蚓为什么“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这一躁一专,不必多讲。读书与做人都要切记“思”。读书要思,因为读书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思又学什么呢?这正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是这个道理。做人更需要思,而且要“常思、多思、善思”。有人问,思什么呢?就让曾子来告诉你吧:“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楼下不就有“三省厅”吗?今天你思了吗?读书与做人更需要“悟”。读书需要“悟”。读书如果只读表面,那就没意思了,要细细品味,才能有所“悟”,“悟”后才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读书竟是有趣!当然,要真正有所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细品。做人更需要“悟”,我们要“常思”才能有所“悟”,悟出人生。我们虽不能像释迦牟尼那样有如此之“大悟”,但我们亦能从自己的“小悟”中感受到生命的真谛。读书与做人是一样的。这不只是一句话,也不只是我上述的如此浅显,更多的还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当有一天,我们真能品味到了“读书与做人”是一样的,那就真正意义上的懂了。650字 高三 议论文
-
智慧是一种境界高粱成熟了,它在夕阳下悄悄羞红了脸;麦子成熟了,它在晚风中低下沉甸甸的头;莲藕成熟了,它静静地藏身在黑黑的淤泥里……智慧就像这多姿多彩、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一样,它是在四季风雨和岁月流转中历练出的能力和经验,也是一种无声的积淀和静默的奉献,它如自然一般自有其本身的景象。智慧自有其姿态和表情。它不同于当代“达人”“赢家”“土豪”“暴发户”“贵族”的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生活中,也许它只是一种寂寞,平易、朴素而谦卑,甚至只是一种“真实”。犹记得托尔斯泰在亚先基火车站望着拣煤渣的孩子流下眼泪,为了离开“老爷的王国”,他抛弃家庭和自己的庄园,这位以这次悲壮的“出走”而在历史上定格、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的良心”的老人,把毕生智慧都奉献给了他的农民兄弟。在他的作品里,有泥土的芬芳,白桦树早春绽放的叶蕾,农妇、孩子的歌与哭、泪与笑……而他只为自己留下了波利亚纳树林间那一方最朴素的坟墓。这种智慧不是生活的小技巧,不是生活经验的简单总结,而是将生活的真实和生命的朴素标记成永恒的文化符号的一种大境界。生活中总有“智慧”的人,能解决问题,能高瞻远瞩,能转变局势……但汪曾祺只是一个“普通”人。可是当汪曾祺在《葡萄月令》中对葡萄的栽培种植技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时,却感动了一代人。他朴素的文字中没有对那场历史浩劫的抨击批判,他也没有因个人身世沉沦牢骚满腹,但是他葡萄架下的慈祥天真却如阵阵春风抚平人世间多少伤口。“树绿了。雪化了,土地是黑的。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这种智慧不是技术性的,而是一种文心慧性。它是生活历练的返璞归真,也是繁华过后归于平淡的真纯。所有的知识、能力、经验都只是它的基础,如果没有对“人”的关注,没有对生命的敬畏,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没有一颗超越个人与现实的悲悯之心,就难以成就这样朴实的伟大。这种智慧成熟而大气,明亮如月,皎洁清澈,能用朴素的生活细节弥补历史与现实的残损,能用诗性与平和涤荡世情人心的浮躁悲苦。是的,智慧自有其颜色和温度。它不同于“机敏”“机智”“机变”“聪明”,相对而言,它似乎更合乎中国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它不机巧、不灵活、不会随机应变,路子不野、手段不多,甚至危机来临时,它不懂得逃避和躲藏!它只是把自己放在生活的最低点,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坚持,而后在自己的坚守中自成境界!在我看来,今天的中国“聪明人”太多了,但“聪明人”不一定就是智者。面对快速发展进步的社会,残酷激烈的种种竞争,我们必须能力强、有野心、善历练,不断去积累更多博弈取胜的社会经验、竞争技巧,但是,我们似乎恰恰也因此忘记了,这都不是真正的智慧。因为它缺少一点成熟、一点天真、一点平易、一点默不作声的伟岸!1000字 六年级 散文
-
境界,境界!境界是什么?是“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绰约芳姿,还是“宁可抱头枝上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高洁坚贞?是源起唐古拉山一唱三叹的滚滚江流还是朴实沉厚如母亲一般细腻的尼罗谷河地?境界有高有低,有雅有俗,呵,但都只是万丈红尘中一层微微的涟漪,实在渺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卑膝,愤而归隐田园,终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林和呢?见不得世间焚琴煮鹤,他二十余年足不至城市,在山林间得到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句。可这便是真正的境界么?在漫漫红尘百万菩提中独自领悟生命的冷清与寂寞的欢喜,这便真是超世旷达,卓尔不群的境界么?可是,我想不是。不是……千载之前的孔圣人,生逢乱世,礼崩乐坏,政治腐朽而黑暗,他选择了走出山林,在凡尘俗世为更多的人觅得一方净土,他辗转于诸国之中,羽化三千弟子,留下了百卷名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许这便是真正的境界,将自己的躯壳放下,反而会得到境界的提升。我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便是古仁人的境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独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穿越那一路的坎坷荆棘,等待我们的究竟是未知的恐惧还是永生的光芒?可惜不是那生离死别般的艰苦。结果我们不得而知。唯有将“小我”放低、放下,方才能得到“大我”的不断提升,冲刺,终究超越极限!这何不方是生命的境界所在?真正的高洁出尘,并非如五柳先生一样出世忘俗,而是如孔圣人一样,怀出世之心入世,舍掉污浊,舍掉名利,让灵魂在至高的境界得到永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守;有了王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义无反顾;才有了柳宗元“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的忘我;才有了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守望;才有了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无怨无悔;才有了林觉民与妻诀别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之死,不顾汝也”的坚定……让后人可以认为他们的灵魂,就是永生!这便是真正的境界,忘掉的是小我,铭记的是大我;舍掉的是个人,照耀的是天下;丢弃的是自己,庇佑的是苍生。诚如前人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落英百结,灯火阑珊,还是一句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乎,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生活中的奔忙,需要稍稍放下心境。此刻,心中常念:“魂兮,归来!”从而涌起返璞归真之意。呼! 几人能有转眼便是在此尘烟环境下放下心来,继续生活?草木缭乱,孤风笑傲,尘烟四扬,而“提笔”,“收笔”仍是风平浪尽,波澜不惊……这便是境界!超生与世俗永远隔绝又仿佛静静等待着后人的发扬,不断——滋长!1000字 初二 散文
-
境界轻轻扫拂着覆盖在心房上的薄薄尘埃,幽幽地打开心得透亮的水晶盒,一束束火蓝的焰火犹如精灵般的跃动,映照着整个剔透无瑕的世界。题记“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为我打开了五柳先生远离世俗喧嚣,醉倒在南山里的幽幽菊香的境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为我打开了东坡先生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印的境界。“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为我打开了庄周无自我,无功利,无声名的自由境界。人,作为万物之灵,悲壮的栖息于苍茫大地之中,潜心追寻自己的理想,坚持的未得到心灵境界那方净土不懈追求着,用信念去雕琢心中的美好境界。李白,他飘飘然跌落凡世,睁开眼睛,凡世里的一切不能让他接受,只好醉倒在自己“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幻想世界里。他常常在暗夜里思索,我追求的境界到底是什么呢?是梦里仙境般的理想境界,还是面对现实得势的宦官世界?因为举目的思索,让这位行云流俗不拘世俗的仙人,朦朦醉眼里将身体和思想去靠近他明月般澄澈的仙境里潜心的思索,让我体味到了李白飘飘欲仙的境界里……岳飞凌云壮志却被昏庸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难以再倾力保家卫国。纵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惆怅哀痛令人心酸,也敌不过朝野中奸佞小人的蜚言流语,在忠敌面前他将如何抉择?是坚持追求忠孝的境界,还是抛弃道义舍义取命?可最终他坚持了道义,只能被着“莫须有”的罪名饮恨长辞。但那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言壮语充分展现他坚持铁骨铮铮报国的境界----坚持的追求,让我懂得了何谓“精忠报国”的爱国境界……自由失去父母十厘米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了脸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做宰相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学会感恩,只为达到心中的孝道的境界,向世人彰显了一种伟大的情怀----学会感恩,让我被打动于李密深深孝心的境界。历史悄悄地落下帷幕,而我却用纯洁的心灵,用沉潜的思索,坚持,感恩去装载这群君子飘飘欲仙,精忠报国,沉沉孝心的境界,让他们的价值、追求点亮我们的生命,引导我追求更为美好的人生境界……800字 初一 散文
-
境界茫茫宇宙,万类霜天竞自由。有了境界人生才算得上有了灵魂。然而,如果没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探索和追求;如果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坚毅;如果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顿悟。人生,又何谈境界?驻足泰山脚下,感受着花草的清香、风的呼吸,与大自然的呼唤,仰望山路,我注视这太阳城()上山下山挥洒汗水的人群,心如止水。那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境界化成了心中的踌躅满志。上太阳城()山途中汗水洒遍沿途而欣赏的风光闯入脑海,编织成一段段彩虹的丝绸。可总觉得有些空缺,或许丝绸足够多了,却少了饱满,我不禁加快脚步,向山顶更多的风光寻去。忽然想起“欲穷千里,更上一层楼”的王之涣,或许生活在前年前的古人早已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崇高境界。步伐渐渐放缓,包容了世间万物的泰山使我变得渺小,一个放弃的念头从脑海中跳出来:我已经到了五岳之首的泰山,领悟了无限风光,不虚此行了吧?停下脚步,环望大山。石缝中挤出几株嫩竹,细长的枝干在微风中摇曳,好似柔弱的少女。几片嫩绿的叶片相互映衬,尽管没有松柏的高大挺拔,也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但正是那简简单单的嫩绿,那象征着崭新的生命的嫩绿向人们诉说着它们的坚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在这里再好不过了吧!带着古人的超脱飘逸,追求进取;带着竹子的坚强无畏,迎难而上,我仿佛呼吸到最清新的晚风,会到了无以言表的成就感。相比那一刻,我已经深切感受到伟大的诗圣登临泰山时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是一种境界;无私奉献、不计报酬是一种境界;领略自然,获得心灵的自由,也可以说是一种奇妙的境界吧。600字 高一 散文
-
水境界和鹰境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境界。水的境界是深刻的紧贴,紧贴着地面,哪里能流动就往哪里钻,受到阻碍就回头,但是决不是空走了一遭,还是留下深刻的痕迹。水往低处流,流下深刻的痕迹,水到渠成,马到成功。水的境界,就是水的思维。人的水思维,就是深刻的思维,直觉的思维,快乐的思维,踏实的思维。绝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就是水思维,一步一步的推理,激活直觉思维快乐地向前思考。150字 初二 散文
-
境界千家万户都有不同的杯子。我的这个杯子就特别了。整个杯子呈切面圆锥,杯子的肚很大,好像要把所有的水都储存在它的肚子里一样。它的杯把是丰桃形的。像拱桥一样拱了起来,美丽大方。杯子的图案更是特别,是著名的“天下第一关”——这就是“嘉峪关”。“嘉峪关”。是长城的关卡,也是一座宏伟的城池,城池看上去古老庄重,红砖金瓦再加上厚厚城墙上的凸凹处,就很容易使人想到当时狼烟四起秦匈交战的情景。连绵不断的长城在高峻的山上,就像一条长龙卧在山上,远处山上的长城隐隐约约,给你神秘的感觉,在城前有一棵茂盛的万年松,不知何时从土里钻出,总而言之,把城池衬托的更加古老,庄重。放上茶叶,远看杯里泡着的“绣球”花慢慢泡开,包住的茶叶顿时舒展开来,像一叶叶扁舟在碧波荡漾。眼前的“景观”确实有点让人舍不得喝。近处闻一闻那热气。一股茶香味儿扑鼻而来,那清香味使人心旷神怡,令人望乎所以,所有的身心都沉浸在茶香中,那香味又令你忍不住想喝的欲望。那清香味儿应着图画,使人有一种大家之范的蕴味儿。手抱着茶杯,一股热流,仿佛及手中流入体内,让人温暖的气流回荡。那杯里的茶像绿江一样的茶水,此时在加入柠檬酸后,从黄到绿的颜色变化过程全部看在眼里。当然,茶的味儿道全然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柠檬的清香。茶水味儿和柠檬味儿混在一起。按捺不住的好奇使我喝一口,一股酸味在口中酝酿,随后流入肺腑之内,品而久之,酸味儿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苦中带甜的怪味,这茶水的怪味开始让我领略起人生的道路。那品茶的全部过程在我脑海里全部呈现出来,使我联想到人生中的苦与乐。人生就是一杯怪味茶,在苦与乐之间不停的变化,这正是人生道路中的过程。要用心感悟它,就领略到人一生最高顶峰的境界。700字 初一
-
《境界》茫茫宇宙,万类霜天竞自由。有了境界人生才算得上有了灵魂。然而,如果没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探索和追求;如果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坚毅;如果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顿悟。人生,又何谈境界?驻足泰山脚下,感受着花草的清香、风的呼吸,与大自然的呼唤,仰望山路,我注视这太阳城()上山下山挥洒汗水的人群,心如止水。那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境界化成了心中的踌躅满志。上太阳城()山途中汗水洒遍沿途而欣赏的风光闯入脑海,编织成一段段彩虹的丝绸。可总觉得有些空缺,或许丝绸足够多了,却少了饱满,我不禁加快脚步,向山顶更多的风光寻去。忽然想起“欲穷千里,更上一层楼”的王之涣,或许生活在前年前的古人早已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崇高境界。步伐渐渐放缓,包容了世间万物的泰山使我变得渺小,一个放弃的念头从脑海中跳出来:我已经到了五岳之首的泰山,领悟了无限风光,不虚此行了吧?停下脚步,环望大山。石缝中挤出几株嫩竹,细长的枝干在微风中摇曳,好似柔弱的少女。几片嫩绿的叶片相互映衬,尽管没有松柏的高大挺拔,也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但正是那简简单单的嫩绿,那象征着崭新的生命的嫩绿向人们诉说着它们的坚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在这里再好不过了吧!带着古人的超脱飘逸,追求进取;带着竹子的坚强无畏,迎难而上,我仿佛呼吸到最清新的晚风,会到了无以言表的成就感。相比那一刻,我已经深切感受到伟大的诗圣登临泰山时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是一种境界;无私奉献、不计报酬是一种境界;领略自然,获得心灵的自由,也可以说是一种奇妙的境界吧。700字 高一
-
境界作文说到境界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何为境界?在汉语词典里境界的解释为: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达的情况。有人把境界分为四层分别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社会境界,天地境界。所谓自然境界,就是无知,不知为什么做却做了,这就是自然境界了。所谓功利境界,就是有目的的做事,这就是功利境界。所谓社会境界,就是一个人主动的为社会做事,为大家谋福利,这就是社会境界。所谓天地境界,就是一个人主动地为宇宙(自然)做事的时候,这就是天地境界。我举一个例子,吃饭有境界。有的人食不果腹,这可以算得上吃饭的最低境界了;有的人刚刚温饱,这应该算得上是更高的一层境界了;有的人吃饭讲究营养搭配,要吃得好,这应该是还更高的境界了。有的人吃饭是机械的,到点就吃,不饿也吃,虽不知道为什么吃,但跟着别人吃了,这就是自然境界了。有的人知道不吃饭下午会饿会没精神,所以才吃,即使她不饿他也要吃,为了下午吃,这就可以算得上功利境界了。有的人吃饭的时候想:我吃了那别人呢?父母吃了没有,种菜的农民吃了没有。我要努力吃,为了那些种菜的人,为了我的父母。这又是一种境界。在红军长征中,有一支部队被围。战士们已经一天没喝水了,到了吃饭的时间,大家拿出那干巴巴的干粮,却没有人想吃。这时,连长站了起来说:“同志们,我们要吃呀。只有吃饱了,才有力气,才能打败敌人,才能推翻国民政府,才能解放千千万受苦的农民呀。”说完拿起手中的干粮,狠狠地咬了一口,用力的往下咽了咽。接着战士们陆续的吃起了那干巴巴的干粮。战士们吃饭的境界是不是更高了,他们达到了社会境界。当一个人为了自然为了宇宙而吃饭的时候,就达到了天地境界。吃饭有境界,化妆有境界,生命有境界,可以说一切都有境界。境界的高低并不在于物质的好坏,而在于精神的高低。高一:陈少文700字 高一 议论文
-
境界(1)烈日炎炎,深山的古寺中一个少年正在院中练拳,汗如雨下,一丝不苟。这时,方丈室中走出一个老和尚,少年见了,立时停手,双手合十道:“方丈大师。”“嗯,你为何练拳啊?”“嗯……”“呵呵,阿弥陀佛……”方丈笑了笑,走了。一年后。秋高气爽,少年已将练拳的场所换到了山巅,罡风凛冽,落木萧萧。这时,方丈来到了山巅,少年恍若未觉,直至拳法打完才收手,恭敬行礼道:“方丈大师。”“嗯,你为何练拳啊?”“呵,为了出人头地,扬名天下。”“呵呵,阿弥陀佛……”方丈笑了笑,走了。两年后。春意融融,少年将练拳的场所换到了河边,行云流水,正大浩然。这时,方丈来到了河边,少年随势而收,躬身行礼道:“方丈大师。”“嗯,你为何练拳啊?”“为了家中老母,乡间亲友。”“呵呵,阿弥陀佛……”方丈笑了笑,走了。二十年内,方丈再没刻意来找过少年。阳光温暖,洒向大地,鸟鸣声起,花香阵阵,沁人心脾。古寺的晨钟缓缓敲响,“咚……咚……”传遍山坳,漫向天际。当年的少年已成为了一个中年人,他将练拳的场所又换到了古寺的院子里,圆润温和,精华内敛。这时,颤巍巍的方丈拄着拐杖来到院中,中年随手收势,双手合十道:“方丈大师。”“嗯,你为何练拳啊?”“为了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嗯,呵呵,阿弥陀佛……”五年后,方丈圆寂,中年接过衣钵,成为方丈。三十年后,中年的方丈也已垂垂老矣,他却不再练拳了。一日,山中来了一少年,请求剃度出家,方丈亲自为其剃度,从那以后,少年便开始在院中练拳。后来,少年请教方丈为何要练拳,方丈笑而不语,只打了一套拳,平平凡凡,融入天地。少年似有所悟,第二天便离寺下山。两年后,少年名震天下,世间也便知道这古寺和老方丈了。一时间,上山求学之人剧增。这时,少年收到消息:老方丈已经圆寂了。700字 高二
-
生命境界生命,被誉为宇宙中最为神奇的东西。至今,也没有人能全面地解释它。“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人脑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这句翟中和院士说的话很好地说明了生命的奇妙。然而,生命并非仅仅表现在物质形态上。“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不逾矩。”这是孔子对生命的理解,这一切都围绕一个”仁“字。他认为仁是人类生活最基本和最高的道德原则。儒家被称为百家之首,但其在生命境界上来说,我认为它不如老子了。因为他的思考没有超出人类本身。“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些都反映老子认为有关“道”的哲学,他认为“道”天地万物的本源,因此主张一切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他的思考超越了人类本身,涉及整个天地规律。由此看出,与孔子比,老子对待生命的感悟的确稍胜一筹。不过,老子却又不及纯粹研究“道”的朱熹了。而他最突出的观点便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对当今的人来说的确是过分了,也正是他有这种思想,才造就了他的“理学”。因为他始终以为精神才最重要,这也是它胜过老子的原因。(评:朱熹到底在哪一点超出了孔子,作者不甚了了,得出的结论自然让我们“吓一跳”。)无论是孔子、老子,还是朱子,我认为在对人生的境界上都没有达到“大道”。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心中还有牵挂,这些地妨碍它们对人生的理解。但有一个人却做到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和尚作的这一偈充分体现了佛教“空”的思想。佛曰:“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才是理想中的“大道”。当然,我没有说和尚都是成就大道,也没有说想成大道就去当和尚。实际上,古往今来,和尚中又有几人得道?慧能也只不过是和尚中的姣姣者,他也是没成就大道的。但他的境界也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这从“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便可看出。对于生命境界的理解,我也只能浅尝辄止,因为我本身也是个半吊子,或许半吊子都算不上,只好继续去学习,然后再钻研,看能不能摸到“大道”的门槛吧。700字 初二 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