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650字

《昆虫记》

650字 读后感

法国作家雨果曾评论这本书:“昆虫界的荷马”。

美国作家罗兰曾评论这本书的作者:“掌握田野间无数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中国作家周作人曾评论:“羡慕有这样好书看的另国少年,也希望中国有人来做这翻译编纂的事业。”是什么书在世界上享有如此高的盛誉。这就是一代巨匠法布尔写的《昆虫记》。

法布尔出生在法国一个贫穷农民的家中。家庭环境造就了对昆虫的喜爱。法布尔享年92岁,是昆虫观察导致了他的长寿吗?

我的印象中《昆虫记》一书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章节名为《绿色蝈蝈》顾名思义,本章讲的是蝈蝈。

“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读到这里。我不禁皱了皱眉头,为了夺得音乐界的花魁,竟不惜将自己最大的对手——蝉赶尽杀绝吗?读到这,我对蝈蝈的形象改观了,从前那只只会唱歌,无忧无虑的小虫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为了达成目标而不择手段的疯狂杀虫魔!我继续下读:“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读到这儿,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在法布尔笔下,那个狂放不羁霸气的王者怎么会比一只虫子低劣呢?在下文,我得到了解答:“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蝈蝈在我心中的形象又一次改变了,成了一个英勇无畏的勇者形象。

继续下读,我发现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有许多人性的缺点:残忍、贪婪、自私……但也有许多人性的优点:勇敢、宽容……虫性和人性是一样的吗?我陷入了沉思。

我叹服于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所付出的精神,也明白了虫与人只是外观形态上的不同,虫性与人性一般无二。

法布尔,以昆虫为琴弦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匠。

《昆虫记》读后感

700字 读后感

他倾尽一生,只为观察虫子的一生;他观察虫子的时间里鲜为人知,甚至他发表了著名的《昆虫记》后才一炮成名。

没错,这个人就是科学界诗人,被雨果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的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

而他的《昆虫记》却为后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今虫子的世界。其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了无数努力。

该书多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绿色蝈蝈比作了歌手,又将其遇上比它大很多的蚕勇猛搏斗时比和勇士。红蚂蚁全靠记忆回家,但一旦放在了陌生的地方,便完全认不清回家的路等等。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方一个贫穷农民家中,之后在15岁时进入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教了几年初中数学便辞职,用积蓄专门研究昆虫的世界,帮助人们叩开了神秘的昆虫世界的大门,从而《昆虫记》问世。

法布尔说:“你们研究的是死亡,而我研究的是生命。”的确,他虽目的为了解昆虫世界,却不像其他的昆虫学家那样,将昆虫开膛破肚……而是走进昆虫世界,与昆虫互动,比起昆虫学家,他更像是昆虫的朋友,从未伤害过它们。

这些内容既表达了作者对作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与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精神。

回望法布尔的昆虫世界,展望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突然发现虫子的世界与人类的世界是何等的相似!在昆虫世界里,也有贪婪与自私存在,但也不乏和睦,团结等本该人才具有的优秀品质。某种意义上讲,《昆虫记》就像一面镜子,在我们阅读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其实在看人类的社会!难怪巴金所说:“《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为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读完《昆虫记》,我小有感慨。我们应该具有法布尔这样细致入微的科学探索精神,但必须要先保持自然的完整与活力,不停探索是必须的,但不能忘了初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读后感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