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希贵“为四十岁做准备“有感1200字以上

读李希贵“为四十岁做准备“有感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别让自己的四十岁充满更多的遗憾

——读李希贵“为四十岁做准备“有感

江苏省铜山县大许实验小学(邮编:221124)张海珍

捧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股沁鼻的饱含泥土芳香的文字气息扑面而来,它是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真实再现,读来平实而亲切,如友人促膝谈心,细嚼则意味深长,如师长谆谆教诲。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高密一中的校训“为四十岁做准备”。

“十八岁是最美丽的,而人生旅途中最绚丽的一页却应该是在生命的四十岁时翻开。不要说四十岁又多么遥远,二十岁其实是弹指一挥间。虽说四十岁就在眼前,但二十年的历史跨越,足以让我们眼花缭乱。虚度今日,等待你的将是无尽的悔恨和遗憾。追寻先贤成才路,浩瀚人世间,我们定会发现四十岁的辉煌都来自十八岁的志向,二十年的血汗。真实你拥有的青春年华,好好的把握现在,才能真正赢得未来,才能将你那如日冲天的四十岁勾画的绚丽璀璨。”

当我读到李希贵局长这段话时,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撞击着我的心灵,不由得心底为之震撼。

四十岁是一座挺拔的山,学识、见识塑就了健康、激情、成熟、稳重,事业如日中天。十八岁是条蜿蜒的河,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幻想、担心、激情,更有着的是憧憬。但在那充满梦幻的年龄,有谁会真真切切想到自己四十岁时是怎样的呢?尤其是作为教师,当踏上三尺讲台时,有谁这样问过自己:“我四十岁的时候会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十九岁那年,当我跨出充满欢笑的师范学校,第一次走上讲台的那一刻,面对一双双崇敬与渴求知识的目光时,我的心情曾是那样的豪迈:我热爱这三尺讲台,我要把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献给这神圣的事业!

但是,有经验的老教师告诫我,别把现实想象得过于美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理想的神像摆得越高就摔得越碎。的确,我很快就发现,尽管我满腔热情,尽管我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准备,尽管我知道如何写教学计划,如何备课,知道教育里的行话。但是,真正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挑战一个个充满个性的学生时,我才发现上学时书本上得来的理论全然派不上用场。仅在维持课堂纪律方面,孩子们的表现就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每一节课,我都像在打仗一样。一段时间下来,我身心疲惫,感觉自己是那样地失败。在彷徨中,我渐渐地迷失了方向,事务的繁杂与忙碌消磨着我的热情与激情,没有任何成就感的琐碎让人了然无趣而又不踏实。于是,除了偶尔的外出听课外,我很少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连教育书刊杂志也很少看,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粉笔和教案打发着属于我的每一个40分钟,生命行走在红笔的勾叉之间,在课堂、在课后跟一批批孩子“斗智斗勇”——虽然年纪轻轻,却像个八十岁的老太太似的,天天唠唠叨叨管学生,忙忙碌碌批作业、写备课,真正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两眼一睁忙到黑”。但到后来才发现,学生是“愈战愈勇”——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来应付你的“政策”,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自己却是愈战愈衰,只有感叹现在的孩子太难教的份儿。于是,教书就是教书,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它已经成为一个中性词,已没有了太多个人感情色彩的糅合。

时间总是让抓不住它的人懊恼。一晃十年即成烟云,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却是一事无成。这是多么可怕啊,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而我留下的足迹却只是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一间教室到另一间教室的挪移,人生最美好的一段青春就这样在昏昏然中被自己抛洒了出去。弹指一挥间,我就将步入四十岁了。四十岁,对于正直青春岁月的青年人来说,那是一个遥远的词句,它遥远得如同相隔一个星球。对经历了青春岁月的人来说,又是如此猝不及防。当我还在青春的海洋里流连穿梭时,四十岁已悄然逼近,有皱纹爬上眼角,有几根白发在头顶飞扬招展,然而四十岁的我将是一位怎样的教师呢?我却丝毫没有考虑过。李希贵局长的话如惊雷般震醒了我这个梦中人,我不能再这样如老驴拉磨般一圈圈地原地打转了,“四十岁以前的面容归上帝负责,四十岁以后的面容归自己负责(列宁语)。”从现在起的每一刻,我必须认真为自己的四十岁作准备了。我要用书籍来武装自己的教育生涯,我要潜心阅读,用心思考,改善自己的生命质量,把自己的后半生垫得厚实些。我要通过各种办法把课上得有声有色,让教育变得有趣,把教室变成孩子们想来的地方。我要做个有心人,随时思考自己教学的得与失,工作成功的感受与体验,课堂失败的痛苦与思索。从积累自己的感受,积累自己的思考开始,将教学中有价值的“珍珠”串起来。朱永新教授说:十年磨一剑,坚持写,坚持积累,在反思中磨砺自己,不成专家也会离教书匠越来越远。真希望四十岁的时候,我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让自己在四十岁的时候把美丽的人生展开。。

我相信有了梦想和目标,从现在开始努力还不算太晚。

也告诫各位同仁,努力吧,别让自己的四十岁充满更多的遗憾!。

读李清照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不知不觉恋上了李清照,读李清照,读她的忧伤,读她的潇洒,读她的情到深处人憔悴。读李清照的善感,读她的坚韧,当风雨袭来的时候,她依然挺立! 

读“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读她的焦虑、她的忧愁。 

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读她的英勇、她的豪迈气概。 读“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读她的孤寂。 

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她的闺愁,读她的欲罢不能。 

读“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读她的天真无邪。 

读“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读她的美丽自信。 

读“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她的离愁别绪,读她的难舍难分。 

读“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读她的忧国忧民,读她的大女子胸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宋代最伟大的女词人,读她巾帼之淑贤,读她须眉之刚毅;读她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读她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我寻寻觅觅,却如何读懂她„„  悠长的岁月之河,却无法隔阻我对于那一缕香魂的幻想。顺流而上,便能看到那个娇俏又捎带些许任性;时而阴柔敏感,时而刚劲豪迈的女子。她仿佛从未离开过这滚滚红尘,在自己的文字里,这个奇女子得到了永生。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荡着秋千的少女第一次见到未来夫君时,羞涩、好奇、多情,在这里以一个回头嗅梅的姿势,用寥寥数笔勾画得栩栩如生。她总是能将真实的生活变幻成一幅勾勒细致的白描。  

酗酒是李清照的一大爱好,据说尤其喜欢烈性酒。在她的作品里,酒的出现频率相当高。--“浓睡不消残酒。”“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等等。酒入愁肠,化成了一首首或闲逸或忧伤的诗词。除了酒,李清照还酷爱赌博。而且能久立不败之位。我想,这不能完全归功于她的运气。易安居士的睿智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一个男权社会里,一个站在浪尖弄潮的女人是值得敬佩的。她真实地活着,以一个独立个体的姿态品味着生活。宋朝,也因此让更多的文人骚客不由自地陷入痴迷。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是文坛上少有的佳话。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那个年代,能嫁给一个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夫君,无疑是一种幸运。而对于幸福的理解在她的早期文字里,用几乎直白的口吻有过记录。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除了少妇略带刁蛮的娇柔,词主深深的自信也自笔尖隐隐泄露。由此可见,才女无貌这样的总结是多么的粗浅。与花争春,绝非一般女子可效此道。然而,生活毕竟不是一帆风顺的,父亲仕途受挫,接连着便是夫家。后半生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自此而始。  

作为一个没有子嗣的女人,她该有着怎样的遗憾!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社会,李清照承受了太多的苦难。虽然这些在可查的文献里都不过以寥寥数笔带过。赵明诚终究还是纳了小妾圈养了一群歌妓。可笑的是这么多的女人依旧没有给他留下儿女。用现代的眼光来看,问题的症结应该是出自赵明诚。随后,丈夫染疾而去,国破家亡导致她的文风开始转变。“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足以愧煞须眉的千古名句就出自易安的笔下。那一首经典的《声声慢》更被称为“闺情绝调。”    而至今对李清照再嫁,依旧是议论纷纷。为什么鳏夫再娶是天经地义,而寡妇再嫁则必招致千夫所指?追求幸福应该是任何人的权利!找一个依靠实在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错仅仅在于遇人不淑。以易安的才智,这也许该算一个不可思议的差错。但是如果我们从侧面去探悉当时她的心态,又觉得可以理解。坏蛋的脸上从来不曾刻有印记,况且当时她是一个无所依靠,又随身带有传闻中万卷金石文物的女人。她必须找一个可供依偎的臂弯。对此,我除了遗憾,只有一声长叹。  

“一代词宗”是后人送与易安居士的一顶桂冠。毫无疑问,她是担当得起的。  

自踏入文学殿堂以来,一直对李清照怀有高山仰止般的景仰,她风姿绰约的一生,她香如兰芷的慧心,她婉约清丽的词章,无数次让我感动让我唏嘘让我迷失。今夜,冷雨敲屋,寒风越脊,我洗手焚香,又一次捧起《漱玉词》,于灯下静心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读后感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