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龟兔赛跑》续写
这天,兔子郑重其事地来到了乌龟的家里:“乌龟,上次比赛让你侥幸赢了,你还敢再和我比一次吗?”“你知道你为什么输吗?”乌龟慢吞吞地问道。“不就是我不小心睡着了吗?”兔子满不在乎地答道:“如果我早点醒,还不是照样赢你!”,“不见得吧。”乌龟慢条斯理地说道,“哼,不信的话这次比赛我照样睡一觉,看我能不能赢你!”兔子骄傲地回答。“那么好吧,我们就再比一场吧。”乌龟暗自高兴。
第二天一早,兔子和乌龟在动物朋友的见证下来到了比赛场。“预备,开始!”随着刺猬大叔的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只见兔子飞一般地跑了出去,一会儿就没了影,而乌龟虽然也在使劲地往前爬,却怎么快得过兔子呢,一会儿就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兔子拼命地向前跑着,经过一座独木桥时,感觉有点累了,就决定休息一下。可是有了上次的教训,兔子还是不敢大意:“哼,我把桥拆了,看你这死乌龟怎么赢我!”兔子放心地靠在了河边的一棵树上睡着了。乌龟可没有兔子那么悠闲,他知道自己跑不快,就老老实实、一步一步地往前爬,终于,他也爬到了河边。一看,桥没了,兔子正靠在树上呼呼大睡呢。“自作聪明!”乌龟笑着跳进了河里游了过去。
乌龟一刻不停地往前爬着,虽然很累,却始终坚持着,终于到达了终点。而那只骄傲的兔子还在呼呼地睡觉呢,直到小鸟飞过去把他叫醒,他才心急慌忙地跑到终点。直到此时他还不相信自己输了:“我明明把桥都拆了,乌龟怎么还会赢?”
同学们,你们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相似题目
-
端午节由来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50字 初二 记叙文
-
端午节由来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形式:赛龙舟: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屈原又因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550字 三年级 应用文
相关推荐
-
端午节的由来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剪纸、陶瓷、戏剧、国画,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端午节的由来。每年的农历初五,我国民间都举办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多种活动,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287年,秦国攻破楚国的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舍得抛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离开了人世,以自己的生命谱乏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病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后,就不会去咬屈原大夫的身体了。并且把雄黄酒倒入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大夫。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一直相传至今,千古不衰,源远流传。我国的传统文化真丰富,我为我国感到骄傲而自豪。35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
端午节的由来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没有人说他不知道端午节,但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的人有几个呢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这端午节的由来吧! 人人都知道,端午节那天,家家包粽子,门上插艾草,有些地方的河上还有赛龙舟,有些地方还保留着喝雄酒的习俗,人们这么做是为什么呢对了,就是祭奠我们的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为楚国的改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原本不富裕的楚国变得强盛起来,有一次,楚国和赵国两个国家交战,当那场战打到一半的时候,赵王却带着军队撤离了,楚王要去追,被屈原拦住了,屈原告诫楚王说:“楚王,你可不能去追啊,这一定是个圈套啊,赵国打我国,未必会输,可他打到一半就跑,这其中一定有阴谋。"可楚王就是不听,屈原又说:”不如派一位将军去,你就别去了。“可楚王又不肯,说他一定要活捉赵王,说完,便带着军队追去了。一切都在屈原的意料中,楚王被活捉,军队全没了。五月初五,屈原得知消息,非常愤怒,一气之下,抱着石头投泪罗江自尽了。人们知道后,为了祭奠屈原,将五月初五设为端午节,并抱粽子祭奠他。屈原的爱国精神时时萦绕于人们的心中,永垂不朽!4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端午节的由来饰香包、包粽子、插艾草……5月28日这一天,端午节到了。在我们家,最热闹的要数包粽子了,大家一起围坐在一起,拿着绿油油的棕叶,包着各种各样的粽子。边包粽子,我问起爷爷今天为什么叫“端午节”。爷爷解释说:“端午节由来已久,它还有许多别称,比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现在,我们过端午节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以前,它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祭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弟弟是个急性子,爷爷还没说完他就插了嘴:“屈原是谁呀?为什么要祭祀他?”。爷爷说:“别急,你听我给你慢慢解释。传说,在秦国统一天下的时候,屈原居住的楚国也很强大。秦王就收买楚王身边的人来去劝他投降。屈原看不下去,就去劝说楚王,经过许多次的劝说都没有说服楚王。他自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家园灭亡。于是,他带着的无比悲痛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之歌。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棕子。往后每到这天,人们就会往河里投放粽子,让鱼儿不要去吃屈原的尸体。在端午节这天,有的地方还要举行龙舟比赛。据,说当人们得知是屈原大夫投江后,马上划船捞救。一直找到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人们把船只停泊在湖边的亭子周围避雨,待鱼停后,再次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寻找屈原大夫。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在五月,外界气候正是高温高湿,此时病媒细菌大量孳生,各种传染病此时正式流行的季节。人们就在端午节这一天,将新鲜艾叶挂在门楣以驱除毒气。用红布制成红鸡心的袋子,内装茶叶、米、雄黄粉,挂在小孩的胸前驱邪。还采摘艾草沐浴,称为“百草汤澡”,去除秽气。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饰香包、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的风俗。听完爷爷的解说,我的眼前仿佛看到屈原大夫带着无比的悲痛纵身投入江中,他这种爱国,为国家着想的精神随着端午节的传统将源远流长。多多支持,以前写的9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端午节妈妈,您好吗?又是一年端午节,可您又在哪里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去年的端午,您忙忙碌碌的为我准备了六样粽子,说是祝我一生事事顺利。我拿着粽子和小朋友互相攀比,您在旁边抿着嘴笑。我好高兴啊!今年的端午,您去了天堂,我成了孤儿。我站在一片废墟之上,泪流满面。我们的家已没有了,大地震夺走了我的一切。妈妈,天堂好吗?天堂有粽子吃吗?妈妈,您能听到你的孩子在喊你吗?妈妈呀!几个叔叔问我想要什么,我不假思索的说到“我要妈妈”,是的,我要妈妈,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妈妈,我感到无边的孤独,特别是黑夜里,我不停的做恶梦,妈妈,我哭着喊妈妈,可回答我的是无边无际的寒冷。妈妈,我不忍心看别的孩子依偎在他们妈妈的怀抱,我不能听到别的小朋友喊妈妈,我心都碎了啊!我摔倒,我饿了,我头疼了,我一张口还是叫“妈妈”,可没有人回答我。妈妈,您为什么不带上我呢?妈妈,天堂好吗?今年的端午,我站在废墟之上,我手中拿着一位阿姨给我的粽子。妈妈,我不想吃,我把这个粽子给您吃,好吗?以前总是你给我做粽子,今年,我给您粽子吃,好吗?妈妈,您吃吧,我跪下了,妈妈!感谢您以前的粽子,感谢您这么多年的辛苦,妈妈,您快点吃吧!马上又要下雨了,别淋湿了粽子。妈妈,妈妈,快点来吃吧!妈妈,山上好多花都开了。你年年都带我去看花的,今年还去吗?妈妈,我们一起去吧。你还会给我缝一个避邪的香囊,还会给我洗一次驱邪的热水澡,妈妈,我闭上眼睛,你牵着我的手,我们一起去看花吧!今年的端午,我跪在废墟之上。妈妈,孩子敬你一个粽子,您吃吧!6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端午节“五月五,过端午”端午节来喽!端午节不挂艾草怎么行?每次端午,奶奶都会在门口挂一株艾草。别小看了这株草,不仅可以驱蚊蝇,还能净化空气呢!端午节不喝凉茶怎么行?端午这天,在我们这,有空的人家都会去摘一些草药,用小火煮一个下午就行了!这可是端午的“王牌饮料”。端午不戴香囊怎么行?香囊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形形色色,玲珑夺目。既可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还方便携带,这简直就是端午时节的“最潮时装”啊!最最重要的,端午节怎么能少了粽子呢!天刚蒙蒙亮,我和奶奶便早早起来,准备包粽子。包粽子必须得用现摘的绿油油的粽叶、甜甜的蜜饯、脆脆的花生,不然包出的粽子就像被风吹焉的花儿,没有生气。我双手合十,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对着放在木桌上的粽叶先下了“毒手”。好好的粽叶到我的手里,转过来、拉过去、抻起来、压下去,硬是给做成一只“粽子精”。再瞧瞧奶奶,那叫一个得心应手!动作如此娴熟流畅,手中的粽叶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就在我愣住的瞬间,奶奶又包好了一个粽子。我不能输!我又试了一次,小心翼翼地将粽叶卷成海螺状,再往里头塞上适量的糯米、蜜饯。另一只手拉着粽叶的尖,叶子360°度转了个圈,终于完成了!我高兴得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想和奶奶炫耀一下。万万没想到,没用线包好的粽子,里头的馅“哗”一下洒落一地……奶奶看着我哭笑不得。端午节,传递的是地道的故乡情,传承的是古老的文化传统。550字 六年级
-
端午节的由来2015年6月20日星期六晴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龙舟节.粽子节.诗人节.........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和赛龙舟了。我记得以前听妈妈讲过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的。两千多年前也就是五月初五的这一天屈原抱石投入罗泊江,以身殉国,人们沿江到捞屈原的尸体,把米团扔到江里,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身体,后来这一天就成了吃粽子的节日,也就是端午节。200字 四年级 日记
-
端午节的由来2011.6.6.晴今天是端午节,妈妈让我从电脑上看端午节的由来。其实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爱国者,他想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就常常跟国王提意见,可是国王不喜欢听,就把他赶出了国都。有一次秦国来打楚国,楚国很快就被打败了,国家就快没有了,屈原更加伤心,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着一块大石头投江了自尽了。人们知道后,非常悲伤,为了不让鱼吃了屈原,就把竹筒里面装着粽子,扔到河里,希望鱼吃饱了就不会吃屈原了,粽子也就是这样来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爱自己的国家。另外我也知道了,现在吃的粽子,只不过是把竹筒,换成了一种宽宽的叶子。吃粽子也就是纪念屈原的。250字 二年级 日记
-
端午节的由来2011.6.6.晴今天是端午节,妈妈让我从电脑上看端午节的由来。其实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爱国者,他想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就常常跟国王提意见,可是国王不喜欢听,就把他赶出了国都。有一次秦国来打楚国,楚国很快就被打败了,国家就快没有了,屈原更加伤心,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着一块大石头投江了自尽了。人们知道后,非常悲伤,为了不让鱼吃了屈原,就把竹筒里面装着粽子,扔到河里,希望鱼吃饱了就不会吃屈原了,粽子也就是这样来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爱自己的国家。另外我也知道了,现在吃的粽子,只不过是把竹筒,换成了一种宽宽的叶子。吃粽子也就是纪念屈原的。溱水路小学二年级:宇苗250字 二年级 日记
-
端午节“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我一边哼着儿歌一边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中粽子的来历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人的。在我们的家乡,到了过端午节的这一天,即5月5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鸡蛋和鸭蛋,鸡蛋和鸭蛋放在锅里和粽子一块煮!经过放了粽叶的水一煮,鸡蛋和鸭蛋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煞是好看!更有一股特别的粽叶清香!在吃早饭时,这些蛋、粽子,都要摆上饭桌,同时在饭桌上,还要摆一小壶酒,奶奶还特意在酒里加了一点雄黄,她说这是为了避邪!这不能不说也是咱家乡的一种特色呢!吃粽子容易包粽子难,看着大人们包粽子的熟练动作,我真是羡慕呀,最值得期待的就是等粽子熟的过程了,等待的时间总是很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出锅时,满屋子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放在碗里,轻轻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晶莹,透亮、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穷,我差点一口连筷子都咬下来了。值得一提的是,在端午节这天早上,各家还要把艾叶插在门的两天,老人们都说这样是为了驱病避邪。给这样一个早晨增添了浓浓的特有的节日气氛……家乡的端午节真是太美好了,我永远也忘不了!450字 三年级 日记
-
端午节6月12日 星期三 雨今天是端午节。早上我们家吃粽子,中午吃食饼筒。端午节是纪念以前楚国的一位诗人——屈原。“他劝楚王提防秦国,可楚王不听,屈原只好离开了宫殿。不久,秦国真的发兵六十万,占领了楚国。屈原听说了这个消息,跳进了江里。”书上说。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我看了这些故事,心里想:楚王太粗暴了,一点都不会听从大臣的意见。而且,我还和妈妈编了一首诗歌:端午节端午节,包粽子。我家粽,自己包。红枣儿,包中间。小米儿,围旁边。蒸一蒸,叶儿香。香满堂。尝一尝,粽儿甜,甜蜜蜜。我对这首诗歌非常的满意,觉得我就像诗人了。250字 高一 日记
-
端午节的由来_1200字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曾经,有一位叫屈原的诗人。他身为一个楚国人,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国被秦国攻破,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附近楚国百姓得知,纷纷前来凭吊屈原大夫的死,渔夫划起渔舟来打捞屈原大夫的真身。一个渔民把糯米制成的饭团抛向水中,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据说糯米可以粘住鱼的嘴,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划龙舟分游江、招魂、竞渡、回舟四个程序,有一整套的锣鼓和唱腔,其中竞渡虽然热烈,但招魂最为感人。端午节这天,屈原故里人们主要的活动就是看龙舟,吃完早饭,便身着节日盛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往西陵峡“屈原沱”汇集,倾城出动,争看竞渡。端午阳的屈原沱两岸,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江上七条龙舟飞渡,岸边数万名群众观战。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令人惊叹。每当这时,我不禁在心里默念起屈原大夫的绝作:《怀沙》:怀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杳杳,孔静幽默。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劮揭晕?髻猓?6任刺妗?/p>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 巧倕不斲兮,孰察其拨正。 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 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 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也?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也? 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乱曰: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怀质抱情,独无匹兮。 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 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湖北黄冈黄梅县龙感湖管理区第一中学初一:曾世琰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巧倕不斲兮,孰察其拨正。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也?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也?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乱曰: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怀质抱情,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湖北黄冈黄梅县龙感湖管理区第一中学初一:曾世琰1200字以上 初一 说明文
-
伍子胥与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来历,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龙的节日说、恶日说、夏至说等。如果从时间和史籍上考证,则首推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和吴越春秋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一起,永远留在了中国人的记忆中。民间传说中,他死后成为了涛神。在吴越故地,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祭奠他的日子。伍子胥,名员,春秋时期楚国人。根据历朝官修地方志书记载,其出生地位于现在的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常家营村。但是也有湖北监利县之说。伍子胥家族在楚国很有名。先祖伍举是直言楚庄王有功劳的楚国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师。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杀,而避难逃奔吴国。后结识吴公子光,并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是为吴王阖闾。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受命亲自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最后选定城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城。我们或许无法知道,对伍子胥来说,吴国究竟是什么?是帮他复仇的工具,还是个实现抱负的舞台?我们只能从青史中看到,伍子胥为了吴国倾尽了自己的心力。可即便如此,他也逃不出为人臣者的悲剧命运。五月初五,这一日他永远告别了对他至关重要的吴国,沉入了滚滚的江涛……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他忠心耿耿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吴王阉闾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夫差即位,帮助吴国打败越国。伍子胥分析吴越两国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张一定要灭掉越国。但是吴王夫差自矜功伐,听信伯噽谗言,允许越国保全下来。并将伍子胥赐死。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后三年,吴国被越所灭,夫差掩面自杀,吴国百姓更加怀念国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来江浙一带相传伍子胥死后忠魂不灭化为涛神,端午节即为纪念伍子胥之日。书法作品,临曹娥碑。碑文上记载了浙江百姓们在五月初五纪念涛神伍子胥的情景。也许没人想得到,对悲剧人物伍子胥的纪念活动又引出了另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悲剧传说。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起源于纪念伍子胥,其主要依据是东汉邯郸淳在《曹娥碑》上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涛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谓“伍君”便是伍子胥。因为千年来,屈原名气太大,中原一带的人们渐渐把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而对纪念伍子胥之说,除了江浙一带,不为人知。2006年初,“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胥门是2500多年前伍子胥修筑的古城墙,至今仍保存完好。今年苏州市仍将在胥门外举行公祭伍子胥活动。古迹胥门穿越数千年,至今屹立不倒。或许,他是要为伍子胥留下些永恒的记忆。如今,每逢端午节,苏州人们还会聚集在胥门之外,祭奠那位皓首苍髯的忠臣——伍子胥。端午的主要活动是龙舟竞渡.竞渡活动早在原始社会已在太湖流域盛行,是“龙图腾祭”的一种表现.自伍子胥被谗杀后,龙舟竞渡被赋予人物纪念意义和节日的固定化,这在“曹娥碑”、“荆楚岁时纪”、“清嘉录”等古人著作中都有明确的说明.伍子胥是春秋时人,早于屈原二百多年.且端午的其他习俗如“斗百草”、“吃粽子”等均来源于吴地.1200字以上
-
端午节带五彩绳习俗的由来端午节带五彩绳的由来:端午节系五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至今不衰。民间把五彩绳看成“五彩龙”,端午节又称“小儿节”,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端午节拴五彩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随水冲走的五色绳就会变成小龙,带走你身上的不好的东西。这样一来,烦恼、忧愁都随着雨水流走,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据悉,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以五色丝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汉代应助《风俗通义》有记:“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荆楚岁时记》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端午节戴五彩线不过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能够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能够系在手脖上,也能够系在脚脖上。又有一说如果小孩还没满一岁,就只系红色的彩线。即使民俗约定端午节第一场雨,要将彩绳摘下扔到雨水中飘走,以象征远离邪恶、烦恼和疾病,忧愁,但希望大家不要随地乱扔,抛到僻静处的雨水中,以免影响环境、增加环卫工人工作量。端午节除了带五彩绳的习俗外,还有挂小辣椒、老虎鞋,孩子头上写上王字,这样孩子不闹,也是为了驱除灾害、瘟疫。端午节带五彩绳的习俗介绍:为孩子系五彩绳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它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也被称之为“长命缕”。其意义在于锁住小孩的命,避免病魔疫鬼侵入危害小孩。古人认为小孩一旦戴上了锁,就能无灾无祸,平安长大;长命锁更多表达的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所以传统上用五色彩丝编成绳索,配以银锁,缠绕于儿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灾,祛病延年!在端午节的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端午线。系线的时候,孩子不能开口说话。而一些已婚的男人也被妻子逼着戴上彩绳,很多男子担心被别人看到笑话,就悄悄系在脚踝上。这系五色绳也有讲究,必须要在太阳没出来之前就系上,否则就会不灵验,而且五色绳不能任意扯断或丢弃,只能等到端午节后的大雨天时,将它仍在自家院墙的排水口,随雨水冲走。五彩绳代表的含义:五色丝的五色代表五行,汉代信仰五行阴阳之说,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具有神秘的驱邪迎吉作用。青色属木,代表东方,赤色属火,代表南方,黄色属土,代表中央,白色属金,代表西方,黑色属水,代表北方。以动物为标志,东方为青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方为玄武(龟蛇),中央为黄龙,均为灵物。五色丝能够驱邪避瘟的象征意义远比实际功能明显,因为至今没相关于这几种色彩为什么会消灾去病的具体说明。可见这是俗信中具有魔力和象征的神奇物,和节日用的艾叶、菖蒲、雄黄等医药功用显然不同,纯属俗信求吉的需要。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节日的五色丝又充分表现了祝贺的含义。儿童用五色丝系脖颈、缠手足腕,俗称长命缕、续命缕、百岁索、健索。五彩绳的编法图解:1、将5根不同颜色的线从中间编5股辫,做扣眼。大小要把握好,倆边绳子要基本一样长。2、取其中的一根线绕住打个单扣,此时每种颜色的线成了2根。3、将之前准备好的线,分别对折和扣眼下同色的线一起编四股辩。注意一定要编四股辫,打平结的时候才平整。4、另外取一根玉线(喜欢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在之前编好的四股辫上打上平结,一定要把五根四股辫编在同一平面上,排列顺序吗,自己觉的怎么漂亮就这么排。5、平结编到一定长度,就能够剪掉烧粘了,长度自己来掌握。6、四股辫编到需要的的长度7、再取一根玉线编平结,和前面的颜色、长度要一致。8、下面就是关键了平结烧粘好后把甩线理一下,左边右边各留5根不同色线(做纽扣结用),中间剩下的10根甩线剪掉烧粘。9、打好纽扣结。多余部分剪掉,调好线后剪掉烧粘。10、本命年五彩绳就做好了,如果是端午结变下颜色就行了。1200字以上 高中 叙事
-
除夕由来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 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 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 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1200字以上 五年级 记叙文
-
端午节抹去尘封的往事,老家过端午节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候,我年纪还小,清寒的岁月因为端午节显得丰富热闹,而端午节则因我的童趣变得格外亲切,格外深刻动人。在老家,房子一间连着一间,破旧的古屋历经了久远的时光,沧桑而厚重。老家的人蜗居在一起,虽然拥挤简陋,却分外和谐,彼此客客气气。十几户人家即使有时有一些小吵小闹,但是,大部分时候却很是和蔼可亲。人与人见面时,脸上挂着亲近的笑容,熟悉的表情,话家长里短,问寒嘘暖。小时候,端午节随清风吹送,风度翩翩地来了。林家的老屋顿时沸腾起来。每一户人家都会买一些肉,更重要的是,大人们一起包粽子。家里居然能煎、炸、炖、炒,一个个厨房里的香味传来,令人垂涎欲滴,神清气爽,沁人心脾。传统的节日里,粽子却很朴素,料子就简单纯一色一样的糯米。心灵手巧的老家的亲人们,一边有说有笑,一边手里忙个不停,艺术般的手,炉火纯青地包着粽子。宽大的竹叶,经过细心地清洗,折成特别的形状,包着平时难得一见的糯米。棕树的细长的叶子做牢固的“线”,捆绑着弄好的棱角分明的棕叶,恰当到极点。粽子,经过较长时间的水煮,一个个分外迷人。吃在嘴里,香在心头,妙在竹叶包装里的独特的形状。我迫不及待地剪开粗线,剥开竹叶,张开大嘴,用锋利的牙齿,吃着有嚼劲的粽子,内心自然非常喜欢。那种特别的滋味在小时候猛烈地刺激着我的舌尖。于是,每一年的端午节,吃粽子成为一种渴望,一种等待,一种难得的记忆。我思想里最深刻的是和妹妹一起,在母亲的带领下,先去摘采必备的艾草。端午节前,艾草在屋后,在田野岸边,在山坡上,长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青青的外貌,翠绿如抹。柔柔的叶子,气味浓浓,香味悠长。我们摘采完,兴致勃勃地捧回家里。母亲笑意融融,把插艾草的事让我们去做。我们拿着一些有特殊气味的艾草,去完成我们的光荣任务。艾草摘下来时,一棵棵精神抖擞,面目清秀。我取到一小捆艾草,特意闻一下那久违了一年的气味。纯真的妹妹靠近用力闻一次,捏捏鼻子,摇摇头,不喜欢艾草的气味。我连说带笑,说艾草会给我们带来好运,能抗菌驱邪。这是亲爱的母亲告诉我的。妹妹睁着大大的眼睛,点点可爱的头,十分相信我的言语。我拿下一株,态度极是认真,小心翼翼地插在门框的小孔里。每一个门都挂上了艾草,显得格外耀眼。艾草亲和力仿佛极强,在我们的努力下,连猪圈,鸭圈等都插上了艾草,那会保佑猪鸭等牲畜兴旺,健康成长。我乐滋滋地,享受插艾草带来的乐趣。那个时候,我还会端着一盆略带红色的“云红”水。我先取一个干净的脸盆,放上洁净的水,打开一小包红色的粉末状的药粉。那就是我们闽南语说的“云红”。在脸盆里撒上一小包“云红”,水里形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云红”,悬浮在水里的这里那里,上下左右,前前后后。母亲有时还让我们喝几口,说是药水清清,对人有益。我毫不犹豫地喝了一大口。然后,热情高涨,用小手一次次泼出“云红”药水,洒在每一个房间里,还有天井里,床底下,土灶口,煤灶上等等,一一洒上。我们甚至走进猪圈,不顾臭味熏天,洒脱地挥洒“云红”药水,把熟睡的猪吓得站立起来,哼哼地叫着,心虚地走着。端午节,那种风味,那种节日的气氛,博得滔滔不绝的亲切感。那样子,足以写下吟咏不绝的诗句,写在我记忆的纸上,也能成为一段段思念绵长的故事。端午节,因为母亲笑吟吟的面貌,让我倍加想念。爱上端午节,更是思念爱意无边的母亲。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