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学习中迁移能力的培养
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具有的能力,包含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情境的感知、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将已掌握的知识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到新的环境中,去探索未知的知识、规律.即知识迁移能力是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在物理学习中从学会走向会学的重要一环,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观点上的综合和方法上的迁移,充分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一.巧用正迁移,促使学生知识结构化
在物理学习中,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调整认知结构。对重要概念、规律不应只是简单的重复,而要变通角度,延伸深度,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联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观点、新解释,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些均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为知识的迁移、应用奠定基础和准备。如果没有对知识的透彻和贯通性理解是无法实现知识迁移的。例如“光的偏振”一节的教学,利用软绳穿过一块带有狭缝的木板,如果振动方向和狭缝平行,振动可以通过狭缝传到木板的另一侧,如果狭缝与振动方向垂直,则振动就被挡住,弹簧替换细绳,前后推动弹簧形成纵波,则无论狭怎样放置,弹簧上的纵波都可以通过,利用这个实验的迁移,来判断光波是横波还是纵波。又如:分析功能关系,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减小,迁移到: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减小.力和运动是高中物理的一条主线,复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可用牛顿第二定律来分析,也可用功能关系来分析,也可用动量定理分析,形成知识网络。
二.善于迁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正迁移的发生不是自动的,它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1.夯实基础是迁移的前提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首先是作为基础和背景起作用的,它为学习中的迁移提供了准备,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越精确、熟练,就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反之,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不精确、不熟练,就可能干扰或阻碍新的学习,这种现象也是学习中的负迁移。如果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时因掌握得不熟练而处于一种惰性状态,即处于一种不活动的状态,不能被提取出来加以应用,这种惰性知识也不利于知识的迁移。后进学生的形成,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他们不能激活作为获取新知先决条件的已有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为学习的迁移提供准备。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迁移应用的前提。如:在“电势差”的教学中,通过强化其概念的教学,可以顺利迁移到其后的“电势”“等势面”“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后面的学习又对前面的概念加深理解,广泛的迁移可以深入对概念的理解。
2.善于比较,及时归纳总结是正确迁移的保证
比校是一种思维能力,比较就是将各种事物或个别部分的过程、规律、结论等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比较有利于排除迁移中的干扰,使迁移正确无误。通过比较,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之思路广阔,左右逢源,为迁移应用积累丰富的经验知识。如通过比较可知:从同一高度无摩擦到同一水平面
,末速度的大小与倾角及路径无关。卫星高度越高,速度越小,周期越大。这些结论,可作为知识储备,以便迁移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
3.联想是迁移的主要途径
联想是由一物理现象想到另一物理现象的心理过程,是培养创新思维重要途径,创新思维是一种建立在牢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上的高水平的思维,它是一种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更是一种提升、发展与创造.常见的联想方法有:
1接近联想:即从比较接近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想起,寻找迁移的理论依据.例如:2007全国卷1,第二小题的实验题来源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课本实验“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采用了转化的方法,把m1v1=
m1v1?+
m2v?2中的“v”转换为
m1OP=
m1OM+
m2ON中能直接测量的长度,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如;“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利用做平抛运动物体的水平位移与竖直位移求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利用状态量与过程量的转化,这种转化思维如能迁移到今年高考第二小题,就能容易解决问题。此题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又考查了考生联想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2类似联想:即从有相似的同类物理现象或过程想起,实现迁移的突破,如:江苏高考,关于μ氢原子的跃迁就是一个新问题,需要考生联想,应用玻尔理论,将氢原子的能级跃迁知识迁移过来,首先,先根据μ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6种频率的光,确定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是跃迁到n=4的能级,然后再根据发出的光的频率大小,确定使μ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迁到n=4能级的光子的能量.
三、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力避负迁移,发展思维能力
知识的迁移要求对知识呈现的情境和知识转换要灵活处理,而不是生搬硬套,彼此类似但有本质差异的知识之间,在迁移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相互干扰和破坏,即产生负迁移,如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形式相似,前者对后者学习、认识常产生干扰,若将两者不加区分、混为一谈,就不能正确理解两种运动形式的联系与区别,造成负迁移的主要原因有:错误的日常直觉经验、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深刻、错误的类比等。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变式教学,对所用的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提出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应有意识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变更事物的非本质特征,通过分析、对比与评价,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负效应。例如,学生对静摩擦力的方向判定,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容易认为摩擦力的方向必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为此,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情景,供学生分析对比,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实质,在平时教学中注重求异思维的训练,采用变式教学,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总之,在培养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追根究底多问几个为什么,注意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变异迁移。简单来说,知识的迁移要求对知识呈现的情境和知识转换要灵活处理,而不是生搬硬套,所以,在应用以上所列方法时也不要僵化,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教师的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讲,学习的成效不仅仅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还在于能够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从而产生预期的行为变化.
参考文献
《中学物理》
《现代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我的好妈妈
今天放假,妈妈去了超市买东西,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看着窗外的大雨,听着那震耳欲聋的雷鸣,有点担心妈妈的安全,我便吵着让爸爸带我去找妈妈,我拜托了爸爸好久,爸爸终于答应了。我拿着雨伞,上了车,不一会儿便到了超市。我看见妈妈在门口东张西望,应该是在等雨停吧。爸爸把妈妈接到车上来了,妈妈看见我们来接她,一脸惊讶。一到家楼下,妈妈就把伞打开,让我下车,一路上走到家,我都没有被淋湿,这伞这么小,没道理我不会被淋湿啊,我心里有点纳闷,我抬起头,发现原来是妈妈把伞都给我遮了,自己却暴露在大雨之中……
这一刻,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来自母亲的爱,而这一刻我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就在一些小小的细节之中,等待我们去发现。
相关推荐
-
《谈学习》刚刚看到了荷友写的一篇文章《谈学习》,我发现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讨论的地方。先说说这篇文章吧,主要是说出了学习与不学习的各个好坏处。他说:学习的好处,就是长大会有好工作,有素质,别人看的有文化;不学习的坏处,就是没有工作,没有素质,别人看的没文化。又说只有努力看书,才能算好好学习。学习,首先是为了追求高尚,追求完美,留下毫无遗憾的人生。满腹经纶,书富五车并不一定是一个真正懂得学习的人,真正懂得学习的人也不一定是完美的人,他们这些只会读书的人,在此世道上,竟然自称“有文化,有修养,十全十美的人”。其次,学习虽然也包含有好工作,有素质,别人看的有文化这种成分,但目的绝对不能设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微量元素”,向我上面说的,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高尚,完美。最后学习绝对不是好好看书,才算学习,学习的方法成千上万,抱歉不能一一列出,因为方法实在太多。我就随便举一个,比如像看电视(不是那种不二不三,不三不四的),电视节目的功效甚至比看书还好,它会帮你把书上冷冰冰的字生动化激情电视节目,就像最近热播的《三国演义》,看电视时比看说时激动上好几十倍,心早就飞到了那战国。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当心眼睛。好了,写的累死了,大家有什么疑义,请在评论中提出。点评:反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强调作者的观点,论据充足。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见。600字 四年级 议论文
-
浅谈青春如果给我一张纸,我会画出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我会画出凡尔纳的海底世界,或许我不能像梵高那样画出炯炯的向日葵,我也无法与毕加索的抽象画相媲美,但我可以画出我的天堂。如果给我一本书,我会选择格林童话,撑起我心中的美丽,同王子一起赴宴,我会挑起我最爱的水晶鞋,穿起最华丽的衣裳,虽在半路遇见嫉妒的女仆,纵然在屋里蹿出狡猾的狐狸,我都会逢凶化吉,在王子的怀里甜蜜的微笑。丰子恺的漫画实着让人着迷,那是未泯的童心,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他幻想的世界。可那只是幻想,尘封在曾辉煌的角落,埋藏在曾喜悦的心中。可惜豆蔻年华般的少女的心,却坚硬如石,这是怎样的悲哀,让一张白皙的纸,画的天花乱坠。他也从不愿将一个天朝赐予我,纵然我会机械的舞蹈和一套高谈阔论。曾经我低头,看到夹着泥土的石子路,我蹦跳着寻找我快乐的源泉。但如今,我看到的是柏油马路燃起令人作呕的火焰。座座耸立的高楼,张牙舞爪,在吞噬,一点点被腐蚀的心。只是,你永远不懂我的伤悲,渴望将要破土重归大地,黑暗却在顷刻间,一脚踩下,我不灭的希望。青春从不卑微。曾经的天真无邪,曾经的年少轻狂被丢弃去哪里?如今的看穿世俗,踏破红尘又从何而来?从始至终,我一直在寻找,那个令我向往的地方。天堂。我依旧年轻,盛着不灭的希望之火,度过寒秋,流失的灰烬在荒无人烟的岛屿燃烧,我一直在渴望,一直在寻找,那个令我向往的天堂。或许在年迈的时候,我依然撑起火炬,看今朝,数谁最风流?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感情真挚,情意浓浓,似香醇美酒,令人不饮而醉。切合实际,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读来令人精神振奋,情绪激昂。700字 四年级 散文
-
浅谈朋友圈朋友圈,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组成的一个群体,无论长幼尊卑,只要志同道合,即可称之为朋友圈。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这是两千年前,孔子对朋友圈提出的要求。要求朋友圈中人,正直,宽容,博闻强识。圈中人,又会对朋友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孔门弟子三千,虽有各言其志,但都秉持着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因此可称之为一个朋友圈,所谓君子和而不同,正是这个朋友圈中的每个人的不同之处,造就了儒家学派的思想分化和不同的思想倾向,使中国古代哲学拥有了更多元的环境,整个朋友圈也因此有了更好的氛围。那么一个有着良好氛围的朋友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呢?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必然会方便资源的共享,与合作互助。无论是物质层面的共享,资助,还是稍高层次一些的资料,文献共享,或者是精神层面的思想,志愿,理论体系共享,都对朋友圈中每个人的发展有着无与伦比的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共同进步是必然结果,从而使得这群人共同的志与道得以实现,复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联大于战火中成立,虽然仅仅存在了八年,但是它承载了整整一代中国知识人的光荣与梦想。冯友兰,罗庸,闻一多等,和所有在西南联大学习年轻人,共同构成了一个以“刚毅坚卓”为志愿的朋友圈,他们不仅完成了一次空间意义上的迁徙,更完成了一场保全学术独立,自由品格和整个民族知识火种的精神自救。无论是投笔从戎,亦或是以笔为矛,每个人秉承着“中华文明不坠”的信念,都致力于抵抗侵略,光复领土。数年之后,这群人共同的志,终于实现。由此可见,朋友圈,从古至今就是一个有利于个人和集体发展的群体,无数个时空交织的故事告诉我们,朋友圈与圈中人共同的良性发展,必然能使个人,集体,社会有着无与伦比的进步。点评:论据充分有力,分析透彻合理,哲理性较强。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800字 四年级 议论文
-
浅谈“第一”议论文还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还很好,在班上的名次总是数一数二的,这是让我在小学唯一感到骄傲的了。那时教师拿着批改的试卷走进教室,我的关头总是很自信地仰着。“第一”,这个胜利者的光环,散发出它的种种魔力,吸引着许多人想得到它,而努力学习,因为得到了“第一”就得到了教师的表扬同学们的羡慕,自己脸上也有光了。可想而知,得到“第一”是一个值得多么骄傲的事啊!但在我看来,“第一”并不意味着高高在上,是的“第一”的确可以证明这段时间你是努力的,但这次并不代表着下次,并不代表永远。波兰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当她经过不懈努力发现了镭和元素后,瑞曲科学院向地颁发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不容置颖地说,这是她人生最光彩的一笔,如果停止一切工作坐享荣誉,她照样的可以流芳百世,但她却不是这样的,她去时把诺贝尔奖章给了她的孩子当玩具玩,而她却继续搞自己的研究。居里夫人是成功的,然而她却没沉浸于她的一次或几次成功中,而只把第一当成了另一个起点,一次警钟,向更高的物理研究事业不懈地攀登。第一代表鲜花,代表欢呼,但他也代表陷井,代表迷惑,如果你被一次的成功冲昏了头脑,没有及时的冲醒时,于是也就出现了仲永、江郎诸如此类的话题了“第一”是一把双刃刀它可以使你成绩步步升高,它可以使你迷惑掉入无底深渊,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成功失败均在一时的一念之差,用正确的目光看清第一,正确看清第一认识第一吧!点评:论据充分有力,分析透彻合理,哲理性较强。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本文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650字 四年级 议论文
-
培养一天,鸟妈妈从树的下面捡了一支香烟给小鸟。小鸟问:“妈妈,这是什么虫子?”鸟妈妈说:“这不是虫子,这是香烟。”小鸟说:“好烫呀!”鸟妈妈说:“这不是吃的,是抽的。”于是,鸟妈妈就叫小鸟抽烟,可是小鸟说:“妈妈,我不学,我觉得抽烟有害,抽了会死掉。”鸟妈妈说:“傻孩子,那么多人抽烟都没抽死,咱们抽烟怎么就会死?你不抽我抽。”鸟妈妈说完就自己抽了起来。以后,鸟妈妈又抽了很多烟,后来因为抽烟死掉了,小鸟却健康地活了下来。150字 四年级 寓言
-
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的探索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的探索宋宝莉口头作文是进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还能与学习课文紧密结合,借以巩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语文课要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即:要说就能说的通,要写就能写的通,或说或写都要能表情达意,准确无误,生动感人。但是,一般学生真正会说的却很少。他们说起话来,常常是无头无尾,任意粘连,罗嗦重复,没有重点,而且语病和口头禅也较多,什么中心,条理,语法,逻辑,全然不顾。这些同学到了写作文的时侯,有的就专门去搜寻那些所谓闪闪发光的字眼,从书刊里摘抄那些文绉绉的词语,不管恰当与否,一味地写到作文上去。结果,把文章搞得云里雾里,使人莫名其妙,甚至闹出笑话。如能正确地理解说和写的关系,平时注意说话训练,把话说得中心明确,首尾完整,条理清晰,通顺明白,那么,在这个基础上稍加整理,适当加工,就是文章了。所以说,说话训练也是写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经过严格的说话训练,那么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将逐步得到提高。说话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口头作文则是进行说话训练的理想方式之一。口头作文具有多方面的训练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口述一个完整的意思,这里就包含了多种训练因素。从确定中心思想到选择取舍材料,从安排结构,到遣词造句,都能得到训练。由于口头作文是当众述说,这又使学生在讲话的仪表、声音、节奏、语气、感情等方面得到了锻炼。还有,口头作文练习一般都是即兴发言,教师出题后,给三两分钟的准备时间,就要请同学作答。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充分的时间供他们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既要想得快,又要想得好,这对思维能力是一种有意义的锻炼。经常进行口头作文练习,无疑会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能力,开阔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条理性和周密性。口头作文灵活而简单,既不要事前充分准备,也不需要纸笔文具,只要课堂上安排时间,就可以进行练习。时间充裕,可以练习说成篇的话;时间不多,可以说小段的话。学生叙事不清楚,可以多练口头叙事;学生不会写人,可以多练口述人物;在学习议论、抒情、说明、描写等等写作方法时,也都可先进行专门性的口头训练。学生的口头作文教师可以当堂进行批评,并且指导全班。讲评指导后,又可以让学生把它改为书面的写作练习。总之,又灵活,又简便,还能够比较快的看到效果。口头作文还便于与讲读课文紧密结合。讲读课文,教师结合课文讲授各种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口头作文正是巩固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的实践活动。学生学习表达,常常是从摹仿开始的,讲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古圣今贤学习表达的方法。口头作文正好给这种学习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课堂上刚刚学习的课文的表达方法,马上就可以进行口头摹仿,这不是学用结合的非常便利的条件吗?口头作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程度具有如此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又简便易行,所以这种训练方式是值得提倡的。口头作文的练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进行片断练习,也可进行综合练习,还可进行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编提纲练习。可以在课堂上即兴口头作文,又可以布置家庭作业,使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再在课堂上当众口头发言。下面口头作文练习谈一下自己的探索和尝试:片断摹仿进行片断摹仿,可以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弱点安排训练,内容比较单一。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开头,交代了百草园的位置、大小、得名、现状和特点,这对于学生写记叙处所的文章很有指导意义。指导学生摹仿该文说一段《我喜爱的地方》的开头,就有实际意义。片断摹仿的范围很广泛,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可以学,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可以学,景物描写、场面描写、抒情、议论等等都可以学。这种单一性的片断摹仿练习经常进行,就会给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扩展描述内容不充实、不具体、缺乏细致描写是初中学生写作中常见的毛病。扩展练习对于克服这种毛病是有效的。所谓扩展描述,就是教师给出某种具体内容,让学生对这个基本内容进行扩展,加以描述,使其内容充实,陈述具体,形象鲜明。例如,教师说:“菜市场里,人很多,菜很多,又好看,又热闹。”要求同学们把这个内容具体化,加以细致描述。下面是初三一个学生口头扩述的内容:走进菜市场,人挤人,人碰人,熙熙攘攘。菜架子上,绿油油,红澄澄,五彩缤纷。有绿油油的柿子茭,紫亮亮的大茄子,还有鲜红鲜红的胡萝卜。油菜像扬起了绿色的巴掌,西红柿像鼓起了粉红的腮帮,菜花笑得满脸都开了花……真是好看极了。扩展描述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景物,各种物件,各种人物,各种事物,各种场面,都可以作为描述的对象。尤其是把学生作文中那些写的空洞的地方拿出来搞扩展练习,更容易收到好的效果。讲述梗概指导学生写结构比较复杂的文章,可先作讲述梗概的练习。培养他们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能力。例如,教师给出一个先进同学的下列事例:在风雪中帮助一位送菜的老大爷推车;到一个生病的同学家去给他补课;把观看文艺演出的票让给同学;和一个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同学谈心。要求同学们概括地说出,怎样以其中一件事作为重点确定全文的中心,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组织成一篇文章。这种练习非常灵活,教师可以拿出各式各样的题目,提出各种写法方面的要求,让同学们谈出自己的构思。这对培养学生思路的开阔和条理性,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接续补充教师口述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开头部分,接下去由学生把课文补充完整,这种练习就叫做接续补充。这种练习,不需要学生审题,只需要学生具体地选择、组织材料和组织语言。例如,教师口述了这样一个开头:“有一天,小弟弟去买油饼。他交了四个油饼的钱,售货员却给了他六个。他把这六个油饼拿回家,结果在家里……”然后,教师要求同学们接下来口述,把全文完成。这种练习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例如,说个事情的开头,让学生把事情述说完整;概括说出人物的品质,让学生述说具体表现;简介某种物品,让学生作具体说明;说出某种观点,让学生进行论证;述说一件事情,让学生加以评论等等。口述全文让学生从头到尾口述一篇文章,这和书面命题作文是很相似的。因此,命题作文的一般原则也适用于这种口头作文。值得注意的是,书面作文可以不受篇幅限制,而口头作文则以比较短小为宜。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口述一篇一两千字的文章,初中生是很难把各个方面顾及周全的。所以,教师命题时,最好选择一些内容比较集中、写作方法比较单一的题目。像《一件小事》、《课间十分钟》、《上课的铃声响了》、《一则新闻》、《怎样洗衣服》这些题目,少则一二百字,多则四五百字就可完成,是比较适宜的。另外,口头作文也给教师提出了新任务,教师必须语言敏感,还要熟悉每个同学语言表达的情况,能立刻听出学生说话中的毛病。同时,教师应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并注意自己的语言对同学的示范作用。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不断地积累词语,丰富词语,为口头作文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总之,口头作文训练有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现代著名语言学家邦文尼斯特认为:“思维的可能性总是同语言能力不可分割。因为语言是载有意义的结构。而思维,这意味着运用符号。”语言和思维就是这样一种辨证关系:语言这个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体系,既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工具。因此,口头作文练习对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与注意力,联想力与想象力等智力品质的培养,都能起到促进作用。1200字以上 六年级 状物
-
浅谈辣条饮食看起来很普通,但一不留神就会拉肚子,闹便秘等。要打起十二份的精神来应付。我们从最恶劣的辣条说起吧。辣条的生产环境十分肮脏。一个车库大的稻草房,就是辣条的生产地点。上面的灰尘堆积如山,只要风吹过,便灰尘四溢,使人睁不开眼睛,看样子是很久没有人清理过了。稻草屋里一片昏暗,上方只有一盏小吊灯。连扇窗户都没有。屋内只有几个桶,一只锅和一堆垃圾。地面一块黑,一块白,分不清是白还是黑。更令人恶心的事,地上还会有蟑螂和老鼠在爬来爬去。再说他的成分:第一样,地沟油,那是一种许多人们吃过的油混在一起的!第二样,肉。那就更恶心了。用的是那些死羊,死狗的肉,有时还会用死老鼠的肉。最后一样,辣椒,在菜场早来人们都不要的辣椒,这些辣椒又小又碎。过程也很恶心:先将辣椒切碎,在将肉放进桶里洗,那哪是洗啊,分明就是越洗越脏,在炸一下,就成了辣条。以后别买了。350字 三年级 状物
-
浅谈错别字的危害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汉字是我国主要语言文字,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离不开它。从古自今有许多错误使用中国汉字的一些故事也让我我深刻体会认识到正确使用中国汉字的必要性,也是作为学生的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历史上有一个典故让我印象尤其深刻,这个故事叫做《一个偏旁毁了一座城》。说的是清政府军队望风而逃,农民太平军乘胜北伐时驻扎在仪征城外,先行官让小校向主将请示行军路线。此时,主将正在军中大帐议事,随手写下手令,先行官拿到手令一看:“烧城而走”,虽然感到吃惊但是又不敢违令。于是,下令每人准备一大把柴火,拂晓前火光冲天烧了仪征城。事后主将责问为何烧城?先行官取出手令,主将捶胸顿足:“我把‘绕’字写成了‘烧’字,好端端的仪征城顷刻化为灰烬,这都是我的错啊”!这个故事仅仅就一个错字就毁了一座城池,让主将捶胸顿足后悔不已,也让作为学生的我深刻体会到错字的危害。 其实,在如今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不乏有很多错别字,比如商场里有的广告牌上“雪糕”写成“雪羔”、饭店里餐牌上“皮蛋瘦肉粥”写成“皮旦瘦肉粥”,这些虽然都是很不起眼的错误,但是这些错别字对于还在学习中国语言汉字的我们实则是一种误导。此外,还有现在很多电视广告借用同音字谐音字乱用成语,虽然他们达到了他们需要的广告效果,但是却也让还不熟悉成语的我们更不能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和其正确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对于刚上学的小朋友和不太会分辨汉字的求知的儿童来说,这样的错误使用中国汉字的危害性是很大的。 中国汉字是我们的语言,如果我们都不能正确的学习和运用,那其实是有损祖国的尊严。因此我们要从我做起,做到规范用字,不写错别字,改正错别字。福建厦门湖里区温馨五年级:2572309736700字 五年级 状物
-
浅谈错别字的危害中国汉字是我国主要语言文字,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离不开它。从古自今有许多错误使用中国汉字的一些故事也让我我深刻体会认识到正确使用中国汉字的必要性,也是作为学生的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历史上有一个典故让我印象尤其深刻,这个故事叫做《一个偏旁毁了一座城》。说的是清政府军队望风而逃,农民太平军乘胜北伐时驻扎在仪征城外,先行官让小校向主将请示行军路线。此时,主将正在军中大帐议事,随手写下手令,先行官拿到手令一看:“烧城而走”,虽然感到吃惊但是又不敢违令。于是,下令每人准备一大把柴火,拂晓前火光冲天烧了仪征城。事后主将责问为何烧城?先行官取出手令,主将捶胸顿足:“我把‘绕’字写成了‘烧’字,好端端的仪征城顷刻化为灰烬,这都是我的错啊”!这个故事仅仅就一个错字就毁了一座城池,让主将捶胸顿足后悔不已,也让作为学生的我深刻体会到错字的危害。其实,在如今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不乏有很多错别字,比如商场里有的广告牌上“雪糕”写成“雪羔”、饭店里餐牌上“皮蛋瘦肉粥”写成“皮旦瘦肉粥”,这些虽然都是很不起眼的错误,但是这些错别字对于还在学习中国语言汉字的我们实则是一种误导。此外,还有现在很多电视广告借用同音字谐音字乱用成语,虽然他们达到了他们需要的广告效果,但是却也让还不熟悉成语的我们更不能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和其正确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对于刚上学的小朋友和不太会分辨汉字的求知的儿童来说,这样的错误使用中国汉字的危害性是很大的。中国汉字是我们的语言,如果我们都不能正确的学习和运用,那其实是有损祖国的尊严。因此我们要从我做起,做到规范用字,不写错别字,改正错别字。福建厦门湖里区温馨五年级:2572309736650字 五年级 状物
-
浅谈错别字的危害中国汉字是我国主要语言文字,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离不开它。从古自今有许多错误使用中国汉字的一些故事也让我我深刻体会认识到正确使用中国汉字的必要性,也是作为学生的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历史上有一个典故让我印象尤其深刻,这个故事叫做《一个偏旁毁了一座城》。说的是清政府军队望风而逃,农民太平军乘胜北伐时驻扎在仪征城外,先行官让小校向主将请示行军路线。此时,主将正在军中大帐议事,随手写下手令,先行官拿到手令一看:“烧城而走”,虽然感到吃惊但是又不敢违令。于是,下令每人准备一大把柴火,拂晓前火光冲天烧了仪征城。事后主将责问为何烧城?先行官取出手令,主将捶胸顿足:“我把‘绕’字写成了‘烧’字,好端端的仪征城顷刻化为灰烬,这都是我的错啊”!这个故事仅仅就一个错字就毁了一座城池,让主将捶胸顿足后悔不已,也让作为学生的我深刻体会到错字的危害。 其实,在如今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不乏有很多错别字,比如商场里有的广告牌上“雪糕”写成“雪羔”、饭店里餐牌上“皮蛋瘦肉粥”写成“皮旦瘦肉粥”,这些虽然都是很不起眼的错误,但是这些错别字对于还在学习中国语言汉字的我们实则是一种误导。此外,还有现在很多电视广告借用同音字谐音字乱用成语,虽然他们达到了他们需要的广告效果,但是却也让还不熟悉成语的我们更不能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和其正确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对于刚上学的小朋友和不太会分辨汉字的求知的儿童来说,这样的错误使用中国汉字的危害性是很大的。 中国汉字是我们的语言,如果我们都不能正确的学习和运用,那其实是有损祖国的尊严。因此我们要从我做起,做到规范用字,不写错别字,改正错别字。福建厦门湖里区温馨五年级:2572309736650字 五年级 状物
-
浅谈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培养浅谈初中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组 李敏宇语文课程标准中 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在培养这些能力中,作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文是语文学科的小发明小创造,用好了就能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可是在以往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套用一种模式,力求写出类似于范文的文章,这诚然能让学生掌握几种写作技巧和模式,但忽略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和兴趣差异、思维敏感的差异,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把作文当作了最大的负担,扼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的培养。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建立平等关系、培养学生兴趣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生的大朋友,置身于学生主体之中,与学生平等相处,感情上更融洽,心理上更沟通。师生之间要有民主平等的良好关系,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创新心理,尤其是保护学生的“三心”: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师生关系越民主,越平等,越和谐,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越强烈,作文创新教学的人文环境就越充足,越宽松。课堂上要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合理想象,发表独具个性的见解,让心灵与心灵相互碰撞、交流。作为实施作文创新教学的主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具备进行作文创新教学的观念和志趣。在作文创新教学实践和探索之前,教师要加强创新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使学生明确作文创新的意义,从而产生作文创新的欲望和信心,精神百倍地投身到创新教学中去,为作文创新创造一个重要的条件。第二: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统一,但更多地表现为思维的求异性。即追求思维的独特性。能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从事物的不同角度,从正反方面进行审视,写出新颖独到的作文,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多方面选材,即引导学生根据中心,以复合思维的形式,从先前发散思维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材料中选择最新鲜的材料,提出质疑,指点学生选择上述材料中自己最感兴趣、最熟悉、最感人而又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如:以“变化”为题,以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为中心,让学生选择耳闻目睹的事例进行作文。学生可以从大的方面写:祖国的变化,农村的变化,家乡的变化等,还可以从某一方面写:路的变化,房子的变化等,这种训练可以取得提高作文能力与发展思维能力同步的效果。第三.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和联想能力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劳动都是由创造性的想想象开始的。”思维是想象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想像是创新精神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续编故事”、“缩写、扩写”、“科幻作文”、“学写童话”等富有创造性想象因素的作文训练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在训练时,要让学生“解放头脑”大胆想象,对新奇、合理的想象要大力表扬,以激发创造欲和使其有“成就感”。第四.评改作文的方式要创新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存在着单一陈旧的教学程序,即“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在这一程序中,教师唱主角,一言堂,教师的过分参与严重扼杀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往往被动、消极地应付。 新大纲 指出“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和评讲”,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 学生对于教师精心批改的习作往往视而不见,束之高阁,造成教师人力资源的浪费。所以我和本校语文教师采取“互批自改,推优互评” 合作研究学习的方式,这项活动我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有时集中批几篇引导训练,多数情况是动态的四人一组轮流批改。轮流批改时,每篇文章限时在5分钟内按具体要求在立意、谋篇、语言等项目写评语、给分数,每堂课用20分钟互批,用10分钟左右由作者分析自己被同学们评过的作文,再用10分钟左右集中选读得高分的作文。课后我再次浏览,再次讲评。最后择优选30篇左右在学习小组内互相批阅,写下眉批、总批及修改建议,再由各小组推出优秀作文在全班评析。然后,小作者根据别人的批语自主修改。我收取装订成 每周优秀作文 ,供同学们学习欣赏。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过程是再学习、再创造的过程,促进了自我积累、自我表达、自我修改能力的提高。因为学生修改之前要再次阅读自己的作文,找出优点、缺点,并与别人的批语去比较,认真推敲,去伪存真,组织运用恰当的语言完善自己的“作品”。在实践中,学生懂得了怎样修改润色才能写出好作文,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也培养了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敢于肯定或否定自己的良好心理品质。总之,作文的创新需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个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产生优秀的佳作新人。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断地创新,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1200字以上 初中 叙事
-
浅谈农村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教育管理中心万庙中心小学岳生琼7309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这就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方向:语文课堂上必须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唱读现象严重,读书时往往两字一顿,三字一停,并拖有长长的腔调。这样,课文的语句不但读不完整,而且腔调呆板,单调乏味。唱读不仅影响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而且会造成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偏差,长期如此会影响学生的语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那么,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一、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朗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二、范读领路,感染学生,入情入境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模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教师范读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模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例如,我曾听到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的《在大海中永生》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伴随着她的朗读,每个人都仿佛来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空。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这里要提一点,“打铁还要榔头硬”,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三、恰当评价,促学生多读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如果老师能在学生的朗读上进行恰当的点评,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效果。如一位学生在读《从现在开始》的第一自然段狮子的话,不但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还读出了至高无上的感觉,我说:“你读得太好了,老师也比不上你!谁也能像他那样读?”没等我把话讲完,学生已经朗读起来。四、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以技助读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懂透每字每句的确切含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筋肉里。”朗读要做到绘声绘色,娓娓动听,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如语调、停顿、轻重、快慢、高低等,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课文进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用声音表情达意,以求再现文章的意境、形象、感情。如《桂林山水》一文,读时必须采用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感。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应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反复朗读,体会到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当时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又如在《负荆请罪》一文中,读廉颇说的话时应引导学生抓住“很不服气”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突出他有“计较个人地位”的思想。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要读得急重些;“得给他个下不去”要读得缓重些,来突出廉颇对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气。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要掌握朗读的规律,提高朗读的技巧,使朗读充满魅力。不出声的诵读,光靠看,光靠浏览,小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朗读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增进语文素质,顺利实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总之,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教师必须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放时间给学生朗读,并且充分调动各种因素,把文章情、老师情和师生情三“情”合一,达到情感共鸣,才会使朗读更正确、有感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克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克1200字以上 小学 叙事
-
阅读的乐趣——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们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教学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因为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既担负着上述重任,又还要学生喜欢阅读、轻松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下面就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呢?1、推荐适合的、学生喜欢的读物A、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这些读物便于学生读懂,读得有收获,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世界著名童话》、《名人传记》、《西游记》、《童年》等世界名著,让学生能从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扩大了知识视野、形成了良好的语感,最主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其乐无穷。B、根据教学需要推荐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也有助于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养成了阅读习惯、培养了阅读兴趣。如学习了《赤壁之战》,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和自读课本中的《游赤壁》;读了《景阳冈》,推荐阅读《水浒传》,学习了《美猴王》,推荐阅读《西游记》;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另外,可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书报杂志,譬如,《少年文艺》、《青少年文摘》等,这样学生就不至于盲目滥读,更不会因为读不懂而产生畏难厌读情绪。2、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A、读一读、画一画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根据小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可以尝试着让孩子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当然要配有文字说明,然后不定期地举办画展,让学生互相欣赏画作,从而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B、读一读、演一演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的潜能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所读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并且要利用班队会进行课本剧、童话剧等的表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C、读一读、讲一讲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所以要经常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可以评出“故事大王”。D、读一读、比一比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语感。E、开展读书汇报会利用班队会等课余时间,不定期地举办读书汇报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书、最喜欢的人物、情节、最感动的片段、读书的感受体会收获等。3、组织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影视剧等,随着《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搬上荧屏,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高涨,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在班级中开展“看电视,读名著”的活动,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观赏的感受和见解,并在阅读课上对其中的经典段落进行阅读赏析,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水平。让学生通过观赏感受名著的永恒魅力,从而感受阅读的意义和价值。通过以上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最大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二、加强阅读的指导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西方也有类似的论述:“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浩如烟海的资料文献,教师是永远也讲不完的,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自学能力,让他们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才能得益。引导阅读的方法和途径很多:1、教给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在推荐好书的同时,应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的方法主要有:A、朗读,《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感情朗读。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开始崭新的每一天,在书声琅琅中度过愉快的每一天。B、默读,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反映,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整个活动在人脑内部默默进行,省去了口的发声和耳朵的监听,因而速度就快得多。默读时也忌唇读,因为唇读虽然不发出声音,但同样也会影响阅读速度,默读时,可以边读边思考。C、精读,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用这些作品为材料,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D、略读,不要求对读物逐句逐词地进行阅读,而是着眼于关键段和重点句,以求迅速地掌握读物的思想脉络、观点见解。往往采取跳读的方式,由段首扫视段尾,以求迅速把握段落的中心句,进而把握全文主旨。这种阅读的目的,是为通览全篇,取其精华。对于略读这种阅读方式,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有论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正确掌握略读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猎取知识的效率,是学习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读书方法。E、浏览,浏览就是对全书的“内容提要”、“目录”做一个大致的浏览,了解全书梗概,以便确定是读全书,还是选择部分章节学习。F、跳读,在阅读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把不想读的内容跳过去。G、速读,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H、摘记,对好词好句可摘记在卡片上,过一个阶段再作归类整理。I、旁注,如果是自己买的书.可把自己的读书心得注在书上。可以就词句、段作批注,也可以在文末就全书的心得作注。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如果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学会了阅读,就不再是“苦作舟”,而是“乐作舟”,就会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就会孜孜以求、不辞劳苦地奋力攀登巍巍书山,如痴如醉地徜徉于知识的海洋。2、上好阅读课(讲读课)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阅读,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课,应该指导学生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要以读代讲、以读代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在思考中发现、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乐趣中成长。例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阶段,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读课文,质疑问难阶段,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钥匙,因此,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筛选问题,重点研读阶段,重在指导学生自能读懂课文,自能通过阅读解决问题;整体回顾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领悟思想、升华感情、感情朗读课文。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了文中的情感,感受了文章的美妙之处后,他们会主动地投入,激发起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时需要的就是尽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充分地品味吟诵。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欣赏地读,陶醉地读,美美地读,自由自在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精彩,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语感的培养、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飞跃。各个阶段,都要以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情感为宗旨,总之,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里,多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他们发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倡在质疑中“标新立异”,发现自己独特的见解。3.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更重要的还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语言就不能够进行思维,所以思维训练总是和语言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要善于发掘课文中潜在的智能因素,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品评,培养阅读能力,感受阅读的乐趣。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那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也应该给予指导:1、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推荐优秀的课外书开卷未必就有益,读书要有所选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扩大知识面。所以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质兼美的书籍刊物:中外的名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故事》、《童年》等,书刊杂志如,《读书》、《课外阅读》、《儿童文学》、《少年文学》《语文报》等。2、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培根语)。所以应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读书时摘抄好词佳句、记录读书心得的习惯。而且读书笔记还可以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把握阅读内容。读书笔记的形式有许多:A、摘录式,摘录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名言警句。B、剪贴式,把自己的书报中的一些喜欢的文章、图片剪下来,分门别类地粘贴成册;。C、手抄报式,用图画、文字相映成趣地表现阅读内容。D、提纲式,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等。E、质疑式,记录阅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F、体会式,记录阅读时的感受,体会和看法。G、仿写式,学习所读材料的描写方法,仿写人、事、物、景等。3、指导写读书心得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厚积”自然就“薄发”了,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或三言两语的评论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极其写法等的点评,或写写读后的感想体会。点点滴滴都是学生的收获,应该写下来,久而久之,有助于习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更让学生感受到与文本对话的乐趣。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才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再创语文教学的新境界。1200字以上
-
浅谈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题目:浅谈学生自主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批阅作文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成效却往往时倍功半。既减轻老师的负担,又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培养意识到指导欣赏、从示范批改到自改互改,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关键词 自主修改 培养意识 指导欣赏 示范批改 自改互改学习语文的根本是要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要学习表达,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可习作向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块难点,一块难啃的骨头,尤其是每一次的作文批改,更是让老师头疼。每个单元有单元作文,为了练笔每个星期还有周记,有时候还有课后的小练笔。老师忙于批改成山的作文,花了大量时间在作文批改上,可却没有多大的效果,把批改完后的作文一发下去,很少有学生细致地阅读老师的评语、修改指出的问题,相反,很多学生看也不看,或是看看等级就完之大吉,对老师付出的那么多心血熟视无睹,批阅作文的成效时倍功半,学生并没有在老师批改的指导下得以提高习作水平。既减轻负担,又提高效果,成为了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那有什么有效的策略与方法,这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第二学段(3-4年级)就开始提出学习修改习作的目标要求。笔者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尝试着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意识,指导修改习作,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能力,以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一、树立意识,是培养自主修改习惯的前提。意识决定行为,要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我们得首先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意识。我常常告诉孩子们,文章不厌百回改,名家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促使孩子们在头脑中树立修改的意识,体会每读一遍文章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发现。要求学生每次的习作,写完后,一定要反复读,看看是否中心明确、重点是否突出,看看是否把句子写得通顺明白,改正错别字、不恰当的标点,对于单元作文的训练点加以关注,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是否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关爱”主题习作,事情是否写得清楚、生动,是否写得感动人心,是否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语句优美形象等,一定要反复修改。逐渐树立习作后及时修改的意识,有了这种自主意识,才能逐渐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二、指导欣赏,是培养自主修改能力的基础。修改评阅习作,应该有一定的评判标准。可习作的好与坏,没有标准的答案,评判文章的好与坏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读了一篇文章后,能否感受到这篇文章的优美与否,感人与否,生动形象与否等,这与一个人自身的欣赏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欣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习作自主修改评阅的质量。那么欣赏水平如何形成,如何培养?(一)课堂阅读学习中形成。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带着习作的意识走进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立意有何高明之处,中心如何表现,围绕中心如何选择材料,安排材料,处理详略;学会欣赏文句美在何处,形象生动在哪里,如何巧妙用词用句,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 观潮 一课的教学中,把描写大潮的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震得大地都快颤动起来。”与“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作比较,体会到作者抓住潮的颜色和数量,用上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教学 鸟的天堂 ,指导学生欣赏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颤动”能换成“抖动”吗?为什么?在品读中,学生感悟到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那绿色中涌动的生命力,极致地赞美了榕树那勃勃的生机。如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品味体会如何欣赏美文,逐渐提高欣赏水平。(二)平常阅读积累中形成。积累与训练就像是习作的两扇翅膀,缺一不可。语言的积累能帮助学生提高欣赏水平,就如同见多识广一样,优美的文章、优秀的文学作品读多了,积累的好词佳句多了,自然而然,储存仓库丰富了,感悟能力、欣赏水平也会相应提高。于是,我倡导孩子们尽量多读书,争取家长的协作,多给孩子买书,督促孩子多读好书,学校里挤时间读书。早上,自认为语文书上的内容都熟读了的,可自行阅读课外书;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阅读十五分钟;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学生静心阅读。尽量做到家中读,学校读,平时读,假日读,让阅读在学生心中渐渐扎根。同时,让学生边阅读边积累优美片段,可勾画,可摘抄,可批注,在阅读积累中,提高欣赏水平。(三)欣赏同伴佳作中形成。同伴的优秀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这就是我们的身边的同学的作品,他们感到亲切、可学。不论是单元作文、小练笔、还是周记中的好文章,好片段,或是报刊杂志上我们同学发表的好文章,一有机会就展示,让小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读给大家听,而后,或老师读读评语、评点评点,或生三言两句地评点,欣赏美词佳句,感受构思的独特等,以助于提高欣赏水平,同时,小作者从中获得小小的习作成功感,进一步激发大家的习作兴趣,习作-----成功-----展示----再习作-----再成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习作、欣赏水平得以循序渐进地不断提高。三、示范批改,是培养自主修改能力的关键。如何修改习作,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需要学习修改评阅的方法。模仿就是一种学习,我们要给予示范与指导,从哪些方面修改,怎样修改,都要作反复的、层层深入的示范与指导。(一)注重评讲,明确修改的内容。课程目标里,第二学段(3-4年级)中开始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习作讲评中,除了指导学生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语句和标点符号外,还要重点围绕一个训练重点、难点予以点评、修改。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重点与难点是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那么,在讲评习作时就紧扣这个要求,以一篇优秀的习作作范例,指导学生寻找、勾画出习作中有力表现中心,体现真情实感的描写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的语句,尤其是这个单元的新的训练点——环境描写,更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在欣赏学生的佳作后,更重要的是就一些共通性的问题,以一篇文章为例,引领着学生共同修改,指导孩子们感受如何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如何修改得形象、具体、生动,以提问的方式等指点小作者如何写得更清楚、更形象等。如五年级第一单元“与书的故事”主题习作,借助一个故事表现爱读书的情怀。有些同学写得空洞,不具体。针对此情况,我以一个孩子的习作 书的诱惑 为例进行评讲。文中有一段写很晚了,小作者被在客厅看电视的妈妈训斥后,不情愿地躺在床上,然后耍了个小伎俩到客厅拿到书回到卧室偷看。她写道“上床后,我惦记着 查理九世 ,就装模作样地爬起来,打开门,来到客厅里假装喝水,趁机迅速抓起沙发上的 查理九世 —— 黑雾侏罗纪 ,藏在衣服里,一溜烟地跑进了卧室。”其实这个细节很值得描写,只是太空洞笼统了,这种现象是一种通病,怎么指导呢?于是,首先肯定选材很好,再引导孩子们细读,点评,说说需要修改的地方。有的说,惦记书时,心里怎么想的,要有细致的心理活动描写;有的说来到客厅没有被妈妈发现吗,和妈妈说了些什么,要有具体的语言描写;有的说是怎么假装喝水的,不担心被妈妈看穿吗,把书藏在衣服里,跑的时候就不怕掉出来吗,要有生动的动作描写……这一个个问题,帮助小作者打开了思路,多次修改后,文字变为了“上床后,我心里痒痒的,惦记着 查理九世 ,可妈妈在外面“监视”,怎么办呢?哈哈,有了,可以去喝口水,然后把书藏进衣服里带进来看,哈哈,我真聪明。于是,我装模作样地爬起来,打开门。看着电视的妈妈立即质问:“你干吗?”我吞吞吐吐地回答:“我……我起来喝口水,不……不可以吗?”“快喝!喝完去睡!”妈妈狮子般地怒吼道。我磨蹭地喝着水,瞟瞟妈妈,嗯,看得正起劲,俺迅速跑向挂钟,佯装看看沙发上方的时间,右手迅速抓起沙发上的 查理九世 —— 黑雾侏罗纪 ,藏在衣服里,转身扶着肚子,一溜烟地跑进了卧室。”那一个个问题的解答,正是孩子们把文句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的过程,这样的评讲有效地帮助了孩子们学习如何从内容上对文章进行修改。(二)拓展教学,教给修改的符号。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并没有专题训练学生正确使用修改符号,但四年级上册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可以被作为训练的凭借。这课的教学中,在对课文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教给学生正确使用增加、删减、调换、改正、分段等修改符号,如何圈出好词、勾出好句等,以使得既文面整洁,又修改、评阅得清楚明白。这样的修改方法需要在日常的修改病句的训练、习作评讲等教学中经常性的渗透、训练,不断强化运用。(三)欣赏评阅,指导点评的方法。点评是语言提炼的一个能力。学生学会点评,可帮助其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去感受习作的方法。无论是指导学生欣赏佳作,还是共同评阅修改有共通性问题的习作时,老师都要有针对性地评价,或是根据单元训练点,或是习作的独特之处,或是共通性的问题有重点地点评。同时,也要求学生学着这样点评,对于习作的优点,大力赞扬,对于问题,巧用“希望、如果、建议”等词,善意而委婉地指出,如有的小老师对同伴点评道:小作者所写故事清楚,描写生动,尤其是对司机阿姨的神态和语言描写得细腻,如果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加以描写就更……学生借助点评,在习作方法的习得上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有效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四、自改互改,在激励中形成自主修改的能力。(一)自改互改有机结合。课程目标里,第三学段(5-6)年级)中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这就意味着要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既要指导孩子自改,也要激励同学间互相修改评阅。指导学生先自己反复修改,勾出好词佳句,更重要的是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勾画,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点学习联想与想象,则着重勾出联想与想象的句子;第三单元的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则着重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或就这些方面加以补充完善,以此强化习作指导的单元训练的重点目标。同样,同伴交叉修改评阅也是抓住这些点进行勾画,改错字,改错词、改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补充得更具体、生动、形象等,同时,要评定出等级,用习得的点评方法写出评语。通过自改和互改,在激励中促发自主修改的动力,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习作能力与水平。(二)保证时间保证质量。没有时间的保证,学生的修改往往应付了事,能主动自觉认真修改的并不多,如果放任学生自己安排时间修改往往流于形式,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我在每次单元作文草稿或周记完成后,或利用课堂或利用周一的早读时间,给足时间,要求学生至少自行修改两次,再请水平比较高或至少相当的同伴按照评阅的要点互相修改评阅,然后本子交回本人,根据同学的意见再次修改完善。老师批阅返回本子后,要求一读评语,二改错字、错词、病句和不恰当的标点,三读补充完善再次深入形象描写。如此训练,保证修改评阅的质量,学生渐渐习得修改的方法,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逐渐形成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离不开自主修改评阅的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阅读积累中提升欣赏水平,习作讲评中习得修改方法,自改互改中运用修改方法,这样的自主参与,既能减轻教师负担,更能真正发挥习作修改的作用,提高修改评阅的效果,促进学生自主修改评阅及习作能力的有效形成,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参考文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1200字以上 叙事
-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与创新能力培养作文近几年来,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在不断出“新”,所谓“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更注重的是创新能力的考查,二是在试题情境设置上力求出新,更注重应用能力与迁移能力的考查,三是在设问方式有所变化。因此,物理实验复习中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取得高考胜利的重要保证。那么,什么是创新呢?即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的发现、新的规律、新的应用、新的解法、新的认识等的过程,广义的创新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迁移能力、应用能力、发现能力、选择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不难看出,物理实验是培养物理科创新能力最佳载体。现就如何在高考物理复习中培养创新能力作一个简单的探讨。一、重视实验“双基” 奠定创新的基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分析历届高考实验题,可以发现贮存,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保证使用时的正确提取。对常用的物理仪器要熟练运用,这是实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强调:必须做到正确理解、有序验的基础,是实验的工具,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在这方面花些时间是必需的。常见的有十三种仪器,这十三种仪器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称、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复习基本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时可有针对性地用多种媒体(仪器挂图、实物、电脑教学软件)结合呈现。像电流、电压表等学生较熟悉的仪器用挂图即可,像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仪器要配以挂图和放大的模型或电脑软件等呈现,滑动变阻器则要将实物、挂图一起呈现。二、以中学物理教材为本,培养迁移能力迁移能力是创新能力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迁移能力常分为两类:一是正迁移,即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主动、自觉地迁移相关知识用于解题。可以肯定地说,掌握的知识、技能再多,不会迁移或迁移不当,所学知识也只能是死知识,毫无价值;另一种迁移是逆迁移,即在解题过程中,将自己总结出的规律、结论、经验做法等有价值的信息回迁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因此,迁移能力是中学物理实验复习中必须重点培养的创新能力。2005年理综物理实验题第2小题,考查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来源于课本的分组实验,但电源的电动势大于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故要串一定值电阻起分压作用,但计算时把它看成内阻来处理又与课本实验一样。由此我们明确地感受到高考物理实验改革的方向:立足于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将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表述实验步骤、处理实验结果、强化作图技巧等列入重点考查内容。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不要背离书本,也不要把书本上的实验奉若神明,照本宣科讲实验。我们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多方面培养学生,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在高三复习阶段开放实验室,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重要实验,更要以挑剔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书本上传统的实验方法,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并以实验带复习,设计新的组合实验,进一步树立动手操作意识和质疑创新意识。比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就必须从第一个打点开始计时(即只选取第一和第二两打点间长度约为2mm的纸带)吗?等等。以往总觉得高考要按课本上实验装置考查,害怕学生吃亏,从而千百遍地强调“以课本为准”,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验的复习要打破常规,不应该再让学生跟在书本的后面,去死记硬背。让学生们学会找毛病——找设计原理上的毛病;找实验步骤上的毛病;找数据处理上的毛病。没毛病也要想想能否改进。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为主动探索发现,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研究物理实验的热情,又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迁移能力。三、整合简单实验 树立创新的意识整合简单实验是指采用横向串联和纵向延伸把简单实验设计成综合实验、系列实验的方法。横向串联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层次化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纵向延伸可使知识程序化,使知识达到前所未有的功能。通过整合简单实验,可使原贮存的知识进行重组,寻找这些实验之间的交叉点和结合点,使知识达到融会贯通,训练思维的创新性。平时我们把实验分成力学实验板块、电学实验板块、热学实验板块、光学实验板块。这只是简单地重复了物理课本知识的体系,没有多大的创意,对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及对实验科学的领悟能力的培养显得不够深入细致。我们要在这些实验的组合板块中挖掘一些功能,培养学生对待实验的常规意识。比如对于力学板块,这是由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和测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等实验组成的一个大的实验板块。这些力学实验无非是在力F、速度V、加速度a、位移S、质量m这几个量上做文章而已。然后我们看看这几个量是怎么测出来的,今后我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去处理类似的迁移式力学实验了。同时让学生想一想电学实验板块又能得到哪些结论。我们还可以把视野再拓宽一些,从多种角度来重新组合新的实验板块。比如按测量和验证可把实验分成两大板块,按能进行图像处理数据和不能用图像处理数据也可以把实验分成两大板块。就拿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来说,学生熟悉的是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及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等实验,不过画出的图像必须是直线,否则不好处理。然后给学生们思考的空间,总结还有哪些实验也是可以这样处理的。例如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我们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和对应的摆长L,再由公式g=4л2L/ T2来计算,课本上采用的是改变摆长多测几组数据,再求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现在我们可以以L和T2/4л2为两坐标轴建立坐标系,把测得的实验数据放入其中,描绘各点,画出直线求其斜率即是g。类似的处理方法还有许多,让学生思考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实验是否也可以这样处理。四、敢于质疑拓展课本实验 培养创新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李政道也曾经说:“遇到问题要敢于问个为什么,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敢于向老师提出来,这是他们刻苦学习,主动钻研的表现。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产生兴趣,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进出创新的火花。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不信书、不信师的敢想、敢说的自主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能够成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代新人。 高考对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既属于常规实验,又不落俗套,推陈出新,突出考查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以2003年全国高考实验题为例,既如常规的电阻丝变成了圆柱体电阻,图像中点的合理选取、图像分析等等。按书本中的实验方法,第(1)问是明朗的、最基本的,只对电流表的外接法作了要求,对滑动变阻器的分压作用或者限流作用没作具体限定。这样相对降低了实验的难度,但对第(2)、(3)、(4)问,若没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让学生惊愕不定,无从下手。课本中的实验,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许多实验还“留有余地”,在物理实验总复习时,我们应当对其进行改进、完善、拓展,增强实验的探索性、综合性,使之更贴近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拓展性"物理实验教学创设了一种特殊的研究性学习情景,它引导学生以类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主动探索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是符合现代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思想的。如 实验的可进行如下拓展教学:(1)、通过改变测量对象拓展原有实验,提出新的实验课题。如把金属丝改为电流表,要求精确测量电流表的内阻。(2)、通过改变实验仪器拓展原有实验,提出新的实验课题。如实验室中变阻箱改为(0-9999.9Ω),且只有二个,再提供一个(0-10Ω)滑动变阻器,请设计测量测量电流表的内阻。(3)、通过改变实验目的要求拓展原有实验,改变实验要求,提出新的实验课题。运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存在系统误差,现要求设计一种测量方法,使测量结果消除系统误差。(4)通过改变实验图景拓展原有实验, 提出新的实验课题。五、开展方案设计 强化创新的能力“在物理科学的研究中,科学、合理、周密、巧妙的实验设计,往往能导致物理科学的重大发现”。因此物理实验设计应是中学物理学习的最高目标,实验设计是对我们各项实验技能的综合测试,对培养创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考物理实验的复习中要重视实验,注重原理,强化设计能力,要对每一个实验(包括演示和分组、课后小实验)都要认真弄懂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见性现象,能准确记录数据、处理数据,通过真正动手去做实验,得出正确结论。此外,还要进一步向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靠近,强化自己的实验设计能力。近年高考中尤以电学设计性实验为多,主要设计思想有电表的量程选择,电流表、电压表的内外接选择,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分压接法选择,电表的另用(作待测电阻,电流表作电压表使用)等。另外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考查的内容也不只是局限于过去的学生实验,还要考查演示实验。例如,2000年实验题目突出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的考查,如第16题要求考生测电流表的内阻,课本上没有这一分组实验要求,但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是考生应该掌握的;2001年的试题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14题如果只靠死记硬背、纸上谈兵,是做不好的,必须亲自做过这个实验才能很好地回答这道题;2001年上海物理卷“力电转换器”问题,是一种使用新仪器的设计型实验题,既考查了考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的能力,又考查了考生在应用基本测量工具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是一道新型的理论联系实际与实验设计相结合的好题;2002年春招物理试题第29题是以“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为基础,考查实验误差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2002年上海物理卷的第16题“利用光电脉冲测量车速和行程”、第18题“利用电磁感应探测地下电缆”,考查内容已游离于课本,用新的物理情景考查传统的实验。总之,“实验复习上的突破,带动整体物理水平的提高”。物理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融汇了很多思维方法,比如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就用了等效法(用位移代替速度)、累积法(重复打了许多点)、留迹法(用复写纸留下小球落地后的点)等物理思维方法。在实验复习中通过找各实验中的思维方法,能够让这些思维方法深入学生的脑海中,并用于那些可能遇到的探索型高考物理实验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想若在实验复习上有所突破必对学生整体物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以上仅就高三物理实验复习适应高考改革的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的体会和看法,敬请各位同仁斧正。1200字以上 高中 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