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600字

玉不琢,不成器

600字 四年级 抒情散文

玉不琢,不成器

六师附小 五(1)班 王丰仪

宋朝有个叫方仲永的小孩,出生在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虽然他从小没有读过书,但他天资聪慧,实在惊人。

小仲永四五岁时的一天,他突然嚎啕大哭,怎么哄劝也停不住。父亲便问他:“你怎么了,是饿了,还是渴了?”谁知,小仲永既不饿也不渴,尽嚷着要父亲找来笔墨纸砚。父亲感到很诧异:这孩子一天书也没读过,一个字也没写过,怎么要这些东西?真是奇哉怪也!但父亲为了能让他不再哭闹,还是硬着头皮到村里的秀才家借来笔墨纸砚,许多的村民也闻讯而来看稀奇,把他们家挤得水泄不通。但小小的仲永镇定自若,信口拈来就是一首文采飞扬的律诗,而且下笔如神,挥毫泼墨,一蹴而就。在场的人无不啧啧称赞,个个称其为“天才”、“神童”,料定小仲永长大后一定会功成名就。

这件事很快传遍开来,一位富人见小仲永天资出众,便给小仲永的父亲资助了一大笔钱,希望他好好培养小仲永。可是,小仲永的父亲认为他的儿子生下来就是个天才,根本不需要进行培养。

就这样,父亲到处炫耀小仲永“天才”、“神童”的本领,从来不要求小仲永继续努力,也从来不关心小仲永的进步。当小仲永十来岁时,凭着他的天才,他还能写诗,但是,写出来的诗与同龄人已经没什么区别,基本没有“神童”的感觉了。等到小仲永长到二十来岁时,他还是能写诗,但是写出来的诗已经远远落后于同龄人,不仅没有“天才”的影子,简直就是“鸡立鹤群”。

有着“神童”之称的小仲永长大后终究没有成为栋梁之材,正印证了“玉不琢,不成器”的古话,即使是天才,也必须加倍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否则不进则退,最终也将一事无成。

“神舟”六号飞天双雄

1000字 六年级 抒情散文

10月12日上午9时,随着“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发射升空,飞天英雄费俊龙和聂海胜顿时成为全球关注的新闻人物。

“黑马”费俊龙

在“神六”发射之前,谁将成为继杨利伟之后飞向太空的中国人,备受社会广泛关注。就在人们猜测“神五”首飞航天员梯队成员聂海胜、翟志刚可能性比较大时,却爆出了一匹“黑马”———从未在媒体露过面的费俊龙。与杨利伟等中国首批航天员一样,费俊龙此前也是一名飞行员。所不同的是费俊龙是其中为数不多的特级飞行员之一。丰富的飞行经验,为他日后成为航天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神舟’五号飞船首飞训练时,他是进入强化训练的5名航天员之一。”提起这位战友,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这样告诉记者。据杨利伟介绍,在此次入选的6位航天员梯队成员中,费俊龙比较活泼,是航校教员出身,在处理事情时协调能力很强,因此,他此次执行“神六”飞行任务担任指挥长。

费俊龙,1965年出生于江苏昆山阳澄湖畔巴城镇。1982年,高中毕业的费俊龙碰上了空军来校招收飞行员。他瞒着家里,悄悄地报名参加了飞行员体检。得知自己三代单传的孙子要去当飞行员,爷爷首先不同意。“周总理小小少年就离开家乡参加革命,我已经17岁了,能照顾好自己。”时隔20多年,费俊龙的父亲仍记得儿子当年说的这句话。

“既然选择了上天,那就要好好飞。”从军前父亲的嘱托,成了费俊龙的人生座右铭。2年后,他以全优的成绩从空军飞行学院毕业,正式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1992年7月,在驾机进行高空性能试飞时,突然发生了燃料不足的意外,他凭着高超的飞行技术冒险驾机飞回机场,飞机迫降后,油箱里的油已完全耗尽。过人的勇气、过硬的技术与冷静的头脑,使他在32岁那年成了一位年轻的空军特级飞行员。

正当费俊龙准备在蓝天上继续挥洒自己的人生画卷时,新的选择出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呼唤中国的第一代航天员。1998年1月,他从1500多名优秀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与杨利伟、聂海胜、翟志刚等人一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一员。从基础理论学习到体质训练,从专业技术学习到航天环境耐力和适应性训练,从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到心理训练和救生与生存训练,江南人的灵性和细腻,农家子弟的追求与毅力,使费俊龙在每个训练项目上都获得了优异成绩。“神舟”六号计划在太空进行多天飞行,费俊龙把近40万字的飞行手册全部烂熟于胸,一项项复杂的飞行程序、操作要领以及各种应急处置方案,全部做到了不查手册就能处置。费俊龙的细腻与执着甚至到了令教员也感到吃惊的地步。有一次训练时,教员出了一道题:“导致某异常情况返回的故障模式有几种?”教员准备的标准答案是5种,而费俊龙竟答了6种。检验结果,费俊龙是对的。

据了解,费俊龙从军23年,才回过家6次,每次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几乎从不出家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四年级
抒情散文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