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鞭炮
过年时,除了团年宴,最重要的事就是放鞭炮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古人都认为放“爆竹”是过年的象征,所有人都会在过年时放鞭炮,而放鞭炮的习俗又从何而来呢?
在古代,每当过年时,都会有一种叫“年”的怪物来到人间作恶,村里的人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如何赶走它,只能在每年除夕时跑到深山中躲起来,就放任“年”在村子里破坏,无可奈何,年年如此。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躲进深山,“年”也一次又一次更加地猖狂。在一个除夕夜,有一位老人来到了这个村子,别人劝他快躲起来,可他拿出了红对联、红蜡烛、红鞭炮。别人都走了,只留下他。“年”来了,它准备作恶,可它一看见红色就产生了畏惧之心。“啪--啪”鞭炮声响起,“年”吓得向后退了一步。深山里的人看到了这情景,也出山,拿起老人的鞭炮点了起来。“年”被吓回了海中,于是过年放鞭的习俗就有了,这是为了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古代燃放鞭炮是为了保佑新一年的平平安安,这一习俗也流传了数千年,可现在,放鞭炮会污染环境,于是就有了禁鞭的规定。
在这个禁鞭的时代,我看见过放烟花,那是升级版的鞭炮。在汉江大桥上,那里是划定的“非禁鞭区”,几个小孩围在一起,拿着一炷香,中间围着一个大烟花。他们小心翼翼地用火点燃了引线,似乎生怕惹恼了这个大魔王。引线燃了,火花像一辆快车,快速地向鞭炮驶去。那一群小孩立刻向后退去,飞跑十几步又骤然停下,转身死死盯着烟花。突然,一声炸响,那个烟花炸了,火星在空中四溅,好似开了一朵五彩缤纷的大花,又好似星子滑过夜空般。他们随即又拿出了一个更大的烟花,烟花再一次被点燃,从中心喷出了火星,那火星在空中飞舞,如一眼喷泉,一直持续着。这时,又有一些人过来了,他们也是来放鞭炮的,他们把鞭炮一齐点燃,扔向空中,好几朵大红花在空中迅速绽放,火光如萤火虫般,许多火花簇在一起,将这座桥给点亮了。一些小孩玩起了小鞭炮,用力一扔,一声炮响,好像真的爆出了小宇宙,又好像一曲振奋人心的低沉重音,给这场鞭炮会多加了一点热情。
年,本来是冷冷清清的,但有了鞭炮,这年的年味儿就出来了,这年味儿是生气动勃的,是热情澎湃的。
一个小鞭炮,那么小,却能发出那么大的响声,这不正如我们为人处世?也许你满肚才华,却没那引线,一样会被埋没。而相反,你只需抓住机会,点燃自己的引线,就能将自己的能力给“爆”出来。
现在,我坐在屋里吃着团年饭,虽然城区是禁鞭,可窗外还是传来了一声声鞭声,勾起我一份份美好的回忆,一盏盏明亮的哲思。
不平凡的春节
今年的春节,与往年格外有些不一样。街上没有了汽车的鸣笛声,巷子里失去了人们的谈笑声,留下的只是刺骨的寒风和飘落的树叶,似乎整个世界都冬眠了。
2020年春节前夕,一朵名叫“新型冠状病毒”的乌云骤然笼罩了武汉,武汉硝烟四起,全国枪声不断,中国人民都投入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阻击战中。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上至国家主席、总理,下至普通老百姓,大部分人都积极地参与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阻击战,尽自己的全力来消灭病毒。大家都希望病毒能被尽早地消灭,过上平平安安、幸福快乐、美好健康的生活。
在这场战争中,冲在最前面的战士是我们可敬的医护人员,他们坚守在病毒进攻的最前线,用自己天使的翅膀铸一道生命的城墙。还有更多的医护人员,在除夕夜放下筷子,离开家人,逆行前往武汉,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争分夺秒地和死神赛跑,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还有许多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被病毒感染,受伤倒下,甚至死亡……他们却无怨无悔,一批人倒下,一批人又冲了上去,没有犹豫,没有退缩。也许他们会感到害怕,但是他们心里想得更多的还是病人,他们努力贡献着自己全部的力量,用自己的付出向世人解释着“白衣天使”的真正含义。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的医护工作者,你们就是伟大的英雄!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还走来了一个个新闻工作者,他们同样也是最勇敢的逆行者。他们走进武汉,走进医院,来到抗击病毒的第一线。他们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报道疫情信息,用精准的数字和真实的画面斩断谣言的黑手。他们传播科学防控知识,增强大家防病意识,还用文字和镜头传递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把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像阳光一样传递到千家万户。
在我的家乡仙桃,全民战争也打响了。大街小巷流动着“大喇叭”,号召市民们“不拜年、不聚会、不走亲戚”。妈妈告诉我,微信群里很多人加入到"仙桃加油"的群里,自发捐款捐物,还有"蓝天救援队"的叔叔们每天都忙碌着,为武汉仙桃的医院分发他们急缺的物资。市民们大多响应号召,宅在家里,即使出门,大家也会戴上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听爸爸说,仙桃还是中国生产口罩最多的地方,那些生产口罩的工作人员也放弃了春节假期,没日没夜地扑在生产线上,希望多生产口罩,为医疗一线提供充足“弹药”。大家心里都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快消灭新型冠状病毒。众志成城,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灾难无情,我们却认识了很多在平凡普通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英雄"们,他们,就是中国永远挺直腰杆的脊梁!我坚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战胜病毒!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相关推荐
-
放鞭炮哈!一说到放鞭炮,那是我们男孩子过年情有独钟的一个娱乐项目,总有说不完的快乐。今年寒假,我不但学会了自己放鞭炮,还战胜了自己,克服了恐惧心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大年初一,一家人都在睡梦中,奶奶就第一个起床准备早饭了,她收拾了半天,摆上了供品之后,爸爸也起床了。爸爸在我耳边说,今年你放咱家第一挂鞭炮吧。“让我放炮!”我一骨碌爬起来“真的吗?”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今年学着放炮吧。”爸爸肯定的对我说。想着让我放炮,心里是既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我长大了,放炮很刺激,害怕的是,放不好炸住自己咋办?管不了那么多了,我赶紧起床,洗脸刷牙。爸爸已将一挂大鞭炮放到了门外面,燃火已经准备好了,是一支燃着的香。我接过香,心里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紧张得怦怦直跳。“我害怕,还是你放吧!”我对爸爸说。“别害怕,引线很长,不会炸住你的,干啥事都需要胆量。”爸爸鼓励地看着我说。我试着将香递向鞭炮,刚挨着,马上就将手收回来,向院内奔去。“没响!”爸爸在外面喊着“别害怕,快出来,没事的。”我战战兢兢的跑出来,看鞭炮还静静地躺在那里,明明点上了,咋会没响呢(⊙o⊙)?我捂上一只耳朵,把燃火的香吹得明明的,把拿着香的手伸得长长的,向鞭炮慢慢地移去……“别紧张,快点着了。”在爸爸又在一旁鼓励我。我的情绪平静了下来,心跳得不那么厉害了,大不了震一下耳朵,我豁出去了。“哧——哧——”引线着起来了,冒起了浓烟。“哎呀!响了。”我尖叫起来,一溜烟冲进屋里去了。紧接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欢快地响起来了……在新年里,我又学会了放“海盗王”、“喜洋洋”等擦炮,也学会了放“宇宙导弹”、手花、气火箭等烟火,并且认识了很多小朋友,玩得开心极了。在爸爸的不断鼓励下,自己也变得勇敢起来,再也不怕放鞭炮了。大年初一放鞭炮,这件事虽然过去好几天了,但一想起来就像发生在刚才不一会儿,耳朵里还感觉有噼里啪啦的响声。放鞭炮真是太好玩了,但也要注意安全(⊙o⊙)哦!800字 初一 叙事
-
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里最常见的习俗,小朋友尤其喜欢,当然,我也不例外。不过,我从来没亲手放过鞭炮,因为我的胆子较小。每当哥哥姐姐在放鞭炮的时候,我总是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只有羡慕的份,心想:他们不怕炸到手吗?我下定决心,今年无论如何也要尝试一下。春节到了,我回到外婆家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他们又在一起放鞭炮,只见表哥一手拿着鞭炮,一手拿着打火机,冷静地点着引线,不慌不忙地把鞭炮扔了出去,鞭炮在落地前爆炸了。我也跃跃欲试,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拿着一颗鞭炮,一只手拿着打火机。别看我表面很冷静,其实我的心犹如一只小兔子,“扑通,扑通”地跳着。过了许久,小小舅舅故意激我:“不敢就别逞能,还是给我吧。”我一听,就被激怒了,心想:我豁出去了。他们能做到,我也能做到。我小心翼翼地将打火机靠近引线,不知怎么了,我的双手开始不听使唤地颤抖。我闭上眼睛,点着打火机,随手一扔。马上转过身去,等了半天鞭炮还没响,只听见了哥哥姐姐们地哈哈大笑,我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我一紧张,把打火机扔了出去。再看看,鞭炮还在手里呢!我心想:还好鞭炮没点着,要不然我的手早“开了花”。我壮着胆子准备再试一次。这次我又闭上了眼睛,将打火机一点,慌忙一扔,又听见了一阵大笑,我睁开眼睛看了看,没错啊,扔出去的确实是鞭炮呀!再仔细地看看,原来鞭炮还没点着就被我扔了出去。我有点泄气了。这时哥哥走过来教我:“你不用怕,看到点燃之后再扔也不迟,关键是要沉住气,千万不能慌。”我照着表哥教的方法试了一遍,只见引线出现了火花,“嗖”的一声,我慌慌张张地把鞭炮和打火机一起扔了出去。只见它在空中画了一条优美的弧线,在落地前炸开了花。我终于成功了!从那以后,我放鞭炮就从容多了。从这次尝试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自信”+“勇敢”“实践”=“成功”。700字 初一 叙事
-
鞭炮、礼花过年了!很多人放着鞭炮、礼花还有魔术弹。 我们首先讲鞭炮, 鞭炮是一种声音响的很大,它的声音大的如同老虎大吼的声音,有些鞭炮最后给一个震耳欲聋的声音,把人们吓了一跳。我们在讲, 礼花是一种飞上天上向外面放一个很漂亮的礼花,礼花非常漂亮,有时候,我望着天上那漂亮的礼花,不敢看别的东西,只想看天上的礼花,礼花有时我盯着天上的礼花,不敢低头了,因为我礼花太漂亮了,礼花时可以随是变色,一会绿、一会红、一会橙色、还有一会事是粉色,这些颜色,会不停变动着。真搞不懂,为什么只有过年才可以放鞭炮,要每天可以放,我就可以多我们就可以多欣上礼花。再说一下—魔术弹和其他的礼花,有些大人们手拿着魔术弹放,就连一些小朋友也敢放,放起来可了。对了现在还有一种礼花,放起来可漂亮了,就是点上火点,在地上刺火花,非常的漂亮,刺的时候火花像一个金色的大大的盘子一样,从来没有见过这漂亮样的盘子。但非常耀眼。祝同学们好好学习,祝大人们工作顺利,祝小朋友们健康幸福,最后祝大家新春愉快,兔年大吉。400字 初一 状物
-
放鞭炮过年了,当然,放鞭炮就是必不可少的啦!不过呢?这个放鞭炮,是我的弟弟和姐姐,还有我,精心制作的放鞭炮计划,哈哈,大家都想到了是什么鞭炮了吧!我们自己都动用了自己的零花钱,虽然是十分的不舍得,但是,毕竟过年嘛!明年还不是有啊,因为有着这个信念,所以,那天玩得非常快乐。我们一共买了10盒鞭炮,最开始,我们只是一个一个地放,放了1包之后觉得没有什么乐趣,就想到了用包装纸把鞭炮盖住,看看这个威力有多大,我算是开了眼界,只见用打火机把鞭炮点燃,之后用包装纸盖住,只见一阵阵烟雾涌起,一声“啪”包装纸立刻四分五裂,这威力太大了。随后,我们又想到了一个新的玩法。就是把所有的鞭炮摆成一个花的形状,这个,我们可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了,最后,肯定是要留7根的,我们把其中四根的灰给到了出去,这样,这个鞭炮就没有什么威力了,只见把最后一根点燃,放在那堆有灰的地方,顿时,灰突然燃烧起来,过了7~8秒之后,就听到了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400字 初一
-
鞭炮花今天偶然发现鞭炮花了,小巷的两旁红艳艳的一片,十分惹眼,使我忍不住驻足观赏。这鞭炮花在我们这儿十分常见,尽管到了初秋,仍在悄无声息的开放着,碧绿的的枝条上缀满了小小的鞭炮,那么火红,那么热烈,在落叶纷飞的季节,如此跃动地鲜活的生命,令人不由眼前一亮。鞭炮花生长在小巷两旁的花坛里,翠色欲滴的叶片舒展开来,叶的绿格外衬托了花的红,花朵的形态又长又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外围的矮小花瓣所组成的小花台,而中间的花朵长长的,有的耷下来,有的挺着胸脯,如同一串串鞭炮,响彻整个初秋。我想,也许是因为它的热情感染了太阳,今年的秋比去年要暖和多了,太阳也同这片花海一起火红起来。中间的花朵有的张着小嘴,在嚷嚷,在喊叫,有的一句话也不说,紧闭着嘴,但终有一天,他们都会开放,今年的秋或许太暖和了,让它们以为还是在夏天,这群“夏日痴”便展现出了只有盛夏中该有的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它们不仅有着热烈的外表,连内心也分外甜美。每逢它们开花时,孩子们便会忍不住去摘几朵,并不是因为它们的美丽,而是因为在花底白色的茎管中,有着甜美的蜜汁。上学的路上,背着书包,摘满满一手心的花朵,边走边吸中间的花蜜汁,便是童年最令人感到高兴与满足的事。小小的鞭炮花,它不知疲倦地在温暖的日子里响着,响彻了夏天到初秋的时光,响彻了我内心里童年的美好。500字 初一 状物
-
高三说明文:过年的鞭炮_1200字大年初一早上,我在鞭炮声中醒来,躺在热被窝里,打开手机,看搜狐网新闻,头条就是“胡锦涛与村民燃放鞭炮共迎新春”,点击进入,看到了胡总书记在群众之中挑着燃放着的鞭炮的照片,感到春意融融。过年放鞭炮是我国的传统,黑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但一直没有在战争和生产中发挥多大作用,而是将它用于娱乐,因此焰火鞭炮随之出现了,进而喜庆、过年过节放鞭炮成了传统。特别是过年这段时间,因为古代送灶有“官三民四”之说,所以腊月廿三就有人放鞭炮了,廿四送灶、除夕晚上团圆饭、初一子时接天地、早晨开门、初五早上接财神、十三晚上上灯,一直到十五元宵节的早、晚都得放鞭炮。为什么人们千百年来喜欢放鞭炮呢?流行的说法是因为辟邪,因为吃人的怪兽“年”怕光怕响,这毕竟是传说,谁也没见过“年”。我认为人们喜爱鞭炮的原因跟鲁迅说的差不多,鲁迅在小说《祝福》开头几句中写得很经典:“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短短的几句勾画出鞭炮的光、声、味,让人眼睛、耳朵、鼻子都享受到了,这是人们喜欢的根本所在。第二天早上,白花花的地上洒落着红红黄黄的炮仗屑,像梅花点点,走在上面,年的气氛就出来了。进入二十世纪,鞭炮便不被“文明”人接受了。民国时期开展的“新生活运动”,就禁放鞭炮,当时连春节都不准过,不放假,改过阳历年。这一来,做鞭炮生意的便倒了霉。汪曾祺小说《岁寒三友》中写道:“城里几家炮仗店统统关了张”,“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闼子门下了一把牛鼻子铁锁,再也打不开了。陶家的锅,也揭不开。”用尽女儿卖身的钱后,“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新生活运动”终于随着民国的衰亡而终,国人又过上了春节,春节里鞭炮声又响彻华夏大地。当然,鞭炮的弊端也是显见的:噪音、空气污染,特别是易造成火灾,有时还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而夺取人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许多城市纷纷立法禁放。群众虽然能在无声无息中过年睡个安稳觉,但没鞭炮的年没有了欢乐、热烈的气氛,使人索然无味,群众意见纷起,甚而有媒体说:“鞭炮是中华民族抹不去的文化情结”,原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也以一个市民的身份提议解禁,北京终于在禁放12年后又听到鞭炮声。为此,《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的文章《烟花爆竹的文化震撼》,其中写道:北京市宣布的“烟花爆竹禁放改限放”的规定,确实是一个顺应民意、体察民情、符合民心的规定;确实是一个尊重中华民族文化深厚根基和优良传统的规定。爆竹一声除旧岁,梅花数点接新春。有鞭炮声的年才有年味,我醒来后回想,刚刚竟在爆炸声中睡了一觉。1000字 高三 说明文
-
过年的春节将至。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春节才算是真正值得一过的“年”,于是乎即使不是在体力上、至少也是在心理上开始忙碌起来。在一片过年气氛中,却有不少人在问,这个年该怎么过?如何过年,竟成了问题。这个问题对游子及游子的家庭来说,是极易解答的。风尘仆仆地在除夕前赶回家,把自己作为一份大大的年礼献给家人。家人盼回游子,想着法子给他以温馨。忙忙碌碌中,年就饱满而充实地过去了。这是年的经典过法,上过无数次银幕荧屏的。我等平凡小市民,象棵植物一样地生于斯长于斯,极少挪窝,无缘如此过年。看那些进城的民工,带着给家人的礼物,兜里揣着刚领到的人民币,挤上归家的春运专列。“回家过年喽”,他们欢天喜地叫着。这才叫过年,这才象过年。他们辛苦一年,换来这份过年的喜悦。这是他们应得的喜悦,让人羡慕。也有人说,过年嘛,就是弄点吃吃。做主妇的最听不得这种说法,她们会说,这是“吃的灯草灰,说的轻巧话。弄点吃吃,这是容易的?”确实,如今的饭桌上,哪天不是鸡鸭鱼肉、时鲜菜蔬?再弄点什么新鲜的吃物以讨得大家的欢心竟成了难事。总不成另向珍稀动植物开辟新的食源?别的且不说,食性过杂,也不合现代文明呀。倒回去二、三十年时的过年,似乎有套程序,而组成这个程序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孩子们带来大大的欢喜。离过年还有半个月,大人们就开始备年货了。数着手里的那点定量供应的“票子”精打细算,家禽只有一只,买了鸡不能买鸭,鱼一斤蛋半斤,还有精确到以两计算的炒货糖果。但大人们总有办法再弄到点什么,末了总会有一顿一年里最丰盛的年夜饭操办出来。过年前几天,大人象赶小猪似的带着家里一群孩子到公共浴室或单位澡堂去洗刷一清,暖堂堂的蒸汽和充足的热水让孩子们的脸红得象苹果。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新鞋,可能只是旧棉袄外的一件花布罩衣,就能让小丫头美得“骨头没有四两重”。还有在年里面各家影院剧场都是满座,黑暗中能听到看客们嗑瓜子的声音……那种纯朴的快乐,真是不可得了。现在我们的舌蕾对美味麻木了,添件新衣也过于稀松平常,家里的纯平大彩电不仅让我们懒得上影院剧场,甚至已经让我们懒得看电视节目……物质贫乏的年代,我们从食物、衣服、沐浴、看节目中得到的快乐,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却是一去不复返了……游客童年就像那晴朗的夜空,而童年发生的事,则像是夜空中那闪亮的星星。不管是让你高兴的,还是让你忧愁的,经过岁月的淘洗,都将成为你脑海中那美妙的乐曲,让你无法不被它吸引。而最吸引我的还是过年时发生的趣事。今年,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堂妹一起回老家——莱州过年。农村过年时很热闹,家家户户包饺子,挂红灯,有时还会有大戏看。在这里可以放炮仗,可以和小妹妹爬窗户去另一个房间,可以和爸爸堆雪人,要知道,这里的雪下得可厚了呢!还可以和读中学的小叔一起抗议:“饭不好吃!”然后去买冰激凌或雪糕吃,并且还和店主砍价,买了很多气球,吹得嘴都快肿了。而最让我高兴的是还是正月初三那天放炮仗的事。1000字 六年级 叙事
-
过年年末,热热闹闹的,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家家户户都张罗着辞旧迎新,忙活着过年了。虽说我生在中国,住在中国,然而媒体上报道的传统过年风俗,大多没经历过,自然很陌生。具体地讲,我们那疙瘩都没施行过。对于传统的文化民俗,我如外国人一般好奇,对于传统的节日习俗,我如小孩子一般疑惑我们所谓的过年,其实就是祭祀,祭菩萨和祭祖宗,然后吃完临着的那顿饭,就算过完年了。而日子,也不一定在腊月三十,往往都是在提前几天的时候就过年了,这是视情况而定的过年那天的早上,父母和祖父母都早早起床了,开始准备祭祀事宜。如果祭祀在中午的话,即使我帮不上忙,也不能再睡到日上三竿的,不然是会挨骂的。祭祀的正式开始总是奶奶拿着香烛、点心、水果、鱼和肉之类的东西到父母的睡房。然后锁上门,在里面捣鼓一段时间,经过漫长的等待,奶奶出来了,我会迫不及待地进去,一探究竟。房内黑洞洞的,而且乌烟瘴气,其它的就没有什么特别了。看来,奶奶不仅锁了门,还拉上了窗帘,并且点上了烟,但是其它的我不得而知了,问奶奶,她告诉我只是拜神。奶奶那段不为人知的时光,充斥着神秘。然后开始祭菩萨。平时的餐桌上盖上了那张只有在过年或宴会时才用的大圆桌。餐桌的最北端放着香烛,因为正门是朝南开的所以拜的方向自然要朝南了。后面依次摆放着整个的鸡鸭,五谷杂粮,点心瓜果,酒水。总之,一张大桌子是摆得满当当的,而且每只盘子里的货也都满实的,这寄予着我们美好的愿望。桌子的北面会放上一张毯子,那是用来作跪垫的。小孩子在拜的时候,家里的长辈往往站在一旁念,大多是愿菩萨保佑孩子成绩好之类的话。祭拜的最后程序就是把老人家准备好的“佛”放在专用容器中烧成灰。年年如是,虽然这是科学的时代,但这种仪式,中华名族一直在延续。祭完菩萨就得祭祖宗了。祭祖宗不需要祭菩萨那样大的一张桌子的,桌子上的内容也与祭菩萨时的大不一样了。香烛是放在桌子的最南端的,而且盘子里装的都是熟食,围着桌子还放着6把椅子,每个“座位”前都准备着碗筷和酒杯,碗中盛了一点点饭,酒杯中也倒着酒,酒壶放在香烛旁边。整个儿给人的感觉像是一家人围坐着吃团圆饭。如同拜菩萨一样的,也要跪拜祖宗们,只是长辈在说的时候的语气似乎没有拜菩萨时那么严肃了,多了些家常的味道。烧“佛”的同时还少了一些元宝。同样是祭祀,但对祖宗们,多了一份绵长的人情味。最后就是关照自己的肚子了。虽然我们吃饭的规矩不是那么正统,但爷爷奶奶还是会笑着唠叨几句的,透着传统的气息。老一辈的人,难以忘怀这些规矩。年过完了,但愿中国的传统文化永远都不要过去。1000字 初二 议论文
-
过年在这个日渐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我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责任为之重大的关口。从小到大,这个年过得最无聊,最没有意思!也许是因为我不断长大。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外面的鞭炮“劈里啪啦”的响,我却没有出去放鞭炮的欲望!仰望星空,是不断放出来的礼炮,好美!可是我却只想一直远远的望着、望着。拜年时,泛泛地祝贺一下,意思性的说几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早就没了那份雅兴。像节目主持人一般,说说今年大事,感慨今昔,畅想未来,不过是赢得捧场人恭维的掌声。自欺欺人的话我不说,或许我们的期望太高,春节不过是一年365天里平平常常的一天,我们对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因而显得格外沉重。其实,我们不如以一颗平常心待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动,在吃喝说笑、探亲访友的程式外,获得一些不易觉察的满足。曾经,春节留给我许多美丽又难忘的记忆。我想,和我同龄的人也许会和我一样,感受到这一喜庆而隆重的节日。但是,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体验,或许是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使然,我的实际感受总是不尽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许多无奈,多了些烦累与沉重。这个春节,实质内容总不外乎吃喝二字。恭喜发财、新年好、大吉大利之类的陈词滥调说得心里别扭却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念叨。逛街购物、送礼请客一年又一年重重复复无休无止。人就像一只陀螺,被它抽打着旋转不止,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里。如果还要我强作兴奋,观看彻夜的晚会,听听属于别人的笑声,感受的却是自己困乏的双眼、失望的情绪。我宁肯像往常一样,粗茶淡饭,十点钟睡觉,临时看一会书,上一下网。总觉得在这个全民皆欢的日子,我丝毫的兴致都没有。传统、文化、历史、习俗原是人为的产物,是我们的祖先制定了它,我们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贝翻版,演化发挥使其辉煌灿烂,更有网络的宣传让其飞腾变异,它最终制约了我们自己,违背了人类起码的一点本性--人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的,春节,可以说是一面最为清晰的镜子,从中每个人都能看到,是如此疲惫消极的脸孔。今年的春节又被明年的春节复制,今天的不快明天就可能烟消云散,记忆过滤了每个人心底的阴影和悲伤,剩下的或许就是可以称之为美丽的东西吧,但是曾经呢?那里没有我们的位置,那是经过虚化的,虚拟的,明知是假我们还要重复。不能老去,恐怕也只有儿时的纯真吧10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过年就要过年了,第一件事是先要买年货,腊月二十五,我和家长就来到了华普超市,买了一些花生、瓜子、糖之类的食品,当然,鸡、鸭、鱼、肉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今年可以燃放烟花爆竹了,我们还买了很多的烟花爆竹。转眼就到了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过团圆饭,打开电视机我们边包饺子边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起包饺子,我还专门上网查过饺子的由来,据史料记载: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春节饺子要在除夕晚上包成,子时(半夜十二点)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伊始,取“更子”之意,“交”“饺”谐音,故称“饺子”。还将饺子里面包上硬币,吃到的人被认定要交好运。夜里十二点,当春节晚会进入高潮的时候,热腾腾的饺子也出锅了,我们点燃了烟花爆竹,鞭炮声声中,五颜六色的烟花冲天而起,夜空中一时繁星点点、美轮美奂,十分好看。我们放完了烟花爆竹,就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饺子,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我们一家人高兴极了。到了初一,就是逛庙会的时候了。早晨,我们洗漱完毕,就兴高采烈地出发了。刚到厂甸庙会,我就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住了,当时我还真有些眼花缭乱呢。我先来到一个卖老北京玩意儿的摊位前,看见了很多具有老北京特色的东西,例如:风车、空竹、陀螺等等。还有很多我连名字都叫不上来。他们有的五颜六色,有的形态各异……看着看着,我就感到一股香味儿迎面而来,我连忙向前面望去,哇!那么多好吃的啊:有外焦里嫩的炸羊肉串、有蒜香浓郁的炸灌肠、有让人回味无穷的爆肚等等。我急忙要了一份我从来没吃过的奶油炸糕,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咦,这是哪来的锣鼓声?我回头一看,啊,太威武了,有舞龙的、有走高跷的、有敲锣打鼓的……热闹极了!后来,我们又逛了逛卖各种各样的饰品、玩意儿、风味小吃的摊位,我玩儿的开心极了!时间过的真快呀,不知不觉我们就已经逛了两个半小时了。我有些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虽然要走了,但我也是十分高兴的。因为通过这次逛庙会,让我了解了许多关于老北京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使我感受到了老北京的欢乐和乐趣。今年这个春节我过的真是太有意义了,因为今年还是我的本命年,我希望这一年好运一直陪伴着我。我也会更加努力的,争取在这一年中,各方面我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指导老师:李严敬1000字 六年级 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