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历阳1200字以上

血染历阳

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位于皖江西岸的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和县,早在秦代就置历阳县,北齐天保六年更名为和州,辛亥革命后改为和县。民国时期县城曾称为宣桂镇,解放后复称历阳镇。因此城地处六朝古都南京京畿要害和皖江天险,所以自古至今皆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此发生的许多战事震惊中外,1938年5月11日发生的抗日阻击战就是其中之一。此战,中华儿女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用鲜血染红了历阳城。

一、赵永智危难之际当县长,迎国军忽听日寇枪炮声

11日这天黎明,东方刚呈鱼肚白,天边涌动着一片乌云。

在和县县城气势磅礴的镇淮楼正南方的垛口处,有一人正在扶栏远眺,他就是被民国政府委任不久的和县县长赵永智先生。

赵县长,系和县陈桥洲人。正值壮年,身高八尺,伟岸俊朗,智勇双全,深受和县民众的衷心拥戴和民国政府的青睐。他明知受命于危难之际,但由于爱乡情切,所以心甘情愿地挺身而出。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拉起了一支“人枪以万计”的地方武装,成立了以他为司令的“和县人民抗日自卫军”。该军下设五个大队:一是以柏承君为大队长的特务大队、二是以陈桂清为大队长的第一大队、三是以钱镇东为大队长的第二大队、四是以范培珉为大队长的第三大队、五是以黄千木为大队长的第四大队,真可谓兵强马壮。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前两个月的一天,侵占了民国首都南京的日寇,突派两架轰炸机飞临和县县城上空,向下投掷了数枚硫磺燃烧弹,瞬间将县城闹市区的小市口及其附近的商店、当铺、酒肆、客栈等燃烧成一片火海,百姓烧死烧伤无数,损失异常惨重。作为一县之长的赵永智,虽然有兵在握,但也只能“望机兴叹”,无法展示手中枪炮的愤怒。

“火烧小市口”后,赵县长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这不,他今天一早就携枪披衣,离开了位于镇淮楼西侧临时县府的马家大院,悄然登上了镇淮楼。本想打一套太极拳,施展一下拳脚,可上楼后一看到小市口那片大火留下的残垣断壁,就兴趣全无了。

此时天已大亮。赵县长凭栏远眺,长江如带,由南向北逶迤而过,江风阵阵,吹得城楼八角的风铃叮当作响。他随风回眸,只见明清两代著名书家题写的“江淮重镇”和“江天一柱”匾额及清末贡生庆元颜所撰的楹联:“披襟向前,快哉此风,那堪称雄,登楼高呼太祖在;凭栏仰望,浩然明月,谁与共醉,隔江招手谪仙来”皆赫然在目,不觉心生悲凉。想当年,朱元璋攻占和州登临斯楼时,是何等畅快的心情:“中原杀气未曾收,江北淮南草木秋。我上镇淮楼一望,满天明月大江流。”而如今,日寇亡我之心不死,常来和县扫荡,人民屡遭强盗蹂躏……

就在赵县长苦思冥想之时,忽然听到身后一声清脆而熟悉的声音传来:“报告司令!”他见是勤务员小唐,不免心头一紧:“快说!”

小唐赶紧将一份标有“急件”的信封双手捧到他的面前。他迅速拆开一看,啊,是省府来信!上面写道:“和县目前乃全省抗日前线,为防日寇来犯,五月十一日上午,特派省第五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李本一将军率一营人马驻扎贵县,协同作战,望你们精诚团结,共图抗日大业,特此通知。”

“啊,太好了!”赵县长高兴地大拳一挥说:“真是一个迟到的好消息,小唐!”“到!”小唐上前一个立正。

赵县长顿了一下后斩钉截铁地说:“你立马通知县商会会长老谷,传达我的口令,命他们今天上午十点前准时在镇西楼(县商会住址)一楼大厅安排一场欢迎大会,并特设午宴,好好犒劳这些抗日将士!”

“是!”

“另外,”他补充说:“你抓紧通知各大队长,限他们两小时内赶到‘镇西楼’,我将率领县府所有公职人员随后赶到!”

“是!”小唐话音一落,就“噔噔噔”地跑下楼,跨上他身旁他那匹心爱的枣红马一溜烟地跑得无影无踪了。

赵县长旋即转身跑下城楼……

桂系抗日名将李本一将军将率领他的“王营”来和县的消息,立即将情绪低落的全县人民的抗战激情点燃了。人们纷纷涌向街头,挥动着青天白日旗,打出了“热烈欢迎李本一将军”等横幅标语。

这天上午九点二十左右,李本一将军果然出现在历阳街头。

他骑着一匹纯白色的高头大马,带领其“王营”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了小市口,夹道欢迎的市民们立即响起掌声和欢呼声。

赵县长从人群中挺身而出,代表全县人民向李本一将军鼓掌作揖,李将军立即跳下战马,与赵县长亲切握手。随后在两人的带领下,人们便潮水般地涌向了离小市口不远的镇西楼。

此时一束金色的阳光穿过浓黑的云层,照亮了整个县城,更将镇西楼映照得高大雄伟,无比壮观。这座古楼侥幸躲过日寇的燃烧一劫,实属天意,它耸立在古城一隅,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顶,尽显出东晋常胜将军谢尚的辉煌霸气。

县商会会长谷沆如早就率领一班商界翘楚在镇西楼下的大门口恭候着。一楼门楣上方高悬着一道红底黄字的横幅,上面是林家公子林散之先生书写的“热烈欢迎李本一将军率军进驻我县!”

十时整,二楼大厅的会场早已高朋满座,座无虚席,连和县中学校长张亮先生也来了,他带领师生代表激情唱起了《松花江上》,全场人立即跟唱起来,那充满悲情充满思念充满爱国情调的歌声,猛然将人们抗日救国壮怀激烈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歌声刚落,赵县长便高声宣布:“欢迎大会正式开始!”

他首先隆重介绍了坐在主席台正中的李本一将军,他说:“出生于广西容县垌村的李将军,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少时家境十分贫穷,替人打工度日,只读过私塾3年。18岁入伍当兵,曾参加统一广西战役、粤桂战争等,可谓身经百战,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师长,在军中素以“死打烂打”而闻名,每遇战斗,他总是冲在最前头。因其勇猛,很受其上司白崇禧的赏识,后入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期就读毕业。”

接着,赵县长便大声邀请李将军讲话,全场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李将军立即站起身向全场人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中等身材,头大额宽,皮肤黧黑,一身戎装,两眼炯炯有神。他首先用较浓的广西口音向在全场宾客致以亲切的问候,然后就简要地介绍起国内国际形势,他见会场鸦雀无声,人人正襟危坐,个个聚精会神,立刻来了精神。他说:“和县,自古以来就是历史深厚名人辈出的地方,也是你们安徽老乡卫立煌将军1912年初参军报国之地,应该引以为荣。目前,这里已经成为抗日的前沿阵地,所以我们每位同胞,都要行动起来,国难当头,各行各业都要做到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同心同德,挽救中华!”他的话立即博得全场一片掌声。

李将军的精彩报告一结束,全场便转为犒劳驻军将士的公宴。县商会会长谷沆如先生首先走上主席台作了热情洋溢的祝酒词,然后宾客便在十分欢愉的气氛中频频举杯,许多县内达官显贵都主动来到将军身边,向他敬酒,气氛十分融洽。

二、李将军临危不惧战日寇,广西兵为国捐躯把名扬

就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际,突然从县城东门方向传来“轰”地一声巨响,赵县长一听便判断出是日寇的炮声,他“腾”地立起身,拔出手枪,第一个冲出一楼大厅。迎面正好撞见慌张赶来的小唐,小唐满头大汗地朝他喊道:“司令,不好了,有一个配备步炮军的日寇中队已由金河口登陆,现已兵临城下!”“啊!”赵县长大吃一惊:“赶快集结队伍,投入战斗!”“是!”……

谁知身经百战的李本一将军竟毫无惧色地继续畅饮,他笑道:“区区小股日寇,何必大惊小怪!”但他毕竟经验丰富,遂转身对其副官道:“这样吧,你赶快派几个弟兄去看看,若果真是大批日寇来犯,我们就要准备战斗!”“是!”副官立即冲向门外。此时从东门传来的枪炮声渐高渐稠,李将军估计到赵县长他们已跟日寇接上了火。

是的,此时的赵县长正率领部分抗日自卫军,占领着已被日寇炮火炸毁一半的朝阳楼,他们居高临下,将愤怒的子弹手射向了匍匐在城外像蝗虫似的日军。机智灵活的小唐甚至将和县战地服务团及县中学的1194团童子军也召集发动起来了,全城军民同仇敌忾。

可是,他们的土枪土炮哪里是装备精良的日寇的对手?许多英勇的战士都陆续倒在了敌人的枪炮下,鲜血染红了朝阳楼,染红了县城东门大街。面对敌我军事力量如此悬殊的场面,赵县长不得不下命令,要求战士们边打边退,撤向城中……

就在赵县长率领的地方武装边打边撤、快退到夫子庙前的大街时,忽见李本一将军率领的部队及时赶到,大家立即精神大振,转过身来继续战斗。眼看敌我双方的距离仅有二十来米了,李将军猛地挥枪呐喊道:“弟兄们!为和县父老乡亲报仇的机会到了,冲啊!——”说完便带头冲向了敌阵,在他的感召下,“王营”战士们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可由于日寇准备太充分了,他们前有炮火开路,后有步兵紧跟,空中还有数架战机盘旋,伺机轰炸,因此很快便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李将军边打边感觉形势不妙,“关公不吃眼前亏”,他果断将大手向后一挥:“弟兄们,撤!”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桂皖两地军民立即调整战略,边打边退,直至退到小市口和篾匠街一带后,他们又顽强地重新组合力量,与紧追而来的日寇死死地纠缠在一起,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巷战和肉搏战。一时间刀光闪闪,枪林弹雨,天昏地暗。那盘旋在空中的日寇战机见无法投弹,只得悻悻然退去……

这场战斗持续了近三个小时,直至傍晚时分。

李本一将军看出一时胜出无望,便带领部队迅速从小西门向大西门、西十里铺和孙元堡方向转移。但转移前,李将军特意安排了一名年轻的机枪手,担负掩护重任,嘱咐他要全力掩护好全营将士,保护好抗日火种。这名年轻军人立即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并高声吼道:“保证完成任务,请将军回乡后一定代我看望一下白发老母!”说完,头也不回地扛起轻机枪,跑向小西门土街的一个高坡,迅速架起枪,向敌人扣动了扫射的扳机……

谁知此时的日寇更像疯狗一般,只要见到中国人,不论是军人还是百姓,都格杀勿论,被其射杀而死伤的军民多达两三百人,若不是遇到那位年轻机枪手英勇阻击,死伤者将更多。

就在日寇用强大的火力攻下土街的高坡后,这位机枪手在打完最后一梭子子弹后,突然抽出背后的大刀跳出了高坡,他一边大声喊道:“打倒日寇,中国万岁!”一边奋力砍向坡下的敌人,日寇哪见过如此勇士?那个挥着红穗大刀的光辉形象,不仅吓得鬼子们纷纷后退,也永远定格在和县人民的心中……

霎时间,小西门和土街一带,便成了日寇屠杀中国军民的野蛮场所,几乎血流成河,即使少数未被枪杀的人,也统统落入了日寇的魔掌,成了受尽屈辱的俘虏。

随着枪炮声的渐渐稀落,忽明忽暗的太阳也渐渐西沉了。

从土街返回县城的大路上,一群日寇正有说有笑地押着一名被俘的桂系军人。

在经过破旧的护国庵门前时,这些狂妄的鬼子兵再也想不到,眼前这位血气方刚的年轻军人,忽然拉响了藏在身边的一枚手榴弹,只听轰然一声,将他自己和身旁的数名日寇同时被炸得血肉横飞。由于这颗手榴弹炸得太突然,炸得许多日寇晕头转向,胆战心惊,他们再也不敢对中国的俘虏掉以轻心了。

这位桂系无名战士,一“炸”成名。他和他的那位机枪手战友一样,用年轻的生命谱写出一曲忠勇之歌,用热血染成一道人生彩虹。其英雄壮举不仅感动了和县人民,也感动了脱险后的李本一将军,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及时上报给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首领,使他们很快被民国政府追记为中国抗日特等功英雄。

三、成本华横眉笑对东洋刀,和县人傲骨铮铮惊日军

几乎与英雄引爆手榴弹同一时间。

在小西门临街处一个带有槽门的木质结构房子前,有一群凶恶的日本鬼子兵,正在逐个清理被俘虏到的中国军民。

在俘虏中,有一位抗日自卫军女战士十分显眼。她中等身材,眉目清秀,肤白娇嫩,因理着一个新式的“耳朵毛”发型,所以更显得干净利索,年轻漂亮。她上穿一件浅色大腰襟夹袄,下穿一条米黄色紧口长裤,腰系一条标有“中国童子军”字样的褐色皮带,脚蹬一双系着带子的深色军鞋。因其鹤立鸡群,而立即吸引了鬼子兵们的眼球。一个身挎东洋刀蓄着仁丹胡的鬼子兵,立即瞪大了那双黑豆似的鼠眼,朝她“幺——西!”了一下后,便不怀好意地奸笑起来。

“东洋刀”身后一个戴着黑礼帽长得像肥猪似的随军翻译,立即心领神会。他仿佛抢头等功似的冲进人群,迅速将成本华拉了出来。由于动作太突然了,成本华被拉出人群后,一个踉跄,险些跌倒。立即气得她满脸通红,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怒视着这个可恶的家伙。

“肥猪”被成本华的怒视吓得一愣,但他立即嬉皮笑脸地对她说:“哇,花姑娘,不要生气哟,你若听我们的话,皇军一定会对你大大奖赏的!”说着他用翘起的大拇指向“东洋刀”歪了歪,昂着头介绍道:“这就是我们的队长,中野先生!”然后就缩着头侧着身站回了东洋刀的身后。

东洋刀便背着双手,睁着那双泛着绿光的鼠眼围着成本华转了一圈,回到原位后,他习惯地摸了摸那一撮黑乎乎的仁丹胡,然后才歪着头小声对肥猪叽里呱啦说了一些。

肥猪听后立即干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这才哼哧哼哧地来到成本华面前,他故意提高八度音对她说:“皇军问你叫什么名字?”

成本华先不慌不忙地用左右手弹了弹身上的灰土,然后才抿了抿嘴说:“我们和县人一贯生不改名死不改姓,我叫成本华!”

“幺——西!”肥猪也学了一下中野队长的腔调,接着问道:“你是哪里人?”

成本华脱口而出:“和县大西门外的高巷人!”

“啊,今年多大啦?”

“24!”

肥猪听后感到很满意,便忽然转移了话题:“你们是什么队伍,胆敢抵抗我们大日本皇军!”

谁知,成本华忽然高声道:“我们是和县人民抗日自卫军!”

肥猪异常兴奋,想不到这个漂亮的女人说话也这么好听、这么干脆。他接着问道:“你们的队伍有多少人?”

“哼!”成本华十分自豪地说:“我们的队伍千千万,杀不完,打不烂!”

“……那你们领头的是谁?”

“不知道!”成本华斩钉截铁地回绝了他,受过训练的她遇到保密的问题也能守住底线。

肥猪吃了一下软钉子后,虽然心里生气,但嘴上还是不敢发飙。他装着很关心的样子,小声问道:“你丈夫是干啥的?”

成本华抿嘴笑了笑说:“他姓周,和我在一个队伍,哼,你们没逮着!”

“他,他……”肥猪嗫嚅了半天,见没啥可问了,正准备往后退,东洋刀在他身后又叽里呱啦说了一通。

于是,肥猪不得不耐着性子跨到成本华的面前。

他假惺惺笑道:“我们队长说了,你若要同意投降,替我们皇军效劳,就免你一死,否则就……”

成本华听后,如同吞下一个绿头苍蝇,立即夸张地作了一个呕吐状,然后冷笑着回答道:“别痴心妄想!”

肥猪听后,气得两眼直翻,双手发抖。他瞪着成本华,成本华更狠狠地瞪着他,像要决斗似的两条牛。此时,东洋刀只好自己站了出来,并将肥猪拉了下来。他突然朝成本华竖起右手的大拇指,并哈哈大笑起来:“幺——西!幺——西!”

成本华虽不知其意,但她十分明白这个东洋刀肯定比肥猪更坏,便习惯性地将双手交叉放在胸前,面带轻蔑的微笑,冷冷地看着他,始终一言不发。在阵阵晚风的吹拂下,她的头发一缕缕地自由飘洒着,虽显得有些凌乱,但丝毫挡不住她那双深邃而充满正义的眼神,显示出一个喝长江水长大的和县抗日女兵特有的几分妩媚。

面对成本华如此镇定的言谈举止和临危不惧的大义神态,她身前身后的一老一少两位和县老乡都深感不安,尤其是站在她左侧的那位衣裳褴褛的大个子青年,完全显示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神情,他们再也想不到高巷村成持和家的三丫头、平时沉默寡言的“三姑娘”,竟然这么不怕鬼子兵!都替她捏了一把汗,生怕她遭遇不测。

而从不同角度反复打量成本华的鬼子兵们,此时也都感到无比震惊,他们再也想不到在和县这个小地方,竟然会遇到一个如此刚烈的中国女兵!所以这些崇尚“武士道”的鬼子兵们,都禁不住在心里钦佩她、敬重她,连那位随军而来的日本战地记者也感到非常惊讶,他立即用相机抓拍了成本华几个镜头。

太阳落尽山后,鬼子兵见成本华劝降不成,不得不将她连同其他参与抵抗的中国人统统临时关押起来。

可是当天晚上,这些丧尽天良的鬼子兵们都忍不住集体强奸了成本华,他们都想满足已经扭曲的邪恶心理,越是心仪的“女神”就越想占有她,其中有两个名字分别叫作“小林勇”和“山下弘一”的鬼子兵,他们不仅参与了这次野兽般的强暴,而且还将成本华的故事写进了他们罪恶斑斑的侵华日记中。

几天后,鬼子兵们终于不敢作困城之斗,便自动引退。但这些凶残的日本鬼子兵在撤退前的一天下午,竟再次集体强奸了成本华,过足了他们的禽兽瘾,并把其他俘虏到的中国人全部刺杀和枪杀掉。

而最令人发指的是,在枪杀和刺杀中国军民时,鬼子兵们竟然故意将成本华捆绑着带到东门的朝阳楼下,逼迫她观看杀人表演。

此时,如血的夕阳将巍峨的朝阳楼映照得更加血腥,斑驳的城墙上倒影着一群鬼子兵张牙魔爪狰狞的黑影,使这个神圣不可侵犯的皖江边古城下,立即变成了阴森恐怖的人间地狱,因为鬼子兵要在这里歇斯底里地展示一部震惊中外的暴行——

杀、杀、杀,朝阳楼下,遍地都躺着血淋淋的尸体……

一道残阳就像舞台上的一束灯光,正不偏不倚地照着刚杀完几十名中国军民后的鬼子兵们,他们显然感到有些累了,于是便找来几条长板凳,想靠坐在城墙根休息一下,并想看看他们心中的“女神”成本华到底有何反应。他们原以为成本华在看完杀人后,会被吓到思想奔溃而向他们委曲求全地投降了。但这些万恶不赦的强盗们完全失算了,因为眼前的这位受过百般凌辱的成本华,非但不为他们的邪恶和血腥所惧,反而更见刚毅和英勇,她视死如归,继续冷冷地看着鬼子们的兽行,将中华儿女强烈的蔑视,全部大写在她的那张愤怒的脸上和那微翘的嘴角上。

不知是哪个鬼子兵忽发善心,特意解开了捆绑在成本华身上的绳索,让随军的日本记者给她拍下了人生最后一照。成本华非常明白自己的生命将到尽头,可她丝毫没流露出悲伤的样子,而是大方地轻轻活动一下被绑得发麻的双臂,慢慢地理一理被江风吹乱了的头发,然后重新将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轻蔑地微笑着面对相机。

拍完照后,这些鬼子兵们便无望地发疯般地,将刺刀深深地插进了这位令他们胆战心惊,也令他们敬佩不已的中国最美抗日女兵的身体里,鲜血立即喷涌而出……此时的朝阳楼在悲鸣,历阳城在呜咽,皖江在怒吼……

1945年8月15日,万恶的日本侵略者终于战败投降后,极少数返回日本后的鬼子兵,还念念不忘这位中国最美的抗日女兵,那个名叫山下弘一老鬼子兵还特意找到了那名随军记者,向他索要了几张成本华的照片。他担心时间久了,会忘记这位女英雄的名字,所以就在照片下注明:“在中国战场上俘获的中国军队女战士成本华,24岁,对于我军的刑讯,她始终面露微笑毫无惧色,终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国家。”他后来对专程来日采访的中国记者多次下跪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哟!我们杀死了成本华,但我们敬佩她。想起成本华的那个样子,我们就感到非常绝望,她那轻蔑的微笑,使我们不寒而栗,让我们看到侵华战争必败的结局。”

是的,多行不义必自毙。当年的历阳阻击战,还感动了中共和县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禹子鬯先生,他用写实的手法如诗如画地撰写了一篇《血的五一》,分别刊登在当时的《和县简报》及《皖东日报》上,及时将抗日英雄们血染的风采传遍了江淮大地,他们的英勇事迹感动了安徽,感动了全中国。

七十七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深受感动。因为这些抗日先烈们无私无畏的担当精神和襟怀至诚的爱国情愫,将永远激励着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我们,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血染的父爱

1200字以上 高三 记叙文

八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刘本根问女儿:“翠儿,隔壁的柳儿、春宝都来了录取通知,你的怎么还没到啊,是不是没有录取?”

翠儿刚张开嘴准备回爹一句,坐在一旁的弟弟马上抢过话:“爹,姐姐的通知书早就来了,被武汉大学录取。”

翠儿端着饭碗瞪了弟弟一眼,嗔怪道:“就你话多,你不说黄鼠狼不会把你嘴巴叼走。”

刘本根凝视了女儿好半天,最后笑着说:“还是我的女儿有出息。翠儿,通知书来了,怎么也不告诉爹一声?爹好想办法筹钱啊!”

“爹,我不去上大学了,把钱留给弟弟吧,他明年就要高考了。”翠儿看着爹说。

刘本根看着懂事的女儿,生气地回道:“傻孩子,有书不读,准备当一辈子农民?你看隔壁春宝她哥,大学毕业后就当了官,多风光!”

“可是我们家太穷啊,”翠儿十分体贴地瞅着爹。“娘刚过世,你身体又不好,还欠别人一屁股债,我想留在家里帮你。”

刘本根放下碗筷,用布满老茧的手抹了一把嘴,重重地叹息了一声:“翠儿,读书是第一大事,没有钱,爹就是拼了老命也会想办法的,不然我就对不起你那死去的娘啊。”

翠儿把碗搁在大腿上,看着刘本根说:“爹,我不忍心把你一个人丢在家里,你就让我留下吧,在家也好有个照应。”

刘本根重重地叹息了一声,起身走了出去。

夜深人静时,刘本根从外面回到家里,见两个孩子都已入睡,便一个人坐在堂屋里“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刚才他是出去借钱了,转了一个晚上,才从亲戚哪儿借了二百来块钱。听隔壁春宝她娘说,春宝她哥读书那会儿,一年学费就要一万多,这么多钱上哪儿去弄啊,家里除了两头大肥猪,二十几只鸡和一块柑橘园,其他什么也没有。这些年老伴一直生病,还借了别人不少钱,难道真的要让女儿当一辈子农民吗?

刘本根抽完一袋烟又点燃一支抽着,把所有的亲戚像排队似的排到他的脑海里。突然,他想起了在县城工作的堂弟刘本善,听说去年就当了县法院的院长,两口子都有工作,借点钱应该不成问题。再说,堂弟的父亲前年过世,从头到尾都是他一手操办,前后忙碌了半个多月。如今他还清楚地记得,堂弟回单位的那天上午,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大哥,这次辛苦你了,以后要是有什么困难,托人捎个信,我一定帮忙。”对,堂弟就是这么说的,找他没错,看来女儿读书有望了。刘本根立时兴奋起来,一拍大腿,有了主见。

家里的农活忙完之后,刘本根决定去一趟县城。

那天早上,天气十分晴朗。刘本根吃罢早饭,对正在喂猪的女儿说:“翠儿,你在家照看好弟弟,我去一趟城里。要是顺畅的话,明天就回来。”

“爹,你去城里是找叔叔借钱吧,天这么热,你要小心中暑。”翠儿关切地对爹说。

刘本根摸了摸女儿的满头秀发,笑了笑,然后便把捆绑好的两只母鸡和自家产的一些瓜菜装进一个蛇皮袋内,拿起挂在壁上的一顶斗笠,与女儿打了声招呼就出了门。

日头已经升上屋头的树梢。刘本根见日光有些灼人,又没有一丝风,便戴上斗笠,沿着门前那条崎岖的山路,一步一步朝山外走去。

来到乡政府路口的停车场,刘本根正好赶上一辆开往县城的中巴。一个小时之后,汽车到了县城。

这是刘本根第二次进城,第一次是送堂弟刘本善的父亲来县城医院看病,当时是来去匆匆,只看到县城的大概轮廓。这次他发现,县城的变化很大,一栋栋新建的高楼鳞次栉比,就连马路也比先前宽多了。刘本根戴上斗笠,一边东张西望,一边顶着火辣辣地日头,兴高采烈地拎着蛇皮袋朝县法院走去。

事有凑巧,刘本根刚走到传达室门口,正好看见堂弟媳妇拿着报纸从传达室里走出,他急忙走上前,“嘿嘿”地冲着堂弟媳妇笑了笑,按照儿子的称呼叫了一声:“他婶!”

堂弟媳妇抬头一看,见是刘本根,不冷不热地回道:“噢,是大哥啊,本善出差去了,还没有回来,你有什么事吗?”

听说堂弟出差未回,刘本根心里凉了一大截。他知道今天是白跑了,堂弟不在家,要想从弟媳手上借钱,只怕要泡汤了。

见刘本根痴呆地站着,堂弟媳妇瞥了一眼刘本根手中的蛇皮袋,佯装笑道:“大哥,外面太热,有什么事到家里去说吧!”

来到堂弟的家里,刘本根从蛇皮袋里将两只乡下喂养的土鸡和一些瓜菜拿了出来。堂弟媳妇一见,说了几句客套话,接着问他有什么事。于是,刘本根便把女儿考上大学没有钱读书的事说了出来。最后,他向堂弟媳妇恳求道:“他婶,我是没有办法了,看在我和本善同宗的份上,帮帮我吧!”

“这个嘛,”堂弟媳妇面有难色地回道。“你可能还不知道,我和本善都靠几个工资钱吃饭,又没有什么额外收入。再说,你侄女又在读研,每年的花费都在五六万元以上,家里也没有什么存钱。不过,”堂弟媳妇下意识地瞥了刘本根一眼,“你既然找上门来了,我就看在本善的面子上,送五百元给你,这钱也不用你还了。”说着,打开手中的小坤包,抽出五张百元大钞递到刘本根手里。

刘本根心里感到一阵心酸:毕竟不是亲弟媳妇啊,五百元钱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他将堂弟媳妇送给他的五百元钱藏好,眼里裹着泪,脸上却装着笑容,双手作揖地连声感谢。

时间尚早,堂弟媳妇要留他在家里吃饭,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还要去找在县城打工的几个乡下朋友借钱。

离开堂弟的家,刘本根沿着一条小巷来到城东大市场。他老伴在世时曾说起过,他的小姨子冬妹在这里做服装生意,也许从小姨子那儿可以多借一点钱。

正当他准备朝大市场里面走去时,竟以外地碰到他小学时的同学张家茂。几年没见面,张家茂却一下子认出了他。

“老同学,今天是什么风把你吹到县城来了?”张家茂高兴地走上前,紧紧地抓住了刘本根的手,然后递给他一支烟。

刘本根抽着烟,用十分低沉的话语说:“家茂啊,不瞒你说,我家翠儿考上了武汉大学,可是……我现在拿不出钱让她去读啊,我正发愁呢!”

张家茂一听,安慰他道:“这有什么发愁的,翠儿考上大学应该高兴呀,没有钱可以想办法嘛,可不要误了孩子啊!”

“我也是这么想的,”刘本根说着,重重地叹息了一声。“可是那么多学费,我到哪里去弄啊!”

“这样吧,”张家茂想了想说。“这些年我做生意也赚了一点钱,看在小时候你曾救过我命的份上,我给你借五千元,另外送给侄女妹子五百元做学费,你看行吗?”

没想到张家茂竟这样出手大方,刘本根几乎要跪下谢恩了。“家茂,让我怎么谢你好呢?”刘本根的泪水出来了。

“说什么谢嘛,”张家茂又一次抓住刘本根的手说。“你还记得吗?小时侯我们到一起洗澡,我差点被水淹死,如果不是你老兄相救,我这条命早就完蛋了,要谢还得谢你老兄呢!”

刘本根傻傻地笑着回道:“这事我早就忘记了,你还记得那么清楚。”

刘本根说完,张家茂把他带进大市场旁的一家餐馆里,从随身挎着的提包里取出5500元钱。“老同学啊,”张家茂把钱递到刘本根的手中后提醒道:“城里小偷比较多,这钱你可要放好啊!”

“你放心吧家茂,我就是豁上命,也要把钱保管好!”刘本根说着,从内衣口袋里取出一个黑色布包,然后把钱装了进去。

刘本根把钱收藏好后对张家茂说:“家茂,等我家里的柑橘明年挂果后,就可以还你钱了。”

“不要那么性急,”张家茂笑着说。“侄女妹子读书要钱用,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好了。”说着,唤过餐馆老板,叫了几叠菜,请刘本根喝了几盅酒。

与张家茂分手后,刘本根借着酒兴来到大市场里面的营业摊点,他左找右寻,也没有发现小姨子的服装摊位。于是,他问旁边的一位大姐,有没有一个叫李冬妹的中年妇女在这里做服装生意。那位大姐听后,摇了摇头。他又接着继续找,还是没有小姨子的影子。

这时已近中午,刘本根戴着草帽,顶着火辣辣的烈日,从大市场走出,来到马路边的一个拐弯处。他站在一棵葳蕤的梧桐树下,不知道此刻应该去哪儿。他在心里想,一定要找到小姨子,如果还能多借一点钱的话,那么翠儿一年读书的费用就不用愁了,到了明年,他栽种的五十亩柑橘挂了果,用钱就不成问题了。

刘本根这样痴想呆想着,突然,他看见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跑着穿过马路,眼看一辆黑色小轿车正朝小男孩撞去,他一个箭步冲上,刚刚把小男孩用力推开,自己却被小轿车碰倒在地。霎时间,所有的车辆和人流都凝固了,人们纷纷拥向他的身边。被救的小男孩看着倒在一摊血中的他,吓得不停地大声呼唤:“爷爷,爷爷,你怎么啦?”

这时,从黑色小轿车里走下来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他拨开围观的人群,疾步走至刘本根身边,低头一看,倏地大叫一声:“大哥,你怎么啦?”

躺在地上的刘本根痛苦地睁开眼,看到堂弟蹲在自己身边,有气无力地说:“本善,我、我的脚!”

刘本善一听,马上唤过司机,在众人的帮扶下,将刘本根抬上小轿车,一路飞快地朝医院驶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散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