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强弱之别
夏去秋来,秋风中夹杂着几片枯黄的落叶。经过了一个暑假,在座的诸位已经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了。论年龄,我们都还只是十四五岁的青少年,都时常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但是,现今的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中考。
有人说,中考高考,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狭路相逢,弱肉强食,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话听起来有些封建的传统观念在里面,但实际上,我们的中考也确实是如此。每当高年级的学哥学姐们从考场里出来,从他们的表情中就可以看出他们内心的忐忑。当得到成绩的那一天,考得理想的欣喜若狂,互相交谈着自己考了多少分、被哪所知名学校录取之类的事情;而考得差的则垂头丧气,肯定少不了老爸老妈和家人的数落,最后落得个怨天尤人。岂不哀哉!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地球村”早已形成。所以,当今21世纪最缺少的,不是水资源,不是矿产,不是石油,也不是金钱,而是拥有高知识、学识渊博、善于管理的新型人才。换言之,在现在,我们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会成为社会中那些强大的敌人的垫脚石,别人越来越高,而我们则越来越低。
古人云:“乱世出英雄。”的确,中考就是属于我们的乱世。在这乱世之中,既有千锤百炼、傲立于世的英雄,亦有强聒不舍、总是找客观理由的平庸之人。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那些勇敢者才能取得成功、站在生命的顶峰。而平庸之人只会碌碌无为地打发时光,感慨这一切都是天意。最后在孤独和寂寞中进入棺材。“天若亡我。”这似乎成了所有失败者给自己找的一个不是很光彩的借口。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你说我们现在从智力方面都相差不远,至少比老爸老妈强得多吧!但为什么我们的学习成绩却大相径庭?有的同学优异的了不得、不得了,而我们这些人无论怎样努力,这分数为什么就老不见涨呢?”这句话问到点子上了。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距?为什么在先天都差不多的我们就会在成绩上体现出这么多的差异?难道我们生下来就真的要分三六九等?
谈到这里,我不得不说到一个人。他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做了俘虏,直到四十多岁才被放回。身为一国之君的他不甘心被人践踏、受人欺凌。他养精蓄锐、厚积薄发。“十年教训,十年生息。”终于在年过花甲之时率领强兵复兴国家,一雪当年之耻,使自己的国家成为了春秋之霸主——可能有的同学已经猜到了他是谁。没错,他就是——越王勾践。
当年会稽之耻,被迫降于吴王夫差。在姑苏城内,身为一国之君的他受尽了凌辱,被当作奴隶看待。给夫差的父亲吴王阖闾守陵墓,为夫差喂马,亲自尝夫差的粪便,在姑苏城内遭到那些吴国贵族的可憎的白眼和轻蔑的言语……回到都城会稽的越王勾践无地自容。是啊!越国在他的手中倾覆、衰败。他无颜面对江南的父老乡亲们,无颜面对自己的妻儿。勾践心中燃烧着对夫差的愤怒之火。他意识到,唯有自己的国家强大了才是治国之本。于是,这位国君身体力行,把自己当作一位平民一样对待。身上的锦华缎袍放在了宫中,取而代之的是粗布衣服。他没有在金碧辉煌的皇宫中就寝,而是在一间简单、四处透风的茅草屋中生活,只睡在薪草上,用寒冷的长矛和长戟做枕头。吃的是粗茶淡饭,而且每天吃饭之前都要品尝一下苦胆的味道,还流着眼泪一遍一遍地问自己:“勾践,你忘了当年会稽的耻辱吗……”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昔日弱小的越王勾践率领着千军万马讨伐吴国。兵临城下,吴王夫差被迫用一把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二十年的心酸、二十年的血泪、二十年的辛苦、二十年的努力,一个大国悄然崛起。而勾践,这个曾经卧薪尝胆的君王,也成了中华民族不泄奋斗、勇于进取的象征,终成一代大帝、一代天骄!
同学们,原来啊,强与弱,差别竟然就只有那么小!
有的同学抱怨自己的努力没有换来甘甜的果实。事实上,只要你付出了努力,最后结出的果实不论是甘甜,抑或是苦涩,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在努力的过程中的快乐和满足。但如果没有辛勤的耕耘这棵生命之树,那么它结出的果实,就一定是苦涩的,甚至还可能结不出果实。所以,当我们下定决心去努力的时候,我们已经就成为了一个强者。
同学们,胜负就在片刻之间。强弱之别,往往就在很小的决定之间有了定论。同学们,今天我们还在这所共同的母校中一起学习,也许明天,我们就是兵戎相见的对手。拿出我们青年人的朝气,让别人看看,我们2012级绝非等闲之辈,我们90后,也有自己的血性和阳刚,以及永不退缩的奋斗!
同学们,来年的6月,中考战场上相见!Keep moving!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四川省宜宾市第八中学初三:王凯文
论当今浮躁的心灵
人一生所要面对的苦难的可能有太多,有自然灾害、人祸、疾病的折磨,一不小心一个活生生的生命,顷刻就可能化为乌有。前几天,日本的9级大地震,几千个生命突然消失。如果发生在中国,那将是历史性的灾难,在面对自然灾害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虽然,在很多时候人类本身似乎在不断征服自然,不断的向自然索取,可是自然却随时准备向人类反扑,一个小小的疾病就可以弄的人半死不活的。可悲的是,人类本身并没有意思到这一点,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当今自傲的人类没有最基本的信仰,他们肆无忌惮,无所畏惧。所以当今人类时时都要接受自然的考验,流感、洪涝灾害及各种疑难杂症。
任何一个小小的疾病,如果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尚失生命。可是给人类本身最大的威胁并不是自然灾害,而是人类本身所拥有的智慧。人类智慧既是人类的骄傲,当然也是人类一切痛苦和灾难的根源。上帝赐给人智慧,大多数人却把它来成就自己的罪恶。彼此尔虞我诈,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在大多数城市都是层出不穷。当然,很多人是为了生存,人的能力不一样,决定着他的生存方式也不一样。人的动物的本性,决定着每一个人都有征服本能。都想征服对方,可人有时候又是最为卑贱的,因为在所有动物界里,也只有人能够有被征服的本性,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狼也都是平等群居,共同抗敌。在政治上,似乎文明的人类好像倡导所谓的人人平等,其实,在社会分工上却从未出现过真正的平等。当然,这也是上帝的杰作,这也许所谓不平等才导致社会不断的进步。可这种所谓的进步,是在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基础之上,是牺牲人性的代价。每个人都在不断往上爬,渴望自己不要被压迫,甚至去征服别人,从而满足自己动物本能的欲望。所以每个人都在付出,都在不断的奋斗,活的更精彩,获得别人的掌声。这也是人之所以称为人,人与动物最大不同的社会本性。因为只有人被征服,狗也只会向人摇尾巴,狗与狗之间也只有三种情况,要么彼此之间相互撕咬,要么彼此和睦,要么就不在一起。
所以,现在听大多数人说,现在人都活得累,因为社会给人提供的可以拥有的东西太多,人与人之间交往范围也越来越宽,接触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像七八十年代,大多数人都只是被束缚一亩三分地,人与人之间交际也窄,那时人也淳朴简单、快乐。现在人被大多数外在物质给欺骗了,在佛教认为这一切过眼烟云,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当然,这已经从人类开始所谓文明以来就一直延续的,因为绝大数人还是凡人,能领悟人生最高境界总是极为少数,哪怕是领悟到了,也是做不到的。所以,才会有五百年是否有圣人出焉。大多数人被痛苦折磨着,却无从知晓,在面对苦难面前,只有盲目的求神拜佛,却不知从何去解决。只有真正有缘之人,能够接触佛教,并且可以去领悟它,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才可以去坦然面对生老病死。
人的一生最大的诱惑莫过于金钱、权利、美女。,钱少,花了会完,所以要不断的工作,钱多了,花不完,到临死的时候,又心疼,恨自己没花完,又带不走;权利在大,也还有比自己更大的,哪怕是最高位的,也有下位的一天,下来了,人走茶凉,又是悲剧;年轻时候有欲望,可又人生起点,必须得奋斗,否则,同样会给自己带来遗憾,咳,悲剧啊!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人类所有的痛苦的根源,都源自于人类动物本性。其实,并不是拥有多少物质。拥有物质感觉幸福,也是由于彼此攀比上,通过物质攀比感觉拥有物质很幸福,还是人的动物本性在作怪。狗吃屎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比啃骨头的卑贱,但是,人会有失落感,所以人必须不断奋斗,不光要比物质,比身份,比地位。那怕是自己天天流眼泪,洒汗水,也值得。大都数人活着不是为自己看的,而是获给身边的人看的,把自己当成一个花瓶。但这也自愿的,也正因为这样,社会才不断进步。但都是牺牲自己真正的快乐,那份纯真,那份佛性、天性,所以小孩的皮肤是最光滑的,其实皱纹并不是时间带来的,而是社会的业力造成的神气大乱,气血不流通。快乐是自己决定的,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快乐,因为身边都有人,都是万物之灵,一山不容二虎,何况身边每天都必须接触很多的人。所以,真正快乐最高境界是孤独者。
本人论为,只有坚持佛教的禅宗,认真体会生命的真谛,才能感受真正的快乐,一切烦恼都不能入内,达到真正的清净,也就是道教天人合一,物物而不物于物。这个世界真的需要宗教,来拯救当今浮躁的心灵,让人的脚步能够停下来倾听感受生命的乐趣,也许这样,世界会发展的慢一点,但是人会快乐一点,不知道人是为了发展,还是发展为了人本身。当然,人不是纯粹的动物,适当的奋斗是需要的,希望让智慧成为一种工具,而不是手段,这个社会也许会安宁一些,太平一些,可大多数人是讨厌安宁的,总要制造一些乱子出来。佛教可以拯救这个世界,是一副良药,可是要真正要真正和喝下去,又有点苦,良药苦口,因为在你真正喝下去的时候,有很多流言蜚语,很多卑微之人的不屑,他们的愚蠢他们自己是不会理解的。
让佛教换取一个平静的心态,一份祥和,一份宁静,一个和谐的社会。
相关推荐
-
我的时间别论天边的落日带着我的虚幻像投进了山的轮廓里,将我无情的扔弃在那匍伏的山峦上,在不同的阻隔间,我将回忆定格在此,凝固在时间的空虚中。时间阻隔于不同的数字,我玩弄着这些数字,感到了莫名的空虚,时间与空间组成一条线,无数的点在上面行走,我在正下方,寻找我的点,可却在仰头瞬间,才发现泪早已滑落。时间啊时间,究竟是我玩弄着你,你玩弄着我,我在你这里丢了我自己,再也剪不断那丝丝缕缕的愁绪。伟大的诗人啊请你撒出光和热,将我从废墟中解救出来,而我也将改变我的时间。生命和人生。时间,知道吗?我用笔写着这篇文章,让笔在着搞上来来回回行走,感觉着时间的存在。我摸索着我的思想,希望它顷刻间迸出火花!250字 初三 议论文
-
别之语再次光临我的窗前我轻轻拉下窗帘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天不经意间望到那抹绿色出现在我的桌前那茂密的枝叶漫到我的手边翠玉般的叶片抛撒着绿色的信念思绪纷飞让那丝丝凉意融于心间风儿从帘下吹来一缕缕清香已遍那小小的白花早已缀满了枝头等待这丝风的到来花儿微微颤着似乎要说些什么然而我不懂她的花语只能让忧伤将她沉浸倘若有一天风儿斩断相牵的线让这些绿色的精灵四散飞向远方她们是否还会留恋200字 初三 书信
-
论毒之害“一朝吸毒,十年戒毒,一生想毒”,这句话是对瘾君子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剖析一下“毒”这只魔鬼。所谓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严重依赖性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有些毒品只需要吸食或注射一次便会成瘾,如海洛因,可见其可怕之处。毒品会导致我们体内的重要系统及器官严重受损,这就导致了人体免疫力的急速下降,一些病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这就是许多瘾君子最后死于疾病的缘由。同时,共同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亦致使毒品成为危害人类极大的困难之一。有数据表明,在世界吸毒人群中,未成年人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他们大多是由于沾染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好奇、误食及他人挑唆等情况下,涉足了这个可怕的陷阱并深陷其中。从此,踏上了这片吞食了无数人的沼泽地。他们开始想方设法地获取钱财来满足那些无法控制的毒瘾,并从此踏上违法的不归之路。某市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小华迷上了打游戏,并在游戏机房结识了一群“哥们”。一次,他们掏出了一种白色粉末,围坐在一起吸食,一副“飘飘欲仙”的样子,一下子就勾起了小华的好奇心。在“哥们”的怂恿下,小华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后果可想而知。有多少人被这只可怕的魔鬼扯着,苦苦挣扎?有多少人深陷这无底深渊,自甘堕落?有多少人在这只猛虎的利爪下成了碎片?一个个生命在毒品的摧残下粉身碎骨;一个个家庭在毒品的重压下支离破碎;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令人生畏。然而,在如此条件下,仍有一批批无知之徒踏上这条不归路,还是有一群群亡命之徒铤而走险。如此,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太少,太少!但我们必须坚定地举起手,对毒品说“不”!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辨别是非,谨慎交友,远离这些不良的行为。同时,当发现身边的人不慎落入毒网是时,烦请各位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伸出我们的一只手,拨开一片云,让光明照亮他们的心,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只有“以案为鉴,以人为镜”,才能常鸣心钟!最后,再说两句:不要尝试,不要尝试!一尝便一生尽毁,到时便一生追悔!800字 初三
-
论中华之崛起有学生呼吁说:“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大多数家长听了很欣慰,而且对中华之崛起也持赞同态度。然而,在这所谓的赞同背后,又有多少家长在做着那些不赞同的事?具有思维性的孩子喜爱创新,而他的父母,不仅不支持,还一次又一次地责骂孩子打破了祖上的规矩。大胆的孩子反驳几句,他们却又称之为“不受教”。甚至还响当当的说:“这年头连父母都教不了你,将来你还怎么得了?”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们有了懦性,他们习惯了“受教”,习惯了循规蹈矩,却再没一次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于是乎,全都泯然众人矣。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每天发奋读书,不禁感慨:“中华之崛起再也不是梦!”殊不知,正是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毁灭了中华的崛起!人们都说中国梦,我的梦。是啊,那是自己的梦,是自己的梦!浅陋无知的家长不仅自己不去追求梦想,不去实现中华的崛起,将实现中华崛起的重任推到下一代身上,却还要指手画脚!新一代的人才,新一代的栋梁,新一代祖国的接班人,就是这样,这样一点点被他们那无知的家长磨成墨守成规的方形!他们再也不会有自己的主见,不会再有自己的形状,他们没有了自己的个性,只是任由家长们摆布,顶着“新一代祖国接班人”的幌子,做一个可笑的傀儡罢了!家长们,醒悟吧!大胆放开你们孩子的手,让他们自由飞翔!孩子们,觉醒吧!勇敢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去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天空!500字 初三 抒情散文
-
得失之别什么是拥有?就是得到何谓失去?就是没有得到说起来,两者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其实呢?不是吧!?有一个圆,一个残缺的圆,一个被劈了一小片的圆,想要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到处寻找自己的碎片。由于它是不完整的,滚动的非常慢,从而领略了沿途美丽的鲜花,它和虫子们聊天,充分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它找到许多不同的碎片,但都不是原来的哪一块,于是它坚持着寻找——直到有一天,它实现了自己的心愿。然而,作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圆,它滚动的太快了,错过了花开的时节,忽略了虫子。故事到这儿未必戛然而止。当圆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它毅然舍弃了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碎片。读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感慨:“正是失去,才令我们完整。”有好几次,当我告诉别人,我在某件事上做错了时,我多么的恐慌,害怕,我害怕他们不再喜欢我,不再理我,不再爱戴我。但我非常惊奇地发现,他们因为我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更乐意与我交往。妈妈常说:“一个完美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可怜的人,他永远没法体会有所追求、有所希冀的感受,他永远没法体会别人带给他一直梦寐以求东西的喜悦。”刘德华有句话很经典:“我永远只做第二!”和妈妈的话如出一辙啊你我都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成为一个不合格的人。“一失足成千古恨”也就说不通啦生命似一场球赛,贝克汉姆也有丢分的时候,中国队不也可以打进世界杯!?——最优秀的球员也有丢分的时候,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刻其实,这没有什么!我们唯一的目标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足矣!足矣言而总之,过程远比结果重要总而言之,如果你能勇敢去爱,去原谅,为别人的幸福慷慨的表达自己的爱,那么,你就能得到别的生命不曾获得的圆满!600字 初三 记叙文
-
论论雪:雪,片片光洁从九天飘落,落成银白的空灵,轻轻入风,翻飞如鸟。漫空飘飞的翅膀,把季节赶得气喘吁吁。雪落的声音,在想象深处,一种无从表达的存在,真实地近乎虚无。思想中的喧嚣,必须用心倾听。无数飘逸的魂魄,从缥缈的云端归来,莅临的旋响那么轻,抵达的地方是一片寂静的心境。岁月的嗓音,圣洁的呼唤,被雪的轻响召唤。论心情:真的有时候会痛恨自己,为了那么一点点小时就大吵大闹,嘻嘻哈哈。这简直就是无聊透顶!!!呵呵,是的,我错了,人是有情感的,不是嘛?就是因为这情感,才塑造了人的一生,爱和恨,都是美丽的,他们伴随着出生到离去。论错过:错过的,就不会重来。我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渐渐懂得珍惜。可是,换个方法说,珍惜,又有何用?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总会走罢了。论回忆:有时候,总是痴痴的坐在窗台边傻笑,想些过去的事情。呵呵,过去的不会再回来。现在,总有一天会也变成过去。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会再次坐在这儿回忆“现在”。太多的不舍,不舍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还有,每一个人。论离去:打心眼里恐惧失去。时间总是那么匆匆的流逝,生命中的每一个过客也是重复着一个一个的来了又走。明知道总有一天会分开,还是那么地舍不得,是啊!这只是早和晚的问题,已经肯定了的,就改变不了。可是究竟为什么一切总是来了又走呢?论青春: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600字 初二 演讲稿
-
《雨巷》之三恋别《雨巷》之三 恋别什么也不带走,什么也没留下。没有什么承诺,只有一寸真心。付出越多,剩下越少,最后体无完肤。到真处,猛然惊醒,一场心伤,一场泪。只成梦笑着说,你的美;泣着对,你的别……明知无结果,仍象飞蛾扑火。是傻?是情到深处?三年沉默,三年情素。已出口,你的心,已给他人。叫我,怎么追…怀念儿时听的凤求凰,泣泪不已。原:凤死凰伤。别了,我的恋……250字 高一 演讲稿
-
杂论多年以来,我一直想做一个离经叛道的人,可是始终没有成功,逐渐演变成了用脑袋来存储那些与现实背离的想法而不付诸与行动,成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仅源于生活的枷锁,更源于内心的懦弱,虽然我一直想要变的勇敢。我不喜欢喧闹,更不喜欢故做姿态的多愁善感,对于“初中生必读”上长长的一排名着更是不屑一顾,可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是不得不去“精心浏览”所谓的“精粹内容”。而写作,是一种表达思索的方式,可是在考场上需要的是绞尽脑汁东编西凑赞扬美好社会,欣赏人之美德。生活中没有了“赌书消的泼茶香”的意境,退化到看见“大漠孤烟直”不是品味其佳,而是在紧张思考下一句是什么。生活,呵!关于写作,我一直抵触考场作文和竞选演讲的稿子。个人能力不够当然列在原因之内。前者是折磨,后者是折磨的最高境界。写竞选演讲稿子,就像是把一个市井小民夸成仙女下凡,用一个高倍放大镜看一只蚂蚁搬家。“优秀”、“能力强”、“热心善良”一系列的.美好措辞全部囊括,后面还附带一大段的获奖名称。这比王婆卖瓜还技高一筹。当然这一定不是言语偏激,因为鄙人的字尚且可以入目,曾经“热心善良”地帮助一位“优秀”的同学抄写稿子,里面出现了诸如“饭前便后洗手”、“爱卫生”等等此类的字眼。我不禁哑然失笑:评委会不会看得血压升高?难道说个人爱卫生也是竞选筹码吗?那洁癖者是不是更加鹤立鸡群了呢?我“有幸”也有往自己头上戴高帽的经历,过程就是一个劲儿地夸自己,夸得天上地下无所不能,感觉一辈子的虚荣心都满足光了,因为都变“完人”了哪里还有缺陷哪!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真的只想寻找光明。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700字 初一 演讲稿
-
论矛盾矛盾,即为对同一思维对象的两种相反的观点的统一。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如此现象,甚至自身也陷入其中,陷入思维的激烈斗争中。即使是思维逻辑能力很强的人,也难免偶尔会陷入自己所构造的矛盾之中,因此,对于常人来说,生活处处有矛盾。出现矛盾的时候,不应该花费过多时间在上面,因为,如若如此,很多时候会错过很多重要的东西,甚至有时还会伤及人之内心最纯真的本质。人之所以会有很多矛盾,是因为世事无常,总会牵扯到多方面的关系和利益,如何权衡好各方的平稳安定,便是症结所在。但大多数的时间,并不能兼顾到所有人的利益,因此就有了“少数服从多数”,“站在大多数人的利益上”等等说法,可以说,这就是最实用的普世价值观,在很多问题的解决上,这一原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减少甚至消灭了大部分摩擦和不满。然而,也仅仅只是别无选择下的最好选择。一旦矛盾和道德相关联,这变成了无解之命题。心理学上有这么一道经典的题目:你驾驶着一辆失控的列车,铁路前方的铁轨上躺着五个人,但幸好这是你发现右边有一条匝道,但是匝道上面也有一个人,现在已经来不及让他离开了,那么问题来了,身为驾驶员的你,会选择往前直走,还是往右拐呢?你看,生活中许多事物并不是模棱两可的,并不是非一不二,并不是所有设问都会有解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遇到的矛盾,更多的是与心灵有关的艰难抉择。选其一,或许能够将自己轻松的置之事外,但是,你会受到自己内心的谴责,良心上的不安能同样将你淹没窒息;选其二,或许对得起自己,但是也许会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得不偿失。因此,此时出现激烈的思想斗争也不足为奇了。矛盾固然,但我更宁愿,先从心出发,在不能决定的时候,我会先听从最开始的想法,有的时候,想的越多,失去的,可能也会越多。不如勇敢,以求心安。650字 高三 演讲稿
-
论“断章取义”论“断章取义”“知识就是力量!”每当人们听到这句话,一股热情便油然而生,恨不得立刻找副眼镜捧本书大声念ABCDEFG,教师铿锵有力地喊出这句话,学校大门上的标语也格外醒目,可谁人知晓,这教亿万人崇拜了一个世纪的经典名言只是断章取义罢了。“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培根师傅拿着鸡肉在冰天雪地里哆哆嗦嗦地说出了这句话。这句话的本意是劝说人们提高自身能力,把所知所学用到实处,不知是哪位“先哲”读培根著作发现此句,便大呼小叫并将其发扬光大,愣是把实验起来连命都不要的培根变成了图书管理员,着实可笑。“娘,我在学校被别人欺负了,呜,替我出出气……”某小孩带着鼻涕眼泪跑进了家门,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儿啊,孔夫子说过,我们要以德抱怨,来,我给你颗糖,你明天给打你的那个人。”以德抱怨,这句如流水般温柔,如长诗般高雅的话语经常回荡在我们的耳畔。但殊不知当弟子问孔老先生:“以德抱怨,何如?”时,孔老夫子拍案而起:“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抱德!”本是刚烈如火的热血男儿,在后人口中也被驯化成了一个受气包。本来这也没什么,孔老先生也宽宏大度,没站出来说什么,可这断章取义竟祸害千年,使本来血气方刚的中华民族一再退让,悲矣!断章取义实乃可恨之物,若今日不止,必铸大错!可能会有某些仁兄站出来,高声驳道:“时代在变,前人之话已显冗杂,不如取其片义,即好教育子女,又便于记忆,何乐而不为?”或曰:“此皆前人之误,又流传已广,不如随波逐流,也图个安生。”谬矣!大家看看当今学子,哪个不是把爱迪生的“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挂在嘴边?但谁人有知他还说了1%的灵感远比99%汗水更重要?所以有人都尽了100%的努力,忘掉了1%的灵感,最终也落个一事无成,临终前还对孙子说:“孙儿啊,你爷爷我努力不够,千万别学我,一定要努力读书、学习……”古人说的话,我想也是相当有见地的,为何在今人眼中就如此一钱不值?刀劈斧砍,大减大删,天天诵读不说还传教于子女,使今日之国人如此模样,断章取义,不可不说乃是一大害。断章,则别取其残义。取义,请必看其全章,留下一片真理的空间吧。“断章取义“,你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800字 高一 演讲稿
-
廉洁之论廉洁,在字典里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这明明白白的八个字听起来简单,可是要实践可没有那么简单,这是历史的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廉洁呢?我认为,首先自己要为人正直,品行端正。众所周知的包拯,他一生严于律己,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深受百姓欢迎和爱戴,被世人所称赞;曹植在《九咏》中写道:“宁作清水之沉泥,不为浊路之飞尘”,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明代于谦写道:“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在现代中,重庆市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后悔自己滥交朋友,说:“一旦误入歧途,就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就是因为他没有做到廉洁自律,才会走上了贪污这一条不归路。其次,是“不以贪小而为之”。有些当“官”的人认为别人赠与自己的一些不是很贵重的东西不算是贿赂,就收一点点也不要紧,那是绝对错误的。这和“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是一样的。俗话说得好:“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若真收了别人的礼物,哪怕是“一针一线”,有时就要昧着自己的良心为别人办事,当“官”的不是专门收老百姓的礼物的,而是为老百姓干好事干实事造福于他们的。而且“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贪极容易变成大贪,终会酿成大祸,既为害百姓,又断了自己的前程路。古代公仪休的事迹就给了我们很大的警醒:公仪休在鲁国为相,这个公仪休在饮食方面最大的爱好就是吃鱼。一日,就有人投其所好给他献上了一条鱼,他老人家竟然坚决不受。他的弟子们都劝他,你老人家最喜欢吃的就是鱼,如今人家送上门来了你怎么反而不要呢?公仪休解释说:“我正是因为喜欢吃鱼,才坚决不接受这条鱼的。你们想,如果我今日收下了这条鱼而导致有朝一日丢了相位,虽然我喜欢吃鱼,却再也不能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了。如果我不收这条鱼,保住自己的相位,就能够长久地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了。”公相国终究为自己的前程果断克制了爱鱼之念,他的这一抉择无疑是明智的。无论今人古人,总有许多人一旦利益障目,就变得是非不明鼠目寸光,被眼前利益牵着鼻子走,以致做了眼前利益的牺牲品。除此之外,还有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至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雷锋同志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宰相魏征,他直言不讳,曾提出“薄赋敛,轻租税”、“居安思危”等思想,一心一意为百姓的生活着想,加上为人俭朴,病危时还没有像样的房子,所以一直深受人民的称道。古今中外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名言、事迹数不胜数,但它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大致是一样的:抱着热忱的心,心系人民,为人民服务,才会成为一个受人爱戴的好官清官,才不会走上贪官的道上。还有一点,就是要知足常乐。中国古代时已有“若无知足心,贪求何时了”、“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其有”、“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这不正是说明了要做到廉洁就要知足常乐吗?有人道:“清官难做啊,要以一生的清正廉洁才可以换回那么一个称号,而自己却毫无利益可言。”而历史证明: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猩獗之时,则国势衰微。历来清官受人颂扬,流芳百世;污吏遭人唾骂,遗臭万年。相信几乎所有的爱国主义者都会立志做一个“清官”一个廉洁之人吧!为此,我们要大力弘扬我们民族固有的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
论除了极个别的例外,我对当代一切分行的文字都敬而远之。人说文学金字塔的顶端便是诗,说没有诗歌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说诗歌是人类的母语,我却始终不想看。在我看来,当代新诗大多不值得信任。举例说,许多诗无非就是拐弯抹角地说话,把忧郁说成瘦弱的黑葡萄,把月光说成柔软的弯曲的沁凉的旋律,把被闹钟吵醒说成我和闹钟一同惊醒,把一个喷嚏说成紫灰色的星云迸裂成亿万颗星星诸如此类。如果你是个行家,你就会发现我模仿得还不够到位,胆子太小,放不开,我那笨手笨脚的想象力完全跟不上职业诗人的舞步。愚钝如我,从这些文字里看不出任何诗意,这当然是我的水平问题,合格的读者不会这样,合格的读者不但看出了诗意,还能看出失意,失忆,以及湿意。一些晚近的半仙诗人,打出诗即通灵一类的旗号,玄之又玄,神乎其技以我这样低水平的读者眼光看过去:那不是通灵,倒像通电。在我们这儿,诗人们还喜欢用山寨产品注册自己的商标,然后树立各自的门户,你是崆峒派,我是武当派,他是苹果派、蛋黄派,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我依然不懂,只能痴想:莫非做诗人和做领导一样,都是行为艺术么?所以,我对分行的文字保持警惕,就像我对喜欢写作的人保持警惕一样。聂鲁达在一首题为《诗歌》的诗中写道:就是在那个年月诗歌跑来找我。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它来自何方,来自冬天还是来自河流。我不知道它是怎样、它是何时到来的容我模仿诗人们常用的口吻说一句:这首诗击中了我。因为聂鲁达说出了我的感受。没错,不是我要读诗,而是诗歌跑来找我。就像一场突然降临的爱情,你说不清它始于何时、起于何地。也许是今年夏天开始的吧,也许更早。我忽然想读点新诗了,可我的诗歌阅读经验几乎为零。于是,梦泽把他的雪莱、丁尼生、海子都借给了我。过了几周,还书时梦泽问我感觉如何。我说雪莱太厚,翻了三次也没看到好的就放到一边了。丁尼生翻译太差,译者是山东人吧?很多诗译出了山东快板的韵味和煎饼蘸酱卷大葱的气质。海子?你这本海子一闻就知道是盗版。开玩笑?当年李敖可以闻出书是哪个出版社的,我至少闻得出它是不是盗版。不过那本《一个人的诗歌史》还不错,刘春比较有诚意地在读诗,这年头,他算得上是个老实人梦泽听了,微笑。后来,易翔向我推荐《现代诗100首》(蓝卷、红卷)这两本书,我买了,也看了。书确实好,让我对马查多、博纳富瓦、里尔克、聂鲁达、帕斯捷尔纳克等诗人起了兴趣,也发现了黄灿然、树才等身为诗人的译者。可是,更多的诗我看不懂。有些诗歌就像猜不出的谜语,你知道这个比喻最凶险的可能性是什么吗?也许作者本人也不知道谜底。当我被一首嚼不动的诗折腾得精疲力竭的时候,就会冒出这种卑劣的念头。那么多令评注者拍案叫绝的所谓好诗,在我面前却收敛了光芒,它们看上去要么平庸无奇,要么如同梦呓。我对自己说,算了吧。诗歌跑来拍拍我的肩膀,我转头,身后却空无一人。它在戏弄我吗?还是要我反过来去找它?我好不容易回心转意,却发现有些门朝我关上了,敲门,没人应。我推,却推不开。可是我不甘心,我安慰自己说,诗有可解与不可解,不可强作解人。诗是用来感受而不是分析的。我太急了,诗和诗是不一样的,就像爱情和爱情各不相同,要看缘分,有些诗或许很好,但我喜欢不起来也很平常我要慢一点,再慢一点。在众多赝品中发现诗歌需要眼光,更需要耐心。那天夜里我穿过校园,看见路灯在榕树的枝叶间像太阳一样发亮。每一盏灯就是一个发光的星体,金黄的光芒温润而沉静,像融化的琥珀从中心缓缓漫出、流淌,静静的没有一点声音。那些宽厚的叶子因为接近它们而近似透明。这是一个被照亮的夜晚。就这样,我在树下站着,看着,感觉时间慢了下来,心里有一些事物正在升起。我想起一位老诗人的诗句: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1200字以上 初中 议论文
-
论要写好命题作文须先审清题意,那么,怎样才能审清题意呢?以下“八字”法请同学们参考:一、抠。所谓“抠”,即在审题时要紧抠题目中的字眼,尤其要反复推敲题目中的关键字,这样才能把握住题目的确切含义。如,《我终于学会了XX)),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在“XX”处填_上一种本领,还要注意“终于”二字的含义,它指学会某一技能中曾遇到挫折和失败,但最终还是战胜困难获得了成功。因此,写作时就应突出自己与困难作斗争的经历,反映学会某一技能的曲折过程。二、加。有些题目只有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有的同学对其往往不知如何卜笔。我们可以试着在题目的前面或后面增加一些适当的成分,这样,题目的要求也许就会明白些。如《早晨》这样的题目,含义很广,可在“早晨”二字前增加一些限制或修饰语。如“学校的”、“都市的”、“乡村的”等。题目的含义和写作的角度就具体了。再如,《追求》可以在其后加上可供支配的宾语,使之成为“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或“追求理想”等,这就确定了写作的内容。三、补。有些记叙文题目是由一个比喻的喻体或一个象征性的事物构成的,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寻出比喻的本体或象征的实意。如《我的梦》中的“梦”,一般不指人夜晚睡觉时所做的梦,而是指人的某种幻想和希望,我们可将“梦”的具体喻义补出,变成“我的梦是当上芍行员”,“我的梦是有架天文望远镜”等句子,就可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四、换。有此题目本身难以把握其重点,我们可以采用抽换题中关键词的方法来寻找文题的题眼。如《家庭琐事》中的关键是“琐”,即细小的,不起眼的事。它要我们从家庭中选取几件小事来反映一个家庭的生活。五、调。所谓调,是指调换题目中语词的次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把某类似是而非的题目与其他类似题区别开。如,《理想的我》,乍一看,只是一般的谈理想的题目,但是,把它换成“我的理想”,并将二者一比较,即知,“理想的我”侧重对自我进行设计,从而否定或补充现实中的“我”,而“我的理想”既可畅想自己的愿望,也可述说内心对社会、对祖国、对别人的许诺。前者着眼于人,后者着眼于“理想”,二者是有区别的。六、代。有些命题具有迷惑性,审题可以尝试着对题中的某个字词进行代换,从而让题目含义变得明朗。如《啊,老师》这个题目中的“啊”具有赞美歌颂的意思,可把它换为“赞美”、“颂扬”等词,成为“老师,我赞美你”或“颂扬老师”,这样,题意就明白了。七、析。所谓析,是指对题目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它能帮助我们确定文章的类别和题材。如《窗口》,提示了文章内容涉及的地点,它要求所记叙的内容必须与窗口相关。但是,题目所指的范围是很广的,要写好此题,须对题目进行必要的分析:“窗口”有内外之分,教室窗口,住房窗口,这是由内朝外看,窗口所见是窗外的景物、人物、事件。医院挂号处的窗口,车站售票处的窗口,多数人是由外向内看的,“窗口”内是社会的一角,它可以反映社会风气。“窗口”有虚实之别,设置在墙上的是实际生活中的窗口。另有一些喻体性“窗口”,如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开放城市是国家的窗口。只有这样分析,我们才能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和拥有的素材,来决定“窗口”的类别和题材。《灯》、《桥》、《路》之类的题目都可采用分析法审题。1200字以上 高二 议论文
-
“唯分数论”之殇高考优秀作文及点评:“唯分数论”之殇“唯分数论”之殇一个印记鲜明的巴掌,一个爱意满满的吻,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牵动着无数中国考生的心。于此,笔者深有感触的同时不禁叹惋,何苦系一家之忧乐于区区之分数?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数论”,且让孩子健康成长。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喊得震天响,但长久以来家长以及学校仍难逃“分数至上”观念的桎梏。且说100分与98分有何显著差别?区区两分便能评定孩子素质高下吗?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实在不合情理。再看那从55分进步到61分,鼓励与表扬理所应当,然而孩子若拼尽全力考得55分家长也不应苛责,分数与素质间从来没有天然的等号,切莫受“分数决定论”的蛊惑。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的争论分数,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继地坐在书桌前刷题。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定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他自由发展,健康成长。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此当今之急也。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偏离了求知的本质,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能力。钱学森曾问到:“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新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汲于分数,则必将标准答案奉为圭臬。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却鲜少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审视、质疑答案,也难怪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了。不如将灼灼目光从分数上移开,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上,那创新型社会、中华之复兴可计日而得矣。诚然,从中国现状来看,考试仍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但“唯分数论”之弊甚多矣,我们是不是可以逐渐消去一昧追求分数的功利之心,而渐渐以更多元的角度评价儿童?蔡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不若从现在、从身边做起,拒以分数论成败,还孩子健康成长之蓝天。点评:本文亮点有五:一是观点鲜明。作者一开始就抓住漫画中的巴掌和吻,引出其共同特征,家庭教育中的唯分数论。然后指出这种“唯分数论”要不得,它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二是思想深刻。作者认为产生唯分数论的原因是应试教育,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偏离了求知的本质,影响了孩子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发展。三是辩证思考。作者不是一味否定分数的作用。指出在当今中国,选拔人才的途径仍然需要考试分数,只是不能只看分数,要多角度评价。四是善于比较。作者抓住漫画中的分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问题。认为进退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即使低分,也是努力的结果,素质与分数不能完全等同。并用我国的现状与欧美教育进行比较,认为要顺其自然,尊重天性。五是语言简洁准确。全文没有多余的话,简洁流畅,恰到好处。用词准确,如“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不应苛责”等,都能体现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1200字以上 高三 记叙文
-
《赤壁之战》新论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的著名战例”。这次战争的史实原来散见于晋人陈寿所著记传体史书《三国志》的《吴主传》、《周瑜传》、《鲁肃传》、《蜀先主传》、《诸葛亮传》 等篇。《赤壁之战》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是司马光根据《三国志》有关篇章记载的史料着意剪裁,组织 润色而综合写成的。作者匠心独运,设计精巧。 一、结构――安排井然有序,思路――展示明朗清晰 《赤壁之战》这一长文,所写事件纷繁,人物众多。细细阅读,掩卷沉思,则其结构形式、思路线索,全 部呈现在眼底,了然于心头。 就大事而言,写了这么三件:先是写了孙权、刘备联合,继而写了孙权内部主战主和两派斗争,最后写了 赤壁会战。每一大的事件中又有诸多小事件,如在第一件大事里写了谋臣鲁肃和诸葛亮为建立孙刘联盟而进行 的外交活动;在第二件大事里写了文臣武将为使孙权确立联刘抗曹方略所进行的公开与隐蔽的较量,其中着重 写了儒将周瑜的所作所为;在第三件大事里写了战略相持――南北对峙、战略反攻――火烧赤壁、乘胜追击― ―水陆并进等。 就人物活动而言,主要写了“七说”(“说”音shuì,劝意)。其中,在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孙刘联盟 事上写了“三说”:开头写了鲁肃说吴主孙权,原因是“恐为操所先”,以求得孙权能准允自己去了解形势并 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奔走;接着写鲁肃说蜀主刘备,以使他能主动同孙权联合抗曹;三写诸葛亮受命出使吴地 ,说孙权联刘抗曹。在促使孙权定下抗曹决心并早作决断之事上,写了“四说”:先是写长史张昭说孙权,企 图让孙权放弃联刘抗曹打算,认为对曹“不如迎之”;紧接着写鲁肃趁“权起更衣”之机,“追于宇下”,“ 扩开大计”,提醒孙权不要被主降派言论所惑,使其联刘抗曹决心不致动摇;最后“两说”是写周瑜日夜连说 孙权,力排“众人之议”,揭穿曹操诈言,从而使得说服孙权重任得以最后完成,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赤壁之战》无论是叙写发生的事件,还是记述人物的活动,都有如链条衔接,一环紧扣一环,且又一气 呵成;又都有如影视上的特写镜头,一幕紧接一幕地显示在阅读者的面前,烙印于欣赏人的脑际。文章以事件 为经,以人物活动为纬来构建框架,并按照时间先后和空间位置变化来安排,以逻辑顺序来布局。在一系列事 件的发展进程中,或交替、或连续融入人物的活动。一个又一个互相承接的事件,一次又一次彼此相连的人物 活动,除有不可挪动的外在时空关系外,还有其紧密联系的内在因果关系。而这些因果关系正好体现出令人信 服的逻辑力量。若不得到孙权的认可与赞同,岂有后来一系列戏剧性事件的发生?若无鲁肃说服刘备,哪有诸 葛亮前往吴地说服孙权之举?没有鲁肃、诸葛亮苦口婆心地说服孙权,何来孙刘联盟的建立?若无肃、亮、瑜 对孙权的说服,又哪有孙权抗曹的决断?没有孙权的最后决断,何来赤壁之战这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 战例?那又怎么会出现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呢?从纵横全方位观之,司马光在《赤壁之战》一文中走笔的轨迹 图象,正好比一“甲”字形貌。此字上半部的“田”,犹如孙刘双方为了共同利益,经过主观努力而暂为一体 的态势;其下“┃”,形似锋利无比的宝剑,势不可挡地直插曹军大本营。我们说这一“甲”字,恰好是《赤 壁之战》的结构内涵和作者思路绝妙无比的图解。 二、对话――各求理正、据足,言辞――尽透情态、性格 文章开篇写的是鲁肃得知形势有变而向孙权提出应变之计。他切盼得到孙权的准允,马上搞一次必要而有 决定性意义的外交活动。可鲁肃不盲目出言,而是抓住孙权急欲扩大“帝王之资”及其“定天下”和保一方平 安的心理状态说话,其应变之计与要求,边说理边摆出。最后还以“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句结束谈话。这 末一句强调了形势的严峻,反映出鲁肃心情的焦虑急迫,同时也激发了孙权,使其不能轻视怠慢。结果真的如 此,“权即遣肃行”,鲁肃终于如愿以偿。整个一席话说得孙权口服心服,言听计从,充分显示出鲁肃的政治 才能。 接下写的是鲁肃与刘备的一段对话。鲁肃本想与刘备会谈取得最佳效果――“自结于东,以共济事业”, 然而老成持重的鲁肃含而不露,摸清对方意欲如何,再作计较。当得知刘备所想之后,便立即陈述东吴优势, 点出吴巨“岂足托乎”根由。一优一劣,对比鲜明,作何选择,不言而喻。文章用“备甚悦”三字表明刘备透 彻理解鲁肃话意。若鲁肃不这样与刘备会谈,那效果当作别论了。鲁肃主动创造和谐氛围,平等地与刘备商讨 ,体现了鲁肃友善和坦诚性格,同时也反映出他过人的外交智慧。 这之后写的是诸葛亮与孙权的会谈。刘备“新败”,“遁逃至此”,诸葛亮完全明白自己处在什么地位。 为了这次“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的外交活动的成功,他必须不卑不亢,始终占据主动。于是他先发制人,与权 相见后,就总论天下局势,客观分析孙、刘、曹三方面情况,紧接着连续两次反激孙权,使得孙权从根本上断 绝与曹操的关系,这就取得了会谈的初步胜利。但联刘问题还未解决,于是诸葛亮趁回答孙权提问之机,将刘 、曹对比,说明刘备军力仍很雄厚,而曹操存在着兵力(“远来疲散”)、战术(“不习水战”)、军心(“ 非心腹也”)等致命的三大弱点,不仅保住了刘备的尊严,更重要的是彻底消除了孙权在联合问题上的疑虑。 接着推测建立孙刘联盟必然产生一个接一个的美好前景,从而使孙权在主动断曹后又树立了主动联刘的思想, 取得了会谈的彻底胜利。诸葛亮用心良苦,他的话语重理性分析,重事实证实。孙权能发“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的誓愿,最后又有“大悦”的反应,全是诸葛亮言辞所具强大的征 服力作用的结果。 曹操的话语是在“遗权书”中。虽然只有三十个字,却显其杀气腾腾,骄横狂妄,气焰嚣张。即使人物的 言辞很短,作者也不放过写理由写事实。在短短的两句里,写有一“理”(“奉辞伐罪”)“二事”(“刘琮 束手”与“今治水军八十万众”),将曹操的狡诈性格反映出来了。写张昭的言论,也是重视写理由写事实。 张昭先说明曹操的本性与为人,作为提出“拒之,事更不顺”的依据,为后面提出“不如迎之”垫底。接着, 指出孙权优势已失,而曹操优势明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政见。这样写理摆事,使张昭言论更具迷惑力 。这从孙权“独不言”的神情和“起更衣”的举止完全可以看出来。 听了张昭的讲话,孙权很不痛快,借故走出议事厅。鲁肃唯恐孙权改变主意,立即“追于宇下”,对孙权 讲了一段话。在情急之时讲话,他也是理据在前,结论随后。他直言“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点出了要害 ,作为“不足与图大事”的因由,使得孙权的心情稍稍安定。接下又向孙权对比分析“可迎操”与“不可”的 两种人绝然不同的前途,设身处地,推心置腹,进一步劝权“莫用众人之议”,达到坚定孙权抗曹决心的目的 。言辞恳切,充溢着对孙权无限忠贞之情。 最后写的是周瑜对孙权讲的两段话。白天(公开),周瑜讲的也是“不可迎”。不过,所谈与鲁肃不同。 周瑜是在分析了曹操在政治上的不利(“托名汉相,其实汉贼”)和分析了孙权在环境、威望、兵力、人才方 面的优势的基础上得出“不可迎”的结论。这之后,他又分析指出曹操“冒行”“数者用兵之患”,同时向孙 权作出破曹许诺。从而激励了孙权的雄心,使他毅然摈斥了迎降的主张。夜里(私下)“复见孙权”,针对曹 操“遗权书”中所言,分析曹操来犯的实际军力(“不过十五六万”)及其弱点(“疲病之卒”、“狐疑之众 ”),并再次担保破曹,从而消除了孙权在抗曹问题上最大的疑虑。《赤壁之战》中周瑜的话,点点在情合理 ,句句掷地有声。作者在我们面前展示出一个生龙活虎,雄姿英发、气势非凡而又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形象。 《赤壁之战》,以写对话取胜。作者用人物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把人物放到内外部矛盾斗争的焦点上来 刻画人物的语言。综观全部对话,可以看出作品中的人物在对方面前,极尽所能,为了各自目的利益,力求所 言理正据足。正因为这样,客观上他们的言辞尽透出自己的情态与性格。从文中的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看,司马 光也是匠心独具,设计精巧的。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