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冬韵
她从遥远的秦皇汉武时期一路奔腾而来,她见证了开元盛世的繁华,也亲眼目睹了朝代更替的没落,她与时间结伴同行,却一如既往的哺育着自己至亲儿女。她因为儿女的行为发过脾气,而后却以肥沃且富有生命力的泥土作为安慰礼物。浩荡五千年,她终究以一袭黄色书写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史。她,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黄河。
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梁山,已是初冬时节。万物隐藏起锐气,只把一抹单调留给萧瑟的冬季。凛冽的寒风肆无忌惮的侵袭着北方干裂的大地,枯黄的树叶也在一片恋恋不舍之中寿终正寝。突然很想去黄河边漫步,在这个寒冷异常的日子里,怀着一种念念不忘之情,再去瞻仰一下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到底是如何在寒冬里倔强的证明着自己的存在。
阳光明媚的午后,寂静占领了黄河大堤。初冬的黄河刚刚进入结冰期,有些地方还没有被冰层覆盖,阳光下反射着点点波光。于是黄河俨然被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冰层夹杂着枯草,一部分是透明黄玉般的黄河水。沿着长长河岸,迎着阵阵凉风,走在结实河沙上,听到河水轻轻拍打岸边的温柔声响,就像母亲呼唤倦归的孩子;任凭河上的风呼呼吹着,就像母亲的手在梳理着孩子的黑发;偶尔也会听到冰层破裂的声音,好像顽皮的孩子鲁莽的闯入了未知的世界,手忙脚乱之下跌倒在地上。
汹涌的寒风加紧了攻势,一波一波的向着波光粼粼的河水袭来,河面被这突如其来的寒风吹得皱起了眉头,河心深处,河水顿时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微微的,仿佛点缀着少女羞怯的脸庞,愁绪交织在眉宇之间,温柔曼妙。河岸边已经被白白的冰层覆盖,远远望去,好似一幅锦缎,从远方的远方一直铺到我脚下,那斜铺在冰面上的冰渣,似绽放在锦缎上的年轮,一圈一圈延伸到远方,最后和地平线交织在一起消失于天际。
黄河岸边的枯草丛里,不时飞出成群的野鸟,互相嬉戏着,然后打个转,朝着固定的方向疾驰而去。遥想初秋时节,黄河似乎是被红草包围住的,那红是崎岖的,有高有矮,像一波红浪似的跌岩起伏。而如今,再往远处望,映入眼帘的除了枯黄还是枯黄。但是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枯黄里偶尔还夹杂着几点新绿,新绿又夹着深绿。这是勤劳智慧的家乡人民,在稀罕的小块陆地上开垦出的黄土地,成片的麦苗正茁壮的成长。
行走在平坦的黄河大堤上,脚下是如我肤色一般的黄,突然想起了旧时的许多习俗,那些陪伴着每一个梁山人的陈年旧事,如今竟明镜般清晰透彻起来。一种历史的久违感涌上心头,不知不觉热血沸腾了整个身体,眼眶也莫名的湿润了起来。
由于黄河沿岸的平原由黄河冲积土冲积而成,粘性很大,因此种麦时翻起的垡子地里土坷垃又硬又大,不用木榔头砸碎,根本没法下种。因此,每张犁、耙的后面,都会有老人、妇女、儿童举着榔头跟着砸坷垃,这成了梁山泊一带独具特色的一道景观。有一首儿歌形象生动的反应了这一习俗:收完豆,搂完叶,犁起地来晾半月,地里成了坷垃窝,东洼里,坷垃多,枣木榔头砸成沫,西洼里,坷垃硬,枣木榔头砸不动,北洼里,坷垃大,榆木榔头砸十下,南洼里,坷垃软,榔头一砸成个扁,东西南北都砸遍,磨得俺趼子连成片。成了片,俺不怨,为的是明年吃白面。
小时候,特别是冬季里,喜欢追着村里的盲人跑来跑去,因为在当时的我们看来,这些人都有一项特殊的本领:唱瞎腔。瞎腔是乡村的瞎子艺人演唱艺术的泛称,他们演唱的形式其实是很多的,比如坠子书、杨琴、莲花落等,但乡村的观众却懒得分那么清,见是瞎子演唱,便统称为瞎腔。瞎腔以说唱传统的“说唐”、“三国”、“水浒”、“大八义”、“小八义”为主。每到冬季,艺人们从外地赶回家,在辽阔的黄河岸边支起棚子,为家乡人民送上精彩的曲目,而这也成为了黄河岸边一道亮丽的风景。每次唱瞎腔前他们总会把一顶帽子放在面前,而村里人每每毫不吝啬的往里面投个几毛线,或者用油纸包好几个玉米面窝窝头放在里面。“跑江湖的都不容易”,老人们总是这样告诉我们,而这些话也一直深深影响着我,直到现在,每次看到有街头艺人表演节目,不管看不看,还是会不由自主的走上前,双手恭敬的递上几元钱。
就在我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几近不能自拔之时,几声羊叫声把我拉回了现实,抬头望见岸边绿油油的麦地里点缀着零星洁白,牧羊人正挥舞着长鞭驱赶着羊群。家里养羊多年,我一眼就看出了这是梁山特有的优良品种—小尾寒羊。提到小尾寒羊,就不得不说一说闻名全国的梁山斗羊大赛。一入腊月,民间的斗羊活动便异常活跃起来。地点多选在开阔的黄河岸边或村内平坦的大街上,羊主们将羝羊牵到一起,先让它们互相对视、骚扰片刻,使其产生一种敌意;如果敌意产生较慢,主人还要抓住羊角,向对方的羊体上碰打几下,这样三碰两碰,很快就会惹怒对方的羊,使其产生强烈的斗性。此时,两只羊便怒目而视,继而拉开决斗架势,共同后退数米,然后向着对方猛烈冲击。围观的群众也自觉地给羊闪开决斗的场地。当两只羊抵中时,那螺旋形羊角的撞击足可产生800公斤力量,似劈木声响,人们仿佛感到脚下的地皮都被震动了,胆小的观众还会在羊撞击的一刹那,不自觉地一捂耳、一闭眼呢!
有时羊的主人为了使自己的羊取胜,也往往为羊助力,一手扶羊肩,一手拍羊腚,高喝一声“上”,羊便死命地前冲。此阶段的决斗往往相当惨烈——有的羊抵得角根部冒血,有的将面部的皮擦掉,甚至有的抵成半死。只有当一方无力再抵时,决斗方才结束。而羝羊双方的主人,不论是赢家还是输者,都会以放松的心情抚摸着自己心爱的羊,慢慢将其牵到一旁,让其好好休息,并以好食好料精心饲养数日。
当我从翻飞的思绪中回过神来,夕阳已经为冰层涂上了胭脂粉,河面上也仿佛镀了一层金,粼粼的,犹如上面浮满了黄叶。令我魂牵梦绕的黄河,终究没有让我失望,借着大自然的魅力,在初冬的午后为我上了一堂名叫“家乡”的课。
黄河居士
近年来,黄河污染越来越严重,这经常露出河床,污染这么严重的黄河里,竟然有动物居住。
野鸭,我们都很熟悉,它们中居然有一小部分生活在黄河中。如果你到黄河边,可以看到一群野鸭轻松自如地在水里游来游去。有灰色的、白色的、黑色的、花的……还有我们平时没见过的“怪鸭”。
水蜗牛和陆蜗牛差不多,只是身体吃不开透明色,异常胆小,只要你靠近它,就别看到它的“全身像了”。
河燕,白色。飞翔起来轻快灵巧,长得较像海鸥。有时轻轻落在河面上,向下游漂去。有时滑翔里轻轻点一下河面,转眼又飞了起来。
这些都是我的亲眼所见,在浑浊的黄河里,仍有一些居士。我们要保护好黄河,因为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摇篮,也是小动物的家园。
相关推荐
-
冬韵寒随一夜去,夏逐五更来。我的心早飞到春天的梦里,禁不住在春的枝头惊颤。多少次在梦里寻觅她,她的脚步已经若隐若现,而冬天的回味却又成了我乐此不疲的歌韵。 雪花,是冬的使者,是雨的精魂。她把泪化作花来奉献,不用雷电来助威,只是默默地轻轻飞舞。我多想,随她悠悠曼舞,沉醉于陶然飘然的境地之中。天空中,她抒写着爱的诗篇,再与她一起去亲吻大地的胸膛。看那满窗冰凌,晶莹而绮丽。它使人感到水晶般的剔透,雪莲似的寒香。我多想,走进那曼妙的冰花之园,领略那一片清丽、澄澈与宁静。哦,冬天的阳光啊!她那娇羞与温柔,我真想久久拥抱她,让那涓涓的暖,流上心头。她使我内疚于在那头晕目眩的烈日下的烟卷和诅咒。优柔的冬,带给我人生的瑰丽与柔情。 寒风凛冽,万物萧条。狂暴的西风,无情地横扫着一切。它的威力势不可当。看那树木,狂风怒吼着抽打它的枝条,它仍是傲然挺立。既然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我钦佩那种松寒不改容的气势。在狂风的打击下,它觉察到春天的脚步。为着春天,它含笑去迎接寒风。为着春天,它费力地汲取着养料。当我在这银白清寒的境界中,偶尔寻到一枝红梅。那是一种奇傲的美,它傲冰雪,凌朔风,佼佼于冰天雪地,在隆冬中酝酿着暖意。哦,冬天,你带给我更多的是希望、力量和梦想。 冬天之所以值得回味,就是因为生活在冬天会满怀希望,心中祈愿着春的来临。我会微笑着迎接严寒和狂风。 冬,恰似这漫漫人生。生活,她可爱,她娇媚,处处充满诗情画意。爱的力量是无限的,在于你是否善于发现。有些人在冬天看到的只是严酷,而有些人会发现凛冽中蕴藏的纯美。在艰难的境遇中,往往是一些淳朴之美,更能激励人对生活的热爱。 像一朵冰晶,一支红梅,带着寒气,却比姹紫嫣红更圣洁,更能唤醒人们心中温谧的爱,使人忘记天寒地冻。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时候,有人满目悲凉,感到前途茫茫;有人却会追寻希望,从风中摇曳的枯枝败叶上得到勇气和力量,会从冰天雪地中聆听春的歌吟。严酷的处境更能使人感受到希望和光明的可贵之处,并为之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坚贞不屈。 冬,使我心豁然、释然。只有困苦的磨练才能培养忍耐力和坚强的性格,只有爱才能焕发我们所有人心中蕴涵的温情。 冬,吟诵着诗篇走来。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只要顽强地拼搏,成功就会随之而来。快把握住美丽的现在,铸就幸福的未来。冬,吟诵着这永恒的诗篇,在天地间无悔地闪烁。而后,轻盈地悄然离去,却不会永远消逝。当我梦中期盼的春来到时,我们要唱冬的韵曲。900字 高一 散文
-
冬之韵岁末迎新雪舞松,北风凛冽育嫣红。朝阳送暖驱寒意,夕照余晖美夜空。苏武牧羊节未辱,越王尝胆志犹宏。夏秋蚕卵春雷破,丝尽成蝶也立功。50字 高一 诗歌
-
冬之韵冬天的韵律在于雪。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如同天使伴着某种韵律降落人间,给人们带来美好,给家庭带来欢乐。但雪从不拘泥于这种韵律,时而急,时而缓。时而飘,时而停。就是无拘无束的雪花,带给孩子们一冬的快乐。冬天的韵律在于孩子。雪野里的孩子们,总是快乐与忙碌的。他们忙着堆雪人、打雪仗,他们忙着在雪地里打滚;即使小脸冻得通红,即使衣服被雪水沾湿,他们依然笑得那么甜,那么美。这些由孩子们的笑声组成的韵律,便是对冬最好的奖赏。冬天的韵律在于恋人。他们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下翩翩起舞,雪花落在他们的头上,肩上,仿佛世间最美的情话。雪野上的恋人也在忙碌着,他们忙着在雪地上印下两串神秘的、不知延续到何方的脚印,他们忙着为对方塑造一个憨态可掬的雪人的形象。他们那“咯咯”的笑声, 一直飘到好远……冬天的韵律在于诗人。诗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借诗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塑造自己与他人的灵魂。如今的我们在雪夜里,坐于炉火旁,捧着一杯香茗,静静的思考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是源自怎样的一种情景;安静的思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源自怎样奇特的想象。那两场大雪在诗里飘了千年,至今仍在书本里飘。诗人以他们无比的夸张、独特的想象,构成了独一无二的韵律,重塑着我们的灵魂。冬天的韵律在于老人。爷爷抚着白花花的胡子,奶奶笑嘻嘻的为爷爷斟酒,一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老人们慈祥的望着自己的子女,看着窗外嬉笑打闹的小孩,尽享天伦之乐。他们满脸的幸福和慈祥温柔的笑声,组成了冬天最独特的韵律。雪,孩子,恋人,诗人,老人,共同构成了冬之韵。这冬之韵律,冬之欢乐,让我们永世难忘。冬之韵,真美!600字 高一 散文
-
韵韵风,一心想流浪,急急地、匆匆地带走了秋。弱不禁风的叶,无奈地落在泥泞的地上,秋,走过了。秋阳似酒,是那种甘纯的、浓稠的美酒,把满山的果儿都催熟了。所有调色板上的色彩,田野里的风一一点收。人是蓦然回首,满腹皆是喟叹。想找秋的时候,秋已经走了。想来想去,想少了青春,刚愿做些什么,又要老去。时光,总是如此不经使用。走在临冬的小道上,不免得有些惆怅,思考人的起点在哪儿,终点又会是什么。结果是,起点就是学会运用时间,终点是把时间给挥霍的结局。就在这岁月沧桑里、在这飞逝的流年里,有喜剧、有悲剧,生命总是一片喧哗。最后一片秋叶悄然而落,我不禁顿悟:在不该挥霍的时光里,你挥霍着生命与父母的心血。时间似水长流,而你的生命却总要枯竭。怎样经营,赢亏得失,是你的事情。匆匆数十年的岁月只不过是上苍借你一用的资本。在这临冬的日子里,我要奋力拼搏。希望那白雪纷飞的日子快点降临。雪来了,春还会远吗?高一(309)班杨冰玲350字 高一 演讲稿
-
黄河滩红霞似酒醉斜阳,翠柳依依弄脸庞。雁叫长空今复北,大河无语入苍茫。50字 高一 诗歌
-
冬韵我们迎来一年中最后的一个季节——冬!冬,让人感到寒气逼人但又不失浪漫!冬,有残酷无情的脸庞但又让人感到无比纯净!冬,有无比纯净的感觉但又充满邪恶与烦躁!冬,没有春天那生机勃勃的热情但又有春天没有的那份独特的美丽!冬,一个独特而纯洁的季节!1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冬韵有人说,秋天是这个城市最美的季节。高山、流云、残阳、荒草;盘旋翩迁的落叶与静穆的大地,萧飒之余,有一种江低云阔、燕壮悲歌、孤独而怆然的美,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直捣人的心脏。而我却独爱冬天,它让我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仿佛我们彼此已经相识很久、很久了。走在冬天的街道上,呼吸着冬天特有的冰冷的空气,感受着风的触摸,细心地品尝着冬天的味道!不似春天给人一种生命力旺盛的味道;不像夏天给人一种郁闷的感觉;更不是秋天给人那种“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味道;冬天的味道很淡、很清,恰似一缕轻烟。也许,它没有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繁茂,秋天的静穆,但它却有一份独特的宁静。这份宁静就像是一剂镇定剂,排除了心中所有的不安与烦躁,让心逐渐静了下来。常年奔波于海外的商人,抛开了往日的忙碌,抛开了商场上的尔谀我诈,沉浸在这一片宁静中,思索着自己未来的行程与计划;奉献于教育事业的老师们,在这片宁静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想着自己该如何改进教学中的不足;终日埋首于书本中的学子们,将书置于一旁,回忆着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整理自己的思绪,以最好的状态来迎接另一场挑战!宁静中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冬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冬天,都显得那么与众不同,要说最具有代表性的,那非北国莫属了!北国的冬,总是来得特别的静,特别的清,来得那么雪白。冬天的北国被晶莹的雪花包裹着,像天使的翅膀,那么的洁白,那么的神圣。雪,掩盖了人间的善与恶,让人们得以在这一条急流中得到喘息。若要说北国的冬天什么最美,除了雪,你猜会是什么呢?梅花?是的,梅花!冬天来临时,万物沉睡,而梅花却在此刻绽放,抵挡住严寒的侵蚀,直立在这片冰天雪地中。冬天里的梅花,没有春天百花鲜艳的色彩,没有百花的芬芳,没有蜜蜂的拜访,没有蝴蝶的陪伴,甚至鲜少有人站在雪地里欣赏它,但它并不因为无人欣赏而停止绽放,反而在严寒的侵蚀中,越开越灿烂。古人曾以“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赞美梅花。古往今来,更不知有多少人以梅花自喻,借此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也许,你更欣赏春天那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但如果没有冬天的蕴酿,又哪来春天这一幅美景呢?我喜欢冬天,但我找不到理由,就像曾经一个朋友说过,她喜欢冬天,问她为什么,她只说了一句:因为我不喜欢其他的季节!也许喜欢,真的不需要理由!900字 高二 散文
-
冬韵清晨,我被一阵喧嚣惊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看被我推到的闹铃。哇!都九点了,我慌忙披上外衣拉开窗帘看个究竟。我呆了,被窗外的景致惊呆了,难道我还是梦中?千里冰封,万里飘雪,银装素裹踏宫阙;琼楼玉宇,玉树琼枝,沧海万物冰焊接。看着冰雪天使幻化的一座座、一树树冰雕;望着冻结的大河狂涛。我感叹上苍的杰作,感叹大自然的美妙。江山如此多娇,多少文人才子为它迷倒,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为它描。我现在终于能理解唯美空灵的深意,这洁白的世界,这冰寒覆盖了多少丑恶,又酝酿春华多少?我是乎想到什么,对!我应该到外去感染它的气息,我要投入它的怀抱。我信步步入空灵,迎着漫舞的雪花,沐浴在这飞絮之中,让我的脸颊亲吻冰清,用我的情感揽怀雪韵。踏在松软的雪棉上,听着它吱吱的轻吟。它是在述说还是在告诫我不要用沾满风尘的的脚去玷污它冰清的魂,惭愧的红晕爬满我的脸庞,冰雪呀!你就让我触摸触摸你的胸怀,就让我感染感染你的纯情。捧着这上天恩赐的晶莹,看着无垠的玉景,我陶醉了,迷醉在这上苍的精心杰作之中。风漫卷着雪花,我身感微寒。可这无垠的雪魂,让我不忍心闭上一下眼睛,我要把他们收敛入怀,我要融入到他们的心灵。此时我感觉我现在不在风尘,我已入梦幻的仙境。此景不予人间有,入得瑶池揽空灵。我缱绻这人间美景,我要用我的情怀去领略她的万般风情,我要用我的执著去揽怀她的风雪柔情。我继续向前,我要用我的热忱去解读雪魂,去诠释雪韵。风雪摇曳着琼枝,鸟儿缠绵悱恻的在空中飞行,五颜六色的人群在漫舞的雪中挥洒他们的童真,他们要用他们的雪球掷回童年,他们要用对垒雪人的双手亵渎青春,用手中的相机挽留永恒。没有雪的冬季冬不完美。雪是冬的意象,雪是冬的魂灵,雪是冬的张扬,雪是冬的隐忍,雪是释怀冬的歌吟。雪如寻梦的蝶影,漫天炫舞;雪如动感的音符,四处灵动。雪以博大的胸襟,包裹着裸露的大地,还大地一片洁净。雪是冬季我的情人,妩媚的娇姿让我迷情,她的若即若离,她的消隐让我黯然伤神。冬的旖旎在于雪,雪是洁净的,雪是冰清天使的化身,雪是净化凡尘的圣人,用她博爱的思想酝酿春的柔情,谱写冬韵。800字 初二 散文
-
冬韵在冬雪中的天气中我仿佛凝固在这美丽雪中飘荡着。。。飘荡着。。。空气中显然有一丝丝悲伤还有一声声凄凉的歌当风追寻它们时,它们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当再会它们时风中只留下了冬韵……?六年级:冰凌茉莉100字 六年级 散文
-
冬韵冬悄悄的来了,秋姑娘还没来得及告别,冬韵就轻歌曼舞而来,冬姑娘带着晶莹的诗心,身披白纱婷婷而至。带着纯洁和梦想轻奏一曲温婉的歌,携着雪花翩翩起舞的韵律,还有梅花的芳菲在人间淡淡挥洒韵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题记冬姑娘带着晶莹的诗心,身披白纱婷婷而至。冬韵,浅浅的着韵在洁白的雪花,在芬芳妩媚的梅花上绽放,美好的情愫在飘荡,丝丝温馨,盈着阳光淡淡的清香。清晨空气清新,阳光暖暖照着我,惬意盈满心间,静静的听一曲涤情的小夜曲,任时光轻飘飘的流转,温馨的感觉丝丝盈暖。这个冬天温暖如春,音乐如小溪,缓缓流淌流入你遥远的心泉,将一脉如春的暖意融入你的心中,携缕缕阳光带去最真挚的美好祝愿。凝望雪夜,晶莹玉蝶踏尘飞,情愫随风舞翩翩,雪舞琼花罩苍穹,莹白的世界如诗如梦,轻吟浅唱一曲温婉的歌。此时遐思翩翩,晶莹的诗心伴着飞舞的雪花牵着梦幻,轻携思念,扶摇飞舞,穿越时空,将一束心香脉脉传送到你的窗前,不经意间轻轻滑入你的梦乡……雪夜舒千卷,花时洒芬菲,轻轻入君梦,墨醇漾秋池,冬韵漫挥洒,温馨韵漫纱。悠然凝眸望,徜徉诗逸幽。冬韵漫拂,在晶莹的雪花间飞舞。雪花,是人间的精灵,她把美好带给人间,默默融入大地,当绯红吐绿时她知道哪里有她的魂,晶莹洁白飘飘洒洒,大地,山川,田野,河流、池塘、屋舍,霎时银装素裹的世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柔柔地飘洒,她是春天的使者,诉说着冬天的童话,带来春的讯息,冬天来了,春天不远了,无限生机绽面前!冬韵绽放在雪花飞舞中涵芳,美好的夜晚,雪花的花瓣晶莹馨香,她仿佛是一位曼妙女子穿越千年的守望,在世间吟唱一曲诗歌,倾诉爱恋,凄婉悠长。冬韵绽放在梅花的俏姿,默默意韵赋诗意,婷婷涵香盈芳菲。 风裁梅韵馥郁香,雪剪花蕊润翱翔。玉蝶翩跹绽翼翅,阳光轻浴漫幽芳。冬韵幽香如一卷雅美诗词,又像是寒梅绽放,静默与红尘中芬芳将一脉暖香轻漫于世间,静夜轻歌漫舞,轻轻的将脉脉柔情和眷恋拥一卷墨芳穿越时空安恬于你的枕畔,伴你入梦徜徉温馨沁芳菲,恬美回味梦幽香!四季如歌,春赏花烂漫,夏盈温馨韵,秋沉静丰硕,冬恬静雅美。冬天的阳光很暖很暖,沐浴阳光感受温暖,雪花晶莹,飘逸随风蝶舞翩,冰清玉洁品高洁,带着最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品格,冬韵飘舞者吟赋诗篇。蕴满希望和梦想,独具魅力默默温婉颂歌谣。在冬韵里我憧憬在雪花送春的美好,感受着这寒冷之中阳光的温暖,一片雪融花在我的手心晶莹剔透,飞舞的花瓣雪携着温馨和幸福穿越时空悄悄飘到你的心扉……伴着春的梦想,轻漫夏的温馨,迎来秋的成熟,品味冬的韵致。这一季,拥有心灵的宁静,品读大自然的伟大,静静融入冬韵,感受冬天的安恬。人生因这一季多了慧智和色彩,心灵变得纯净而安详。冬韵就像一副淡淡的画卷,将翩翩白雪轻描淡写,写意美好的传说,载着千年的故事,将梅花飘香绽于画卷栩栩如生。此时心归于自然,像潺潺的小溪,默默心泉涌荡,缓缓流淌水弦赋韵律,轻奏一曲春天的旋律悠扬,袅袅生烟,轻牵春天的手,一幅美好的画卷绽现……1000字 初一 散文
-
乡村•冬韵当城市的喧嚣淹没了心灵深处那颗渴望自由,和谐的灵魂时,那么,在这隆冬时节,也许最好的选择是丢下背负着的压力,走进质朴的乡村,感受宁静,感受美好,感受一切最纯洁的东西。不知道是否是我太感性的缘故,一到这个偏远但却安详的地方,我便激动地开始唱歌,感觉整个身心都融入了这个空明的世界。我们沿山路走到一个“农家乐”。看,那些漂亮的姑娘们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了!她们跳着欢乐的舞蹈,唱着动听的歌曲。笑得如花儿一般灿烂。尽管我听不懂她们唱的是什么,但我能感受到老乡们对我们这些外来客的欢迎,以及一颗朴实无华的心。我不由自主地走进她们的队伍中,当她们友好地牵起我的手时,心里面突然产生一丝暖意,尽管那手粗糙不堪,但是这种温暖,这种快乐是与任何东西都不可比糜的。毕竟是冬天,寒风还是不合时机地刮了起来。老乡邀请我们进屋,然后端来了一碗碗香甜的糯米粥。不知道是在城市里呆久了还是怎么的,连这一小碗东西都觉得比山珍海味更好吃。环绕四周,只是一些简单的陈设:古老的木柜,摇几下就能发出“吱吱”声的檀木椅,还有,还有厨房里那已经开始散落架子的蒸笼里放着些许白色的香饽饽,原来,除了鸡鸭鱼肉外还有这么简单,但又无比美味的东西。下午天气转好了一点。我们便走出房门,走进黛青色的大山中去。一路上,我们碰到不少乡民,惊讶的是,他们每个人都微笑着向我们打招呼,我被那些淳朴真诚的笑脸感动了。长路依旧漫漫,枯草仍然瑟瑟。我深吸了一口气,哦!原来这里的空气是那么地清新,自然,不含任何杂质,我的心又一次被触动了。“哈哈,你抓不到我!”是哪里传来那么童稚的声音?回过头,我的眼眸里出现了这样一则画面:几个幼小的孩童正在快乐地做着游戏,中间是一个眼蒙着土布的小孩。呵呵,那么无忧无虑的童年,比起都市里那些坐在游戏机或电视前的所谓“小公主”“小皇帝”的孩子来说,这种单纯又满足的生活可真叫人向往。我尽情地欣赏着这醉人的景色,这是内心的纯净在向我呼唤吗?这迷人的大山,好似一首深邃的哲理诗句,,宛如一支优雅的咏叹调。我的心灵生出几许欣慰。寒风吹拂着我的脸庞,轻抚着我的思绪。其实,隆冬里乡村的至美有许多我们未能发觉的财富;其实我们埋怨一切的丑陋与虚伪,往往只是因为我们心灵的不够纯净,目光不够深邃,感觉不够敏锐,还因为我们用用一些世俗的约定捆绑住了我们的思想;其实,只要用真心去感知,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领略了大山的美丽,我们沿上来时的山路往回走。一切的一切都忽然变的那么熟悉。唯一不同的是路上的乡民渐渐少了,也许是天色晚了的缘故吧。而地里依然封冻着,可表皮已湿湿的,渗着星星点点的水滴,像一个壮小伙干完了重活,正在擦汗水。逐渐走到了山脚。孩子们已经放学了。他们背着老式的军用包,身上穿的是缝有补丁的衣服,脚上是一双破旧的草鞋。但孩子们毫不在意这些,依旧哼着欢快的小曲,享受只属于自己的欢愉。农家的小院里传来了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原来农民正在修理农具。松了的加跟铁丝;坏了的换上新把。别说,还真像那么回事。吃过农家饭,我们即将离开这绚烂多姿的地方,心里难免有些不舍。正要上车之时,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大娘从屋里蹒跚着走出来,手里还拿着几个红色的小布狗。她说:“你们好不容易来一趟,来,这是我特意为你们准备的礼物,你们可不要嫌弃啊!”顿时,我的眼眶湿润了,老大娘的这一举动彻底感动了我,也让我看到了一颗最最纯朴的心灵。哦,乡村,冬韵!仿佛一首朦胧的诗抒写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上,多情的乡村领悟了。听,那里回荡着一个醉心的呼唤:“美丽的乡村,我爱你!”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
冬韵投君意轩窗,流转。岁月的碾转,在淡淡的悠长中,缓缓行至初冬。在晨曦里,轻抚茶杯,任凭茗香轻绕在鼻腔,乃至每个细胞的周围,不再抑制它的方向,归还它的自由。不由得,神思也随之自由了起来。远山睁开惺忪的双眼,带着几分梦幻,悄然来世,,几分娇态,身姿掩藏在单薄的氤氲包裹里,无尤无怨,无声无息,却依然流淌,飘散,如浮云。闭眼略微的让神经也跟着放松一下,这红尘滚滚里,一切的一切不也是如同这远山的出现,淡而远,近而清。看得清楚了,却也把那种朦胧的意境,萌发的一点韵味挥之而去了,似乎也照应了某语,“有舍必有得。”至于得到了什么,也许是一丝丝禅意,间或又是一点点淡然,间或是一抹轻松。可这存在于眼睛的,终究也是逃不掉的。近处便是一束束浸透的黄叶,一簇簇红的层次分明的浓厚。偶尔也有那么一两只不知名的雀儿,落在空旷的沙滩、枯草苇叶间,声音带着初冬的一点点淡定,沧桑。把这清寂的打破,点缀了视觉的孤单,真正的体会到了朱自清老先生曾经在《荷塘月色》里点亮的几笔通感的修辞手法,像是把几种器官都调动了起来,热闹的很,此时的细胞活动频繁,写进了美丽的月色里。而今,随着品茗的的淡远,也效仿了佩弦那种细胞的活跃。满目的自然释放,彻底、透彻的融入一种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初冬,延展了深秋的绚烂,深厚,收藏,也弥补了春夏的肤浅。古往今来,喜欢弄文字的文人墨客总是伤春悲秋,咏荷无数,睡莲朵朵,,极力的借景衬人,借景抒怀,无非就想渲染出一种超脱俗世的宁静、自由。“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这个满怀浪漫主义的诗人诞生了这样的妙句。春的脆弱如丝,纤细不禁揉的感觉,也跃然纸上。处处都有“满园春色关不住”的萌发和写照。走近夏日的田园,范成大慷慨疾书,“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而杨万里那也是把胜似西施的美景给我们展现:“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倘若你就是一位既爱美人又爱美景的人,那么置身于这静柔之中,忍不住会说这事一种享受,一种在喧闹的尘世里难得觅见的一隅宁静,一份自由,一种洒脱。秋季,不管是初秋还是仲秋,都有着许多的佳句来印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些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不全是春意盎然,夏景绚烂,还是秋声空远。都比不上这初冬的成熟,在经过几个时节的沉淀,把一个集三季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美妙融为一体。对于慵懒之辈可以说,这也是暗自窃喜的坐享其成了,对于那些善于上进的则算是一种收获颇多的时候了。透过肤浅,繁华,一点点深厚,还未能深入的思考,便又难免不遭蜻蜓点水的之嫌。故此,我也爱着初冬,它在经历了风雨之后,愈加沉着,愈加丰腴,愈加厚重。从纵向角度来说,就是升华,内涵,韵味都得以升华。活脱脱的一个冬藏的乐园。什么时候才会乐?我说,此时不乐,等待何时?世间轮回,四季也是如此。那么在集结了这么多的爱恋之后,真是捧上一碗酽茶,装进这万般秋、千年春都无法可及的收获。让这“万紫千红总是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加上“高楼目尽欲黄昏。”何种的自豪,何等的高瞻远瞩,又是何等的厚积薄发?黄莺、夏鸟、秋雁也归巢。把这喧闹,沉淀到了最为静寂的时候。那些追逐清净、宁远、自由的居士,剥掉所谓的伪装,真正的这才是经、静、景、劲、精、净、镜、敬。贯穿于其中,何不是一种伟大的壮举?只要思考,便会有真知浮出,只要经历,便会有美丽呈现,只要有集结,便有壮观展现。期许了多日,总有了完美的典藏。这便是我也爱初冬的心底。初二:疏星夕月1200字以上 初二 抒情散文
-
黄河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二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历史悠久。中国最早的灌溉工程,首推黄河流域的滮池(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诗经》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到了战国初期,黄河流域开始出现大型引水灌溉工程。公元前422年,西门豹为邺令,在当时黄河的支流漳河上修筑了引漳十二渠,灌溉农田。公元前246年,秦在陕西省兴建了郑国渠,引泾河水灌溉4万多顷(合今280万亩)“泽卤之地”,“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为秦统一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朝对农田水利更为重视,修建六辅渠和白渠,扩大了郑国渠的灌溉面积,同时在渭河上修建了成国渠、灵轵渠等,关中地区成为全国开发最早的经济区。为了巩固边陲,从秦、汉开始实行屯垦戍边政策,在湟水流域及沿黄河的宁蒙河套平原等地,开渠灌田,使大片荒漠变为绿州,赢得了“塞上江南”的赞誉。为了保证长安、洛阳、开封等京都的供应,黄河中下游的水运开发历史也很悠久。大禹治水的功绩,也包括治理黄河,大河上下,几乎到处都有大禹的“神工”。春秋战国以后,治河的文献记载逐渐增多,留存下来大量珍贵的史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下游已普遍修筑堤防。公元前651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提出“无曲防”的禁令,解决诸侯国之间修筑堤防的纠纷。在此后漫长的历史时期,伴随着黄河频繁的决溢改道,防御黄河水患成为历代王朝的大事,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不断堵口、修防。西汉时期,已专设有“河堤使者”、“河堤谒者”等官职,沿河郡县长官都有防守河堤职责,专职防守河堤人员,约数千人,“濒河十郡,治堤岁费且万万”,河防工程已达到相当的规模。据《汉书·沟洫志》记载,淇水口(今滑县西南)上下,黄河已成“地上河”,堤身“高四五丈”(约合9~11米),堤防也很高。《史记·河渠书》中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令“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并亲率臣僚到现场参加堵口,说明黄河堵口已经是相当浩大的工程。史书记载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治河工程是公元69年“王景治河”,“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里”。“永平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诏曰:‘……今既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景虽节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扼制了黄河南侵,恢复了汴渠的漕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宋建都开封,当时黄河水患严重,宋王朝对治河很重视,设置了权限较大的都水监,专管治河,沿河地方官员都重视河事,并在各州设河堤判官专管河事,朝廷重臣,多参与治河方略的争议。这个时期治河问题引起很多人的探讨,加深了对黄河河情、水情的认识,河工技术有很大进步,特别是王安石主持开展机械浚河、引黄、引汴发展淤灌等,在治黄技术上有不少创新。明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黄河决溢灾害加重,朝廷更为重视治河,治河机构逐渐完备。明代治河,以工部为主管,总理河道直接负责,以后总理河道又加上提督军务职衔,可以直接指挥军队,沿河各省巡抚以下地方官吏也都负有治河职责,逐步加强了下游河务的统一管理。清代河道总督权限更大,直接受命于朝廷。明末清初,治河事业有很大发展,堤防修守及管理维护技术都有长足进步,涌现了以潘季驯、靳辅为代表的一批卓有成效的治河专家。清朝末年及民国期间,战乱不断,国政衰败,治河也陷于停滞状态。近代以李仪祉、张含英为代表的水利专家,大力倡导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研究全面治理黄河的方略,但受社会经协件制约,始终难有建树。纵观治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所谓治河实际上只局限于黄河下游,而且主要是被动地防御洪灾。但是,悠久的治河历史,留下了浩繁的文献典籍,为世界上其他河流所罕见,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借鉴。三从194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治黄史册展开了新的篇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以下简称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治黄事业。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第一次离京外出巡视,首先就是视察黄河,作了很多重要指示,并谆谆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以后又多次听取治黄工作汇报,对治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1964年,他已经70多岁高龄,还一再提出要徒步策马,上溯黄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念念不忘治理与开发黄河。周恩来总理更是直接领导治黄工作,从1949年前的“反蒋治黄”斗争到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和三门峡工程建设,以及1958年大洪水的抗洪斗争等等,所有治黄工作的重大决策,几乎都是周总理亲自主持作出的。直到1976年,他已重病在身,还向去医院看望他的中央领导询问三门峡工程改建后的情况,真是为治黄事业鞠躬尽瘁,操尽了心。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多次亲临黄河视察,听取治黄工作汇报,作了许多重要指示。为搞好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950年1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黄河水利委员会为流域性机构,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领导,统一领导和管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并直接管理黄河下游河南、山东两省的河防建设和防汛工作,两省的黄河河务局和沿河地、市、县的河务部门,既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的直属单位,又是各个省、地、市、县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这种条、块结合的独特体制,有利于组织沿河党、政、军、民团结治河,有效地加强了河防管理,对保障黄河防洪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人民治黄事业,开始就注意调查研究,全面了解黄河河情,注重应用科学技术,搞好全面规划,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治黄。早在50年代初期,黄委会和有关部门就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勘测工作和科学考察,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1954年初由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计委)直接领导,中央有关部门及中国科学院负责人参加,组成黄河规划委员会,聘请苏联专家组,调集国内有关专家,集中力量,着手编制黄河治理开发规划。1954年10月底提出“黄河综合利用规划”,经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审议通过,决定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批准了规划的原则和基本内容,并责成有关部门按时完成治理开发的第一期工程。与历史上众多的治黄方略相比,“黄河综合利用规划”的特点是:(1)这个规划的编制是政府行为,批准后的规划就是指导治黄建设的依据;(2)统筹考虑全流域的治理与开发;(3)突出综合利用的原则;(4)对水和沙都要加以控制和利用。规划明确指出:“我们对于黄河所应采取的方针,就不是把水和泥沙送走,而是要对水和泥沙加以控制,加以利用。”第一,在黄河干流和支流上修建一系列的拦河坝和水库,拦洪、拦沙、调节水量、发电、灌溉。第二,主要在甘肃、陕西、山西三省,展开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既防治了上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也消除了下游水害的根源。规划对干流工程、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和上中下游的灌溉发展都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修建三门峡大水库拦洪拦沙,尽快解除下游水患的安排。规划的研究和编制,以及治理开发技术措施的拟定,既汲取了前人的治黄经验,又采用了当时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黄河规划,是治黄事业迈向新时代的一个鲜明标志,对动员全国人民关心和支持治黄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治黄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治黄工作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化了对黄河河情的认识。在治黄进程中,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和建设安排作了一些重大的调整。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下达了《关于黄河治理开发现划修订任务书》,要求对黄河规划进行一次系统的修订,进一步推进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此后,黄委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内各省区相继开展了各项规划研究工作,通过反复研究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于1996年初完成了《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并于1997年经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审查上报国务院。这个“规划纲要”,总结了人民治黄的实践经验,利用科学研究新成果,根据各方面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治理开发黄河的方向和重大措施,以及2010年前的治黄建设安排,为治黄事业的发展绘制了一幅新的蓝图。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和支持治理黄河,重大治黄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时付诸实施,有力地推进了治黄事业的发展。以往的治河历史,主要是在下游修守堤防,单纯防洪。新中国的治黄工作,比过去有了质的飞跃。一开始就是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标本兼治,除害兴利,全面开展流域的治理开发,有计划地安排重大工程建设。中央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参加治黄工作,依靠科举技术进步治理黄河,无论是关于黄河问题的勘测研究,还是治黄建设的规模,都是以往任何时代不能比拟的。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建设,黄河上中下游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开发,基本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蓄泄兼筹的防洪工程体系,建成了三门峡等干支流防洪水库和北金堤、东平湖等平原蓄滞洪工程,加高加固了下游两岸堤防,开展河道整治,逐步完善了非工程防洪措施,黄河的洪水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防洪能力比过去显着提高。在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开展了水土保持建设,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互配合,治坡与治沟并举办法,治理水土流失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995年底,累计兴修梯田、条田、沟坝地等基本农田7755万亩,造林11802万亩,兴建治沟骨干工程854座,淤地坝10万余座,沟道防护及小型蓄水保土工程400多万处,一些地区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开始有所改善,输入黄河的泥沙逐步减少。依靠这些工程措施和广大军民的严密防守,连续50年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发生洪水决溢的灾害,扭转了历史上黄河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保障了黄淮海广大平原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发展。黄河的水资源在上中下游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利用。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总库容574亿立方米,引水工程4500处,黄河流域及下游引黄灌区的灌溉面积,由1950年的1200万亩发展到1995年的10700万亩,流域内河谷川地基本实现水利化,黄河供水范围还扩展到海河、淮河平原地区。在黄河干流上于1957年开工兴建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此后,相继建成了刘家峡、龙羊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三盛公、天桥等7座水利枢纽和水电站。目前正在建设小浪底、万家寨水利枢纽和李家峡、大峡水电站。已建在建的干流工程,总库容563亿立方米,发电装机容量900多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336亿千瓦时,约占黄河干流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9%。这些水利水电工程,在防洪、防凌、减少河道淤积、灌溉、城市及工业供水、发电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促进了沿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治黄50年,除害兴利成效显着,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四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治理黄河,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全国的大江大河中,黄河的治理任务最为繁重。黄河流域西北紧临干旱的戈壁荒漠,流域内大部分地区也属干旱、半干旱区,北部有大片沙漠和风沙区,西部是高寒地带,中部是世界着名的黄土高原,干旱、风沙、水土流失灾害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据目前的调查研究资料,流域内风力侵蚀严重的土地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水力侵蚀面积约33。7万平方公里,通称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公里。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多年平均来沙量达16亿吨,年最大来沙量达39亿吨,成为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上中游地区土壤侵蚀产生的大量泥沙不断输往下游地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冲积塑造了黄淮海大平原。同时,黄河的频繁泛滥、改道又给下游平原地区造成巨大的灾难,黄河洪水威胁,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治理黄河,是防止荒漠化继续向东南扩张的前哨战,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重大措施,也是消除下游水患,保障广大平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黄河流域又是资源丰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地区,治理和开发黄河,对保证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河流域范围内总土地面积11。9亿亩(含内流区),其中耕地约1。79亿亩,林地1。53亿亩,牧草地4。19亿亩,宜于开垦的荒地约3000万亩。黄河下游现行河道洪泛可能影响范围的总土地面积1。8亿亩(12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亿亩,虽然不在流域范围以内,但仍属黄河防洪保护区。据1991年的资料,流域内探明的矿产有114种,在全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中,黄河流域有37种。具有全国优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32%以上)的有稀土、石膏、玻璃用石英岩、铌、钼、煤、铝土矿、铝、耐火粘土等8种。其中,煤炭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己探明煤产地685处,保有储量占全国总数的46。5%,资源遍布沿黄各省区,而且具有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易开采等优点。石油、天然气资源也比较丰富,加上黄河干流的水力资源,实属全国的能源富足地区,也是21世纪全国能源开发的重点地区。黄河水少沙多,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约580亿立方米,只占全国总量的2%,水资源贫乏,对于西北、华北缺水地区,黄河水资源尤其宝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按照全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规划,黄河上游沿黄地带和邻近地区,将进一步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和能源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逐步建成开发西部地带的一个重要基地。黄河上中游能源富集地区,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河南的广大区域,将逐步建成以煤、电、铝、化工等工业为重点的综合经济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和电力生产基地。同时要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黄河下游沿黄平原,仍然是全国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黄河的治理开发促进了黄河经济带的发展,沿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对治理黄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黄河治理与开发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今后的治理任务还十分繁重。防治水土流失、消除下游水患、合理利用水资源等都需要进一步解决。客观情况也在不断发展,对黄河河情的认识也需要不断深化。我们坚信,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消除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目标是能够实现的初一:姚如鹏1200字以上 初一 写景
-
黄河石_关于黄河的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无数的炎黄子孙,孕育了这个伟大的民族。黄河自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祁连山,西秦岭等古老山脉涌出,容纳百川,奔流而下。她从天际滚滚而来,挟万钧之力,势不可挡,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啸经数省,逶迤入海。《全唐诗》里周偾说的好:“背云冲石出深山,浅碧冷冷一带寒。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江海助波澜。”黄河从横空出世的莽莽天际,从浩瀚的大西北,神秘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漠漠荒原,一路北上南下,奔入东海。她带来了无边无垠的久远和深沉;带来了空灵迷茫的大漠孤烟和苍茫空旷;带来了诗情画意般长河落日的朦胧;带来的磅礴大气的茫茫九派;带来了秦砖汉瓦的质朴……。而这一切,都在黄河奇石上体现了出来,这种文化绵延数千里,历经数千年。黄河不但孕育了黄皮肤的中华儿女,而且也孕育了千姿百态的黄河奇石,令人叹为观止。在千万年的岁月里,黄河两岸的群山峻岭,千沟百壑里的大量石头被入黄的河流携带而进入黄河,然后在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力度和野性的长年剥蚀,冲刷,洗磨,流送及多种物理化学作用下,造就成大量寓意深刻,引人入胜的图案石和造型石。这些惟妙惟肖的黄河石蕴涵了华夏文明的深厚积淀,集天地之灵气,聚万物之精华,真是天然瑰宝出黄河,造化钟神秀,非黄河莫属,怎能不让人惊诧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无穷魅力。从广义上来讲,黄河两岸入黄河流所携石头形成的奇石统称黄河奇石,简称黄河石。由于沿黄各地的地质情况各不相同,故所形成的黄河奇石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习惯上认为:流经青海段的称河源石,流经甘肃,宁夏段的称兰州石,流经内蒙段的称清水石,流经河南段的称河洛石(也叫洛阳黄河石),再往东由于土质地理,故基本上不产奇石。在以上各段所产的奇石中,尤以兰州段和洛阳段的比较优秀。兰州段黄河接纳了洮河,大夏河,煌水和大通河等支流;洛阳段黄河接纳了洛河,伊河,汝河等支流。黄河石成因复杂,有火成岩,有沉积岩,也有一些变质岩;有石英砂岩,石英粉砂岩,花岗岩,砂砾岩,间有浅变质石英岩和沉积岩,又以铁染石英岩居多。这些石头经过复杂的构造变化,经流水冲打洗浸,终成具有东方人文文化内涵的精美奇石。它们花纹美丽,色彩斑斓,或石质坚硬细腻,古朴典雅;或玲珑细巧,阿娜多姿。色彩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组合变化,天然生成,妙趣横生,含蓄幽雅,韵味深长,构图奔放,粗犷雄深,淋漓尽致。大者可立于庭堂,小者可置于几案,用任何华美的词语形容赞美黄河石都不为过。那些在各种地质及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千姿百态的造型石,类人象物,天然形成,令人遐想万千;那些由沉积岩,变质岩和一些火成岩形成的图案石,华美可人,它们的形成多由着色的化学元素或有机质在成岩时或成岩后作用,晕染于不同的岩石中而形成的花纹和图案,无奇不有。此外,沿黄河两岸还产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和矿物奇石,如洮河的海绵化石,洛阳的牡丹石也是产于偃师一带的石种,岩性为变斑状辉绿粉岩,酷似牡丹花,岩石基质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及云母组成……所谓“袖里乾坤大,石中日月长”,“石小乾坤大,天然灵气多”。奇石赏玩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奇石并非无情物,它能把你带进亦真亦幻的奇石王国,带进梦幻般的宇宙天地。宇是空间,宙是时间,在空间和时间的结合体里,人类繁衍生息,建朝立都,探寻人生美的真谛。石头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九朝古都的洛阳,伏羲据黄河石“河图”,“洛书”画成了八卦(这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黄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正如司马光所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世间多少事,都在笑谈中。我们可学先人经验,在赏玩黄河石的过程中,陶冶情操,使自己的思想得以升华。我有幸成为甘肃省,陕西省,洛阳市奇石协会的顾问,写下以上文字,以表心情。黄河共长天一色,奇石与大地共存。我热爱这黄河,热爱孕育生命的黄河,热爱这黄河石,热爱千姿百态的黄河石。1200字以上 初一
-
韵,一直喜欢这个字,念着它的时候,只觉得音缭绕,许是因了这左“音”右“匀”的字形结构,口形的一缩一放中有着一丝停顿、一丝斟酌,声音匀匀缭绕,即有了。赵丽宏先生写过《周庄水》,因着这个“”字,我对周庄也有了一种格外的亲近感,尚未到达周庄,就已在心中兀自琢磨着这个富于味的古镇模样了。一条河穿起了整座古镇,时而会遇上竖起的一道道拱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每一座桥都接连了河的两岸,将两岸的景致编排得错落有致。过了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到达周庄的时候已是薄暮,岸上两边是繁华的集市,大都是卖些有趣的小玩意儿的,虽然陈列的物什各有不同,但门檐上那一盏红灯笼是不可或缺的,沿着蜿蜒的河道,曲曲折折地将红光投射到湖面上,泛起一阵红色的氤氲。到了周庄,河中泛舟是必做的事。河不宽,给不了阔绰的景色,加之已入暮,河道内的景致已不甚明朗。可坐在船头,看见船划过水中泛起的涟漪,木橹于墨黑的水面下搅动而泛起的银光,听见桨抚过河水的纤纤声,嗅到水草混合着河底湿泥的独有的味道,仿佛失落了自己,只有周遭的楼宇、灯笼、石桥和着这舟、这水。时间从亘古处缓缓走来,整个江南的历史风将我完完全全地裹挟而去。眼前真的是当下的时代吗?我不禁恍惚了。“当心啊,要过桥了!”船家的一声吆喝,将我唤回了神。坐在船上,稍低下些头,舟前曲曲折折的水路,似是没有尽头。两岸的小楼在夜色中将它的历史风貌呈现得毫发毕现。翘起的飞檐、直切的白壁、木椽柱支起的屋宇,不见其岁月的蹉跎,只识它不变的味。一片黑瓦白墙,染上了现代光束的红色和绿色。岸上有家餐馆放着西方的电乐,声波缭绕着从木制的窗户飘出,少了它原有的霸道,多了几分温婉和深情,原来东西方艺术的生命一经融合,便没有了时代的界限和意识的隔阂。未及细听曲调歌词,船已经转了个弯,将店家的声色散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电子管弦的余音,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还没有等我来得及细看,小船已划到了古镇的尽头。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想及赵先生的文章,此时应有满天焰火,将这一古镇照得一片通明。而我的眼前不是那样的一个时节,只看见了楼底那深深植入水中的或石或木的屋宇脊柱,因着长年的经水浸泡而显得格外浓黑裹绿。记得在威尼斯乘坐贡多拉时,眼前看到的也是这样一种屋柱,深埋在水中,支撑着跨世纪的建筑,引着游人来深思、赏鉴、凭吊。此刻,在这世界东方的水镇中,我的心中牵念的是这地处不同地域,却有着同样命运的城镇,历史的味就是这样无碍无尽。周庄水——赵先生的一个“”字,于我竟酿出这许多的姗姗味,透过这楼、这船、这水,重重叠叠出不同的景深。点评:能够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事件的代表性较强。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形象丰满,跃然纸上。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1200字以上 初二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