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散的年味儿
窗外的鞭炮声依旧响亮,烟花依旧绚烂。家中也依旧死寂,只剩客厅的吊顶灯默默发光,虽把家内照得灯火通明,但该在的人仍没回来。
走出家门,走在烟花绚烂的街道,感受这正消散的年味。
在父母的那个年代,大家都不富裕,但过年时却是花样最多也最热闹的,年味也十足。大家会掐着手指头,翻着日历一日一日的算着,等待这个神圣隆重的春节到来。真到了春节时,孩子们就会聚到一起,约着到外面放鞭炮,蹦蹦跳跳的,好不热闹!孩子们还特别喜欢走亲访友,因为可以得到更多的红包,还可以去亲朋好友家中吃到不一样的糖果。但是不管怎样,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人们看了,也乐不停。
过年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的积淀。老人说:“从前过年,是有一整套必须遵守的习俗的,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花灯,年才算过完。”
现在的过年,也就剩放鞭炮,看春晚,贴春联,贴窗花才能算得上有一点年味儿。
年味儿越来越淡。也可理解为我们这一代人长大了,父母那代人变老了。现在也不再是欢天喜地、兴高采烈的置办年货,不再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操持家务,不再期待除夕时的年夜饭,也只剩下心如止水的低头摆弄手机,这年,就这样算是过了。
如今,红包变成了微信的,烟花爆竹变成了各式手机游戏,拜年走亲访友也变成了实属无奈,时代确实在变化,年味也确实在消散,家的温馨也一去不复返。
那份不一样的真情
人生在世,生命是平等的,不论卑贱。每个生灵都可以拥有感情,付出自己的真情。即使有时人们无法理解,但它们却一直以自己的方式默默付出……默默关心与照顾……
晚自习以后,我急冲冲地上了车,疲惫的我只想睡觉,然而繁多的作业却阻断了我的愿望,让我的心,烦躁不安!
回到家,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奋笔疾书,心中仍却平静不下来,连连抱怨老师。外面的商铺的灯一个个熄了,一排排小路上的灯也熄了,对楼的房子里的灯光早已不见,夜更深了!
十二点多钟,我总算写完,但是内心由于困倦而更加烦躁,我紧锁眉头,跑步进行睡前工作,母亲出来看我,我那副样子让她感到奇怪,便不断问我问题:“怎么了?这是谁欺负你了?”或“没事吧,和同学吵架,还是考试没考好?”……一堆问语,让我更烦,我烦着回答,语气粗犷而又不礼貌,十分大声,也许她也陪我,熬得不爽,便也大声起来,随后在我怒火实在压不下去时,我俩在深夜吵了一架。
第二天,早早起了床,晚睡的我更是没有睡醒,一整个上午,人都精神不振,昏昏欲睡!下午,精神也才有得恢复,回想昨日深夜吵架,顿时十分惭愧,心情低沉,因为我知道当父母看到孩子情况不对时,总会担心,会问许多问题,会去关心我们!
仍是晚上,母亲当我一进门便向我道歉,而我的内心开始更加沉重,想表达什么却仍然犹豫不决,想道歉,却无论如何说不出来,十分不好意思。
晚上,在白天合理安排好后,这次早早走出了书房,开始洗漱,内心不想象道歉以后的尴尬情况,内心十分地紧张。最后,在不断犹豫踌躇之后,我想出了一个好点子去安慰伤心的她——一个拥抱。于是在洗漱完之后,跑到她那,像小时撒娇一样,给了她一个拥抱,而她却仍然像进门时一样,不断说自己这不对,那不对,如何妨碍了我,让我烦……嘴里念个没停,但明显可看出她心情好了许多。
从此以后我便明白,无论父母怎么让自己烦,或打搅了自己,都应该心平气和地去接应,因为父母是永远会关心我们的,他们的行动也许不太合理,但他们献出了他们的真情,我们更应该去理解他们,所以这样家庭才能更加和谐!不然父母会因我们是子女而更加伤心,所以我们应当多做关爱父母,不伤害父母的事,即使做了,也应当用自己的方式去道歉!
那份不一样的真情便是一个拥抱,便是一次惭愧,便是一次道歉。它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相关推荐
-
年味儿小时候我在老家过年,可以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形容!那个时候呀,那时候无处不弥漫着这年味。我们家每年这个时候,总是贴要去一个“服”“福”在家里贴是要反贴的,因为这表示“福到了”,在外面贴福要正着贴。还有什么窗花啦,对联啦……总是一派喜庆的样子,寓意深厚。我最怀念也是最喜欢的,自然是老家的湘西火锅。湘西火锅顾名思义就是把许多菜放到一个锅子里煮。当腊肉、腊肠、腊鱼等等以及一些配菜在一起炒的时候,这些味道就会融合在一起,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味道也美极了。更重要的是,每当湘西火锅时,我们这一家族的人,就会坐在一张大桌子上,一起享受这山珍海味。其实这湘西火锅中的不同的菜,相当于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出去打工拼搏的人,而这个锅把这8些菜放在一起蒸,就是我们这些人一起回家团圆。所以它也寓意着团团圆圆,阖家幸福。讲完吃,我们就来讲一些好玩的。我们老家附近的镇子上有许多商店,大多数都是买鞭炮的,有冲天炮,板炮,花炮……看着我眼花缭乱,选择困难症的我又不知道要买什么了。最终,我还是每个都选了一点。接着,我们就开始放鞭炮了。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用打火机点燃了第一根花炮。我拿到手上挥来挥去,一条条金色的曲线好像有了生机,在我手上跳着舞呢。一灭了,我又拿着一根,用这根会灭了的残留的火点燃。觉得无聊了,我们又开始玩新的品种,我开始玩板炮。拿出几个后,我用力往地上一甩,只听见“嘣”的一声,就只剩下一些碎纸,我兴奋极了,开心得像个出生的婴儿。还有最好的就是冲天炮。一点火,几秒钟后,就从盒子里冲出了许多不同颜色的炮。接着就绽放在天空中,像一朵五颜六色的花朵,绚丽多彩。晚上的时候,我们除了放鞭炮,还有就是和家人聊天,看电视。每年春节,我们都守着春晚来看。要说鞭炮最多的时候,自然是12点左右。这时就正式快要跨年了,大家都怀着期盼,想有一个好年的开头。这是四面八方的鞭炮声传入我耳朵,以前我觉得很吵,可其实听多了也就习惯了。这似乎是一种热闹,是一种欢庆。“5!4!3!2!1!”伴随着春晚里的倒计时,这一年就过去了,新的一年开始了,“过年了!”。初一开始,我们又开始贺喜拜年,走亲戚等等。那几年,是我过过最开心,有味的年。现在因为我要上课外班,所以没有时间回老家过年,只能在城市过年。虽然没有老家过年的那种感觉,可是——年味依浓……900字 初一
-
年味儿在北方,过了小年,便意味着离春节不远了。卖春联、灯笼、窗散发出淡淡的欢喜。而我,也在千佛山的庙会上,将这种欢喜,铭刻在了心上。大年初六,空中飘着几丝淡淡的云,凛冽的风吹过,留下千佛山上树木的清新味道。我站在山脚下,凝视着深远澄净的天与山中若隐若现的红灯笼,心中欢喜——赶庙会是这座城的传统习俗,也是构成年的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身边的人群喧闹,那欢快的语气中透露着对新年的憧憬。我弯起嘴角,沿着石级一步步往上走,心也融化在这喜庆的气氛中。庙会是在上山石阶两旁举行的,由临时搭起的小商铺组成,商铺散落在寺庙周围,若在上空俯视,宛如一条赤龙趴伏在石阶之上,那情形想必甚为壮观。一进庙会,便感受到庙会的热闹,熙熙攘攘的人群发出的嘈杂声音,伴随着小贩的吆喝声,和吹拉弹唱的喜庆小曲,令人的心也随着欢欣起来。每隔几米,上空必定有红色灯笼随风飘扬。小摊足有上百个,山货杂品,风味小吃,民间工艺等尽在其中,人们在人群中穿梭,寻找中意的物品。小摊一个挨一个,各式各样的东西琳琅满目,常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不一定买东西,跟随人群东逛逛西走走,心在这样的热闹中,也是欢喜的。千佛山上古迹名胜多,平时也是个静谧之地,唯有一年中的庙会,山上才热闹非凡,不食烟火的气息多了几分过年的热闹味儿。沿途中小摊和艺人虽多,但庙会庙会,无庙便不成会,千佛山上的庙也定然是位主角。无论是兴国禅寺还是清静的小庙,皆是香烟缭乱,人山人海。善男信女纷纷买了香,虔诚的点燃,平素不信佛的人们也在心里默默祈福。一颗苍劲的老树,枝条上系满了红色的布条,随风飞扬,载着人们的愿望飞入空中。无论烧香还是系带,都是过年时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年味儿,就在这样的憧憬中愈发浓郁起来。我沿着石级,一步步下山去。愿岁月如流水般逝去后,在春节,我仍能嗅到如今日这般的“年味儿”。750字 初一
-
年味儿大年三十的早上,鞭炮声叫醒了我。我迅速地起了床,大人们忙着准备团圆饭,我们这些孩子走东家,串西家,玩得不亦乐乎。不过,这还不算是最开心的时候,最开心快乐的时候要属晚上了,因为咱中国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吃年夜饭。吃年夜饭时还能发红包呢!下午,妈妈和奶奶都在忙着准备丰盛的饭菜,因为今年可不止我们一家子团聚,有好多亲戚都在我们家吃年饭。因为难得,所以一定要隆重一点,爸爸妈妈买回来的菜铺满了厨房灶台,地面上也是。奶奶和妈妈忙得团团转,时间一溜烟就过去了,傍晚来临了,该吃年夜饭了。桌子上的菜品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放眼望去,红的,绿的,紫的……看都看不过来,更别说吃了。大人们推杯换盏,彼此祝福,孩子们拼命把喜欢的菜往自己口里塞。不一会儿,大人还没吃完,我们就催着要红包。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事会大过“捞”红包这件事的,不然选新年衣服怎么都挑有两个大口袋的呢?我带着点害羞的语气望着爸爸说:“好爸爸,这饭也吃完了,红包也该发了吧?”爸爸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好意思磨蹭。正当爸爸恋恋不舍的望着他手中的红包时,我抢先一步把红包给抢了过来。还没等爸爸有所反应,这红包已经稳稳当当地落在了我的手中,我心里乐开了花。等他们都吃完了饭,爸爸从家里拿了一个超大的烟花出来。放烟花时,几个小孩子在旁边叫着,跳着,就连大人们也都被他们感染了,也跟着叫着闹着,彼此开着玩笑。不过,不得不说,这个年代的烟花爆竹真是好看又好玩,我们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买了许多小烟花回来,其中有一个又大又粗的。我小心地点燃了烟花,一眨眼,五彩的颜色飘上了天,真美啊!我都有点儿迷糊了:生活真的是彩色的呢!到了晚上8点的时候,全村都放起了烟花,此时此刻最绚丽的风景在天上,那一束束璀璨的光线突然在空中炸开。红的、黄的、蓝的……星星般的花朵向四周散去,有的似朵朵牡丹光彩夺目,有的似流星徘徊在夜空中,有的似万寿菊欣然怒放。欣赏完烟花的五彩斑斓,大家又抢着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了,在客厅里,笑声、打闹声、谈话声还有磕瓜子的声音不绝于耳……随着晚会播完,零点到来,开门大吉的鞭炮和烟花又争先恐后地爆响,一阵接一阵,炸得是地动山摇啊!这时候估计连聋子都无法睡着吧!哈哈……这一天的年味儿啊,太浓太浓……900字 初一
-
年味儿“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熟悉的诗歌里那清清柔柔的暖意,带着记忆里鞭炮的喧闹,透出一丝香郁而醉人的、似曾相识的年味儿。中国传统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从除夕夜一直延续到农历的正月十五。这一个举国欢乐的时刻,从那绚烂了眼睛的七彩烟花、从那震动耳膜的爆竹声中开始,在这一片伟大的华夏民族的土地上、天空里,只刻画一个表情——喜悦,只传播一句祝福——新!年!好!记事起,还小。记得每到年夜爸爸总是在十二点前一会儿走出家门,等着午夜来临时第一声钟响好点燃早已摆放在院子的爆竹烟花。而我们全家人总要守着供桌,看着那青烟袅袅,用力地听着听不懂的奶奶、妈妈的祷告,直到凌晨两三点才去休息。这就是“守岁”。何为“守岁”,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带着浓浓的、好奇的、哈欠连天的倦意和激动兴奋得难以平静的渴望——渴望什么?就是记忆里最深的“年味”了。守过了“旧年”迎新年。早起贺春的人们比鸟儿还欢。我也是早早被爸妈唤起,虽不舍那暖暖的被窝,却更爱这春风送来的喜庆。不需要刻意修饰,青春本就是最靓丽的装扮。正月里头件事,必要告祭先人,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重。然后我总会带着点儿小女儿的情态,给长辈奉上一句酥柔的祝福。眼前那隐在皱纹里的弯月、竹节般粗壮有力的手掌、水晶般清清浅浅的笑……脑海里,即成永恒之印象。正月初二直至灯照枝头闹春意,不论是随爸妈走亲访友,亦或是自由放飞,其乐,拌上这年味为佐料,勿需言语,看笑颜如花,听欢声如歌。而今,中国年一如既往,即便有了新意,在我心中的味道依然如初:甜蜜、温馨、幸福。长大后,那浓浓的年味儿成了我无法抹去的一份温暖的记忆,正如儿时那般对过年的祈盼。我心有个中国结!650字 初一
-
年味儿什么是年味?记忆中的年味是佛山叶问故居中彩灯高挂,威武的狮子表演吗?不是。是热闹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还是穿着新衣服走家串户的拜年开开心心的收红包压岁钱?也不是。心目中,年味最多的节目恐怕还是吃美食,舌尖上的美食最具有杭州特色的是自制酱鸭。别看酱鸭表面是乌漆嘛黑的,它的制作过程极其讲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首先是选择主材,一般选呆头嫩鸭子,要大个子,肉多体肥皮肤白相貌美,这样说明它充满了年轻的活力才是好鸭,辅材需要湖羊牌酱油。一般一只鸭子需要五斤酱油,外加料酒少许桂皮葱姜香叶。喜欢吃辣的小伙伴可以加花椒辣椒,但杭州人一般都不辣啦。其次,把鸭子洗净挂干,放入调料酱油中酱制。每12个小时翻面一次,经过48小时后,就可以挂起。注意挂起时鸭子的肚子在剖开处,要称一个15或20厘米的小竹片儿,让鸭子的肚子可以充分得到阳光的滋润。一般挂钩都选在脖颈处挂绳。接下来的过程很简单,但是一定要老天爷的帮忙,如果天公不做美,鸭子是阴凉干的那就失去了独特的太阳香味。挂起的鸭子需要阳光,充分暴晒三天。鸭子周身享受过日月的光华后才能够修成正果,成为盘子中最具有香味的酱鸭!晒干后的酱鸭收起,在阴凉处存放,想吃的时候切半只洗净,放入盘中,在鸭身边加少许冰糖一起蒸,即可以增加口感和鲜味,也可以去除点酱过后的浓郁的咸味,淋少许加饭酒去腥,蒸制时需要半个小时针后凉透,切成小块即可开吃。我一般会挑鸭子的腿肉吃。皮油而不腻,咸中带甜,肉块紧纹理分明,入口喷香四溢。此乃人间美味啊!配上稀粥那就是绝配!这道菜因为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低温,又要阳光,所以一般杭州人只有过年冬天的才制作,物以稀为贵!前几天的一个晚上,西湖之声玩互动节目,问什么是年味儿,我心血来潮的给电台发了一句话:我心目中的年味儿就是整个房间都挂满酱鸭!哈哈哈,没想到几分钟以后,我那充满了磁性而又魔力的嗓音竟回荡在杭城的上空!电波在流转,声音在回荡,酱鸭,酱鸭,酱鸭……这就是杭州人的年味儿。800字 初一
-
年味儿同样的东西吃多了会腻,同样的声音听多了会烦,同样的画面看多了会厌。然而,唯有年味儿,虽然每年都伴随着我,我却不厌其烦,反而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期待……听,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我又想起了年味儿。年味儿就是那浓浓的墨香味。春节来了,每家每户都会贴春联,那大红的纸配上深黑的墨,简直十全十美。春节,我也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贴春联,这也是我最期待的项目之一。爸爸妈妈一左一右站在高椅子上,等着我把贴好胶布的春联送到他们手上,我还帮他们看贴的位置正不正,“左一点,右一点,高了,低了,别贴歪了就不好看啦!”漂亮的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字的时候,意味着过年正式拉开序幕。年味儿就是那团圆饭的香味儿。一家人齐坐在一起,举杯欢庆着愉快的节日。大年三十一早,爸爸妈妈都会去菜市场买海鲜和蔬菜。下午他们忙着在灶台边油炸美食:有酥肉、海蛎饼、香芋饼,还有诱人的年糕。到了晚上,他们更忙了,各种活一大堆,一刻没停过,只为一家子人的年夜饭。这一晚的饭菜可谓是满汉全席。鸡、鸭、鱼、肉,应有尽有,这最丰盛的团圆饭,不仅仅是菜齐味全,更主要的是吃饭的人儿也都聚齐了,所以这团圆饭的香味儿也就更浓了!年味儿就是“噼里啪啦”清脆的鞭炮声。“爆竹声声报平安”,过春节哪有不放鞭炮的?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玩的是“落地响”,一摔地上就“哗啦”地响起来,既好玩又刺激。那随时随地响起的鞭炮声,仿佛在祝福人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鞭炮声就是这么惹人喜爱。年味儿就是这样愈品愈浓,这年味儿不怕你忘记,只怕你会永远惦记!650字 五年级
-
年味儿当村头巷尾响起了“信号”,家家户户贴上了吉祥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火火的灯笼,这让我们知道“过年啦”!我早早的起床了,兴奋的穿上了我心爱的新衣裳,头上还戴了个漂亮的发夹。姐姐掏出了她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准备大显身手。只见她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一气呵成,一幅漂亮的对联就完成了,于是爸爸把它贴了起来,然后再挂上两个大灯笼。妈妈则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经过一上午的辛苦,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就做好了,有象征年年有余的清蒸桂鱼,有象征团团圆圆的酿豆腐,有象征红红火火的灯笼虾,有象征八方来财的酱猪手……我数了数,足足有十道菜,听妈妈说十道菜寓意着十全十美。我们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了起来。吃完年夜饭,盼来了最期待的时刻—辞岁。我和姐姐拎着一个袋子出门了,我们每到一个邻居家会都作揖并送上祝福:祝你们过红年咯!他们会给我们压岁钱或零食,很快我们的袋子就装满了。此时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春晚开始啦!春晚开始啦!”姐姐大叫起来,大家都坐下来吃着零食看起春晚来。春节联欢晚会有很多精彩的节目,有趣的小品,优美的舞蹈,奇妙的魔术,搞笑的相声,动听的歌曲。一则令人揪心的武汉疫情报告,却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不知不觉中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大家看着屏幕一起数着,3—2—1,新年好!此时,外面响起了爆竹声,我出门一瞧,只见轰轰的爆竹声把黑暗的夜空照亮啦,瞬间夜空变成了烟花的海洋,烟花把夜幕装扮得格外耀眼,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烟花飞舞迎新年”。看见这一幕,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650字 三年级
-
我家的年味儿“哈哈哈,哈哈哈”,一声声欢笑在楼下回荡,虽然没有炮仗、烟花,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年的向往、期待。我与一众小伙伴在楼下狂奔,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新年的杭州比以往更加灯火通明,街道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假如灯火是点,那流动的车辆、穿梭的行人就形成了线。线条优美流畅,点、块干净利落。单看夜晚,天空刚刚拉上帷幕时,火红的灯笼就一点一点亮起来了,远方嘈杂的人声也一点一点变大了……若再晚一点,人群就像流水,高楼耸似高山。流水流尽了,街边的灯具也就亮了,商铺也就关门了,暗黄色的灯光照亮了每一个角落,让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又过了一会儿,每家每户开始吃年夜饭,给萝卜插上烛火,香,在铁盆里烧上纸钱。浓浓的燃烧味儿在屋子里散开,占据了每一个角落,有些呛鼻,但我却觉得这燃烧的味道是快乐的味儿、也是春节的味儿。坐在窗边,望着窗外流动的点、线,我静静地听妈妈讲述旧时的年,妈妈说:“小时候最喜欢过年,因为那时有吃的、有穿的、有看的、又有玩的,是一年之中最为高兴的时候了。有时还能见到一年只能看见两三次的朋友。大家都聚在一起,大人们谈论着过去的一年里发生的事儿,小孩儿们围在一起,放着烟花,在小道间奔跑,在田野里游戏……虽然都是过年,但感觉是不一样的。”我静静地听着,无限的感慨涌上心头:是啊,就像妈妈说的虽然都是过年,但感觉是不一样的。以前,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吃上好吃的东西就已经很开心了;而现在,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新衣服,好吃的东西随处可见,所以对过年时穿新衣,吃好吃的期盼也就变淡了,只留下对亲人的祝福,来年的展望。同样的春节,不同的期盼,从祖辈对小家的期盼,到现今对大“家”的期盼!650字 六年级
-
家乡的年味儿我的家乡在祖国版图的最北方——黑龙江。在那里。最令人回味无穷的,就是寒冬里依旧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春节了。早在腊月二十七、二十八左右,大街小巷就仿佛在一夜之间融入了过年的气氛。在那两天中,人们就把去年年初腌制的酸菜咸菜沥好,买好大米、面粉。买好市场中最抢手的鱼虾肉。商场中的零食、饮料、啤酒。二十九这天,亲人们就都到齐了,我们全家会一起去逛逛街上的小店,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要说最热闹的还是大年三十和初一的光景,三十早上,我们几个孩子不管多困,都会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和大人们一起去买鞭炮,我们都知道,去的越早,就可以买到越多自己心仪的鞭炮,所以尽管在零下十几度的早晨,我们还是会一个劲儿地冲进集市,抱起自己最爱的炮竹,集市中还有干果、花生、瓜子之类的七零八碎儿,爸妈往往会让店里的伙计称上几斤。伙计见在大生意,很是热情地与我们聊起了家常,我们总会将车装的满满的,再回到家去。吃过午饭后,亲人们稍作休息,就又为过年忙活起来了,客厅中不同的声音不停的拥入耳中,切菜声,剁肉声,揉面声,还有各式各样的笑声,我也坐在客厅中被一个个笑话逗得捧腹大笑。夜幕渐渐降临,周围逐渐响起鞭炮声。我们正忙着洗澡出来将大红色的睡衣换上,是饺子的香味已经飘出来了,我们过年向来爱吃饺子,经姥姥之手的饺子个个都是美味至极,香醇无比,姥姥总会在不同馅的饺子里各放一个硬币,谁要是吃到了,就会幸运地笑出来,因为在我们这儿吃到硬币,表示会一帆风顺的,快快乐乐的过一年。我经常吃到,也经常相信硬币会我带来运气,总会眉开眼笑。放完鞭炮回到家,一家人拥坐在沙发上,看着春晚,不知不觉中新的一年也到来了……650字 五年级
-
浓浓的“年味儿”春节又到了,这意味着春节将要来临了,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是新一轮的播种与收获。人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冰天雪地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一个春暖花开的春天。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大家当然要充满热情,饱含喜悦的迎接这个节日。第一幕:购物热潮“买年货啦。”大街上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大家都忙着办年货,买新衣。购物者们望着琳琅满目的货物,不知如何下手,犹豫不决,“对不起,不好意思,把你的衣服给弄脏了。”这时,传来一句道歉。“没关系,老伯伯,您慢点,当心摔着了。”几位姑娘笑嘻嘻的答道。“嘻嘻嘻…….”那边又传来了阵阵欢笑。第二幕:忙里忙外“挂高点儿。”咦?他们爬上爬下的干什么?哦,原来他们在挂春联。呵呵,我的脑子突然有了灵感,想到了一副对联:马到功成事如意,家庭美满幸福年。”房屋顶上还高挂红灯笼,远远望去,红彤彤的一大片,好一派喜气洋洋的感觉!第三幕:除夕之夜“哧哧哧——”的几声,天空盛开了几朵小花,五彩缤纷,原来是几位小朋友在放烟花。满天的礼花,照得天空如同白昼一般,原本漆黑一片的空地,此时此刻,被明亮的灯光照的清晰可见。时不时会传来一两声惊喜的欢呼声,满心的喜悦在人们心底一点一点的荡漾开来。天上的美景虽然消失,地上的惊喜却在漫延。一家人围着大圆桌,桌上摆着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大家一边举杯祝福,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团圆饭。饭后,看着十分精彩的春节联欢会,等待着新年的到来。第四幕:走亲访友“恭喜发财!”一阵阵问候与祝福传入耳中。小孩们跑东家串西家,手中的红包自然也多了起来,甚至还会赚到从钱包中“出炉”的崭新大钞票。伙伴们则在一起互相“咬耳朵”,不知在说什么悄悄话。大人们在一起谈谈家常,老人们在孙子儿女的陪伴下观看节目,精彩的电视节目惹得老人家会心的笑个不停,其乐融融。过新年,喜洋洋,家庭大团圆,烟花四处放,每个人都嘴角流油……这难道不是浓浓的“年味儿”吗?6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