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行1200字以上

扬州行

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写景

下午,我们步行来到瘦西湖。一路上,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犹如在画中。在公园门口一看,分明是条河,难怪叫瘦西湖呢。

进入公园大门,湖里满是荷叶,沿着湖堤摆着上百种荷花盆栽,可惜现在不是开花的时节,只有星星点点的一点花开着,仍然觉得很美,不知道开花时节,满湖粉色的、白色的、黄色的荷花,一直漫到岸上,是一种怎样的盛景。

湖堤上种植了很多柳树为我们挡住了炎炎烈日,使我们感受到阵阵清风,爸爸给我讲了一个为什么柳树叫“杨柳”的故事。隋炀帝沿着大运河坐船去扬州看琼花。一次,他看见烈日下挥汗挽龙舟的美女个个愁眉不展。于是命令在大堤上种植柳树以遮荫。几天时间,只见千里运河两岸已是一片绿色。炀帝见状大喜,封柳树为国树,姓“杨”。从此,柳树便被世人称之为“杨柳”了。

长堤的尽头是“徐园”,园中两大口铁锅,据说是1500多年前的镇水神器。徐园不远处小广场停满了鸽子,我拿出面包喂它们,它们纷纷围了过来,咕咕叫着在地上啄食,太可爱了!我走的时候,有两只鸽子还一路送了我很远,好舍不得离开它们哦!

再往前走,我们到了五亭桥,桥上有五座亭子,整座桥挺拔秀丽。坐在桥上,湖面吹来阵阵凉风,沁人心脾,暑气全消,从桥上向四周眺望,犹如一幅山水画。

往前不远是白塔,爸爸说:白塔是座喇嘛塔,相传乾隆皇帝坐船游览瘦西湖的时候说:“可惜少了一座像北海那样的白塔。”扬州盐商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皇上远远看见不知真假,龙颜大悦。

随后,我们进入了二十四桥景区。“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景区包括熙春台、玲珑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和二十四桥。小楼、小桥,雕栏玉砌,犹如人间仙境。

行走东关街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的一条历史老街。两边是青砖黛瓦的古建筑,商铺林立,著名的“老字号”有四美酱园、谢馥春香粉店、潘广和五金店等等。

街边一位捏面人的阿姨正在为一位哥哥捏塑像。只见阿姨先拿肉色的橡皮泥做成头和身体,然后用黑色做成头发和镜框,配上红色嘴唇,再用灰色做成T恤,米色做成裤子。最后按上两条胳膊。一阵搓、捏、挑、刻,快塑像很就做好了。大家一阵惊叹,太像了!我在旁边看得都着了迷。

玩了那么久,饿极了,一碗软兜拌面被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天下怎么有这种美味。

个园四季

盐商是清政府特许买卖食盐的商人。他们借此特权获取巨额收益,成为巨富。因为扬州地处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因此很多盐商居住在此,并对扬州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了个园,个园就是由清代大盐商黄至筠建的。个园不大,但是非常漂亮,它里面分布着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景色。如果你沿着正确的路线走下去,你就会觉得在这里过了一年。园里种植了很多竹子,爸爸说:“个园”这个名字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

在个园,我们巧遇书法家陈君先生,他为我作了首藏头诗“滕苑蓓蕾气自妍,梓里名扬谱华篇。帆行学海前程锦,博览群书舞大千。”并写成条幅,祝愿我博览群书,前程似锦。

可怜的乾隆皇帝

离开个园,我无意中看见河边刻着“乾隆御码头”的字样,河水浑浊发臭,直通瘦西湖,难怪瘦西湖的水也有点浑浊,我想可怜的乾隆,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呵呵!

大明寺与鉴真和尚

下午我们去了大明寺,大明寺和日本佛教有着很深的联系,唐代曾为大明寺住持的鉴真和尚先后十余年,历尽艰险,六次尝试,终于东渡日本,将我国佛学、医学、语言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介绍到日本,为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就是仿大明寺建成的。

莲花座下的狗狗

我最怕狗了,哪怕是只有拳头大小的小奶狗,我见了都会浑身发凉。可是在大明寺斋堂,我见到一条大黄狗。也许是每天受到佛祖的教诲,狗狗的眼神特别柔和,看上去特别善良,我一点都不觉得害怕,还上去抚摸它,它很享受地任我抚摸,渐渐地睡着了。

我在斋堂吃了素斋,竹荪野山菌汤一点油都没有,可是特别香,我喝了两大碗。

吃过饭,狗狗也醒了,我跟它玩了一会,依依不舍地道别了。

随后,我们顺路参观了汉陵苑,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扬州不大,但是很美,生活也很舒适,下次我还要来。

扬州,一座月光浸润的城市

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那里有佳人如玉,

那里有琼花似雪。

那里有美酒如饴,

那里有月华似水。

到扬州已是夜晚。

华灯璀璨,漫无目的地走在扬州的闹市街头。

冬秋交汇之际,夜渐深,路上行人寂寥,腿脚也有些疲惫了,于是随意地拐进一条小巷,欲寻一廉价旅店歇息,养足精神第二天再好好地游玩。

从亮如白昼的大路上穿进这幽深幽深的小巷,人就一下子怔住了,感觉全身忽然都浸在了一种透明的液体里。

慢慢抬起头,一轮满月寂然无声地挂在天心。月华如瀑,将我全身笼住,又如水银般在脚边泻了一地。

小巷的路灯不知为何都没亮,巷两边的人家又多已熄灯就寝了,整个小巷都沐在了如水的月华中。

感觉一下子穿进了时光隧道,从一个现代的城市忽然去到悠远的从前,一个充满唐宋韵味的月光小巷。

滞重的步履蓦地变得轻灵起来,走在青石板的小径上感觉就象是洛神凌波,御风而行。

边走边打量着小巷两侧的民居,忽然人又定定地站在了那里。

在身侧,一间普普通通的民宅上挂着一副牌匾:朱自清故居。

喜欢上文学就是因为读书时学的一篇散文《荷塘月色》,为文中的月色所倾倒,并从此在心底一直对朱自清有着莫大的喜爱。

从朱自清的传记中知道,童年和少年的朱自清都是在扬州度过的,并且数次搬家,这条小巷中的故居是现今唯一保存完整的房子了。

可以料想,幼时的朱自清就是在这样的小巷中沐着这如水的月光长大的,难怪后来能写出那样的美文。

中国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在扬州沐过这同样的月光。

中国描写月亮最多的诗人是李白。多次到过扬州的李白,即使远在武昌黄鹤楼头送友人孟浩然坐船去扬州时,还对烟花三月的扬州念念不忘,心向神往;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本身就是扬州人,他笔下的月夜空灵流转、飘逸出尘;还有写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样让人浮想联翩诗句的杜牧,亦曾在扬州呆过三年;而写下千古咏月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苏轼,则在扬州当过知州;白居易、欧阳修、秦观等人也都曾在扬州生活过。

唐朝有个叫徐凝的诗人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中国是一个热爱月亮甚至浸在月光里的民族,中国又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唐宋几乎每个着名的诗人都到过扬州,天下三分明月独占其二的扬州明月,是否让诗人们多了一份灵气,并由此成就了不朽的唐诗宋词?

一路踏着月光胡思乱想地走着,不知不觉站到了一间小客栈前。一个扬州姑娘笑语盈盈地从柜台后闪出来,袅袅婷婷,姿态迷人。

扬州在长江的北边,然而从古到今,人们都喜欢把它当作江南的一份子,所有描绘江南的美好词语也都被用在了扬州身上。可能是南北在此结合的缘故吧,扬州姑娘身上既有着江南女子美丽的容颜,又有着北方女子爽朗的性格。

姑娘特意安排了客栈小木楼上一间透着月光的小小单间给我,而沐在月华里的我又如何睡得着……

第二天一早,踱出小巷没走几步就见到一座道观上书“蕃厘观”三字,进去却好象并不见有道士,倒是到处写满了琼花的历史传说和资料图片,才省悟这个蕃厘观就是鼎鼎大名的琼花观。

南北朝时有句诗叫做“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一向都被后人用来形容扬州这个东南胜地、销金窝子,连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写到扬州时也用此诗句来形容。

其实南北朝时的扬州相当于今天的一个省,治所在建康(今南京),现在的扬州是后来隋文帝改当时的吴州而得名的,南北朝人骑鹤下的是南京。

南北朝时扬州虽也算是一个比较富庶的地方,但还远远无法与六朝金粉繁华地的南京相提并论。扬州的真正崛起是在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扬州成为南北水运枢纽之后。

相传当时在琼花观里长着一株绝美无比的花,因为美如白玉人们便把它叫做琼花。“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隋炀帝为了看这天下独一无二的琼花曾三下扬州。不过亦有书载说琼花始于唐朝,隋炀帝到扬州是看不到琼花的。

不管如何,隋炀帝第三次下扬州身死国灭则是确凿无疑的。隋炀帝死后,随侍身边的后宫数千佳丽散落民间,是否也造就了扬州女子从此的天生丽质?

这株琼花之后历尽劫难,在宋朝先后被皇帝移植开封和杭州,但都因日渐枯黄而发回扬州。金兵南侵又将琼花劫掠铲走,幸在铲剩的根际处又发出了新芽,且得观中道士呵护,琼花才得以重生。

但琼花的气数终于随着宋的灭亡而到了尽头,在宋朝灭亡那年离奇死去。又过了二十年,观中道士补种了一株聚八仙在原琼花生长处,后人便把聚八仙叫做琼花,不过战乱中聚八仙也灭绝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扬州的园林工人寻遍山林乡野在蜀岗又重新发现了聚八仙,并四处引种。

出了琼花观看着地图从小路往瘦西湖方向穿去,又无意中见到了江泽民故居。过了护城河,史公祠就到了,扬州历史上最惨烈的日子也展现在了眼前。史可法在扬州抗击清兵,城破身死,清兵在此屠城十日,杀戮了几十万人,这就是扬州史上永远铭刻的“扬州十日”。

扬州是一座被诗泡着的城市,更是一座被血泡着的城市,然而它却有着惊人的复原能力。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战乱,却迎来了隋唐的鼎盛;跟着又在南宋数度成为战场,但只要局势稍有和缓,扬州就会迅速得到恢复发展。

“扬州十日”让扬州成了一座空城,可到了康乾年间扬州又已拥有了五十万人口,而当时世界上人口达到五十万的城市只有十座,扬州经济之发达从它当时仅盐业一项就已是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可见一斑。不过随着运河的淤塞和铁路的出现,从清末开始一直依赖着运河经济的扬州陷入了低谷。

史公祠往前不远就是天宁寺。扬州不但吸引着无数的文人骚客,连皇帝老儿也对扬州十分着迷,康熙五次到扬州都住在天宁寺中,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在寺前御码头接驾过四次,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到扬州也是在这上的岸。

穿过一带林园,曲折狭长如锦带飘拂的瘦西湖终于到了。

一泓曲水,细柳轻斜,随风挑拨湖面,都快初冬了却不知哪来片片落红在湖中逐波而去。画舫清荡,玉桥横卧,与杭州西湖相较,当是燕瘦环肥、各擅胜场,别有一番风味。

瘦西湖这个骨感美人纵千种风情,万般妩媚,我却无心停留,脚步已越来越快,奔向深处,因为二十四桥就在园的尽头。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连吹箫的美人身上也发出了淡淡的银辉,玉润光洁的人儿吹出的悠悠箫声在月下的扬州城如仙乐四处飘落……

此情此景,只要想一想都让人心神荡漾,而“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当年只怕是天天流连其间吧。天下三分的明月扬州占去了二分,而这二分的明月二十四桥又占去了几分?

唐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其都城长安是世界上唯一人口过百万的城市。但最令诗人们心向神往的并不是长安,也不是洛阳,同样不是苏杭,而是东南繁华之地、梦中温柔之乡的扬州。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各国商人纷至沓来,甚至定居于此,过着莺歌燕舞、纸醉金迷的生活而乐不思归。唐时扬州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纽约,至少也比得上今天的上海,而唐时的上海还有一部分在海里没成为陆地呢。

终于到了二十四桥景区。

张目四望,寻觅二十四桥的芳踪。然而找遍整个景区,细细留意每个地方,都见不到这座多年缱绻在我梦境中的桥。最后终于在一块牌上看到说是二十四桥是一个新建的景区,并不特指某座桥。

带着几分失落离开了扬州,匆匆赶往隔江相望的镇江。

扬州在唐朝时是在长江入海口的江边,孟浩然在黄鹤楼别过李白后,沿江顺流而下就能直达扬州。沧海桑田,现在的扬州市区不但远离了长江入海口,就是与长江也隔了几十公里。

车过长江,在瓜洲古渡上了渡轮。

下车走到船舷边,但见大江茫茫,天地共色,唯一轮明月高悬,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否就在此挥就?

清亮的月色里,心中一下子明白了瘦西湖公园设计师的苦衷:二十四桥是不可复制的,即使设计得再美仑美奂,建造得再巧夺天工,它也不能让时光倒流,沾上月华的润泽。

况且后世之人也再没有搞清楚过二十四桥是一座桥的名字还是扬州城内的二十四座桥。如果硬是再造出一座二十四桥,它定会如聚八仙假冒琼花一样,让人把心目中琼花美艳脱俗、举世无双的姿态给毁了。琼花本是仙花,只能活在人们的想象中;而二十四桥也早远离红尘,只能横在千年前迷蒙的月波下。

扬州是一座浮在月光中的城市,更是一座文人笔尖滋润出来的城市,它不可以用手,只能用心去触摸。

今夜,在这南国的花城,借问一声扬州,是否可以让我剪一弯明月为舟,折一枝杨柳为桨,再一次轻轻地划入你的波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写景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