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未歇900字

清明雨未歇

900字 初三

车窗外的世界早已被雨水润湿,模糊而又透明,无意间揿开电台,传出的竟是咿咿呀呀的古旧唱腔,全身袭来一种只有清明时才会觉察到的冰意,蓦然间想起那一双温暖而粗糙的手,伸过十个季节,轻抚我的脸颊。

清明时节,天气尚寒,幼时外婆尚在,她总抱着我靠在微微晃动的摇椅上,一边静静看窗户上未干的雨水,一边听着收音机里古老的调子,有时轻轻吟唱。

其他人都去扫墓去了,而那时的我不知怎地,每每从陵园回来都会发一场高烧,恍惚间只感觉一只微凉的手抚着我的额头,身边是低低的叹息。紧接着唇齿间一股清凉的甜味弥漫开来,是绿豆糕的味道,一点一点,融化在骨子里,脸颊上缠绵的温度似乎消减了不少。

自那之后,每年的清明,便只有外婆和我待在家里,她会带着我和那只黑色的收音机去外面散步,雨后的空气里依然纠缠着一股水汽,天边低压下来的云层让人压抑,偶尔带着落叶扫荡过来的风拂过我的衣角,被外婆牵着,那双柔软的手握着我的手的力度总是正好,既不让我觉得手指被禁锢,又会让我心安,知道身边有她保护。

那时的我又怎么会知道,我贪恋着的她细腻的爱,会终止,消失在无休止的雨季里。

她消失的这四年里,每年的清明我都会去陵园里看她,一捧被雨露沾湿的白菊,细碎的花瓣,在风里颤抖的叶片,我将它轻轻入在黑色的大理石上,指尖所触只觉得寒冷。

照片上的她笑得像个少女,透过她的眼睛,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一个个清明,摇椅上的她打着盹,身上散发出一股馨香,让人心神安宁;坐在我病床前的她轻轻掰下一个块绿豆糕,轻轻入进我嘴中,眉间是一个深深的“川”字;清明雨后在小园中散步的她手执收音机,与那古调一唱一和,看向我时眼毫不掩饰的柔情。

自此,回去之后再没有发过烧,心却像是被灼烧过一般,寸草不生。

那些清明的夜晚,总能看到城市的某处,突然间升起袅袅的青烟,一张张黄纸在火星中化为灰烬,我又去扔进去一把黄纸,三年前未燃尽的纸屑在风的带动下轻盈飘起,渐渐飘向天的尽头……

年幼的我从未听懂那古旧的调子里唱的是什么,也不太明白清明节的意义,可当我在外婆的墓前准备起身离开时,忽然间觉得,除了怀念,还有对往日时光的眷恋,总在不经意间想起,那些年陪我度过的人,到底,在哪里。

那年的清明之后,再无清明。

粽香中的微爱

800字 初三

浓浓的粽香和着暖暖的阳光飘进小屋,我又闻到了那熟悉的味道。“啊,又到了端午了啊。”我暗暗道。思绪随着那粽香飘去,很远,很远……

“奶奶,我回来啦!”我扔开手中的大包小包,奔向奶奶的怀里,奶奶用围裙擦擦手,满脸笑容地将我抱起,“宝贝,你可回来啦,真把奶奶想坏了!”我看着奶奶,她的双眼笑成了一条弯弯细细的缝,嘴角也不断上扬,便更欢乐了。

奶奶是心灵手巧的,每至端午,我们便从城里赶回,一家人欢喜地坐在圆桌品着奶奶亲手做的粽子。她说,这就叫“同心圆。”没有规定,每年端午回家乡仿佛已经为了一种习俗,一个习惯。

每至端午前夕,奶奶便荡着小船,在水中找上好的芦叶作粽叶。她是讲究的,选取的芦叶非淡绿不可,这样才能有粽的清香,一天的劳累后,她载着满满的芦叶而归,水波荡漾,荡出了她对端午的重视,荡出了她的子孙的爱。

接下来便是选米,奶奶总是坐在门前,沐浴着阳光,她拿着个大筛子,一遍又一遍的地筛着,仔细地挑拣出坏米、劣米,只留下最好的纯白糯米。每次,品尝着美味的粽子,我总满嘴粽香,问她:“奶奶,做粽子不累吗?”她看着桌上笑容灿烂的子孙,轻轻说:“用心,便不累了。”

当奶奶即将开始最重要的工作,包粽子时,厨房里便多了个捣蛋的身影——我,奶奶总会边笑边说:“小祖宗呀,别再玩啦。”奶奶将一大团糯米和馅儿放在旁边。筷子一挑,左手轻轻握,再用洗净过、被浸软的粽叶快速地包起来,一个饱满,立体的三角棕便成型了。动作快得如箭出弦,我在一旁睁大眼,使劲地看着,手也不停地模仿者,换得奶奶一声笑语:“长大便会啦!”

粽子出锅时,第一个粽子总是由我品尝。我快速拆线,开叶,露出白白胖胖的粽子,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嗯!味道好极了!接下来,一家人便会围着圆桌坐下来,谈天说地,品尝粽子,好不快活。这时,奶奶便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现在,我长大了,面对中考的我,今年的端午节也回不去了。奶奶打电话:“真的不回来了吗?”声音里是无限的苍老,悲凉,我忍不住泪:“奶奶,明年我一定会回去的!”端午即至,我越发想念奶奶。于是,奶奶便将做好了的粽子让我父母带来,也将她的爱带来。

闭上眼睛,我又闻到了奶奶的粽香。捻起一块粽子,我细细地品尝这粽香中的微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