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800字

清明节的由来

800字 六年级 叙事

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呢。

两千多年前,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了国外。

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东西,饿得头昏眼花,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个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重耳狼吞虎咽的吃完了,问:“这是哪来的肉?”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我日后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与重心长的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他念着介子推的好处,想封他做个大官。于是,他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做官,都一一回绝了。晋文公又亲自上门去请,可是到了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锁。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亲躲到山里去了。

晋文公派人前去寻找。可是荒山野岭找一个人哪儿那么容易呀!有个大臣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介子推肯定会走出来的。晋文公同意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去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母亲坐在一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晋文公见状,放声痛哭。当他派人来安葬介子推的时候,发现老柳树的树洞里有一封介子推的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去祭奠介子推。他们走到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之后,晋文公把这棵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之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

晋文公一直把晋文公的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十分怀念。每逢清明节,大家都要举办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的,清明节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这一天,人们要祭祀、扫墓。

我心中美丽的家乡

600字 六年级 状物

家乡,每个人都对这两个字熟悉,他虽然普通,可在我的眼里,它并不是那么平凡,它在我的心中永远是最好的!

我的家乡,一年中总会有许许多多成熟的果实,它们香甜可口,一口咬下去,总会让你沉浸在那幸福的世界。当然,这离不开农民的汗水,一切的香甜都来自于这些不起眼的汗水,更来自于农民们的辛勤劳动,这些是他们一手创造的。

我最喜欢的就是故乡的枇杷与杨梅。

枇杷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家最熟悉的黄皮的枇杷,另一种是价钱较贵的白皮的枇杷,用土话称之为“白枇杷”。对我而言,我还是喜欢大家最熟悉也最普通的黄枇杷,也是大家常吃的种类,我爱吃故乡的水果——枇杷。

它的外皮黄黄的,没成熟时还是青青的,在成熟的时候如果拨开那娇嫩的皮,里头就会有金黄的果肉加上果汁溢出来,这时你无法抵挡住诱惑,不仅把它一手夺来,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但要注意的是:里面还含有大粒的核,在2—3颗左右,可不能吃哦,里面也是硬的,这代表着它还没熟,吃不得,也没有较多的汁溢出来。样子像个打完架后哭得鼻青脸肿的娃娃,而成熟的则像是父母带上“他”去游乐场玩,笑得乐开了花的小妞!

我们家乡的杨梅也很甜,但它不会像有些的杨梅成熟透了,就会有一股烂的味道。我们这的杨梅味道正好,所以我会很喜欢。形状有大有小,大部分小的甜些,因为小的杨梅吸收的养分可以够满整棵小杨梅树还绰绰有余,所以甜。可我也没说大杨梅不甜,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况且大杨梅吃起来过瘾些。外皮是像仙人掌的刺一般样子,但还要稍微粗些,毛茸茸的,味道好极了,颜色还黑里透红哩!

看到这里,口水是不是快流了出来?没错,这就是我的家乡——兰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叙事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