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改写
【《清明古诗》改写】
西华小学三年级黄佳艺
春季到来了,此时,正是清明时节,阳光明媚,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回大地,春姑娘悄悄的来到了人间,把植物们叫醒了。天空一碧如洗,云朵白白,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下,有桃花、杏花、梨花,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儿下面正是蜜蜂和蝴蝶在玩耍的时候,蜜蜂采蜜,蝴蝶跳舞,真是一幅美丽而又优美的山水画!
时而又下起了纷纷小雨,我来到山间小路上,看到这景色不时想起了我的亲人,渐渐的我感觉有点冷,想喝酒,这时的我就像失了魂一样,在远方听到了忧伤的笛声,原来是一个骑着牛的小牧童缓缓走来。
我问小牧童:“小牧童,你知道哪儿有酒喝吗?”牧童指着杏花说道:“就在那儿,杏花的深处。”我向小牧童谢过,便慢慢的走向了杏花的深处,结果发现在一个小巷子里藏着一家小酒馆,我要了壶暖酒,点了几个小菜便吃了起来,我坐在窗前,看着那美丽而忧伤的景象,听着牧童在山间吹着忧伤的小曲,吹着冷爽的风,听着小雨一滴一滴下来的声音,我便叫小二拿给我一张白纸和一支笔来写下了《清明》这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古诗》改写】
润城师大附小二年级付雨禾
春天来了,万物都长了出来,这一天刚好是清明节,这天有些地方会下小雨,小雨和别的雨不一样,它是柔和的,它是温暖的,这一天人们都打着雨伞,有些手上拿着一袋纸准备去祭祖,路上的行人非常忧伤,像断了魂一样。
这天有些冷,杜牧看到他人这样悲伤,也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也开始悲伤起来,听到山中孩子们欢笑声,想到故乡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更加伤感。杜牧觉得有些冷,他想喝点暖酒来暖暖胃,他听见小鸟的叫声,笛子的声音,他走了过去一看,啊!是一群欢乐的孩子,其中有一个牧童,杜牧走上前问:“你知道哪里有酒家吗?”牧童抬起头说:“在那边的杏花林里有,对对对,就是那边的杏花林里,你快去吧,别被淋湿了,湿了可是要感冒的。”
杜牧谢过牧童之后,又继续赶路了。等他走到那里时,天已经黑了,他找店主要了一瓶酒,要了饭菜,吃饱了,他欣赏着美景,他看见一阵微风吹了过来,吹落了李花和杏花,像有时从天而降的雨滴。
他拿起纸笔写下了《清明》这首诗。
【《清明古诗》改写】
明通小学四年级吴承檄
春天这个阳光明媚的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这天,天空中飘着似有似无的毛毛细雨,微风像母亲的手把每个人的脸上轻轻拂过,花儿们都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似雪,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的嫩叶,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青的草,绿的芽都像赶趟似的聚拢来,形成了浪漫无比的春天。
毛毛细雨轻轻洒在脸上给节日增添了许多忧伤的气氛。走在路上,有的人带着忧伤的心情去扫墓,有的人心里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踏青,还有的带着思乡的心情正在赶往回家的路上。想到这,他的心中有些伤感,加上细雨绵绵,身子有些寒冷,真想找个地方喝点酒暖身啊!
于是杜牧找到了一个正在放牛的牧童,牧童抬起手,指向杏花开的最茂盛的地方,房屋都被杏花淹没了。只能模模糊糊地看到随风飘荡的酒旗,几杯热酒下肚后杜牧诗性突发,即兴提笔写下了《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改写】
盘龙小学四年级施椿铃
清明节到了,杜牧离开家已经有很多年了,此时正是春日时分,看着满眼绚丽的春光,心中更是想念故乡的春天。
故乡的春天真是美丽啊!天空湛蓝如洗,云朵雪白飘荡,春风轻轻吹拂着好像母亲的手。这时千万条柔柳张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儿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浪漫无比的春天。忽然,天空阴暗了起来,一阵凉风袭来,竟然下起了绵绵细雨,好像一丝丝牛毛。春雨淅淅沥沥,纷纷扬扬,洗涤着万物。清明总是下雨,赶去扫墓的人拿着鲜花、祭品……杜牧看见了心想:唉!本该回家扫墓的,却漂泊在外,很难过。雨越下越大,真想找个地方喝口酒!
这时,牧童骑着牛吹着竹笛走了过来,杜牧问:“你知道哪里有酒家吗?”牧童指着那边的“火海”说:“那边有。”杜牧谢了牧童,进入了酒家让老板给了一只毛笔和酒,于是杜牧提笔写下了《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古诗》改写】
新迎一小四年级唐靖然
春季来了,迎春花开了,那黄烂烂的一片,一团团,一簇簇,淡淡的芳香从它们的小嘴巴里面吐出。小草绿油油的,小草上还插着无数的小花,引来了无数的蜜蜂,蝴蝶。蝴蝶和蜜蜂们在花丛之间翩翩起舞,同花草们作伴。这时,天上乌云密布,云脚长毛,天上下起了毛毛细雨,那柔柔清爽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真让人凉爽无比!
路上的行人怀着悲伤的心情、眼睛里含着泪水,到山上去扫墓。杜牧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怀了一丝伤感,他感觉更冷了,想找一家酒店喝杯酒暖暖身子,可是他找不到酒庄。这时,他看到了一个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杜牧问小牧童:“你可知道何处有酒家?”小牧童用笛子向北方指去,在那粉得似霞的杏花丛中的一只旗子上大大的写着一个:“酒”字。杜牧谢过小牧童,朝酒旗的方向走去。在酒店里,杜牧要了一壶好酒,在杏花园里品尝着好酒,真是令人陶醉啊!
杜牧诗兴大发,挥着毛笔写下了《清明》这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古诗》改写】
育红小学五年级谷沛轩
今天我读了杜牧的《清明》时,我仿佛回到了唐代的时候,此时正是春分,看满眼绚丽春光在我心中舒坦了很多。
忽然天空阴暗了起来,下起了绵绵的细雨,好像是在哭泣,路上的行人有的在去扫墓,有的在亭子里坐着。杜牧想啊,他们都在为家人和朋友扫墓,可是我却在这里找不到家人,本来春天就冷再加上有小雨,真想找个地方暖暖身子啊!
这时,一个小孩子骑着黄牛吹着短笛走了过来,牧童说:“这位是要去酒店吗?”这时,杜牧听了连忙说:“是”,杜牧又问:“那小牧童,这里有一个酒店吗?”小牧童又说:“在杏花村那里有个酒店,上面说:“必倒驴那里就是了,可是有两条路,大路虽然宽,但是要一公里,这小路虽然近一点,但可能会有山贼出没。”杜牧谢过了牧童,就向酒家走去了。
杜牧喝完酒后,就拿起毛笔写了一首诗,这样一首诗歌《清明》就诞生了。
【《清明》改写】
武成小学四年级王艺潼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诗,叫《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回到了古代。
诗人杜牧,已经离家很多年了,现在已经是春风时期,诗人由得想起了故乡的美景。故乡春天的景色真美啊!风和日丽,有湛蓝的天空,一片片的白云,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天,形成了漫无比的春天。
忽然,乌云密布,天中下起了毛毛细雨,路人都手拎祭品,鲜花,去祭拜自己已经去世的亲人,杜牧看见这番情景,不由得想起自己已经去世的亲人,心里悲痛万分。再加上细雨绵绵,觉得有些寒冷,真想找个地方喝酒暖暖身子啊!
这时,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原来是一个小牧童,吹着竹笛,缓缓走来。杜牧走过去,问道:“小牧童,你知道哪里有酒家吗?”牧童抬起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说:“那里有”杜牧谢过小牧童,向着杏花村走去。
一个酒店出现在眼前,杜牧点了一壶酒,几个下酒菜,喝起酒来,酒意正酣,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回到了古代。
【《清明》改写】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诗,叫《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回到了古代。
诗人杜牧,已经离家很多年了,现在已经是春风(清明)时期,诗人由不由得想起了故乡的美景。故乡春天的景色真美啊!风和日丽,有湛蓝的天空,好像用水洗过一般。一片片白云如一块块柔软的棉花糖,各色鲜艳的花争相开放,蜜蜂蝴蝶,小燕子都像赶集似的聚拢,形成了浪漫无比的春天。
忽然,乌云密布,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路人都手拎祭品,鲜花,去祭拜自己已经去世的亲人,杜牧看见这番情景,不由得想起自己已经去世的亲人,心里悲痛万分。再加上细雨绵绵,觉得有些寒冷,真想找个地方喝酒暖暖身子啊!
这时,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原来是一个小牧童,吹着竹笛,缓缓走来。杜牧走过去,问道:“小牧童,你知道哪里有酒家吗?”牧童抬起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说:“那里有”杜牧谢过小牧童,向着杏花村走去。
一个酒家出现在眼前,杜牧点了一壶酒,几个下酒菜,喝起酒来,酒意正酣,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回到了古代。
【《清明》改写】
盘龙小学四年级沈潇萌
我叫杜牧,离开家乡已有很多年了,此时此刻正是春日时分,看着满眼绚丽的春光,心中更想念自己家乡的春天。
自己的家乡可真美啊!小草从土里钻了出来,探出了一个个小脑袋。小花开了,有桃花、樱花、梨花、杏花。春天的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出佛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一片片火海。
行人们拿着鲜花,银钱、金钱,去祭拜自己的家人。当“我”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一下想起了我去世的家人。我本应该回家扫墓,但我一人在外自由的漂泊,心中还是很伤心的。再加这一降一降的绵绵细雨,感到身上有一些凄凉,好想找一个小酒店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小牧童坐着牛走了过来。杜牧问:“哪里有酒店?”牧童抬起了手向远处的杏花林指着说:“那里有”杜牧告别了小牧童向那家酒店走去。
一家酒店出现在眼前,望着那一片片杏花林不由得吟诵起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改写】
云大附小三年级李彦仪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桃花、杏花、梨花都争先恐后的开放。红的像火,粉得似霞,白得如雪。这些花朵吸引着蜜蜂来采蜜,吸引着蝴蝶来舞蹈。燕子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小动物,它们都醒了,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他们出门踏青游玩了。
此时,正是清明时节。这时,天空飘下了稀稀落落的小雨点,天地也变的郁闷起来,人们难过地走在扫墓的路上。
大诗人杜牧,已离开家乡几年了,忧伤地走在路上,他想找一户酒家喝点酒,暖暖身子。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原来是一个骑着牛的小牧童,正在吹笛子,杜牧见了,便轻声问道:“请问你知道附近哪儿有酒家吗?”牧童指着杏花深处说:“那儿有一户,你去吧。”说完又骑着牛走了。
杜牧向着牧童指出的方向走去,一进杏花的海里,就飘来沁人心脾的阵阵花香。杜牧不知不觉走到了一户隐藏在花海中的酒家。杜牧走了进去,向店主要了一壶烧酒和一些配酒的小菜。自己一边喝着闷酒,一边欣赏窗外迷人的景象。
杜牧边看杏花,边想着家人,突然灵感大发,写下了《清明》这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后来,这首诗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卖冰淇淋了,卖冰淇淋了!”虽然他的声音已经淹没在了别人的声音里,但是我还是能听到这种叫卖声。
这是一个夏天,特别的热,我不顾一切地冲向了卖冰淇淋的小车。当我到了那个地方时,我看见老爷爷满脸皱纹,穿着朴素的衣服,身上黑得像煤炭一样。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冰淇淋,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心里马上从炎热变成了凉爽,不知道有多么开心。
我看了好久才选下来,正当我从口袋掏钱付时,突然才发现身上身无分文,我心里一阵慌,走吗?就要冒着炎热走回家,多么的热!不走吗?别人肯定不让不给钱就给我东西。
看见我一直在沉默,老爷爷就知道我忘带钱了,就温柔地说:“你先拿回去吧。明天再给我。”听到这句话后,我拿着冰棒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第二天,我把事给忘得一干二净,第三天才想起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赶紧跑出去找老爷爷,交给他以后,他没有一丝责备,只让我赶紧回去,免得晒黑。
这件事让我有深刻的感悟,从前那黑黑的他变得“洁白”起来。
相似题目
-
清明改写“淅沥沥……”屋外的雨猖狂的下着,天灰蒙蒙的一片,地下到处是水洼。风“呼呼”地刮着,与顺着屋顶“滴答”的落下来,与在地面上跳跃着,千万根细针落下来,深深地刺着我的心,天空乌云密布,我不禁打了个冷战。只见杨柳在风中耷拉着枝条,无精打采的站在无情的风雨中,雨不领情,野兽般的怒吼着,我呆在屋中,望着这淅沥沥的风雨,思念涌上心头,“回不去,也不能看见父母,为什么?老天爷太无理了。”泪水朦胧了我的双眼,一滴滴落下来。我烦闷极了,就披上蓑衣,戴上了斗笠,穿上布鞋,出门了。我走在烂泥当中,泥点溅了我一身,雨水时而大石衣襟,我心中的闷气也增加许多,风几乎吹着我走,路边的人手拉着手,一蹦一跳地走着,兴高采烈地回家。我有点羡慕这些人,人们能团聚踏青扫墓,而我却一个人,哎——。我低着头,长叹一口气,继续走着。我想饮酒解闷,在巷子里走来走去,也没找到酒家。这时,不远处来了个牧童,他穿着短衣短裤,骑着一头黄牛,带着小帽子,扎着小辫儿,口中含着片绿叶,快乐的哼着小曲。我想起那无悠无虑的生活,有苦说不出,我按住胸口,皱着眉头,问:“童子,请问哪里有酒家?”他指了指那杏花村,那片杏花林深处有个酒家,酿造杏花酒呢。我走进去,杏花绽开红灿灿的笑脸,花瓣散了一地。我喝完酒,吃饱后,取来笔砚,诗兴大发,提笔写下《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550字 四年级
-
清明改写清明时节,总是阴雨绵绵,在雨水的清洗下,柳条儿青了,小草也悄悄地钻了出来,到处都是嫩绿色,空气中充满了春的气息。放牛的牧童在湖边一边放牛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就在这时牧童发现路上的行人一个个都精神不振,像丢了魂儿似的。其中一位书生哭丧着脸向牧童走了过来,只见他身穿白衣,头戴黑帽,背着一个黑布兜。可能是清明节让他在异乡不能和亲人团聚而神色茫然,或者是他在怀念天上的亲人。他朝牧童急匆匆地走了过来,问:“小哥可知附近哪儿有酒家?”牧童迅速爬上牛背,用鞭子指向前方开满杏花的村子—杏花村说:“那里的酒家专卖好酒,先生若是想借酒消愁就去那里吧!”书生顺着牧童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粉红色的杏花把村子映衬得十分迷人。此时,书生的表情一下子轻松了不少。书生谢过牧童,顺着牧童指引的方向快步走去。在路上,他仿佛闻到了酒的香味,他越闻越香,越闻越馋。他一口气冲进了酒家,连干了好几杯美酒。350字 三年级
-
清明改写清明时节雨纷纷,古代圣贤知几何?行途偶遇兰亭序,古诗旧词有谁知?50字 六年级 诗歌
-
清明改写清明时节雨纷纷,古代圣贤知几何?行途偶遇兰亭序,古诗旧词有谁知?六年级:麻洲豪50字 六年级 散文
相关推荐
-
改写媳妇说:“煮淡一点你就嫌没有味道,现在煮咸一点你却说咽不下,你究竟怎么样?”母亲一见儿子回来,二话不说便把饭菜往咀里送。她怒瞪他一眼。他试了一口,马上吐出,儿子说:“我不是说过了吗,妈有病不能吃太咸!”“那好!妈是你的,以后由你来煮!”媳妇怒气冲冲地回房。儿子无奈地轻叹一声,然后对母亲说:“妈,别吃了,我去煮个面给你。”“仔,你是不是有话想跟妈说,是就说好了,别憋在心里!”“妈,公司下个月升我职,我会很忙,至于老婆,她说很想出来工作,所以……”母亲马上意识到儿子的意思:“仔,不要送妈去老人院。”声音似乎在哀求。儿子沉默片刻,他是在寻找更好的理由。“妈,其实老人院并没有甚么不好,你知道老婆一但工作,一定没有时间好好服侍你。老人院有吃有住有人服侍看顾,不是比在家里好得多吗?”“可是,阿财叔他……”洗了澡,草草吃了一碗方便面,儿子便到书房去。他茫然地伫立于窗前,有些犹豫不决。母亲轻便守寡,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供他出国读书。但她从不用年轻时的牺牲当作要挟他孝顺的筹码,反而是妻子以婚姻要挟他!真的要让母亲住老人院吗?他问自己,他有些不忍。“可以陪你下半世的人是你老婆,难道是你妈吗?”阿财叔的儿子总是这样提醒他。“你妈都这么老了,好命的话可以活多几年,为何不趁这几年好好孝顺她呢?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啊!”亲戚总是这样劝他。儿子不敢再想下去,深怕自己真的会改变初衷。傍晚,太阳收敛起灼热的金光,躲在山后憩息。一间建在郊外山岗的一座贵族老人院。是的,钱用得越多,儿子才心安理得。当儿子领着母亲步入大厅时,崭新的电视机,42寸荧幕正播放着一部喜剧,但观众一点笑声也没有。几个衣着一样,发型一样的老妪歪歪斜斜地坐在发沙上,神情呆滞而落寞。有个老人在自言自语,有个正缓缓弯下腰,想去捡起掉在地上的一块饼干。儿子知道母亲喜欢光亮,所以为她选了一间阳光充足的房间。从窗口望出去,树荫下,一片芳草如茵。几名护士推着坐在轮椅的老者在夕阳下散步,四周悄然寂静得令人心酸。纵有夕阳无限好,毕竟已到了黄昏,他心中低低叹息。“妈,我……我要走了!”母亲只能点头。他走时,母亲频频挥手,她张着没有牙的嘴,苍白干燥的咀唇在嗫嚅着,一副欲语还休的样子。儿子这才注意到母亲银灰色的头发,深陷的眼窝以及打着细褶的皱脸。母亲,真的老他霍然记起一则儿时旧事。那年他才6岁,母亲有事回乡,不便携他同行,于是把他寄住在阿财叔家几天。母亲临走时,他惊恐地抱着母亲的腿不肯放,伤心大声号哭道:“妈妈不要丢下我!妈妈不要走!”最后母亲没有丢下他。他连忙离开房间,顺手把门关上,不敢回头,深恐那记忆像鬼魅似地追缠而来。他回到家,妻子与岳母正疯狂的把母亲房里的一切扔个不亦乐乎。身高3尺的奖杯——那是他小学作文比赛”我的母亲”第1名的胜利品!华英字典——那是母亲整个月省吃省用所买给他的第1份生曰礼物!还有母亲临睡前要擦的风湿油,没有他为她擦,带去老人院又有甚么意义呢?“够了,别再扔了!”儿子怒吼道。“这么多垃圾,不把它扔掉,怎么放得下我的东西。”岳母没好气地说。“就是嘛!你赶快把你妈那张烂床给抬出去,我明天要为我妈添张新的!”一堆童年的照片展现在儿子眼前,那是母亲带他到动物园和游乐园拍的照片。“它们是我妈的财产,一样也不能丢!”“你这算甚态度?对我妈这么大声,我要你向我妈道歉!”“我娶你就要爱你的母亲,为甚么你嫁给我就不能爱我的母亲?”雨后的黑夜分外冷寂,街道萧瑟,行人车辆格外稀少。一辆宝马在路上飞驰,频频闯红灯,陷黄格,呼一声又飞驰而过。那辆轿车一路奔往山岗上的那间老人院,停车直奔上楼,推开母亲卧房的门。他幽灵似地站着,母亲正抚摸着风湿痛的双腿低泣。她见到儿子手中正拿着那瓶风湿油,显然感到安慰的说:“妈忘了带,幸好你拿来!”他走到母亲身边,跪了下来。“很晚了,妈自己擦可以了,你明天还要上班,回去吧!”他嗫嚅片刻,终于忍不住啜泣道:“妈,对不起,请原谅我!我们回家去吧!”后语随着自己愈长大,看着父母亲脸庞从年轻变憔悴,头发从乌丝变白发,动作从迅捷变缓慢,多心疼!父母亲总是将最好、最宝贵的留给我们,像蜡烛不停的燃烧自己,照亮孩子!而我呢?有没有腾出一个空间给我的父母,或者只是在当我需要停泊岸时,才会想起他们..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今天好吗?”随意买的宵夜,煮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晚餐,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冷帮他们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让他们高兴温馨很久。有时,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我相信,人是环环相扣的;现在,你如何对待你的父母;以后,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朋友,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记叙文
-
清明今天就是清明节了,每逢清明节我就会想起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大家是否去扫过墓呢?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们今天回老家拜山,这只是第一次而已,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所以好不容易才有了这一次机会。我们回到老家,吃完午饭,便向山出发了。火辣的太阳晒的我们又增加了一点疲倦,好不容易我们来到山顶,我就拿起扫帚扫起了墓前的垃圾和落叶,看着墓碑,我不禁想起不在世的亲人和我一起度过的时光,不禁潸然泪下。但是我不一会我就扫好了,每次祭祖时,我们都会想起为他们烧一些纸钱、放置一束鲜花。说着我就拿了伙计少了一炷香插在了墓前,而爸爸妈妈却有点难过的为他少了一些纸钱。。爷爷把一些鸡肉、美酒和水果摆在墓前,祝愿他们能在天堂的那一边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为了我祝福他们,我们便跪了下来,好想在为祖宗守灵,愿他们能保佑我们幸福平安、生体健康。祭拜完后,爸爸小心翼翼地拿着火机点燃鞭炮,放完后就走了。400字 六年级 叙事
-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词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有一天之差了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回家。我们家今儿就要去茶陵给爷爷拜坟。一早我们就准备好扫墓用品要出发了,今天天气真好!晴空万里,一路上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油菜花美丽极了,油菜花开得正艳,远远望去,像在广阔的土地上铺满了金子一样,成片成片的。这时太阳出来了,照在金黄的油菜花上,显得更加耀眼了。、在成群的油菜花的引路下,我们来到了火田镇新华村,我家老屋后面有座山,那山上就有我爷爷的墓地,我们准备的扫墓用具有纸钱,有鸡,有香,还有爷爷最爱喝的米酒!万事具备,只差东风,我们上山啦!真是山路十八弯,一路上还看见一条小溪,溪水真清澈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火红火红的,就像是给大山上披了一件火红的披风,还不要看这山路小,爬起来还真有点费劲,不一会儿我就满头大汗了!不过我还是奋力往上爬。许久,我们终有来到了爷爷坟前,首先爸爸烧了一大堆的纸钱,借助烧纸钱的火把15根香点燃,有三根插坟前,其余的插在坟墓的四周,我们就拿坟前的那几根香来叩头行礼祭拜,我说:爷爷,我来看您了!我是您的长孙,我已经读初一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好学校来报答您,然后我们撒了米酒,杀了鸡,祭拜完毕。临走时我还折了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我们就下山了。在走的时候,我又再次向爷爷拜了拜,才依依不舍地离去……7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清明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踏春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说起清明,我又想起了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三门峡市实验小学六年级:马雪莹550字 六年级
-
清明清明原本是一个普通的节气,但早在周朝,清明就演化成一个节日,一直被流传到今天。我爸爸老家是扬州人,所以每年清明节,爸爸都要叫我一大早起来,一起去扬州祭拜我爷爷(在我爸爸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我爷爷就去世了)。这天,奶奶起来的也很早,因为她要提前准备爷爷生前最喜欢吃的各种菜肴,当然还有爷爷最爱的纸质“麻将”和必备的黄纸做的“元宝”。乡下的坟堆一般都在田野尽头的偏僻处,我们提着这些供品去坟前。漫步走在春天的田野上,眼前是一片片绿油油的麦苗,一块块金黄色油菜花,一朵朵不知名的各色小野花开得正艳……除了远处偶尔传来的鸡叫和狗叫,就只听到小鸟叽叽喳喳的声音,真是安静极了,美丽极了!到了坟前,我们把一条鱼,一盘蔬菜、一盘豆腐和一碗肉放在爷爷坟前的一小块水泥地上,还要倒一杯酒泼在坟堆上,然后在旁边空旷的地方把“麻将”和“元宝”通通给烧了。烧的时候奶奶还要我们磕头,希望爷爷能够保佑我们吉祥、欢乐、美满、聪明。最后我们还要插一根清明柳在上面,这是有来历的:春秋时,晋文公的大臣——介子推因隐居在介山,而使晋文公后悔。他知道介子推是一个大孝子,便下令放火烧山(他认为只要烧山就可以让介子推和他的母亲下来),不料他却烧死了介子推和山上所有生物。但到了第二年,山上的老柳树又复活了,晋文公便把这可柳树叫做“清明柳”。而现在,人们就给清明柳定了一个辟邪的功能。 祭扫完毕后,我一般去和乡下多日不见的小伙伴们去放风筝,爸爸说这也是清明节的一个习俗,以前他们小的时候都是自己用篾片和报纸自己做风筝,现在都是在街上买了,据老人们说这有释放邪气或晦气的功能。这就是我老家的清明节习俗,你们家里的呢?650字 六年级 叙事
-
清明每当梨花落尽,油桐花开的时候,清明就到了。今天又是清明,这是我在同升湖过的第五个清明。我认为,城里没有清明,清明只在农村。每到清明的时候,我思想的野马便奔腾着飞回那遥远的故乡。在儿时的记忆中,清明不独是晴和的,也是令人快乐的。在家乡,“挂青”(家乡的俗语,上坟的意思)是清明的头等大事。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便煮“神福”(祭肉),并在上一“场”(农村把集市叫“场”,每五天或七天开一次“场”)就置齐了供果、香烛、冥纸、冥旗和鞭炮。祭酒是自家酿造的米酒。盛放祭品的器具,首选的是竹篮,竹篮轻巧,上了油漆之后,红光可鉴,挽在那些村妇村姑的臂弯里,是一道别样的风景。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我们便进进出出地催促着。一会儿跑去告诉母亲:“二婶家准备好了!”一会儿又跑去告诉母亲:“五婶家准备好了!”有时催得母亲心烦,便会骂:“催魂啊!没见正忙着吗!”但骂归骂,母亲的动作却明显加快了。早上九点左右,便一切准备了妥当,于是三五家一齐向坟山走去。大人提着篮子在前面领着,小孩子跟在后面追追打打地闹着,三婶在这边大声地打着招呼,五婶在那边清脆响亮地应着。父亲有四兄弟,到我们这一辈,竟有二十个堂兄弟堂姐妹,可谓人丁兴旺了。所以我们这一家“挂青”的队伍之庞大,自然是别家所无法比拟的,热闹自不必说,似乎连天空里充满的也是热闹和快活。春天,田间的小路上没有尘土,也没有湿泥,干净净,润滋滋的。油菜已经结荚,肥大的籽荚压弯了粗壮的茎杆,低低地垂着。一只狗欢快地从田边掠过,像箭一般,撞倒了田边的几株,遭来三婶的骂声:“老虎拖的,跑风啊!”水渠里的水静静地流着,里面有蔚蓝的天和流动的云,看起来是那样的高深莫测。燕子在田野上低低地飞着,轻快的双翼不时地掠过水面,扇起阵阵涟漪。四围是静穆的青山,那儿是鸟鹊的天堂。那种性子急躁,一连十五声不歇气地叫着“狄公威”的是足鸡。那是一种主要在地面活动的鸟,很笨,一个中等水平的猎人,一个春天就可以用简单的绳子套,捕上几百只。那种声音宏亮苍凉,抑扬顿挫地喊着“哥哥提水”的是鹧鸪。这种鸟很神秘,通常只闻其声,难见其形。还有那声音格外清脆、凄婉地叫着“李桂阳”的,就是杜鹃了。这种鸟生活在千山万壑之中,也极难得一见。此外,还有“画眉”,“酸菜婆”,“光棍好过”,以及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鸟,在山间此起彼伏地欢唱着。但最欢快的还是一群淘气的孩子。本来就野惯的了男孩,到了野外简直像脱了缰的野马,在长满“草子”(书名“紫云英”,一种用来肥田的绿色植物)的田野里飞奔,跳跃,打滚。女孩子则掐“草子”的花来做花束。到了坟山,大人们便一齐动手,割净坟墓四周长得很深的野草,砍掉伸展到坟墓上空的刺篷,修剪坟墓上长得青翠葱郁的坟竹。然后便开始“挂青”。“挂青”有一定的顺序,先是太公的,太婆的,然后是爷爷的,奶奶的……依次地“挂”过去。排列好祭品供果,就焚纸,点香,挂冥旗。父母们神色肃穆,小孩子们依旧嘻嘻哈哈地闹着,手忙脚乱地给他们帮着倒忙,或是打翻了酒杯,或是扯烂了冥旗。不一会,便看见缕缕青烟在上空飘舞,便听到阵阵鞭炮在山上响过。“挂”完之后,却并不急着撒祭,而是坐在草地上歇息。男人们三五一堆吸起了旱烟,妇女们四五成群聊起了家常,小孩子们则满山疯跑去摘野果。这个时令野果并不多,常见的是“半春子”,一种带刺灌木所结的果实,像红色的珍珠,肉薄,味酸,每年春半的时候成熟,因此得名。还有一种就是“三月莓”,植株长条形,常长于斜坡向阳的地方,红色多汁,有淡淡的酒味,味道比“半春子”要好得多。……这就是我童年时的清明,是我记忆里的一首歌,一幅画。鲁迅说:“回忆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每到清明,想起这些童年的往事,我感觉到的不仅是寂寞,还有悲伤。细算起来,已有很多年没有陪父母去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挂青”了。最近几年里,先是患哮喘病的四叔最终没能挺过那个寒冷的冬天,咽下了他最后的一口气;再是在地里劳作的五叔,突发脑溢血,栽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还有我的大姐,由于庸医的误诊,在医院里匆匆走完了她才四十五岁的人生历程;又有一个只比我大一岁的堂兄在广州染上恶疾,回家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短短几年间,坟山上又多出了好几座新坟。当年的十几个堂兄堂姐,到现在,或是像我一样在外地谋生,或是早已出嫁。今年的清明不知由谁带着那帮侄儿侄孙们去“挂青”,没有了当年那庞大的“挂青”队伍,在地下的大姐他们会不会觉得失落和寂寞?晚上,睡在床上,我久不成寐。于是给在复旦读书的一个学生发了这样一条短信:今天是清明,请点一柱心香,祝福在另一个世界的那些亲人!1200字以上 初中
-
清明本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七绝,今日我也盗来篡改一番,聊祭先祖在天之灵,以慰游子念亲之心,想必杜牧老先生不会骂我罢!海口的雨依然淅淅沥沥地飘落着,新绿笼罩在一片烟雨之中,平添了几分愁思。少年时奔波在外,丝毫不曾为清明这个传统的节气感动过,总是一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样子。呼朋引伴,喝酒聊天,海阔天空,胡吹乱侃,不着边际地慷慨一番。从来觉得清明乃是踏青游玩的好日子,那里曾有过几缕乡愁呢!记得那年春节回乡,兄弟五人在母亲坟头齐齐跪倒焚纸拜祭,望着坟头四棵粗若儿臂的杨柳,我百感交集,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伏在母亲的坟头痛哭不已。母亲一生,跟随父亲,历尽了千辛万苦,搬了无数次的家,才带着我们兄弟,在这个贫瘠的土地上孤独地生活了下来。如今,母亲还没有到海南看看走走,住过儿子才建的新房;还没有乘过飞机轮船;还没有儿子陪伴,逗狗弄孙,奉养天年,享天伦之乐,就这样匆匆离我们而去!母亲有五个儿子,而坟头却只插了四棵杨柳,独缺我那一棵,怎么不教人黯然神伤?!如今,父亲也去陪伴了母亲,恍然间,老宅已是人去屋空了,好不凄凉!“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如今我孤身在外,父母亲的坟是不能亲自跪拜祭扫了,只能远隔茫茫大海,面北遥祭双亲,以寄哀思!幸好我儿子今年在老家,我知道大哥一定会带上他,为我们的父母,他的祖父母祭扫坟墓的。可怜的父母亲,你们的坟头一定有子孙来的,不会没有人祭扫的,您就放心吧,儿孙们是不会忘记的!老宅的空屋前,我久久地伫立着,仿佛母亲就躺在那炕头,撕心裂肺地剧烈咳喘着,颤动着满头的银发,满怀期待地眺望着门外久别的儿子的归来!然而我让她失望了,在母亲去世的时刻,我没能回来。听哥哥说,母亲是悄悄地在黎明时分走的,就好像静静地睡去了。母亲走了,悄悄地走了。当我听说母亲故去的消息时,甚至有一丝欣慰。因为母亲太苦了,病痛折磨了她三十多年,满头白发,形容枯槁,气喘痰拥,头颤不止,且“气窜筋骨”,即浑身肌肉痛如刀割。几十年来,求医问药亦求神问卜,偏方单方中医西医江湖游医,大医院小诊所,僧道隐士遍访药石,都没有看好母亲的病痛!打我记事时起,就常常给母亲抓药熬汤。由于经年病累,儿子众多,入不敷出,故折腾得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每逢新春佳节,母亲看到别人家喜气洋洋,鞭炮声声,大人小孩新袄新鞋,衣着光鲜,奔走相告;而自己家却是冷冷清清,孩子们也是衣衫褴褛,冰锅冷灶,就止不住大放悲声!一个好端端的新春佳节,就弄成个毫无喜气的“鬼门关”了!曾记得哥哥《伤春》词曰:“……户户桃符,柳枝透青,几匝又鬼门。不知非从何来,……,伤春红!”那时年幼,只知道“伤了春红”,又有谁懂得母亲的一腔用心!母亲为求摆脱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竟皈依了佛门,成了俗家释门。终日里诵经念佛,祈求菩萨保佑全家人的平安。哥哥因为母亲常年生病,为养活弟弟们,无法继续读书,于是早早辍学参加工作。而我却一路顺风,成了全家读书最多的骄子!每逢看到母亲被病痛折磨得痛不欲生,我暗下决心,长大一定要当医生,首先为母亲解除痛苦。故自学望闻问切,默诵汤头歌诀,奇经八脉,阅《仲景》,读《本草》,并自摸穴位,以身试针……。然造化弄人,学医未成,反倒成了工程师,成日价的东奔西走,居无定所,十几年来都没有在父母膝前端汤奉药,聊尽人子之责!光阴荏苒,父母日渐体衰,一年年的老去,我也是急在心头,更加紧了赚钱的步伐。然而,新屋未成,尚未来得及携妻掣子,床前承欢,与双亲共享天伦之乐,母亲就背约撒手而去,徒留下我锵锵誓言,竟成空头支票!咦嘘兮,母亲为我担忧最多,爱我最甚,然而最后没有送母亲一程的却偏偏是我,怎不叫我痛断肝肠!坟头缺少的那棵杨柳树,成了我终生的痛!记得母亲走的那天正好是冬至日!七年后,父亲无疾而终,也去陪伴了母亲!有父母的家是温暖的,也是健全的,还是魂牵梦绕的。这个家虽然充满着苦难和贫穷,却是团聚的中心,洋溢着温馨和眷恋。如今,双亲逝去,我就像那断了线的风筝,飘飘荡荡,没有了牵挂,也没有了方向!我深深的体会到,有父母的家,才是我的家!少年时只想逃离的地方,愈来愈让我放它不下!逝者如斯夫,空留了许多的后悔与惦念!在这阴雨绵绵的清明日子,撰文以慰哀思!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
清明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间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扫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炎黄子孙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地方人们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清明清明他和她都老了,很老很老。老到那只他娶她时送的银镯子,已经被磨损的看不清花纹;老到他为她戴上银镯的手,已经变得颤抖。清明时节雨纷纷,让人想起那时的他和她。他年轻时,也是个皮相极好的小伙;她年轻时,也是隔壁村里爱漂亮又朴实的农家女。或许是一天,她背着背篓在清明的小雨中,偷采了烂在山中的白茶,在温泉边奢侈地用茶泡脚,遇见了他;或许是那年清明早起,本想拜隔壁的阿婆的坟,却迷迷糊糊地拜成了他家的。总之,似乎是缘,两个人拉拉扯扯,走到了一起。菱叶萦波荷?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簪头落水中。他替她戴上了银镯子,稳稳地。亲戚邻里们说,她嫁得好。她是农家女,却真不会做菜做饭。每天早晨,他揉好面,真好馒头,煮好豆浆,她便起来了。每年清明,她准会吃到她做的清明馍馍。听她讲晋文公,介什么推。他是文化人,也是爱读书的农村人。他是说过怎样做清明馍馍的,酒米,棉花草……她不在意的听着,因为她知道,他会做给他吃。后来他们有了一双儿女,他是严父,她是慈母。他做父亲可做得真好,儿女们还未入学,他便把他们抱在腿上,讲讲气壮山河的历史人物,长长的中华历史。那会儿农村,有哪家孩子受这般教育,他是前瞻远见式人物。每每过节,他也会应时节讲讲玉兔嫦娥,年兽,晋文公,介什么推的。他讲这些时一向严肃,板着脸,唔,他说敬畏文化和历史。她在儿女面前,不怒自威。但对村里的其他乡亲,他却热心到不行。哪家有困难,他手一挥,便把他们的小半积蓄借了出去,再借,再借。可她很少制止他,因她深知他内心的善良、热忱以及执着。她是慈母,也是良妻。在全家人都得紧肋裤腰带时,他再借钱出去,她也只能一抿嘴里的苦涩。在他心里,四周的邻里,均是骨肉至亲,村子里的每个人,都与他有着同一个姓氏。慈母和良妻,她扮演得并不完美。那时无油无盐的饭菜,她也会做,却无法像他做的那般,美味可口。良妻只能在夜晚,坐在灯下,等她的丈夫从大队下班回来。再后来他们的儿女长大了。他们给她买了电饭煲,她终于可以煮香白的米饭,虽然有时夹生。他们可以供养他们了,田里的农活在逐渐减少。她经常在午后,同他踱到后面的竹林打麻将,口中哼着老旧的歌。竹林里的邻里都是和他们差不多年岁的。一群老人颠三倒四地打牌,稀里糊涂地开心,一元两元的不谓输赢。更后来他们有了孙子,他和她在慢慢变老,他的执拗劲更厉害了。他接孙子放学,孙子今天的拼音还没掌握牢。那会儿教育开始现代化了,汉语拼音可重要了。他犯起了倔,把孙子往路中间一放,直到孙子把拼音念得滚瓜烂熟,他才用自行车把孙子载回家。她只是在听到糟老头的倔脾气后,想起了当年那些借走的钱。转眼间利息已经回来,黄二娘的鸡蛋,王五的鱼,张小子的桑葚……这次他所坚持的,说不定也是这因果的链吧,她笑了。再是清明,他又讲起清明寒食的来源,是为纪念叫介子推的,介、子、推。她想起他给儿女孙儿们讲的语句,年年都讲,连她这个农村老妇都记得了。后来他们更老了。他开始经常伤风咳嗽,她倒还健康,时时照顾他。有一次他不知从哪里听来医生给他用的药不对,犟脾气一犯,竟然咳嗽了也不吃药。于是她便偷偷跑去告诉医生。医生赶至,责怪他生病还那么武断,居然不遵医嘱。他脸色铁青,知道是有人告了密。她呢,就当他是一时犯倔脾气了,管他呢。但她突然生了病。突然,忘记了怎样喝水,怎样咽饭,怎样穿衣。似乎一刹那,她把什么都忘了。她果真是老了,老得认不得经常玩的麻将,甚至,有时,连他们的儿女也不认得了。但她唯一记得的,依然是他,他的模样、声音,熟悉而清楚。自从生了病,她变得有些小孩子了。去城里最好的医院住院,她定要他陪伴,子女守着是不行的。他也老了,在医院守了几天,竟伤了风,但仍不忍离去。冥冥之中,他们都感受到了什么。她在儿女的劝说下,纵心里不舍,也急急忙忙地遣他回家休息养病。他说,好,明天来看你。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她要回家了。他早早出发,站在村口最醒目的地方,等她。她慢慢下车,他慢慢走近。夕阳很暖,他牵着他的手,慢慢回家。她想起了介子推,在很久很久以前,宁愿被火烧死,也抱着树不放,不离开母亲,不下山的人。她不懂介子推的深意,只知道,她也想的,不离开他们,不离开安谧的村庄,他们的家。又是清明,门口开花的的玉兰树因小雨变得疏落。空气里泥土开出芬芳的小花,一如那年清明雨中的茶香。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人,渐渐远行。孙女要向他学做清明馍馍,她知道,或许明年,他就老到做不动了。酒米,棉花草……她依然没学会呢。她,他和他们的子孙去给祖先上坟。雨一直不停,落在叶面,落在泥土上,汇成细流,和他们的光阴一同逝去。或许有一天,他们也要这么,长眠地下。她想,谁也免不了呢。那一天来临之前,她想和他,慢慢共老:那一天来临之后,他愿同她,静静靠在一起,躺在土堆一隅,看清明,烟雨纷纷。高三:年余1200字以上 高三 写景
-
清明又是一年,祖林的风还在凝固的那个时刻徘徊,第三次的步入,夹杂着已不再是清明的回忆,因为过去的事似乎和枯叶一样,可以在书夹里停留,但是当这本书读完的时候,那片叶子的命运也许只是遗失或者永远驻足在这个永恒中。干枯茎骨,糜烂到一层微尘,被虚无的风褪去仅有的意识,在漫天萦纡中完成了四季的轮回。一壶酒,两只碗,十六年也许是第一次在辛辣的酒香中相会。对,十六岁,你在这时从阳光中堕落,不是炼狱的号角选择你,也不是上帝的眼泪隐没了视线。毕竟,在未及弱冠的时刻凋零,如菊花入土时留下的一缕清尘,让我去摸索这久远的回味。清明,那时的风,我还记得,没有夏日潮热的水气,也没有秋日孤寂的萧瑟。我似乎明白为什么那时去奠扫亲人的坟头,因为在清明微微的风声中,才会回忆最真切的时间,故事,伤感,哀愁……如果你还在,可能不理解我为什么用这些如散沙的字讲述没有头尾的语言,我的心让我来到这个地方,环顾四周,我不再看到林子所共有生机,许多我的先辈沉睡在这里,太多的人沉睡,让鸟不再啼叫,害怕去惊扰他们轮回之前的最后一场幽梦。所以,在这片世土中,只有用不散去的凄冷,孤独,让我饮酒半盏后,壮着胆气才敢走进。轻抚一支枯木,它的皮干凸起,手滑过,簌簌的落下几片干老的木屑,印证了这久远的年代,我已经没有那么多话要说了,因为早已不如从前那样平淡,清静,幻想。我本不属于城市这个喧闹的俗世,在以前的岁月里,也曾有和元亮一样的悠然,也曾经拄杖登高,持棹入江,用一只锄头写自己的诗,自己的曲,在散香中回顾快乐,忘却悲伤,然后和秋日的菊花一样,凌寒中怡然,怡然中悄然落下,散作几片黄灿在风中旋转,升腾,化作一支雁,朝南方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湖,雪花消融时,再回到粗旷的北方,接受生与死的洗礼。但是,正如人逃不过死的命运,我还是在这灯红酒绿的地方留下了自己的脚印,还有脚印被脚镣勒出的血渍。感觉似乎只有疲倦,好像有一个人,拿着鞭子无休止的击打我的肉体,灵魂。压在背上,和苦工一样,走在昏暗无尽的路上,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望望天,一片阴霾,我的脚已经溃烂,可是,我还在走,直到我栽倒,永远不站立。……也许,这就是你现在的世界,以痛苦救赎前生的过错,我的感觉……寒冷……酒气散了,我又呷了一口,把另一碗倒在了土里,让酒香在你的土地上弥漫。不要醒来,和着这酒,在自己的幽梦中生存,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罢了,梦中也有生命,感觉,痛苦,快乐。在那里,有阳光,有自然,有世间逐渐减少的爱与善。但梦,毕竟是梦。的确,梦是一个自己的世界,它有阳光,但是没有温暖,它有自然,但没有升腾,它有生命,但没有清亮的鸟啼,它有感觉,但没有灵魂,它有世界上一切的美好,但是,它没有希望……陶潜爱酒,他还是在生存,不管是为了什么,他依然在活,否则为什么会去南山下植仗而耘梓。或许有人说这是思想的随意,但是,他没有饿死,还明白起码的生存,不过他不会回味美食。粮食,只不过要吃罢了。许多人曲解了希望,认为向上走,向前看,追逐阳光就是希望,其实,希望就是生存,人的一生所作的莫过于此。不过,是心的生存,灵魂的生存。所以,阿炳才会弹唱二胡,贝多芬才会在无声中领会美妙,每个人才会有自己的路去走,去看,去思,去想。只不过,有的人一生,走在宽广大道,有的走在田间小路,有的人走在崎岖山间。山相对于平原是高的,但比之于天,又奈何?这正如善相对于恶,光彩相对于平庸。选择的点不同,看法就不同。我的路,尽其一生,平淡也罢,通是走了一遭。入土的时间还早,路走的也就长。在十六年相逢的时刻,我只有在今天才会唱酒,那一碗我已经干了,祖林的岁月中还会有更多的人沉睡。似乎它会更加的阴冷凄苦。但是在它浓荫的背后,拨开便是一缕光芒。这碗酒,留给你了。天色已晚,是该走的时刻。来年的清明,我还会来。1200字以上 初三 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