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远方一直都在
人生如诗,不过是首、颔、颈、尾四联。若人生真能如古代诗人写的诗一般自然、优美、顺畅,那么人生也能和诗一样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不只写出了作者想要登上高山的目地,也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远大的志向。虽然杜甫生在战争年代,但他依然能立下“一览众山小”的志向,真可谓有斗志雄心。杜甫有许多诗都是表达忧国忧民以及思乡之情,可以看出他对祖国、人民、亲人的情感,因此得到“诗圣”之称。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出自李白的《将进酒》。李白又称“诗仙”,写有许多关于酒的诗,可见李白对酒情有独钟,认为饮者就算和圣贤比都略胜一筹。李白的诗多为洒脱,表现出李白的豪爽性格,以及对人生的旷达态度,没有愧对“诗仙”的称号。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出自《长恨哥》,诗人表达了对唐玄宗的不负责任的反对,真实的写下了当时的社会情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诗魔”——白居易。白居易的诗多半浅显易懂,并写出了社会真实的内容。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写出了作者虽然辞官离京,却依然关心国家的情感,表达了龚自珍的爱国之情。
还有很多诗都是赋有深意的,他们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是看我们会不会去寻找它,品味它。人生如诗,如果我们的人生真的能如杜甫的诗一般有远大的志向,如李白的诗一般洒脱,如白居易的诗一般真实,如龚自珍的诗一般爱国……那么我们的人生将拥有属于自已的光芒,将无比精彩,但如果你不去寻找它,那这些在你身边的诗将会毫无意义,所以,请你们记住。诗与远方一直都在。
摇扇一直都在
小时候我常住在乡下阿婆家,空调在那时也不甚普及,人们的避暑利器也仅是一把大摇扇.阿婆常常摇着一把扇子坐在院子里,看着我玩耍,夏日的燥也被它摇走了.
一日午睡惊起,我看见阿婆坐在窗边借着阳光缝补蒲扇。黑布条被阿婆锁在了扇沿,针线不停地穿梭着,宛若阳光中的精灵。阿婆的手很灵巧,一下子就缝完了,但我并不知道她为什么这样做,普通的摇扇难道不好吗?
晚上妈妈来了要接我回城里,阿婆拍着妈妈的背,温声道:“看看这扇子,多棒!你就带去吧,也算给你留点礼,妈也没什么送的……”在阿婆的一反常态中,我似乎明白以后很难见到这位伴我童年的淳朴老人了。
到了城里,给我摇扇子的人从阿公阿婆变成了爸爸妈妈。妈妈总是给我摇扇子,无论我是在玩耍,在画画,在发呆还是在做什么,她总是在一旁打着扇子。炎炎酷暑,七月流火。她的衣服总是被汗水打湿。年幼的我天真地问过妈妈为什么不给自己打扇子,而那浓厚的爱都汇在一句“不热”中。
这样频繁的使用下,芭蕉叶做的摇扇很快就起了毛,黑布条仍在稳固着脆弱的叶片。时代变迁,电扇,空调的普及让摇扇躲进了杂物堆。
又是一个难忍的酷暑,停电了。我忙趁着夕阳未落寻找记忆中的摇扇。再寻到时,黑布条已落了灰。芭蕉叶上的毛边也变多了。
我拿着这把不堪趁手的摇扇去找表弟玩。他在夕阳下搭着积木,红彤彤的霞光映红了他的小圆脸。我学着妈妈曾经的样子,一下又一下地打着摇扇,阵阵微风刮起了表弟的发梢。摇着摇着,我的手臂就酸软了,像灌了铅似的,斗大的汗珠也不知疲倦地流淌,表弟看看我:“姐姐,你为什么不给自己打扇子呢?”熟悉的话语一下子把我拉回童年,我也怔了怔,依旧回了一句“不热”。表弟眼中充满了不解,似乎是觉得我汗流浃背说不热很没有说服力。
半月后,我和表弟一家去乡下探亲。表弟踮着脚,鼓着腮帮子,脸蛋红扑扑的,一下一下地给阿婆打着扇子。阿婆苍老慈祥的声音传来:“乖孙孙长大了哟!知道孝敬了……”
这把摇扇从阿婆手中传出,又回到阿婆手上。时代变迁,如今我已不用摇扇,但摇扇上传递的爱一直都在。它陪伴我的童年,它的温情,它的爱从未消失。家中亲情永在,摇扇也会一直都在。
相关推荐
-
一直都在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流离失所,流浪街头,过着手心向上向人乞讨的生活,他们卑微,不被尊重,他们丝毫感受不到世界的温暖,感受到的,只有冷血,无情与麻木,他们所理解的世界,不是黑就是灰,了无生机。我随便去一条街,都能遇到好几个乞丐,我想知道他们内心的,真实的感受,便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乞丐一见穿着体面的人就扑上去,用低哑的声音乞求:行行好吧,给点钱吧,我已经好久没吃饭了。大部分的人都嫌恶的皱起眉头,不耐烦的从口袋里掏出几块硬币,毫不客气的抛在乞丐碗里,像躲瘟神一样立马走开,还不忘掸掸身上被乞丐沾上的灰。也有一些人,等乞丐向他们乞求时,野蛮的推开乞丐,还向地上吐口唾沫。乞丐倦了,他蓬乱的头发遮住了他的表情,但我觉得他在哭,因为他的身体在颤抖。他没力气了,只能坐在地上。就在我认为世界上好人太少,世界是冰冷的时候,一个人走到乞丐身边,轻轻地蹲下,轻轻地将硬币放入乞丐碗里。乞丐费力的抬起头来,他用沙哑的声音说了一句谢谢,施舍者没说什么,笑了笑,便走了。我佩服这个人,他让乞丐感受到了温暖,我也想给予乞丐一些温暖,于是,我学着刚刚那个人,在乞丐面前轻轻的蹲下,轻轻地将硬币放入乞丐的碗里,尽量不让硬币与碗发出碰撞的声音。乞丐再一次抬起头来,他用他浑浊的眼睛凝视着我,我看到他眼眶里打转的泪花,他脸上浮现了笑容,他是多久没笑了!脸部的线条都已经僵硬了。但这阻挡不了他脸上的喜悦,他对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那位令人佩服的施舍者改变了乞丐的世界,他也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如果你愿意,你随时都可以是一个施舍者,是一个提供温暖的人。650字 初三
-
我一直都在走在岁月里,活在珍惜中。从阳春白雪,到秋水长天,从浅夏如烟,到凭栏看雪,我一直都在。距离中考体育测试还有一天,拍毕业照、写同学录的日子也越来越近。平常玩笑时互相嫌弃的话语也渐渐悄无声息,毕业班大家族中的我,既紧张又失落,还带着难掩的不舍。学习生涯中,总会有那么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路陪伴走过:难过时安慰你,生气时开导你;开心时陪你欢笑,尴尬时给你圆场。更会有一个人,无论多晚,只要她在,就会搭理我。我和她是一对“CP”,在我们的岁月里,总有一个角落,可以安放我们的心灵;总有一处风景,可以卸下满身的疲惫;总有一个人,替你承载悲喜。而恰巧,她就是我的那个人。我们的相处没有什么精彩的瞬间,只如同茶水般,虽平淡。却又口齿留香,回味绵长。“运动会那天……好久没玩了,陪我玩几天吧!”“好!”“哎,这道题你会吗?要不要一起去问问老师?”“好!”“下课了,陪我出去一趟吧!”“好!”所以,我觉得最大的幸运是——刚好遇到你,我不后悔!因为只要回头,你便在灯火阑珊处,等我!而我同样,会在你能看见的地方,等你!毕业了,会各奔东西,会不知多久才会再见到在这间教室里端坐着的各位,但当我们长大后,看过千娇百媚,行遍万水千山,历经千难万阻,生命中的那些意气飞扬、青春过往,从来就不会消散,清晰地镌刻在记忆深处,珍存在心灵之中。也许我们会因为进入到陌生环境而不习惯,而感到孤独,但请记住:把“孤独”拆开,有小孩儿,有瓜篷,有动物,有蚊虫,足以撑起盛夏傍晚的街角,在那街上,当然,还有在青春中永不消逝的我们……600字 初三
-
它一直都在那个它,其实,一直都在的。小时候,有一段时间,不倒翁是孩子们的新玩物。大家手上都有一个不倒翁,没有那么精致,都是手工制品,一只鸡蛋,一点沙子足以。很容易碎掉,常常听到附近的哭闹声,谁又是谁的不倒翁。乡下,晚上,孩子们都凑到一起,没什么可以玩的,就玩不倒翁,还十分幼稚的肯定它们一定会倒的。聚在一起比赛,怪了,它无论如何都不会倒下,总是把力量重新聚集,再站起来……不是它不会倒,而是它迅速站了起来,掩饰了倒下的瞬间。在铺满银光大院里,奶奶告诉我“遇到困难,就想想它”,这句话,大概只是随口而说吧。那个大院子,不久就拆除了,而那个不倒翁也永远的立在了那里。院子消失了,不倒翁不见了。不必懊恼,因为,我知道它一直都在某个地方。现在的村子,没有鸡蛋不倒翁了,没有大院子了,孩子们再也没有凑在一起过,山上是很多残缺的房子,山下也很少有人再住。谁愿意呆在又偏僻又落后的小村子。是啊,这个村子快倒了,可,它也可以像不倒翁那样再站起来。不倒翁站立的过程,总有起伏,从大到小,再到停止。生活亦是如此,总会有起伏,落下是给再立起来准备一股冲劲。每次倒下了,不想站起来时,就想想那个不倒翁,继续努力,永不言弃。其实,它一直都在的,在我的心里。500字 初三
-
她,一直都在在我的生命中,有许多人为我引路,赋予我知识,给我快乐,而她,也是我的引路人。虽然她已离我而去,但我坚信,她会一直在我身边。她是我的大表姐。她衣着整洁,爱干净,她的眼睛很明亮,很朴实,很有神。她很淳朴,从来都没有打扮过自己。像她这个年纪正值花季,许多花季少女都想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为自己的形象加分。而她却没有。我们问她时,她只是笑笑,说:“哎,哪有那闲工夫?”她一直都那么勤劳。每当放学,她就去做家务,把家里大大小小的重活累活都包揽起来,不想让外婆那么累。她说,外婆年事已高,怎么能让她干这么累的活呢。有一天清晨,我带着妹妹连蹦带跳地来找大表姐玩,她正在洗菜。她一看见我们,就说:“你们自己玩吧,一会儿我还要煮饭呢。有空再陪你们玩好不好?”我们只能默默点头了。她每次都是这样,忙得不可开交,似乎没个尽头。我见她太忙,我就说:“我来帮你吧。”可是她说:“没事,你还小呢,哪能让你忙呢?”“可是”“没事的,你去玩吧。”她总是说,没事,没事。可是每一次,我都看见,她的手,日渐粗糙。她不仅勤劳,还过分冷静。面对死亡是那么沉静,那么坦然,似乎那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寻常。她离开的前几天,一向开朗的她,一下子变得如此沉默。一直以来,她都没有这么安静过。刚洗完头的姐梦走过来,大表姐忽然对她说:“梦,我帮你吹干头发吧。”平常都是我们缠着她,黏着她,可是这一次,她如此主动,我总觉得反常,心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可是我又努力静下心来,对自己说,没事的。其实心里很慌。终于,噩梦降临了。她被确诊为脑充血,发现甚晚,抢救无效。2005年11月的某一天,她的生命,戛然而止。那年,她刚15岁。一朵刚怒放的花,一刹那间,凋谢。我们立刻想到她之前的异常,原来她知道自己有病,原来她不想让我们担心。原来如此。虽然她已远去,可是她一直都在我们心上。我仍坚信,她一直都在,不曾离开。750字 初三 书信
-
等待一直都在他成绩不错,经过高考,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在离别时,父母是那样恋恋不舍,帮他把大包小包的行李放上车后,转身,在叹息声中,送走了儿子,悄悄地抹起了眼泪。在大学里,他一直名列前茅,毕业后,直接找了份工作,过着平淡无奇的平凡生活。开始时,他每年都回家看父母,每次,父母的脸上总是布满笑容,可过了一段时间,他越来越忙,每年都有很多事,没时间回家,常常看着员工们欣喜的回家而自己只能看一看收藏夹里父母的照片,在无奈的叹息声后,继续工作。终于有一天,他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思念,决定回家看看。他给父母发了短信,然而在过年之际,他给领导请假,领导竟然不准他的假,这宛如一个晴天霹雳,打破了他原本美好的计划。父母做了一桌的饭菜,焦急的等他回来。墙上的挂表“滴答,滴答”的无情收走一秒,一秒。两点,四点……突然手机亮了“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有点事,回不去了。”父母看到短信后黯然泪下,父亲几杯酒下肚后思绪散尽,带着醉意睡去了。过了几天,父亲下地干活。在阳光暴晒下,父亲突然发病,被送入医院,儿子得到消息,甩开手边一切事情,赶忙回家。他不顾一切,冲击病房,看见的却是父亲充满渴望的脸,他走过去,父亲用最后的力气对他说:“孩儿啊!我和你妈一直都在等你回来,可你……”父亲话没说完,就再也不动了!他再也控制不住,趴在父亲身上嚎啕大哭起来……550字 初三
-
诗与远方人生百态,世态炎凉你我生于尘世,被世俗所牵绊,为生活所困扰。默默伫立于花丛间,猛然体会到,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高晓松,2011年5月17日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他在,《高晓松184天监狱实录》中写道“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诗与远方可以泛指个人的高尚情操与个人内心的理想。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二十岁时开始了游宦生涯,以谋生路。于义熙元年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后程氏妹卒于武昌,陶渊明借此家解印辞官,正式归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厌恶官场的险恶、人性的泯灭,于是“守拙归田园”。他看淡了名与利,不苟且于眼下的生活,看到了诗与远方,于是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远离红尘的隐士形象。面对眼前的痛苦磨难,我们在日后终将淡然释怀。就如小时候我们总会为了一些考试时的分数而去想方设法的抄袭作弊,而现在在我们看来的确很是可笑。在渐行渐远的生活中,必须有喜怒哀乐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有的人说社会黑暗,有的人说社会很美好,这一切都源自心定。生活总会给我们开一个又一个的玩笑,当我们被生活欺骗的时候,我们要想到自己不仅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美好。人们的确是应该脚踏实地、活在当下,但其与憧憬美好的未来并不矛盾。云淡风轻,自在安然。人生路上,别人只是匆匆过客,而我们才是真正的主角。我们如果经常羡慕别人,那就会活在别人的阴影下,我们不应该忘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闲望水中月,轻抚素古琴。游山绘书画,静观世流年。回归自然,探寻本心,忘掉浮华,沉淀心性。淡然自若,怡然芬芳,追寻诗与远方,如此甚好。650字 抒情
-
我一直都在很久不想写什么心情了。偶尔发表的东西就是希望有人能看懂,就是想找个人来好好的说话。大学有时候是活得有点累。其实我知道这是迷茫,但是有时候的满满信心就会被时间瞬间击垮,那时除了更多的迷茫还真不知道还能剩有什么了。有时候一心的寻找那个最初的梦想,后来才发现真的是回不去了。有些事有些人一旦水月流长之后便不再是你身边那些熟悉的了。写下纪念那一霎那的永恒原本是想写写关于爱情的。但是突然又觉得那个话题是不是有点不必要了。当初暗恋,到恋爱再到分手,然后便是十几天以后你就是与别人相守一生的人了。我还有必要写那些无伤大雅的东西吗?觉得大学就是不断徘徊的前进,但总归是前进。而不是茫然之后的颓然。只是觉得有些东西一直的追求到最后是人仰马翻的结局是有点悲剧了。庆幸的是我一直在成长。许多话题不管是自己不知道说了多少遍总是觉得还是理解得稀少。只有等到那一天得突然觉悟才知道是太迟了。感谢那一霎那,总算是懂了。我不想纪念那些逝去的日子,因为总是能带起伤痕的你让我觉得生活有时是缺少了意义。尽管自己一向来自慰是懂得比同龄的人多一点,只是还是不能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摆好,不管是你走或者我走,都不过是青春那场美丽的誓言让自己觉得那些怀念的东西总是美好的。谢谢那一霎那的你懂。我怀念这青春的那一场美丽的舞蹈,但我知道我只是那场演出的回眸者。总算是你懂得不迟,我知道的却晚了。假如我还害怕这世界给我的恐慌那是我还在乎你那么一霎那的懂得。我不知道写了什么。随笔不是电脑的思绪但却是我能按出的心情。纪念那一霎那的永恒,不管你走多远,我一直都在。只是我不会再等待了。650字 六年级
-
她一直都在一直有一封压在心底的信未曾寄出,只怕时间久了,这份情感铸成的倾诉会永远沉淀,只能在这里将这份眷恋之心一并诉诸笔端。时光荏苒,就如朱自清的《匆匆》里写的那般,时间总是稍纵即逝不留痕迹,转眼我已芳华十四,仿佛小学的那段快乐时光成为故事,开始模糊起来,但关于陈老师的记忆却越来越清晰。说她温婉,她却有着满身阳光与活力的动感美;说她普通,一笑一颦却都与众不同,独具个性;说她严厉,但大部分的表情都如三月春风那般温柔慈爱。依稀记得,她弯弯柳眉,一副黑色框架眼镜架在鼻梁上,底下是一双乌黑会说话的大眼睛,眼里总是蕴含着深切的关爱与柔情,小小的嘴巴里飘出细声细语,对着我们谆谆教导,使我们像正沐浴着一场绵绵的轻柔的春雨,无比美好。那是一个难忘的炎炎夏日,她将一头青丝编成鱼骨辫垂在身后,一袭碎花长裙,随着脚步轻移,裙裾变成一朵初绽的花,绽放在那难耐的酷暑季节,煞是好看,似乎也给人带来凉快的感觉。她教语文,她说她最爱大声朗读那些优美的文字。早读时间,只要听到我们在认真朗读,她也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声音清脆如黄鹂,悠扬如贝多芬的《月光曲》,柔和如小桥流水,激越如千军万马纵横驰骋。此时的我们朗读声变低,开始享受老师精彩的朗读,陶醉在美妙的文学世界中。对待我们,她既严厉又温柔,学习上容不得我们有半点马虎,课间却与我们亲密无间,有说有笑。她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幽默的语调,将课堂演绎得精彩纷呈趣味盎然,也许我的文学兴趣便是在那时逐渐浓厚起来的。虽然我迈进了中学的大门,但她带给我的美好记忆会长久地伴着我,她是我最敬佩、怀念的老师。650字 初二
-
朋友一直都在每个人都会有几个难得的好伙伴,李想是和我关系最为亲密的一个,她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感受到了友情的力量。一次生物课上,因为是下午最后一节,我们一个个昏昏欲睡。课上讲的知识,感觉也像念经一样枯燥无味,但老师一点都不愿包容大家,像吃了炸药一样,对我们大发雷霆,感觉教室都抖了三抖,同学们,如一只只小猫畏畏缩缩。老师发过脾气后,又开始拖堂了,所以大家就只好噘着嘴吧无奈地等待放学了了。终于下课了,我叫上朋友一起回家,准备下楼梯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班里一个大个子男生非常的调皮,我走过去时,她故意把脚一伸,我一个磕绊,从楼梯上摔了下去。腿上灼烧般的疼痛,瞬间传遍全身。我的双手紧握着,脸上流淌着晶莹的泪珠。黑夜让楼梯间更增添了几分压抑,那个男生一看惹了大祸,一脸坏笑的跑开了。这时李想跑到在我身边,将我紧紧的抱住,不停地询问我的伤势。她手掌里的温度让我感到了无限温暖。等了一小会儿,看我好了一些,就用力把我扶了起来,一起慢慢地走下楼梯。每走一步。她都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好像我的手一离开,便会倒下似的,她扶着我下楼梯的过程中,聚精会神地看着下边的每一个的台阶,不断提醒我小心。我看着她的头上已冒出了蒸汽,一滴滴汗水撒到了地上……月光洒下一片洁白,给茫茫黑夜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在她的搀扶下慢慢地向校门口走去。走出校门,帮我推好车,又扶我上去,才一脸关心的和我分别。朋友对我的关心呵护,让我感受到飒飒秋风中的一丝温暖。为了不让她担心,我忍着疼痛,勉强支撑着向回家的方向驶去。危难时刻见真情,朋友的关爱,让我真切的感到了友情是那么的温暖。谢谢你,李想!生命中能够遇到你你真好!650字 初一
-
背影一直都在一年前,父亲打了男孩一巴掌,男孩一度认为慈爱的父亲的背影已经离他远去了。自从男孩被打了之后,大概是在生父亲的闷气,每逢考试,成绩都会下滑一点,从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滑落到了坏学生的行列。曾经受到同学们追捧的他,现在却成了被嘲笑的对象,老师让他回答问题,站起来时直接说不会。而到了高三,虽然老师看他平常努力学习,但不认真考试,只能无奈地不再在他身上浪费太大的精力。而父亲自从那次打了他之后,便对他的漠不关心,如同对待路人一般。日子一天天悄悄过去,距离高考也没有多长时间了……一天傍晚,男孩从学校冲出来,冷漠的表情挂在脸上,他似乎体验到了苏轼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感受到了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中从巅峰掉落到低谷的心情。男孩虽然知道自己认真的对待一次考试,成绩就能稳居前三,但现在的他只是想让父亲后悔不应该在一年前扇了他一巴掌。他继续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朦胧的的灯光更加烘托出了夜的宁静和他的孤独。当男孩经过一家全城最好的饭店时,不经意间看到了紧挨着窗户坐着的父亲,父亲脸上充满了微笑,盯着坐在他对面的人,并给了他一些钱,当男孩扭过了头看着父亲对面的男人时,他的脸上充满了诧异,因为那是他们学校最好的老师。而当男孩又看向了他的父亲时,眼眶微微有些湿润,他没有想到曾经十分高傲的父亲竟会去求他人专门给男孩补课。男孩看见他们同时站了起来,向门外走去,男孩也慌忙躲到了大树的后面,看着边走边对那个男人说着话,友好的握了握手,那个男人离开了,而父亲却站在原地等着出租车。男孩此时才忽然明白了,父亲的背影原来一直都在。男孩楞楞地站在原地,看着刚刚父亲站着的地方,流下了滚烫的热泪……650字 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