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洛阳龙门石窟
王轩宇
我和爸爸去了白马寺后,随后就乘53路公交车到了离洛阳市区南12公里的龙门石窟。这里两山对峙,满山翠柏,长桥飞架,清泉绿水,伊水从其间北去,形成了一座天然门闕。秦大将白起战韩魏联军的“伊闕大战”,就发生在这里。隋朝建都洛阳,宫南门正对伊闕,因皇帝都自喻“真龙天子”,从而开始把“伊闕”改称“龙门。”
据资料记载:龙门石窟现存洞窟两千四百三十五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題记共八百余块。此外,龙门石窟还保存着丰富的佛教艺术建筑和书法等方面的实际资料,是人们公认的石刻艺术博物馆。它和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岗石窟被称为我国的三大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火烧洞、莲花洞、摩崖三佛、吐火罗僧龕、千手千眼观音龕等等、等等。在众多佛窟中,我最喜欢的是雄伟、壮观、体态最大、型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露天石刻奉先寺。奉先寺的主尊佛像为卢舍那,听讲解员说:大佛高1714厘米,头部400厘米,仅耳朵就长达190厘米,比一个人还要高出一截。在佛经中,卢舍那的含意是“诸恶皆除,众德悉备,净色遍照法界”,是佛在显示美德时那种理想的化身。卢舍那一泓秋水般深邃的双目向下俯视,默默传导着他的安祥与慈爱。卢舍那全身着衣的雕刻,只是随衣挂线,仅寥寥数笔,显得朴实无华,洗炼流畅。我仰望着大佛,他面容饱满,眉目修长,身披轻纱,一双睿智的双目向胸下俯视,似乎在向人们传送着慈爱和安祥。我对的我们祖先竟能开创出这么高大、这么精美的大佛,实实令人啧啧称奇。但令人可惜的是,这样一尊庄严、朴素、美丽的大佛小臂以下,几乎崩塌殆尽。尽管如此,可在人们的眼里,依然泯灭不了卢舍那的美貌。反而让人更感到了美的联想,所以大佛卢舍那在世界的东方,永远是一颗璀灿的艺术明珠。
在奉先寺,卢舍那是主尊佛,他的左侧是她的大弟子迦叶。迦叶的刻石造像高1030厘米,立于履莲束腰台上。现在的迦叶像已经十分残破,但从残存的面部依稀可见他饱经沧桑的神韵。
主尊佛卢舍那的右側,是释加牟尼一位最小的弟子阿难。阿难刻像高1030厘米,赤着双足,立于束腰台上。阿难出家时只有十几岁,是个小王子,养尊处优。出家后,尽管经过磨炼,还是摆脱不掉少年的稚气。他头光圆,面颊丰满,眉目疏朗,睿智中依然透出着几分稚朴与憨厚,让人看了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奉先寺的佛像中,阿难的刻像算是保存得完好的了。除了他的双手残破外,其神态、外貌都雕刻的栩栩如生。
在正面三尊佛像的两側,还有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侍从待立。他们的面部丰满圆润,双目俯视,雕刻精美细致。
除此而外,奉先寺的左右两厢,各是一天王一力士,都是佛的护法神,雕刻的手法上同样独具匠心。天王头束髻,戴宝冠,身披甲,面目威严,形象显露出一个“武”字,力士凶悍怒目,令人望而生畏。这里的菩萨端庄、文雅,天王力士的威风凛凛,全让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演义的淋漓尽致。
游览完了龙门石窟西区,过了漫水桥,又看了东区的擂鼓台南洞,擂鼓台中洞,擂鼓台北洞,千手千眼观音佛龛,香山寺和白园等景点后,我站在高处,俯视着龙景区的翠柏遍山与伊河北水相映,宛如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圈,我感到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太伟大了。它使我们详细了解了各个方面的历史,为我们这些后代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当我了解到龙门石窟的文物,遭到美、英、日、法、德等国的文物盗窃者,在我国的民族败类的协助下成功的盗窃到世界各地,被他们私人收藏或陈列在他们的国家博物馆里时,多么希望我们中华民族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早日回到自己祖国。
作者所在学校: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初级中学 初一十班
作者通信地址:渭南市胜利大街105号
邮编
游洹水公园
由于天公不作美,出去旅游的计划泡了汤。今天,爸爸为了不失信,亦可以算作对我的补偿,带着我们一家四口去洹水公园游玩。
我的小弟弟才刚刚满11个月,这是我们第一次带他去安阳的公园玩。在车上的时候,我抑制不住的兴奋起来——不是因为要去安阳了,因为安阳市我常去的地方,基本上一个星期去一次,没什么好兴奋的——我兴奋是因为小弟弟也坐在车上。我一会儿逗逗小弟弟,一会儿又看看窗外的风景,忙得不亦乐乎,自然也就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下车了,弟弟坐上他的小推车,我们一起走进了公园。其实说真的,要论玩具,洹水公园确实排不上号,但要论风景,却实在是漂亮。
走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望着两旁的树木,心里好不舒畅!看,前面的树木有的被修剪成了花篮,仿佛正等着游人们把野花放进去呢。可游人们一个个都是那么的爱护花草,没有一个人踏进草坪,更没有一个人去摘那虽小却散发着清香的花朵;那边有一只小松鼠,他正抱着松果朝人们笑呢,仿佛在说:“爱和花草,人人有责。你们真棒!”那儿还有一只小兔子在肯胡萝卜呢;还有孔雀在开屏向自己的意中人求婚呢……
偶然间,我一回头,发现小弟弟竟然也在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呢。他侧着头,一双小手托着下巴,天真无邪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样子十分可爱,仿佛也被这美丽的风景给陶醉了。
“翔翔!”我喊了他一声,他回过头来看着我,然后又指着草坪上千姿百态的树木,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仿佛在对我说:“姐姐,你看那儿多美啊!”我朝他点点头,他会意的一笑,像个大人。
我对洹水公园的评价只有一个字:美。它美在清新的空气,美在富有艺术性的草坪,更美的是人们爱护环境的心!
?一、
?主题内容(30分)
?二、
?体裁结构(20分)
?三、
?语言表达(20分)
?四、
?创新和亮点(30分)
相似题目
-
游洛阳龙门石窟我和爸爸去了白马寺后,随后就乘53路公交车到了离洛阳市区南12公里的龙门石窟。这里两山对峙,满山翠柏,长桥飞架,清泉绿水,伊水从其间北去,形成了一座天然门阙。秦大将白起战韩魏联军的“伊阙大战”,就发生在这里。隋朝建都洛阳,宫南门正对伊阙,因皇帝都自喻“真龙天子”,从而开始把“伊阙”改称“龙门。”据资料记载:龙门石窟现存洞窟两千四百三十五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共八百余块。此外,龙门石窟还保存着丰富的佛教艺术建筑和书法等方面的实际资料,是人们公认的石刻艺术博物馆。它和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岗石窟被称为我国的三大艺术宝库。龙门石窟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火烧洞、莲花洞、摩崖三佛、吐火罗僧龛、千手千眼观音龛等等、等等。在众多佛窟中,我最喜欢的是雄伟、壮观、体态最大、型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露天石刻奉先寺。奉先寺的主尊佛像为卢舍那,听讲解员说:大佛高1714厘米,头部400厘米,仅耳朵就长达190厘米,比一个人还要高出一截。在佛经中,卢舍那的含意是“诸恶皆除,众德悉备,净色遍照法界”,是佛在显示美德时那种理想的化身。卢舍那一泓秋水般深邃的双目向下俯视,默默传导着他的安祥与慈爱。卢舍那全身着衣的雕刻,只是随衣挂线,仅寥寥数笔,显得朴实无华,洗炼流畅。我仰望着大佛,他面容饱满,眉目修长,身披轻纱,一双睿智的双目向胸下俯视,似乎在向人们传送着慈爱和安祥。我对的我们祖先竟能开创出这么高大、这么精美的大佛,实实令人啧啧称奇。但令人可惜的是,这样一尊庄严、朴素、美丽的大佛小臂以下,几乎崩塌殆尽。尽管如此,可在人们的眼里,依然泯灭不了卢舍那的美貌。反而让人更感到了美的联想,所以大佛卢舍那在世界的东方,永远是一颗璀灿的艺术明珠。在奉先寺,卢舍那是主尊佛,他的左侧是她的大弟子迦叶。迦叶的刻石造像高1030厘米,立于履莲束腰台上。现在的迦叶像已经十分残破,但从残存的面部依稀可见他饱经沧桑的神韵。主尊佛卢舍那的右侧,是释加牟尼一位最小的弟子阿难。阿难刻像高1030厘米,赤着双足,立于束腰台上。阿难出家时只有十几岁,是个小王子,养尊处优。出家后,尽管经过磨炼,还是摆脱不掉少年的稚气。他头光圆,面颊丰满,眉目疏朗,睿智中依然透出着几分稚朴与憨厚,让人看了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奉先寺的佛像中,阿难的刻像算是保存得完好的了。除了他的双手残破外,其神态、外貌都雕刻的栩栩如生。在正面三尊佛像的两侧,还有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侍从待立。他们的面部丰满圆润,双目俯视,雕刻精美细致。除此而外,奉先寺的左右两厢,各是一天王一力士,都是佛的护法神,雕刻的手法上同样独具匠心。天王头束髻,戴宝冠,身披甲,面目威严,形象显露出一个“武”字,力士凶悍怒目,令人望而生畏。这里的菩萨端庄、文雅,天王力士的威风凛凛,全让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演义的淋漓尽致。游览完了龙门石窟西区,过了漫水桥,又看了东区的擂鼓台南洞,擂鼓台中洞,擂鼓台北洞,千手千眼观音佛龛,香山寺和白园等景点后,我站在高处,俯视着龙景区的翠柏遍山与伊河北水相映,宛如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圈,我感到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太伟大了。它使我们详细了解了各个方面的历史,为我们这些后代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当我了解到龙门石窟的文物,遭到美、英、日、法、德等国的文物盗窃者,在我国的民族败类的协助下成功的盗窃到世界各地,被他们私人收藏或陈列在他们的国家博物馆里时,多么希望我们中华民族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早日回到自己祖国。1200字以上 初三 写景
-
游洛阳龙门石窟河南洛阳,一座千年古都,风景优美,文化气息浓厚,是一处旅游胜地。其中,那里的龙门石窟可以说是名扬四海。以前,我是只闻其名;今天,我是亲眼所见。走进那座标有“龙门”二字的古老石门,首先看见的是一座巍然屹立在伊河上的大桥,这就是龙门大桥,站在上面,可把龙门风光一览无遗。渐渐的,望见了一篇马蜂窝似的黑洞,这些黑洞大小不等,有的深,有的浅,仔细一瞧才发现洞中有一个个佛像,这些佛像雕刻细致,每一尊雕像都惟妙惟肖,让人情不自禁地啧啧赞叹。再向前走,石窟数量就愈来愈多,洞也愈来愈大。这时。一个巨大的石窟把我的目光吸引去了,只见这个石窟里几尊大佛屹立在洞中,中间的那尊大佛脸上还挂着浅浅的笑意,面相慈祥和善,眼神专注地凝视着神州大地,沐浴着明媚的阳光,这就是著名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它已成为了龙门石窟的代表作品。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旁边的是奉先寺北壁力士,它面相凶恶,赤膊袒胸,右手叉腰,左手合十,脚下踩着小鬼。虽然,它长相难看,但是它为民除害,是一位好佛。走过龙门大桥,走到伊河对岸,远远地望着那些密密麻麻、惟妙惟肖的佛像,我早已被这气势磅礴的景象所折服。我不禁想到:这样恢弘的石窟艺术中国人是怎样建造出来的?我虽不知建造的方式方法,但却显示了中华人民勤劳聪慧,聪明过人,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开拓出了奇迹,用汗水赢得了中外人民赞叹的话语和目光。这正是“满山石窟称奇迹,古人汗水铸文明5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相关推荐
-
五一游记_游龙门石窟作文600字五一三天假期,我、姐姐、哥哥和爸爸妈妈去了龙门石窟,一路走了很长时间,到达那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那里游人很多,我们买了门票就进去了下面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国家AAAAA级景区,还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是: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和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我们先从一个大大的石门进去,那个石门叫龙门。进去后就看到许多的石窟,我和爸爸还到一个石窟照了相呢。每一个石窟都要上很多台阶才能看到。我们看到了一尊很大很大的佛像,她高大魁梧,必须仰起头才可以看清楚,让人惊叹古人的伟大。这就是西山石窟。然后我们过了一个桥,名叫漫水桥。站在桥上远看万佛洞,更加壮观,所有的石窟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山下碧水环绕,美得像一幅画。过了漫水桥,东山有: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居易墓园。爸爸说:“这里离出口还很远呢,咱们坐一辆游览车下山吧。”于是我们就坐着游览车下去了。我们又去了步行街,那里真繁华、热闹啊!有各种各样的衣服、小吃、书画、古玩等。姐姐买了两袋能吃的牡丹花可好吃了。爸爸给我买了一个金色的子弹壳坦克模型,我们还买了一瓶香甜可口的樱桃,晚上我们定了一家酒店,正好这个酒店在一个广场的旁边,于是,我们又到广场里的美食街吃了晚饭。第二天早晨,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儿童乐园,我看到了我喜欢的海绵宝宝、熊大熊二、长颈鹿等。吃完早饭我们就愉快的返回了西安。700字 初三 记叙文
-
洛阳游记洛阳位于黄河的中游,我曾到过那里。在洛阳,有一项奇观,若错过,便不得不再等一年,那就是黄河小浪底冲沙奇景。起初,倚于栏杆一侧,百无聊赖等候着,心里对此不以为意。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一切都是安好与宁详。突然,虎啸龙吟划破长空,随之而来的如爆炸般的雷鸣,一声更比一声浑厚,一声更比一声刚毅,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失礼的怒吼吓得忍不住战栗了,睡意也被狂野赶走,急忙睁开了双眸。层层黄浪前赴后继地拥出,只从那一个口子中瞬间喷涌而出,似千军万马之烈越过浩宇星辰,如排山倒海之势冲上昆仑苍穹,若风林火山之勇吞吐山河五岳,随着几十米的高度落差,轰然下崩,猛然砸在平静的水面上,确有浩月坠落凡尘之感,星河碎裂人间之意。溅起的数十米高的水柱,形成扑面而来的水汽,那震耳欲聋的涛声,其势一点儿不输壶口瀑布。我本能地向后退了几步,只见空中浮起团团如练般的烟云。惊叹于黄河小浪底的雄浑壮阔,随后,我又前往了闻名天下的少林寺。走进会场,正襟危坐,随而一面容安然、身高六尺的瘦弱和尚与其随从缓缓入场,那随从稍稍站定,手持一整块玻璃。只见那瘦弱和尚拿起一根冒着寒光的钢针,不假思索地奋力一掷,一声清脆的响声响彻会场,玻璃上一条裂隙赫然跃上。那和尚掷完后,做了个皈依我佛的“阿弥陀佛”的手势,鞠了一躬,此后,不到几针,整块玻璃轰然碎裂。其后,一健壮和尚走进会场,神情严肃,手持长鞭,抬手间,一声巨响冲上云霄,令人胆战心惊,随后,便狂舞起来,每一次挥落,都伴随一记闷雷,我顿时感受到空气变得躁热,变得沸腾,每一声都充盈着黄土高原人民的怒吼,使我这远方的江南客感到震撼。黄河,它雄浑壮阔,无所畏惧,从不退缩,勇敢而坚强。而洛阳古城的人,黄土高原的人,他们的身体无不充斥着黄河波涛的力量,充溢着黄河不屈的意志与精神。我曾到洛阳,我曾到过黄河,我曾到过黄土高原。我也是其中的一分子。750字 初三
-
秋游龙门山_叙事抒情散文其时,时节已是初冬,应柏主席之约,来龙门山游玩。初入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池碧波清水,水不是很深,但尤为清冽,粼粼波光中,时不时能看见游鱼黑亮的脊背。那些鱼很安静,似乎正陶醉于远处寺庙里传出的渺远的清音。绕过小水库,拾级而上,但见山林褪去了繁华,高高低低的,挑着如柴的瘦骨,在微凉的风中颤动。跌进草丛中的树叶儿,零落不堪,随着山路漫延,一重山路,一重堆积,山有多高秋就有多深。知秋的落叶,有时会把山路淹没。落叶是秋的知己,却全不顾及我们的感情。没有人愿意把秋踩在脚底,踩痛失意的过往。石阶左侧,嶙峋的怪石中,时不时渗出水流,漫过石壁,流进谷底。令我倍感意外的是,涓涓细流汇成的溪水,并没有顺着山势往下流,而是悄无声息地,在石头的缝隙里突然地消逝。我正纳闷水去了哪里,突然一个转身,就看到不远的山谷中,几丛茂盛的芦苇,正顶着一朵朵儿的雪白,在风中摇曳。那排列整齐的姿势,正像一队整装待发的八旗子弟,耀武扬威。它们把根,倔强地穿透岩石,伸向地下,把那股潜进石底的水流,吸进自己的身体里,造无形为有形,化平庸为神奇,温暖一个个过客的眼睛。再往上走时,便逢着一块叫龙骨的大石块。它匍匐在石阶的一侧,尽力地弓起身子,似乎在积攒着力气,耸动腰身,抖落掉压在身上千万年的桎梏和枷锁。人生该就是这块龙骨石吧,一生都需用力,挣脱掉各种诱惑的牵绊,各种压迫的力量,才能寻得自由,扬眉吐气。龙门山不高,不上半个时辰,我们就到达了山顶。登顶回望,但见龙门山势回环,曲折蜿蜒,它真像一条涌动的盘龙,蜷缩身躯筑起围城,只在西南方向,留出一处缺口,算是大门,美其名曰龙门!龙门山的龙头伸向西南,只见它长虹饮涧般地,把头扎进清流碧波里,吮吸着大地的乳汁,如痴如醉。尽管是初冬,山上苍松翠柏,远远望去,秀丽依然!其他树木尽管褪去了繁华,可是他们枝枝茁壮,依旧泛着青绿,在微风中,在阳光里,在乱石杂草间,倔强地挺立,积蓄着力量,等待来年春回大地时,重新绽放生命的精彩。我感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敬畏树木百草顺天应命的坦然与睿智:该生长时即生长,该凋零时即凋零;不留恋曾经的辉煌,不怨恨贫瘠的土壤;风起时任由风吹,雨落时任由雨打;在东升西落中,打理时光;在四季轮回里,自然地生长……秋游龙门,寻得一份野趣,恬淡静雅;悟到一回人生,填补心灵,乐哉悠哉!好一派龙门秋景,好一路结伴出行!900字 初三 散文
-
我的洛阳情谋篇布局一:我要走时,想家。二:我对世事看法时恋家,有一种依赖。三:我剪不断的洛阳情。看来,第六感官很准告诉我,真到要走的时候了。我因写了大量讽刺诗,如《秦中吟》和《新乐府》五十首,使权贵们切齿,扼腕,变色。看到此,我想家,过与世无争的生活,面对他们,不是自己胆怯,而是无休止的战争,苦了百姓,更苦了家人。杭州刺史,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去解决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我迷惘,我痛苦,我斥问苍穹——没有回音,有的是用水的居民忙绿和对我的欢呼,难道我错了吗?要是自己的曾祖父白温在这当大官,看谁还敢顶撞?嗯嗯,我还会在他的肩膀下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赖和自豪后继续恋家念亲人。我决不陷于罪恶的浊流之中苟且偷生。对于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一事,我非常气愤,但又能怎样?掌权者不褒奖我热心国事。哎“况则同被而寝,出则连骑而行。”这话不假,我对故乡及亲人的记忆难以磨灭。或许,我经历过这些事,是上苍告诉这是我最好的归宿。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此时,一切抛开杂念,世俗的虚幻在这云消雾散。是啊,到了这洛阳面前,看到小雨,就想到我写的:“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我还用油漆涂了门板,整修了院子,顺便买一株深红的牡丹,好让我的心情彻底放松。我的生命是自己的,我想做回真实的自己,于是,我在剪不断,理还乱的洛阳安了家,自己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就让我的诗送给大家作结尾:“今日是长归,眼下有衣食,耳边无是非,不论贫与富,饮水亦应肥。”550字 初三 记叙文
-
快乐的洛阳之行快乐的寒假又来了,不忍辜负这大好的寒假,我们一家去游览位于中原腹地西部的“九朝古都”———洛阳。在领略了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参观著名的龙门石窟。是啊,龙门依山傍水,风景宜人,自古称为洛阳八景之冠。从洛阳出发,驱车南行约十余公里,便来到了龙门风景区。只见这里青峰屏峙,绿水畅流,气势不凡的龙门大桥犹如彩虹卧波,雄跨于伊水之上,飞架于龙门之口,令人叹为观止。由于天气晴好,两岸垂柳枝叶婆娑,宛如碧玉丝绦,微风过处摇曳生姿,令人一扫旅途劳顿,倍感神清气爽。穿过大桥拱门,沿着西山缓缓南行,进入龙山第一大洞窟,洞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我们一路啧啧称赞着缓缓前行,不久便来到了西山最高处的奉先寺。站在奉先寺下,一仰头,便看见了主尊卢舍那大佛,乍看之下,我的内心只能用“震憾”二字来形容,只见这尊佛像雍荣华贵、仪态万方,浓密的螺形发髻松松地盘在头顶,轻柔薄透的通肩式袈裟披在她匀称丰腴的身体上,勾画出了优美的曲线。她静静地端坐着,眉稍嘴角含着浅笑,头微低,俯视的目光正好同礼佛朝拜者敬仰的目光交汇在一起,显得那样的温柔、典雅、优美……据说这尊大佛乃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为自己歌功颂德仿照自己面容所造,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或“东方雅典娜”,她的宁静和慈祥是东方智慧对于力量这个概念的最高深也是最精确的诠释。再看卢舍那大佛侧旁还有其弟子阿难、迦叶、胁侍菩萨和力士、天王的雕像,比较之下,那身披铠甲、手持宝塔、足踏夜叉的天王,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龙门石窟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吸引着更多的中外游人前来旅游观光。随着人流而行,途经药方洞、古阳洞,还有火烧洞、石窟寺,跨过连接东西两山的人行便桥,我们又来到了龙门东山石窟。这里的洞窟虽年代不如西山的久远,数量也没有西山的众多,但在雕刻技巧和风格上,也有它们的独到之处。出得龙门来,夕阳已西下,我们不约而同地回首向南,只见满天绚丽的霞光里,那青山秀水的自然景色与鬼斧神工的人文雕刻更显得相映成辉。仅此龙门石窟一游,便是不虚洛阳此行了,我在心底对自己说,同时依依挥手,不舍地作别这座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自然宝藏。900字 初三 记叙文
-
游龙门石窟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了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十三公里处的伊河两岸。这里东(香山)、西(龙门山)对峙,伊水中流,是中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导游阿姨介绍,龙门石窟南北长一公里,共有97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多处。它经北魏、北周、北齐,隋唐等六个朝代,前后用四百多年的时间完成的。在这些石窟当中,比较有名的有:奉先寺、宾阳洞、药方洞、莲花洞等。其中,最出名的是奉先寺和莲花洞。奉先寺是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用自己的私房钱捐修的。当中最大的卢舍那佛像高17。14米,光她的头部就有4米高。她和她周围的弟子、菩萨、天王都雕刻的慈眉善目、栩栩如生,真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让人惊叹不已!而莲花洞中上千个的小佛像最小的只有两厘米高,但个个千姿百态,更让我们对那些雕刻他们的工匠敬佩万分!但,令人遗憾的是,经过千百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大佛身上的颜色已经脱落了,而百分之七十的佛像遭到了认为的破坏和盗卖,至今还有许多佛像还在国外的博物馆里收藏着,真让人惋惜!游完了龙门石窟,我们又游玩了白园和香山寺。这次旅游,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五年级:唯美似夏花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00字 五年级 写景
-
游龙门石窟游龙门石窟申楼小学 五年级 石钰琪“十一”长假,我和爸妈到洛阳市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龙门石窟。一进山门就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大河,河两边各有一座陡峭的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对着河的那面却是寸草不生的悬崖峭壁。就在这悬崖峭壁上,有成千上万大小不一的石窟,大的石窟里的石雕佛像隐约可见。走近一看,原来每个石窟的正面都有一尊石雕佛像,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石雕小佛,不论是大佛还是小佛。五官都刻得栩栩如生。最有名的是“万佛洞”和“三王洞”。万佛洞的中间是慈眉善目的弥勒佛,他有丰满圆润的脸部轮廓、垂肩的双耳、宽厚的双肩。佛顶是一朵盛开的莲花,雕刻莲花的那部分石头竟然是天然的红色,真是奇迹,南北两壁雕刻了一万五千多尊高约4厘米的小佛,他们的表情各异,刻得惟妙惟肖,把整个万佛洞装点成西方佛国中佛祖弘扬佛法、众生虔诚聆听的场面。“三王洞”中间的菩萨雕像高17.5米,是龙门石窟最高的石雕,传说是武则天想当皇帝,让人们照着她的样子雕刻的,菩萨眉毛弯弯,两眼含笑俯视,让人觉得很和蔼可亲。在它两边,各有一座咱们常见的观音菩萨。龙门石窟建于隋唐时代,石佛大的17.5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他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可惜因为人们的无知,石窟破坏严重,是世界文化的一大损失。500字 五年级 叙事
-
游龙门石窟我出生在洛阳,长在洛阳,我们洛阳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数龙门石窟了。龙门石窟,小时候我跟爸爸妈妈曾经去过,今年国庆节又去的时候,发现来这儿游玩的人还是很多,川流不息。走近龙门石窟,远远地我就看到沿着石壁刻着许多小门洞。每个小门洞里都有一尊小佛,神态各异。再往高处走,石壁正中间端坐着龙门石窟最壮观的一尊佛像--卢舍那大佛。这尊佛像身高有十几米,面带微笑,好像在用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游人,引得大家争先恐后的与它合影留念。在卢舍那大佛的身旁,还有一座与众不同的佛像。它的脚脖很细,似乎快要站不稳的样子。传说如果谁能抱住它的脚脖,就能给谁带来福气。不过想要抱住它的脚脖可不容易,反正我去了好几次也没抱住过!在龙门石窟游玩的时候,我发现除了这些高大雄伟、保存完好的佛像,还有一些佛像不是少个胳膊,就是缺个指头,也有一些佛像被乱涂乱画,甚至还被刀子刻上了“某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看着这些伤痕累累的佛像,我心里真难受。我觉得大家都应该爱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否则不知哪天它们就会消失不见了!4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游龙门石窟游 龙 门 石 窟申楼小学 五年级 石钰琪“ 十一”长假,我和爸妈到洛阳市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龙门石窟。一进山门就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大河,河两边各有一座陡峭的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对着河的那面却是寸草不生的悬崖峭壁。就在这悬崖峭壁上,有成千上万大小不一的石窟,大的石窟里的石雕佛像隐约可见。走近一看,原来每个石窟的正面都有一尊石雕佛像,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石雕小佛,不论是大佛还是小佛。五官都刻得栩栩如生。最有名的是“万佛洞”和“三王洞”。万佛洞的中间是慈眉善目的弥勒佛,他有丰满圆润的脸部轮廓、垂肩的双耳、宽厚的双肩。佛顶是一朵盛开的莲花,雕刻莲花的那部分石头竟然是天然的红色,真是奇迹,南北两壁雕刻了一万五千多尊高约4厘米的小佛,他们的表情各异,刻得惟妙惟肖,把整个万佛洞装点成西方佛国中佛祖弘扬佛法、众生虔诚聆听的场面。“三王洞”中间的菩萨雕像高17.5米,是龙门石窟最高的石雕,传说是武则天想当皇帝,让人们照着她的样子雕刻的,菩萨眉毛弯弯,两眼含笑俯视,让人觉得很和蔼可亲。在它两边,各有一座咱们常见的观音菩萨。龙门石窟建于隋唐时代,石佛大的17.5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他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可惜因为人们的无知,石窟破坏严重,是世界文化的一大损失。5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游龙门石窟早就从书上看到过四大石窟的介绍,暑假里终于有机会跟家人一起游览了位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不仅大饱了眼福,增长了见识,也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祖先文化的灿烂悠久。 一大早,我们来到了龙门石窟停车场,这里距离景点大门还有一小段路,若在平时是可以走过去的,但由于前一天我们爬了嵩山,腿肚子都还在打软,只好乘电瓶车去了。沿途的路旁就是美丽宜人的伊河,微风轻轻拂过我的脸庞,也在伊河上留下了细细的波纹,仿佛新生儿脸上细嫩的皮肤,令人好生喜欢,却又不忍去碰他……我正陶醉在这美景之中,只听得驾驶员说了声“景区已到,下车吧!”我才如梦初醒。由于上午的阳光是从东面照过来,所以我们决定先参观西山石窟,这也是龙门石窟的精华所在。走进景区大门,我简直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美丽伊河的两侧山崖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窟,就像是各式各样的小山洞,这些石窟千姿百态,形态各异,远看如同蜂巢一般。我迫不急待地和爸爸爬上台阶,一下子就忘记了腿的疼痛。走近一看,呵!每个石窟都比远看的大多了,里面大多雕刻着一些佛像,旁边往往还有精美的图案,细致的花纹,把尊尊佛像衬托得更加庄严。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年间,经历隋唐而至北宋才形成现有的规模,前后有400多年,不同年代的佛像特征也就有所不同。在宾阳洞,我们就明显感觉到这一差异。中间一窟的佛像雕成于北魏,而南北两窟完工于唐代,两侧的佛像相比于中窟就要丰满富态些,因为唐人以胖为美嘛!随着人群前行,我们来到了万佛洞。这里的佛像可真多,据说这个窟里大大小小有15000多尊佛像,小的只有几厘米,我一巴掌都能盖住好几个。在万佛洞外南壁还有一个唐代雕刻的观音菩萨像,高85厘米,由于保护不好,头部已经没有了,但这并不影响整体的美感。她体态丰腴健美,左臂自然下垂,手中托着净瓶,右臂向上弯曲贴在胸前,手持拂尘搭在右肩上,好像要掸去身上的灰尘,栩栩如生,真是太漂亮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在此仔细观摩,并获得艺术灵感,在舞台上创作了“洛神”的形象。 我还在想着刚才的情景,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奉先寺。这是由唐代长安两位高僧奉命主持开凿的摩崖像龛,是整个景区最核心的景点。眼前这尊大卢舍那佛通高17.14米,耳长1.9米,丰颐秀目,仪表堂堂,让人不禁有些庄严感。无论远观近看,都令人赞叹不已。据说当年雕刻这尊大佛时,女皇武则天也拿出了不少平时节省来的钱,有学者考证,大佛的面容与史书上记载的武则天容貌颇为相似,可能在雕凿的过程中也参考了女皇的模样吧。我站在大佛前久久没有离去,想像着古人靠着双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我们留下了这么精美的佛像,真是巧夺天工,不可思议,令人叹为观止!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其他的一些洞窟,都各有特色,非常美丽。 回程中,我的心却始终不能平静下来,还在回想着那美丽的龙门石窟,感叹古人的精湛技艺。1000字 六年级 写景
-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它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到了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望见了洛阳南面的伊阙,就对他的侍从们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一位大臣献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炀帝听后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都城,把皇宫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的习惯的称为龙门了。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我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是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编辑本段]【洞窟简介】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自古以来,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期,于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更加动人,只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栩栩如生。潜溪寺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它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面颐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主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弟子旁边分别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在故宫博物院有1比1的复制品陈列。阿弥陀佛与两侧的两位菩萨共称为西方三圣,即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圣人,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对象。宾阳中洞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80万2366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它们衣带飘扬,迎风翱翔在莲花宝盖周围,姿态优美动人。洞内为三世佛题材,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主佛为释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创始人,原名叫悉达多·乔达摩,原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儿子。他和我国的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比孔子要年长12岁。他在29岁时出家修行,经过六年,悟道成佛,创立了佛教。由于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主佛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衣纹密集,雕刻手法采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释迦牟尼所有侍立二弟子、二菩萨。二菩萨含睇若笑,文雅敦厚。左右壁还各有造像一铺,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博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洞中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有四层精美的浮雕。第一层是以《维摩诘经》故事为题材的浮雕,叫做“维摩变”。第二层是两则佛本生故事。第三层为著名的帝后礼佛图。第四层为“十神王”浮雕像。特别是位于第三层的帝后礼佛图,它们反映了宫廷的佛事活动,刻划出了佛教徒虔诚、严肃、宁静的心境,造型准确,制作精美,代表了当时生活风俗画的高度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非常可惜的是,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被盗往国外了。现在分别陈列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宾阳南洞宾阳南洞的洞窟为北魏时期开凿,但洞中几尊主要的佛像都是在初唐完成的。洞中主佛为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宾阳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废弃的基础上又续凿而成,为其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建,属于过渡时期的作品。摩崖三佛龛摩崖三佛龛共有七尊造像,其中三身坐佛,四身立佛,这种造像组合在我国石窟寺中极为罕见。中间主佛为弥勒,坐于方台座上,头顶破坏,仅雕出轮廓,未经打磨。据佛经记载,弥勒佛是“未来佛”,是作为现在佛释迦牟尼的接班人而出现的。武则天利用弥勒信仰为其登基制造舆论,登基后又自称“慈氏”(即弥勒),推动了弥勒信仰的风行。摩崖三佛龛的开凿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随着武周政权的垮台,摩崖三佛龛也因此而停工。虽然这组造像是半成品,却为我们了解石窟造像的开凿程序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万佛洞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它说明了该洞窟是在宫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的主持下开凿的,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两肩宽厚,简洁流畅的衣纹运用了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手法。主佛施“无畏印”,表示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唯我独尊。主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那奋力向上的雄姿与主佛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加衬托出主佛的安详。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像是不同少女的群体像。五十二代表着菩萨从开始修行到最后成佛的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在洞内南北两壁整齐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在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人,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洞口南侧还有一尊菩萨像,她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的精美范例。菩萨通高85厘米,头部向右倾斜,身体成"s'形的曲线,整个姿态显得非常优美端庄。我国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早年参观龙门时,被她那优美的形象所吸引并大加赞赏,此后经过艺术加工,成功地运用到他的表演中。莲花洞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大约开凿于北魏年间。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洞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褶简洁明快。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即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的形象。二弟子是浅浮雕,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头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前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祥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荣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奉先寺的九躯大像的背后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这是大约在宋、金时代,人们为了保护大像龛,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因而后来被拆除。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我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我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古阳洞古阳洞在龙门山的南段,开凿于公元493年,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它规模宏伟、气势壮观。洞中北壁刻有楷体“古阳洞”三个字,到了清末光绪年间,道教徒将主像释迦牟尼涂改成太上老君的形象,讹传老子曾在这儿练丹,所以古阳洞又叫老君洞。古阳洞是由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开凿成的。窟顶无莲花藻井,地面呈马蹄形。主像释迦牟尼,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详地端坐在方台上,侍立在主佛左侧的是手提宝瓶的观音菩萨,右边的是拿摩尼宝珠的大势至菩萨,他们表情文静,仪态从容。古阳洞大小佛龛多达数百,雕造装饰十分华丽,特别是表现在龛的外形、龛楣和龛额的设计上,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有的是莲瓣似的尖拱、有的是屋形的建筑、有的是帷幔和流苏,并且在龛楣上雕造有佛传故事,如:古阳洞南壁释迦多宝龛上,有树下诞生、步步生莲、九龙灌顶等,讲述的是悉达多从他母亲摩耶的右腋下诞生,刚出生,就走了七步,每一步脚印都生出一朵莲花,这叫步步生莲,他站在方台上,天空中有九条龙为他喷水沐浴。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这些达官贵人不惜花费巨资,开凿窟龛,以求广植功德,祈福免灾,而且留下了书法珍品—龙门二十品。古阳洞中就占有十九品,另一品在慈香窑中。龙门二十品是指从北魏时期精选出不同的二十块造像题记,它们记载着佛龛的雕凿时间、人物、目的等。二十品的特点是:字型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汉隶和唐楷之间。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现在,龙门二十品仍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每年吸引无数的海外友人,漂洋过海,为的是能够亲眼目睹这一书法奇珍。药方洞看完古阳洞,我们来到了药方洞,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它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初还仍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头冠两旁的带子很长,下垂到胳膊上部。这都是北齐造像的特征。洞门两侧刻有药方150多种,所用药物多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药方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所涉及药材在民间都能找到,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这些药方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的疾病,而且还能治疗疑难杂症,如:疗噎方可以治疗食道癌。其中有95方在公元10世纪被一位日本学者收录在《医心方》中,足见它的价值和影响。药方洞的药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对研究中国医药学起重要的作用。擂鼓台中洞看完了西山石窟群,我们过漫水桥来到了东山石窟。在东山脚下的公路未开通以前,巨石上方原是一片平台。传说当年奉先寺竣工时,武则天亲自率百官驾临龙门,主持这次规模盛大的开光仪式,庞大的乐队便在这平台上擂鼓助兴,于是后人便把这里叫做擂鼓台。相临擂鼓台的三个洞叫擂鼓台三洞。这是擂鼓台中洞,又名大万伍佛洞。是一座武周禅宗窟,中国佛教的禅宗是以专修禅定为主的教派。“禅定”就是安定而止息杀虑的意思。洞顶作穹隆形,并有装饰华丽的莲花藻井,造像是一佛二菩萨,主佛为双膝下垂而坐的弥勒佛,壁基有二十五尊高浮雕罗汉群像,从南壁西起到北壁西止。罗汉群像构成一个半环形装饰带,罗汉群像均罗汉身旁都刻有一段从《付法藏因缘传》里摘录的经文介绍该罗汉的身世及特点。所刊经文中多杂以武周新字,这是是武周时期禅宗所经营的洞窟。擂鼓台北洞擂鼓台北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密宗属于中国佛教的派别之一,它源于印度,产生于公元七世纪以后,佛教的密教是佛教中的最后一个派别,密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弘扬,乃至远播日本、朝鲜,还有密宗领袖和他们的宗教活动,都和洛阳及龙门石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擂鼓台北洞为穹隆顶,马蹄形平面,高4米,宽4.9米,窟顶为莲花藻井,周围环绕四身飞天。其因风化剥蚀已不清。据说,北洞的主像,中洞的三尊佛像以及南洞的一尊佛像,都是民国时期从别处搬移进去的。洞内三尊大坐佛中,东壁的主佛为毗卢遮那佛,意为太阳,即除暗遍明之意,因此又称“大日如来”,它头带宝冠,胳膊上带着臂钏的菩萨装形象,像高2.45米,结跏趺坐于0.9米高的须弥台坐之上。在北洞的前壁南侧,雕有八臂观音一尊,像高1.83米,赤足坐于圆形台坐上,在前壁的北侧还雕有四臂十一面观音,像高1.9米,赤脚立在圆形台坐上。看经寺看经寺为武则天时期所雕刻,双室结构,前室崖壁有数十个小龛造像,主室进深1170厘米,宽1116厘米,高825厘米,平顶,方形平面,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传法罗汉二十九祖(正壁11身,两壁个9身),为我国唐代最精美的罗汉群像,是据隋代费长房《历代法宝记》刊刻的。这种不雕佛像仅雕罗汉的大窟,似是一大型禅堂,可能是禅宗所主持开凿的。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洞窟,29尊传法罗汉保存完好。1200字以上 三年级 写景
-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为:山西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它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到了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望见了洛阳南面的伊阙,就对他的侍从们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一位大臣献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炀帝听后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都城,把皇宫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的习惯的称为龙门了。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我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是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1200字以上 初一 记叙文
-
游记作文:游河南龙门石窟篇一:游洛阳龙门石窟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又去了洛阳,参观了龙门石窟。来到洛阳,就不能不去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西南,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之处。美丽的伊河从中穿流而过。走进那座标有“龙门”二字的古老石门,首先看见的是一座巍然屹立在伊河上的大桥,再望见了一篇马蜂窝似的黑洞,这些黑洞大小不等,有的深,有的浅,仔细一瞧才发现洞中有一个个佛像,让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再向前走,石窟数量就愈来愈多,洞也愈来愈大。这时,一个巨大的石窟把我的目光吸引去了,只见这个石窟里几尊大佛屹立在洞中,中间的那尊大佛脸上还挂着浅浅的笑意,面相慈祥和善,眼神专注地凝视着远方,听导游阿姨说这就是著名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它已成为了龙门石窟的代表作品。走过龙门大桥,走到伊河对岸,再回头向龙门石窟望去时,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蜂窝!这次龙门之行,我不但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而且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努力去完成!篇二:龙门石窟八月中旬,我,爸爸和表姐一家一起去西安游玩。我是第二次去西安的,所以表姐一家去的很多地方我都去过,比如说大雁塔、明城墙、嵩山少林寺、华山……,但是他们还去了一个我没去过的地方,让我记忆犹新——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在武则天做皇帝的期间开凿的。武则天是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当时洛阳为东都、神都,高宗和武则天长期居住于此。龙门石窟的造像在规模、雕刻技艺等方面都达到了空前完美的高度。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杰出的古典艺术之一。这一时期造出的石雕数量之多竟占了整个龙门石窟的十分之六,成为当时中国佛教造像最多的石窟。我们先看了一个名叫宾阳三洞的洞窟。坚硬的石头上有三个大窟,窟上刻着一尊尊佛像,大的佛像旁边还有许多小佛像,刻工非常精细。连佛的神情、衣服、姿态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大的石窟旁边还有几个小的石窟,里面的佛跟人差不多大,虽然小一点,但还是非常精致。我们向前走到了万佛洞。万佛洞是有很多佛的洞。里面最小的佛像仅仅有两厘米。我一开始以为是洞内的墙壁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东西是花纹,但仔细一看原来是许多尊佛像。每个只有两厘米的佛像都雕刻得非常细致。真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啊!最后,我们来到了最大的石窟——奉先寺。奉先寺里最大的佛高达17.4米。佛的一个耳朵就有1.9米。佛的穿着很朴素,面带微笑,像一位和蔼的老奶奶。石窟内壁的花纹雕刻得非常漂亮。最大的佛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菩萨和一个徒弟,非常壮观。这次旅游让我去到了我梦寐以求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这个景点让我知道了不少有关历史的知识。篇三:龙门石窟今天我和爸爸来到了世界遗产之一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北宋等朝,断断续续的雕凿长达四百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一百四十多年,因此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百分之一三十,唐代占百分之六十,其它朝代占百分之十。走进龙门石窟的大门首先看到一条大河,大河名叫伊河,伊河上有一座龙门石桥,龙门石桥是仿照河北赵州桥而建。在看到龙门石窟的那一瞬间,我就被这一景象震撼了,如果不是听到导游的讲解我真不敢相信这么雄伟,壮观的景象竟然是在科技落后的古代,而且是纯手工的,可走进了仔细一看我却有点失望了,因为佛像的头有的就剩一半了。后来才知道佛像被一些外国人给破坏了,真是可恶。佛像中最大的也是最精致的是一座名叫“卢舍那”的大佛,它的脸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四十八岁是的容貌,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它的双手因长年遭受风吹雨淋已经被风化了,正因为这样它做的什么手势已经成了一个千古之谜。今天的龙门石窟已经成为了洛阳的标志,更是中国的标志!篇四:游龙门石窟我今天参观了“中国石窟艺术宝藏”之一“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建在山上,我们沿着石阶看到了一座山上多了很多间“小房子”,里面住的佛像数也数不清。最壮观的就数“万佛洞”了,里面密密麻麻的藏着万尊佛像,最小的只有二厘米。我真不知道雕刻师是怎么雕出这么精致活灵活现的画像!最美的要数“奉先寺”里的那尊大佛了,它真的很像当年的武则天皇帝,既美丽又威严。我们还参观了东山石窟、宾阳三洞,香山寺……“龙门石窟”真不愧是“中国的三大石窟”之一。篇五:龙门石窟游记来到洛阳的第一个早晨,我们就游览了三大石窟中的龙门石窟。走过小桥,花的芬芳与草的清香便迎面扑来,让人感觉一阵清爽。我们首先游览的的是西山石窟。走近龙门西山石窟入口,左边有清澈的河水,右边是起伏的群山,犹如步入仙境。走过龙门,沿着小路一直向前,欣赏着舟行河中,寺座山中的美景。这时,一座石窟群浮现在我们眼前,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石洞,有大有小,大的有好几尺高,小的只有约一分米大小。每个洞中都有一尊佛像,这些佛像形态各异,有站着的,有坐在莲花台上的;有的微笑着的、有慈祥的、也有严肃的。但是,由于盗窃文物损坏,有些佛的脸部都已经模糊不清了,还有的洞里的佛像也不翼而飞了,我不禁感到痛心!继续向前,走到一个更大的石窟群前,拾级而上,我们参观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一尊佛像——卢舍那大佛。这尊佛像是武则天当皇后时修建的,大佛高17.14米,头部高4米,两耳为1.9米高,主佛的两侧还有阿难、迦叶、菩萨、金刚、力士,栩栩如生,非常壮观。又看了几个石窟群,我们便走出了西山石窟。爬上东山石窟遥望西山石窟,景色更为壮观。最后我们还游览了香山寺和白居易墓园。从龙门石窟走出,我为祖国山河的壮美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历史文物的损毁感到痛惜,我们应该爱护文物,不能再让这些珍贵的文物受到破坏。1200字以上 小学
-
龙门石窟导游词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导游:胡妍。很高兴大家参加龙门石窟一日游的活动。先为大家大概地介绍一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还有: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还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大小窟龛两千多个,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万多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多块。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也就是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达目的地了,请大家跟我来。看,这里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所以请不要在这美丽的地方留下垃圾哦!这个石窟好大,让我们近距离看看。瞧,这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期,于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就更动人了,大家会看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那样子生动极了.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的,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那样子你看了也会害怕三分,可能是金刚力士在怒视着偷盗他的贼人,这一尊尊佛像惟妙惟肖.龙门石窟中的洞也很著名.看,这是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被美国人勾结中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大都会博物馆。而洞口初唐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在宾阳洞南边的是万佛洞.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古阳洞也很出名。这里有丰富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龙门石窟不仅仅是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龙门石窟造像题记遍布许许多多的洞窟,约有2600多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国内外学术界、书法界有很广泛的影响。龙门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阳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龙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一年。洞内小佛龛琳琅满目,雕刻精巧。龙门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的教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好了,今天的龙门石窟一日游结束了,请大家回去养精蓄锐,准备参加明天的云冈石窟一日游.再见!1200字以上 四年级 状物
-
关于龙门石窟游记作文【篇一】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洛阳的5A旅游景点。这么有名的景点,我岂能不去?说去就去,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龙门石窟,开始我们的游览。进了大门以后,首先见到的是一条宽阔的河,将龙门石窟景区劈成了两半——西山和东山。我身处西山,站在河边,可以一览对面东山的全景。只见茂密的树丛中,出现一些裸露的石头,上面被凿出了一个个深洞。里面想必就是一尊尊佛像了。远处的美景哪有近处的好看?我不留恋,先来观看此山佛像。我沿着小路观看石窟,遗憾地发现里面的佛像总是缺胳膊少腿的,不是少一条胳膊就是不见了头。我找妈妈了解了一下,才得知: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这些石像都被人们故意损坏了。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不禁产生一丝愤恨:“这么漂亮的石像,还是历史文物呢!他们怎么这么不珍惜,给轻易破坏了!这些人真是罪该万死!”就这样,我愤愤不平地继续前进,转眼间便到了龙门石窟的最大亮点——奉先寺景区。迎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卢舍那大佛像。只见卢舍那大佛面容慈祥,盘着头发,身着袈裟,盘坐在莲花宝座上,俯视着大地。他的面容十分清晰,刻得真是栩栩如生,让我感觉犹如看见了真正的佛一样。佛像旁边,刻着许多火焰纹,为他增添几分神采。恭敬的弟子、和蔼的菩萨、托塔的天王和踩着邪恶小鬼的力士分别以大佛为中心站开,整个这座石窟,给人一种既威武又亲切的感觉。之后,我来到东山,又隔着河向西山望去。那些我刚看过的佛像现在已看不见了。但是我注意到几个熟悉的面孔——奉先寺佛像!他们的面孔没有模糊一星半点,依然可以目睹他们的容貌。之所以相隔如此之远还能看清佛的容貌,那难道不因为是它的雄伟,高大吗?我对奉先寺佛像修建者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时间不早,我离开了龙门石窟景区。回家的路上,我还在回忆着每个佛像的容貌。这由人们鬼斧神工打造出来的艺术品,让我难忘。【篇二】龙门石窟是中国的三大石窟之一,它位于洛阳市的伊闕峡谷。这里香山和龙门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走近龙门石窟大门,沿着笔直的大路向前走,就来到了万佛洞。远看,陡峭的山体上有很多个小石窟。走近一看,原来石窟的四周雕刻着排列整齐、密密麻麻的小佛像,一共有一万五千多个呢!它们一个个盘腿而坐,双手合十,神态各异。洞的中间还立着七八尊佛像。洞顶是一座盛开的莲花,更神奇的是莲花呈现出来的是天然的红色。拾阶而上,我们来到了最著名的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的一个石窟,它的中间屹立一尊高17多米的大佛,名叫卢舍那大佛,差不多有五层楼那么高。大佛的面部表情慈祥,波浪形的发型,弯弯的眉毛像新月,下面有一双秀气的眼睛。脸旁的耳朵圆圆地下垂,还有一个鼻子高高地挺着。大佛身上的袈裟纹理清晰可见,它整个人都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古代的工匠们能把大佛雕刻得栩栩如生,真是太了不起了!在返回的路上,我们乘上了一艘游船。沿着伊河往回走,伊河的水无边清澈,伊河的河面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头。朝左边望,整个龙门石窟的景色尽收在眼底。远远望去,一排排大大小小的石窟依稀可见,甚为壮观。其中卢舍那大佛十分引人注目。再朝右边望,连绵起伏的香山坐落在那边,山上种满了苍翠欲滴的大树,一片葱绿。太美了!龙门石窟是多少人民的智慧凝结成的。它带给了我们不一般的景色,才使它成为了中国的三大石窟之一!1200字以上 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