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八公的故事1200字以上

忠犬八公的故事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状物

2009年自08年经济危机发生了一年之后,美国人翻拍了一部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多年以后,又有一只体积娇小瘦弱,外表看似呆板却心思很机灵的秋田犬活跃于荧屏之上,令人怜爱。“忠犬八公”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个名字。八公在秋田县大馆市大子内的齐藤义一宅出生,随即被送到上野英三郎教授家。八公和主人英三郎感情深厚,每日都在英三郎下班时赶去涩谷车站迎接主人。

1925年5月21日:上野教授于大学因急病逝世。八公因未等到主人归来,三日三夜从未进食过。之后,每到主人应该下班的时候,无论刮风下雨,它都会独自跑到涩谷车站瞪大眼睛,吐着舌头,等待主人出现。直到1935年3月8日,八公前去迎接主人的路上,在泷泽酒店(滝沢酒店)北侧路地入口苍老而死去,享年11岁。这只小巧瘦弱的秋田犬,曾经感动了整个日本,1932年:日本犬保存会的齐藤弘吉把八公在涩谷车站等候主人一事撰写成文并寄稿至东京朝日新闻,以“惹人怜爱的老犬故事(いとしや老犬物语)”为题刊登于报章上。八公因而成名,及后被称为“忠犬八公(ハチ公)”。1934年4月:八公像在涩谷车站前建立,揭幕仪式有300位名人参加。

1935年:八公的告别仪式在涩谷车站盛大举行,最后与上野教授同葬于青山灵园。直到今天八公的雕像依然驻立于涩谷车站门口,接受世人的膜拜。

事实上忠犬精神一直都是日本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二战时那日本以那小小的弹丸之地却如同疯狗一样以整个亚洲为战场,疯狂的和世界为敌,给亚洲人民,世界人民带来了那么多的苦难和杀戮,不正是由于那几乎浸入日本人骨子里的忠犬精神么?虽然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批大批的日本兵丢盔弃甲举手投降的场景。看到这样的场景固然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可是我们应该明白影视作品到底只是影视作品,它更多的会追求其娱乐性和迎合性,它会通过适当的艺术手法来获得兴奋观众的作用。

可是我们应该理智的看待事实和影视作品的不同。事实上日本人在战斗中鲜有投降者,“该死的疯子”这是每一个与日本作战的国家对于二战中的日本军队的基本共识,在战争初期其俘虏和死亡比达到1比120,而同时在欧洲战场上这个比值是4比1。战争后期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他被美国政府所委托对日本所做的研究报告中写到被俘虏的日本人除极少数外,几乎都是在受伤和失去知觉后无力抵抗而被俘的。而整个战争过程中,所有俘虏,包括那些和美国人合作的,都拒绝诽谤天皇,整个战争过程中仅仅有三篇审训中表示了对天皇的些微不满。正是这种奇迹般地忠诚,美国政府最终放弃了直接统治日本和保留了天皇制度。

也许在战争初期日本军队还算精锐,可是随着战争的胶着,伤亡的增加,兵源渐渐枯竭,连农夫也征收入伍,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简单训练就开始进入战场,就靠这些农夫日本人坚持了战争的后半段,虽然训练不够,可是靠着那犬一般的忠诚,他们依然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甚至在战争结束几十年后,依然有日本兵在雨林里为他的天皇尽忠。如果不是有那视自己为忠犬的觉悟,又怎么会有那震惊世界的神风突击队?在飞行技术训练不足的情况下,无视生死以自身为消耗品,去撞击军舰,虽然作为二战的受害者,我们应该敌视这些日本士兵,可是除了敌视,对此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呢?成为强者基础就在于承认对手的强大,学习对手的强大,因为仇恨而下意识的贬低对手,那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拿未来在开玩笑—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关系又会像历史上反复出现的那样,再次成为生死博弈的对手,事实上我越来越相信这一点了。

在日本投降之后,在那片废墟之上,存活下来的日本人,缺衣少食,二战中,日本119座城市被美军炸为废墟,236万户住房被烧毁,大批工人失业。普通民众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街头乞丐随处可见。悲观失望的日本人,面对的不是被饿死,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当时,日本许多公园常常可以看到“禁止自杀”的牌子。与战后的中国相比也好不到哪去。可是短短几十年就一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他靠的是什么?没错,有美国的扶助,可更多的靠了日本人自身的努力,在其努力的过程中那忠犬般的精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看看那些被世界奉为经典的日本着名企业文化,无论是哪个细细看来,归本到源“像狗一样的忠诚”都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

并不是在称赞日本,做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我们都应该对日本这么个在多年前发起不义之战,肆虐了整个亚洲,却始终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还沉浸于大日本帝国的幻想之中,想着法子在设法恢复军制的国家保持十二分的警惕,或者说是要保持必要的敌视。正是因为视之为敌所以更加应该加以重视,进行剖析。

2009年在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了一年之后原本崇尚自由主义的美国人翻拍了一部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在经济泡沫破灭之后美国人开始反思,一向老子天下第一的美国人也开始吸取他人的成功经历以弥补自身的不足,那么我们呢?作为世界最大的人才输出国的我们,作为每年影视作品成千上万演员列表里却老有着名演员挂着个外国国籍的我们,有着70%富人希望要移民的我们,以日本为敌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反应?

愿我们能有一群忠犬般的国人,愿我们能以火样的热忱面对这个风云渐起的世界!

忠诚之歌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翻阅沧桑历史,梳理中华五千年那荡气回肠的岁月,披沙拣金,我拾到了忠诚。

苏武,离开中原的土地,深入边远的匈奴族。这一走,竟有忍禁十九年有家难回的悲戚。他,堂堂大汉使臣,出使匈奴,却被单于流放到北海,还被告知“等公羊生出小羊方可回国”。夜深了,朔风凛冽,他和冷月做伴;破晓时,茫茫雪山,他与牛羊为伍。北海边一派塞外零落,在他眼里,哪有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般壮美?胡笳幽怨,他站在雪山上远眺故土,望风怀想。前阵子,李陵来劝说他屈服,被他一口回绝,面对佳肴美酒和千金封候,憔悴的脸上写满鄙夷和坚定。“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他渴饮雪水,饥吞草毡,浑身热血沸腾着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好一个赤胆忠心的苏武,他牧羊漠北,一生无悔,铮铮铁骨唱响一曲悠扬万古、舍生命为气节的忠诚之歌。

林觉民,一位13岁便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的铁血男儿。赴广州参加起义的前三天,他在香港江滨楼挑灯写下绝笔书。窗外疏影筛月影,依稀掩映,窗前,身着白色中山装的林觉民在昏暗的灯下写下盈泪带血的《与妻书》。他“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助天下人爱其所爱”。这里有对妻子的挚爱,更有一身为国家为人民舍却儿女情长的浩然正气。面对刽子手,他泰然自若,从容就义,年仅24岁。他的一生恰如三月花,开得短暂,却热烈鲜艳。好一个高风亮节的林觉民!他为了成就事业,为了革命胜利,挥洒出一首流芳百世、舍小家为大家的忠诚之歌。

邓稼先,“两弹”元勋,他所献身的事业,比“一千颗太阳还亮”。他从34岁接到命令研制中国的“大炮仗”之后,告别妻子和两个幼儿,隐姓埋名。20多年来,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没有任何人在报刊上占过巴掌大的版面。他们都把自己的姓名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深爱埋在祖国最荒凉最偏僻的地方。一次原子弹坠地摔裂,他深知放射性元素的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把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1964年10月,浩瀚的戈壁滩上空升起一团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之后,第一颗氢弹又放出炫目光芒。1986年,邓稼先因长期接触放射性元素罹患癌症不幸逝世,“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好一个舍己为国的邓稼先!他用举世瞩目的功绩和可歌可泣的事迹谱写出一首名垂千古、舍名利为民族的忠诚之歌。

……

我掩卷长思,抚不平心中的激荡:苏武手中失去光鲜的汉廷符节,林觉民起义前给爱妻的肺腑之言,邓稼先行走在戈壁滩上的巍巍身影,那都是如山的忠诚啊!从荆柯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到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的“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到辛亥革命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忠诚的节操一脉相承,锻铸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石,凝聚起中华民族浩然不朽的魂魄!

万里长沙尽中华,滚滚黄河淘浪花。这如山的忠诚,就是心中那一曲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永恒的恋歌,而这曲恋歌穿越着时空,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转传唱,永不止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状物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