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1200字以上

和谐社会

1200字以上 初一 议论文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的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有一个文明的真实故事:

美国汽车公司的巨头——福特公司,它的总裁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三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门他发现地上有一张废纸,便弯下腰捡了起来,并顺手扔纸篓里。然后才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的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他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不仅看见了小事,而且你的文明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福特就这样进了这家公司,并成为了总裁,而且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公民的文民素质却出现了问题。新华社基本日报道了一则新闻:“十一”黄金周的第二天,新疆乌鲁木齐市南由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乐儿童。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有游览途中看到景区垃圾遍地,便自发地组织真情为清理垃圾,短短期20分钟,方圆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在驱车将5个装满垃圾的纸箱送至垃圾站后,韩国游客才安心继续游玩。参加集体捡垃圾的韩国游客柳仁先生说:“野外应该是一片净土,但令人尺讶的是这么漂亮的地方却有很多垃圾。”

再来看看孩子们吧。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的独生子女,在文明礼仪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长辈们重智力学习轻德育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界,导致了他们对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与父母沟通,不理解家长的辛苦,不珍惜家长的钱财,不分担家庭的劳动,一味索取不舯奉献“在学校里,不听从老师教诲,说一些时髦的脏话,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着时尚的发型;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文明礼仪时刻提醒我们周围还有别人的存在,我们的行为会相相互影响,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现代化的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实,要想成为一名“讲文明,树新风”的时代青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办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还记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个晨练的青年,一边跑步锻炼身体,一边帮孩子拿下了扔到树上的羽毛球,把路边的垃圾扔到箱里,还帮助一位费力上坡的三轮车老人推车,他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

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的充足,技术的先进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人格。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基础上,重建新的,体现时代需要的文明礼仪让中国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成为新世纪的“礼仪之邦”!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开满每人角落,为建设强国而不懈努力吧!

和谐社会与节日共舞

700字 初二 记叙文

三百六十五个日夜如流水般划过,细数曾经,多少个节日犹如繁星闪烁,又似流星般消失在无际的苍穹。

----题记

一直对“共建和谐家园”感到很朦胧,直到有幸阅读了《我们的节日》,才恍然惊觉原来“共建和谐家园”与传统的节日息息相关。

春节是新一年的伊始,家家户户都充满喜庆的气氛。吃年夜饭,放鞭炮,拜年贺喜,欣赏春节联欢晚会……这是一个和谐,生气盎然的社会的必然现象。文明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然而最最传统的节日是根深蒂固的,对于我们炎黄子孙,它意味着永恒。

自古以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意味着团圆与美满。耍龙灯,舞狮子,闹社火,猜灯谜……生动有趣的习俗让我们在和谐中体会快乐,春天的气息就这样来到我们中间。

四月四日至六日的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祭祖扫墓,缅怀亲人,祭扫陵园……我们用这种方式来寄托我们的思念之情,中华民族的孝敬美德在清明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夏季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一个个反映了我们民族优良传统的习俗,激励着每一个人的爱国精神的大力弘扬。

七月初七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七夕乞巧,拜织女,唱乞巧歌……极富人情味儿的民族风俗,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与家庭的欢乐和谐。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是一年中固定的盛大节日。祭月,吃月饼,祭土地神……我们在传统习俗中发挥了这一节日的精华,从家庭扩大到全社会,实现了全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正值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黄金时刻。登高远游,佩插茱萸,饮菊花酒……这些重阳节的传统民俗,在我们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促进和谐的作用。

花开花落,燕去燕归。在美好的传统节日中,我们度过了幸福快乐的一年。不难发现,贯穿这些节日的正是: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惩恶扬善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时间飞逝,我们在传统节日中渐渐长大,不变的是那贯穿社会的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