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游”800字

论“网游”

800字 六年级 抒情散文

小学生不适合网游!这是老师、家长的共同呼吁,也代表了我的观点。首先,有一点不可否认:网络游戏血腥、暴力、恐怖。当你在《传奇》这样的游戏中忘乎所以的时候,你是否为游戏中怪物恐怖、狰狞的面孔惊吓得捂住眼睛?或许你的胆子够大,那么,当你在《CS》中爆了一个又一个头时,是否觉得那半个头中流出的鲜血,是对你想法的谴责,或者是你本身就是一个血腥、暴力、残忍的人呢?很好,你会拿《泡泡堂》这样看似健康的游戏反驳我,那么,当你一次又一次战败时,你会为此难过吗?一定有那么一点,那么当你得胜时,你是否又想过你的对手呢?

网游是一个巨大的吃钱机。盛大公司的《传奇世界》,一个小时一元,或者一天一元,作为一名学生,你哪来那么多钱呢?节省早餐费?难道你宁愿委屈自己的肚子,也不愿意委屈游戏瘾?或者榨干“老爸”?难道你父母辛辛苦苦地工作,就是为了游戏?不过,现在大多数游戏不收费,但他们有“点券”,为了满足自己在游戏里一时的威风,你会像上面所说的做吗?

你的学习与网游是什么关系?现在回到文章开头。能把网游写进作文里,那你不是上课想游戏,下课想游戏,上机还是想游戏?想想成绩下滑——老师请家长——考试考砸——沦为差生——上课不听讲——名落孙山这一道可怕的关系链,想想每一个破折号代表的是什么?回答正确:网络游戏。

我不能否认我接触过很多网游,我也是一个小学生,我却沉迷在《传奇世界》中,还煽动老爸上瘾。想想,成为网游的奴隶可耻!可耻!还是可耻!!!我觉醒了,网游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等到你在游戏里登峰造极的时候,你会感到愈发的乏味。

我同情网游的痴迷者。他们在现实中不如意,就在游戏中发泄。那作为小学生,你又有什么不如意?是没吃饱还是没穿暖?

也许,你又会反驳我:听说游戏代练很赚钱。错上加错!游戏代练是灰色职业,可能不为世人接受。你要长大后干这个?太没有志气了吧!

玩小游戏我不反对,像《黄金矿工》这样的休闲动脑练敏捷的游戏,甚至可以提倡!玩单机游戏我有话说。我是单机游戏的粉丝,像单机游戏,你应该在有充分的时间时去玩,不要有空就扒在上面不下来。RPG游戏可以让你学会写小说,但是,不要过度“发烧”。

现在,请不要关闭窗口回头再看看全文,再想一下:小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过度痴迷什么?

永久的等待

1200字 六年级 抒情

我从家门口西边的巷子走回家,夜晚无月,却也没有一盏亮着的路灯。平时这个点理应热闹的夜市和小摊街如今一家家都已经闭了门户,唯有一家便利店,但当我经过时也落下了卷闸门,那轰隆的巨响仿佛分娩的剧痛,在深夜里让人脊背发凉。

这街上似乎就只我一人了,虽然没有灯,却也不似那般黑,只是暗,往远看一层暗过一层,像是走在灰纸上的炭笔素描里。我听着自己的脚步声继续向前走,路上的风更刮得紧了。

院子的电动门开着,完完全全地开着,这段路上的路灯依旧没有亮。只是正对着我的院子里的门卫屋子里似乎有电视变幻的光影,我只觉得更加的奇怪了。突然远远地从屋子里传来一声:“儿子!”是父亲的声音,我脚下不紧不慢,胸中却急切如火。我推开门,看到父亲坐在长椅上烤火,我也坐下,所有的疑虑都似乎都散尽了……

醒来时外面还是浓重的夜,脖子酸胀的同时才发觉身下躺着学校里嘎吱作响的床板。 我不禁回想起刚才的梦,如同反复推论刚刚看过的晦涩电影,这一次没有现成的影评供我参考。 寒假回常德两周时间,几乎是天天待在家的,但是每天晚上吃完饭都会和朋友出门散步直到深夜,回家走的就是西边的那条巷子,父亲也总是在客厅等着我,无外乎要责骂我几句,到最后也往往是担心夜里一个人回来不安全。

母亲常常用冷火秋烟来形容孤独,而当我们母子不在身边的时候,父亲是否会想起这个词?归家的第一天,家给我的感觉就是空荡、冷清,冰箱已经断电,燃气炉也很少打开,尽管我的床已经早早地铺好。电视的遥控器坏了,按键甚是不灵敏,两边还有烧灼的痕迹。我劝父亲去换一个新的,他只推辞:不用了,也就每天晚上看这个台,不用调来调去的。说罢一声低叹。后来我回长沙,发现母亲晚上看的也是那个台,那个从前被母亲觉得无聊的抗日谍战剧。 父亲懒得用手机打字,就用触屏手写,每次有识别错的字也不改,将错就错,连带着没有标点的短信发送给母亲,所以解读父亲的短信也成了母亲的一大乐趣,往往费尽一番心思,最后令人捧腹。但有些我无论如何也破解不了的短信只要问问母亲也能很快理解。

母亲来长沙照顾表弟读书,实际也有一半是来陪我,好让我周末坐上半个多小时的公交也有个去处,然而在每天闲暇的时候,母亲依然感到无趣。租住的房子在长沙的老社区里,几乎全是本地人,他们的麻将桌,母亲是不想参与的;曾经跳广场舞的习惯也在看到本地老太太要死不活的舞步后中断了。我鼓励母亲阅读打发时间,母亲却说目力减退不能久读。

母亲不玩微博微信也不好看电影电视剧,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她只盼着隔一两周父亲的到来。

我从前只觉得父亲来得太频繁,往往待不到一整天又要走,可后来母亲说:你叫他不来可能吗,每天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读中学的时候晚上为了不打扰到我,他们都把电视音量调到最小,母亲戏称“看哑巴电视”,如今父亲是真的看哑巴电视了。

我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行为。杨绛先生在《我们仨》说她一辈子所求无非我们仨在一起,到最后却只留了她一人。我只希望母亲能早点回到常德,回到家里去,不让梦中的父亲在大门口的屋子里开着电视望着门外痴痴等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抒情散文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