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的夜500字

古城的夜

5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沉沉的天暮下,人静了,古城也浓睡了。我卸下了一天的琐碎烦腻,与弟弟两人清闲地走在寂静的古城石板街上。

古城中万籁俱寂,我们来到戏剧院,它沉浸在甜蜜的美梦中。白天,闲暇的老奶奶老爷爷们在这里看戏,那欢快的气氛早已杳无声息。我和弟弟踏入了它的梦乡,在戏台上打闹着,成了它梦中的主角,偶尔也吸引了一两个游客,让戏剧院增添了几个欣赏它美梦的坐客。

我们沿着小径来到三门开城楼,三门开屋檐亭角的每个角落都点亮了一盏灯,灯光射向远方,那耀眼的光芒好象正在放飞它的梦想。屋檐下点亮的灯笼环绕四周,照得它极其艳丽。我们登上城楼,看见一个璀璨的世界,城楼上的灯光、岸上的灯光、桥上的灯光、石墩上的灯光与河面无声的相映。

我们穿过城门来到小河边。平静的河面上映衬着城楼、风雨桥、岸边,一阵清风吹过,河面上荡起了涟漪。白天,河边的行人成群结队,小河忙碌地招待他们。夜深了,小河淅淅沥沥地流淌着,我们静静地倾听着它的鼾声。

我们蹑足走过石墩,河平如镜,我们心定如冰、神清若水,生怕惊醒梦中的小河。

我们缓缓地走着,来到了风雨桥上,我踮起脚尖儿,一个劲儿地向远方眺望。岸上、城楼、风雨桥、石墩上的灯光,红的、白的、蓝的、绿的、黄的,一丛一丛的倒影在水中,覆盖了半河春水。灯光下极其的艳丽、明媚。

我在桥上的光雾中,留恋在古城的美梦里,我真想把古城的梦也带入我的梦乡。

古城遗想

900字 高一 读后感

放纵的结果只能是收敛,挥洒的结果只能是服从。

于是,在罗马帝国破灭时,罗马沉默了。除了荒凉还是荒凉,除了遗忘还是遗忘,紫陌繁华已烟消云散,唯有那象牙白仍诉说着过往的历史。

历史的选择无疑是残酷的,文艺复兴时,人们又恢复了对这座古城的记忆——并非感叹于宏伟的历史与拥有缅怀的心绪,只是因为他们需要那大片的象牙白做建筑材料。这里堆积着大量古代的象牙白石材,于是一次次搬运和挖掘,没有倒塌的建筑则为了取材而拆毁。罗马已经千疮百孔,却仍然伫立在那儿,仍然荒无人烟,只是见证着历史的过往。

但它注定不会被遗忘。

考古发掘,是十八世纪以后的事。

余秋雨在《兴亡象牙白》一文中感叹:“难得这片废墟,经历如此磨难,至今还豪气夺人,威势犹在。”用“废墟”两个字,实在是用心良苦,足以看出罗马古城曾经遭受过的破坏。但它仍以威严的雄姿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这实在不得不叫人感叹。

“今天的罗马,仍然是大片的象牙白。只不过象牙白已经苍老,不再纯净,斑斑驳驳地透露着自己吓人的辈分。后代的新建筑当然不少,却都恭恭敬敬地退过一边,努力在体态上与前辈保持一致。旁人一眼就可看出它们筋骨强健,但它们却把全部尊荣让给了年岁。结果在静寂无声间对峙出一种让人不敢小觑的传代强势,这便是今日罗马的气氛。”

一切伟大,见胜于空间,是气势,见胜于时间,是韵味。如今的罗马城,见证过了历史的变迁,繁华早已不在,但却更多出了一份韵味——那是经历过千年变迁后罗马古城独有的韵味。几千年前,罗马古城的繁华造就了他的气势,而如今,虽看似冷清,却更多了一份沉淀后的宁静。

正如一位老者所言:“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

高一:王安怡

点评:作者从余秋雨先生的《兴亡象牙白》中得到了不少感悟,本文也正是从人文建筑和时光衰败这一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无论是文章开头句的“放纵的结果只能是收敛,挥洒的结果只能是服从”还是结尾处的“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都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的思想很深刻,是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如果能够将行文的结构再梳理清晰些,更变得更好。

$(".zkC p:last").css("margin-bottom","0");

$(".btn_li a:last").css("margin-right","0");

点评老师:马娟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记叙文
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