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杏
今天是星期天,我正在院子里玩,好朋友任晗来找我。爸爸看我们闲着没事,就对我们说:“我交给你们个任务,你们去咱家闲院子的杏树上摘两兜杏吧!”我一听高兴极了,“奥”的答应了一声,就拉着任晗的手向外跑,心想:这两天都是吃爸爸摘的杏,今天有机会和任晗亲自去摘杏吃,一定很好玩儿!没跑两步就听见爸爸在后面喊:“别跑,拿着钥匙!”我接过钥匙,冲爸爸做了个鬼脸,笑着跑远了。
我家闲院子坐落在村子的西边,街道的南侧。院子东面是用砖垒成的房子,姑且就叫东厢房吧,里面放了一些平时不用的物品。院子南、北、西面是用砖头和木桩围成的栅栏。院子里种了许多蔬菜,象韭菜,大葱,青椒,香菜,茄子什么的,这可都是绿色食品。我们家平常几乎都不用去商店买菜,基本上做到自给自足。院子靠西南角搭了一个鸡棚,养着几只母鸡,平时只是关着,怕它们出来啄菜。院子的中央有几颗果木树,枣树、葡萄、桃树、杏树、梨树、石榴树等,其中杏树和梨树去年都接了许多果子。
我用钥匙打开门,第一眼就看见那棵高大的杏树上密密麻麻的结满了黄色的杏,因为结的太多,低处的枝条都被沉甸甸的杏压弯了。那些杏个头特别大,杏表面黄里泛红,让人看着就会流出口水。我关上院门,迫不及待的跑到杏树跟前,扭头对任晗说:“任晗,捡好的咱们先吃个饱,然后再打包。”任晗腼腆的笑了笑,看了看四下没人,就用手揪下来一个熟透的杏,一小口一小口的咬着。我看他吃杏的样子笑着对他说:“我怎么看着你像大姑娘似的,你看我怎么吃。”说完把两个大杏整个塞到嘴里。任晗看着我腮帮子鼓鼓囊囊的边吃边说的滑稽样子,一本正经的对我说:“慢慢吃,别噎着了。”我正吃着,忽听任晗说:“快过来,你看看,那有个特大特大的,咱们把它够下来。”我正想过去,一抬头也看见一个又大又黄的杏在我的头顶挂着那,我说:“等会儿,我这也有个大个的,我先摘下来,一会儿咱俩比比看谁摘得大昂!”说完就轻轻的把那个大杏摘了下来,然后绕过树枝走到任晗那儿一看,倒吸了一口气。因为他看到的那个杏确实比我的大多了,真像个巨无霸,说它有小苹果那么大一点也不过分。我赶紧把我摘的那个“大”杏塞进嘴里,免得让任晗看见笑话我。三口两口把它吃完了,这才说,“那么高啊,咱们用棍子打吧。”任晗磕磕巴巴着急的说:“别别,别用棍子打,那个杏熟透了,一打就烂了!”我挠了挠头,“那怎么办,要不你上树去够吧,我不会爬树。”任晗笑着说:“不用,我比你高,我抱着你把它够下来就行!”我伸出大拇指,笑着对任晗说:“牛!”说完就站到了那个“超大”杏的正下方,任晗走到我身后蹲下身,双手向前交叉搂住了我的双腿,一使劲就想把我抱起来够杏。可是因为抱得太靠下,我的重心失衡,上身一下就趴到地上,幸亏我反应快,要不就要来个嘴啃泥了,我以为脸上粘上了土,就用手抹了抹脸,拍了拍手,嗔怪的看了一眼任晗,“你抱稳当点不行吗!”可是任晗却哈哈大笑起来,我生气的说:“你个臭小子,摔了人家你还笑?”我不说还好,一说他笑得更厉害了,指着我的脸边笑边说,“我真不是故意的,你看你的脸变成小花猫了,可不是我弄得,本来脸没有一点泥,是你刚才用手一抹才变成小花猫的!”我连忙跑到院子浇菜的大水缸那儿,把脸趴在缸沿往水里一照,可不是吗,满脸都是土了。我赶紧用水洗净,然后偷偷的用湿湿的右手食指在地上沾了点土,然后背到身后,走到任晗旁边假装认真的问:“你看看我的脸上还有土吗?”任晗凑近了我的脸左右看了看,笑了笑说:“这回没了。”我突然对他说,“别动,你的脸上也有一点泥,来我给你弄掉。”任晗一惊,把脸侧过来让我看,“啊,不会吧,有吗?”我坏坏的把沾了泥土的食指在他脸上一抹,说:“这儿呢!”说完就跑开了。任晗这时才恍然大悟,从树上拽下一个杏就向我凿了过来……就这样,我们只用了半小时的时间就装满了一小塑料袋,一看还有一个袋子,任晗索性脱掉鞋子,用手扒住树枝,我蹲在地上用力托着他的屁股往上推。任晗爬上树,双脚稳稳地站在树杈的中间,双手分别抓住两个杏比较多的树枝,用力摇晃,树上的杏就像下雹子一样噼里啪啦的掉下来,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把爸爸给我的两个塑料袋都装的满满的了。
带着我们的丰硕的劳动成果成准备打道回府,忽然听见鸡圈里的母鸡咯咯的叫,大概是饿了,向我要食吃呢。我灵机一动,又钻进鸡棚,把里边的鸡蛋都洗劫一空这才满意。回到家妈妈叫我挑了一兜个大而且熟的杏送给任晗,他不要。我懂得他的意思,于是我就拿着那兜杏去他家玩了,谁叫我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呢!
河北廊坊大城县毕演马小学六年级:爱中国文字
摘杨梅
家乡慈溪的杨梅可算是色香味俱全了,但买的还不及自己亲手摘的好吃。
于是,我们就决定一起去摘杨梅。
姨父、姐姐、表姐和我一起去杨梅山摘杨梅。刚下过雨,泥土还很湿,山间的小路这样崎岖,我穿着皮鞋踩着湿漉漉的小路,遇到一个极窄的地方,还有许多长叶挡路。一不小心,我脚就一滑,摔在地上,鞋子都弄脏了。
经过长时间的爬山,汗水像雨一样淅淅沥沥地掉了下来。到了山上,我急速地摘了起来:好一个又黑又大的杨梅,我连忙摘下,可是看见一只虫正在往上爬,我赶忙扔掉,我再环顾四周,又看见了一个大黑杨梅,并确定没有任何虫和蜘蛛网后,就摘了下来。看着满满筐后,我找了一个石凳坐了下来,拿了一个杨梅放入口中,用汗水和疼痛所换取的杨梅显得格外甜。
夕阳慢慢靠近,我们满载而归,脸上的汗珠已经退去,但脸上洋溢的笑容却永久留在脸上、心间。
从此,我就知道,只有自己真正做过,实践过,这件事才会美好,每天的日出,黄昏,就是如此美好。
相似题目
-
摘杏“嗯……,这杏可真甜呀!”我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自言自语道。想知道我为什么说这些是我的劳动成果吗?那就接着听我往下说吧。今天早晨5点40分,我就起床了,因为妈妈要带我去参加一个摘杏活动。我洗漱完毕后就跟着妈妈出发了,跟着组织者一起上了一辆长途汽车。十点左右,我们就到达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地。中午,我们吃了农家饭后,就和妈妈的同事小黄阿姨还有她的孩子牛牛弟弟一起去摘杏了。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土坡小路走呀走,终于看到了满山遍野的杏林了。嘿,真走运,居然有一个梯子,我爬上梯子,顺手摘下来一个尝了尝,“哇!真甜!这棵树上的杏肯定都熟了,让我把它们带回家吧。”我二话不多说,一下子骑到树枝上,一手五个一手五个地摘,很快,这颗杏树上成熟的杏都被我摘完了,接着,我换了另一颗树去摘……“呼,真热!”我已经满头大汗了,“牛牛弟弟!”我招来牛牛弟弟来帮忙。我用双手把上面的树枝压下来,让牛牛弟弟摘,之后把能够得着的都摘了下来。不一会儿,妈妈和小黄阿姨也来了,还掂着满满一大箱杏呢……时间像火箭,集合的时间到了,我们载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返回了。这次的摘杏活动不仅让我体会到了果农们丰收的喜悦,还让我感受到了丰收的辛苦,我以后还要再来参加这种活动。希望大家也来和我一起参加哦!我们来比一比谁摘的果实多。500字 三年级 叙事
-
摘杏星期天,表妹约我到乡下奶奶家摘杏。可又下起了雨,虽然小雨下个不停,也没有挡住我们摘杏的热情。我们来到杏树林,一颗颗黄黄的麦杏挂满枝头,把小树都压弯了腰。我摘下一个放在嘴里,好甜呀!不一会我们就摘了满满一蓝子。虽然下着小雨,可是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很快乐!100字 一年级 记叙文
-
摘杏那天,我心情很郁闷,呆家里无聊的玩耍。姐姐说:“我带你去摘杏,好吗?”“行啊!”我连忙点头答应。那天,阳光明媚,暖风悠悠的吹来。风里带来杏子浓浓甜味,还伴有各种花的香。我深情的用鼻子深深嗅了嗅,香!真香!禁不住咽了口口水,要是真吃上一口杏那该多好啊!顺着杏香,我们很快到了杏园。“姐姐快看,满园的杏都黄了,坠在枝头绿黄相间,让人垂涎三尺。我飞奔到树下踮起脚,伸长了胳膊,脸涨得红红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摘了一个杏。咬了一口浓浓黄汁甘甜爽口而后伴有一丝淡淡酸,顿时让我胃口大开。姐姐我们多摘些吃吧!“好”,姐姐回应道。我们个子太矮,还是用棍子打吧。“不,杏都熟透了棍子一敲,杏子的脸就由黄变黑了,你愿吃黑木炭吗?”“那,还是摘吧.”我们爬上树,小心翼翼的蹲坐在树杈间,边摘边吃,高兴的谈论着我们学习和生活。忘却了学习的苦,早起得累,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偶尔也有一两只鸟来凑热闹,站在枝头唱歌,窜进杏林啄食最香甜的杏子。鸟儿真聪明,它们总能找到最美的果实。“是啊,付出就有收获!”鸟儿不辞辛苦的飞遍了整个山林,终于寻觅到它们最美的果实,这难道不是对劳动者最美的回报吗?是啊,劳动创造了美。夕阳西下,我们在晚霞的映照下,一路歌唱回了家。500字 三年级 叙事
-
摘杏这个季节的这个时候,是摘杏的好时节。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一次有意的活动——让学生亲自摘杏。这件事是在课间举行的。当时广播里说,叫两名文学社的社员迅速到达某某地点,我一听,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马上到达了指定地点。只见1—5年极分别按年级排成5行。前面立着一棵杏树,上面结满了黄澄澄的杏,一看就让人流口水。我听旁边的人窃窃私语:“让我们来这里干什么呀?”“就是,不会是来吃杏的吧?”“还有还有,那个人搬着个梯子好像也没用啊。”一时间,乱成一团,文学社社长不得不维持秩序:“都别说话,等会儿有惊喜哦。”这那是维持秩序呀,这更是吊我们胃口啊,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老师葫芦里到底买的什么药。终于到了解开谜底的时候了,校长微微一笑,隆重地宣布:“今天我们文学社社员很有幸参加亲自体验摘杏的经历,这是很珍贵的一次机会,不过你们可不要白摘恩。”这是有同学低声说:“哎,又要写日记!倒霉!”我觉得能有这次机会就很好了,写日记也是应该的。接下来,到了我们亲身体验的时机了,我激动不已,这可是我第一次自己摘杏,我会摘到一个又大又圆的杏吗?我会吃到一个香香甜甜的杏吗?会和我们平时从超市里买的一样味道吗?眼看马上要轮到我了,我既高兴又紧张。到我时,我爬上梯子,看到一个圆圆的杏,欣喜若狂,伸长手臂摘下了那个杏,老师还给我照下了精彩瞬间呢。爬下梯子,将杏在盆中洗洗,马上进我的馋嘴了,也许是自己摘的吃的更香,反正我尝着挺美味的,又酸又甜的。一进教室,同学们顿时惊讶起来:“怎么还带来了一个杏?哇,我也想吃!”那时,别提我有多开心了,我把杏放在嘴里,却不敢咽下去,仿佛八百年没吃过杏似的。但与此同时,我明白:有付出就有回报,正因为我在作文方面有不错的成绩,才有这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摘杏。700字 五年级
-
摘杏今天,我和妈妈到妈妈的同学张阿姨家去摘杏。车子在公路上开了一个多小时,当我无聊得快要睡着时,才拐入了一条乡间土路。风景一下子优美起来。路边是清清的小溪、绿油油的庄稼地。妈妈一边开车,一边指指点点:“那边开白色小花的是土豆,那边金灿灿一片的是油菜花,那一大片郁郁葱葱直立挺拔的是玉米......”我看看左边,又忙着看右边,眼睛都快顾不过来了。前面有牧羊人赶着一群羊悠闲地走着。我们也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中午时分,终于到了张阿姨家。吃过午饭,我便迫不及待地拉着他们去摘杏。张阿姨家的杏园可真大啊,一眼都望不到边。走进杏园,金黄金黄的杏儿挂满了枝头,就像一个个小灯泡。我摘了一个放到嘴里,甜中带点酸,酸中带着甜,真好吃。我们这棵树摘摘,那棵树摘摘,不一会儿,就摘了两大筐。满载而归。350字 一年级 日记
相关推荐
-
摘杏记作文星期五,学校举行了一次“摘杏活动”。我们四一班和四二班的同学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从我们学校的杏树上摘了许多杏,分给了全校师生。这次活动不但让我体验了生活,还让我懂得了只有努力才会有收获的道理。“快,快,快站好队,准备出发了!”咦,这是干什么的?嘿,原来是“摘杏活动”开始了。同学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今天。大家迅速地站好了队,兴致勃勃地向着目标—杏树出发。到达目的地了!一个个黄色的杏挂在树上,仿佛一个个金黄的小铃铛。同学们看了“口水流下三千尺”,立即蜂拥而至。有的跳起来摘杏,有的站在高处摘,有的干脆抱住树干使劲地摇。可是,不论同学们怎么用力,也摘不着上面的杏,而那些呈黄色,长熟的杏偏偏都长在上面,这让大家无可奈何。这时,老师们有了主意。没一会儿,两架梯子就立在了我们眼前。同学们看了喜笑颜开,哈哈,这下有办法了。两位胆子大的同学自告奋勇要上去摘,老师同意了。他们“嗖嗖”地上去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收获了很多杏。杏像雨一般洒了下来,我们的杏变得越来越多。因为一直在上面摘会很累,所以梯子上的人不时要换。虽然我很想像别的同学一样,爬到梯子上去摘杏,但我还是有一点点害怕。一方面是对高的恐惧,另一方面是对爬梯子的向往。究竟谁会赢呢?最终,后者战胜了前者。当老师说要换人时,我迫不及待地爬了上去,开始摘了起来。可是,我们毕竟是小孩,没有那么高的个头,所以摘不到顶部的杏。这时,男主角马老师出现了。马老师可比我们的个头高多了。所以马老师摘杏简直轻轻松松,小菜一碟。不一会儿,我们的箱子里已经是硕果累累啦。终于,欢乐的“摘杏活动”结束了。同学们看着自己亲手摘的杏,都开心地笑了。下午,老师给每个人发了杏,我吃着杏,心里顿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那应该就是自豪感吧……700字 六年级 叙事
-
杏束颂吾屋山后春杏开,引入蝴蝶片飞舞.树杏待入成熟时,多少楼孩赴杏家.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城阳大红杏今天我和半岛读书报的小记者们一起乘坐校车去了城阳,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宝物──大红杏。听到这个名字,我就馋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的去看看。一到门口,伯伯先把我们带进他的家里,进门后左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餐桌,上面放着用水果盆盛着的大红杏。当伯伯告诉我们可以一人吃一个的时候,小记者们一拥而上,一人拿一个,站在一边,品尝着手里的美食。吃完之后,我们就上山自由采摘了。上山的路上,只见家家户户最少都有1课杏树,挂满枝头的黄里泛红的杏子,从墙壁伸展开来,令人垂涎欲滴。一进杏林,只见一个个又大又黄的杏子挂满枝头。小记者们蜂拥而至,一人找一个软和的杏子吃起来。马老师还给我们拍了照片。杏子用口一咬,一股丰满的甜中带酸的汁液流入我的口中,我们都大口的吃了起来。300字 六年级 写景
-
品杏有感今天,妈妈买回一袋杏来,令我垂涎三尺。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伸手把那个长得最完美、最可爱的一枚拿了出来。放在鼻子下闻闻,一股清香的味道直往鼻孔里钻。用舌头舔了舔,虽没品到里面的味道,但从它的光滑度和红润的色泽我判断它一定非常香甜。把杏向齿边送去,上齿和下齿在杏肉上猛然一合。“啊……”使我吃惊,也使我失望:味蕾所品到的不是我想象的“非常香甜”,而是一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特别特别的酸涩”。这种酸使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这种酸使我几乎要放弃所有的杏。可又一想,或许是我方才吃的糖太甜,才显得这一枚杏酸。喝了一口茶,又等了少顷,才又咬了一口杏肉——不那么酸了,却也不是地地道道的杏味。我对这枚杏完全失去了兴趣。又拿起另一枚看起来很好的杏。但得到的结论一模一样——酸、涩、不地道。有意无意地,我看到了一枚其貌不扬的杏。它被其他漂亮的杏挤到了一边。那不太圆滑的外表和不太规整的形状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想要先吃它。也许它“实而不华”。我虽这样想,却没抱太大希望。它不仅粗糙,而且色泽还不如前两枚。我咬了一口下去,本以为它会像前两枚一样酸不可耐,但出乎意料,它是甜的。那种浓烈的香甜和纯正的杏味使我惊讶,也使我不再认为它。不大一会,我就把这枚杏收入了我的胃囊。可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答案并不难找。正是因为它饱经沧桑和坎坷,所以它的味道才这样的好。人生不也是这样的吗?只有多经历一些困难和坎坷,它才会更加有滋有味。指导教师罗琛颖5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摘梨今天,我要和爸爸妈妈、老师,还有郎兴佳、徐韩逸一起去摘老余杭鸬鸟的特产———蜜梨。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不停的问爸爸关于摘梨的事,所以今天一大早,妈妈就揪我起来了,因为还没睡醒,所以洗脸刷牙都慢悠悠的,不过还是很快就出发了。到了目的地,是郎兴佳的爷爷奶奶家,我们下了车就急着去摘梨,爷爷建议我们去田里摘,因为这几天下雨,山上很滑,而且爷爷说田里的梨的品种和山上的不同,个头更大,所以我们请爷爷带我们去田里摘梨了。我们走过一大段弯道,就看到梨园,每棵树上都挂了很多包了厚厚的纸袋的梨,所以很多梨都看不到大小,先前我不知道怎么摘到大的梨,就看到袋子包着的果实摘了,也没管大小,摘了一个,这时,我听到边上的同伴都在叫:这个大,这个大,哦,还是你的大。我过去看了下,发现他们摘的梨外面的袋子鼓鼓的,不象我的那个小小的,梨都很肥的,后来,郎兴佳妈妈又说:哎,这树下的梨蛮好的。我仔细看了阿姨摘的梨,外面的袋子都胀裂了,我又受了启发,于是开始找类似的这种情况,找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先喊了几声爸爸,他走过来问:“什么事”我让他帮忙,他让我自己摘,我说:“你摘!”爸爸说:“你自己摘!”我就又喊了几声妈妈,后来又想这里妈妈太多了,就开始大叫了妈妈的名字。其实我不是自己不想摘,是看到有些果实上有软体的虫子,我点害怕,所以才找人帮忙的。摘梨的时候,大人小孩都窜来窜去,兴高彩裂的,摘了一些以后,大家看着这么水灵新鲜的梨,忍不住用纸巾擦拭了几次,就啃了起来,李老师边吃边说:“头一次吃这么大的梨!”梨摘好了,人人都满载而归,虽然鞋子被泥土沾的满脚都是,但大家脸上都笑嘻嘻的,真是快乐的一天啊!最后我们恋恋不舍的回家了,然后在路上回想起今天的事,觉得睡着了都会笑出来的吧!700字 六年级 日记
-
摘杏儿每当故乡的杏儿熟了之后,我总会想起小时候和哥哥、姐姐一起摘杏儿的情景。那是我很小的时候。放假,我回到奶奶家。那天傍晚,我突然很想吃杏儿。于是就问奶奶,在哪有杏儿,奶奶告诉我,在奶奶家房后就有一棵杏树。我让爸爸给我摘,可爸爸不肯,他让我自己去摘。于是,我就拉着哥哥、姐姐陪我去摘杏儿。我们到了杏树那儿,不一会儿就把低处的杏儿摘光了,可才摘了一会儿,而且低处的杏儿不怎么好吃,我们想摘上面那些黄橙橙的杏儿。哥哥爬到树上,可还是够不到。这时,一向聪明伶俐的的姐姐说:“要不我们摇吧!”我还怕杏儿掉下来会不会摔成一堆黏糊糊的杏。可姐姐说四周都是黄土,应该摔不成一堆杏儿泥!我放心了。我们开始摇树,树上的杏儿开始往下落,只听“哎哟”一声,一颗杏儿落到了我哥哥的头上,打了我哥哥一下,紧接着就是几片树叶落在了我的身上。这下我玩兴大发,我不摇了,干脆跑到树下,一边接杏儿,一边吃杏儿,还被杏儿打了几下。我一不小心踩碎了一颗杏儿,把我的鞋弄成黏糊糊的,走一步就粘在了那个地方。没办法,我只能坐在一个没有杏儿的地方,用树枝把杏儿弄下去。哥哥、姐姐们摇完杏儿开始捡杏儿,我也去帮忙。我们都低着头捡杏儿,可谁能想到,捡着捡着我和姐姐居然撞在了一起,我疼的想哭却又觉得好玩,那个模样才真是哭笑不得呢!那一天,我过的开心极了!现在回忆起来还想笑。可是,今年不知道为什么,奶奶家的杏树没结一颗杏儿。没办法,我们只能买的吃杏儿,买来的杏儿虽然也好吃,可我还是觉得奶奶家的杏儿更甜、更香!600字 初三 叙事
-
摘杏儿写作文也能套公式?万能写作模板免费领好作文是“抄”出来的!点击领取 每当故乡的杏儿熟了之后,我总会想起小时候和哥哥、姐姐一起摘杏儿的情景。 那是我很小的时候。放假,我回到奶奶家。那天傍晚,我突然很想吃杏儿。于是就问奶奶,在哪有杏儿,奶奶告诉我,在奶奶家房后就有一棵杏树。我让爸爸给我摘,可爸爸不肯,他让我自己去摘。于是,我就拉着哥哥、姐姐陪我去摘杏儿。 我们到了杏树那儿,不一会儿就把低处的杏儿摘光了,可才摘了一会儿,而且低处的杏儿不怎么好吃,我们想摘上面那些黄橙橙的杏儿。哥哥爬到树上,可还是够不到。这时,一向聪明伶俐的的姐姐说:“要不我们摇吧!”我还怕杏儿掉下来会不会摔成一堆黏糊糊的杏。可姐姐说四周都是黄土,应该摔不成一堆杏儿泥!我放心了。我们开始摇树,树上的杏儿开始往下落,只听“哎哟”一声,一颗杏儿落到了我哥哥的头上,打了我哥哥一下,紧接着就是几片树叶落在了我的身上。这下我玩兴大发,我不摇了,干脆跑到树下,一边接杏儿,一边吃杏儿,还被杏儿打了几下。我一不小心踩碎了一颗杏儿,把我的鞋弄成黏糊糊的,走一步就粘在了那个地方。没办法,我只能坐在一个没有杏儿的地方,用树枝把杏儿弄下去。哥哥、姐姐们摇完杏儿开始捡杏儿,我也去帮忙。我们都低着头捡杏儿,可谁能想到,捡着捡着我和姐姐居然撞在了一起,我疼的想哭却又觉得好玩,那个模样才真是哭笑不得呢! 那一天,我过的开心极了!现在回忆起来还想笑。可是,今年不知道为什么,奶奶家的杏树没结一颗杏儿。没办法,我们只能买的吃杏儿,买来的杏儿虽然也好吃,可我还是觉得奶奶家的杏儿更甜、更香!700字 初二 叙事
-
摘杏儿每当故乡的杏儿熟了之后,我总会想起小时候和哥哥、姐姐一起摘杏儿的情景。那是我很小的时候。放假,我回到奶奶家。那天傍晚,我突然很想吃杏儿。于是就问奶奶,在哪有杏儿,奶奶告诉我,在奶奶家房后就有一棵杏树。我让爸爸给我摘,可爸爸不肯,他让我自己去摘。于是,我就拉着哥哥、姐姐陪我去摘杏儿。我们到了杏树那儿,不一会儿就把低处的杏儿摘光了,可才摘了一会儿,而且低处的杏儿不怎么好吃,我们想摘上面那些黄橙橙的杏儿。哥哥爬到树上,可还是够不到。这时,一向聪明伶俐的的姐姐说:“要不我们摇吧!”我还怕杏儿掉下来会不会摔成一堆黏糊糊的杏。可姐姐说四周都是黄土,应该摔不成一堆杏儿泥!我放心了。我们开始摇树,树上的杏儿开始往下落,只听“哎哟”一声,一颗杏儿落到了我哥哥的头上,打了我哥哥一下,紧接着就是几片树叶落在了我的身上。这下我玩兴大发,我不摇了,干脆跑到树下,一边接杏儿,一边吃杏儿,还被杏儿打了几下。我一不小心踩碎了一颗杏儿,把我的鞋弄成黏糊糊的,走一步就粘在了那个地方。没办法,我只能坐在一个没有杏儿的地方,用树枝把杏儿弄下去。哥哥、姐姐们摇完杏儿开始捡杏儿,我也去帮忙。我们都低着头捡杏儿,可谁能想到,捡着捡着我和姐姐居然撞在了一起,我疼的想哭却又觉得好玩,那个模样才真是哭笑不得呢!那一天,我过的开心极了!现在回忆起来还想笑。可是,今年不知道为什么,奶奶家的杏树没结一颗杏儿。没办法,我们只能买的吃杏儿,买来的杏儿虽然也好吃,可我还是觉得奶奶家的杏儿更甜、更香!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700字 五年级 叙事
-
摘杏儿每当故乡的杏儿熟了之后,我总会想起小时候和哥哥、姐姐一起摘杏儿的情景。50字 初二 叙事
-
杏我的家住在农村,在那里每家都会有几棵桃树、杏树、樱桃树。每当七、八月份的时候院子里的水果结满了丰硕的果实。这几样水果我都很喜欢,可是我最喜欢的却是杏子。每次吃杏,我都会津津有味地吃个没完。杏的外形是圆形的,杏是金黄色的,杏没有成熟的时候是青色的,慢慢地青中带黄,到最后变成了金黄色。这时的杏是最好吃的,甜滋滋的。熟透了的杏一摸非常的软。杏的核却很硬。熟透了的杏象一个羞羞答答的小姑娘一样。在我小的时候,每当到了杏熟了的时候,我就会成天向妈妈要杏吃。妈妈担心我吃坏了,就不让我吃。她一不让我吃,我就大声的哭,妈妈没有办法就只好给我去拿。我爱杏,我赞美杏,不仅是因为我喜欢吃它,更是因为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300字 四年级 叙事
-
杏婵在西湖边上,从前有一个杏花村,杏花村里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姑娘名叫杏婵。杏婵七八岁的时候,一个初夏的晌午,她在村前杏树林里的草地上放牛。这时,树上的杏子已经成熟了,一颗颗红的杏子落下来,刚好落在杏婵脚前。她拾起杏子,正想送进嘴巴去吃,却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说话:“小姑娘,小姑娘,别咬,放了我。”杏婵看看四周,静悄悄地一个人也没有,是谁在和她说话呢,她心里惊疑,手一松,杏子就掉一地来。说也奇怪,那杏子竟变成了一个天上少有的美女,立在她面前,原来是杏仙出来啦!杏仙从头上拔下一支光彩夺目的金钗,交到杏婵的手里,笑咪咪地对她说:“勤劳好心的小姑娘,送给你这支金钗吧。等你碰到急难的时候,只要敲敲金钗,叫三声杏仙,我就会来帮助你的。”说完,杏仙就又变成一个顶大顶红的杏子飞到树上去了。杏婵长大后,嫁给宋老爹的第九个儿子做媳妇。她嫁到宋家,小两口过得很和睦,公婆也喜欢她。别样都好,只是家里人多心不齐。你要往东,他要往西;你要吃甜,他要吃咸。公公是老实人,管不了九个又长又大的儿子;婆婆好说话,也做不了媳妇们的主。杏婵见公公平时谋虑的事情多,常提个一言半语,她的主意,总是又对又好。若是婆婆忘了什么,她也都想得起来。因此,公婆有事都爱和她商量。这一来,却惹得那八个媳妇不高兴,以为公婆偏疼小婶子,她们就暗地里嘀咕起来。一天,轮到杏婵做饭了。她刚煮好一镬饭、一镬老豆腐,大嫂子就在厨房门口向她招手,要她去剪个鞋样。她刚一出去,二嫂子轻手轻脚走进厨房,往灶洞里加了几块大木柴,又往豆腐里撒了几把盐。等到杏婵回厨房的时候,只闻得一阵扑鼻的焦味,揭开饭镬盖看看,一镬好饭都烧焦了。再掀起菜镬盖,尝尝豆腐的味道咸得发苦。她一猜度,心中都明白了,却一声不响地往饭镬里加上勺水,煮成一镬镬焦粥;又往豆腐镬里加了些水,调些菱粉,煮成了一镬豆腐羹。开饭的时候到了,下田的人都回来了,伢儿们也忙着搬桌子板凳。八个嫂嫂站在一边,挤眉弄眼地等着吃焦糊饭、咸豆腐,看笑话儿。这当儿,杏婵笑吟吟地端出了饭菜来,对大家说:“天气热,我给大家煮了镬焦粥,好解解渴。这老豆腐大家也吃腻了,我变个法子,煮成豆腐羹让大家换换口味。”公公、婆婆、大伯、小侄子、小侄女……一家人都吃得高兴起来,一边吃,一边夸那豆腐羹味道好,说那镬焦粥又香又解渴,把两镬子饭菜吃得精光。经过这一回,嫂嫂们也真心佩服杏婵了,又看她敬重公婆,体贴丈夫,待人和气,就公推她来当这个家,让年老的公婆把担子松一松。杏婵当家以后,从来也不拿大,有事总是和大家商量,把一切田里事、家务事都安排得停停当当的。那九个弟兄专做地里的生活,家里事一点也不要他们操心。家里头,妯娌九个,纺纱织布,缝衣做鞋,每天把饭食安排得好好的。婆婆专管那些幼小的伢儿,公公专管上街赶集。那大一些的伢儿,放牛、割草、砍柴、拾粪,也都有事做。这样,一家人吃不愁,穿不愁,生活慢慢地好起来,房屋也翻了新。杏婵管家管得很公平,吃的穿的,从不厚这个薄那个,总是人人都有份。全家老小,老人爱小辈,小辈敬老人;弟兄间,妯娌间,也都和和气气,连那小伢儿们也都变得乖了。杏婵又最乐意帮助人家,邻居们缺少柴米、用具的时候,她总是不等人家开口就借给他们。所以,周围村庄里的人们,都敬佩杏婵。人们教训起女儿媳妇来,总是说:“你看看人家杏婵!”你了夸杏婵,我也夸杏婵,传来传去,皇宫里的皇帝也得知了。皇帝不信真会有这么能干的媳妇,就派一个钦差大臣,送一粒杏仁去给宋老爹一家人吃,看看杏婵拿它怎么办。宋老爹一家人听了圣旨,都惊呆了。只有杏婵不慌不忙地从钦差大臣手中接过杏仁,说道:“钦差大人,辛苦了。请在堂屋里坐坐,看我们一家吃了这杏仁再走吧。”杏婵搬来砖头,当场在堂屋里迭起一座灶,灶上安一口大镬,烧了满满的一镬滚水。她把杏仁放在镬里煮烂了,又往镬里加了一些红糖,就一勺一勺盛起来。哈!不多不少,正好均均匀匀地每人一碗,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杏仁茶!钦差大臣回报了皇帝,还说:“这杏婵不但聪明能干,而且是个天仙般的美人哩!”皇帝听说有这么一个美人,就不管三七二一,叫钦差大臣带上三千御林军,去把杏婵抢进宫来。这一大群人马,浩浩荡荡地来到西湖过,把宋老爹的屋子都团团围住。钦差大臣进屋去宣读圣旨,宋老爹一家人都哭叫起来了:妇女伢儿们牵着杏婵的袖子裙子啼哭,男人们七嘴八舌地和钦差大臣说理争吵,乱嘈嘈地闹成一片。杏婵双手拦住了家里人,向钦差大臣说:“请你们在门外稍等一会儿,让我收拾收拾,换身衣裳就随你动身。”杏婵走进房里,从头上拔下我金钗,在桌沿上敲敲,叫了三声“杏仙”。杏仙就站在她面前了。她就向杏仙说:“杏仙啊,现在我到了急难的时刻,请你帮助我吧!”杏仙说:“好,让我把你的家搬到西湖的底下去,永远过平安的日子吧!”杏婵点点头。杏仙把袖子轻轻一拂就呼呼地刮起狂风来,把宋老爹全家从口,连带着房屋、牛羊、农具……统统都吹进西湖里去了。狂风把钦差大臣和三千御林军吹得七零八落。等到风平浪静,他们赶到湖边去看时,还望见一根烟囱露在湖面上呢!一会儿,烟囱也不见了,宋老爹一家就这样安安稳稳地沉到西湖底下去了。自从杏婵他们搬到湖底,邻居常常惦记着他们。有一个邻居想试试看,他们是不是还在湖底下活着,就在湖边喊了一声杏婵,向她借一张耕田的犁。过一歇歇辰光,真的有一张犁浮上水面来啦。以后,村里人缺少什么物件应用,就用这方法向湖底去借。若是外地来的陌生人,游西湖走乏了想歇歇力,也只要向杏婵讲一声,马上就会有桌椅板凳浮上来给你坐。这样过了许多年。有一次,不知是哪个贪心的人借了杏婵家四条板凳,竟搬回自己家去。大概是杏婵生了气,从此以后,人们就再不能向湖里借到东西了。1200字以上 四年级
-
杏婵在西湖边上,从前有一个杏花村,杏花村里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姑娘名叫杏婵。杏婵七八岁的时候,一个初夏的晌午,她在村前杏树林里的草地上放牛。这时,树上的杏子已经成熟了,一颗颗红的杏子落下来,刚好落在杏婵脚前。她拾起杏子,正想送进嘴巴去吃,却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说话:“小姑娘,小姑娘,别咬,放了我。”杏婵看看四周,静悄悄地一个人也没有,是谁在和她说话呢,她心里惊疑,手一松,杏子就掉一地来。说也奇怪,那杏子竟变成了一个天上少有的美女,立在她面前,原来是杏仙出来啦!杏仙从头上拔下一支光彩夺目的金钗,交到杏婵的手里,笑咪咪地对她说:“勤劳好心的小姑娘,送给你这支金钗吧。等你碰到急难的时候,只要敲敲金钗,叫三声杏仙,我就会来帮助你的。”说完,杏仙就又变成一个顶大顶红的杏子飞到树上去了。杏婵长大后,嫁给宋老爹的第九个儿子做媳妇。她嫁到宋家,小两口过得很和睦,公婆也喜欢她。别样都好,只是家里人多心不齐。你要往东,他要往西;你要吃甜,他要吃咸。公公是老实人,管不了九个又长又大的儿子;婆婆好说话,也做不了媳妇们的主。杏婵见公公平时谋虑的事情多,常提个一言半语,她的主意,总是又对又好。若是婆婆忘了什么,她也都想得起来。因此,公婆有事都爱和她商量。这一来,却惹得那八个媳妇不高兴,以为公婆偏疼小婶子,她们就暗地里嘀咕起来。一天,轮到杏婵做饭了。她刚煮好一镬饭、一镬老豆腐,大嫂子就在厨房门口向她招手,要她去剪个鞋样。她刚一出去,二嫂子轻手轻脚走进厨房,往灶洞里加了几块大木柴,又往豆腐里撒了几把盐。等到杏婵回厨房的时候,只闻得一阵扑鼻的焦味,揭开饭镬盖看看,一镬好饭都烧焦了。再掀起菜镬盖,尝尝豆腐的味道咸得发苦。她一猜度,心中都明白了,却一声不响地往饭镬里加上勺水,煮成一镬镬焦粥;又往豆腐镬里加了些水,调些菱粉,煮成了一镬豆腐羹。开饭的时候到了,下田的人都回来了,伢儿们也忙着搬桌子板凳。八个嫂嫂站在一边,挤眉弄眼地等着吃焦糊饭、咸豆腐,看笑话儿。这当儿,杏婵笑吟吟地端出了饭菜来,对大家说:“天气热,我给大家煮了镬焦粥,好解解渴。这老豆腐大家也吃腻了,我变个法子,煮成豆腐羹让大家换换口味。”公公、婆婆、大伯、小侄子、小侄女……一家人都吃得高兴起来,一边吃,一边夸那豆腐羹味道好,说那镬焦粥又香又解渴,把两镬子饭菜吃得精光。经过这一回,嫂嫂们也真心佩服杏婵了,又看她敬重公婆,体贴丈夫,待人和气,就公推她来当这个家,让年老的公婆把担子松一松。杏婵当家以后,从来也不拿大,有事总是和大家商量,把一切田里事、家务事都安排得停停当当的。那九个弟兄专做地里的生活,家里事一点也不要他们操心。家里头,妯娌九个,纺纱织布,缝衣做鞋,每天把饭食安排得好好的。婆婆专管那些幼小的伢儿,公公专管上街赶集。那大一些的伢儿,放牛、割草、砍柴、拾粪,也都有事做。这样,一家人吃不愁,穿不愁,生活慢慢地好起来,房屋也翻了新。杏婵管家管得很公平,吃的穿的,从不厚这个薄那个,总是人人都有份。全家老小,老人爱小辈,小辈敬老人;弟兄间,妯娌间,也都和和气气,连那小伢儿们也都变得乖了。杏婵又最乐意帮助人家,邻居们缺少柴米、用具的时候,她总是不等人家开口就借给他们。所以,周围村庄里的人们,都敬佩杏婵。人们教训起女儿媳妇来,总是说:“你看看人家杏婵!”你了夸杏婵,我也夸杏婵,传来传去,皇宫里的皇帝也得知了。皇帝不信真会有这么能干的媳妇,就派一个钦差大臣,送一粒杏仁去给宋老爹一家人吃,看看杏婵拿它怎么办。宋老爹一家人听了圣旨,都惊呆了。只有杏婵不慌不忙地从钦差大臣手中接过杏仁,说道:“钦差大人,辛苦了。请在堂屋里坐坐,看我们一家吃了这杏仁再走吧。”杏婵搬来砖头,当场在堂屋里迭起一座灶,灶上安一口大镬,烧了满满的一镬滚水。她把杏仁放在镬里煮烂了,又往镬里加了一些红糖,就一勺一勺盛起来。哈!不多不少,正好均均匀匀地每人一碗,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杏仁茶!钦差大臣回报了皇帝,还说:“这杏婵不但聪明能干,而且是个天仙般的美人哩!”皇帝听说有这么一个美人,就不管三七二一,叫钦差大臣带上三千御林军,去把杏婵抢进宫来。这一大群人马,浩浩荡荡地来到西湖过,把宋老爹的屋子都团团围住。钦差大臣进屋去宣读圣旨,宋老爹一家人都哭叫起来了:妇女伢儿们牵着杏婵的袖子裙子啼哭,男人们七嘴八舌地和钦差大臣说理争吵,乱嘈嘈地闹成一片。杏婵双手拦住了家里人,向钦差大臣说:“请你们在门外稍等一会儿,让我收拾收拾,换身衣裳就随你动身。”杏婵走进房里,从头上拔下我金钗,在桌沿上敲敲,叫了三声“杏仙”。杏仙就站在她面前了。她就向杏仙说:“杏仙啊,现在我到了急难的时刻,请你帮助我吧!”杏仙说:“好,让我把你的家搬到西湖的底下去,永远过平安的日子吧!”杏婵点点头。杏仙把袖子轻轻一拂就呼呼地刮起狂风来,把宋老爹全家从口,连带着房屋、牛羊、农具……统统都吹进西湖里去了。狂风把钦差大臣和三千御林军吹得七零八落。等到风平浪静,他们赶到湖边去看时,还望见一根烟囱露在湖面上呢!一会儿,烟囱也不见了,宋老爹一家就这样安安稳稳地沉到西湖底下去了。自从杏婵他们搬到湖底,邻居常常惦记着他们。有一个邻居想试试看,他们是不是还在湖底下活着,就在湖边喊了一声杏婵,向她借一张耕田的犁。过一歇歇辰光,真的有一张犁浮上水面来啦。以后,村里人缺少什么物件应用,就用这方法向湖底去借。若是外地来的陌生人,游西湖走乏了想歇歇力,也只要向杏婵讲一声,马上就会有桌椅板凳浮上来给你坐。这样过了许多年。有一次,不知是哪个贪心的人借了杏婵家四条板凳,竟搬回自己家去。大概是杏婵生了气,从此以后,人们就再不能向湖里借到东西了。1200字以上
-
杏婵在西湖边上,从前有一个杏花村,杏花村里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姑娘名叫杏婵。杏婵七八岁的时候,一个初夏的晌午,她在村前杏树林里的草地上放牛。这时,树上的杏子已经成熟了,一颗颗红的杏子落下来,刚好落在杏婵脚前。她拾起杏子,正想送进嘴巴去吃,却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说话:“小姑娘,小姑娘,别咬,放了我。”杏婵看看四周,静悄悄地一个人也没有,是谁在和她说话呢,她心里惊疑,手一松,杏子就掉一地来。说也奇怪,那杏子竟变成了一个天上少有的美女,立在她面前,原来是杏仙出来啦!杏仙从头上拔下一支光彩夺目的金钗,交到杏婵的手里,笑咪咪地对她说:“勤劳好心的小姑娘,送给你这支金钗吧。等你碰到急难的时候,只要敲敲金钗,叫三声杏仙,我就会来帮助你的。”说完,杏仙就又变成一个顶大顶红的杏子飞到树上去了。杏婵长大后,嫁给宋老爹的第九个儿子做媳妇。她嫁到宋家,小两口过得很和睦,公婆也喜欢她。别样都好,只是家里人多心不齐。你要往东,他要往西;你要吃甜,他要吃咸。公公是老实人,管不了九个又长又大的儿子;婆婆好说话,也做不了媳妇们的主。杏婵见公公平时谋虑的事情多,常提个一言半语,她的主意,总是又对又好。若是婆婆忘了什么,她也都想得起来。因此,公婆有事都爱和她商量。这一来,却惹得那八个媳妇不高兴,以为公婆偏疼小婶子,她们就暗地里嘀咕起来。一天,轮到杏婵做饭了。她刚煮好一镬饭、一镬老豆腐,大嫂子就在厨房门口向她招手,要她去剪个鞋样。她刚一出去,二嫂子轻手轻脚走进厨房,往灶洞里加了几块大木柴,又往豆腐里撒了几把盐。等到杏婵回厨房的时候,只闻得一阵扑鼻的焦味,揭开饭镬盖看看,一镬好饭都烧焦了。再掀起菜镬盖,尝尝豆腐的味道咸得发苦。她一猜度,心中都明白了,却一声不响地往饭镬里加上勺水,煮成一镬镬焦粥;又往豆腐镬里加了些水,调些菱粉,煮成了一镬豆腐羹。开饭的时候到了,下田的人都回来了,伢儿们也忙着搬桌子板凳。八个嫂嫂站在一边,挤眉弄眼地等着吃焦糊饭、咸豆腐,看笑话儿。这当儿,杏婵笑吟吟地端出了饭菜来,对大家说:“天气热,我给大家煮了镬焦粥,好解解渴。这老豆腐大家也吃腻了,我变个法子,煮成豆腐羹让大家换换口味。”公公、婆婆、大伯、小侄子、小侄女……一家人都吃得高兴起来,一边吃,一边夸那豆腐羹味道好,说那镬焦粥又香又解渴,把两镬子饭菜吃得精光。经过这一回,嫂嫂们也真心佩服杏婵了,又看她敬重公婆,体贴丈夫,待人和气,就公推她来当这个家,让年老的公婆把担子松一松。杏婵当家以后,从来也不拿大,有事总是和大家商量,把一切田里事、家务事都安排得停停当当的。那九个弟兄专做地里的生活,家里事一点也不要他们操心。家里头,妯娌九个,纺纱织布,缝衣做鞋,每天把饭食安排得好好的。婆婆专管那些幼小的伢儿,公公专管上街赶集。那大一些的伢儿,放牛、割草、砍柴、拾粪,也都有事做。这样,一家人吃不愁,穿不愁,生活慢慢地好起来,房屋也翻了新。杏婵管家管得很公平,吃的穿的,从不厚这个薄那个,总是人人都有份。全家老小,老人爱小辈,小辈敬老人;弟兄间,妯娌间,也都和和气气,连那小伢儿们也都变得乖了。杏婵又最乐意帮助人家,邻居们缺少柴米、用具的时候,她总是不等人家开口就借给他们。所以,周围村庄里的人们,都敬佩杏婵。人们教训起女儿媳妇来,总是说:“你看看人家杏婵!”你了夸杏婵,我也夸杏婵,传来传去,皇宫里的皇帝也得知了。皇帝不信真会有这么能干的媳妇,就派一个钦差大臣,送一粒杏仁去给宋老爹一家人吃,看看杏婵拿它怎么办。宋老爹一家人听了圣旨,都惊呆了。只有杏婵不慌不忙地从钦差大臣手中接过杏仁,说道:“钦差大人,辛苦了。请在堂屋里坐坐,看我们一家吃了这杏仁再走吧。”杏婵搬来砖头,当场在堂屋里迭起一座灶,灶上安一口大镬,烧了满满的一镬滚水。她把杏仁放在镬里煮烂了,又往镬里加了一些红糖,就一勺一勺盛起来。哈!不多不少,正好均均匀匀地每人一碗,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杏仁茶!钦差大臣回报了皇帝,还说:“这杏婵不但聪明能干,而且是个天仙般的美人哩!”皇帝听说有这么一个美人,就不管三七二一,叫钦差大臣带上三千御林军,去把杏婵抢进宫来。这一大群人马,浩浩荡荡地来到西湖过,把宋老爹的屋子都团团围住。钦差大臣进屋去宣读圣旨,宋老爹一家人都哭叫起来了:妇女伢儿们牵着杏婵的袖子裙子啼哭,男人们七嘴八舌地和钦差大臣说理争吵,乱嘈嘈地闹成一片。杏婵双手拦住了家里人,向钦差大臣说:“请你们在门外稍等一会儿,让我收拾收拾,换身衣裳就随你动身。”杏婵走进房里,从头上拔下我金钗,在桌沿上敲敲,叫了三声“杏仙”。杏仙就站在她面前了。她就向杏仙说:“杏仙啊,现在我到了急难的时刻,请你帮助我吧!”杏仙说:“好,让我把你的家搬到西湖的底下去,永远过平安的日子吧!”杏婵点点头。杏仙把袖子轻轻一拂就呼呼地刮起狂风来,把宋老爹全家从口,连带着房屋、牛羊、农具……统统都吹进西湖里去了。狂风把钦差大臣和三千御林军吹得七零八落。等到风平浪静,他们赶到湖边去看时,还望见一根烟囱露在湖面上呢!一会儿,烟囱也不见了,宋老爹一家就这样安安稳稳地沉到西湖底下去了。自从杏婵他们搬到湖底,邻居常常惦记着他们。有一个邻居想试试看,他们是不是还在湖底下活着,就在湖边喊了一声杏婵,向她借一张耕田的犁。过一歇歇辰光,真的有一张犁浮上水面来啦。以后,村里人缺少什么物件应用,就用这方法向湖底去借。若是外地来的陌生人,游西湖走乏了想歇歇力,也只要向杏婵讲一声,马上就会有桌椅板凳浮上来给你坐。这样过了许多年。有一次,不知是哪个贪心的人借了杏婵家四条板凳,竟搬回自己家去。大概是杏婵生了气,从此以后,人们就再不能向湖里借到东西了。1200字以上
-
杏婵在西湖边上,从前有一个杏花村,杏花村里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姑娘名叫杏婵。杏婵七八岁的时候,一个初夏的晌午,她在村前杏树林里的草地上放牛。这时,树上的杏子已经成熟了,一颗颗红的杏子落下来,刚好落在杏婵脚前。她拾起杏子,正想送进嘴巴去吃,却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说话:“小姑娘,小姑娘,别咬,放了我。”杏婵看看四周,静悄悄地一个人也没有,是谁在和她说话呢,她心里惊疑,手一松,杏子就掉一地来。说也奇怪,那杏子竟变成了一个天上少有的美女,立在她面前,原来是杏仙出来啦!杏仙从头上拔下一支光彩夺目的金钗,交到杏婵的手里,笑咪咪地对她说:“勤劳好心的小姑娘,送给你这支金钗吧。等你碰到急难的时候,只要敲敲金钗,叫三声杏仙,我就会来帮助你的。”说完,杏仙就又变成一个顶大顶红的杏子飞到树上去了。杏婵长大后,嫁给宋老爹的第九个儿子做媳妇。她嫁到宋家,小两口过得很和睦,公婆也喜欢她。别样都好,只是家里人多心不齐。你要往东,他要往西;你要吃甜,他要吃咸。公公是老实人,管不了九个又长又大的儿子;婆婆好说话,也做不了媳妇们的主。杏婵见公公平时谋虑的事情多,常提个一言半语,她的主意,总是又对又好。若是婆婆忘了什么,她也都想得起来。因此,公婆有事都爱和她商量。这一来,却惹得那八个媳妇不高兴,以为公婆偏疼小婶子,她们就暗地里嘀咕起来。一天,轮到杏婵做饭了。她刚煮好一镬饭、一镬老豆腐,大嫂子就在厨房门口向她招手,要她去剪个鞋样。她刚一出去,二嫂子轻手轻脚走进厨房,往灶洞里加了几块大木柴,又往豆腐里撒了几把盐。等到杏婵回厨房的时候,只闻得一阵扑鼻的焦味,揭开饭镬盖看看,一镬好饭都烧焦了。再掀起菜镬盖,尝尝豆腐的味道咸得发苦。她一猜度,心中都明白了,却一声不响地往饭镬里加上勺水,煮成一镬镬焦粥;又往豆腐镬里加了些水,调些菱粉,煮成了一镬豆腐羹。开饭的时候到了,下田的人都回来了,伢儿们也忙着搬桌子板凳。八个嫂嫂站在一边,挤眉弄眼地等着吃焦糊饭、咸豆腐,看笑话儿。这当儿,杏婵笑吟吟地端出了饭菜来,对大家说:“天气热,我给大家煮了镬焦粥,好解解渴。这老豆腐大家也吃腻了,我变个法子,煮成豆腐羹让大家换换口味。”公公、婆婆、大伯、小侄子、小侄女……一家人都吃得高兴起来,一边吃,一边夸那豆腐羹味道好,说那镬焦粥又香又解渴,把两镬子饭菜吃得精光。经过这一回,嫂嫂们也真心佩服杏婵了,又看她敬重公婆,体贴丈夫,待人和气,就公推她来当这个家,让年老的公婆把担子松一松。杏婵当家以后,从来也不拿大,有事总是和大家商量,把一切田里事、家务事都安排得停停当当的。那九个弟兄专做地里的生活,家里事一点也不要他们操心。家里头,妯娌九个,纺纱织布,缝衣做鞋,每天把饭食安排得好好的。婆婆专管那些幼小的伢儿,公公专管上街赶集。那大一些的伢儿,放牛、割草、砍柴、拾粪,也都有事做。这样,一家人吃不愁,穿不愁,生活慢慢地好起来,房屋也翻了新。杏婵管家管得很公平,吃的穿的,从不厚这个薄那个,总是人人都有份。全家老小,老人爱小辈,小辈敬老人;弟兄间,妯娌间,也都和和气气,连那小伢儿们也都变得乖了。杏婵又最乐意帮助人家,邻居们缺少柴米、用具的时候,她总是不等人家开口就借给他们。所以,周围村庄里的人们,都敬佩杏婵。人们教训起女儿媳妇来,总是说:“你看看人家杏婵!”你了夸杏婵,我也夸杏婵,传来传去,皇宫里的皇帝也得知了。皇帝不信真会有这么能干的媳妇,就派一个钦差大臣,送一粒杏仁去给宋老爹一家人吃,看看杏婵拿它怎么办。宋老爹一家人听了圣旨,都惊呆了。只有杏婵不慌不忙地从钦差大臣手中接过杏仁,说道:“钦差大人,辛苦了。请在堂屋里坐坐,看我们一家吃了这杏仁再走吧。”杏婵搬来砖头,当场在堂屋里迭起一座灶,灶上安一口大镬,烧了满满的一镬滚水。她把杏仁放在镬里煮烂了,又往镬里加了一些红糖,就一勺一勺盛起来。哈!不多不少,正好均均匀匀地每人一碗,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杏仁茶!钦差大臣回报了皇帝,还说:“这杏婵不但聪明能干,而且是个天仙般的美人哩!”皇帝听说有这么一个美人,就不管三七二一,叫钦差大臣带上三千御林军,去把杏婵抢进宫来。这一大群人马,浩浩荡荡地来到西湖过,把宋老爹的屋子都团团围住。钦差大臣进屋去宣读圣旨,宋老爹一家人都哭叫起来了:妇女伢儿们牵着杏婵的袖子裙子啼哭,男人们七嘴八舌地和钦差大臣说理争吵,乱嘈嘈地闹成一片。杏婵双手拦住了家里人,向钦差大臣说:“请你们在门外稍等一会儿,让我收拾收拾,换身衣裳就随你动身。”杏婵走进房里,从头上拔下我金钗,在桌沿上敲敲,叫了三声“杏仙”。杏仙就站在她面前了。她就向杏仙说:“杏仙啊,现在我到了急难的时刻,请你帮助我吧!”杏仙说:“好,让我把你的家搬到西湖的底下去,永远过平安的日子吧!”杏婵点点头。杏仙把袖子轻轻一拂就呼呼地刮起狂风来,把宋老爹全家从口,连带着房屋、牛羊、农具……统统都吹进西湖里去了。狂风把钦差大臣和三千御林军吹得七零八落。等到风平浪静,他们赶到湖边去看时,还望见一根烟囱露在湖面上呢!一会儿,烟囱也不见了,宋老爹一家就这样安安稳稳地沉到西湖底下去了。自从杏婵他们搬到湖底,邻居常常惦记着他们。有一个邻居想试试看,他们是不是还在湖底下活着,就在湖边喊了一声杏婵,向她借一张耕田的犁。过一歇歇辰光,真的有一张犁浮上水面来啦。以后,村里人缺少什么物件应用,就用这方法向湖底去借。若是外地来的陌生人,游西湖走乏了想歇歇力,也只要向杏婵讲一声,马上就会有桌椅板凳浮上来给你坐。这样过了许多年。有一次,不知是哪个贪心的人借了杏婵家四条板凳,竟搬回自己家去。大概是杏婵生了气,从此以后,人们就再不能向湖里借到东西了。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1200字以上 高一
-
红杏儿,黄杏儿时值暮春五月。从农贸市场经过,见有人卖杏。红光溜圆、个大饱满的杏儿,红里透黄,黄里透红,鲜艳欲滴,着实令人眼馋。买了二斤,拿回家洗净,取出一个,放在嘴里,咬了一口:哦,真甜!记忆的闸门顿时打开,倾泻而至,童年的往事不觉在我的脑际间漂浮、回旋。广袤的原野,红瓦绿树 下掩映的村庄。一片片成熟的麦子在微风的吹佛下仿似一排排舞动的金浪,向给予它生命的田地母亲膜拜、致礼。一年一度,麦子快熟了,又是一个收麦的季节,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父亲哼着“打靶归来”的歌曲,从楼阁上取下放置了一年的麦镰,擦洗了一遍,又在磨刀石上把新买的镰刃一个一个仔细地磨着。母亲取出积攒一年的旧化肥袋子耐心地清洗、缝补,嘴角边荡漾着无法掩饰的微笑。上中学的哥哥背着洗得发白的“军用书包”回来了,高兴地说,学校放暑假了,明天他就可以帮家里收麦子了。大姐、二姐相继也跑进了家门说,她们学校也放了,明天就可以再不去学校了。五岁的我在院子里摆弄着自己的玩具车,对哥哥、姐姐们投去艳羡的目光,渴望着麦收,渴望着上学,渴望着早点长大。第二天,收麦正式开始。父亲、母亲、哥哥、大姐割麦。二姐烧水,做饭 。我则给地里人专门送饭、送水,家里,地理两头跑。全家六口人分工明确,忙得不亦乐乎。这样的日子持续一周左右。田里的麦子大部分已基本割完,收麦的主旋律也已进行到碾麦,晒麦的阶段。一天,大姐终于忍耐不住了:“这天咋还不下雨呢?下了雨也好让人歇歇。”母亲白了大姐一眼:“这女子,说啥疯话呢,谁家收麦还盼下雨呢?不过……”母亲把话说了个半语,回头看了一眼一直沉默不语的父亲,给大姐递了个眼色。父亲终于开口了:“那吃过午饭你去吧!把你妹也带上,顺便也有个照应。”“好!太好了!……”大姐、二姐高兴得跳了起来。我望着俩个姐姐,眼眶里 则涌出羡慕、激动的泪花。我多么希望大姐也能带上我呀!但心里却深深明白,这希望是绝对不可能成为现实的。全家人都明白,大姐话里面所包含的意思。“麦儿一倒,杏儿熟好。”我的家乡陕西麟游,从地理分布上属渭北旱原丘陵沟壑区,广袤无际的深沟野岔里 ,杏树长得却极为茂密繁多,每年麦收完毕之际,也正是采摘山杏的黄金季节。大姐挎了个篮子,提了个袋子,手持一把带铁钩的竹竿,带上二姐出发了。我则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大姐和二姐回来。天差黑之时,大姐背着半袋杏和二姐抬着一整篮杏 ,提着竹竿回到了家。“爸,妈,哥,小弟,我们回来了!快出来吃杏来!”一大篮黄澄澄的杏 摆在院子中间。隔壁的七叔、五婶,也都来了。大家纷纷赞扬这杏酸甜、可口、入味,同时商量着麦子收完之后,相约去山里打杏,捡杏胡。第二天、第三天……只要一有空,大姐、二姐就往山上跑,去摘杏。当场院最后一场麦子晒干、入仓,父亲、母亲、哥哥和姐姐全都去上了山。此时都以捡杏胡为主,我则被寄放在奶奶家。 全村的青壮劳力全上山了。大家先去附近的车辕沟捡。车辕沟捡完了,又坐着农用车去北边的崔木,南边的庙湾捡。从六月中旬麦收完毕到八月底核桃成熟,只要天不下雨,大家基本天天都去上山捡杏胡。大姐说:“爸,我想买身新衣服?”二姐说:“爸,我想买双新鞋子?”哥哥说:“爸,咱家自行车太烂了,买辆新的吧?”爸爸说:“行,等把杏胡卖了,你们的愿望全都会实现的。”临开学之际,大姐果然穿上了新衣服,二姐也有了新鞋子,哥哥骑上了崭新的“飞鸽”牌自行车。我呢,不但有了新衣服,而且有了新鞋,外加一把新玩具枪。二姐呶呶嘴:“爸妈最偏心,小弟一个杏胡没捡,所买的东西属他多。”听到这话,我躲在墙角一个劲偷着乐。岁月如梭,在那个物质生活相对平困的时代里,作为一个中国北方的山区农民家庭,摘杏、捡杏胡是承载着全家多少希望和梦想呀!而对那个时代长大的我来说,摘杏、捡杏胡的记忆此时思来又是多么记忆犹新和难忘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的家乡 也像中国的所有农村一样步入了机械划时代。此时,已鲜有人上山摘杏、捡杏胡了。今见到有人卖杏,不觉思绪蹁跹,再次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有关杏的许多往事,同时写下这篇文章。岁月是易逝的,但岁月留存下的记忆却是犹新的,难忘的。这也许就是生活的况味吧!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