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香囊
端午节前夕,我们全班同学都做起了香囊,来迎接端午节。
做之前,我们看了一段做香囊的小视频,了解了制作过程。接着,老师边做边指导,我们看了,都赞叹不已:老师做的和视频里教的一模一样,真精致啊!
终于轮到我们自己做了,我十分激动,想做出一个与众不同的香囊,让大家刮目相看。我抽出一根黑色的线快速拉直,把线头放在嘴巴里吮了吮,试着让线穿过针孔。但我没想到的是,居然一次就成功了!我赶紧开始打结,结很快就打好了,可是才缝了一会儿,我就发现结打错了,要把两根线头并到一起打结,我只打了一根线,所以只好从头来过。
第二次我吸取了教训,把线对折起来再打结,果然成功了!我开始缝第一条边,用老师教我们的方法和要领,很快就缝完了。我心想:哈哈,我离成功又近了一步!继续缝第二条边,我一边缝一边想着手里马上会有一个漂亮的香囊,忍不住就咧开了嘴。马上,第二条边也缝完了。接着,我小心翼翼地将一小包艾草倒入缝好的袋子中,用藏针法将袋口缝了起来。香囊终于做完了,我高兴地跑到讲台上,对老师说:“老师,您看,我做完了!”令人没想到的是,老师看了我的香囊一眼后,居然摇摇头,说我做得不对,没有把线脚缝到布里面去。我顿时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了,哪里错了呢?经过几番询问,我才知道藏针法是要把布往里折拢再缝,不露出线脚。我按照同学告诉我的方法细心地缝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粽子形状的香囊立在了我的桌子上。
那一刻我体会到了成功的滋味。“功夫不负有心人”,成长是甜蜜的。
有趣的小实验
今天,我和弟弟还有妈妈一起做了一个小实验,叫“扎不破的塑料袋”。
实验开始,我先往塑料袋里灌满水,接着妈妈帮忙把塑料袋口给绑紧,拎在手里,然后弟弟用铅笔戳塑料袋。只见弟弟兴奋地拿起一支铅笔戳了进去,突然,弟弟大叫:“哎呀,不好,水都流出来了。”原来因为他动作太慢,导致袋子破口太大,水都流出来了,第一次实验失败了。
第二次弟弟学乖了,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铅笔往塑料袋里面插进去,我们仔细一看,塑料袋没有漏水,我兴奋地说:“耶,我们的实验成功啦!”接着我也拿了一根笔试了一下,塑料袋也没有漏水。妈妈也来了兴趣,也拿起一支铅笔迅速地戳进了袋子,我们三个人把一根根的铅笔都戳进了水袋,最后塑料水袋变得像一只可爱的小刺猬了!
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有时候铅笔戳进去,水不会漏出来;但是有时候铅笔戳进去,水却会流出来呢?”妈妈微笑着告诉我,因为塑料袋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当铅笔快速地插入塑料袋时,摩擦产生的热量会让分子彼此牵引而收紧,于是塑料袋与铅笔之间就会紧密结合起来,所以水才不会漏出来。有些铅笔戳进去会漏水,是因为你多动了一下,袋子孔变大了,所以一些小缝里就会漏出水来。”
这次小实验实在是太有趣了,我从中懂得了好多道理。我也喜欢上了做小实验,我以后要做更多的实验,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名著名的科学家!
相关推荐
-
端午节做香囊端午节有许多习俗,如:吃“五黄”、吃绿豆糕、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做香囊等。今天萧山日报九楼会议厅里,小记者们在水晶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上了一节“端午防蚊香包制作”的手工课。我第一次拿起针、线做手工,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调皮的线头怎么都不肯乖乖地穿进针眼里,边上的阿姨都替我着急了,她主动帮我穿好针,打好了结。动手缝的时候,我妈妈终于出现了,在她的指导下,我一上一下、一进一回地总算把这块花布缝成了一个小布袋。接着水晶老师帮我在这个布袋口上打了8个洞,她教我们用穿鞋带的方法绑好它,塞进棉花,这棉花里包有十二种中草药,有石菖蒲、薄荷叶、艾叶、藿香、白芷、丁香、金银花、苏子、肉桂、紫苏、香茅、冰片。最后打上蝴蝶结,一个漂亮的香包就做好了,闻一闻,香气扑鼻,防蚊效果一定很好。端午节我不仅尝到了很多美食,还学到了做香包的方法。它真是个丰富多彩的节日啊!350字 三年级 叙事
-
端午节做香囊端午,孩子们总爱在胸前带香包,在操场上奔跑,香味在十里之外都能闻。今天,老师就带着我们一起做香包。以前我只带过香包,从来也制过。我觉得香包很好做,只需要用针缝几下就做好了,可是动起手来就后悔万分。老师首先把用品发给我们,我得意洋洋的打开,里面艾草好香啊,当之无愧成为制香包的最重要用品之一。我们先把桃木球串上,再把针串到线上。我这个从来没做过针活的女孩,注定困难重重。连打个扣都不会,真怀疑自己是不是个女孩?连缝针都不会,捣鼓了“七七四十九天”可算学到了缝荷包的“秘方”一针一线缝着,尽管做不好,针也不“听话”,可我并没有放弃,虽然制出来的像个“没吃饱饭”香包,但还是很开心。这时,我想到了平时在外面买的香包,被我随便乱扔。家人做的,也从不珍惜。现在,知道了家人为我做的香包,每一针都充满了爱,外面卖的香包,每一针每一线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我要好好珍惜。我想端午的制香包要好好传承,不忘屈原的美德,不忘中国传统文化!400字 三年级 叙事
-
做香包端午节快到了,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收到美丽的香包。今年的端午节我决定和妈妈一起做香包,怎么做呢?我先看妈妈怎样做,只见妈妈拿出一张硬纸,把这张硬纸折成粽子的形状,里面放着一颗蟑脑丸,外面用彩色的绣花线缝起来,于是我也做了起来,我把纸一样做成了粽子形状,然后放了一颗蟑脑丸,可是,我怎么也缝不好,最后在妈妈帮助下,我终于做好了一个香包。我今年做的香包,虽然没有妈妈做的好看,但这是我亲手做的,使我又学会了一件本领。200字 三年级
-
做香包今天我去姐姐家里去玩,刚到她家门口就看见她手里在做什么,我迫不及待的上前问道姐姐你在做什么?她回答说“在做香包”,我说我也要做。接着她就带我去摘花瓣了,有玫瑰的和蝴蝶的花瓣,可漂亮了,然后姐姐说要把花瓣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让花瓣蒸发一下水分,接着我们就从房间里找来一小块漂亮的花布,针线,还有大米和茶叶,过了一会我们就把花瓣,大米和茶叶全部放在小花布上面,然后把花布包起来,最后拿出针线小心翼翼的将花布一针一针的缝起来,就这样一个漂亮的小香包就做好了。吃晚饭的时候妈妈问我去哪里玩了,我说今天和姐姐一起做了个香包,妈妈说“以前小孩子在端午节的时候都要戴上一个小香包用来驱邪的。我心想做香包挺有意义的。如果大家有时间就一起做一个自己满意的“小香包”吧!300字 三年级
-
做香包端午节马上到了,老师说:“在端午节那天要在身上洒上雄黄酒,戴上香包,就会保佑你一生平安。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老师’来教我们做香包。”刚说完,从教室里进来了一个人——胡康妈妈!“大家好!今天由我来教你们做香包哦!”原来他就是那位神秘的老师呀!“大家都有材料吗?”“有!”说完,我们便开始做了。首先先将一块长方形的布对折,然后再用水笔在前面画上自己想要做的图画,再用剪刀剪下来,便是两块相同的布。我剪得是一个心形。接着就是最精彩的片段了——缝纫。先要穿好针线,我将线从针眼穿进去,没费多大力气就穿进去了,看到还有大部分同学没穿好,心里美滋滋的。我这应该叫先甜后苦吧,后面便让我大开眼界。我将两片布整齐地叠在一起,从心窝那里开始,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按住后面——因为我是左撇子所以右手拿针左手拿布。但不要两个手指“黏”在一起,两根手指要相隔大概一厘米,大拇指按住前面并且尽量贴向中指的方向。左手拿着针,往食指和中指之间扎,因为针是从前面扎下去的,所以要从布的后面将针拿出来,一边手上不停,一边偷眼看同学们,大家都快做完了,急得我满头大汗。“不用这样,这样太慢了。”原来是胡康妈妈。“你看,如果是这样呢?”她拿起我的布插到前面后并没有将针拿出来,而是将针又插到了后面。这根针像一条蛇一样,非常灵活,很“软”,又想小鱼一样,在前后来回穿梭,我都看呆了!俞老师又教了我一遍。在胡康妈妈和俞老师的帮助下,我边学边做,不一会儿就学会了。然后把香包翻一下,填充好,香包就做好了!闻着香包淡雅的清香,看着自己亲手打的线结,摸摸手上被针扎的伤口。我不禁叹道:“做针线活真不容易呀!”可见,以前戴的香包,身上穿的衣服,每天盖的被子......这些都饱含着大人们多么辛苦的付出,对我们多么无私的爱呀!700字 三年级 叙事
-
外婆做的饭菜好香从我记事开始,外婆就在我的记忆里,外婆从小看着我长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使我们的关系很亲密。纵然现在我已是小大人了,外婆依旧无偿的关怀着我,爱护着我。“佳懿,外婆让你到她家吃饭,你过来吧。”妈妈在电话里说道。“哦,马上就来。”我回答道。每周亦是如此,外婆总是准时的替我“加餐”。走在路上,街上的行人匆匆忙忙地走着。不时从远处飘来饭菜的香味,有一股家的味道。嗨,即便再香,也不抵外婆做的菜香。我加快了脚步。“外婆,我来了。”我蹦蹦跳跳地出现在外婆面前。“哎呀,你个小鬼,吓死我了。”外婆惊吓过后,笑容便又洋溢在脸上,说道:“佳懿,你算是来对了,炖了排骨,还买了你最喜欢的鸡翅。”紧接着,便是一盘一盘的美味佳肴的出场,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啊。不一会儿,一大家子的人其乐融融的坐在桌前,欢声笑语,品尝着那独特的爱,那独特的美味。“佳懿,初中生活蛮累的吧,最近,你还过得好吗?”外婆问道。“好,好,一切都好。”我回答道。外婆听了这话,皱了许久的眉头渐渐地舒展开来,嘴角也往上扬了一扬。排骨汤的热气直往上冒,浸透了每一个幸福的符号。“多吃一点,身体健康最重要,多吃,多吃啊。”外婆不停地向我的碗里夹菜,不停的絮叨着。渐渐的,碗里的菜一个摞着一个的,堆的如小山一般高。“外婆,你吃啊,我吃不完的。”我轻轻说道。“不要紧的,我不要紧,你吃好就行。”外婆乐呵呵的说道。这时,我觉得最疼我的人,非外婆莫属。外婆总是无微不至的爱护着我,像呵护小草一样。吃着她做的饭菜,我慢慢长大了!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外婆做的饭菜好香600字 初二
-
香今天一大早,阳光就像个淘气的小姑娘,哪儿都有她的影子。伴着这个好天气,我要去探索香的足迹------首先去阳台,被子整齐地铺在杆子上用两个夹子固定着,阳光照在上面,被子好似发出了金色的光芒,用晾衣杆轻轻敲打,许多可爱的小毛毛飞了出去,过了一会,把被子捧在怀里,会感到无边的幸福,蓬松的感觉,温暖的感觉,闻闻,有种快乐的味道,阳光的味道,这就是香的足迹——再去厨房,一粒粒饱满的米粒被舀在高压锅里,用清水洗净,投入几颗红枣,盖上锅盖,经过烹煮,米粒与红枣结束了锅里的旅程,等气散了后,打开锅盖,一股腾腾的热气卷着米香,伴甜美的红枣香飘然而出,让人心旷神怡,这就是香的足迹……接着去小区的公园,公园里种满了植物。桂花咧开嘴笑着呢!虽然到了秋天,却丝毫没有枯黄的影子,银杏树仍然粗壮高大,绿叶子别提有多美;广玉兰树的大叶子如一块大而翠绿的碧玉块;柿子树结了一个个大而黄的柿子,让人看了垂涎欲滴;芭蕉树撑起它那硕大的“手掌”,傲娇的昂首挺胸,在这样的仙境中,有一座木头搭得亭子,站在公园里,树影婆娑,深吸一口气,树木生机勃勃的气味,花儿清香的美的气味,泥土的芳香都融合在这美丽的公园之中,这就是香的足迹……香在世界各地游荡,只要你稍一留心,就会发现,她就在那儿呢!香……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6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香不久的一年多前,就在我眼前,我的老师,永远的长眠。一个平凡而又特别的秋天,叶子仍是一片片的黄,一片片的落,而老师的生命,却永远于此终结,似乎一切已被宣判,没有更改的余地。不觉心头浮现一句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的一生是崎岖而又坎坷的地走完的,旁人看来,他只是中国十三亿人中的渺小的一份子,他的离开,除了留下了几人的悲伤就不会再有什么,而他的香,却早已沾染了我们。她断断续续教了我们三年语文,一年级时,她握着我们的小手,从aoe开始写起,他握着我们的手教我们识字,他握着我们的小手告诉我们要排队,讲礼貌,见到老师要问好。他很严肃,从来不与我们开半点儿玩笑,而我真正敬佩他,是四年级的冬天。放学的铃声准时响起,同学们一涌而至的逃离了学校,我因干值日走得晚,老师也从办公室走了出来,路上结了冰,宛如一个天然溜冰场,我与老师一同走出校门时,看到快的似箭一样的速度的妇女跑来,大喊着:“抓小偷”。老师见此情形毫不犹豫地朝前面一个飞奔的男子冲了过去,老师跑的奇快,在转角处追上了小偷,接着便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把小偷扑倒在了地上,我与几人跑来过去,立马报了警,警车赶到后,将小偷逮走,而老师仍然躺在地上没有站起来,我们将他搀起,老师疼得咬紧牙关,那位妇女连声道谢。老师一边说没关系一边独自离开了那里,人们看到他蹒跚的身影欲上前搀扶,可他甩开了人群,独自走远,只留下了寥寥背影。老师没有张扬这件事情,那位妇女给他送来了锦旗,他硬是没收,他的事迹也没传开,而一年后的一场大病,让他离开了我们,也离开人世。直到现在我才感到他的香,他的人格之香。这句诗也再合适不过: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600字 初二 散文
-
糯棕香香青叶白米纯水,甜甜黏黏软软,仍是那枚青棕。轻解爱打棕结,嗅得一片郁香满心田,那糯棕承载的点点是那绵长的爱的香甜。初三,似乎是在一次次大考中大喜大悲,心开始倦怠。于是,伏在桌前,忙碌而疲惫。记忆深处涌出的浓郁棕香,渐而漫开。暖意的午后,片片白云卷舒着。清风轻抚,奶奶静坐在矮凳上,一筐苇叶一盆水,那苇叶大片浸入水中,愈发的苍翠,滴滴水珠滑过,在叶梢处迸发出水的爽朗的欢笑声。我坐在奶奶身旁眯缝着眼,仔细地看。阳光大把大把的从奶奶的指尖漏下,洒在苇叶水中,浸透着夕阳水的红光。奶奶默默地摆弄着那苍翠的棕叶,两三片并着紧贴地卷成一喇叭筒,小心翼翼的向筒中倾倒纯白的米,鲜红的几粒枣。风轻悄悄地走来,滑过奶奶垂下的发际,不留痕迹。我望着奶奶,她俯下身,努力睁开在阳光下细成一线的眼睛,在给棕子捆红线。手轻轻地滑过,在空中打一个结。呀,滑线了,再来。一次次,奶奶使劲地搓着红线,按住那棕头,她抿了抿嘴,忽的,那处处皱纹绽开了。奶奶揩了揩掌上的汗,连那双眼都透着成功的笑意。我看着奶奶的身影,瘦小着显得有些疲惫,但衰老的脸上却抹不去那欣慰的神采。她就这样,安详的坐着,又默默盘弄着手中的棕结。阳光踮起脚尖,轻转,在地上投下一片专注的身影。望着望着,我分明体会到那青棕中不仅是纯白糯米的精选原料,更融入了奶奶心底的希望与祝福啊。于是,那棕香再次荡入心田,激扬力量,暖意弥漫。剔透糯米闪亮光,淳朴浓郁馨香。再度凝望那棕,爱意与棕香弥散,回味无穷。于是,默默记下了那糯棕飘香的端午。600字 初三
-
粽香飘香粽香飘香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人们都要舞龙舟、做香袋、吃粽子。战国时期,粽子就已经诞生了,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屈原。而今年端午节和往年却不一样,因为在这天,金都天长校园里弥漫着浓浓的粽香。一只只生龙活虎的“喜庆狮子”在校园里欢腾,包粽子大战正式拉开了帷幕。准备就绪后,假日小队成员各就各位,把桌布铺开,平整地铺在桌子上;红豆、糯米、粽叶都放在网兜里清洗一遍后,把食料均匀地和在一起。小组成员个个摩拳擦掌,只等一声令下。我们不打没把握的仗。因此,早早地就把参谋长——可亲可敬的奶奶和爷爷请来助阵了。有了军师的出谋划策,果然不同凡响!瞧,首先把粽叶围成一个兜,将糯米往里填满,量要均匀,多了米会漏出来,少了粽子没有“肌肉”不够结实,吃起来口感不佳,所以六只小手经常在米兜里走荡。经过调整,粽子变成了“大力士”,肌肉股股的。再将粽叶往上一盖,为粽子做一次时装秀,配上了一件绿外套,把两头叠住,不能有一丝漏缝。最后用绳子把粽子“五花大绑”地绑起来。一个胖股股的小粽子诞生了。各组包的粽子样式不同,有三角形扁状的,有四个尖角的,有像枕头的,有像火箭的,有……。操场上热闹非凡,小粽子师傅们一个个紧缩眉头,放米、裹粽叶、扎绳这每一个步骤都没有忽略,每一步都做得很到位,小巧手从来没有休息的时候。粽子糯,粽子香,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中,吃上一个个自己亲手包的热腾腾、香喷喷的粽子,一起来怀念屈原吧!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