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暑相连
一幅美妙的夏日乡村风景!
小暑
小暑走进山屯的时候,喜欢暑气缭绕的知了猴们,都急不可耐地从泥土里钻出来。它们是知了的幼虫,向上、飞翔、歌唱,是它们共同的追求和梦想。为了追求和梦想,它们在泥土里已经思索历练了三五年的时光。一个凤凰涅槃式的金蝉脱壳后,丑小鸭就变成了白天鹅,知了猴就长成了有翅膀的知了。知了们伸伸腿,望望天,就顺着树干上笔直的通道,很快爬上了杨柳的枝头。这是一次从地狱到天堂的蜕变,这是一次从黑暗到光明的迁徙。几声简短的亮嗓后,“知了”、“知了”的群体演唱会,就在山屯里嘹亮地拉开了帷幕。你唱毕来我登场,那此起彼伏的“知了”、“知了”的声息,很快成为整个山屯的主旋律。有树站立的地方,有人驻足的地方,有光照射的地方,就有这种声息热闹着。山屯的四季,总有各种各样的声息在召唤着季节的更替,在迎合着季节的轮回,在催促着季节的脚步。源源不竭的声息,就是山屯永葆生机的气脉。
知了猴从泥土里钻出来爬上树,最终蜕变成知了唱起来,必须躲过山屯里淘气孩儿们这一关。我是淘气孩儿们的头,小暑的时节里,一听到知了的叫声,就会飘香起炸知了猴、或烤知了猴、或烧知了猴的味道。我喜欢炸、烤、烧任何一种吃知了猴的方式,馋知了猴的味道时,就叫上差不多一般大的伙伴们,到屯口的杨树林里去抓乖乖的知了猴。天渐渐黑下来的时候,我们拿着手电筒,提着罐头瓶,在一棵棵大杨树下,去寻找刚刚钻出泥土的知了猴。知了猴钻出土面后,就慢慢地往树干上爬。刚出土的知了猴似乎还弱不禁风,爬到一米高左右的地方就不动了。我知道,不动的知了猴要在那里蜕变成会飞、会唱的知了。知了猴的味道鲜美,可一旦变成知了就不能吃了,抓知了猴,眼睛必须盯着地面和树根。我不知道知了猴为什么要生活在泥土里,也不知道它们在泥土里吃些啥东西,只知道知了猴钻出来时乖乖地让我们抓,抓回去就有鲜美的味道享受。
我不知道知了的幼虫为什么叫知了猴。知了猴软软的,胖胖的,咋看、咋端详,也不像瘦瘦的猴。知了猴变成知了在树上放歌,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知了猴原本出生在树干上,可它偏偏对泥土情有独钟,它是在寻找自己母亲的味道吗?后来我从书里知道,知了猴钻进泥土里,一呆就是少则一年,正常三五年,有的甚至要呆上十七年。知了猴就是神奇,在泥土里呆的年数都是单数,真不知它们是咋计算的。我猜不出知了猴在泥土里是群居还是独住,但我知道它们居住的地方都紧靠树根。我想,它们的食物,一定与树根有关,或许,它们吃的就是树根的汁液。从母亲的话里,的确验证了这一点。知了猴真是有耐性,在不见天日的黑暗中寂寞着,清苦着,毫无声息。我想,它们绝不是一种单纯的忍耐,它们是在积淀,是在夯实放歌的根基,是在思索中作词、作曲。在泥土里修炼的时间越长,变成知了放歌的声音就会越红亮、越优美。我忽然觉得,我不该再拿着手电筒去屯口的小树林里抓知了猴了。
小暑的声息越来越浓的时候,初伏也悄然而至了。初伏总是追着小暑的脚步而来,追着小暑的声息而来,把小暑带给山屯的热情再次升温。冬有九九严寒,夏有三伏酷暑。有了初伏的光顾,山屯就进入了盛夏的酷暑期。我看见,屯中的道路上,民宅的房顶上,院落的石墙上,都腾腾地散发着热量的激情,散发着透明的蒸汽。这个时候,山屯似乎脱去了所有的伪装,忘却了所有的羞涩。男人们裸露着健壮,黝黑崭亮;女人们展示着线条,妖娆丰满;孩子们奔跑着天真,丫小无忌。山屯人喜欢小暑的丰茂,喜欢小暑的炽热,喜欢小暑的奔放。天河照亮的夜幕下,人们摇着蒲扇,聚在屯口的大柳树下,讲着远古的轶事,讲着时下的变迁,讲着今后的愿景。小暑的夜,带着磁性,吸引着山屯人走出家门,吸引着山屯人敞开襟怀,吸引着山屯人讲理说事。人们把一阵阵爽心的笑声带回各家,把一声声无奈的叹息扔出去,整个山屯,就进入了瑰美的梦乡。
小暑时节,我家菜园子的热闹就再也关不住了。黄瓜架上的花吹着嘹亮的喇叭,脆生生地把声音辐向东西南北,招引陶醉于喇叭音韵的蜜蜂们接踵而至,掌声“嗡嗡”地响个不停。豆角架上的紫花不约而同地使足了劲,在层层的三叶片下,喊着心照不宣的号子,把蕊心的孕育拉成沉甸甸的豆角嘟噜。茄子秧知道季节的金贵,唯恐辜负了季节的盛情,把开花结果的枝扩杈再扩杈,一个变成两个,两个变成四个,生命不息,扩杈不止,枝枝有花开,枝枝有果挂。土豆秧也似乎不甘寂寞,凑着热闹举起簇簇的花束,挥动着,欢呼着,然后把花朵们统统撒在青棵下的垄沟里。显然,土豆秧是别有用心。它分明在说,它的果实很多、很大,都在泥土里藏着,地都鼓裂纹了。朝天椒在架间和秧边观望着,不张扬,不抢尖,小小的花默默地开,淡淡的香悄悄地散。那默默的花开后,那淡淡的花香后,又有一个接一个的小螺号高高地举起来。那向上的姿势,过些时日,就会吹出火红火红的色彩来。
小暑的风,不知都跑到哪里去了,整个山屯里都难见踪影。也许,风们也怕热,都钻到大柳树下那片浓荫的底下去了,或者藏到房宅后那墩荆条棵子里去了。凡物,都是稀少为贵。风少,露面的风就必然成为贵族。我家的后门对着山,开开后门,就有少许的风溜进来,在堂屋的过道上露露脸、住住脚。这少许的风,一定是看中了我家堂屋的前门可出,后门可退,行走方便,来去自由。有了风的光顾,堂屋就成了我家房宅里最吃香的地方,大人小孩都想在堂屋里亲亲风。母亲总是能揣测到我和妹妹们的心思,就把后门的一扇门板摘下来,搪在后门的门槛上。搪起来的门板,就成了迎风飘摇的小船。我和妹妹们围着母亲坐在门板上,看着母亲一针一针地给我们纳着千层鞋底,听着母亲给我们讲从前有一个皇帝错把椿树当成桑树封为树王的故事,我们惬意地享受着风的轻抚,享受着风的快意。有时,母亲拿来湿毛巾,在我和妹妹的脸上擦一擦,就感觉一股清风拂面而来。在母亲的身边,我们在小暑时节里总会享受到凉快的风。
大暑
小暑小热,大暑大热,一点不假。大暑走进山屯后,山屯的空间就被封闭成一个闷热的蒸笼。太阳的激情旺旺地燃烧着,哈哈的笑脸近乎于疯狂。火辣辣的光喷泻下来,让所有居住在山屯里的人,都实实在在地品尝到了没处躲、没处藏的滋味。偏有不听邪的汉子,在阳光中袒露开疙瘩隆起的肌肤,展示着抗热的倔强。结果,酱紫的色彩深深地灼进了肌肤的质地。屯里的树们静静地守候着各自脚下的那片阴凉,守候着它们在大暑时节里的职责。那片片的阴凉,在山屯人的眼里,虽不是避暑的世外桃源,但绝对是难得的心灵慰藉。
宅院里的鸡们在圆圆的荆条窝里下完了蛋,“咯哒咯哒”地叫上几声,向主人讨些奖赏吃了,就不约而同地跑到宅院外的河套边。它们知道宅院里都被阳光占得严严实实的,没有扑棱翅膀的地,只有张嘴喘的份。河套边的柳树披头散发的,一道别致的风景。树下草地沙土,阴凉一片,鸡们一直都在这里聚集。在沙土之上,白鸡、黑鸡,公鸡、母鸡,大鸡、小鸡,各占各的位置,各显各的本事。翅膀扑棱得“啪啪”响,沙土被扬得阵阵飞。看得出,鸡们在扑棱翅膀的杂耍中,不时地把体毛中的热沙土扬出去,把身体下的凉沙土扇进来。
猪圈里的那头的黑猪,“哼哼”地叫着,使劲拱起刺槐木头钉的猪圈们来。主人明白它的意思,三下五除二地从洋井里新压出了一桶拔凉拔凉的井水来,拎到猪圈门边。主人跳进猪圈里,找了一个合适的地方,在“哼哼”的猪叫声中,三锹两锹就挖好了一个坑。“哗”地一声,那满满一桶拔凉拔凉的井水,全部倒在了刚刚挖好的土坑里。那头黑猪在坑里拱拱,似乎还“吱吱”喝上两口,就“啪嚓”一下子爬到了土坑里。黑猪翻翻身,土坑很快就变成了泥坑。它在泥坑里惬意地打着腻,浑身沾满了拔凉拔凉的泥浆,不知不觉中,它竟然鼾声大作起来。
大暑的闷热很沉很沉,压得房宅的烟道都喘不过气来,添柴的灶坑一个劲地往回倒烟。房宅的主妇受不了烟熏火燎的折磨,干脆在宅院的西墙角垒了一个灶,把做饭的大锅搬到那里。于是,一家人开始了别有情趣的野炊和野餐生活,甚至在房顶上球墨铸铁管里野宿了。闲下来的宅屋里,主人把不通气脉的大炕扒了,掏清烟道里沉积的灰土。也许,房宅的主人,早就料定了这铺大炕要在大暑的时节里梗阻气脉,已经准备好了足够的盘炕土坯。一铺大炕长年累月地呼吸着柴草的灰烬,难免要出现气脉的梗阻。新的土坯换上去,新的泥巴抹上去,一铺新炕就盘好了,房宅的烟囱又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中伏的节气紧跟着大暑而来。“初伏萝卜中伏菜,末伏种芥菜。”中伏前后,山屯的菜园子都到了换种下茬的时候了。山屯人对时节很敏感,啥时种些啥,啥时收些啥,天天算计着,天天记挂着,上心得很。除了天灾,山屯人不会因为自己的过失而错过任何种与收的时节。大暑里,黄瓜架和豆角架完成了引领和支撑的使命,黄瓜秧和豆角秧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拉架拔秧正当时。清出了杆架和枯秧,一排畦子又很快闪亮出新土的气息来。在充满期盼的眼神里,黑色的菜籽与咸涩的汗珠一起种进了泥土里。也许,有汗水的肥料,菜棵一定会长得更茁壮。
山屯的旷野中,青纱帐一片比一片浓绿。那青纱帐,一定与大暑有着特殊的情结。孕育,向上,是青纱帐们日日不变的主题。苞米抽穗、高粱打苞时,一不留神,就会有突然的发现让人惊诧。孩子们望着那片刚刚打苞的高粱地,心里核计起歪歪主意来。核计核计着,几个孩子就贼眉鼠眼地钻进了高粱地里。孩子们的鬼头劲,根本没有逃过看高粱的七太爷的眼睛。七太爷知道这些淘气的孩子,都跑到地里打乌米去了,就担心孩子们不识乌米,错掰了高粱苞。他几声吆喝,小妖们就乖乖钻出来。七太爷笑了,把自己打的乌米,一把一把地分给孩子们。一阵欢呼声中,飘起了清新的乌米香。
松林里、榛棵里、草棵里的泥土,都被大暑的温度诱发出孕育生长的愿望来。这种生长的孕育,山屯人都知道她的结果,并痴痴地期盼着。山屯人,真是福分,一年四季,尽享大自然厚重丰盈的恩赐,尽享山野间奇特无比的山珍美味。孩子们没病没灾地就长大了,老人们花白胡子一直硬朗着。自然的风霜雨雪,自然的五谷杂粮,都是山屯人快乐健康的保健之品。大暑的时节里,山屯人挎着荆条筐,去采松林里、榛棵里、草棵了的滋味,去采山屯独有的蘑菇香。家家的屋檐下,都挂起了一嘟噜一嘟噜的蘑菇香。
山屯的孩子们,就是不缺少玩场。只要从宅院里跑出去,任何一个地方,都会聚起童趣,聚起笑声。大暑时节,最让孩子们开心的,就是夜晚跑来跑去地抓火亮虫。火亮虫就是萤火虫,山屯里的孩子们,偏偏都管萤火虫叫火亮虫。晚饭后,孩子们都盼天快点黑下来,。天黑下来,火亮虫就会飞到山屯里来。孩子们不知道火亮虫的家在哪里,但都知道火亮虫是打山上飞下来的。也许,火亮虫的家,就在大山上的草棵里。孩子们拿着大葱叶,追着撵着,把一只只火亮虫抓进了葱叶的囊中。一串串的晶晶亮,一串串的嬉闹声。
大暑的节气里,山屯人最盼的,就是闷热时下一场清凉的雨。山屯里的雨就是奇怪,不下是不下,下就下个没完,下个几天不见晴日,下个山洪隆隆作响。可是,咋下,山屯也不会成祸成灾。盼一场雨,是男女老少一致的心愿。一场雨,是生命的源泉,是生长的源泉。山屯的孩子们,喜欢一场雨“隆隆”的雷声,喜欢一场雨“哗哗”的脚步声。喜欢在雨后用山枣刺打蜻蜓,喜欢挎着粪箕子去捞河里的花石子鱼,喜欢光着屁股到东大地地头的方塘里洗澡。在方塘边,一个猛子扎进去,老远看不见小脑袋露头。大暑的雨,是山屯最富诗意的雨。
默默的友谊
友谊并没有亲情那么伟大,但它却比亲情要知心。好朋友不一定要在你流泪时安慰你,因为她想要你自己清静一下;好朋友不一定要在你困难时帮助你,因为她想要你独立;好朋友不一定要天天沾在一起,因为她知道你也需要私人空间。
友谊是默默的。当我伤心地嚎啕大哭时,你并没有走过来安慰我,你只是阻止其他人来打扰我,并在一旁默默地注视着我。这时,我感到很温暖、很欣慰。我知道你不善于表达,不懂得安慰人,所以看到你投以担心、忧虑的眼光时,我异常开心。我懂你的,你的友谊就是这么简单。
友谊是默默的。当我在训练中无法取得好成绩而灰心时,你并没有过来鼓励我,而是在一旁讽刺我,我知道你想激发出我的潜能。你那傻傻的脑袋里想什么我会不知道吗?你那讽刺的话语比任何鼓励都更有力量。这就是你的友情,虽然没有甜言蜜语,没有山盟海誓,但却让人无比窝心。
友谊是默默的。你不会在我扫地、留堂时帮我,只是在一旁不耐烦地咒骂,“死马晖,你快点,几点了?!”呵呵,既然你那么急,那为什么不先走,而是留下来等我呢?你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在一旁默默地支持我。当我没带课本时,你总会着急地帮我借。你怎么可能不关心我呢?
你的友谊很简单。你不像其他朋友那般细心,不像他们那么知心,也不像他们影形不离。但你我之间的友谊却无比深厚。我喜欢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喜欢你那简单的傻笑,也喜欢你那简单而无含义的话语。在我面前,你从来都不会对我的事情感兴趣,但背地里你却很在乎。你要了我的手机号码,却从未给我打过电话。我很失望,但却不会跟你说。
或许友谊有许多个面,它可以像小草般默默无闻,可以像牡丹般美丽、高调,也可以像百合般纯洁。
广东东莞虎门镇南栅小学六五班六年级:叶铭晖
相关推荐
-
小暑天晴似火烧,事累悴心焦。热汗随身淌,茫然无处逃。倚窗侧目望,树绿影婆娑。难比林中鸟,逍遥自在多。50字 初三 诗歌
-
大暑谷到大暑日夜黄,头顶烈日战双抢。东边日出西边云,雷雨倾盆不过梁。柳蝉咕噪萤火闪,荷塘清凉花芬芳。西瓜诱人解烦渴,荔枝流丹葡萄香。50字 初三 诗歌
-
暑夜星月有光似喷火,烧干银河不流波。冰肌嫦娥频摇扇,焦枯月桂叶纷落。天上神仙都无奈,尘世生灵怎熬过。谁能手提大海来,一洗乾坤消烦热。50字 初三 诗歌
-
小暑习俗作文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600字 初三 记叙文
-
心手相连等待,等待。穿越百年的时光隧道,2008,北京奥运,有你,有我。期待,期待。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心手相连。一个让中国人永生难忘的日子,2001年7月13日,当人们从萨马兰奇的口中听到这个熟悉而庄严的声音:“BEIJING。”全中国人民欢呼雀跃着,兴奋激动的情绪让他们彻夜难眠。转眼2007年过去了,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正等待着奥运会的到来。更快,更高,更强。奥运格言时刻勉励着我们前进,超越。但古代奥运会举办的真正意义是代表着和平,友爱。你奥运了吗?你不一定是运动员,你不一定是徽剧手,你不一定是体育教练,只要你时刻记住和谐,友爱地与人相处,你便奥运了。今天,我在小云了寻觅奥运。“加油!加油!”远出传来了一声声有力的呐喊,原来是进行拔河比赛。像修筑城墙似的,人群一层层叠了开来,好不容易挤了个位置。听到两个班级的啦啦队震耳欲聋的叫喊声,我仿佛觉得那是一场观众分贝的比拼。只见双方队员全神贯注,竭尽全力守住镇地的样子,绳子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还分不出高下。队员的脚一个挨着一个,双手紧紧拽住绳子,丝毫不敢怠慢。“哗——”时间到了,尽管有一队输了,同学们还是互相拥抱鼓励,胜利的一方则把喜悦迸溅出来,笑着,哭着,蹦着,跳着,快活极了。不问结果,但求享受过程。他们比赛时脸上露出的团结,坚持,强韧,便足以证明他们赢了,因为他们付出了,享受了。他们奥运了吗?奥运了。08奥运,你奥运了吗?500字 初三 书信
-
小暑大暑精选今日大暑,暑气到达极致。暑与热不同,它有煮的意思。古人云暑不离湿,湿热夹杂,使人如在蒸笼中。古人用八个字描述大暑湿气的来源: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什么意思?大地晒暖之后,地气上蒸,是带着湿气的。而这个时节还经常下点大雨。人们常说防暑降温,其实防暑并不是降温那么简单,还得湿温同防。中医形容湿气伤人,常用一个困字,就像全身衣服被雨淋得透湿之后,那种被裹住的沉重感觉。湿气与夏天的热气相加,这种暑气就特别的使人感到疲乏。老话讲,春困秋乏夏打盹儿,夏打盹就是暑气伤人的一种表现。暑气困住五脏的机能,使人感觉浑身发软,懒洋洋的,心里有烦闷的感觉,总想睡觉,所以就爱打盹。250字 散文
-
小暑大暑精选“小暑大暑 有米懒煮”,这是珠三角一带坊间对此节气的形象说法,“小暑大暑”,天气酷热,只思茶,不思饭,所以才“有米懒煮”。这散文本来22号早上发才应节,但周日与中学时几位六七十岁的老同学及班主任早茶,领了个任务返乡去办,而无法应节,改23号才发表。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250字 散文
-
今日大暑今天,2017年7月22日,大暑。大暑,我国24节气中的第12个,一年中,最热的象征。这一天的到来,让每一个人,开始回忆上半年的一切美好与困难,一切梦幻与挑战,一切得到与失去,一切的经历在脑海。这一天,是最难捱的一天,太阳毫不客气地在我们头顶上,烤着每一个人,不管你是要休息,还是奋斗,不管你是学生,还是上班族,他一视同仁的,对着每一个人。这一天,对中考生警示着,等待他们的高中生活,就要来了,他们要转变心态,准备投入高中的学习生活;这一天,对高考生欢呼着,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最困难、最痛苦的时段已经过去,生命继续,生活没有终止,高考的成绩,此时,已经不用在意,他们要做的,是抬起头,露出一个大大的微笑然后继续奔跑;然而,这一天,对于我—一个刚在高中生活一年的学生,却意味着一个新的考验,暑假就在脚下,学习还是玩耍,决定着高考,那个被称为千军万马都想要走过的独木桥,你想要他通向你的梦想,那你必须现在就有一双能维持好平衡的脚。但,我们虽然不能放肆玩耍,但我们可以大声欢笑,笑着面对头顶上的太阳,笑着面对挑战,即使是温度最高,也要坚信,自己不会被烤化!大暑到了,秋天还会远吗?把握好当下,就是每一个生命的见证。今日大暑,我们仍在奔跑。500字 散文
-
暑记告别酸甜苦辣的高一生活,似乎又回到了中考的原点。我不禁有些怀念初三那紧张又刺激的题海战,可是,却又难以忘却中考后的失落。明明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且做不到“认真”二字。当我选择报文科时,唯有大家的吃惊和窃笑。我暗暗下决心:这个暑假一定要“求学"。以前的我并不是这样,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的我又有什么可选择的 。这并不是强迫,而是规律,或者俗一点称之为’命运‘。也许,命运就像风扇.钟摆一样,同在动,但是意义不同。也许,你会抱怨:为什么同样的年龄,有些人在旅游,而有些人却沉浸在知识的汪洋中。那么,请看看我的暑假是怎样无味。清晨的太阳早已洒在我的床榻上,而我却仍然不知悔改的将被子卷在头上。我分不清这到底是上午还是下午,随着超市开门的歌曲才知道该吃早餐了。我这个人没有太多要求,随便几个面包便得以打发我的肠胃。背上吉他去打发良辰好景,好像大街上就我最闲,连广场舞大妈都用诧异的目光看我。这点我也早已想到:原因是这么大个不出去打工而是学那些没用的东西。看来中国式大妈还不适应90后的生活方式。可我不泡在网吧,不宅在家里,不驴在郊区已经算是违背客观规律了。总之,早晨的时光是怀着一肚子苦水度过的。同样,不是我不想去合理安排时间,是小部分计划赶不上大的变化。所以抽出一点是一点,能学则学。这种被动式的方法是多么的庸俗,说点不好听的就是自欺欺人。我很想把它分享给我的同学,可他们一个比一个忙,除了游戏就是篮球。我想在这枯燥的暑假中找到一丝快乐。我也想提醒大家别让时光白白溜走,别让钟摆带走一丝顾虑。我在改变,在慢慢尝试着融入计划中,我会每天去规律自己。让青春的曙光去点点滴滴的耀着我,让自己既客套在学习计划之中,又享受炎炎夏日带来的缤纷之内。“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时间会带走许多,但带不走你为之努力的成果。只要你或者是我,愿意用“执著”二字来点缀暑假,愿意去增添它的厚度。那么,请一路坚持。暑假可以是新的开始,可能是美的开端,暑假又是一次大胆地尝试,一次与众不同的蜕变。只要你相信,只愿你尝试,没有你想不到,只有你做不到,也许,下学期的你就是主角。800字 高一 散文
-
暑末窗外下着的雨,洗净了空气,却洗不了心的污浊。一阵风吹来,略带几分凄凉。附近的琴声,悠扬,哀伤。这个暑假,将随着风逝去。童年,也将随着这风,飞去剪不断,理还乱,我动了我不该动的东西,是甜蜜,更是苦涩。生命的蜕变难免有几分哀伤,但,我必须要玩到最后。留不住的时光,留不住的童年,留不住太多太多这个暑假,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无奈,就任他随风而去吧!一切都将变化,我也将得到新的自己。所有都将成为过去,就连自己他来了,还是走了?她走了,还是来了?等待莫过于世间最痛苦的事,我将心埋藏在这个夏季,等着将来来收获,却不知,在将来,那颗心是否早已枯萎?曾经的好友,如今的陌生人,是喜剧,还是悲剧?远处的灯,射出微弱的亮光,却终究是无法阻止黑暗的到来。天之辽阔,谁人能懂?天的哀伤,我们又怎会知道?寂寞,无边的寂寞,但无奈,只能与其交友。这个暑假,这个不一样的暑假,是苦涩,还是350字 四年级 散文
-
暑雨暑假,酷热。即使趴在家里吹着电风扇啃着雪糕,我全身的热汗还是止不住地往下淌。窗外蝉鸣阵阵,骚的人耳膜发疼,却没有一丝儿凉风来缓解一下这闷热。正此时,许久不见的表姐来找我玩耍了。小时候的经历还历历在目——我的这个表姐总是最贪玩最爱闹的,长辈都叫她“假小子”,胆子大得很,成天捉鱼摸虾到处闯祸,有一次甚至摔在了大河里,将脑袋缝了有七八针。二姑家妹妹文静,和表姐玩不到一块儿去。我又是个能疯能闹的,两人便凑在了一起。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彼此忙各自的学业,我和表姐很少见面了。我有时会想,过了这么长时间再见,会不会生疏起来?表姐一头短发扎成兔尾儿似的马尾,前额的刘海用发簪全部束起,一双明亮的大眼笑意吟吟,嘴角肆无忌惮地咧开:“老妹,带你去好玩的地方。”我心领会神,当下便和妈妈撒谎去奶奶家,和奶奶撒谎去赶集,坐上老姐的专属电动车。“要去哪里?”“去石梁大河还是王屋水库,你说。”“……恩,先去大河,在上水库。”两全其美。坐在电动车上,看着周围景物匆匆倒退,风儿迎面而来,空气也没有那么闷热了。我眯起眼来,欣赏周围熟悉的绿色。到了石梁大河,我俩下来车一溜小跑地下了河。经过这几日的日晒,河流小了很多,但最深的地方仍能到达大腿。最让我们惊奇的是,这里的河水尤为清澈,即使是半米深的地方,向下一望仍能看到点点绿色和各色的石头,琳琅满目守在水底,仔细凝视便能看到层层波纹下那跳动游走的小鱼。风儿徐徐吹来,河边漾起小小的微波,闭眼屏息,仔细聆听,便能感受到水中弹奏着一首名为“宁静”的乐曲。一会儿,天暗起来,便有冰凉的雨滴欢快落下,打破了份宁静。那滴滴水珠儿欢呼雀跃,在河面悠悠跳起舞来。我不禁诗兴大发,吟:“细雨落江……江,便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表姐大笑,问我:“下雨了,咱们怎么回去?”“不回去了,就在这儿淋着!”“好!”我俩无视雨滴落在身上的粘稠感,拿着刚捡来的矿泉水瓶捉起小鱼来。小鱼儿个头小,甚是机灵,每每要捉到时便从指缝间溜走,功亏一篑。我心里默念“淡定”接着捉鱼,表姐却是个心浮气躁的,见小鱼溜走突然就爆出一句脏话来,将我吓了一跳。周围人纷纷侧目,我俩却完全不顾形象地相视哈哈大笑。一会儿雨便停了,我俩也捉够了鱼,将瓶子盖上盖子一扔,也不管小鱼会不会闷死。坐在大石头上翘着二郎腿歇息。不远处有一个阿姨在教她儿子游泳,胖小子只穿了一条裤衩便在水里肆无忌惮的游起来。我和姐姐看到此场景纷纷感叹“空有男儿心,却是为女儿身。”两个大姑娘,总不能钻进水里瞎折腾吧。于是我们便琢磨了新玩法——在水中闭气。这法儿我只在自己水缸里试过,到这河水中试来甚是新奇。站在深水里,我弯腰,捏住鼻子,闭紧双眼,将脸慢慢探入水中。冰凉的水轻柔地抚摸着脸颊,带来一阵舒爽感。从水中起来时,刘海全湿了,水珠顺着发滴到衣服上,我开心地“嘿嘿”笑。表姐也试着闭气,不一会儿两人额前的发都全湿了,却玩的极为开心。这一次,我试着在水中睁开眼睛,刚睁开眼睛就被水挤得发涩,只看到模糊一边又立即闭上了。我不甘心,又试了几次,终于能在水中将眼睛睁大,果然能看到水底的景象和我浸在水中的脚丫。我和表姐坐着电动车,任风吹着湿淋淋的发,不一会儿便有了干的迹象。我心情极好地唱起歌儿来。“别唱了,你让作者情何以堪?”表姐抗议。我哈哈一笑,接着自娱自乐。微热的夏风中,那翠绿的景物匆匆倒退,远方的大山在云雾缭绕间越发美丽。太阳很明亮,为湛蓝的天空增添了不少景色。鸟儿从眼前飞过,蝉鸣在环绕在耳边,奏出一曲属于夏天的乐章。四年级:19921090331200字以上 四年级 叙事
-
小暑的习俗小暑的习俗说明文作文【篇一】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一直以来,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小暑时节是台湾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黄熟的时候也是丝瓜、苦瓜、黄瓜、冬瓜的盛产期台湾周围的海域是属于温水海域,也是温水鱼群的群聚时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红魽等渔获,淡水海域则可捕获黑鲷。所谓小暑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台南县白河镇的莲田盛产莲蓬和莲子,素有莲花之家的白河镇每年都会举办莲花节。小暑节气降至,温习以上各种习俗,有利于对各个地方的了解,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以及小暑节气养生。小暑的习俗说明文作文【篇二】一年24个节气,每个节气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每一种习俗都体现了当地的文化,风土人情,然而,代代相传的小暑节气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一直以来,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小暑时节是台湾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黄熟的时候也是丝瓜、苦瓜、黄瓜、冬瓜的盛产期台湾周围的海域是属于温水海域,也是温水鱼群的群聚时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红魽等渔获,淡水海域则可捕获黑鲷。所谓小暑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台南县白河镇的莲田盛产莲蓬和莲子,素有莲花之家的白河镇每年都会举办莲花节。小暑节气降至,温习以上各种习俗,有利于对各个地方的了解,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以及小暑节气养生。1200字以上 说明文
-
小暑时节作文篇一:小暑时节作文小暑时节,天气开始变得酷热。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这世界有时候会带着一点小恶意。觉得天气已经热得不行的时候,后面还有一个大暑在等着我们。这和人生中某些没有盼头的时刻极为相像,真是让浑身的每一个毛孔都难受,躲在商场里吹冷气,过街时咬一根含着会化的冰棍,一口冰汽水会舒服到不行,可有些书上说,女孩子最好不要吃太冰的东西,真是剥夺了人生许多的乐趣。树荫下会多出一群坐在藤椅上下象棋的老爷爷,他们穿着白背心摇着蒲扇含着茶壶嘴,总爱和老友瞪眼睛,把日子过得又拧巴又有乐趣。如果再有一两个调皮的小孩在一边捣蛋,那日子别提有多生动。而我总爱在傍晚的时候抬头看一看天,我总能看到天边一道火烧云,飞机划过的长长的白色轨迹,我期待着一场雨的降临,好让气温变得凉快一点儿。可是那雨,久盼未至,真是好扫兴。篇二:小暑时节作文小暑时节,酷热难耐,太阳光线不仅日渐刺眼,还将大地烤得跟蒸笼似的,每天汗流浃背的体验真是难受,不要说中午,连晚上的气温也足有三十度以上,能安稳地睡觉真是一种奢望和享受。终于,客厅里休息了大半年的空调又重新上岗了。晚上睡觉前,我们全家毫不犹豫地拿下床上的竹席,请它“躺”在客厅的地板上,然后我们再躺倒竹席上,裹上薄毯,伴着清凉入梦。但是,竹席宽度毕竟有限,而我们一家三口中有两位重量级人物(主要是老爸老妈),无奈,只好常常紧缩身体,笔直而卧,不能随意翻身。可睡前的愿望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熟睡之后的举止往往无法左右,常在一觉醒来之时,我发现自己竟然四仰八叉地“霸占”了大半张竹席,而老妈则极不舒服地蜷缩在竹席的一角,老爸就更“不幸”了,除了头还枕在枕头上,大半个身子都斜在竹席外的地板上,倘若在床上睡,恐怕早就摔在地板上了。我心里不禁小小地惭愧了一下,本来就不大的地盘,老爸老妈为了让我睡得更舒服一点,两人都让出了足够的地方,迁就了我的“无礼”。不好意思的我连忙叫醒他们,让他们挪回“安全地带”。不知过了多久,脚步声、开门关门声已经响起,我翻了一个身,抬眼一看,只见老爸老妈正在洗漱准备出去散步了。我伸了一个懒腰继续朦胧而睡。不大一会,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来到我的身边,然后竹席上的毯子轻轻盖到我的身上,我偷偷地将眼睛睁开一条小缝,看到老妈正在轻掖已经盖在我身上的毛毯,温馨和感激一下子注满我的心头……父母的关心就这样不经意地流露着,他们对我们的爱总是隐藏在细微之处,从不主动让我们知道。如果我们不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或许我们永远无法感受他们的拳拳爱子之心。现在,我明白了,不管我们知道不知道,父母对我们浓浓的爱始终包围着我们、呵护着我们……爱,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细微之处!篇三:小暑时节作文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魏氏春秋 :“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荆楚岁时记 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篇四:小暑时节作文周书 上说:“小暑之日温风至,后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鹰乃学习。”温风其实是蒸腾的暑气,它丝毫吹不动树上的枝叶。狗也懒得动,趴在树阴底下,吐着舌头喘气。总是把泥土刨得四处飞洒的母鸡,也像是呆了一般,木木地站在草垛底下,一动不动。晒得泥鳅一般黑的孩子们,一个接一个,跳到村头的河里,再不肯上岸,连头也用一片荷叶遮着。岸上的小路,被晒成了灰白色,蜿蜒着,朝绿的田野里伸去。田野里的蟋蟀受不了这热,把家搬到了村子里的屋檐下面。“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到了晚间,它便不停歇地鸣叫,像是在催促织机上的女主人不要停手,所以人们又叫它“促织”。天刚放亮,促织不叫了,老鹰立即把小鹰轰了起来。“夏练三伏”,小暑正是学飞的大好时光。老鹰把小鹰带到悬崖上,突然折断了小鹰的翅膀,把它扔了下去。小鹰忍着剧痛,拼命拍打着翅膀。终于,它飞了起来。也有很多小鹰,就这么活活摔死了。不肯飞,又侥幸没摔死的,长大了,只能飞到房顶那么高,像一只母鸡。“夏日多暖暖,树木有繁阴。”躺在槐树底下竹椅上的人,透过树叶的空隙,看到一只大鹰渐渐变成了一个小黑点,他丝毫没在意,刚刚发生了什么。他摇着芭蕉扇,慢悠悠地吸着手中的小茶壶,微微眯上了双眼。远处叫卖竹席、凉粉的小贩,懒懒的声音也越来越远了。头顶上,一只蝉突然大叫了起来,让人顿时满心的烦躁。蝉的嘶鸣,引发了孩子们的注意。他们从屋后的竹园里,偷偷砍上一竿青竹,再折上一根长长的韧性好的竹枝,把它弯成一个圆,头尾相接,插在竹竿的一端。然后举着,四处去寻找蜘蛛网,”让蛛网一层层地缠在竹枝的圆圈上。等缠得多了,变成厚厚一层,有了足够的钻性,就可以去捕蝉了。蝉浑然不知,还呆在树上大声叫呢。奇怪的捕蝉器,突然就从背后粘上了它。任它女口何挣扎,再也无法逃脱。孩子们不4道,蝉在夏日的阳光下只能歌唱一个月,而为了这一个月,它曾在黑暗的地下生活了四年。庄子说:“蟪蛄不知春秋。”蟪蛄就是蝉。蝉的生命很短,但它也有自己的小欢乐。它的欢乐,甚至成为人们对于夏天最重要的记忆。蝉捕来后,孩子们用一根线缚住它,让它飞起来,然而飞不高,只能在半空中兜着圈子。奶奶看到了,会立即走过来,念一声“阿弥陀佛”,让孩子们把蝉放掉。她说,小孩子玩闹可以,不能动杀机。要是由着性子来,。等长大了,可不得了。奶奶不知道的是,就在这闷热的暑气底下,秋天的肃杀之气正悄然滋生。这冰冷的气息,只有一些极其敏感的动物才知道。譬如蟋蟀,譬如蝉,譬如鹰。 诗经 上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不停地搬家,不只是因为怕热,还因为它对深藏于地下的杀气特另ij的敏感。有人甚至说它是感杀气而生。然而小虫子不会像人那样,知道收敛心性,它听任这杀机在身上生长,终于变得好勇斗狠。因为好斗,蟋蟀成了人们的玩物。“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街头巷尾,闲汉们拿根草棍,趴在地上,额头上青筋暴绽,嘴里嘶嘶有声。瓦盆里蟋蟀咬成一团,难解难分“历史上有两个人斗蟋蟀最有名。一个是唐玄宗。因为他的喜好,宫中的妃殡们把玩蟋蟀变成一种时尚。她们用小金笼提着蟋蟀,晚上放在枕边听它吟唱,白天拍手看它搏杀。可是好景不长,“渔阳9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赫赫帝王,最终落得晚年凄凄惨惨。另一个玩蟋蟀的好手是南宋太师贾似道。当他忙于创作历史上第一部玩蟋蟀专著 促织经 时,蒙古军已席卷而来。书成了,他人被杀,国也灭了。“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人们在听到蟋蟀的鸣叫后,常常会为辛劳的织女感伤,哪知道,这其中还有着另外的悲哀与悔恨呢?1200字以上 叙事
-
大暑节气送“大暑船”的习俗范文2016年7月22日17时30分迎来大暑节气。而大暑节气在江浙一带的习俗是送大暑船,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大暑节气送“大暑船”的习俗范文,希望读者喜欢。送大暑船的这一民间习俗那是由来已久。在清朝同治年间,葭址一带常有病疫流行,尤其是到了大暑时期更加地厉害。当地的居民认为是五位瘟神所致,于是,便在江边建起了一座五圣庙,时常进行祈求许愿,希望祛病消灾。而由于葭芷处于椒江口附近,沿岸的渔民也是特别的多,为了祈求出海捕鱼平安,渔民便决定在大暑这一天集体供奉他们,并将载有供品的船只送至椒江口外。这也就是今天的“渔休节”送大暑船习俗的由来。对于当地渔民来说,这个习俗也许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送大暑船习俗传说:虽说大暑船的由来是伴随着五位“瘟神”的传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传说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五位“瘟神”也成了“五圣”,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五圣”在海上帮助渔民解除险情、送水送粮的传说。传得最广的一个说法是这样的:五圣分别姓张、刘、赵、史、钟,生前同科中进士,结果最后却被皇帝冤杀,死后冤魂不散,常要作祟,皇帝便封他们为五方行灾使者,民间称作“五圣”。由于五圣被视作凶神,人们既要供奉它,又要送走它,故此才诞生了“送大暑船”这一形式。送“大暑船”活动介绍:送“大暑船”活动整个组织工作历来都是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牵头并分工负责进行。大暑节前一天的主要活动是“迎圣”,所谓“迎圣”,就是迎圣队伍从五圣庙出发,边敲锣打鼓放鞭炮,边去当地本保庙、乡主庙、扬府庙分别请出所供奉的本保爷、乡主爷、杨府爷这3位神爷的牌位,用小轿抬回到五圣庙,这就是“迎圣”。“大暑船”与普通渔船中的大捕船差不多大小,长约15米,宽约3米余,船内设有神龛、香案,载着猪、羊、鸡、鱼、虾、米、酒等食品,水缸、缸灶、火刀、桌、椅、床、榻、枕头、棉被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以备供奉。“大暑船”船身通体呈兰色,上头红色的花纹特别引人注目。到了大暑节那一天,先由十几个青壮年人将飘红挂绿的大暑船从五圣庙抬往江边,随后,参加庙会的全体队伍便计算着时间从五圣庙出发了,他们沿葭沚主要街道逶迤而行,最后来到江畔。此时一般正是潮水涨满的时刻,至大暑船被拖出椒江口外白沙洋时,正好开始退潮,借助着潮水的力量,大暑船顺江而下,越漂越远,也带走了人们美好的祝愿。而后,沿线的渔民们又进行了相关的娱乐、庆贺节目,包括走高跷、舞龙、抬阁等。活动一直持续到中午退潮时,中午12点左右欢乐的人群才渐渐散去。具体详解:送大暑船是椒江葭芷一带的民间习俗。清同治年间,葭芷一带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节前后为甚。士人以为五圣所致(相传五圣为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史文业、钟仕贵等五位,均系凶神),于是在葭沚江边建有五圣庙,乡人有病向五圣祈祷,许以心愿,祈求驱病消灾,事后以猪羊等供奉还愿。葭沚地处椒江口附近,沿江渔民居多,为保一方平安,遂决定在大暑节集体供奉五圣,并用渔船将供品沿江送至椒江口外,为五圣享用,以表虔诚之心。此为送大暑船之初衷。大暑船与普通渔船中的大捕船等大,长约 15米,宽约3米余,船内设有神龛、香案,以备供奉。船内载有猪、羊、鸡、鱼、虾、米、酒等食品,与水缸、缸灶、火刀、桌、椅、床、榻、枕头、棉被等一应俱全的船上生活用品,并备有刀、矛、枪、炮等自卫武器,唯米俱用小袋,每袋一升,为千家万户所施。大暑船须在大暑节之前赶造成功。大暑节前数日,于五圣庙建道场,延请和尚做佛事,还愿者纷纷将礼品送到庙内,以备大暑节装船。船须由一二名老大驾驶到椒江口处,然后老大改乘所带之小舢板回来,让大暑船趁落潮大水,渐渐远离海岸,飘向茫茫大海。船只飘得无影无踪,才算真正被五圣接受,称得上大吉大利,如果船遇东风无法东进,涨潮时飘回海门关,乃是不吉利的征兆。驾船老大须挑选驾船技术高,且享有较高威信之人,并于五圣像前跪拜三叩头之后方可上船。放船时,众求神还愿者双手捧香,于江岸向船跪拜遥祝,口念佛号送船,一时诵声雷动,蔚为壮观。首送之后,年年造船送船,渐成习俗。传说有一年大暑船出海后,因船上之烛火使海盗误以为商船,追赶就近喝令停船,可船行依旧,毫不理睬。盗船遂开枪射击以逼令停船,前船竟也开枪还击,令盗船无法接近。追了一夜,至天明时追上,跳上一看,竟是空无一人的大暑船。吓得海盗惊慌万状,连忙俯伏甲板,朝船上神龛连连磕头,请求饶恕。送大暑船活动以后逐渐演变成葭沚附近一带的节日盛会。大暑节到来之前,各方人士就开始准备,组织者请木工赶造船只烧香求神。还愿谢罪者,做买卖的生意人、民间艺人、戏班演员等从四面八方来葭沚。一时葭沚街头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煞是热闹。送大暑船时,先要举行迎圣会,迎圣会分大迎、小迎。大年为大迎,小年为小迎,三年一大迎。迎圣会队伍前面有四人鸣锣开道,随后是八壮汉手执钢叉护持,然后是五名少年扮成的五圣,各跨骏马,由马保牵马侍候(有时亦坐彩轿)。五圣之后有四人抬的香亭或台阁,上点香烛,供两旁百姓参拜。此是主队伍。主队伍后面则是走高跷、卖水果、卖梨膏糖、唱桃街、补缸、舞龙、打花鼓、摔小球、抛瓷瓶等民间艺人化装,作各式即兴表演。最后是身穿红衣裳,颈上套白线(象征铁链锁身),手执香烛还愿的“罪人”队伍,他们都是曾经患重病,因祈祷五圣而病愈者,现在趁送大暑船时前来“谢罪”的。迎圣会队伍从五圣庙出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浩浩荡荡,煞是壮观。此时观者人山人海,万人空巷。队伍先缓缓两行去栅浦,然后折回向东,行至前周、东岸、闸头等地,进入葭沚大街,返回五圣庙。迎圣会以后是送大暑船,此时迎圣会队伍自动散开,一字儿排列在江堤上。时辰一到,为首者一声号令,鞭炮齐鸣,江堤上善男信女,手握香烛,口念佛号,磕头遥拜,目送大暑船起航,顺江直下海门关口。送走大暑船后,五圣庙戏台即开始演戏,少则三五天,多则七天、十天甚至半月,以示喜庆。葭沚街上上下下,喜气洋洋,热闹非凡。1200字以上
-
谷雨相连_1500字春风总是姗姗来迟,到了山中野菜最鲜嫩的时候。劳动人民享受着大自然最新鲜的馈赠。雨生百谷,世界历经一个冬天的休养,也恢复了那生机的模样。在土壤疏松的土地里寻找芽叶肥硕的艾叶,细嗅那干净新鲜的土壤。不同的时节,这片土地都有对世界最好的回报。每一棵植物都种植着自然规律的信息,向人民诉说着时节的变化。中国的24节气与自然为伍,与时间赛跑,与土地融为一体。为土地播种下最新鲜的种子,开始萌芽,生长,结果凋谢,开始与又一个春夏秋冬,相伴而行。追随着中国农田无农药的自然农法,无为而治。让植物与食物自然生长,让自然的调节,恢复最自然的农耕方式。没错,播种,就是对生命重生最好的解读。也许曾经记忆中的传统会慢慢消融。而记忆中的味道,永远萦绕在心头。春天的时候,清明节的到来,让人们忙活起来,人们祭祀神仙祈祷丰收,用最传统的方法和材料回馈自然的无私。在烟雨如梦的江南水乡,尤其是江浙一带,每逢清明时节,不论是下地干活的老百姓还是外出在外打工的青年,不变的是他们总要做一种食物——青团子。人们会用它上坟祭祖、馈送亲友,或留下来自己吃。在清明节前几天,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手里提着竹篮,来到野外,去田地里去寻找艾草。这个时候的艾草是刚刚萌发出来的艾叶。采用清明前的艾,来制作青团,是最鲜美不过的,颜色也非常翠绿,而且这个时候是一切植物最最嫩的时候。孩子们把这些可以吃的野草采回家交给大人。正在家中干活的大人,等待孩子们归来,首先先将艾叶洗干净,再将新鲜嫩绿的艾叶,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锅,放在锅里将其煮烂,入锅中煮沸,除去淡淡涩味,留下浓浓清新,在炉灶下添柴,在家里锅中加入少量盐,看着热气渐渐升腾,“咕噜,咕噜”的声音便是快煮好的时刻,看着水变成碧绿的一团绿色纤维,然后漂去浮沫,再揉进糯米粉,和着糯米粉做成呈碧绿色的面胚。将其做成小块,按扁包入豆沙馅儿,等馅料,捏拢收口,搓成圆球既成青团身胚。在锅中,放入刷油的蒸屉中。约蒸15分钟在青团上涂些芝麻油,点缀。静静等待,青团的成熟。艾草消火抗菌除寒除湿,小麦草的汁去油解腻降火。在小雨纷纷的清明节,来一只翠绿的青团,便是春天的味道了。清明食俗是伴随着清明祭祀活动而展开的。在清明时节,家家要准备丰盛的食品。在毛毛细雨中,前往本家祖坟上祭奠,完成一系列的传统习俗,才算祭祀完毕。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然而没有抓到李秀成的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为了寻找李秀成在整个村子周围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藏匿李秀成。一路上,清兵在村里窜来窜去来回寻找,不停地打探消息,寻找李秀成,让村民们战战兢兢,使得村子的氛围十分紧张。那位善良农民在想办法,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心想:饭做好做好了也送不出去呀,想个什么办法呢?他正走着走着,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他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深绿的颜色。他顿时灵光一现,计上心头,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不一会儿艾草煮熟,揉进糯米粉内,做成米团子。蒸出来青绿色的团子后,他抓来一大把水草,裹着青团子,放进秧担,就的挑着出了村。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伴随着毛毛细雨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带着斗笠遮住脸,等他们走后,连忙从田里捞起一个青团子,擦去表面烂泥,将青团全部吃完。于是,他一边犁田,一面捡青团子吃。等到天黑,肚子吃的饱饱的,就悄悄摸过清兵的哨岗,安全返回了太平军的驻扎阵营。青团又香又糯且不粘牙,是一种极好的食物。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据说从此以后,每到清明,江浙一带的老百姓总要做青团子吃,这也渐渐地也成了一种习俗。此清明遇雨而作也。游人遇雨,巾履沾湿,行倦而兴败矣。1200字以上 高一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