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吧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吧。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点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
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这些胡同两边大都是“宅门”,到现在房屋都还挺整齐。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库、王(土序)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段对话:
“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志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六年级:lavely西贝
胡庭兰
胡庭兰,字伯贤,号相江,增城市荔城街胡屋坊人。22岁中解元,7年后考中二甲进士。后缝倭寇入侵,胡庭兰率军抗倭,九战九捷,杀得倭寇抱头鼠窜。自此,他的功绩载入史册,成为了民族英雄。但胡庭兰本是文官出身,为何又能战功彪柄、名留青史呢?正史并无记载,野史亦无流传,但民间却有传说。
胡庭兰青年时受聘到龙门县教书。因每次到龙门需在正果歇息,常与正果寺主持谈论诗文,因此两人志趣相投,成为忘年交。一日,正想到寺内拜访主持,在寺院门口遇见一个骨瘦如柴,身披百衲麻布僧衣,手握枯藤拐杖的苦行僧。此人虽瘦骨嶙峋,双目却炯炯有神、目露精光。胡庭兰见此异人即上前与其交谈,两人相谈甚欢,十分投缘。后来,每逢胡庭兰到正果寺,都与此僧相聚,天南地北无所不欢。
一年后,苦行僧亲自登门拜访。胡庭兰热情款待,两人相谈至夜,依旧秉烛夜谈。苦行僧突然发问:“你我认识已有一年,我看你为人正直,天资聪颖,富有才华,将来必会大有作为。我毕生所学甚多,但不敢轻授与人,怕被坏人所用祸害苍生。但我已年市以高恐后继无人,我想将我所学传授与你可好?”胡庭兰与他交往已一年,知此人绝非常人,当即跪地拜谢。苦行僧扶起胡庭兰仰天一笑:“我此生无憾也!”。
此后,苦行僧传授胡庭兰一套招式奇绝、招招致命的拳法,并嘱咐胡庭兰莫轻易示人。胡庭兰谨记嘱咐,只有在夜深人静时伴着月光苦练。因此练就一身技艺。
三年后的一日,苦行僧对胡庭兰说:“你我缘分已尽,我也没什么可以教你了,希望你谨遵教训。”胡庭兰大为不舍,苦苦挽留。但苦行僧去意已决,从怀里拿出一本发黄的书,说:“此乃千古奇书《鬼谷子》,你好好研读,日后必有大用。我游历东南沿海时,倭人常常侵扰,日后必成大害。你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报效国家,除倭安民。”苦行僧离开了,两人再无相见。
明朝嘉靖三十五年夏,胡庭兰任福建提督学政。嘉靖三十八年夏,倭寇入侵福建。胡庭兰率军抗击,后与戚继光的“戚家军”并肩作战,九战九捷,一举荡平福建倭寇。此间故事甚多,在此不一一言表。后在云南任整饰兵备佥事时平定叛乱,使滇境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胡庭兰为官三十年,不贪一文,不染其躯。胡庭兰卸任回乡讲学乡里,育人无数。但身上绝技却因未觅合适人选而失传,甚为遗憾。
胡庭兰的一生赤胆忠心、保国为民、文武全才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相关推荐
-
北京胡同北京的胡同,星罗棋布,早就听说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六千,无名的胡同似牛毛.想象中的北京胡同,是静谧、整洁、和谐和安详的。当我进入胡同区,坐在人力三轮车上,伴随着清脆的铃声,穿梭在齐整的四合院中却少了这种感觉。北京胡同之旅是从北京最早的胡同烟袋斜街开始,除了古旧的凸凹不平且积满泥水的青石板证明着它的历史,两边的房屋则丝毫看不出岁月的沧桑。房屋虽极力想保持古朴的风格,但看起来格外别扭。家住与店铺混杂着,嗡嗡的苍蝇肆无忌惮地戏虐着墙角的垃圾。穿过了烟袋斜街进入胡同区,才慢慢地找回了一点感觉。午后的阳光照在胡同里几棵稀疏的杨树上,又从叶隙间漏下来,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鸟儿、蝉儿似乎也不忍打破这份宁静,默默地不做声。远离闹市的胡同,有种清幽,仿佛隔市般。没有地图,只知道所有的胡同都“透气儿”,也就不管那么多了,瞎走。也正因这样,才令胡同之旅惊喜不断,充满趣味。北京的胡同宽狭不一,宽的敞亮,狭的幽深.最狭的胡同数前市胡同,最狭处仅有40厘米,仅能容一个苗条的人通过.北京的胡同大来都只来知去,但也有弯曲迂徊的,有个叫九道湾的胡同,共有二十多个湾呢.我们参观的胡同,整个儿透出一股幽静、古朴的气息,为繁华的都市平添了许多古色香而又温馨、安静的韵味。有些胡同的地面用锓青砖或石块铺就,方方正正,像一块被削平的豆腐块,赤脚踩在上面冰冰凉凉的,让人心旷神怡。路边有的石板上布满了青苔,显得格外陈旧,充斥着岁月的痕迹.傍晚的胡同则更有一番滋味。夕阳西下,天边的最后一抹霞光,照在各家各户的四合院里。人们纷纷搬出藤椅,拿着蒲扇到胡同里来纳凉,老人们闲谈着,儿童们嬉闹着,还真有些‘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北京胡同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但是当我们走出胡同时,许多北京人还是不由地感叹到,北京的美都在胡同里了。650字 六年级 写景
-
北京胡同北京的胡同,星罗棋布,早就听说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六千,无名的胡同似牛毛.想象中的北京胡同,是静谧、整洁、和谐和安详的。当我进入胡同区,坐在人力三轮车上,伴随着清脆的铃声,穿梭在齐整的四合院中却少了这种感觉。北京胡同之旅是从北京最早的胡同烟袋斜街开始,除了古旧的凸凹不平且积满泥水的青石板证明着它的历史,两边的房屋则丝毫看不出岁月的沧桑。房屋虽极力想保持古朴的风格,但看起来格外别扭。家住与店铺混杂着,嗡嗡的苍蝇肆无忌惮地戏虐着墙角的垃圾。穿过了烟袋斜街进入胡同区,才慢慢地找回了一点感觉。午后的阳光照在胡同里几棵稀疏的杨树上,又从叶隙间漏下来,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鸟儿、蝉儿似乎也不忍打破这份宁静,默默地不做声。远离闹市的胡同,有种清幽,仿佛隔市般。没有地图,只知道所有的胡同都“透气儿”,也就不管那么多了,瞎走。也正因这样,才令胡同之旅惊喜不断,充满趣味。北京的胡同宽狭不一,宽的敞亮,狭的幽深.最狭的胡同数前市胡同,最狭处仅有40厘米,仅能容一个苗条的人通过.北京的胡同大来都只来知去,但也有弯曲迂徊的,有个叫九道湾的胡同,共有二十多个湾呢.我们参观的胡同,整个儿透出一股幽静、古朴的气息,为繁华的都市平添了许多古色香而又温馨、安静的韵味。有些胡同的地面用锓青砖或石块铺就,方方正正,像一块被削平的豆腐块,赤脚踩在上面冰冰凉凉的,让人心旷神怡。路边有的石板上布满了青苔,显得格外陈旧,充斥着岁月的痕迹.傍晚的胡同则更有一番滋味。夕阳西下,天边的最后一抹霞光,照在各家各户的四合院里。人们纷纷搬出藤椅,拿着蒲扇到胡同里来纳凉,老人们闲谈着,儿童们嬉闹着,还真有些‘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北京胡同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但是当我们走出胡同时,许多北京人还是不由地感叹到,北京的美都在胡同里了。山东济南天桥区制锦市街小学六年级:唯爱丿二爷700字 六年级 写景
-
胡同的角落在一个胡同的角落里,有一个乞丐,每天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没有人注意到他,他的心死了。他不明白世人为何如此冷漠无情有一年冬天的圣诞节,天上下着雪。他非常的冷,也非常的饿。他的破衣破裤耐不了多少寒。他的脸冻红了;他的双脚冻僵了;他的手长出了冻疮。这时的他,是多么想和他的亲人在一起啊;这时的他,是多么想好好的饱餐一顿啊;这时的他,是多么渴望有一件冬衣啊!可是没有人关注他,没有人关心他。他慢慢站起来,往离他最近的那户人家走去,闻到那户人家里飘出来的新鲜烤鸭的味道。他摸了摸肚子,肚里的馋虫勾得他口水滴答。的确,他实在太饿了。他忍不住敲了敲门,乞求这屋子的主人给他点吃的。没想到那屋子的主人却说:“去去去,滚一边去!”关门时还嘀咕了一声“真晦气!”乞丐沮丧的离开了,回到了他休息的地方。这时,他看见了一位阔太太,乞丐连忙走过去,乞求到:“好心的太太,请给我点吃的吧,我饿极了!”那位阔太太连看都没看乞丐一眼就自己估自己的走了。乞丐筋疲力尽的回到角落,他抬头望着天,眼里流露出的是无助和无奈。他躺在几张废旧的报纸上,他困了,打了好几个哈欠,就闭上眼睛睡了。也许,他真的累了,真的需要好好休息了。可是,自从那天起,他就再也没醒来过——他死了。风仍旧呼呼的刮着,雪花依然在空中舞着,没有人发现他,他一直在路边静静的躺着……也许,在你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在你力所能及的给予间,你可能挽救了一条生命,世界又将是另一番景象。这个世界将充满温暖、阳光和爱。我们的共同努力,将会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明天。600字 六年级 叙事
-
胡同之游古韵,民俗,文化洋溢着中国特色;胡同,王府,皇家园林装点中国风采;南锣鼓巷,与同一把古琴,奏出中国韵律。在漫天大雾中,太阳调皮的掀起“白纱”一角,射出一缕温暖的阳光。今天,是我和同学约定去南锣鼓巷的日子。在约定地点见面后,又经30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南锣鼓巷这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地方。初进南锣鼓巷,只见一个通天牌楼,虎虎生威,牌楼上描画着精细的花纹,让人不禁感叹道绘画人的奇妙。之后陆陆续续就有特色小店浮出水面,不过,在这之前,我们还是很聪明的看了看路牌,这一看可把我们吓了一跳,天哪,这胡同也太多了吧!南锣鼓巷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细细数来,竟有16个之多,咱在门牌前的我们不禁怀疑我们是否能全走完。于是,我们开始了“胡同大闯关”,我们瞧瞧东家,看看西家,包里的东西却并没有增加多少,因为,实在是,太贵了!大约4个多小时,我们已经累的走都走不动了,才不得不结束这段胡同之旅,不过要说其中最令我你难忘的,还是陶天乐社。乐天陶社,是一个实现艺术梦想的好地方。作品创意无限,充满了灵动的气息,我们在哪里体会到了中国古代陶器的风采,哪里的陶器制作精美,活灵活现,陶瓶高贵典雅,动物栩栩如生,把中国文化完美的展露给世人。这次胡同之游,使我深深体会到了古韵,使我深深受教。650字 六年级
-
砖塔胡同砖塔胡同,顾名思义。因为胡同的砖塔而得名。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元代。砖塔胡同位于西四牌楼附近,胡同矗立着青砖古塔。为此,我曾亲自去那里,胡同里德房屋倒没什么特别,是东边高高的立起一座塔,据那里上的人说,塔龄没有精确的数字,应为历史太久远了,但肯定在六百年以上。周围的房屋亦应与此相仿。我到砖塔跟前细看。粗略数数,共有9层,它的顶层完好无损,但根基却残败不堪。这八角七重檐的青灰色的砖塔名为“元万松老人塔”是他的葬骨塔,是为了他而修建的。砖塔胡同原来是个戏剧场所,但因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而后拆散。这原来还是鲁迅的故居,而如今也免不了被拆的厄运……现在胡同越来越少了,望着这些正在消失的历史,心中感慨万千……北京市芳古园小学六年级:冉卓300字 六年级 写景
-
胡同层层脱落的黄土,书写着岁月沧桑。夕阳依旧抚摸着那皱襞横生的脸面。风,卷起满地的伤愁,打个旋儿,把伤愁吹成泪水,洒得更远更阔''''''是谁家后园的梧桐树?探出个小枝儿,把黄叶飘落一地,更添几分深黄。别愁叶落面容改,明年 春天定能明蘖葳蕤,只是''''''邻家的两小无猜经常到这儿办“家家酒”,把衣服弄得橙黄交织,后来被自家娘亲呵斥几番便少来了。偶尔,还有几只乌鸦落到墙角,叼起几片伤愁,扯破嗓子啼血''''''当灰尘蹁跹于某个诗意的黄昏,向往墙角的寂寞。童谣化为苍老的呼唤,诉说着昔日的繁华。此时,最亲切的还是挑卖老人的吆喝''''''250字 二年级 散文
-
所谓胡同所谓胡同,只不过是比较窄一点的巷子,我的童年就生活在这样的巷子里。在这里你千万不要发挥你的想象,认为我所说的胡同像戴望舒笔下的雨巷一样,走着一个撑着油纸伞如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细雨滴滴答答,沿着纸伞流下跌落在青石板上。这里没有丁香般的姑娘,也没有青石板。有的只是水泥路面。因为,这里不是江南,在江南也没有人把巷子叫做胡同。远看狭窄不可过人的胡同,走进去伸开双手也够不着两边的墙壁。这里的墙壁大多由泥土构成,岁月的魔力在它们身上留下了丝丝裂纹。那样纹理清晰而又错综复杂的裂纹历数着胡同里走过的人和事。婚礼从这里走过,生命从这里走过,成长从这里走过,衰老从这理走过,死亡从这里走过……胡同的历史仿若一支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哭声与巾幡将秋风扫下的落叶堆积成坟茔,也就将一个人的历史堆积成坟茔,并成为胡同最能概括生命现状的象征。胡同的历史也像是一支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两个人结合然后生命得以诞生,烟火得以延续。胡同中一群人的老化和另一群人的新生,于是胡同的历史有了看起来不会穷尽的连绵。我抬起头看胡同上空的那一片天,准确地说那只是一线天,窄窄的一线天。胡同两边的房檐排列成什么形状,那一线台南就是什么形状,决不贪婪。那一线天很低,因为它坚守着胡同。于是我想起胡同以外的天,那是一片广阔的天,它被参差的高楼逼迫得无限高远,划得支离破碎。虽然支离破碎,但那一片天却随着高楼的日益繁多而愈加广阔。同时,胡同上空的那一线天随着胡同的日益减退而缩小。胡同在减退,我对胡同的记忆也在减退。我不知道是不是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曾和一群小伙伴们背着书包欢快地上学去,在途中有一个小伙伴给我们分了几粒糖果;我不知道是不是曾在某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我们在胡同里玩过一场追逐游戏,笑声溢满满了整个胡同;我不知道是不是曾在某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我和当时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坐在大门外等妈妈回来开门……这一切都变得不确信起来,犹如隔着一层毛玻璃。然而这一切正在离我远去,胡同正在离我远去。岁月如同酿酒一半,将那些过往的有关胡同的记忆酝酿得芳香四溢。800字 初二 散文
-
小小的胡同“旧货来卖喽!”又是那一声声吆喝,丁当的声音响彻整条小小的胡同。清晨,推开锈迹斑驳的大门,踏进铺满落叶的胡同,望着长满青苔的石墙,沿着那条熟悉的轨迹,又回到了我小时候最爱的那条胡同。推开沉重的木门,一股古老而朴素的气息扑面而来。“阿嬷,我来看你了!”望着侧躺在太师椅里,两鬓斑白,轻微打着盹却面目慈祥的老人,时光也似乎为此微微驻足。心里涌起一股微妙的感觉,住在这里,真好!阿嬷微微睁开眼,见是我来,不禁坐直了身子,“阿娃,你来了也不说一声,我这里也好做些你最爱吃的炖糕,这么久了,也就你惦记着我这么个糟老婆子,一来就会来看我……”“阿嬷别乱说,你人这么好,谁都想和你亲近。好久都没喝到阿嬷泡的茶了,阿嬷的茶最好喝了!”“呵呵呵,你这丫头就是嘴甜。”阿嬷家里种茉莉花,她泡的花茶也是有种独特的馨香。阿嬷娴熟地泡茶,花瓣在水中纷飞打,水中清晰地倒映着阿嬷院子里的一颗青葱的大树。微抿一口清茶,清香立即在口中弥漫,让人舒服地眯起眼睛,还是那熟悉的味道啊……告别阿嬷,沿着小胡同悠闲地散步,耳边传来各种小贩或近或远的吆喝,传来老人收音机里的醇厚的咿咿呀呀的潮剧,阿伯们闲来无事聚在一个小院里下象棋,即使不用走近也能感受到他们正激烈厮杀的紧张气氛。突然,“将!哈哈,你输了!”耳边传来开朗的大笑声,不由得会心一笑,这里真是有无限的乐趣和韵味啊!小小的胡同,承载着无数人童年美好的回忆,韵味极深,或许只有老人才能真正体会个中情趣。小小的胡同,大大的温情。550字 初二 散文
-
胡同儿起早时候胡同里静悄儿的。老榆树就那样直愣愣地在门边竖着,枝尖上挑两团毛乎乎的家雀儿,上了性子偏头探探底下的炭堆,惹得一树害困的榆钱儿不乐意地抖晃。野猫在人家屋脊上摸着挪步,摸着摸着就犯懒似的尾巴一圈坐定了,眯了猫眼儿听人家老收音机里小旦咿呀儿地念。顶门杠子一仄歪,门页上两只铜环当啷的响,一顶油亮的小圆寸打这家门缝儿里面拱出来,发际下五指处两带远山眉,飘飘地恰是两幅酒望子,招呼下面两缸清冽的新酿;朱红的小嘴碎碎念,似是真的吃过一舌尖,醉得两颊熏红熏红——嗬,好不活生儿的娃娃!娃娃兀自蹲在地上往瓶儿里灌沙砾,东边缓腾腾地升起一轮日,只是丸蛋黄儿的热度,边上粘连着半透明蒙蒙胧胧的清儿。屋瓦烟囱里袅娜地直上炊烟,锅台初醒了,菜味儿肉腥熟米香,也一齐袅娜地直上,撩动抱着烟囱打盹儿的野猫湿软翕动的鼻尖儿。但听得滋滋的烹饪声——鲜丽的生命颜色,渐渐地换出诱人的气泽。“哗——”厨子舀进一瓢水,锅里汤色泽更鲜;“好嘞——”汤勺儿“当儿”地往锅子上一磕,厨子快活地一喝——是个老妈子的嗓子,“掌柜的——栋子——开饭喽!”正宗的京腔儿,声线里系着十八道拐儿,却呼出得利索,颇带点儿刀马旦的豪爽。再就听得厢屋里掌柜的一应啊:“来喽——镪镪镪镪……”窗洞子外头也响了——娃娃“噗噗”地拍拍衣裳,“当啷”一声不小心带倒了沙瓶儿,回头瞅见再提起来,咚咚地急急往屋里跑,寻着那香味儿去了。众家落座,分海碗了——打柜子里掏出三叠儿碗子戳桌儿上,汤勺舀起热汤施进来了——娃娃的脸儿给热气蒸得更红润了,跳跳地映着外头金红的太阳。每天清早儿就听得这些动静儿打窗洞子里冲出来呀——开场都是些老妈子的嗓子——有年轻时候在团里的,还有大世面上吊过嗓子的,都缭转有味儿;中间是掌柜们的,呼呼哈哈地都是不老的霸王;最后是孙儿的,不会喝京腔儿倒也能作声——饭桌儿上吸溜吸溜属孙子吃得最香甜。胡同里每户儿都有戏,锅儿碗儿瓢儿,钹儿磬儿铃儿——呦嗬,老旦须生娃娃生齐齐亮相,赚个满堂彩,翌翌的整一条胡同儿亮起来。雀儿受惊“扑棱”地去了,榆钱儿更抖跳,怕是已经醒了梦。胡同儿新的一天热闹地开场了。800字 高一 散文
-
书香北京胡同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阕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漫步在北京的小胡同里,走在青石板路上,摸着颓圮的墙,仿佛在历史与现代中穿越。小胡同里写满了历史,到处散发着清幽的书香。还记得“三味书屋”?一扇黑油的门进去,一块匾,一幅画着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那里是鲁迅先生读私塾的地方。书是人类精神的营养品,只有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满足自己的精神渴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最繁华,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高楼林立,发达,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但是,你注意到了吗?在这充斥着汽车尾气和喧哗的城市里,也掺着一股若有若无的幽香,没错,那就是书香,就是翻开新书时,散发出的特有的墨香。“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在人生路上且行且读,书香伴我们坚实地走好每一步。今天的我们——生活在阳光下的年轻一代,我们努力丰满自己的羽翼。我们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书,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媒介。我喜欢书,喜欢在阳光的轻抚下,独自坐在阳台,伴着轻柔的音乐,慢慢地翻,慢慢地享受书中美丽的词语,用最纯洁的心灵去感悟它。它让我忘记时间,忘记空间,让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远离世间的喧哗,给我一双明亮的双眼,让我看清这世界。有没有注意到,在书店,图书馆里,有很多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去翻一翻书。学生除了学习书本外,也会去图书馆里翻阅自己感兴趣的书。所谓书香北京,其实北京所具有的内在美就是在琳琅满目的商品,或者五花八门的广告间,还记得回到书中,去回忆,去寻找自己年轻时的梦。有多少人的梦萦绕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又有多少梦从这里出发,飞向外面。是书!是书给他们的梦画上了翅膀!750字 初一 散文
-
童年·胡同时间,惨白了一切,似乎这一切都变了,而那唯一不变的,是我记忆中的胡同,那么深,那么深……我的老家在一条小小的胡同里,那么窄,窄的不足三米。那天,我骑单车去了那里。胡同里的路什么时候修得这么平整?姑家的木大门什么时候换成铁的了?隔壁奶奶家的孙子什么时候长的这么大了?是啊,几年没见,胡同里竟变了这么多,唯一不变的是这里留给我许多的情与爱,以及童年的美好。胡同口的小石凳依然在那里一丝不动,似乎从未改变。我坐在上面,又有了一种等待的感觉。小时候,每天下午从幼儿园里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坐在这小小的石凳上等着妈妈回家。有时,她会披着夕阳的霞光,有时,她会戴着夜晚的星光,不管她什么时候回来,我都会一直等下去,从不会感到无聊与枯燥,因为我相信,妈妈马上就会回来。当远远地听到自行车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时,我往往都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她正用力的蹬着自行车,背弯着,身子有节奏的往前倾或往后仰。我一眼便认出是妈妈,于是我赶紧跑过去,心里无比喜悦,仿佛在黑暗的人看到了曙光一般。妈妈下了车,张开臂膀迎接我,我便一下子拥入她的怀里,那种感觉,真的很温暖。于是我们在暮色中一起走回了家。小小的石凳,承载了我许多的期盼与等待,装载了许多个黄昏与傍晚,只为,我等她归来。往前去,便到了家门口。依然是那个房子,依然是那个样子,只不过,如今人去楼空,真谓是“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我没有进去,只是在门前驻足观望,却忆起十几年前,门前的那堆沙子。大些,我不再喜欢牵着八个轮子、上面托着蛋的鸭子,而是爱上玩沙子。记得每个夏天的正午,我是不喜欢午睡的。于是我便到门口的那堆沙子旁玩起来,小掀,小铲,凡是能盛东西的物品都是我的工具。有时,会为自己盖一座小城,里面住着我的家人,抑或充满了我无限的向往,有时,会在高高的沙堆腰间挖个洞,很深很深的洞,直到那大大的洞承担不了上面沙子的重量而坍塌下来,但我都会很满足的笑。有时玩的入迷,却忘记,却忘记我的身边还有一个人,我的奶奶。为了看着我,奶奶不能睡,她怕醒来后会丢了她的孙女,所以她不能睡,也不敢睡。有时,我明明看到她坐在门槛上眼睛就要眯起来但很快会张开,汗也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我却还在玩我的,直到我实在困得不行才会和奶奶一起入睡。这时,奶奶才会放心大胆的睡去,我在梦中,依稀听到她那一声声响亮的鼾。那堆高高的沙子,承受了多少个炙热的正午,又品尝了多少炎热的煎熬,只为,她等我入睡。再大一些,他为我买了第一辆自行车,三个轮的,前面一个后面两个,大红色的,能前进也能后退的那种。每天,他在我前面跑,我就在后面追,我从胡同的这头追到胡同的那头,而他,则傻傻的从胡同的这头跑到胡同的那头,来来回回,往往返返。那时小,并不知道他是累的,只知道我们是快乐的。于是,窄窄的胡同里荡漾着我们的笑声。只有我,那位老人才会快乐,才会抛开烦心事与我大笑。现在想想,真有点不想长大,这样就会给他带来更多的欢笑,但是,他不在了。胡同的路上,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刻下了我与爷爷的笑容,存下了那份天真的童趣。依稀记得,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前面从高处下来的快感,依稀记得,每顿午饭,我都要被妈妈追赶着吃,或是在胡同的中央骑着我的“大马”一点点吃下,依稀记得,清晨在胡同里大喊“卖油条来!”,依稀记得,每个夏夜我们一家人一起坐在胡同头上乘凉,依稀记得,胡同里时常响起那一串串清脆的车铃声,依稀记得……一切逝去的,如今变得如此美好,美好的回忆,美好的童年,美好的胡同,伴我一起长大的胡同,留下许多回忆的胡同。山东省邹平县好生镇初级中学初二:王文琪1200字以上 初二 叙事
-
胡同寻梦在江南长大的孩子,对细雨绵绵的青石板小巷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青花布小伞,撑开了头顶一片成长的蓝天。伞尖的水滴总是随着银铃般的笑声一同飞溅出来,在雕花窗棱之间刻出年轻的痕迹,掷地有声。胡同就是北京的巷子,但胡同和江南的巷子不一样。胡同不适合旋转,不适合撑青花布伞,不适合飞奔和肆意地欢笑。北京的胡同是屋宅之间挤出来的无法称之为路的路,是被现代都市越挤越窄的黑白年代。远看狭窄不可过人的胡同,走过去了,居然还能伸开双手,感受一下青砖碧瓦上苔迹斑斑的沧桑,感觉一下凝固在斑驳之间的苍茫岁月。胡同虽窄,两面的窗瓦虽多,却没有摇摇欲坠的感觉。墙灰一层一层地覆盖着无数个过去的时代和过去的人的灵魂,他们在无声无息中保佑着胡同里的匆匆路人,一路平安。坚实的墙带来家的温馨,走进去就感到宁静和安全。走着走着就会来到拐角、三岔口或者热闹的街口,眼睁睁地看着红门青瓦暴露在繁华都市的背面。热闹、繁华、喧嚣是与胡同格格不入,可是现代生活就意味着热闹、繁华、喧嚣,黑白年代的胡同被庞大的历史车轮越碾越窄、越碾越脆弱,就像慈祥安逸的老人,静静地等待着那个注定时刻的到来。时间斑驳在砖缝瓦沿,岁月褪色在和风清雾之间。胡同就这样被现代孤立着,孤立着。对于喧嚣来说,街头巷角到底意味着什么?胡同的岔口通向繁华,岁月的岔口又通向哪里?我喜欢随随便便地站在胡同的某一个犄角旮旯里,抬头看天。胡同的上空有数不完的云彩、零零落落的鸟雀和白猫闪过墙头的背景。喜欢凝望胡同两侧屋顶刻画出来的天的形状和风采。屋顶排列成什么样子,那一线天空就是什么形状,只取它应得的那一部分,没有一丝的贪婪与张狂也许这是胡同才有的朴素与魅力浮华都市的上空被错落不齐的高楼大厦划得支离破碎,根本看不出是什么形状,是破碎还是完整;纵然有无数的霓虹点缀,也无非是残缺不全的罢了。城市的天空被如箭的高楼逼迫着后退到无穷高远的地方,凄楚寒冷地远离人的世界,只在遥远的地方畏畏地看;而胡同上空的天却温柔地附在胡同顶上,温暖着胡同里的每一方天地,温习着胡同里每一丝和谐的气息。可是为什么,胡同只剩一线天空,都市却还将这条线越减越短……胡同里数不尽的是红门旧锁,矮房旧居。皱纹深陷、颤颤巍巍的独居老太太,袒露着干涸的泪眼,平静地怀念着早已离开的老伴,把一腔思念洒在旧窗外盆栽的红花绿叶上,久而久之竟也播洒出一片漫溢的馨香来。我一直诧异于老妪们的神力那么矮小的窗架上下、方寸之地,竟能种下五六十盆花草,而且盆盆花香四溢、绿意醉人,是什么力量让她们轻而易举地做到这连花匠都难以完成的奇迹?扬着脸蛋儿的花花草草在舒展的花瓣和新叶上写下了答案:是一代代人续写的胡同文化的神韵,是续写胡同文化的代代生命的力量。植物吐着新鲜的气息,从胡同角的矮窗架一并蔓延开去。这些现代物质是在装点着胡同,还是在慢慢地吞噬着一切?红门旧锁尘封了什么,胡同文化又被尘封在哪里?我的双手顺着藤蔓,在红门旧瓦上细细摩挲,父辈年轻时飞驰在自行车上的样子又复映在斑斑墙之上,岁月在车轮下飞驰而过,停在白发苍苍的今天。小小的颓废,是藏匿在胡同角落里的原始和曼美。胡同的命运会怎样,我不知道,也不忍知道……细雨黄昏,我又回到江南的青石板小巷,那个刻着我的童年的地方。一时间竟难以习惯雨巷的宽阔和喧闹;我想我是融进胡同的沧桑里去了。突然就明白了胡同角上屋檐滴水的意义:滴水穿石,滴不破的是时光的积淀。每一个走过胡同的清晨黄昏的人都可以了解,你可以,我也可以的。1200字以上 初三 书信
-
中华文化——龙文化龙,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文化源远流长,含概了自信、乐观、诚信、团结、拼搏等等伟大的中华文化。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身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身上流淌着龙的血脉,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弘扬龙文化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所在。龙文化已深深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无不烙着龙的印记,龙文化是团结统一,是爱好和平,是勤劳勇敢,是积极奋进,是诚信友善,是……“龙争虎斗”“龙盘虎踞”“龙凤呈祥”“望子成龙”这么多有关龙的成语广为人知,那么,龙到底是什么?龙是神灵,能呼风唤雨,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积淀,中国就是一条龙!身为龙的传人,对龙文化应有自身的理解,应自觉去传承和弘扬龙文化。现今,生活中传承龙文化弘扬龙文化的例子不胜枚举。龙灯、舞龙舞狮算作是最经典的龙文化之一。每当过年过节,大街上锣鼓声响,喜气洋洋,狮跃龙腾,热闹非凡,我和朋友家人在一旁喝彩,一条巨龙栩栩如生,表演者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卖力的舞着,眉眼间尽是自豪之感,身为龙的传人就是应该传承龙文化,弘扬龙文化。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内涵,融合了中华传统美德与精神。龙文化是积极奋进,顽强乐观。中国女排精神就充分体现了,并且弘扬了龙文化,中国女排脚踏实地,勤学苦练,顽强拼搏,面对强大对手,从不退缩,她们无所畏惧,团结一心,同甘共苦,凭着积极奋进、顽强乐观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争光,弘扬了中华龙文化,女排精神深入人心,全世界为之称赞。龙文化是爱国敬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自古各文人志士便满怀爱国敬业思想,爱国诗词数不胜数。老师就像是园丁,认真呵护我们这些祖国花朵,老师就像是战士,坚守自己岗位,十分敬业。记得一次,我们班同学放学很晚了仍没回家,老师特别担心,电话一个接一个打,向同学打听,十分着急。天越来越冷,早上起来天还蒙蒙亮,秋风瑟瑟的吹着,我们才刚到学校没多久,老师便风尘仆仆的赶来,还没来得及休息,就开始督促我们学习。这种精神就是敬业。作为一名学生,每到一些特殊日子,总会做手抄报,黑板报,尤其是国庆节,同学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讨论板报如何设计,在潜移默化中业使爱国情更深更浓。龙文化是诚信友善。诚信为人之本,民无信不立,我的三舅妈曾经卖过菜,都是自己种的有机蔬菜,虽然利润很低,但一直都是诚信做人,待人真诚。又一次她住院了,妈妈爸爸去看望她,看到她和其他病人相处得很融洽,有东西会和他人一起分享,待人和善。诚信友善是她的代名词,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龙文化是坚持不懈,积极乐观。马云在高考时考了三次,第一次失败,他没有放弃,继续努力,在第二次高考中取得很大突破,但仍没有成功,经历两次失败,或许大多数人会选择放弃,但他没有,凭着不懈努力终于成功考上杭州师范学院。努力总会有回报的,在我刚升入初中时,成绩有很大进步,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总是无法突破,她总是特别努力,特别认真,和我不同,他总是很平淡很冷静,而我特别浮躁,静不下心来去学习,就这样到了初三,许是有了危机意识,也可能是因为不想一整个初中留下遗憾,我开始尝试努力,终于成功了,那种成功的喜悦像一只油彩笔,在我的人生画纸上留下来绚烂的色彩,努力总会有回报,坚持不懈是良训。作为龙的子孙,我没有放弃。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的精髓,龙文化早已深深在心里深深扎根,五千年文化延续至今,龙文化源远流长,早已根深蒂固。中国是一条龙,一条巨龙,它从沉睡到苏醒,从苏醒到腾飞,中国龙渐渐唤醒,渐渐屹立于东方大地,是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有龙的气魄,有龙的精神,有龙的气概。龙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特质和精髓所在,是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美丽中国有着源远的文化,有着富饶的国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龙文化是中华儿女应该传承和发扬的!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1200字以上 高二 应用文
-
北京胡同作文全面版北京胡同作文500字“卖冰糖葫芦啰!卖冰糖葫芦啰!”听到这样的吆喝声,你是否会想起大街小巷,以及那些把大街小巷就串联起来的北京胡同?非常有幸,春假期间,我跟随旅游团走进了北京胡同。看似普通的巷子,可是如果你仔细去品鉴的话,就会发现其浓厚的人文底蕴。北京的胡同,有数百年的历史,胡同里的四合院,大部分建于清朝初期,规模宏大。轻轻触摸每一块砖,每一片瓦,似乎都能感觉到穿越历史时空而来的那种神秘气息。胡同,也叫里弄或巷,用于联结不同的居民区或四合院。其中的南锣鼓巷,是一条非常著名的胡同,在北京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天晚上都是人满为患,巷子里头儿卖的风铃、镜子、手镯、手链等等小玩意儿,生意好得不得了。北京烤鸭、涮羊肉、爆肚、炒肝儿、炸酱面等等北京特色小吃在这儿也均有卖,整条胡同飘着阵阵香味,令人垂涎三尺。我比较喜欢的有冰糖葫芦和涮羊肉。冰糖葫芦甜甜的、酸酸的,外酥里嫩,非常美味!涮羊肉味道微咸、肥肉几乎没有,嚼感十足,越涮越美味!我曾想,一条普通的巷子是如何流传到今天的呢?也许,是人们喜欢这儿丰富多彩的玩意儿,或是这儿美味的小吃。也许,大多数人喜欢这儿是因为这里的热闹气氛,能带给人们留下深深的回忆。也许,这就是胡同里那小小的狭窄地儿的奇妙之处吧。行走在北京胡同,亲身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体验难以用文字来描述的奥妙,实在过瘾!你曾落过的泪,最终都会变成阳光,照亮脚下的路。(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我不去想悠悠别后的相逢是否在梦中,我只求此刻铭记那杨柳低舞月下重阁,你翩若惊鸿的身影,和那桃花扇底悄悄探出的半面妆容与盈盈水眸。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我一直以来都弄不明白,为什么不管做了多么明智合理的选择,在结果出来之前,谁都无法知道它的对错。到头来我们被允许做的,只是坚信那个选择,尽量不留下后悔而已。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每一个黄昏过后,大家焦虑地等待,却再也没有等到月亮升起。潮水慢慢平静下来,海洋凝固成一面漆黑的水镜,没有月亮的夜晚,世界变得清冷幽寂.但是,最深的黑夜即将过去,月亮出来了……记忆的冰川在岁月的侵蚀下,渐渐崩塌消融。保持着最初的晶莹的往事,已经越来越稀少。灼灼其华,非我桃花。苍苍蒹葭,覆我其霜。芦荻不美,桃花艳妖。知我怜我,始觉爱呵。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孤独,寂静,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一袭粉色拖地蝶园纱裙,长发垂至脚踝,青丝随风舞动。眸若点漆,水灵动人,冰肤莹彻,气质脱俗,眼波转动间却暗藏睿智锋芒。淡雅如仙,迎风而立的她,宛若来自天堂的。暖有时候猛烈地指责别人说谎,其实是太渴望那消息真实。原来时间也会失误和出现意外,并因此迸裂,在某个房间里留下永恒的片段。尘世里,总有些什么,让我们不自觉地微笑,使我们的坚硬,在一瞬间变得柔软。婴儿的梦呓,幼童的稚语,夕阳下相互搀扶的老人.......那天黄昏,紫岚在栖身的石洞口默黩地注视着落日。余晖变幻着色调,嫣红、水红、玫瑰红,转瞬便消失在天涯尽头;草原被铅灰色的暮霭垄断了,苍茫沉静。孔明灯真的很漂亮,就像是星星流过天河的声音。你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又何必去问为什么选择。原来岁月太长,可以丰富,可以荒凉。能忘掉结果,未能忘掉遇上。我不可抑制地在脑海勾勒这样的景象:黄昏。风。无垠的旷野。一棵树。----就那么一棵树,孤零零的。风吹动它的每一片叶子,每一片叶子,都在骨头里作响。天高路远,是永不能抵达的摸样......孤单时,仍要守护心中的思念,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最好的时光,是经由记忆粉饰的过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忘记伤痛,欢天喜地地投向下一个天国。过往的人事,在前行的途中偶尔显身于记忆,又不可挽留地悄然远去。谁也阻止不了忘记的步伐每一次的离别都在夏天,明明是最火热的季节,却承载着最盛大的离别。睡着你的秘密,醒着你的自由。它的篱笆结实而疏朗,有清风徐徐穿过。人生有很多选择,一个选择又决定下个选择,所以,选择的时候只要是自己内心所想的,也值了,怕的就是,明明不愿意,又不得不选择。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早春二月,乍暖还寒的时候,鹅黄隐约,新绿悄绽,昭示着生命的勃勃,那是旭日般的青春;阳春三月,杏花春雨时节,桃红柳绿,柔风扶雨,飘扬着自然的伟力,那是如火的中年;晚春四月,芳菲渐尽之际,远山幽径,柳暗花明,辉煌着黄昏的执著,这是晚晴的暮年……人都说顺其自然,其实一点都不是,而是实在别无选择的选择。有个地方,名为汴梁,那年桃花肆意,旧年,桃花消散在汴梁。桃花十八年,繁华再现,桃花盛开三千夜,只需花颜亦墨离。那个汴梁有个童谣:桃花屋外飞满天,桃花谷里醉缠绵。桃花屋内冷桃茶,夭夭桃花葬桃恋。问桃花十八为几年,不谈墨离负花颜,江河暗流痴情魂,温柔十里桃花人。竹马青梅,亦是无猜,满眼繁花,只为那十八年的傻傻等候,公子俊秀,书画幔纱,唯有流逝一瞬,继过千年。1、起地你出小起时,我们手牵手,看过声地你一棵树的叶子,闻过声地你一朵花香。夏日如格成我实每我们一实每吃孩把发一冰激凌一实每在绿茵道上玩会也嬉闹。我们不实把发一零食和啤酒,坐在广时说的大草作把上看电影。冬日午实每好如我躺在在作腿上晒把发一太阳的慵懒时光我躺在在作怀如格成我实每,风着一格光透格成我就为吃孩风着一格玻璃窗,温暖一格那他的开清亮。实每好如来作把图上几公分的距离,成了我们那他也也天过却法跨越的海角开天觉涯。小小的白纸上记录着我们的曾经虽然有的时候真的相信的未必开花结果可是那本子里记录的快乐与我们的青春与泪水与那时的我们,还谈论着自己的青春、年少与梦想记得那一年你的离开我在夜里痛哭了一场那天,你的作文被贴在最显眼的地方当我们蜂拥来到你的作文旁却只得到你要走了的消息可你却不彻底磨灭我们的希望你说过你会回来我相信你所以我就傻傻的等着一年又一年,就这样两年时光飞逝正当我要忘记你时,你回来了那时我真的很高兴好像冲上讲台,拥抱一下你问问你,这几年过得好吗本上的荷花提醒着我们要出淤泥而不染更要濯清涟而不妖是你让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我们一定会再见的“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他的喉结吞咽着上下蠕动。风掠起他的头发。我想我看到他点头“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然后我转过身,我追。它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了。它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它没有让任何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一个安静的夜晚,我独自一人,有些空虚,有些凄凉。坐在星空下,抬头仰望美丽天空,感觉真实却又虚幻,闪闪烁烁,似乎看来还有些跳动。美的一切总在瞬间,如同“海市蜃楼”般,也只是刹那间的一闪而过,当天空变得明亮,而这星星也早已一同退去……夕阳已去,皎月方来。----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变变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东风里,掠过我脸边,星呀星的细雨,是春天的绒毛呢。好久不见,你们还好吗?一直觉得学校最神圣的能力,就是把一些原本毫无瓜葛的人聚在了一间教室里,并在他们最美好的年纪,留下了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然后不经意间,也决定了很多人这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是谁。许多年过去,我们已经渐渐长大,也渐渐散落在天涯。那些白衣飘飘的年代仿佛还在昨天,那些风华正茂的人呐,仿佛还是少年……将清晨化成钥匙,扔到水井去。慢慢走,我心爱的月亮,慢慢走,让朝阳忘记从东方升起,慢慢走,我心爱的月亮1200字以上 叙事
-
老树·老区·老胡同绿色植物的生命力总是张扬恣意、淋漓尽致的,但其中不同种类的植物所彰显的方式又有不同。草本植物的生命力体现在一岁枯,一岁荣,岁岁枯荣,生生不息;木本植物的生命力则体现在日夜生,日夜长,就像那首诗吟咏的:你见或不见它,它就在那里,以你永远无法觉察的速度,奋力成为继飞鸟之后凭一己之力距天空最近的生命。我家附近有许多这般生长着的木本植物,它们大多已上了年纪。该如何形容它们的苍老?或许只有那最质朴的童言才能作出最简单而准确的答复:它们已经很老很老很老了,比我妈妈的妈妈的妈妈还要老……人们习惯用树皮来比喻老人的体肤,可相较于老人皮肤之干瘪衰败、枯灰暗淡,树皮——富有神谕般的清晰纹理的树皮——却暗涌着永无衰竭的生命力。即便是我口中的老树,你只要将双手覆在它粗糙的树干上,便能感觉到它鲜活着,呼吸着。它的每一次呼吸都带给枝干一分毫的成长,尽管你看不见这样的成长,但你能留意到它春夏的枝繁叶茂、秋冬的木寒叶凋。于是你发现了,你确定了,那些很老很老、比你妈妈的妈妈还年长一个轮回的老树,的的确确是在一刻不停地生长着。你永远不用担心老树们有一天会停止生长,因为它们一直在你的头顶以你无法察觉并无法企及的速度生长着。似乎你随时抬起头,都能望见老树撑起的那一方天空的荫。真正的老树自然只有在真正的老区中才能找到。那些被条条框框规划设计好布局的老树,不明就里地被束缚在了光鲜闪亮的新区里头,与周围现代化的气息格格不入。而扎根在老区的老树们,则早就与老区休戚相关、须臾不分。每一片阴凉、每一丛花叶、每一点被斑驳了的细碎阳光,都与老区心有灵犀。可是,树兴许越老越可贵,但社区老了,多半只会遭人嫌弃。我没有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我居住的老区之“老”,只能说,它大约旁观了三代人的悲欢离合。老区的墙上爬满了爬墙虎,老区公园的铁栅栏锈迹斑斑,老区的一溜法国梧桐会在秋天抖落金黄的“羽毛”满铺半个路面,老区的沿路会有乱七八糟的卖菜的、卖衣服的、卖竹席藤椅的、卖爆米花的、卖鸡毛掸子的……十几年就这么过来了,我眼中的老区的模样似乎一直未变,唯当多日离家,一见之下,才惊觉老区宣传栏的玻璃何时蒙上了这么厚的尘埃?老区的健身器械何时变得残败不堪?老区曾秀气的小花园何时已长满杂草?心中最先满溢的不是不舍,而是不安。这种不安在某一时刻被放大到极致——明明上一周还矗立在你面前的某幢老民居,现下竟已碎裂成一堆废墟,堆起来倒也有小山那么高。令它粉身碎骨的原因太合理了,老房子已过了可供人安全居住的年限,所以需要拆除,需要重建。啊,它已经这么老了吗?老得仅余被毁灭的价值了吗?我还以为,它伴着我,只看了区区十来年的春花秋月呢。那么,我的老区,那个将我抚养大的小世界,是不是也在萎缩?也在龟裂?是不是终有一天也会被历史的车轮狠狠碾过?老区的突然苍老——不,是我突然意识到的老区的苍老——令我措手不及。老树与老区都是存在于时间概念之内的,但有一样东西,却很少染上岁月的气息跳到了时间之外,那便是路。路,换一种说法,那些穿梭在老区里、夹藏在老树间的阡陌,都可以称作是胡同。胡同、弄堂、巷子、小路……随意吧,我只想给它找一个可爱的称呼。老胡同之“老”,不同于老树、老区之“老”。我给胡同加上的这个“老”,与你拍着可以和你一起上房揭瓦的兄弟的肩头所喊对方的那声“老××”的性质是一样的。胡同是很安静的,它能包容你的一切喧哗,它也是知道你秘密最多的。你会在经过它的时候,大声怒吼“×××我讨厌你!”或是大笑三声“下次我一定拿满分!”抑或是絮絮叨叨地倾诉,含含糊糊地抱怨。走在胡同里,你会回想起一群男孩女孩凑在一块儿打弹珠的情景,会回想起下雨天和小伙伴拖着胶鞋一前一后踩水玩的画面,会回想起在路人的惊呼声中和朋友追风赛车的场景……胡同一直很安静,你不必留意到它,但你大大小小悲悲喜喜的回忆里总有它。胡同存在的意义,便是让你走过它——你身后的它,为你承载喜怒哀乐;你身前的它,为你开拓着更多可供你回忆的风景。老旧的事物有一种颓靡苍凉的美,这种美很无奈,很真实,很动人,这种美来自于器物,来自于风景,来自于生命,更来自于人。我们不懂老树、老区、老胡同在想什么,它们自然也不懂我们在想什么,但它们为我们付出的,终归比我们让它们得到的要多那么一点点——这个“一点点”,你知道代表多少。树、社区、胡同,去掉“老”字,也不过平平凡凡、司空见惯的三样物什,至于添上的那个“老”字里,几分亲切、几分心忧、几分感激、几分欲语还休便隐藏在各自的思量中了。1200字以上 初一 议论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