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旧锄头
寻了好久,那把曾经的旧锄头终于在一堆垃圾中现了身。它的金属光泽已不再,长长的竹棒已变成碳黑色,刃也已不再锋利,有的只有一片斑斑驳驳的锈迹。是啊,它已经派不上多大用场了。可我脑海里还浮现着父母田间劳作的画面和儿时美好的回忆,这又该到哪儿找寻呢?
每年布谷鸟一叫,农村便开始热闹起来。清晨,当天空还被蒙着一层淡淡的铅墨色时,劳动的步伐早已开始了。母亲还像往年一样,照例拿出那根旧锄头,取下锄板,沾上水,坐在树下的那块大石头上霍霍地磨着。石头很光亮,银闪闪的,那有规律的“嗞嗞”声在宁静的早晨显得格外好听。
在田里,母亲微微弯着腰,一手按住锄头的下端,一手稳住上端。那把锄头便很听话地往前啃,无数的杂草便在这利齿旁倒下。偶尔,顽皮的锄头也会毫不客气地吃掉一根根棉苗,并在一旁“幸灾乐祸”。母亲则会连忙蹲下身来,去侍弄她的宝贝苗儿,小心翼翼地托着,就像是托着一个新生的婴儿。
可是,长大以后,这样令人陶醉的画面却逐渐消失了。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时代,原来美好的画面是留不住的,它们在悄悄的改变,一阵烟似的走过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当轰隆隆的机器声取代了往日的磨刀声,当一瓶瓶除草剂闪亮登场,将满田的杂草清理得一干二净,当一声声美妙的歌曲不再由锄头发出,那把旧锄头似乎再也难以找到它的立锥之地了。它们现在赋闲在家,显得苍老、局促、笨拙。它已快被淘汰了。
一年一年的布谷鸟开始聒噪,父母依然如往常一样早早地便下了田,依然依然黄金在收获中刻下自己在辛劳.机械化慢慢取代了手工,带来了高产和高效。农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而扛锄头劳动的人却少了。那把旧锄头老得漆黑,就像是一个古董,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面对着一个个丰收年,我虽欢喜,竟也有些怅然若失。
在我的心中,那把旧锄头已不再是一把简单、落伍的劳动工具,它更像是一个鲜活的过去,一幅难忘的画面,一串动人的音符。它是家乡的劳动者数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精神的化身,是儿时对家乡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
看着眼前那把锈迹斑斑的旧锄头,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也有“廉颇老矣”的沧桑。时代在向前发展,时光不能倒流,它虽然没有可能被重新拾起,但决不应该从此被湮没在历史的过道上,它应被我们铭记——那是心灵的寄托。
一把松子
那天晚上放学后,作为班长的我由于去给有病的同学补课,回家晚了一个多小时。当我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到家,还没等我开门,就听见爸爸的拖鞋“啪嗒啪嗒”与地面磨擦的声音,紧接着门就打开了。爸爸的脸上是很担心很焦急的表情,我看了心里很是感动。这不像平日里的老爸,要知道,在家里最爱和他为小事争吵的就是我了!
我还没来得及多想,一进门,爸爸已经为我脱下书包,刚洗过手,他就递过两个大大的肉包子,然后看着我甜甜地笑了。
开始做作业了,9点半多,我放下笔,伸了个懒腰,正巧,老爸走了进来,他神秘地笑着说:“你猜这是什么?”爸爸伸出一只握得很紧的手,我盯了一会儿,无奈地摇摇头。爸爸笑着说:“闭上眼,我给你好东西。”我微微地眯上眼睛,因为他喜欢恶作剧,我得防着他!
爸爸慈爱地看了我一会儿,将手放在写字台上,我的心此刻也悬得很高,他的手慢慢张开了,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把剥好皮儿的金灿灿的松子仁儿!就在他的手抽回去的时候,我睁开眼,一把抓住了爸爸的手,啊,爸爸的大手好温暖,我的心也好温暖……爸爸好像若无其事,拍拍我的头,笑嘻嘻地说:“慰问!慰问!”说完,又“啪嗒啪嗒”地回他的房间去了。
看着那一小堆松子仁儿,我心疼极了,不知爸爸为我剥松子的手疼不疼?我知道爸爸体恤我的心,他是在用心告诉我他陪我一起在苦读的路上前行。
夜深了,我细细地品味着一粒粒松子,不知不觉想到了爸爸的手,想到《背影》中那个为儿子买橘子而在月台上艰难地爬上爬下的老父亲。
爸爸,女儿不会让你失望。
相关推荐
-
一把旧锄头作文寻了好久,那把曾经的旧锄头终于在一堆垃圾中现了身。它的金属光泽已不再,长长的竹棒已变成碳黑色,刃也已不再锋利,有的只有一片斑斑驳驳的锈迹。是啊,它已经派不上多大用场了。可我脑海里还浮现着父母田间劳作的画面和儿时美好的回忆,这又该到哪儿找寻呢?每年布谷鸟一叫,农村便开始热闹起来。清晨,当天空还被蒙着一层淡淡的铅墨色时,劳动的步伐早已开始了。母亲还像往年一样,照例拿出那根旧锄头,取下锄板,沾上水,坐在树下的那块大石头上霍霍地磨着。石头很光亮,银闪闪的,那有规律的“嗞嗞”声在宁静的早晨显得格外好听。在田里,母亲微微弯着腰,一手按住锄头的下端,一手稳住上端。那把锄头便很听话地往前啃,无数的杂草便在这利齿旁倒下。偶尔,顽皮的锄头也会毫不客气地吃掉一根根棉苗,并在一旁“幸灾乐祸”。母亲则会连忙蹲下身来,去侍弄她的宝贝苗儿,小心翼翼地托着,就像是托着一个新生的婴儿。可是,长大以后,这样令人陶醉的画面却逐渐消失了。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时代,原来美好的画面是留不住的,它们在悄悄的改变,一阵烟似的走过去,就再也回不来了。当轰隆隆的机器声取代了往日的磨刀声,当一瓶瓶除草剂闪亮登场,将满田的杂草清理得一干二净,当一声声美妙的歌曲不再由锄头发出,那把旧锄头似乎再也难以找到它的立锥之地了。它们现在赋闲在家,显得苍老、局促、笨拙。它已快被淘汰了。一年一年的布谷鸟开始聒噪,父母依然如往常一样早早地便下了田,依然依然黄金在收获中刻下自己在辛劳.机械化慢慢取代了手工,带来了高产和高效。农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而扛锄头劳动的人却少了。那把旧锄头老得漆黑,就像是一个古董,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面对着一个个丰收年,我虽欢喜,竟也有些怅然若失。在我的心中,那把旧锄头已不再是一把简单、落伍的劳动工具,它更像是一个鲜活的过去,一幅难忘的画面,一串动人的音符。它是家乡的劳动者数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精神的化身,是儿时对家乡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看着眼前那把锈迹斑斑的旧锄头,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也有“廉颇老矣”的沧桑。时代在向前发展,时光不能倒流,它虽然没有可能被重新拾起,但决不应该从此被湮没在历史的过道上,它应被我们铭记——那是心灵的寄托。900字 初一 记叙文
-
旧旧书里都有一种极为玄妙的反光,在那反光里,除了时间,还有只属于我的旧事物。谨以此文献给逝去的岁月。一日,我在整理书籍。突然发现了一本我以前很喜欢读的书,看到这本书,想起以前如何赞叹它,如何爱惜它。但如今,脑海里掠过这些片段来,只是不屑地将它放在一旁,而手里翻着一本崭新的书。我不知道这本新书会在什么时候被我遗忘,被我丢弃。可能我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吧,以前喜欢的书籍大部分已经从我的脑海里逝去。我想,要做到古人那种爱书如命是不大可能的,但找个箱子,将旧书一本一本的放进去,让它在静静地等待着时间的逝去,这倒有些符合实际。我找来一个箱子,将旧书统统放了进去,在这个过程中,偶尔翻了翻旧书,欣赏着旧的句子,却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好像似曾相识,又好像有些陌生。于是,旧书整理好后,我把旧书又看了一遍。一样的故事,一样的情景,不一样的感情。我突然发现旧书有一种令人不可抗拒的魅力。已经知道了结局,却还是会令人有种看下去的想法。就这样,我重温了一遍旧书,没有跳过任何一句话……这就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我,好像我也是这样的吧。一个以前我很喜欢去的地方,却因为时间的冲刷而忘得一干二净,只记得一点点、一点点的模糊的记忆。在某日,我回到了那个地方,忽然觉得快乐油然而生,止也止不住。跟别的孩子疯玩,好像当年的我,无忧无虑的,不同的是多了一份特殊的感觉。现在我回想起来,感到很是神往。我知道,任何新书都会变成旧书。当它变成旧书的时候,我唯一能做的一件事只是把它放进箱子里,好好保存。又见一篇新作即将完成,它所携带的力量即将与我分离,不知道它会不会被我遗忘,也许,不久之后再次看见它,我会说,原来你在这里……可是再读,不过还是旧的句子。我一直认为,在旧书里有一些我不知道的事,一些我早已遗忘了的事。广东省梅州市高陂镇家炳二中初一:刘柏杨65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一张旧照片爸爸妈妈的房间要重新装修。星期天我想帮爸爸妈妈收东西!我能做什么呢?“去把照片收拾一下吧!”妈妈看见我无从下手,向我发派了任务。我一边收拾一边欣赏照片,突然我看见一张旧得有点发黄的黑白的照片,一排低矮的瓦房前站立着四个人,我很好奇,因为上面的人我都不认识。于是我拿着照片问妈妈:“妈妈,这上面有四个人黑乎乎、咧着嘴笑着,都是谁啊?”妈妈看着我手中的照片,一下子陷入了沉思,没有回答我的话,这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了。“妈妈,这照片上的四个人到底是谁啊?”妈妈似乎从回忆中走了出来:“这是你外公,你外婆,你大姨,那就是我。”妈妈指着照片说。我乐了:“妈妈,你小时候的衣服真奇怪啊?”妈妈对我说:“不许笑,那时候生活条件很差,妈妈只有10多岁,一晃30年过去了。现在条件好了,可是妈妈那时候想穿一件新衣服有多难啊!能穿那样的衣服已经是很好了。”“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接着说“那时的衣服都是大的穿了小的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只有到了过年才能有件新衣服,平时都是穿你大姨穿过的。”妈妈停顿了一下,继续回忆:“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吃是莫大的诱惑,一根油条,对我来说都是美味,过年成了我最大的期盼,有新衣服,还有肉!”妈妈指着另一张彩色照片说:“现在和以前差远了,上次我们去厦门旅行,光新衣服就买去两千多元,相当于以前一家人一年的生活费,还有你每年买吃的也用去几百元,和小时侯的我们真是天壤之别呀!”我看了看旧照片,抬头看看窗外的一切,高柳林立,宽阔笔直的马路,川流不息的车流。三十年如惊梦,与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年轮,不过是窄窄的一圈,但是,这照片见证了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沧桑巨变。作为21世纪的少年,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茁壮成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想,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优越的物质条件,将祖国带向更美好的明天!永春第七中学初一一班mickey7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一张旧照片窗外呼呼的风声似乎要吞噬这里的一切,而我却望着外面的枯木发呆,不知道想些什么,也不知要做些什么。不经意地扫视下桌面,忽然被什么东西紧紧抓住了眼球——那是一本我很久没翻看过得相册。相册的表面已经结下了一层厚厚的灰尘,轻轻打开它,一张发黄的旧照片映入眼帘,上面一个不大的孩子被裹得严严实实,还调皮似的吐着红红的舌头。不错,那正是我出生一百天时的照片。听妈妈说,我小时候爱哭极了,稍有不顺心,就会嚎啕大哭,但却从不掉眼泪,吵得家里不得安宁,那时候大家都说我聪明调皮却也可爱……下一张当然还是我,只不过长大了许多,那大概是我四五岁的时候在父母承包的果园中爬树的景象。回忆起来,那时的我可真是无忧我无虑,自由自在,整天像个野丫头一般,到处玩耍嬉戏,做错了事也不会被责怪,就像是个娇纵的小公主,根本不知道苦愁是什么……收回遥远的记忆,继续看下去,那是我在小学六年级时拍的两张照片,一张是和要好的朋友,另一张则是在教学楼前拍的毕业照,照片中的我已经是个大姑娘,变的多愁善感。如果仔细看,还可以看到我脸上挂着的泪痕呢!记得当时,一想到要离开生活了六年的学校,心里就不由得一阵酸楚。当然,现在一想起当时的情景,不免觉得好笑,因为我理应为自己的成长歌唱,再想想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初中生。说到这儿,就要谈起最后一张照片了,那是我在初中开学典礼上拍的,照片中的我已不在忧愁,反而充满了自信与欢乐,对未来也充满了向往与期待。窗外的风依旧吹着,但我却不在渺茫,因为我已知到应做些什么,那就是为不久的将来奋斗,向着未来前进,是自己的成长更有意义。6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一张旧照片今天,外婆在家整理房子。突然外婆找到了一个盒子,一张照片从里面掉落在地上。我随手拿起来看,照片已经泛黄,角落边上的已经退化了。照片中一个大约两三岁的小孩子,穿着一件大大的背心,一条有几个补丁的小裤头,脚上穿着两只大大的鞋,并且两只不同,显然不是这个小孩子的鞋。我忍俊不禁地问外婆:“这是谁呀?怎么穿成这样子啊,真好笑。”外婆看了看照片,严肃地说:“这是你的小姨啊,是30年前的照片了。那时候家里穷,什么都没有,差不多连吃都吃不饱,哪里有钱买新衣服呢?她穿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剩给她的,破了就补几个补丁啰;鞋子更加没有,那时候为了照相才穿了我们的鞋子……”听到这里,我再也笑不出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我再次仔细地打量着这张照片。小姨的身后是一间用泥砖砌成的瓦房子,角落的泥巴已经脱落了;房子十分矮小,简陋。于是我又问外婆:“难道以前,你们就住在这地方吗?那下雨时,屋顶会漏水吗?”“如果雨再大一点,那就会。”外婆有些无奈地告诉我。“那以前的人都是住这样的房子吗?”外婆说:“基本上都是。”听了外婆的讲述后,我思绪万千。以前这里贫困落后,村集体基本上没有收入,人们整天愁眉苦脸,穿的是补丁缀补丁的衣裳,吃的是青菜白饭,住的是矮房陋屋,走的是灰尘漫天的乡间的小路。田野里,穿着灰色衣服的男人和女人,卷着裤脚,弯着腰,戴着草帽,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现在不同了,自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农村脱下了朴素的衣裳,换上了新的款式,变得美丽动人。过去泥泞的小路已经不见了踪影了,现在一条条水泥大道穿梭于大街小巷……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了。人们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层次也提高了。……我看到了这一切后,让我懂得了要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幸福。因为这一切都来之不易。650字 初一 记叙文
-
一把寂寞的锄头这是一把寂寞的锄头,静静地倚靠在斑驳的墙壁上。木质的柄上布满腐朽的暗灰色,金属的头也长满黄色的锈迹,在皎洁似水的月光里,没有半点光泽。它像极了一位深闺里常年等待归人的怨妇,头发蓬乱,一脸憔悴。几声从远处秋草间传来的虫鸣,如泣如诉,把一把锄头内心的全部忧伤与寂寞呈现得淋漓尽致。月光被无情的岁月割伤,父亲与这把锄头的那些逝去的遥远影像在我的心头慢慢变得清晰而可及。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飘进晨雾里,又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从黄昏里归来,这几乎成为父亲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晨雾与黄昏比我更懂父亲,它们能够感受父亲脸上的每一点苍老与沧桑,以及内心掠过的每一抹喜悦与忧伤,所以它们总是以最美丽的姿态迎送父亲。在晨雾与黄昏的更替中,也交织着父亲充沛的精力与疲惫的身躯,见证着父亲永不弯曲的脊梁。我常常坐在门前那棵不知年龄的香樟树下等待父亲从黄昏里归来,走到树下,父亲也偶尔会坐下来抽一根烟。青烟一圈圈漫过父亲的头顶,漫过高大的香樟树,飘向比天边更远的天边。青烟散了,黄昏却紧锁住父亲的眉头,年少的我一点也读不明白父亲眉心间的惆怅。我八九岁时,父亲去铁匠铺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我的小锄头,与父亲的那把锄头相比,虽然缩小了至少一倍,但拿在手心也相当吃力。我不太会使用锄头,仅仅一个上午的光景,手心便起了水泡。水泡破了,每挖一锄都是煎熬,眼珠子里全是泪水在打转。后来,我干脆扔下锄头,坐在地里哭了起来。父亲赶紧放下手中的锄头蹲下来安慰我说,破过皮就好了,记得不要把锄柄握得太紧,那样可以减少手的疼痛。父亲一边安慰我,一边用他的手抚摸我的额头,我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是一双粗糙而长满老茧的手。我永远也无法忘记那天父亲给我讲的另一句话,“吃果子,拜树头;吃米饭,敬锄头。”在父亲心里,锄头就是一切,能够刨出生活里所有的希望。他也希望,我拾起这样的希望并把它延续下去。父亲的话就是箴言,我年少的心里始终坚信着。可后来,父亲却先背叛了。父亲离家的前一夜,我听见了他的叹息与母亲的哭泣。那夜,月光也像今夜这样皎洁,父亲那把锄头被泥土打磨得铮光瓦亮。锄头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躲在墙角,望着天上闪闪烁烁的星星发呆,一声不吭。“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了吗?”母亲哽咽着说。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要是有法子,谁愿意背井离乡呢?”整个漫长的夜里都充斥着这样沉重而无奈的对话,少不更事的我,也从中体会到了一点辛酸,虽然我并不明白父亲为何不得不逃离村庄。次日清晨,深秋的薄雾把通往城市的路遮盖得严严实实,像是有意要留住父亲远行的脚步。墙脚的锄头上,也沾满了露珠,晶莹剔透,与母亲的眼泪一样,没有半点杂质。父亲背上大大的帆布包,摸了摸锄头,便一头扎进了迷雾中。这年,我十二岁,念小学六年级;妹妹六岁,刚念小学一年级。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十年时光转瞬间就溜走了。十年前,父亲怎就狠下心来扔下这把锄头,毅然决然地从村庄逃往城市?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像一团凌乱的绒线交织在父亲心里,他不得不忍着巨大的悲痛逃离。在父亲心里,这把握了十多年的锄头早已成为他最亲密无间的朋友,怎能说背叛就背叛呢?当我把两年多的时光交给异乡土地后再次面对这把锄头时,我终于明白父亲不得不逃离村庄、不得不背叛锄头的苦衷。上有祖父、祖母要赡养,下有我和妹妹要供养,父亲似乎感到了这是一把锄头再也不能承受的重担。城市与乡村的巨大落差,不得不让始终坚信一把锄头可以在土地里开垦出生活无限希望的父亲的心头产生动摇。不仅父亲动摇了,村庄里一个又一个农人都动摇了,纷纷逃离他们热爱的土地,眷恋的锄头。锄头寂寞了,村庄也开始变得荒芜。但父亲终究没有逃离与背叛,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把锄头挽就的心结,这里面栓着的全是爱,从未改变。我坚信,终有一天,父亲以及那些离开村庄的农人们都将全部回来,重新握起那把锈迹斑斑的锄头,书写村庄的富饶与秀美。因为有爱,村庄与锄头也是宽容的,可以原谅农人一切不得已而为之的“逃离”与“背叛”。父亲这把寂寞的锄头,仿佛在月光中轻声对我说,我愿意继续等下去。或许,远在他乡的父亲也听见了。一把寂寞的锄头,是村庄的忧伤,也是村庄的温度。1200字以上 初三 记叙文
-
优秀作文一把小锄头在老家的一个角落,我发现了一把短柄的小锄头,锄尖上布满了很多锈迹。我好奇地问爷爷:“这是干什么用的?”爷爷走到我的身边,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的脸,意味深长地说:“爷爷在你这么大的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呢!别小看这把小锄头,当时就是靠它挖野菜什么的充饥,才没有饿死……”我惊讶地瞪大了眼睛,问爷爷:“难道您连饭都没得吃吗?”爷爷深深地吸了口气,看了好一会这把小锄头,说:“是的。”原来,在爷爷七岁的时候,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他缺吃少穿,只能喝点小米粥。有时,他连小米粥都喝不上,就是用这把小锄头去山上挖点野菜和树根充饥。有一年冬天,寒风凛冽,爷爷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土布衣服,像往常一样到山上挖野菜,山路泥泞不堪,爷爷又饿又冷,不知不觉竟昏了过去。爷爷的父亲见爷爷许久都没有回家,感到有什么不对劲,急地直跺脚,连忙到山上寻找。找啊找啊,终于,在一棵大树下发现了饿昏过去的爷爷,只见他脸色苍白,全身冻僵,这时已经是深夜时分……我好奇地又问爷爷:“您小时候上学吗?”爷爷说:“上啊,不过可没有你们现在幸福。爷爷上学的时候,还是自己带着板凳到学校听课的,班级也很破旧,墙上直掉灰,窗户还透风,寒冷的冬天北风直钻进来,大家冻的直发抖。后来,到了1966年文革的时候,想上学也不能了,再回到农村,辛辛苦苦当了一辈子农民……”我发现爷爷的眼角都湿润了。爷爷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是那么的辛酸和伤感。现在,我们不愁吃,不愁穿,根本就体会不到爷爷小时候挨饿的感受。我们可以幸福地每天去学校上学,上学的条件也很好。教室里都用上了多媒体设备,科学实验室、电脑室、美术室、图书馆一应俱全;还有漂亮的大操场,乒乓球桌、网球场、篮球筐、足球门等体育设施应有尽有;美丽的校园,月季、菊花、榕树、柳树争奇斗艳……这把小锄头,一下了把我的思绪牵到了另一个童年的世界。在那一个世界,小时候的爷爷在金色的童年时光里,却在和生死的命运在抗争,更不用说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现在的我却可以在学校里幸福的学习,还可以去北京登长城,去上海看东方明珠,去台湾游日月潭……爷爷又接着说:“元旗啊,你现在是命好啊!改革开放让我们富起来了。今天的好生活,是党的政策好。你要好好读书,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900字 五年级 叙事
-
第一把铁锄头作文当那一刻,一把铁锄头在我手中挥出,让我万分感谢老爸。我家后院有一大块一大块的菜地,其中有一块是我爸爸的。每当写完作业后,我总会瞭望菜地,双手不停地颤抖。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欲望了,我将爸爸拉入角落,咬住他的耳朵轻声地说:“陈宣泽同志,我也想农耕!”虽是轻声说话,却仍是有掩不住的激动。“可以,不过早上要有等着我做,特训就晚上做吧。你可要小心点,你爸爸我可是很严格、严厉、苛刻的哦!”我又蹦又跳回到家,拿起我那把玩具锄头使劲儿挥舞。晚上,我站在门口等待“师父”的大驾光临。“好,你先把锄头放一旁,开始特训了。首先需要臂力。”话止,他拿出两个有带子的水壶,让我平举着手,把水壶挂上去。接着又让我扎下马步,说:“干农活脚步的稳扎稳打也是很重要的。”我点点头笑道:“没问题!”时钟在我头顶不停转动,我的头顶、鼻梁、肩背、腿脚都流出了汗,汗渗透了衣服,衣服紧紧贴在身上,有一种透心凉的感觉。过了一会儿,爸爸道一声时间到,我立刻站了起来,双腿颤抖不停,一下子瘫倒在床上。后来几天,特训越来越难,都已经不止扎马步挂水壶那么简单,有时什么俯卧撑五十个呀仰卧起坐一百个呀也不是没有的事。作为一个天天接受特训的人,用姐姐的话来形容我那就是:简直可以去当壮丁了。再后来,父亲让我下田,看着他的动作耍几下我的玩具锄头。每当晚上,我便会重新温习那些动作和技巧。最后,父亲给了我一把铁锄头。从那时起,我便已经有了父亲的两样东西:一样是铁锄头,一样是持之以恒,永不改变的心!600字 五年级 叙事
-
那把旧藤椅笔尖动个不停,无尽的题海中并没有所谓的畅游,只有无尽的枯燥和压力,父母的期盼与唠叨接踵而至,烦闷至极。扔下笔,笔杆与书桌碰撞发出愤慨的声响。我走向,软软地躺下。年代已久远的藤椅,原本鲜亮的褐色经岁月的侵蚀变成了棕灰色。回忆又将我带回到了那段属于藤椅的岁月。黎明时分,爷爷却早已起来了。“老头子,多穿点衣服。”奶奶细心叮嘱着,爷爷含糊答应着便扛起锄头走向了无际的田野。院中的藤椅泛着青色。奶奶倚着门边眯着眼凝望远方,直到爷爷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弥漫的晨雾中。此时,我却早已霸占了爷爷的藤椅。奶奶端来一杯香茶,丝丝缕缕的花香裹挟着浓郁的茶香袭面而来,不禁闭上眼猛吸一口气,闭上眼,任由晨光肆意地洒满全身。藤椅也微微沾了些嫩黄色。花儿开始卷缩。奶奶又开始伫足凝望,满是金黄的田野上出现一个小黑点,渐渐放大,爷爷回来了。奶奶笑意盈盈地又端来一杯香茶,橘黄色的阳光落在茶里,迸发出钻石般的声响。也将茶香晕染开来,渐渐氤氲了整个小院。夕阳下,两个身影夹着一个小小的影子,藤椅也被渲染成橘黄色。搬到城里后,喧嚣的生活淹没了平静,唯有那藤椅不急不躁地守在那里。如今坐在这把藤椅上,依旧有暖橙色的夕阳,有温暖的记忆萦绕,不觉眼前又重现那片亮色。点评:语言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言至意达、精炼有力、笔力尽现,寥寥数语便能传递人物的神采。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形象丰满,跃然纸上。环境描写客观真实,环境为人物的性格服务,更好地解释了人物性格形成过程中的来龙去脉。600字 四年级 写人
-
那把旧剪刀……剪刀,一个生活常见物,可是,它却是我的童年的见证。是它,陪伴着我一直到六岁;是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是它……记得是五岁的一个夏天,烈日炎炎。我和妈妈坐在院子里的“绿阴小道”的秋千上,妈妈拿着一把我做的小扇子,一边给我扇风,一边给我讲故事。妈妈看见我的头发长了,就对我说:”诺诺,妈妈给你剪头发,好不好?你看看,头发都那么长了。”“不么,妈妈。不是才剪完的吗?”我说道。“妈妈的乖宝宝,剪了吧,头发长了可就变成魔鬼了哟!”妈妈一边说,一边把头发披在前面,吓唬我。我跳了下来,赶紧跑进了屋子。”妈妈,我不要变成魔鬼!”我躲在桌子底下叫道。妈妈笑了笑,从抽屉里拿出那把旧剪刀,小心翼翼地给剪头发。“咔嚓、咔嚓……”剪到一半时,妈妈突然大叫起来“哎呀!”我往镜子里一看,妈妈把头发剪得好短好短。“啊!妈妈,怎么办啊!”我大哭起来。妈妈抚摸着我的头“乖宝宝,不急,妈妈给你剪娃娃头。”我点点头,妈妈用那温暖的手帮我擦眼泪。我抱起了妈妈的手,亲了又亲。事已过去多年。现在妈妈已不给我剪头了。但那件事,我一直记忆犹新。因为那是我童年的见证,它是我童年的好友……400字 五年级 叙事
-
旧“太旧了,再用用吧……”——题记太阳已经下山了,云是淡灰色的,像是被掺上了水泥一般。多数人已经踏上了归家的路,凉爽的秋风轻轻地抚摸着这个似乎被时代遗忘了的小镇。“嘎吱嘎吱——”一辆老式电瓶车打破了这片宁静,深红色的漆已经掉了一半,昏黄的灯光一闪一闪的,两只反光镜已经碎了一只,落了许多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眯着眼,显然已经有些疲倦了。“啪——哒”街角的路灯亮了,终于,老人在一幢房子前停了下来,他轻轻擦拭着电瓶车上的灰,随后将电瓶车停好。“辛苦了。”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抹了抹头上的汗,走进屋。他用画着牡丹和锦鲤的瓷盆洗了洗脸,尽管已经是深秋了,但再薄的衣服也掩盖不住他的疲劳。老人的眼袋已经很重了。有些小孩仰着头,对他指指点点,“你们看,那是送牛奶的老爷爷!”老人的脸上掠过一丝尴尬的神情,随即挤出一个笑脸,以表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当。是啊……干送牛奶这一行应该有些年头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该从什么时候结束,老人并不知道。老人用长了老茧的手轻轻翻开一本相册,上面有一个年轻的少女在油菜花田里,笑的很开心,那是老人的爱人。老人的眼角,落下一滴浑浊的泪,滑到了花盆里……过了几年。“嘎——吱嘎——”还是那辆电瓶车,只不过因为老旧快开不动了,只不过因为棕色的石板路被马路取代了,只不过因为他们的小村上已经屹立起了一座座高楼建筑。老人得到了一套房子,在很高很高的地方,高到可以看见天空上缠绵的云朵,高到可以俯视那些美轮美奂的建筑,而他却郁郁不欢,有人说老人身在福中不知福,那么好的地段,那么好的环境……人们对老人嗤之以鼻,老人对这座又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嗤之以鼻。总觉得心中有什么东西,在慢慢褪色……一天晚上,老人做了一个梦,梦见时光在迅速倒退,梦见油菜花重新绽放在田野间;梦见五彩缤纷的蝴蝶,正在翩翩起舞;梦见那个她,正回眸朝他微笑,那微笑里,藏着世间的美好。老人的嘴角,勾起了一丝浅浅的笑……第二天,老人去了另外一个世界,那里没有病痛,没有离别,没有悲伤,没有重蹈覆辙,只有油菜花开在他的心间,开的是那么的灿烂!一切都是崭新的,一点,都不旧……800字 六年级 散文
-
旧时光·旧车河岸对河流说:“我留不住你的浪花,就让我把你的足迹留在心里吧。”——泰戈尔傍晚。泛紫色的晚霞逶迤华丽地铺展至天边,当一片灿若春光的霞色迷茫了你的眼睛时,也悄然勾走了你的心。你立于旁,静望着那个男人。余晖中,霞光下。跳跃的光波偏爱与他捉迷藏,刚刚跃到他铜色的肤上,这会又轻弄他墨色的眸,如今更是在那花白的发上跳舞。而男人仍专注于他面前他面前的旧车,不为之动容。流光易逝,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还记得,往昔流年里的男人一身宽大的工作服,极是寡言,素日便是呐呐地,没有什么喜恶。好似一根行动的木头,却又胜过平静无波的古井,或更像是难以见底的深塘。我时常想这评价究竟是我这般俗人流于表面的肤浅,抑或是确实如此?我看不透,更看不懂。但我确确实实知晓的便是:他极爱车,极爱一辆旧车。只要一看到这车。这要一看到这车他便会一反常态的高兴和喜悦。这便是你的父亲,一位极爱一辆与我你岁的旧自行车的男人呢!“快,过来坐坐我刚修好的车。我带你转几圈去。“他瞥见隐于一侧的你便同献宝的孩子般唤你过去。”坐稳,走喽。“父亲快速蹬着,田间小径,麦的点点香味弥漫开。飞驰掠过,风划耳畔呼呼作响。”丫头,我早想带你去溜几圈了。其实爸也知道读书不容易,没关系,努力就好。爸也老了,最近总是想起你小时候。那时,我可常骑车带你去玩儿。就是这辆车呢……“突然听见这些话,你不由呆愣了。你的心里如同平静的湖面滑落了一颗星荡开一圈圈涟漪,每一圈都是震撼。其实那些话语并没有什么跌岩起伏,却重在朴实;那些话语远不及颇有内涵,确实真心。那浓浓的,不含一丝杂质的爱令我哽咽。看着脚下的车印在泥土缓缓轧出,画出完美的弧线,温暖印上眼瞳,泪却滴落而下。就如人们每一次望向夜空时,总会不自觉地被那皎洁的月光吸引,谁会留意那闪烁的星光呢?一如沉默中的父爱,总是躲藏在人们的视野里,好像定格在朦胧的淡季中。父亲,我不会再吵着扔掉这辆旧车。父亲,我不会再青春的叛逆与不羁。父亲,在那些暂时冰川的冻结的亲情中,我会留一点旧车的温暖给自己。正如泥土对车印说:”我不能留住你的每一次经过,让我留住你的温暖在我的心里吧。父亲:孩子长大了,做父母的也欣慰,旧车,见证着孩子的成长。我会一直珍惜。800字 高三 记叙文
-
一张旧照片1937年6月28日,日军侵略了上海火车南站。当时的一个场景被一位记者拍了下来,定格成了一张老照片。翻开我们的语文书,我再一次看到这张老照片。1937年8月27日的晚上,一家三口坐着面包车来到了上海火车南站。当时的上海火车南站真是繁华。孩子特别的兴奋,这可是他第一次出远门。一直在外上班的爸爸需要回工厂去上班。这次他准备带孩子和妻子去他上班的工厂去参观。晚上的时候,孩子对于即将的远行特别的期待,兴奋得迟迟不肯睡觉。第二天,也就是8月28日一早,他们早早的来到候车处等待火车。突然,天空中传来轰隆隆的巨大的声响,候车的人都觉得非常的奇怪。孩子爸说:“真奇怪,老婆,你带着孩子,我出去看看。”孩子爸这一走,许久都没有回来,而外面的嘈杂声越来越大。“爸爸呢?爸爸去哪里了?怎么这么久都没有回来?”孩子的话音刚落,耳边的飞机轰鸣声越来越大,还夹杂着炮轰的声音。妈妈意识到事情不好了,慌忙的带着孩子跑了起来。当他们跑到外面,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呆了,断裂的天桥,扭曲的铁路,残破的房屋,满地的碎片,还在燃烧的炮火……昨晚还繁花似锦的场面倾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周围的哭喊声,求救声,让一切变得黑暗起来。突然,一块巨大的木板从上方掉下来,直接的砸中了妈妈,木板上的钉子深深的砸进了妈妈的身体里,妈妈异常的痛苦。看着身边的孩子,母亲强忍着剧痛,对孩子说:“对不起,孩子,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你一定要好好的活着,妈妈在天堂一定会看着你的。”刚刚说完,妈妈就沉重的闭上了眼睛。这个四岁的孩子当时根本就不知道妈妈说的话的含义。也不知道妈妈为什么睡着了,他也不知道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了,他不知道接下来他该怎么样的生存下去。过来一会了,他看着妈妈还没有醒来,一种恐惧袭来,他瘫坐下来开始嚎啕大哭起来。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一声一声刺痛了我的心。看完这张照片,不,它不是一张照片,而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它在时刻的提醒着我们国家那段落后的历史,让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激励着我们不断的前进。800字 四年级
-
一张旧照片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到处弥漫着战场的硝烟。上海是沿海城市,很快就遭受到了日本军队的侵略。上海人民的生活顿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人们都想去别的地方避难,逃离这个人间地狱。1937年8月28日,一家人带着一岁的孩子来到上海火车南站准备坐车离开上海。下午,火车站里挤满了逃难的人。当他们在候车的时候,突然,日本空军从战机上投下几枚炸弹,把火车站炸成一片废墟。看,炸塌的站台、炸翻的火车、炸毁的火车站;听,呻吟声、爆炸声、哭喊声、倒塌声;闻,血腥味、硝烟味、火药味、石灰味。可恨的日本军队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无辜的平民?他们凶狠如刽子手,他们邪恶如禽兽。硝烟散去,轰炸后的上海南站陷入到了死一般宁静之中。可这宁静被一阵阵哭声打破了。循着声音看过去,原来是一个小男孩正坐在地上大哭。他衣衫褴褛,血肉模糊。他的旁边还有两具尸体,那应该是他的父母。他们用血肉之躯挡住炸弹,保住了他的生命。小男孩试图去拉妈妈的手,但妈妈的手已经冰冷而僵硬了,毫无回应。于是,他坐在废墟上又号啕大哭起来。他的神情是那么绝望、那么无助。他抬起头望向天空,好像在说:“爸爸……妈妈……你们怎么啦……别丢下我!”这时,一位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刻,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因为日军轰炸,小男孩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了家人的疼爱,没有了温暖的家,也没有了快乐的生活……后来,救援队救了他,把他送进了孤儿院,才让他活了下来。这个事情一定给他心里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灰色印痕。他长大后参加了儿童团,为祖国效力。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终于可以把战争胜利的消息告知天上的父母了。我在看到这张照片时,心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历经无数苦难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它。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在各方面锻炼自己,将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去建设祖国,让祖国变得更富有、更强大,让被侵略的历史永远不再重演。800字 四年级
-
一张旧照片发黄的照片,安静的呆在老相册中无人理睬,那是我的百天照。我的出生,给原本和谐的家庭带来了不幸,因为我不是个男孩,这在爷爷“重男轻女”的世界观中母亲便犯了大错。可听说,幸运的是我曾经有一个很疼爱我的奶奶,即使我对此一无所知,甚至不曾知晓她的容貌,只是从邻居的闲言碎语中得知。在我降临世间刚百日那天,天气异常的阴沉,没有一丝风。奶奶去照相馆取我的百天照,这个傻傻的老人为了尽快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她最爱的孙女的照片,不幸在大货车的车轮下闭上了双眼,只剩下那张如今早已发黄的照片孤零零的飘落在冰冷的马路边,我也顺理成章的成了别人口中的”扫把星“。父母带着我和那张照片离开了那个我毫无印象却刻骨铭心的家。白手起家的父母带着我住在不能再多住一人的小房子里,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很少和他们一起吃饭,因为他们要为了我,为了这个家奔波。多少个黑漆漆的夜晚,独自一人躺在冰冷的床板上,陪伴我的只有那张照片。也许是那张照片承载的不堪回忆,才使我多了一份理解父母的心。纵使父母多年的奔波如今已换来了收获,那张发黄的照片也早已被收入相册,可那份记忆却永远无法从我的脑海中抹去,也正是这不堪的回忆,让我拥有了一颗理解父母的心。但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更不敢说自己对父母真的做到了”孝心“二字,因为这两个字不是仅仅十一画就能书写完的,它需要我用一生承诺,用一世诠释。美国赫尔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远胜于子女对父母的爱。”我被这如此肯定的语气撼动了。即使子女对父母的付出只有父母对子女的十分之一,父母都会为之动容,如此微不足道的心愿。可有的人却总是连这十分之一的付出都不愿给予哺育他们的父母。这些人究竟在犹豫些什么?学生时代的我们,哪怕是对父母多一些关心,多一丝理解,父母就会把我们当做他们的骄傲,当做他们世界中永恒的美丽照片。如今,那张泛黄的照片仍在老相册中无人理睬。而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敞亮的客厅挂着我们的全家福照片。800字 三年级 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