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450字

灯光

0
0
450字 初二

有一次在乡下的奶奶家,我独自走夜路,小巷子里没有灯,熟悉的草木房屋全都隐藏在了乡下漆黑的夜里,周围静的听得见风声。

大年初一的晚上很冷很冷,好像要把人的鼻子给冻掉了一样。我搓着冻僵的手还一边抱怨着这么晚了还出来帮大人跑腿,脚下的土地硬邦邦的,每踩一下冻在土上的冰就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

风在卷着什么东西哗啦哗啦的响,我的心马上悬了起来,提心吊胆的向前走,这时,所以幻想中的鬼怪都蹿了出来,好像躲在哪里要吓我一跳。

这时,我看到一小光黄色的光芒在地上打转——是灯笼的光!我仿佛得救了一般蹿进屋里,白天我看见爷爷亲手把它挂了上去,如今这暖暖的黄色光晕给我一种亲切的感觉。

灯光有许多种,海上灯塔的光为渔船指引方向;桌上的台灯在夜里让我看见我的书本,看见一行行字,文件在这灯光下读书、写字;夜深人静时为夜归人亮起的一盏小灯,一片灯光。

正是因为有灯光,人们摆脱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人们不再惧怕漫漫长夜带来的恐惧,人们不再惧怕黑暗了。谁没有“陷入黑暗”的日子呢?只要有一片灯光,足以让我们勇敢的面对,所以,遇到困难不要退缩,为自己点一盏灯吧。

我眼中的草堂_900字

900字 高一 写景

空透的红木是你的肌肤,干枯的茅草是你的长发,平滑的台阶是你的心门,高高的牌匾上则刻着你的名字。你是静卧在浣花两畔的退隐高人,你是白须飘飘的博学老者。你,就是我眼中的草堂。  跨过那道门槛,迎面而来了夹杂着花香的诗气。已是初夏,绿树成荫,织成了一张翠绿的网,让人深陷其中,却不能自拔。知了的声音已是若隐若现,也不知在千年以前,有没有这样的一种声音,给孤独的杜甫老人心灵的慰藉。此时此刻,竟是是这样的安静,在这杜甫草堂里,时间仿佛是被冻结,让人只身处于一个绿色的蝉鸣的世界里。抬头一望,竟是一棵高大的香樟,盘虬卧龙,姿态奇美,正如千年前的杜甫先生。我没有驻足停留,只是快步地、快步地向前走去。  多么美的一片竹海!成千根绿竹在风中轻轻地舞蹈,风在为它们伴奏,多么清幽,多么灵动!风起时,地上的尘土四处飞扬,也有许多浅黄的竹叶随风飘落。耳畔是清爽的风儿在对你呢喃,眼前是竹叶对你摇手告别,鼻间夹杂着扬尘的泥味,已觉这是人间仙境。风停时,好容易看清了竹的“庐山真面目”:瘦高的个子,坚硬的竹节,在泥土里扎根,像一支支宝剑拔地而起,顶天立地。我的心里微微一颤,仿佛找到了一点杜甫先生的印迹。  先生的茅屋前已是落红满地。遥想那年,先生被困长安,生死未卜,首先记起的,竟是那一份沉重的家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先生啊,你流的是怎样的泪呢?是那“国破山河在”,还是那“家书抵万金”?先生只好用纸笔寄托无限的思念与愁苦。历经万难,逃出长安,却又得知儿子饿死的噩耗。再看到街边的累累白骨,先生有写到“路有冻死骨”。在成都的草堂,先生终于过了一段相对安定的生活,但无法磨灭的,仍是那份沉重的家国情怀。先生想用“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美景来压抑自己心中无限的愁苦,殊不知,那忧国忧民的心境,竟成为一粒种子,在历史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唱出了永开不败的常青藤。记得“安得广厦千万间”,先生用他的言行,为后人的心灵盖上了庇护之所。  突然看到了先生的雕像,通体是黝黑的,眼如刃,目光犀利地划开了尘世;鼻如峰,棱角分明,不屈屹立;发如丝,仿佛已如雪那样白。突然间我才发现,杜甫先生的精神,只得让世人仰视。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冯至先生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雨竟下起来了。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4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