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诸葛亮
每当我看到书架上摆着那本《三国演义》时,心中总是为罗贯中笔下所描写的诸葛亮而惊叹!
他那“大唱空城”、“七擒孟获”、“舌战群儒”,一幕幕上演着智慧和计谋。“死诸葛吓走活仲达”,死后也能算计一把敌人,更是把谋略发挥到了极致。也许真实的诸葛亮并没有《三国演义》中那般神奇,但他的确有着过人的智慧和才华。在东吴几次舌战群儒时的口才和气度,让我看得津津有味。他发明的木牛流马、诸葛连弩,更是技术的创新,瞬间就改变了战局。他真不愧为军师!
尤其是七擒孟获,真是令人叫绝!前几次孟获被擒,输得不服,诸葛亮为了彻底收服他,彻底征服南蛮,就一次又一次地放了他。直到第七次,孟获最终心悦诚服。正是因为诸葛亮的算无遗策和自信,才能七擒七纵。
我本以为,拥有诸葛亮和五虎将的刘备一定能一统天下。可是结局让我备感遗撼。直到后来,我也对这个结局慢慢地接受了。也许是时势所致,也许是因为完美的诸葛亮所做的几件错事。可世界上没有人不会犯错,尽管最终天下并没有被蜀国所统一,书中所记述的诸葛亮并不完全真实,可他的才华和精神,却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诸葛亮终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愧为辅臣的标榜,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
那一抹绿色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开学已将近两周了,忽然间有些怀念与同学们一起度过了一年的分校。那里曾回荡着课间的欢声笑语,也曾承载着努力勤奋后的期望。有时会路过分校,我都会再次记起那刚上初中的一年。
还记得课间从侧门走出,拉开门,抬头便能看见一条绿色的藤蔓爬到了墙上。那一抹绿,是那么的蓬勃,那么的有生命力,令人心情愉快舒畅。刚发现时,只是惊异于那抹绿色,惊异于它的出现。时间一天天地流逝,那条藤蔓依然存在,依然顽强地生长着,向上攀伸着。当时,我认为它是个奇观。它如此平凡,可足以令我震撼。它那青春的绿色让人忘记一切烦恼,它发挥了它的价值,至少它被人们所记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即使没有蓝天的深邃,却可以有白云的飘逸;即使没有大海的壮阔,却可以有小溪的优雅;即使没有原野的芬芳,却可以有小草的翠绿!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平凡,可每一个人又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每一棵植物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更何况人呢?
现在,我一直在主校上学,已经很久没去过分校了。偶尔路过分校门口,也要趴到车窗边向曾经的教室望上一眼。还记得操场上的那棵大树。它还在吧?那一抹绿色也还在吧?
相关推荐
-
诸葛亮话说诸葛亮在刘备那当了军师后,闲着无聊便偷偷溜出去找找乐子。当走进一片小树林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一位打扮十分古怪的人。他不知道那人是谁,就摇着鹅毛羽扇问“尔乃何许人也?为何打扮得如此古怪?“那人一看是诸葛亮,就立刻回答道:”我是未来人,来这溜达溜达。“这时又发现了诸葛亮手中的鹅毛羽扇,笑道:“诸葛先生还是在用鹅毛羽扇呀!走,我带你到未来世界去买个高科技电风扇。放心,钱有我出。”说完,没等他同意,那人就一把把他拉到了现代。换上现代衣服,那人把对现代科技一无所知的诸葛亮拉到了电风扇专卖店。他立刻被琳琅满目的电风扇晃花了眼睛。他走瞧瞧,右看看,上摸摸,下摸摸,一脸好奇。结果人家售货员直嘀咕,笑他是“乡下大老爷进城-头一回“,其实也差不多嘛。现代人指着一台大电风扇对诸葛亮介绍说这种风扇看起来很笨重,其实是最新的轻便材料做的,十分轻巧,你来拎拎看。”诸葛亮赶紧提了提,说:“的确不错,很轻,但用不着这么大的,再看看吧!”于是那人便指着另一台电风扇介绍道:“这种电风扇不仅小巧,美观,而且用的是最坚固的的材料,保证用上30年也不会坏!”诸葛亮又仔细地瞧了瞧,满意的点了点头。那人马上付钱买走了这台电风扇,打包给了诸葛亮。诸葛亮写过那人,结果电风扇刚走。那人立马拦住了他:“喂,等等,诸葛先生我给您买了这么贵重的东西,您就没有什么来感谢我的吗?”“呃,这。。。。。。”诸葛亮立马在身上找了起来。他想:“有了电风扇就不需要扇子了吧!”于是便把扇子给了那人。“哇,这可是文物耶!”那人十分高兴地接过扇子,然后把诸葛亮又送回了三国时代。哇,这宝贝得让主公大开眼界!诸葛亮兴冲冲的往回赶。他哪知道,自己那个时代还没有电,根本用不着电风扇,你才最后怎么着?可怜的诸葛两只得让人再做一把鹅毛扇,把那台电风扇封了起来。这就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750字 初一 写人
-
诸葛亮诸葛亮的名字,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大家一直把他视为智慧的化身。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说,“诸葛大名垂宇宙”,历史上很少人能同他的名字相提并论。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生在今山东省沂南县,因为父母早逝,他从小过的日子很清苦。在他15岁那年,由于军阀混战的影响,他随同叔父逃出家乡生活,但不久叔父逝世,他盖了几间茅草屋,经营了几亩土地,边种地边读书,结识了不少有才华的人,常在一起议论天下大事。他胸怀大志,人们称之为“卧龙”。当时正是东汉末年,国内大大小小的军阀互相混战,各占一方。在这些军阀里,最重要的要数曹操·孙权·刘备这三个人了。公元201年,正当曹操盘踞中原·孙权称霸江东时,刘备却在军事上连连受挫势单力孤,空有雄图却无法施展,不得不寄人篱下。于是,他就四处访贤,留意物色人才。就在207年冬天,刘备冒着严寒,亲往隆中访问诸葛亮。有趣的是他一连三次去隆中,最后一次才见到了诸葛亮。这就是古今传颂的“三顾茅庐”。这一年,诸葛亮才27岁。刘备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策略,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并向刘备说出了自己的建议。刘备非常欣赏诸葛亮,他曾对自己的将领关羽·张飞说:我得到孔明,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208年,曹操迅速带兵占领了荆州部分地区,此时,诸葛亮去说服了“观望成败”的孙权,马上和孙权派出的3万水军去抗击曹操。接着叫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之后,刘备按照诸葛亮的策谋,占据了荆·益两州,并从曹操手中夺下汉中。221年,刘备又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做了皇帝。这就有了蜀国。刘备去世后,他的儿子刘禅继位,诸葛亮继续辅助刘禅,治理蜀国。之后,诸葛亮在抗魏的道路上,改进了弩,能同时发10只箭;又制作了木牛流马,便于山地运输军粮。诸葛亮也十分注意改善和西南各组的关系。西南少数民族发动叛乱。他采运“攻心为上”耐心进行安抚工作。着名的“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225年,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进行反抗,诸葛亮只得带兵同他们的首领孟获交战。七战打下来后,诸葛亮大胜,孟获被擒了七次,他终于说:“我们南人再也不反抗了。227年,诸葛亮继续抗魏,6次北伐后,虽然诸葛亮有几次胜利了。但因为天时地利等原因。始终未能击破魏军主力。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34年8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死于军营里。诸葛亮死后,蜀军按照他的周密布置,从容不迫的退回汉中。魏军将领司马懿畏惧诸葛亮的计谋,也不敢追击。当司马懿看过诸葛亮驻扎过的地方后,不禁感叹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尽管诸葛亮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事,打他的聪明才智永远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初一:情兄弟1000字 初一 写人
-
谈诸葛亮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三国演义》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人称卧龙先生,是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他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故此,刘备三顾茅庐,邀请他做自己的军师。这个军师一做,就是27年。直到死,也还在为蜀国江山所扰。在诸葛亮逝世后,他还为他的后代保了“安全险”——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诸葛亮死后,司马炎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炎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炎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炎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炎,炎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炎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炎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杜甫用两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和成就。虽然蜀国在他死后灭于刘禅之手,但是由于蜀国有个千古垂名的诸葛亮,所以蜀国的名字没有消失在人们心中。这也许是对诸葛亮最好的慰藉吧,他的“一切”没有消失的荡然无存。6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走近名著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中外名著,如《海底两万里》、《小兵张嘎》……而这次我要向大家推荐的是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在故事中,主人公鲁滨孙?克罗索因为厌倦了家中恬静的生活,而决意成为一名海员,周游世界。但在一次出海中,遭遇了一次可怕的风暴,在这次风暴中只有鲁滨孙一人存货了下来并到达了陆地。但他发现那是一个陌生的荒岛——孤独无援、没有食物、没有船只、无路可逃。在随后的二十七年中,他在岛上自力更生,生存了下来。我看了这本书后,心中充满了对鲁滨孙的敬佩之情,因为他居然能在一个无人岛上生活了二十七年,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在岛上建起了自己的房子,在森林中寻找到食物,而且他还利用身边的工具为自己做了许多的家具。在看到有食人族正在抓人的时候,救下了几个被抓起来的人。在面对穷凶极恶的叛变的水手时,他利用他的智慧,成功地制服了他们,并最后乘坐他们的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在故事中,我感受到了鲁滨孙面对困难时不屈的精神,对他面对敌人时毫不畏惧、不怕任何敌人的勇气而感到敬佩!在书中,我学到了许多在野外生存的方法,例如如何生火,怎样寻找食物……并且明白了在面对困难时,要毫无畏惧的迎面上去克服它,而不是逃避它。在文中还有鲁滨孙的日记,在日记中记载着鲁滨孙在岛上生活时,他的心情和他在生活上的一点细节。尽管在最初的时候,鲁滨孙与常人一样,感到十分的绝望,但他仍旧坚持了下来。在最初没人陪伴的情况下,他忍受着寂寞的煎熬,努力生活下去。他这样的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在看书的同时,也随着鲁滨孙在岛上生活。读了这本书,我在书中学到了许许多多。在读它的时候,我同时也在一个又一个的世界中遨游,在其中学习了各种道理,明白了许多在以后日子里对我有用的方法。并且我的协作水平也因为读了许多名著而提升,所以无论从那个方面来看,我们都应该多读名著,多理解名著中的道理。750字 初一 读后感
-
走近春天春风如清脆悦耳的笛声,春雨如柔软纤密的丝帘,春水如滑绸流动的锦缎。春——这幅由世间新生万物点缀的画卷,这曲由鸟兽鱼虫、花草树木演奏的乐章,这场惊艳的,美丽的,一年的源头——悄然开始。我,慢慢的,慢慢的走向它。刚踏入春天,首先就是闻到那抹恬静、沁人心脾的芳香。那么清新、甜美,令人舒爽、快乐。伴着新生的泥土,青草味,还有初生的樱、杏、桃的芬芳……千百种味道混合在一起,融为一体。春,便是这样的味道。睁开眼,春的景象映入眼帘,春天的繁盛尽收眼底。春天,百花盛开。那清新的樱花就如一个初来乍到,可爱又满怀羞涩的小姑娘,紧张又期待。那端庄优雅,矜持大方的古韵美人便是白山茶。而那最夺人眼球的定是那早春的罂粟,红的那么妖冶艳美,就似那热辣妩媚的绝世美人;可轻轻一眨眼,她又似那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挥挥衣袖转身离去,只留下那一串银铃般的笑声久久回荡人间。春,便是这样的景象。远处隐隐听到几声鸟鸣,清脆嘹亮,近了,近了……春日,百鸟争鸣。那细弱,微小的几声便是蜂鸟的微鸣,“叽,叽叽!”那便是麻雀的喧嚷。布谷鸟发出的啼叫极为古怪,“布谷,布谷……”像是在提醒着人们春的到来。“呜叽!”那云雀一声叫可谓响彻云霄,非同一般。百鸟同时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不但不令人烦躁,反舒畅悦耳。那,便是春奏起的乐章。春,就是这样的声音。一泓清泉汪在树旁,低下身,那抹泉水清澈见底,十分干净,看不见任何杂质。扶过水面,轻轻的,慢慢的…那抹冰凉却温暖,锐利却轻柔的水划过你的寸寸肌肤,你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舒畅和愉悦。春,亦是这样的触感。一步步走近,一步步深入,一步步观察,一步步感受……轻柔,是春。温暖,是春。柔情,是春。繁盛,是春。春是那样多变,那样灵动,那样温情,那样美丽。走近春天,走进这幅精美绝伦的画卷,走进这曲震撼人心的乐章,走进这个美丽、使拥抱自然之心油然而生的春天。走近,新生的开始。750字 初一
-
诸葛亮我听说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绝顶聪明,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我想领略一下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所以认真读了《三国演义》,但是我发现诸葛亮并不聪明。首先,作为执掌蜀国军政大权的诸葛亮,每日都有要管具体的事务,事情不分大小,都听自己的,这是领导的大敌。一个聪明的领导是不会这么做的。难怪司马懿会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103回)诸葛亮53岁病死与他操劳过度有关。这能说明他聪明吗?其次,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最能说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聪明人。蜀国和魏国力量对比悬殊,而且刘备死后,蜀国元气大伤,但诸葛亮还要进攻魏国。虽说蜀国和吴国已重归于好,诸葛亮口上说要联合东吴,行动却一意孤行。如果和吴蜀连手,东西夹击可能会赢,但诸葛亮没那么做,结果屡战屡败。如果一两次失败还情有可原,但五六次都失败,这就只能说明诸葛亮不智。第三,刘阿斗非常平庸,无才无德,诸葛亮不取而代之,说明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气和判断。刘备死前,曾对诸葛亮说,若阿斗无才,你可取而代之。这是群臣都听见的,还怕什么?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硬扶,这简直是愚蠢。总之,诸葛亮虽在具体的某一仗中能取胜,但往往在统筹全局或关键性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误,这能说明诸葛亮的聪明吗?500字 五年级 写人
-
诸葛亮从师诸葛亮从师传说诸葛亮小时候是水镜先生的弟子。先生隐居在襄阳城南水镜庄,院里喂了一只公鸡。这只公鸡每天晌午总要叫三声,水镜先生一听鸡叫就下课。诸葛亮听先生讲课入了迷,听见鸡叫就心烦。于是他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小口袋,每天装上几把米,看见那只公鸡要叫时,就偷偷地朝窗外撒一把米,等鸡把那一口袋米吃完再叫唤时,下课已经晚了一个时辰。水镜先生发现这个小顽童敢捉弄师长,便把他赶回家了。小诸葛亮走了几天,师娘给他求情:“小诸葛亮喂鸡也是为了求学,我看就饶他一次吧!”水镜先生知道诸葛亮聪明过人,十分好学,但是收是退,还要看看他人品如何,就派了书童去隆中访问。书童回来向水镜先生讲了三件事:一是诸葛亮的母亲怕冷,他就弄来干草铺在床上,自己先睡上去暖一会儿,再让母亲安睡;二是诸葛亮家离井台只隔两米,他人小个头矮,生怕水桶碰到人家的麻杆篱笆,每次挑水都多走段路,绕过那些篱笆;三是诸葛亮曾向附近一个青年人请教,后来,虽然他的学问超过了那个青年人,但仍虚心待人。水镜先生听罢这三件事,点头说:“小诸葛亮日后必为俊杰!”当下催书童带路,亲自到隆中接诸葛亮回来上学。水镜先生看诸葛亮品德优良,就将平生的本事传授给了他,他日后终于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500字 六年级 写人
-
论诸葛亮在古代,谁都想名垂千史,往往有人刻意的去美化自己,让后人来仰慕,但这样的人最终会被历史淘汰,而那些真正的名人义士确可以深记在人们心中。在我们中国,有人可以不知道秦始皇,但是没有人不知道诸葛亮的,他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在我国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几人能和他相提并论呢?他自己拥有的满腹才华,却在乱世争雄之中稳坐茅庐,静观天下大势。直至贤主刘备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方请得诸葛亮出山,才能协助当时屡战屡败的皇叔刘玄德完成大业,在《出师表》中淋淋尽致的表现出了他的心胸和才华。在辅助刘备的过程中忠心不二,曾经多少次因为刘备的仁义失去战机,可他从未有过怨言,因为他了解他的主公,凭借着自己惊人的才华战曹操,斗孙权。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可能在历史的记载中,只是一名小小的诸侯罢了,可能也不会形成当时的三国鼎立之势。后来,刘备病危,欲将大业传给诸葛亮,但诸葛亮他忠心不改,愿全力辅佐刘备的儿子阿斗,刘备去世后,阿斗继承皇位,对于诸葛亮而言,更是增添了许多的困难,因为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话是这样形容阿斗的——“扶不起来的阿斗”。虽然少主如此这样,诸葛亮仍然帮助汉室全力完成大业,直至病亡。在他的一生中,遇到过很多有才华的智士,比如江东的周瑜,鲁肃,还有魏国的曹操,司马懿,他们在当时斗可谓是顶尖的智者,可跟诸葛亮比起来,远远不及。这就是一位伟人诸葛亮的人生,实在值得称赞。500字 高三 写人
-
谈诸葛亮其实,历史对诸葛亮添加了过多的赞扬,却没有人真正地批评过他。大家翻开历史书,蜀汉为什么会灭亡呢?其实刘备临终对诸葛亮说要他辅佐刘禅,可是他却一切包办,导致刘禅没有任何办事能力,因此后来信任宦官,导致蜀汉灭亡。而且,诸葛亮没有把他的本领找个继承人继承衣钵。他在一出祁山时就在天水收了姜维,可一直到临死,他都没有认真教育过姜维,只给了他一本书。还有,诸葛亮把荆州占住不放,结果与东吴不和,直接导致了关羽的牺牲,间接让张飞与刘备都相继被害。接着,我们就要讲到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荣耀与错误——征南蛮、伐北魏。其实,当时诸葛亮刚刚打下川地,百姓刚喘息一两年,又劳师出征,劳民伤财,实不可取。而且,当时的天下大势是与东吴有不和,后方不固,而魏虽撤胜诸葛亮一筹的司马懿,但急切之间,曹睿还是会首先把兵权赋予他。因此,天时不利,地利不得,人和不顺,诸葛亮的出征实为徒劳之举。按当时的大势,如果诸葛亮还算有一点眼光,应该派精兵猛将把住北、东、南三个关口,尽力与东吴和好,这是外交;整理好政事,再教教刘禅基本的为君之道,此为内政;最后,再广泛培养人才,精中选精,给自己找个徒弟,再给国家找些栋梁之才,这才是长远之计。等到大势有变,曹睿被麻痹,司马懿真正被疏远时再出兵,起码成功的几率要大得多。所以,我觉得诸葛亮是一个可悲的人。5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诸葛亮求职诸葛亮今年都将近三十了,可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每天不是在家里睡懒觉,就是去邻居家窜门.妻子黄氏,相貌丑陋,脾气又暴躁,整天催他去找工作,于是,诸葛亮也就烦了,说:"你以为工作是说找就能找到的吗得看时机,时机一到,保证有好工作."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急.他家几代都是农民,没有文化,就连自己也是勉强支撑读了一年大学连个文凭也没有,虽说文凭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它却是万万不能的.诸葛亮喜欢看报,喜欢看黑白电视里的新闻,他认为,要找工作,得熟知当前的局势,于是经过他的认真分析,有三个单位可以重点考虑:第一个是曹魏集团,董事长曹操文武双全,该公司经营方面十分了得,资产上亿,而且人才济济,什么袁绍,袁术都在那,如果自己去了,估计只能做个业务员;第二个是东吴集团公司,董事长是孙权,主管市场的经理周愉聪明过人,可气量狭小,自己去了只会倒霉.第三个是蜀汉公司,虽然该公司资金缺乏,没有固定办事处,可董事长为人宽厚,关张二人技术一流,而且该公司有个不错的品牌汗室宗亲",于是,诸葛亮决定去蜀汉公司.意向是有了,可怎样才能让刘备发现自己呢,有了,他在报纸上登了自己的简历,让刘备发现自己,刘备看了当天的报纸,冒着雨雪,连夜来到诸葛亮家,可诸葛亮出去了,直到第三次拜访,才请动了他.在诸葛亮的指导下,马上确定了蜀汉公司在西南的霸主地位,同时,诸葛亮做上了蜀汉公司的总经理!500字 五年级 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