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殇》读后感550字

《昆仑殇》读后感

550字 初一 读后感

《昆仑殇》是身为中国国家一级作家,并从事心理学家的毕淑敏的杰出代表作,这本书于1987年出版,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不少宝藏。

《昆仑殇》讲的是在偏远的昆仑山区有一个防区部队,里面都是一些普通的军人,他们日日夜夜都在进行军事拉练,而拉练是残酷的,多数英勇的士兵都被高原地带的严寒气候所伤,更严重的人甚至丢失了宝贵的性命。“殤”字既表达了作者的伤痛,也弘扬了军人的光辉精神。

小说的主人公没有出现真名,而是用“一号”代替,他的矮小增加了他的威严,作为昆仑防区最高军事指挥官,没有人能逾越他。因为他刚毅果断,义无反顾,有着军人的气概,让读者不禁为他而感到敬佩。表面上正在给队伍进行拉练,其实“一号”正在经历千百般磨难。面对那一连串的死亡人数,“一号”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然而,只有前进,没有后退,所有的感情都得埋在昆仑山上那冰封白雪之下。

号手李铁在零下四十度的温度下不停地吹奏这振奋人心的号角,结果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金喜蹦为了挡住即将陷入悬崖的甘蜜蜜,跌下了深渊;女军医肖玉莲在长途跋涉中倒下于无人区,再也没有起来。

作为部队里的参谋,他具有着军人坚强的毅力和机敏的大脑,但是是军人就要服从命令,当自己一个一个同伴接连倒地时,他也忍无可忍了,他向一号表明了自己反抗的态度,可是部队里不该有任何哪怕一点的分歧,所以“一号”就让他走向了绝境。

读了这本书,我体会到军人不屈的精神和强壮的体格,他们挑战并且超越自己的极限,克服了军旅生活中的坎坷,迎来了解放。

她,让我震撼

700字 高二 写人

四月末的午阳,多添了一份燥热,也许这是的你正在惬意的享受这个夏季属于你的第一份清凉;也许你正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和一群有共同爱好,共同追求的孩子为梦而奔跑;也许……

然而,她,一个比我小很多的女孩,这一切的“简单”,似乎都离她太远太远,午后略显燥热的太阳下,一辆没有遮阳伞的破旧三轮,一把笨重的长满铁锈的菜刀,还有那一车似乎永远也卖不完的菠萝,这就是她,一个本该拥有豆蔻年华的天真,烂漫,和一群小伙伴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憧憬美好未来的女孩的全部。

当我第一眼看到她,一种莫名的辛酸直涌心头,也许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吧。

她那本该白皙的脸蛋早已被午后的烈阳摧残的黝黑通红,找不出一点同龄孩子的颜色,一件不知道是粉色还是灰色的长袖,一条泛白略显短小的牛仔裤,还有那双在我的印象中早已逝去的凉鞋,女孩的一身也似乎只有这双凉鞋符合这个燥热的夏。

和她相比同龄的女孩都是白雪公主,有漂亮的长裙,有洁白的帆布鞋,有为她们遮风挡雨的“父王”“母后”,而她没得选择,命运让她失去了与同龄孩子一样的快乐,背负上了重重的生活。

女孩总是低着头,一手托着满身硬刺的菠萝,一手拿着那把笨重的菜刀,每削一下似乎都用上了这个小女孩全部的力气,那双小手只剩下粗糙和无数被菠萝坚硬的刺划开的小口,被菠萝的汁水侵泡的红肿,那种痛,让人心酸,那双手,让人不忍去看。

女孩姓杨,摊点附近的小贩都叫她亭亭,亭亭家在农村,因为家庭的缘故,独自一人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投奔做水果批发的阿姨,走上了这条让人吃惊,又让人心酸的“菠萝路”,从此失去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失去了和伙伴们嬉戏的欢乐,用小小的身躯,顶着烈阳叫卖那两元一块的菠萝。她那小小的心灵包藏着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痛,她的坚强让每一个见过她的人震撼,这真的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孩吗?我不禁自问。如果是,那么我们和她比就是生活在天堂,因为我们拥有她奢望一切,甚至更多更多……

高二:追梦的脚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读后感
550字